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35講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學案(含答案解析)-2023-2024高考歷史統編版一輪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35講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學案(含答案解析)-2023-2024高考歷史統編版一輪復習

資源簡介

第35講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理知識體系 背史論術語 (1)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古代科學技術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人類文明進程的卓越貢獻。 (2)古代中國科學思想重視經驗總結,輕視理論概括。這一特點體現在中國傳統科學,如農學、醫學、地理學、天文歷法等。 (3)《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是歷史上具有時代特色的文學成就。 (4)《詩經》的現實主義和楚辭的浪漫主義代表了北南兩種詩歌不同的藝術風格。 (5)唐朝開放的社會和繁榮的經濟,促使詩歌創作進入黃金時期。明清社會的變化、市民階層的擴大,為小說的繁榮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6)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早在商朝時已形成完整的體系;魏晉時期,書法兼有審美功能與實用功能,成為一門藝術。 (7)中國繪畫與文字相伴而生,注重寫意傳神。文人畫在中國繪畫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8)中國戲劇歷史悠久,劇種繁多,京劇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自主學習——主干梳理·依托教材·高于教材  
一、中國古代科技
1.四大發明
成就 發明過程 外傳 對世界的影響
造紙術 東漢________改進造紙術,獨創“蔡侯紙” 公元8世紀阿拉伯人用中國的技術設備造紙,之后傳入歐洲 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展
指南針 戰國時期出現司南,________時指南針用于航海 12世紀末13世紀初傳入阿拉伯,后傳入歐洲 為________發現美洲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提供了技術保證
火藥 東晉葛洪的《抱樸子·仙藥》已提到“火藥”,________的戰爭中已經開始使用火藥武器 12、13世紀傳入阿拉伯國家,后傳到歐洲乃至世界各地 將人類帶入熱兵器時代,為資產階級打敗騎士階層創造了條件
印刷術 (1)唐代雕版印刷的《________》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確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宋代________創造了活字印刷術 由波斯傳到西方 為歐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紀以及文藝復興運動的出現準備了條件
[易錯辨析] 四大發明對中國貢獻巨大
四大發明對中國文化、科技及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不能因肯定四大發明對西方的貢獻,而否定對中國的巨大作用。
2.數學、天文和歷法
(1)數學
①《九章算術》:成書于東漢,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________著作。
②計算工具:早期是算籌,后來演變為算盤。
(2)天文
①天文觀測:留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陽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記錄。
②編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________》。
③儀器制作:創制了渾儀、簡儀等天文觀測儀器。
(3)歷法
①夏朝時有了《夏小正》,商朝改進為“殷歷”。
②元朝時郭守敬編寫的《________》,比現行公歷早了三百年。
3.農學和醫學
(1)農學著作:西漢氾勝之的《氾勝之書》、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元朝王禎的《農書》和明朝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是中國古代四大農書,其中《________》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統的古代農業科學著作。
(2)醫學著作
①西漢編訂的《________》是中醫學的奠基之作。
②東漢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奠定了后世中醫臨床學的理論基礎。
③明朝李時珍編著的《本草綱目》,被譽為“__________”。
[教材補缺] 
1.《農政全書》
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七十余萬言,系統總結了歷代經驗,充分汲取西方農業科技思想和方法,開展農業科技實驗,體現了科學性、創新性和先進性,博采古今農學大成,達到傳統農業科學的頂峰。徐光啟被譽為“中國近代科學先驅”。
2.《天工開物》
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對中國古代的各項技術進行了系統的總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技術體系。收錄了農業、手工業、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制鹽、采煤、榨油等生產技術。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
3.李約瑟難題
由英國學者李約瑟(1900~1995年)提出,他在其編著的15卷《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正式提出此問題。李約瑟難題是一個兩段式的表述:
第一段:為何在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十六世紀之間,古代中國人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達程度遠遠超過同時期的歐洲?中國的政教分離現象、文官選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諸子百家流派為何沒有在同期的歐洲產生?
第二段:為何近代科學沒有產生在中國,而是在十七世紀的西方,特別是文藝復興之后的歐洲?
李約瑟難題的實質內容在于中國古代的經驗科學很發達,但為何中國沒有產生近代實驗科學,這是關于兩種科學研究范式的起源問題。
二、書法藝術
1.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2.書法的字體特點
字體 特點
小篆 字體略長,筆畫圓勻,富于圖案美
隸書 字形結構平衡對稱,整齊安定
楷書 ________,規矩嚴整
行書 工整清晰,飛灑活潑
草書 把中國書法的________發揮到極致,變化豐富,奔放躍動,最能表現和抒發書法家的感情
3.中國古代著名的書法家
東晉 ________博采眾長,備精諸體,尤擅草書、行書;代表作有《蘭亭序》《喪亂帖》等,號稱“書圣”
唐代 歐陽詢、________、柳公權,分別創立了楷書中的歐體、顏體、柳體;________、張旭則擅長草書
北宋 ________、黃庭堅、米芾、蔡襄四大書法家,都以行書名世
元代 趙孟,創立趙體
明代 文征明、________
[圖示總結] 書法藝術
三、繪畫藝術
1.類型:按題材分:________、山水畫、花鳥畫;按表現技法分:工筆與________。
2.代表
山水畫 文人畫
特點 以自然風景為主要描繪內容,________是山水畫的靈魂 追求________,融文學、書法、繪畫、篆刻等多種藝術為一體
地位 中國畫的精粹 又稱做“________”,在中國繪畫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特別提示] 宋元以來,中華文明開始呈現出復雜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文化世俗化傾向;二是理學和文化專制強化以后表現出來的高雅文化傾向。例如在繪畫領域出現的風俗畫(反映出世俗化傾向)、文人畫(高雅文化傾向)。
四、文學成就
1.《詩經》
(1)內容:收錄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分《____》《____》《____》三部分。
(2)特點:句式以________為主,或間以雜言,語言豐富多彩,音節和諧。
(3)影響:中國最古老的詩歌總集;奠定了中國文學________傳統的基礎,被后世列為儒家經典。
2.楚辭
(1)特點:________的創作手法;句式較為靈活,在節奏和韻律上獨具特色。
(2)影響:楚辭體被稱為“________”,對后世文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3.漢賦
(1)特點:散文和韻文并用,氣勢恢弘、辭藻華美,反映了文人氣度和時代精神。
(2)代表:西漢的賈誼、________、揚雄,東漢的班固、張衡。
4.唐詩
(1)李白: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為“________”,詩風體現了盛唐的氣象。
(2)杜甫:詩風充滿了憂患意識和人道主義色彩,后人稱其詩作為“詩史”,稱其人為“________”。
5.宋詞
(1)概念:詞是由民間的長短句歌詞發展而來的一種新的文學體裁。
(2)代表:宋代豪放派代表________、辛棄疾;婉約派代表柳永、________。
6.元曲
(1)散曲:金元時期在北方民間流行起來并興盛于元明時代的一種詩歌體裁,包括________和套數兩種形式。
(2)元雜劇
①藝術特點:融合宋金以來各種表演藝術而形成的一種完整的戲劇形式。用北方流行的________曲調演唱,又被稱為北曲或北雜劇。
②興盛原因:早期________的壯大;統治階級的需要。
③名家名劇:關漢卿的《____________》具有強烈的現實批判性。
7.明清小說
(1)明朝
①原因:明朝手工業和商業繁榮,________進一步壯大;市民階層的文化心理需求。
②成就
章回長篇 白話小說 羅貫中的《________》,施耐庵的《水滸傳》
長篇白話小說 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神魔小說《封神演義》《________》等
短篇白話小說 馮夢龍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
(2)清朝: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紅樓夢》和蒲松齡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五、戲曲藝術
1.元代:一人主唱、曲牌聯套體的________,成為元雜劇的核心藝術形式。
2.明代:________的繁榮:形成海鹽、余姚、弋陽、昆山四大聲腔;昆山腔的“水磨調”成為明清曲牌聯套體戲曲舞臺上的主腔。
3.清代京劇
(1)形成:乾隆年間,四大徽班進京,為京劇誕生奠定基礎;道光年間,徽漢合流,京劇形成。
(2)特點:唱腔有二黃、西皮兩個系統;角色一般分生、________、凈、丑四大行。
(3)地位:中國戲曲的精華,中國文化的“國粹”之一。
  互動課堂——核心突破·闡釋概念·提升素養  
考點一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
(一)歷史概念——陽歷、陰歷與陰陽歷
陽歷(太陽歷):以太陽周年視運動周期(即回歸年,約等于365.242 2日)為一年,一年劃分成12個月,它與月亮運動毫無關系。根據陽歷日期,可知寒來暑往的四季變化、合理指導農業等事。公歷(學名格里高利歷)就是陽歷的一種。
陰歷(太陰歷):我國農歷不屬于此類,但生活中人們習慣將農歷稱之為陰歷。以月亮的圓缺周期(即朔望月,等于29. 530 588日)為一個月,積12個月為一年。它完全不考慮太陽的周年視運動規律,因而陰歷的日期不能顯示四季冷暖。這種歷法實用價值太小,現除伊斯蘭教外,已棄置不用了。
陰陽歷:我國的農歷屬于此類,它取月相的變化周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參考太陽回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根據農歷日期,既可知道潮汐漲落,又可大概掌握四季更替。
(二)史料探史——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
史料一 《中國的世界紀錄》收錄的中國古代科技成果統計
類別 數學 天文歷 法氣象 地學 化學 農學 機械 水利 輕工 兵器
項數① 22 25 25 9 25 7 7 8 8
史料二 在中國古代,天文和歷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視,天文學家和君主有著密切的關系,他們是官方政府機構不可或缺的人員②……
天象觀測有助于制定更為準確的歷法③。古代史書中有著連續的有關日食、月食與星象變化的記錄,并從政治角度解釋這些現象。史書明確記錄了公元前186年呂后當政時發生了一次日食,但現代天文學研究表明,所記日食絕不可能發生。日食記錄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減:統治者殘暴,記載的日食現象就多;統治者開明,日食便很少發生④。
——摘編自李約瑟《中華科學文明史》
[探究] 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概括指出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
[解讀]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獲取信息
① 說明中國古代科技成果集中在數學、天文歷法氣象、地學、農學等方面,體現了重實用、服務于農業的特點
② 說明天文歷法受到封建政府的重視和支持
③ 說明天象觀測有助于歷法的制定
④ 體現出中國古代將天象變化與政治活動相聯系,貫穿“天人感應”的思想
(2)答題用什么——針對篩選信息
中國古代,在發達的農耕經濟和統一的中央集權中孕育出先進的科技成就,但最終走向衰落,沒能產生近代科學。結合①④所獲信息綜合分析其特點。
試答: 
 
 
 
[系統認知]
古代中國科技發展的特點
(1)在科技內容上,應用性強,但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探索不夠。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傳統的典籍整理與經驗總結,缺少實驗。
(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務于封建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缺乏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并推動科技進一步發展的意識。
(4)從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與農業有關的農學、天文歷法及醫學等領域。
(三)歸納總結——影響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因素
1.促進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原因
(1)政治:國家統一為科技的發展提供了比較安定的社會環境。
(2)經濟:封建經濟水平較高且持續發展,為科技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3)政策:為“農本”思想服務的天文歷法、農學、數學等受到統治者的重視。
(4)教育:中國古代教育的發展,為科技的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5)對外交往:頻繁的中外交流,使中國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國家和地區人民的智慧。
(6)科學家本身:中國古代科學家的探索精神是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重要因素。
2.阻礙古代科技發展成為近代科技的因素
(1)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限制了生產力的發展,使科技的發展缺乏足夠的動力。
(2)封建統治者推行的“重農抑商”政策與“閉關鎖國”政策,進一步限制了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
(3)中國古代君主專制的空前加強,以儒學為主的教育內容、文化專制統治的肆虐,使人們對中國古代科技缺乏足夠的重視,科技人才短缺。
(4)中國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導致古代科技未能發展成為近代科技的重要因素。
(四)縱引橫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東西方的不同影響
對中國 對西方
造紙術 有利于中國古代文化事業的發展 推動了歐洲文化的普及和推廣
印刷術 有利于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大大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和社會的進步
指南針 推動了中國航海業的發展 促進了遠洋航行,迎來了地理大發現的時代;為西方國家拓展世界市場、進行殖民擴張提供了重要條件
火藥 用來進行迷信活動,服務于封建統治 推動了歐洲火藥武器的發展,為摧毀封建勢力創造了條件,促進了歐洲采礦業和金屬制造業的發展
四大發明是中國成為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后來卻沒有轉化為生產力,這影響了中國向近代社會的轉型。四大發明傳入歐洲,促進了歐洲社會的進步,推動了歐洲從封建社會向近代社會的轉型。
考點二  古代中國的文學藝術
(一)歷史概念——“風俗畫”“文人畫”“山水畫”“寫意畫”“市民文學”
1.風俗畫
以市井風情為題材,不帶政治、宗教和倫理的價值判斷。
2.文人畫
又稱“士大夫畫”,集文學、書法、繪畫及篆刻藝術為一體,集中體現出畫家多方面的文化素養;強調個性,講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韻意趣;以寫意為原則,以自娛為目的;時代特點明顯。
3.山水畫
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
在題材上,講究布局構圖,采用散點透視法,突破時空限制,廣攝景物,有高遠、深遠、平遠等多種取景方法,不拘泥于對客觀自然景觀的逼真描寫,追求主觀情致和神韻。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以形寫意”乃至“得意忘形”)。
4.寫意畫
國畫的一種畫法,俗稱“粗筆”,跟“工筆”相對。用筆不講究工細,注重神態的表現和抒發作者的情趣,是一種“形簡而意豐”的繪畫風格。
5.市民文學
封建社會后期,為適應城市居民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文學,又稱為城市文學。內容大多描寫市民的社會生活和悲歡離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階層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話本是其代表作品。它是12世紀以后隨著工商業中心城市的興起而產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學。
(二)史料探史——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演進
史料一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臨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達十萬以上的大城市①……“新聲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調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序》)”,民間的娛樂場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詞,士大夫的詞作便通過各種途徑流傳于民間②。……“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于世。于是聲傳一時③。(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
——摘編自袁行霈《中國文學史》
史料二 明代小說繁榮……形成了《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等名著④。明中后期,文人與市民的關系日益密切,出現了一批描寫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們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動的日常語言,塑造了眾多商人、手工業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⑤。
——摘編自周先慎《明清小說》
[探究] (1)根據史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述藝術世俗化趨勢的推動因素。
(2)根據史料二,概括明代小說創作的風格特色。
[解讀]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獲取信息
① 體現了古代城市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壯大
② 體現了民間娛樂對藝術發展的要求
③ 教坊樂工請名人為樂曲填詞,以求流傳
④ 明代小說繁榮
⑤ 反映出明代小說創作具有鮮明的特色
(2)答題用什么——針對篩選信息
據史料一①②所獲信息從經濟和階層等方面分析原因;據史料二中⑤所獲信息分析明代小說的創作風格。
試答: 
 
 
 
[系統認知]
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時代特征
(1)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社會處于大變革的時代,思想領域出現“百家爭鳴”局面。孔子編訂和整理《詩經》作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創作《離騷》抒發愛國情懷。
(2)秦漢時期,大一統局面形成,漢賦以華麗的詞藻描繪恢弘氣勢。
(3)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不安,建安文學一掃浮麗文風,陶淵明的田園詩表達了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山水畫開始形成;書法逐漸進入自覺階段。
(4)唐朝的繁盛與科舉制度,促成了唐詩的繁榮;繪畫同時吸取印度、波斯等外來美術風格,風格多樣;楷書、草書等書法藝術成就輝煌。
(5)宋代商品經濟的發展與市民階層的形成,使傳奇小說、詞、戲劇、風俗畫等世俗文學藝術得到發展;元代統治的黑暗及商品經濟的發展,促使元曲成為主要藝術形式,戲曲走向成熟。
(6)明清時期,封建社會衰落,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并緩慢發展,市民階層擴大,使得反封建的小說、戲曲走向繁盛;抒發個人心意的文人畫盛行。
(三)讀圖明史——從文人意趣到民間風情
[探究] 根據圖片分析,圖1和圖2各屬于哪種繪畫藝術形式。圖2繪畫藝術形式的出現說明了古代繪畫藝術怎樣的發展趨勢?
試答: 
 
 
 
[系統認知]
社會環境對古代繪畫風格的影響
魏晉 時期 社會動蕩,佛教、道教的傳播,引發人們對儒學的反省,一些崇尚氣節的文人在政治上碰壁后形成一個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為號召的士人群體,反映在繪畫作品上,凸顯個性的文人畫開始出現
隋唐 時期 政治統一和社會經濟繁榮,對外開放,畫家們追求法度,表現雍容華貴的盛唐氣象;同時吸取印度、波斯等外來美術風格,繪畫風格多樣,如宗教畫、人物畫、山水畫等
兩宋 時期 政治上“重文輕武”,文人階層壯大;商品經濟發展;理學的興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內心的修養,文人山水畫興起,使山水畫發展成為獨立的畫種,從注重寫實,變為注重意境;反映社會生活的風俗畫成為當時畫壇最大的亮點
明清 時期 專制的強化,商品經濟的發展,出現了許多風格奇特、個性鮮明、格調清新、狂放的繪畫藝術作品和畫家,士大夫的文人畫成就突出
  隨堂訓練——感悟經典·對話專家·發掘高考  
1.[2022·湖南高考,4]南宋畫家李唐感嘆:“云里煙村雨里灘,看之容易作之難。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胭脂畫牡丹。”這反映當時(  )
A.藝術水準下降   B.繪畫題材集中
C.畫家地位不高 D.世俗文化興盛
2.[2021·江蘇卷]明代中葉,很多文學家大力推崇抒情寫景的盛唐詩風,認為詩當“暢達情絲、感發志氣”,概評“宋人主理作理語,于是薄風云月露,一切鏟力不為”,使人不復知詩,這說明當時(  )
A.文人創作重心轉向詩歌
B.程朱正統地位受到質疑
C.不同詩歌風格相互交融
D.詩歌力圖突破理學束縛
3.[2021·海南卷]《隋書·地理志》載,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羅,士人追到洞庭不見,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爾鼓棹爭歸,競會亭上,習以相傳,為競渡之戲。描述此“戲”的是(  )
A.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
B.渡斜煙淡月籠沙,遠路微香趁馬
C.簫鼓聲聲且莫催,彩球高下意難裁
D.兩兩輕舠飛畫楫,競奪錦標霞爛
4.[2021·天津卷]魏晉時期,一批書法家的書法藝術各具特色,如鐘繇“每點多異”、王羲之“萬字不同”,表明書法藝術的發展從自發進入自覺階段。這一轉折所依托的條件是(  )
A.書法實用性加強  B.書法流派的統一
C.竹簡木牘的應用 D.紙張使用的推廣
5.[2021·湖南卷]如圖再現了每年冬至節清宮例行的八旗官兵滑冰活動的場景。這一作品(  )
《冰嬉圖》(乾隆時期)
A.顯示宮廷畫的神韻意趣
B.透露清代軍事訓練松弛
C.體現民族間的民俗交融
D.反映清朝宮廷生活奢靡
6.[2021·浙江卷]唐代書法在風格上兼容南北,達到一個新高度。其中,由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創立的歐體、顏體和柳體等書法字體,被后世學習與臨摹。他們自創一格的“書法字體”屬于(  )
A.小篆 B.隸書
C.楷書 D.草書
7.[2021·湖南卷]有學者對《詩經》風、雅、頌的時代與內容進行考察,其發現如表所示,據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  )
多數詩篇的形成時代 整體上對“天”的態度
《周頌》 西周初年 頌天
《大雅》 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 疑天
《小雅》 西周晚期至東周初年 罵天
《國風》 西周末年至春秋中葉 不理天
A.天子權威不斷強化 B.天道觀持續衰落
C.人文意識逐漸增強 D.人性論走向成熟
8.[2021·浙江卷]我國古代一部著作有《農桑通訣》《百谷譜》《農器圖譜》三部分,書末附有《活字印書法》,系統記錄木活字印刷的新成就。后人盛贊此書:“文章爾雅,繪畫亦皆工致。”此書作者是(  )
A.王禎  B.沈括 C.畢昇  D.葛洪
第35講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自主學習
一、
1.蔡倫 北宋 哥倫布 唐末至宋初 金剛經 畢升
2.(1)應用數學 (2)石氏星表 (3)授時歷 
3.(1)齊民要術 (2)黃帝內經 東方藥物巨典
二、
2.字形方正 寫意性 
3.王羲之 顏真卿 懷素 蘇軾 董其昌
三、
1.人物畫 寫意
2.意境 抒情寫意 士大夫畫 
四、
1.(1)風 雅 頌 (2)四言 (3)現實主義 
2.(1)浪漫主義 (2)騷體 
3.(2)司馬相如 
4.(1)詩仙 (2)詩圣 
5.(2)蘇軾 李清照
6.(1)小令 (2)散曲 市民階層 感天動地竇娥冤
7.(1)市民階層 三國演義 西游記 
五、
1.戲曲音樂 
2.傳奇劇 
3.(2)旦 
互動課堂
考點一
(二)
答案:中國古代科技實用性強,缺少實驗,主要服務于封建農業經濟,集中分布于與農業相關的領域。中國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導致了中國古代科技在16世紀以后走向衰落,沒能產生近代科學。
考點二
(二)
答案:(1)推動因素:古代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商品經濟的發展,娛樂設施的繁榮,市民階層的擴大,人民消費能力的提高。
(2)特色:通俗易懂,接近日常生活,易于被民眾接受。
(三)
答案:圖1屬于文人畫,圖2屬于年畫。
趨勢:繪畫藝術逐漸由貴族文人獨有的享受轉向大眾化、通俗化和實用性。
隨堂訓練
1.解析:由題干可知,南宋時期繪畫時選擇“云里煙村雨里灘”是“不入時人眼”的,而當時“入時人眼”的是“多買胭脂畫牡丹”,這反映了當時由于商品經濟發展,人們對于象征富貴的牡丹是很推崇的,所以繪畫如果選擇“畫牡丹”,會更有市場,故選D項;由“云里煙村雨里灘,看之容易作之難”可知,當時的繪畫水準沒有下降,而是當時商品經濟發展的背景下,世人對繪畫主題的關注多在“牡丹”上,而不是當時繪畫題材集中于“牡丹”,排除B項;題干體現的是南宋商品經濟發展背景下,時人對繪畫作品的主題關注的是與富貴相關的“牡丹”,而不是體現畫家的地位問題,排除C項。
答案:D
2.解析:材料反映了明代文學家大力提倡抒情寫景的詩風,反對宋代詩歌的“理作理語”,這說明明代中葉的詩歌創作力圖突破理學的束縛,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明代文學家提倡抒情寫景的詩風,而不是文人創作重心轉向詩歌,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明代詩歌創作推崇抒情寫景,反對理學束縛,“程朱正統地位受到質疑”不符材料主旨,排除B項;材料中明代文學家推崇抒情寫景詩風,反對宋代的“理作理語”,沒有體現詩風相互交融,排除C項。故選D項。
答案:D
3.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紀念屈原的方式主要是吃粽子和賽龍舟,其中材料“兩兩輕舠飛畫楫,競奪錦標霞爛”兩句,生動地再現了龍舟雙槳飛舉,奮力奪標的情形,D項正確;A項是對錢塘江觀潮的描述,排除A項;B項出自蘇軾的《西江月·詠梅》,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C項明顯與賽龍舟不符,排除。故選D項。
答案:D
4.解析:根據所學,書法藝術的發展從自發進入自覺階段所依托的條件主要是紙的改進,使其有了更好傳播的載體,D項正確;自發到自覺,其實用性減弱,排除A項;統一的說法錯誤,排除B項;竹簡木牘的應用不利于書法的發展,排除C項。故選D項。
答案:D
5.解析:依據史實,早在宋代,我國就已經有了滑冰運動(“冰嬉”)。這項“冰嬉”運動延續了幾個朝代經久不衰,到了清朝已經成了民間普遍的文體娛樂活動。八旗官兵主要由滿、漢、蒙三個民族構成,多民族共同參與該運動,體現民族間的民俗交融,C正確;追求神韻意趣是文人畫的特征,宮廷畫呈現出雍容華貴、吉祥、富麗堂皇的特點,A排除;嬉戲圖不屬于軍事訓練,因此不能由此得出清朝軍事訓練松弛,排除B;生活奢靡與滑冰活動無關,排除D。
答案:C
6.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歐體、顏體和柳體等書法字體屬于楷書,故C正確;小篆盛行于秦代,故A錯誤;隸書盛行于漢代,故B錯誤;唐代的張旭、懷素精于草書,故D錯誤。
答案:C
7.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人們對于天的觀念逐步淡化,即從歌頌天到不理天,反映出人的作用在不斷增強,即人文意識不斷增強,C項正確;天子權威呈現不斷衰落的趨勢,排除A;對天的觀念的變化并不意味著天道觀的衰落,排除B;成熟的說法不能體現,材料也沒有涉及人性論,排除D。
答案:C
8.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農書》是元代王禎總結中國農業生產經驗的一部農學著作,是一部從全國范圍內對整個農業進行系統研究的巨著,主要分為《農桑通訣》《百谷譜》《農器圖譜》三部分,因此A正確,BCD排除。故選A。
答案: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祥县| 诸暨市| 金华市| 当阳市| 开江县| 齐河县| 华容县| 浙江省| 茂名市| 平陆县| 宁国市| 宾阳县| 长泰县| 衡阳县| 高雄市| 元阳县| 广安市| 伊吾县| 泽库县| 天柱县| 永昌县| 石泉县| 云浮市| 沽源县| 定安县| 库车县| 巴东县| 永寿县| 昌江| 杭锦后旗| 内黄县| 达州市| 屯门区| 大同县| 惠来县| 徐州市| 寿阳县| 巫溪县| 闸北区| 本溪| 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