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4講民主政治的擴展學案(含答案解析)-2023-2024高考歷史統編版一輪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4講民主政治的擴展學案(含答案解析)-2023-2024高考歷史統編版一輪復習

資源簡介

第14講民主政治的擴展
理知識體系 背史論術語 (1)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是共和派與君主派妥協的結果。總統和參議院有很大權力,又相互制約。資產階級共和政體的確立和鞏固,為法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2)普魯士通過王朝戰爭完成了統一,建立德意志帝國。《德意志帝國憲法》確立的君主立憲政體,保留濃厚的封建專制殘余、軍國主義色彩;是一種不徹底、不完善的資產階級代議制。 (3)代議制民主是近代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各國的資產階級代議制產生的時間不同,每個國家又由于國情差異所呈現的特點各異。
 
 自主學習——主干梳理·依托教材·高于教材  
一、法國共和政體的確立——“一票共和”
1.背景
(1)法國自大革命直到法蘭西第二帝國的覆滅,政局一直動蕩不安。
(2)巴黎公社失敗后,各派政治力量圍繞______的政權形式問題展開了反復較量。
(3)1873年,新調整的議會開始了制憲工作。
2.標志:1875年1月,國民議會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易錯辨析] 
法國共和派和保皇派的斗爭是資產階級不同派別之間的斗爭,而不是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的斗爭。
3.內容
(1)總統
①是國家元首和軍隊的最高統帥,有權任命文武官員、締結條約、實行大赦等。
②經眾議院同意有權任命內閣,經________同意有權解散眾議院。
③任期七年,可連選連任。
(2)議會:采取兩院制,參議院有權否決眾議院通過的法律。
(3)內閣:要對參議院負責。
(4)其他:此后規定了法國國歌、國慶日以及“政府的共和國形式”等。
[圖示解史]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內容
 
4.意義
(1)在法律上確立了法國的共和政體,從______________上阻斷了保皇派復辟的道路,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
(2)法國共和政體的確立是法國工業革命完成后進入____________發展時期的必然結果,為法國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教材補缺]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1)法國大革命
①背景
a.波旁王朝專制統治,封建等級制度,階級矛盾尖銳。
b.資本主義發展,資產階級壯大,啟蒙思想傳播。
c.為解決財政危機,路易十四召開三級會議,企圖擴大稅源。
②過程
a.1789年,巴黎人民起義,攻占巴士底獄,標志著革命爆發。制憲會議通過《人權宣言》,宣示了新制度的原則。
b.1791年,制定憲法,宣布法國為君主立憲制。
c.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推翻國王,成立共和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吉倫特派掌權;處死路易十六。
d.1793年,雅各賓派上臺,實行恐怖政策,穩定內外局勢;但造成內部分裂。
e.1794年,熱月政變,推翻雅各賓派統治,結束恐怖;法國革命高潮階段結束。
(2)拿破侖帝國
①1799年,拿破侖發動霧月政變,任第一執政;1804年,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②1804年,頒布《民法典》,鞏固大革命某些成果,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但限制言論自由。它為歐美各國所借鑒。
③對反法同盟戰爭,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建立空前強大的帝國;并把《民法典》推行到歐洲各地。客觀上有利于歐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對歐洲革命產生深遠影響。
④后期侵犯了許多國家的主權,引起歐洲人民反抗。1814年,反法同盟攻入巴黎,拿破侖退位;1815年,復辟的拿破侖在滑鐵盧最后失敗。
二、脆弱的德國民主
1.德意志帝國的建立
(1)過程:俾斯麥的三次王朝戰爭為統一的德意志帝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2)標志:__________年1月,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加冕為皇帝。
2.《德意志帝國憲法》
(1)確定帝國為聯邦制國家
①帝國政府掌握軍事、外交、海關和頒行法律等權限。
②各邦保留了一些________。
(2)確立君主立憲政體
機構 權力與地位
皇帝 國家元首、任命官吏、創制法律、統率軍隊、決定帝國內外政策及主宰議會
宰相 在內閣中擁有絕對權力,只對皇帝負責
議會 聯邦議會是帝國的最高機構,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帝國議會由普選產生,作用很小
3.評價
(1)性質:德意志帝國是容克貴族和資產階級聯合專政的資產階級性質的君主立憲國家。
(2)局限:民主立憲是虛,________是實,是一種不完善的代議制。
(3)進步性:是德國邁入________時期的標志,使德國資本主義經濟得到迅速的發展。
[教材補缺] 德意志統一運動
19世紀50、60年代的德國尚處于分裂狀態,但資本主義經濟已經有了決定意義的發展。普魯士是當時德國最大的邦,經濟實力最強,容克貴族把持著政權。俾斯
麥任首相后著手實現國家的統一。他聲稱“普魯士必須積聚力量并將它掌握在手里以待有利時機。這種時機已經錯過幾次……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通過演說與多數決議所能解決的……而是要用鐵和血來解決”。在他的領導下,普魯士發動三次王朝戰爭以完成統一。首先,為了鞏固普魯士在北德意志的地位,1864年他聯合奧地利對丹麥作戰,獲勝。1866年,普魯士又打敗奧地利,確立了普魯士在德意志的霸權,排除了統一的障礙。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法國戰敗,南德意志諸邦與北德意志聯邦合并,組成德意志帝國。1871年1月,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加冕為皇帝,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宣告成立。
三、近代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擴展
1.確立方式:通過革命戰爭或和平改革制定憲法,設立議會。
2.主要特征:選舉和議會立法。
3.影響
(1)積極
①從政治體制上對________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為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大廈的頂梁之柱。
②19世紀________年代以后,代議制度日益健全,穩定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統治秩序。
③擴展到亞洲及世界其他地區,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2)局限:維護的是資產階級內部的民主,并且在歐美部分國家尚未成熟。
[圖解歷史] 《德意志帝國憲法》
  互動課堂——核心突破·闡釋概念·提升素養  
考點一 法國共和政體的艱難確立
(一)歷史概念——“議會制共和制”“總統制共和制”
議會制共和制的典型是法國,總統制共和制的典型是美國。兩種政體的差別是在政府的產生方式上:美國總統由選民間接選舉產生,不對國會負責,政府是由總統任命,國會批準,對總統負責;法國總統由參議院和眾議院聯席會議選出,對議會負責。
(二)史料探史——法國1875年憲法中的妥協性
史料一 法國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來克服專制王權,原因就在于法國專制主義過于強大,王權與貴族堅決捍衛舊制度,不愿作出任何妥協,對立雙方只好兵戎相見①。然而,大革命并沒有解決根本問題,此后近百年中,法國一直處于革命與復辟的輪回中②……直到1870年后,法國模式突然發生轉折,由對抗轉為妥協。此后……不再發生革命了,法國人開始用協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③。
——摘編自劉金源《從歷史學視角透視世界現代化進程》
史料二 總統在理論上享有一個國王所享有的權利,但是除非通過內閣的媒介,他不能行使任何權力,而且他是不向議會負責的④。總統任期七年,這在一個共和制國家里是很特殊的,這個任期是共和黨人要求的四年和保王黨人提議的十年的折中辦法⑤。
——摘編自[法]瑟諾博斯著《法國史》
[探究] (1)結合史料一、二,說明法國通過什么方式建立起怎樣的民主制度。
(2)史料二體現了法國政體的哪些體制?總統任期說明了什么?
[解讀]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獲取信息
① 法國用暴力革命的形式推翻君主專制的原因
② 法國大革命并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③ 法國人用協商的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④ 法國總統、內閣、議會之間的關系
⑤ 法國總統的任期及其確立的辦法
(2)答題用什么——針對篩選信息
從③④獲取信息概括法國代議制的確立及其方式;從④⑤的信息分析法國的政治體制和總統任期的背景。
試答: 
 
 
 
[系統認知]
法國共和制的特點及原因
(1)特點
①總統與參議院權力巨大。
②立法權、行政權由國民議會、總統和內閣分別行使,具有分權制衡的民主特色。
③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相互妥協的產物。
(2)原因
①法國人民為維護共和政體經歷了長期的斗爭,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民心。
②統治階級懼怕人民的斗爭,尤其是在巴黎公社革命后,其認識到帝制在法國已無立足之地。
③法國共和派力量的壯大和不斷的斗爭。
④法國已經進入資本主義全面大發展時期,開始向帝國主義過渡,統治者必須調整統治政策,以緩和壟斷時期的新矛盾。
(三)追根溯源——法國1875年憲法通過的原因
法國1875年憲法的通過是必然性和偶然性雙重作用的結果。
(1)偶然性:法國自資產階級革命以來就一直處于動蕩不安的狀態,政權一直在共和派與保守派之間的爭奪中游走不定。法國延續千年的封建統治,保守派與共和派實力難分伯仲,法國1875年國民議會中,共和派僅以1票之差勝出,這是歷史的偶然性。
(2)必然性: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是由低至高,人類社會由封建社會過渡至資本主義社會以至共產主義社會的歷史趨勢是必然的。法國資本主義能極大地解放當時法國的社會生產力,保障公民的權利與自由,符合當時法國社會的發展趨勢,而保守派所代表的封建勢力是社會發展的障礙,所以法國共和派的勝利是必然的,法國組建共和國是必然的歷史趨勢。
考點二 德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和影響
(一)歷史概念——容克貴族地主
容克,意為“地主之子”或“小主人”。原指無騎士稱號的貴族子弟,后泛指普魯士貴族和大地主。16世紀起長期壟斷軍政要職,掌握國家領導權。19世紀中葉開始資本主義化,成為半封建型的貴族地主。它是普魯士和德意志各邦在19世紀下半葉反動勢力的支柱,是德國軍國主義政策的主要支持者。
(二)讀圖明史——德國君主立憲制的影響
史料 
 圖1        圖2
圖1 木桶的木條是德意志各邦,箍木桶的鐵條指德意志帝國頒布的各項法令:《銀行法》《貨幣法》《度量衡法》。
圖2 年老的俾斯麥仍然身手不錯,德國的經濟如同俾斯麥的杠上動作一樣,迅速騰飛。
——以上均選自《西方漫畫史》
[解讀] 漫畫中關鍵信息是各項法令“箍木桶”的含義及經濟“迅速騰飛”的含義。這些信息說明德國的君主立憲政體適應并促進了德國經濟的迅猛發展。
[系統認知]
德國君主立憲制的影響
(1)積極性:憲法的頒布鞏固了國家統一,將革命成果用法律的形式確立下來;憲法的頒布使德意志帝國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標志著德國邁入資本主義發展時期,是德國社會的一大進步;有利于德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并使德國躋身世界強國之列;憲法的頒布對歐亞一些國家的憲法,特別是對日本帝國憲法有很大影響。
(2)局限性:保留了濃厚的封建專制主義殘余,皇帝擁有極大的權力,議會無實權,廣大民眾并未獲得多少實際的政治權利;保留了普魯士的軍國主義傳統,最終導致德國挑起兩次世界大戰,給世界人民帶來深重災難,阻礙了民主政治改革的徹底完成。
(三)史料探史——德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及形成原因
史料 “皇帝任命帝國宰相”“皇帝任命帝國官吏……可決定其免職”①。“皇帝有權簽署和公布帝國法律并監督法律的實施”②。“當聯邦領域內的公共安寧受到威脅之際,皇帝可以宣布某一地區進入戰爭狀態”。“帝國的全部陸軍組成一支統一的軍隊,在戰時、平時均由皇帝統率”③。“帝國艦隊系在皇帝最高統率之下的一支統一的艦隊”。“海陸軍高級軍官均由皇帝任命”④。“皇帝在國際法上代表帝國,以帝國名義宣戰與媾和”⑤。“皇帝有權召集、召開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以及使議會延期、結束”⑥。
——摘編自《德意志帝國憲法》
[探究] 根據史料概括,德意志帝國皇帝掌握了哪些權力?
[解讀]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獲取信息
① 皇帝享有官吏任免權
② 皇帝享有立法權
③ 皇帝享有軍隊統率權
④ 皇帝享有軍官任免權
⑤ 皇帝享有軍事外交權
⑥ 皇帝享有議會控制權
(2)答題用什么——針對篩選信息
結合①至⑥所獲取的信息可知皇帝所享有的權利,由此可知德國君主立憲制下民主立憲是虛,君主專制是實。
試答: 
 
 
 
[系統認知]
德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及形成原因
(1)特點
①德意志是名義上的君主立憲制,德意志皇帝控制行政權和軍權,擁有廣泛的權力。
②德意志帝國宰相由皇帝任命,宰相主持政府并擔任聯邦議會議長,只對皇帝負責。
③德意志帝國議會是立法機構,但無實權,法律須經聯邦議會和皇帝批準。
④立憲為虛,專制為實,具有濃厚的封建專制、軍國主義色彩。
(2)成因
①德國資本主義發展起步晚,新興資產階級軟弱,而封建容克地主和軍閥勢力強大。
②德意志的統一不是“自下而上”地由人民革命完成,而是“自上而下”地由普魯士王國通過王朝戰爭實現的,普魯士權壓群邦,諸國皆有新帝國“大普魯士”之感。
③貴族和主要由貴族階層人士組成的軍官團體,在社會上始終舉足輕重。因此,德意志帝國及其憲法含有濃厚的封建和軍國主義特征,決定了政體的特點基本上繼承了普魯士的傳統。
(四)縱引橫聯——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在歐洲的歷史地位及表現
1.地位: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在歐洲的歷史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一時期是德國由弱轉盛的轉折期。在此期間,由于德國經濟的跳躍式發展,其在歐洲乃至世界的歷史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德國在歐洲歷史地位的巨變不僅深刻影響了歐洲歷史的進程,還對世界歷史的進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2.表現
(1)歐洲工業發展的重心從英國轉移到了德國,德國成了歐洲大工業的誕生地及代表。
(2)國際工人運動的中心從英、法向德國轉移,德國成了國際工人運動的中心。
(3)經濟實力的對比變化,導致了歐洲格局的改變,群雄紛爭的多極格局為英、德爭霸格局所取代。
(4)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在歐洲的歷史地位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科學技術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隨堂訓練——感悟經典·對話專家·發掘高考  
1.[2022·湖南卷,13]美國1787年憲法與德意志帝國憲法均確定了聯邦制度。美國參議院議席分配遵循各州無論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則,但在德國聯邦議會中普魯士邦則擁有足夠多的議席行使否決權。這一現象根植于兩國(  )
A.人民的自愿選擇 B.各州(邦)實力不同
C.建國路徑的差異 D.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2.[2021·廣東卷]1873年5月,法蘭西共和國總統梯也爾對君主派議員說:“你們不要弄錯,民眾絕大多數都站在共和國一邊。”君主派議員占優勢的議會隨后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爾被迫辭職。這反映了(  )
A.巴黎公社的政治影響
B.主權在民觀念的淡化
C.代議制度的曲折發展
D.三權分立體制的確立
3.[2020·浙江7月,20]1870年法蘭西第二帝國被推翻后,法國政體之爭異常激烈。1875年1月,溫和共和派議員巧妙提出憲法修正案,以承認“共和國總統”職銜的方式,避開了明確的“共和國”字樣,使議案以一票多數通過,共和制最終以迂回方式被議會承認。有人戲稱,它是“從窗縫潛入的共和國”。對這部“從窗縫潛入”的共和國憲法表述錯誤的是(  )
A.賦予參議院很大的權力
B.從法律上阻斷了保皇派復辟的道路
C.總統權力受到極大限制
D.“政府的共和國形式”永遠不得動搖
4.[2020·全國卷Ⅱ,34]19世紀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繼任,支持俾斯麥的政黨聯盟在帝國議會選舉中失敗,與威廉二世意見相左的俾斯麥辭職。這一系列事件表明德國(  )
A.議會加強對政府的監督
B.皇帝個人權力強大
C.對外政策發生根本變化
D.分權制衡體制成熟
第14講 民主政治的擴展
自主學習
一、
1.(2)共和與帝制
3.(1)參議院
4.(1)法律 (2)工業資本主義
二、
1.(2)1871
2.(1)自治權
3.(2)君主專制 (3)資本主義
三、
3.(1)君主專制 70
互動課堂
考點一
(二)
答案:(1)1875年初,國民議會用妥協的方式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正式確立了共和政體。
(2)體制:法國實行總統制和議會制,權力重心在議會。
說明:法國共和制保留封建殘余,是政治力量相互妥協的產物。
考點二
(三)
答案:行政權、立法權、軍事權、外交權、議會控制權。
隨堂訓練
1.解析:美國參議院議席分配遵循各州無論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則,是基于美國是在各州聯合斗爭反抗英國殖民統治取得成功的條件下建立的,而在德國聯邦議會中普魯士邦則擁有足夠多的議席行使否決權,則是基于德國統一和建立起德意志帝國是通過普魯士領導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實現的,當然普魯士就擁有了與其他各邦國不同的地位和權力,所以上述兩國的不同是根植于建國路徑的不同,故選C項;美國1787年憲法與德意志帝國憲法都是當時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意愿,而不是人民的意愿,所以上述現象不是人民的自愿選擇,排除A項;各州(邦)實力是有不同,但是實力再弱也不愿意讓渡自己的權力給其他的州(邦),所以B不符合題干要求,排除B項;美國和德意志帝國在頒布憲法時都處于本國工業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所以不是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導致了題干中現象的不同,排除D項。
答案:C
2.解析:君主派議員占優勢的議會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主張共和政體的梯也爾被迫辭職。這反映了此時保王黨勢力強大,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代議制度曲折發展,故C正確;材料體現不出巴黎公社的政治影響,故A錯誤;材料不是強調主權在民觀念的淡化,故B錯誤;材料只涉及總統和議會的關系,故D錯誤。
答案:C
3.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法國的共和政體是共和派與君主派妥協的結果,但1875年憲法規定國家的行政大權由總統掌握,總統是國家元首和軍隊最高統帥,因此總統權力受到極大限制的說法有誤,與題目設問相符,故C項符合題意。法國1875年憲法規定參議院有權否決眾議院的決議案,參議院有很大的權力,排除A項;這部憲法規定“凡曾統治過法國的家族成員不得當選為共和國總統”,從而從法律上阻斷了保皇派復辟的道路,排除B項;這部憲法規定“政府的共和國形式”永遠不得動搖,排除D項。
答案:C
4.解析:德意志帝國憲法確立的君主立憲政體,保留了濃厚的專制殘余,君主是實,立憲為虛。再根據材料“19世紀末”“與威廉二世意見相左的俾斯麥辭職”可得出,皇帝個人權力強大,故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議會與皇帝間權力的角逐,不是議會與政府的關系,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提及德國對外政策發生根本變化,故C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皇帝個人權力強大,不能說明德國分權制衡體制成熟,故D項錯誤。
答案: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封县| 乐都县| 莒南县| 武清区| 龙游县| 郎溪县| 姜堰市| 沿河| 平谷区| 弥渡县| 赣州市| 苗栗县| 靖江市| 内黄县| 镇巴县| 德安县| 高要市| 噶尔县| 彭阳县| 峨山| 阿拉善右旗| 澄城县| 成安县| 三原县| 礼泉县| 平度市| 阜新市| 大厂| 揭东县| 巴彦淖尔市| 彰化市| 东乡县| 皋兰县| 克什克腾旗| 罗山县| 枣阳市| 遂溪县| 博湖县| 墨竹工卡县| 商都县| 合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