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十一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線索1 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初期到20世紀70年代初,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和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貿易體系適應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使世界經濟朝著體系化和制度化方向發展。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經濟體系由于意識形態的不同而相互隔絕。線索2 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20世紀70年代開始到80年代末,世界經濟格局開始向多極化方向發展,如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等。經濟區域集團化也是全球化的一個表現,此時出現了亞太經合組織等區域性經濟組織。線索3 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20世紀90年代至今,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兩極格局的瓦解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有利于國際貿易和經濟全球化的健康發展;中國順應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潮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第30講二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理知識體系 背史論術語 (1)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美國在戰后國際金融領域的主導地位。 (2)關貿總協定確立了美國在戰后國際貿易領域的主導地位。 (3)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關貿總協定成為戰后支撐世界經貿關系的三大支柱。 (4)美國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建立起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為美國的對外經濟擴張提供了條件,客觀上也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創造了相對良好的國際環境。 自主學習——主干梳理·依托教材·高于教材 一、“布雷頓森林體系”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________發生重大變化。(2)美國企圖憑借其經濟、政治和軍事優勢,建立受________控制的國際經濟秩序。(3)吸取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教訓。2.建立(1)召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①1944年,在美國布雷頓森林召開。②通過《____________協議》,內容有美元與____________直接掛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員國的貨幣與__________掛鉤。[教材補缺] “懷特計劃”與“凱恩斯計劃”早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之時,美英兩國政府就從本國利益出發分別提出了各自的方案,即美國的“懷特計劃”和英國的“凱恩斯計劃”。“懷特計劃”是國際穩定基金計劃,根據該計劃,美國可以控制基金組織,從而取得國際金融領域的統治權。“凱恩斯計劃”是國際清算同盟方案,強調透支原則和美英雙方共負國際收支失衡調節責任,這對國際收支經常發生赤字的英國是有利的。最終,“懷特計劃”得以實施。兩份計劃背后反映的是大國的博弈,二戰后美英兩國的實力對比發生變化,美國實力膨脹,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2)建立國際金融機構①________:1945年建立,宗旨是向成員國提供貸款,以促進該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45年成立,宗旨是穩定________、協助建立多邊支付制度;通過提供________緩解成員國國際收支平衡。[易錯辨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的區別(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屬于“救急”性質的機構,可以協助一個國家應對金融危機;其貸款屬于短期行為,目的是幫助成員國平衡國際收支,促進匯率的穩定等。(2)世界銀行屬于“救貧”性質的機構,主要資助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擺脫貧困,其貸款多為長期性貸款,利率較低。3.影響(1)確立了美元在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金融領域的霸主地位,適應了美國____________的需要。(2)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世界經濟秩序,擴大了世界貿易。二、世界貿易體系的形成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美國以外的許多國家紛紛采取____________政策。(2)美國為了擴大商品輸出,積極倡導建立國際貿易組織。(3)“________”消除了阻礙國際貿易的外匯管制。2.形成(1)標志:1947年,23個國家簽署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臨時適用協定書》。(2)宗旨:締約方通過相互削減關稅和消除________、取消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以促進________。3.影響(1)體現了________精神,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2)關貿總協定、________________和世界銀行,構成了調整世界經濟貿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3)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4)適應了經濟________發展的趨勢,反映了世界經濟體系化和________的發展方向。[知識拓展] 關貿總協定的“松散性”關貿總協定實際上是一個“組織”,是一個關于關稅和貿易準則的多邊國際協定和組織,其規定對成員并無嚴格的法律約束,也沒有真正實現貿易自由化的目標,這也是后來被世貿組織取代的原因。[歸納總結]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 互動課堂——核心突破·闡釋概念·提升素養 考點 二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一)歷史概念——“金本位制”“特里芬難題”“貿易保護主義”1.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來決定。金本位制于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在歷史上,曾有過三種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狹義來說,金本位制即指該種貨幣制度。2.特里芬難題特里芬難題也可以說是特里芬悖論,它是美國耶魯大學教授特里芬在1960年出版的《黃金與美元危機》中提出的一個觀點,書中的描述是這樣的:由于美元與黃金掛鉤,而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雖然因此而取得了國際核心貨幣的地位,但是各國為了發展國際貿易,必須用美元作為結算與儲備貨幣,這樣就會導致流出美國的貨幣在海外不斷沉淀,對美國來說,就會發生長期貿易逆差;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核心的前提是必須保持美元幣值穩定與堅挺,這又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長期貿易順差國。這兩個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個悖論。3.貿易保護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是一種國際貿易理論,是指對外貿易中實行限制進口以保護本國商品在國內市場免受外國商品競爭,并向本國商品提供各種優惠以增強其國際競爭力的主張和政策。(二)史料探史——“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評價史料一 從二戰結束到20世紀70年代初的30多年中,這個世界一直是事實上的美元本位制①。美元是核心的貨幣,大多數國際貿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結算和支付,匯率的標定也是以美元為基準②。在這一階段,世界經濟出現繁榮,工業國開始減少貿易壁壘,它們的貨幣可以自由兌換③。歐洲和亞洲的經濟從廢墟中恢復,并以驚人的速度增長著④。——摘編自洪千帆、林忠凡《外匯知識與交易技巧》史料二 美元本位制和浮動匯率對美國意味著巨大利益,意味著“超級霸權和超級利益”⑤。戴高樂1965年對美元超級霸權的批評舉世聞名:“美國享受著美元所創造的超級特權和不流眼淚的赤字。她用一錢不值的廢紙去掠奪其他民族的資源和工廠⑥。”——摘編自向松祚《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思想和戰略》[探究] (1)根據史料一簡要評價“布雷頓森林體系”。(2)依據史料二,概括美元獲得“超級霸權”對世界經濟產生的影響。[解讀]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獲取信息① 從二戰結束到20世紀70年代初,是美元本位制② 美元是國際貿易和金融的核心貨幣③ 推動貿易壁壘減少,世界經濟出現繁榮④ 促進歐洲和亞洲經濟的恢復⑤ 美國在世界經濟領域具有“超級霸權”的地位⑥ 美國以經濟特權對其他國家實行經濟掠奪(2)答題用什么——針對篩選信息概括①②可以得出“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局限,概括③④可以得出“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積極作用;概括⑥可得出“美元霸權”的影響。試答: [系統認知]二戰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1)二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是以美國為主導的,包括貨幣、貿易、市場等方面。(2)美國通過“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以它為主導的世界貨幣體系,通過《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建立了以它為主導的國際貿易體系。(3)美國倡導建立新的國際貨幣體系和致力于建立國際貿易體系,是戰后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實力對比發生變化的結果,是美國為建立以其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具體步驟。(4)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促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順應了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了美國在國際金融和貿易中的特權和支配地位,成為美國擴張的工具。(三)縱引橫聯——“布雷頓森林體系”與關貿總協定“布雷頓森林體系” 關貿總協定不同點 性質 國際金融體系 國際貿易體系支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作用 穩定金融秩序 穩定貿易秩序,促進貿易自由化相同點 原因 20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的影響;國際經濟秩序混亂;美國的倡導及經濟實力的強大;出于建立戰后穩定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秩序的需要美國的 目的 建立美國霸權作用 適應世界經濟發展及經濟全球化,便利了美國經濟擴張;世界經濟向體系化、制度化方向發展(四)歸納總結——“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及其原因1.體系的瓦解(1)1968年,美國宣布實行“黃金雙價制”:從20世紀60年代起,美國經濟相對衰落,美元的地位發生動搖。各國紛紛拋售美元搶購黃金,使美國黃金儲備急劇減少,金價暴漲。美國宣布僅對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按官價兌換黃金,而市場金價則自由浮動。(2)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宣布放棄按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的“金本位制”。美元與黃金脫鉤,支撐國際貨幣制度的兩大支柱倒塌其中之一,“布雷頓森林體系”名存實亡。(3)1973年3月,歐洲共同市場達成協議,聯邦德國、法國等國彼此之間實行固定匯率,而對美元實行“聯合浮動”。至此,支撐國際貨幣制度的另一支柱即固定匯率制度也完全垮臺,“布雷頓森林體系”最終解體。(“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后,兩大國際金融機構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2.瓦解的原因(1)體系自身存在缺陷。只有美國長期貿易逆差,才能使其他國家獲得充足的美元供應;若美國國際收支持續性逆差,美元則會喪失其中心地位,引起美元危機。固定匯率制度限制了匯率對國際收支的調節作用。(2)美元危機。20世紀50年代的朝鮮戰爭和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戰爭,使美國國際收支連年逆差,黃金儲備大量外流。石油漲價、經濟危機,美國財政赤字龐大。政府大量發行貨幣造成通貨膨脹,嚴重沖擊了美元的信譽。各國紛紛拋售美元兌換黃金,使美國黃金儲備急劇減少。(3)世界經濟出現多極化趨勢。20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歐、日本等經濟實力逐漸增強,在一定程度上開始與美國分庭抗衡,美國的經濟競爭力相對削弱。 隨堂訓練——感悟經典·對話專家·發掘高考 1.[2020·浙江7月]1929年,資本主義陷入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為轉嫁危機,翌年美國提高近900種商品關稅。隨之,25個國家采取報復措施,1932年增加到76國以上。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秩序陷入混亂。為避免新的貿易壁壘,二戰后各國開始協商并建立以法律形式調整國際貿易與貿易關系的規則與程序。此即( )A.《布雷頓森林協議》B.《關稅與貿易總協定臨時適用協定書》C.《馬斯特里赫特條約》D.《經濟展望聲明》2.[2016·天津文綜]美國總統威爾遜曾這樣說道:“金融領導地位將屬于我們,工業首要地位將屬于我們,貿易優勢將屬于我們,世界上其他國家期待著我們給以領導和指引。”美國實現這一意圖是在( )A.威爾遜時期 B.羅斯福時期C.杜魯門時期 D.肯尼迪時期3.[2015·全國卷Ⅰ]世界銀行在1968年的貸款項目為62個,貸款總額為9.5億美元;1981年貸款項目為266個,貸款總額為124億美元。出現這一變化是因為( )A.新興獨立國家大量增加B.各國關稅稅率明顯降低C.美國西歐經濟實力下降D.世界貿易組織大力推動4.[2016·海南卷]1948年2月,美國的一份報告稱,美國擁有世界財富的50%,卻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這種形勢下,美國的任務是設計一種在不危及美國國家安全情況下,保持這種優勢的“關系模式”。能夠體現這一“關系模式”的是( )A.確立并維護世界貨幣體系B.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C.實行貿易保護主義D.對歐洲進行經濟援助專題十一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第30講 二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自主學習一、1.(1)經濟格局 (2)美國 2.(1)布雷頓森林 黃金 美元 (2)世界銀行 國際匯兌 短期貸款3.(1)對外經濟擴張 二、1.(1)貿易保護主義 (3)布雷頓森林體系2.(2)關稅壁壘 自由貿易3.(1)自由貿易 (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4)全球化 制度化互動課堂考點(二)答案:(1)評價: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居霸主地位,該體系促進了貿易自由,有利于戰后世界貨幣體系的正常運轉,為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2)影響:美國掌握了世界經濟命脈,掠奪其他國家的財富。隨堂訓練1.解析:根據“為避免新的貿易壁壘……各國開始協商并建立以法律形式調整國際貿易與貿易關系的規則與程序”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二戰后各國為了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建立了關貿總協定,故B項正確。《布雷頓森林協議》建立的是以美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排除A項;《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的簽訂是歐洲一體化深入發展的標志,與國際貿易無關,排除C項;《經濟展望聲明》是亞太經合組織發表的,亞太經合組織屬于區域合作組織,該聲明不涉及調整國際貿易與貿易關系的規則與程序,排除D項。答案:B2.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結合時代特征準確理解材料。由金融領導地位、工業首要地位、貿易優勢、領導和指引等關鍵信息可知,美國企圖確立在世界金融、貿易體系中的領導地位。聯系所學知識可知,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使美國確立了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中心地位,關貿總協定的建立形成了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貿易體系。這都發生在杜魯門執政時期(1945~1952年),故選C。答案:C3.解析:二戰后,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興起,眾多國家贏得獨立,但缺乏發展經濟的資金。世界銀行最初的使命是幫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破壞的國家進行重建,后來世界銀行的主要任務是資助發展中國家克服經濟困難,故A項正確。世界銀行不涉及各國關稅稅率的問題,可排除B項。1968年后歐美國家經濟實力仍在增強,可排除C項。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于1995年,可排除D項。答案:A4.解析:根據題干材料可知美國憑借其經濟實力加強對世界金融的控制,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就是這種意圖的表現,故A項正確。答案: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