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九 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線索1 新航路的開辟資本主義萌芽和商品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推動歐洲人走向海洋,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世界市場雛形出現。線索2 西歐殖民擴張荷蘭、英國等國的早期殖民擴張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世界市場進一步拓展。線索3 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開始于英國,以蒸汽機的廣泛應用為標志,伴隨著在世界范圍內傾銷商品、掠奪原料的殖民活動,世界市場基本形成。線索4 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端于德國、美國等多個資本主義國家,核心成果是電力、內燃機、新能源的廣泛應用,隨著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及瓜分世界狂潮的出現,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第25講開辟文明交往的航線及血與火的征服與掠奪理知識體系 背史論術語 (1)對財富的追求、地理知識的增加、航海技術的發展以及傳播天主教的熱情,最終導致了新航路的開辟。 (2)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全球逐漸形成了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人類也由此從各民族分散孤立地發展開始走向整體世界。 (3)17世紀,荷蘭成為“海上馬車夫”,建立了世界性的商業帝國。在爭奪殖民地的斗爭中,英國最終取得了勝利,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與掠奪,是歐洲資本原始積累強有力的手段之一。 自主學習——主干梳理·依托教材·高于教材 一、新航路的開辟1.背景(1)經濟根源——商品經濟的發展和________的萌芽。(2)社會根源——歐洲掀起一股狂熱的尋金熱。(3)商業危機——奧斯曼土耳其控制傳統商路,引發歐洲的________。(4)精神動力——歐洲人熱衷于傳播天主教。2.條件(1)航海技術的進步:指南針的應用是最突出的表現。(2)造船技術:已出現了新型的輕便、多桅多帆、快速、艙寬的大船。(3)地理知識:歐洲“________”開始流行,繪制地圖的技術也已很先進。(4)西、葡王室支持:15世紀末兩國已完成政治上的統一并建立中央集權。[知識拓展] 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支持開辟新航路的原因(1)地理條件:都位于大西洋沿岸。(2)技術條件:都掌握了航海技術,特別是葡萄牙在航海技術上比較先進。(3)政治條件:都已建立起中央集權,有能力支持和供應遠航所必需的裝備和費用。(4)宗教條件:與兩國的宗教情結有關。3.經過時間 率領船隊 的航海家 開辟的航路 支持者1487年 葡萄牙人迪亞士 從歐洲到________ 葡萄牙王室1492年 意大利人哥倫布 開辟從歐洲通往______的新航路 西班牙王室1497~ 1498年 葡萄牙人達·伽馬 從歐洲通往______的新航路 葡萄牙王室1519~ 1522年 葡萄牙人________等 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返回歐洲的環球航行 西班牙王室4.影響(1)對世界①結束了世界各地________的狀態,各地的文明開始會合交融,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②以西歐為中心的________的雛形開始出現。③新航路開辟后,各地原有物品在世界范圍內流通,增加了各地人們的食品種類,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2)對歐洲①導致“________”,市場的擴大有力地刺激了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特權貿易公司的活動推動了西歐資本原始積累的進程;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區域成為歐洲商路和貿易的樞紐。②引起了“________”,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的發展。③沖擊了西歐的思想文化領域,證明了“地圓說”的科學性,沖擊了神學理論,促進了自然科學的研究。(3)對亞非拉作為資本原始積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________也登上歷史舞臺,給亞非拉國家帶來空前的災難。[教材補缺] 新航路開辟對中國的影響(1)經濟上,使原產于美洲的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傳到了亞洲。我國在明清時期引進并推廣種植了這些作物,使不適宜種植稻麥的貧瘠土地得到利用,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歐洲人在中國購買商品,也推動了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2)對外關系上,葡萄牙、荷蘭等國殖民者開始侵略中國,葡萄牙侵占中國澳門,荷蘭侵略中國臺灣,中國開始了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斗爭。清朝建立后,一度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阻斷了中西經濟、文化交流,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落后。(3)文化上,出現了“西學東漸”現象。以利瑪竇為代表的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在中國傳播基督教,并把西方的天文、數學、繪畫、音樂等方面的著作介紹到中國。中國開明士大夫積極引進西學,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引入了西方的《泰西水法》,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引入了西洋紅夷火炮鑄造法等,為中國科技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二、西歐國家的早期殖民擴張1.葡西兩國的殖民擴張(1)葡萄牙的殖民擴張①15世紀初在非洲西海岸建立殖民據點;新航路開辟后在印度修建要塞。②占領位于紅海和波斯灣入口處的兩座島嶼,壟斷了與東方的貿易。③占領馬六甲、錫蘭、好望角等地。(2)西班牙的殖民擴張①1492年占領巴哈馬群島。②16世紀中葉,占領美洲中部和南部;在亞洲占領了菲律賓。[教材補缺] 葡、西兩國的衰落15~16世紀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時代,然而,從16世紀中后期開始,隨著荷蘭海上勢力的逐漸崛起,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衰落了。其迅速衰落的原因是:兩國強大的封建傳統是影響其持續發展的重大障礙。封建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束縛了國內經濟的發展,保守的傳統觀念使它們沒有用得到的財富去投資本國經濟,而是將其用來向歐洲其他國家購買奢侈品。這樣的結果是本國經濟仍然遲滯不前,而掠奪來的財富卻為別國做了“嫁衣裳”。2.“海上馬車夫”——荷蘭的殖民擴張(1)條件①地理位置優越。②經濟發達:造船業、對外貿易發達。③政治獨立:1581年,尼德蘭北部七省擺脫西班牙殖民統治,成為獨立的荷蘭。(2)概況①荷蘭在南北美洲、非洲、印度、東南亞一帶奪取了廣闊的殖民地。②對外貿易發達,阿姆斯特丹是其重要港口、國際貿易和金融中心。(3)結果:壟斷了世界航運業,成為世界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英國的崛起(1)條件①利用地處大西洋航路中心的有利條件,發展對外貿易。②推行“________”政策,參與貿易競爭,占領殖民地。③通過圈地運動,使英國資本主義性質的租地農場發展起來。④軍事:大力發展海軍力量,為殖民爭奪提供武力保障。(2)經過①1588年,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走上殖民擴張的道路。②1600年,成立“________”,壟斷中英、印英間的貿易。③1607年獲得北美第一塊殖民地——弗吉尼亞。(3)結果:18世紀中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4.殖民霸權的角逐(1)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進行殖民擴張,確立了早期殖民霸權地位。(2)荷蘭①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后,開始了荷蘭控制世界的時代。②17世紀中后期三次英荷戰爭后,荷蘭喪失海上霸主地位和北美的殖民地。(3)英國①頒布《________》,歷經三次英荷戰爭,打敗荷蘭。②“七年戰爭”打敗法國,簽訂《巴黎和約》,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4)法國①17世紀在國際貿易領域與荷蘭商人激烈競爭。②17世紀下半葉,英、法之間在北美和印度的矛盾尖銳,英國奪取了法國在北美洲的殖民地。(5)結果:18世紀中期,英國最終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建立起“日不落”殖民帝國。5.殖民罪惡與影響(1)罪惡①海外貿易:搶掠和欺詐。②殖民掠奪:奴役殖民地人民,搶奪殖民地財富。③種族滅絕:屠殺印第安人。④販賣黑奴:將大批黑人販運到美洲賣為奴隸。(2)影響①對殖民地:給殖民地人民帶來災難。②對歐洲:為西歐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________。③對世界市場:世界市場進一步拓展。[歸納總結] 早期殖民擴張 互動課堂——核心突破·闡釋概念·提升素養 考點一 新航路的開辟(一)歷史概念——“商業危機”“商業革命”“價格革命”1.商業危機商業危機是指舊商路被奧斯曼帝國阻斷,造成歐洲市場上的亞洲商品奇缺,物價上漲。2.商業革命商業革命是指新航路開辟后,開始建立全球的商業聯系;商貿中心轉移,各國商業地位變化。3.價格革命價格革命指新航路開辟后,伴隨著殖民者的掠奪,大量貴重金屬金、銀等流入歐洲,引起物價上漲的情況。傳統的靠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主日益衰落,新興工商業資產階級大發橫財,勞動人民日益貧困。價格革命加速了歐洲封建主義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歐洲向近代社會的社會轉型。(二)讀圖明史——新航路開辟前后的世界聯系[解讀] 從圖1的四大文明古國各自發展到圖2的新航路開辟,世界開始連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這反映了人類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的發展過程,也反映了新航路開辟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雛形開始形成。(三)史料探史——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史料一 16世紀以前,西歐的物價在數百年內一直是比較穩定的,只有當戰爭、歉收、瘟疫時才會發生暫時的波動①。但在16世紀歐洲各國流通的貴金屬重量增加了3倍,相應地從16世紀30年代起,物價一直迅速上漲②。——摘編自蕭國亮、隋福民著《世界經濟史》史料二 哥倫布發現美洲以及接踵而來的葡萄牙人、英國人、法國人等,通過對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與土著居民的接觸、交往和融合給歐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還使新舊大陸的物產得以交換和傳播③……沒有美洲貢獻的大量金銀與物質財富,沒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墾殖區,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將會緩慢得多④……東西兩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匯合,開啟了人類從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變的過程⑤。——摘編自黃邦和《通向現代世界的500年》[探究] 據史料一、二,分析史料反映的社會現象對歐洲社會轉型的影響。[解讀]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獲取信息① 說明16世紀以前歐洲物價相對穩定② 說明新航路開辟在歐洲引起了“價格革命”③ 說明新航路開辟促進了歐洲與美洲間的交流與融合④ 說明美洲的資源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原始積累⑤ 說明新航路開辟促進了世界文明的融合,推動了人類文明的轉型(2)答題用什么——針對篩選信息兩則史料的文章結構是快速獲取信息,準確破題的關鍵。史料一是對比形式,抓住①②所獲信息對比分析其影響;史料二是分總結構,抓住⑤這句綜述分析其影響。試答: [系統認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1.對世界市場的影響市場空間范圍擴大 歐洲的商人們開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業聯系,歐洲與亞洲、美洲、非洲之間的貿易日益發達市場商品種類增多 美洲的黃金、白銀、煙葉、蔗糖和馬鈴薯,亞洲的香料、絲綢、茶葉,非洲的黃金、珍珠、象牙和奴隸等,都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商品市場聯系便捷 直接溝通世界的新航路,使商品運輸的速度和運載量迅速擴大市場資本總額和貿易總額增長 新航路開辟后黃金、白銀大量流入歐洲,商業資本增多市場組織、維護機制初建 新航路開辟后,商業經營方式發生變化,股份公司、證券交易所紛紛出現市場主體力量增強 世界貿易中心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價格革命”促使依靠固定地租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從事商品生產的資產階級實力上升2.對歐洲社會進步的影響(1)在經濟上,引起“商業革命”“價格革命”,并加速資本原始積累。總的來說,資產階級獲取暴利,發展壯大,而封建地主階級逐漸衰落。(2)在政治上,資產階級開始參與或掌握政權。資產階級、新貴族因為掌握大量財富,開始要求政治權利,以便更大規模賺取利潤,革命和改革反過來又推動資本主義的發展。(3)在外交上,殖民擴張開始成為歐洲的歷史潮流。歐洲國家逐步確立了開放的、侵略性的外交體系,整個世界開始以歐洲為中心。(4)在科學文化上,新航路開辟推動了地理學革命、天文學發展,也推動文藝復興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在美洲等地發現大批新的物種,推動了生物學的發展。(四)唯物史觀——辯證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影響1.建設性影響(1)有利于加強世界各地區之間的聯系,引起了“商業革命”;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形成,推動了歷史的發展進程。(2)“價格革命”打亂了歐洲傳統的經濟關系和階級關系,加速了歐洲封建主義的衰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于制造業發達國家來講,促進了國家經濟的發展,如英國;對于傳統農業發達國家來說,是嚴重打擊,比如西班牙,大量白銀流入制造業發達的國家,促進了這些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自身卻很快衰落。對于傳統貴族來講,是致命打擊,因為地租固定,物價飛漲,地租收入大減;對于工商業者來說,促進其迅猛發展,促進了資本主義萌芽的快速發展。(3)東西兩半球不同文化圈的會合,開啟了人類從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變的進程。(4)殖民主義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客觀上促進了殖民地的發展和進步。2.破壞性影響:改變了世界形勢和歷史發展的進程,人類歷史開始進入西方殖民主義時代,西方的殖民擴張給亞非拉地區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野蠻的掠奪、殘酷的屠殺、罪惡的黑奴貿易、壟斷商路和進行欺詐性貿易,造成了亞非拉地區的落后;對亞非拉的掠奪破壞,嚴重影響了該地區傳統社會原有文明的發展。考點二 早期殖民擴張(一)歷史概念——“重商主義”“資本原始積累”1.重商主義重商主義也稱作“商業本位”,是16~18世紀封建主義解體之后西歐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一種經濟理論或經濟體系,具體指的是一國的國力基于通過貿易的順差(即出口額大于進口額)所能獲得的財富,盡可能讓別國的金銀流向本國。反映了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商業資產階級的利益訴求,推動了西歐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2.資本原始積累是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以前,通過暴力等非正當手段使生產者與生產資料分離,使生產資料聚集在少數人手里的過程。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一方面用暴力的手段迫使小生產者同生產資料分離,積累資本,如英國的圈地運動最為典型;另一方面用武力征服殖民地、搶劫金銀財物、販賣奴隸等手段來聚斂財富。(二)讀圖明史——罪惡的奴隸貿易[解讀] 歐洲殖民者從非洲掠販黑奴,以滿足美洲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奴隸貿易為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資本原始積累,加劇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客觀上推動了世界各地區間的經濟聯系和交流,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進一步擴大。(三)史料探史——早期殖民擴張的特點及影響史料一 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3月20日,是第一個可以自組傭兵、發行貨幣,也是第一個股份有限公司,并被獲準與其他國家訂立正式條約,并對該地實行殖民與統治的權利①。荷蘭政府給予公司在亞洲進行殖民活動21年期限的壟斷權,這是世界上第一家跨國公司也是第一個發行股票的公司,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特大公司,政府持有股份,有為戰爭支付薪水、與外國簽訂條約、鑄造貨幣、建立殖民地等權利②,在近200年的時間里,在世界貿易中有重要影響力,每年給政府分紅18%,直到1800年公司正式解散③。——摘編自《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四百年遙想》史料二 歐洲商人、工業家、拓殖者、工程師、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傳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著亞非靜態社會對進步缺乏興趣,并且把亞非社會導向一個技術與理智為基礎的世界社群④。——摘編自《殷海光文集》[探究] (1)根據史料一,歸納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性質及擁有的基本權利。(2)概括史料二的觀點。[解讀]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獲取信息① 東印度公司具有國家職能,但本質上是一個擁有貿易壟斷權的“股份有限公司”② 東印度公司雖形式上是一家貿易公司,實際上是荷蘭在東方進行殖民掠奪的工具③ 東印度公司為荷蘭提供了大量的資本原始積累④ 站在近代化的角度看待歷史問題,強調殖民侵略的客觀進步性(2)答題用什么——針對篩選信息據①②所獲取的信息歸納東印度公司的性質及其權利,據④所獲取的信息辯證認識殖民擴張的影響。試答: [系統認知]早期殖民擴張的特點、原因及影響(1)特點①以掠奪財富為主要目的,以海外貿易、海盜式掠奪、欺詐性貿易和販賣黑人奴隸為主要方式,是一種公開的、野蠻的強盜行徑。②殖民國家以西、葡、荷、英、法等西歐國家為主,主要占據非洲、美洲等地區。(2)原因:是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比較低,需要積累資本,發展資本主義。(3)影響對世界 市場 殖民擴張和掠奪是資本主義列強建立世界市場的主要途徑,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得到拓展,越來越多的國家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促進了世界的一體化對殖民 國家 從殖民地掠奪了大量的財富,轉化為資本,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對殖 民地 殖民主義是災難和禍害,造成了亞、非、拉美地區的落后;殖民擴張客觀上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有利于殖民地的發展進步對國際 關系 由于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爭霸戰爭(四)歸納總結——英國能夠確立世界殖民霸權的原因政治制度 優勢 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較早確立了資產階級代議制經濟實力 優勢 通過圈地運動和海外殖民掠奪,擴大資本原始積累,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強大的軍 事優勢 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英荷戰爭摧毀荷蘭的殖民優勢,逐步確立海上霸權地理位置 的優勢 地處大西洋沿岸,位于貿易中心;有較強的海洋意識和海上優勢意識形態 的變化 英國宗教改革后新教徒強烈的進取精神和思想意識的解放政府的 支持 英國政府推行重商主義,一貫支持本國的海外殖民活動 隨堂訓練——感悟經典·對話專家·發掘高考 1.[2022·新高考湖北卷,13]下圖是發表于1805年的漫畫《危險中的地球布丁:國家美食家在享用小點心》,其中兩個人物代表的國家是( )A.西班牙與葡萄牙 B.荷蘭與英國C.英國與法國 D.法國與普魯士2.[2021·浙江卷]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寫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從(西班牙)帕羅斯出發,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島,然后從那里出發前往印度。這次航海的任務是作為國王陛下的使節,完成國王陛下吩咐給我的任務,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們的問候。”該航海家( )A.深信“地圓說”B.途經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C.在東方實現了“黃金夢”D.找到了通往東方的新航線3.[2021·天津卷]1526年,一位非洲國王控訴說,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將他們賣掉,“以至于我們國家的人口正在大量喪失”;1549年,巴西的種植園已經有了非洲人勞作的記錄。據此可以佐證( )A.世界市場的成型 B.工業革命的沖擊C.三角貿易的初現 D.殖民體系的確立4.[2021·全國乙卷]16世紀起,英國國王將大量特許狀授予從事海外貿易的商人團體,成立特許公司。與此同時,歐洲許多國家掀起創辦海外貿易特許公司的熱潮。至18世紀末,特許公司數量已達數百個。這反映出該時期( )A.資本輸出成為海外擴張的主要形式B.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C.劃分勢力范圍成為列強爭霸的焦點D.殖民擴張呈現競爭格局專題九 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第25講 開辟文明交往的航線及血與火的征服與掠奪自主學習一、1.(1)資本主義 (3)商業危機2.(3)地圓說3.好望角 美洲 印度 麥哲倫4.(1)相對孤立 世界市場 (2)商業革命 價格革命 (3)殖民掠奪二、2.(3)海上馬車夫3.(1)重商主義 (2)東印度公司4.(3)航海條例5.(2)資本原始積累互動課堂考點一(三)答案:“價格革命”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傳播了歐洲的資本主義,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考點二(三)答案:(1)性質:具有部分國家職能、向東方進行殖民掠奪和壟斷東方貿易的商業公司。權利:自組傭兵、發行貨幣和股票、與外國簽訂條約、亞洲殖民的壟斷權。(2)歐洲的殖民擴張在客觀上推動了亞非社會的近現代化進程。隨堂訓練1.解析:據材料“1805年的漫畫《危險中的地球布丁:國家美食家在享用小點心》”可知,這幅畫描繪了身穿軍裝的英國首相小威廉·皮特和法國皇帝拿破侖·波拿巴坐在桌前,正在瓜分一個好似地球的葡萄干布丁,以此來劃定各自的勢力范圍,故選C項;西葡爭霸的時代是15、16世紀,排除A項;第四次英荷戰爭(1780~1784年)中荷蘭戰敗,荷蘭走向衰落,排除B項;法國大革命爆發后,普魯士參加反法同盟,但敗于法軍,不能和法國競爭,排除D項。答案:C2.解析:由材料信息“1492年8月3日早晨,我從(西班牙)帕羅斯出發,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島,然后從那里出發前往印度’”可知,該航海家是哥倫布。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哥倫布深信“地圓說”決定向西航行到印度,結果到達了美洲,故A正確;哥倫布航行不會途經非洲最南端的海角,故B錯誤;哥倫布沒有到達真正的東方,故C錯誤;達伽馬找到了通往東方的新航線,故D錯誤。答案:A3.解析:根據材料“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將他們賣掉”“1549年,巴西的種植園已經有了非洲人勞作的記錄”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可以佐證三角貿易的初現。16世紀開始的“黑三角貿易”即奴隸貿易,歐洲奴隸販子從本國出發裝載鹽、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換成奴隸沿著所謂的“中央航路”通過大西洋,在美洲換成糖、煙草和稻米等種植園產品以及金銀和工業原料返航。在歐洲西部、非洲的幾內亞灣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島之間,航線大致構成三角形狀,由于被販運的是黑色人種,故又稱“黑三角貿易”。歷時300年之久。最先開始經營三角貿易的國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著是英國和美國為主,因此,C項正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是通過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擴張以及兩次工業革命而形成的,這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A項;工業革命開始于十八世紀六十年代,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材料內容僅可以佐證三角貿易的初現,無法體現“殖民體系的確立”,排除D項。故選C項。答案:C4.解析:16至18世紀,是西方國家對外殖民擴張的時期,成立帶有殖民性質的特許公司就是殖民擴張手段之一。與英國同時,歐洲許多國家在海外創辦特許公司,最終在18世紀末形成眾多特許公司,這說明當時歐洲殖民擴張呈現出競爭格局,D正確;第二次工業革命后,資本輸出成為主要的海外擴張形式,排除A;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后標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時間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排除B;劃分勢力范圍成為爭霸焦點是在壟斷組織出現之后,時間同樣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排除C。答案: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