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十四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展線索1 人文主義的起源智者學派強調人的價值和尊嚴,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義精神的最初體現;蘇格拉底重視人的倫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識”,奠定了人文主義的基礎;亞里士多德創立了邏輯學,對人的研究進一步深入,是人文主義精神的升華。線索2 人文主義的復興文藝復興強調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宗教改革打破人們對羅馬教會的迷信,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的傳播和發展。線索3 人文主義的成熟啟蒙思想家宣揚理性,認為人類憑借理性就能完全地了解社會,人要獲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就要反對專制和愚昧。這種理性主義推動了人文精神的進一步發展。第38講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理知識體系 背史論術語(1)人文精神是指人的思想意識、思維習慣和心理活動中的人文主義傾向,它的核心內涵是人文主義。 (2)智者學派“人是萬物的尺度”這一主張是人類自我意識的第一次覺醒,充分肯定了人的尊嚴和權威。 (3)蘇格拉底在哲學意義上發現了“自我”,這種對理性的尊崇和對思想自由的追求,是歐洲18世紀啟蒙思想的源頭。 (4)柏拉圖鼓勵人們獨立理性思考,為理性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亞里士多德創立了邏輯學,將對人的認識上升到思維的高度。 (5)十四、十五世紀,意大利出現了文藝復興運動,其實質是把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 (6)16世紀,在文藝復興的影響下,歐洲出現宗教改革運動,進一步傳播了人文主義,動搖了羅馬教皇的權威。 自主學習——主干梳理·依托教材·高于教材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智者的啟蒙(1)背景①政治:公元前5世紀中葉,雅典民主政治處于高峰時期。②經濟:希臘工商業發展,平民地位提高。③思想:個人主義的成長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2)性質:反對舊的思想方法和傳統的思想解放運動。(3)特點:言論內容和辯論方式完全從個人的角度和利益出發;注重實利;否認絕對權威,尖銳地批判傳統,敢于創新。(4)代表人物:普羅塔戈拉,“________________”是其觀點的中心內容。他也被視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先驅。(5)評價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會的中心,是人類自我意識的第一次覺醒。②智者運動被看做是西方________的濫觴。③推動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④忽視制度、法律、道德對人的行為的約束力,給極端個人主義打開了方便之門。2.蘇格拉底(1)地位:馬克思稱他為“哲學的創造者”“________”的化身。德爾菲神諭說他是全希臘最富有智慧的人。(2)主張①提出“____________”,反對智者忽視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張。②強調人類的理性,否認絕對權威。③“認識你自己”。④凡是為一個人的理智宣判為錯誤的東西就不應該去想,不應該去做,“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3)評價①第一次在哲學意義上發現了“________”。②蘇格拉底崇尚理性,追求思想自由,是歐洲18世紀啟蒙思想的源頭。③蘇格拉底之死,既服從了城邦法律的判決,又捍衛了自身的________和人格尊嚴。[教材補缺]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柏拉圖(蘇格拉底的學生)主張 根據智慧品德把每個人明確分工,各司其職;鼓勵人們獨立理性思考代表作 《理想國》影響 為理性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的學生)(1)主張:關注自然界和人類生活,特別強調在整個自然界中,人類是最高級的。(2)影響:進一步發展了人文主義思想,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3.斯多亞學派(1)時間:公元前4世紀末至公元前3世紀初。(2)代表:芝諾、西塞羅和塞內卡。(3)思想:理性是人與生俱來的;“順應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生而________。(4)意義:第一次論證了________、人生而平等這一西方人文主義的核心理論。[易錯辨析]1.人文精神并不是當時官方主流思想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發展有局限性,社會經濟還不夠發達,人文精神不符合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因此,人文精神并不是當時官方主流思想。2.蘇格拉底提出的“美德即知識”哲學命題具有片面性蘇格拉底提出的“美德即知識”在哲學和倫理學上具有重要的影響,這也是其本人道德哲學中最基本的命題,但蘇格拉底忽視了其中非理性的一個方面,因此,他的“美德即知識”命題也只能是片面的。[歸納總結] 人文精神的起源二、文藝復興1.背景(1)思想:________占據神權統治地位,主張禁欲主義。(2)經濟:西歐經濟復蘇發展、城市興起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追求________的樂趣。(3)文化:________保留了較多的希臘、羅馬古典文化。2.核心:人文主義。[易錯辨析] 文藝復興并不反對宗教信仰文藝復興的斗爭矛頭指向天主教會,反對教會扼殺人性,主張將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但并不反對宗教信仰。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也是信仰宗教的。3.實質: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思想解放運動。4.成就階段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內容概括初期文 壇三杰 (意大利) 但丁 《________》 贊頌了人的偉大,率先揭露了________的貪腐彼特拉克 《歌集》 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學問”代替“神的學問”薄伽丘 《十日談》 諷刺了基督教會的虛偽與腐敗,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貴族的等級觀念,再次提出了________的思想高潮 (英國) ________ 《哈姆 雷特》 刻畫了復雜的人類內心世界,歌頌人間的仁愛和友誼,提升了________的高尚與尊嚴[教材補缺] 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1)哥白尼(1473~1543年,波蘭),提出太陽中心說,是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動搖了神學理論的基礎,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2)開普勒(1571~1630年,德國),認為行星沿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提出開普勒三定律。(3)布魯諾(1548~1600年,意大利),提出宇宙無限論(被宗教裁判所以“異端”名義燒死)。(4)培根(1561~1626年,英國),提倡唯物主義研究方法。(5)伽利略(1564~1642年,意大利),研制天文望遠鏡,發現新星體,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者。(6)牛頓(1643~1727年,英國),發現萬有引力。5.影響積極影響 政治 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發展開辟了道路經濟 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思想 沖破基督教神學的桎梏,喚醒了人的自我意識,宣揚了為創造現世幸福而奮斗的精神,為后來啟蒙思想的出現打下了基礎文學 藝術 文藝復興時期眾多精湛的文學藝術成為人類文學藝術史上的絢爛篇章,永放光芒自然 科學 提倡科學實驗,注重實踐,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學消極影響 對人文主義的過分推崇,造成了文藝復興時期個人私欲的膨脹、泛濫和社會混亂它把資產階級一個階級的特性看作全人類普遍的人性,掩蓋了資產階級和人民的對立三、宗教改革1.原因(1)根本原因:天主教會成為________發展的障礙。(2)政治上:新興資產階級形成,民族意識增強,專制君主興起。封建君主與資產階級、新貴族要求建立適應于民族國家發展的“民族教會”或適應于資產階級需要的“廉價教會”。(3)經濟上:西歐資本主義興起,教會的經濟特權引起社會各界強烈不滿。(4)思想上:文藝復興使天主教會的權威受到質疑,人們對教會精神禁錮和腐敗的批評更加激烈,要求改革教會的愿望日趨強烈。(5)直接原因:羅馬天主教教廷對德國的剝削與壓迫最多。(6)導火線:教皇出售“________”激起德國民眾憤慨,馬丁·路德張貼《____________》。2.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張(1)“因信稱義”:靠自己虔誠信仰即可得救。(2)直通上帝:人人有權閱讀和理解《________》,直接與________溝通和對話。(3)思想自由:________是上帝最神圣的話,是基督的福音。3.影響(1)從更廣泛的社會層面和更內在的心靈角度,傳播和發展了________。(2)將西歐人從基督教神權統治中解放出來,為________的到來做了思想上的準備。(3)促進了西歐各國民族文化和教育事業的發展。(4)新教成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旗幟,并對后來的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重大影響。(5)打擊了教會勢力(剝奪了教會在新教各國的政治經濟特權),加強了君主權力,促進了歐洲新興民族國家的形成。[教材補缺] 加爾文宗教改革由于政治迫害,法國新教倡導者加爾文流亡到瑞士。1536年發表《基督教原理》,主張“信仰得救”,人人都可以通過閱讀《圣經》信仰耶穌而直接與上帝溝通。但他比路德更進一步,提出“先定論”,他依據“選民棄民說”論證資產階級剝削的合理性,否定封建貴族特權,為以后的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意識形態方面的依據。 互動課堂——核心突破·闡釋概念·提升素養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一)歷史概念——“人文主義”“美德即知識”1.人文主義人文主義,通常稱作人文精神、人本主義、人道主義。它是一種人類的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生命、尊嚴和價值的高度重視,對人類各種精神文化遺產的無比珍惜,對人格與道德的不懈追求。它關注人的塵世生活,重視人的精神意義,是人的價值尺度在人的思想意識、思維習慣和心理活動中的歷史沉淀。2.美德即知識“美德即知識”的意思表示,美德是知識存在的本質,知識是美德的充分條件,二者互為存在的前提和條件。“美德即知識”是蘇格拉底道德哲學的一個基本命題,它表明美德的本性是知識,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二)讀圖明史——人文精神的覺醒[解讀] 蘇格拉底強調知識的重要性,追求真善美,強調人的價值,否定神的意志,最終被雅典陪審法庭判處死刑。他的死充分說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也說明了他雖然受到不公正的判決,也不肯違反國家的法律而求生,為維護民主制度仍然勇敢殉道,堅持真理與正義的信念!(三)史料探史——人文精神的濫觴:智者學派與蘇格拉底史料一 普羅塔戈拉曾說:“雅典人所議之主題含有政治睿智,他們會傾聽每一個人的見解,因為他們認為所有人都應擁有這一美德;否則,便不會有城邦①?!睂Υ耍笫赖暮诟駹栔赋觯骸跋ED英雄們都是出現在法律尚未制定的時代,或者他們自己就是國家的創造者,所以正義和秩序,法律和道德,都是由他們制定出來的,作為和他們分不開的個人工作完成的②。”史料二 你們不能只追求榮譽和享樂,要知道,知識才是美德③。你們不能只注意金錢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們不要老想著人身和財產,而首先要改善你們的心靈。金錢不能買到美德,美德卻能產生一切美好的東西④。這就是我的教義。——摘編自蘇格拉底的演講[探究] 比較史料一、二,指出蘇格拉底對人文主義內涵的拓展,并說明其拓展的主要目的。[解讀]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獲取信息① 智者學派強調個人的感覺和利益② 智者學派強調人的主觀意志和作用③ 蘇格拉底強調知德合一④ 道德行為必須以知識為基礎(2)答題用什么——針對篩選信息普羅塔戈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強調人的地位和作用,而蘇格拉底強調知識、美德作為個人存在價值的重要內涵。結合①②③④所獲信息從哲學發展上分析。試答: [系統認知]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思想的異同比較項 智者學派 蘇格拉底相同點 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研究的領域由神和自然轉向了人和人類社會不同點 對道 德的 認識 強調人的價值、人的決定作用,“人是萬物的尺度”,而各種知識是提高人能力的基礎 強調知識的作用,道德和知識合二為一,道德行為必須以知識為基礎民主 政治 主張民主政治,有些激進學者還提出城邦公民應該人人平等 主張有知識、有德識的少數人治國,對民主政體特別是雅典后期的激進民主政治表示強烈反對歷史 地位 人類自我意識的第一次覺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濫觴 第一次在哲學意義上發現自我,使哲學真正成為研究“人”的學問 文藝復興(一)歷史概念——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內涵及人文主義者的人神觀1.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內涵(1)提倡以“人”為中心,反對以“神”為中心,重視人的價值,反對宗教神學對人性的壓抑。(2)以理性和科學反對神學對理性的貶低,提出個性自由和個性解放。(3)立足于現世生活,追求物質幸福,反對宗教禁欲主義。2.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人神觀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一方面批判基督教的墮落和腐朽,鼓吹人性解放;另一方面又是虔誠的基督徒。這導致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既注重人性的因素又不忽視神性的內容,既講究世俗的文化又不背棄基督教精神。他們創造性地闡發基督教神學文化傳統的某些思想資源,用以解釋其新型的人本觀念。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人神觀就是神與人、神性與人性、宗教與世俗的和諧統一。(二)讀圖明史——人文主義的內涵[解讀] 中世紀圣母像表情呆板冷漠,充滿憂愁和悲痛,頭部有圣光,借此表達神性。拉斐爾筆下的圣母和中世紀的圣像畫完全不同,他把圣母從冰冷的神壇上拉回了人間,注她以血肉、以溫情,使她從高不可及、冷若冰霜的偶像變成了一個人人所愛的大眾母親,是他消去了圣母臉上僵化嚴肅的表情,帶上了人性的慈光。拉斐爾以母性的溫情和青春的健美完美地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理想。(三)史料探史——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史料 文藝復興的意義有兩個:一是復生,一是新生,這兩個意義是都不錯的。因為從一方面看來,文藝復興是希臘羅馬的古文藝和人生觀的復活,是一種復生運動。從其他方面看來,文藝復興卻是歐洲近古文化的先鋒,是一種文化的新誕生。——摘編自陳衡哲《西洋史》[探究] 結合所學知識,你如何理解史料中所說的文藝復興“是一種文化的新誕生”?試答: [系統認知]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特征及影響(1)特征①人文主義主要集中于人文學科,人文主義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將其作為仿效的典范。②主要以文學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③人文主義的實質是強調人、人的尊嚴和人的價值,突出人的優越性。④人文主義肯定人的現世生活,要求個人自由和個性解放,昭示了一種全新的個人主義的倫理觀。⑤對教會和貴族的虛偽和腐敗進行猛烈批判,從側面揭露禁欲主義與人性的沖突和對人性的扭曲。(2)影響①思想上,沖破了基督教神學的桎梏,喚醒了人的自我意識,宣揚了為創造現世幸福而奮斗的精神,是近代歐洲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為后來啟蒙思想的出現打下了基礎。②文學藝術上,涌現了許多不朽的作品,眾多的精湛藝術成為人類藝術史上的絢爛篇章。③自然科學上,提倡科學實驗、注重實踐,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學。④經濟上,適應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推動了新航路的開辟和宗教改革運動。⑤過分推崇人文主義,也造成了文藝復興運動后期個人私欲的膨脹、泛濫和社會混亂。 宗教改革(一)歷史概念——“因行稱義”“因信稱義”“先定論”1.“因行稱義”與“因信稱義”(1)“因行稱義”,就是要按照教會規定的行為,按教皇的命令去做才能得救,本質上加強羅馬天主教會的絕對權威、為封建宗教神學的精神壟斷服務。(2)“因信稱義”是馬丁·路德提出的,是指只要虔誠地信仰上帝,內心進行懺悔,就能夠贖罪,而不需要靠教會、教職人員和繁瑣的圣功。2.先定論先定論是加爾文提出來的。人的成功與失敗,生與死都是由上帝決定好的,與教會無關。人只要虔誠信仰上帝,就能得救。(二)讀圖明史——教皇地位的衰落[解讀] 中間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傾斜,里面裝著《圣經》,旁邊站著信徒,而天平的左端站著的是教皇、紅衣主教等,他們被翹起。這反映出宗教改革否定了天主教會的權威和地位。(三)史料探史——宗教改革與文藝復興的內在關系史料 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烙有文藝復興的印記,又體現了對文藝復興的深化。他提出“因信稱義”“平信徒(普通信徒)皆為教士”……鼓吹俗權至上,主張各國教會應與羅馬切斷聯系而由各國的政府來管理,則鮮明地反映了他對民族自由含義的一種更深刻的理解。——摘編自馬克垚《世界文明史》[探究] 根據史料從人文主義角度分析宗教改革怎樣體現了對文藝復興的深化。[解讀] 省略號前后分別反映了“深化”的兩個方面,從中分層概括即可。試答: [系統認知]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異同(1)相同點①都處在西歐封建制度衰亡、資本主義萌芽和發展的時期。②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質,并把矛頭對準了天主教會。③兩者互相促進,共同對抗天主教權威,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2)不同點文藝復興 宗教改革對人的認識 強調人的偉大,肯定人的價值及尊嚴 強調神的偉大,一切以神為中心借助的形式 借助了文學藝術的形式 借助了宗教的形式表現領域 主要表現在思想文化領域和社會的上層 更多地表現為一場政治運動,具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對待宗教 的態度 認識并揭露教會的腐朽、罪惡,但還是對教會勢力抱有和解的態度 直接否定教皇權威 隨堂訓練——感悟經典·對話專家·發掘高考 1.[2022·全國乙卷,33]16世紀中葉,法國人帕斯基耶寫作《法國研究》時說,“我用俗語(而非拉丁語)寫作”;布代的《論錢幣》處處流露出捍衛法國文化并與意大利人競爭的意識。有學者因此認為,16世紀是“法國意識”萌發的世紀。據此可知,“法國意識”的萌發緣于( )A.人文主義思想的廣泛傳播B.新興階層擺脫宗教神權束縛C.資本主義經濟的迅猛發展D.“人民主權”學說深入人心2.[2021·湖北卷]在蘇格拉底看來,城邦最需要的是織工、農民、鞋匠和建筑工人;在這些人仍不能使城邦自給自足的時候,還需增加冶工、牧人、商人和小販,這種設想蘊含著( )A.專制主義理念 B.自由主義精神C.法律至上原則 D.小國寡民情結3.[2021·遼寧卷]公元前5世紀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希臘地震不斷發生,有時還引起海嘯。時人認為這是神靈的警示,修昔底德則認為地震不過是巧合的自然現象,而海嘯是由地震吸引海水離開海岸,海水回沖后產生的水災。據此可知,修昔底德( )A.具有理性精神 B.強調了人的個性自由C.集文化之大成 D.創立了樸素唯物主義4.[2021·湖北卷]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人發明的玻璃鏡風靡歐洲。相比之前的銅鏡,玻璃鏡讓人們能夠看清自己,認識到自己的獨特性,極大地影響了個人的自我認同,這反映了( )A.禁欲觀念的消亡 B.實用主義的流行C.人文主義的興起 D.啟蒙思想的傳播5.[2021·遼寧卷]15世紀,意大利興辦了一種寄宿學校,學校的學生以貴族子弟為主,也招收并資助有才華的貧苦學生,男女同校。教學內容包括拉丁文、希臘文、教會法規、數學、幾何、歷史、音樂、體操、舞蹈、游泳等。這表明意大利( )A.建立了近代化教育制度B.科技革命與社會進步相互影響C.教育擺脫了宗教的束縛D.思想解放與教育變革相互促進6.[2021·山東卷]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熱情謳歌充滿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態度,并追求現世幸福和享樂,西歐宗教改革思想家們卻將這視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卻又共同推動了西歐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的過渡。這是因為他們都( )A.重新審視人,沖破了傳統的束縛B.提升了新興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C.反對神學,重構了人與神的關系D.沉重打擊了羅馬天主教會的統治7.[2021·廣東卷]15世紀下半葉,德國藝術家逐漸減少了從圣徒中選擇創作主題。騎士、商隊、城市市場、大學生活、士兵行軍和野營等場景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作品中。這反映德國( )A.理性主義的產生 B.人文主義的興起C.宗教改革的開始 D.浪漫主義的發展8.[2020·全國卷Ⅱ,33]15世紀中葉,西爾維烏斯在《論自由教育》一文中,強調培養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過體育、軍事訓練與合理飲食來強健身體,通過文學、哲學和文藝的學習來豐富精神世界,使人擁有信仰、美德、知識和智慧。這一主張( )A.豐富了人文主義的教育思想B.重申了啟蒙運動的思想內容C.強調信仰對教育的決定作用D.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論基礎專題十四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展第38講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自主學習一、1.(4)人是萬物的尺度 (5)人文精神2.(1)智慧 (2)美德即知識 (3)自我 思想自由 3.(3)平等 (4)天賦人權 二、1.(1)基督教 (2)世俗人生 (3)意大利4.神曲 教會 人類平等 莎士比亞 人性三、1.(1)資本主義 (6)贖罪券 九十五條論綱2.(2)圣經 上帝 (3)自由 3.(1)人文主義 (2)啟蒙運動 互動課堂考點一(三)答案:內涵拓展:(從關注人的自然屬性到)關注人的美德,注重改善人的心靈;重視對人的教育。目的:培養公民的道德價值觀,拯救城邦(克服直接民主制的弊端)。考點二(三)答案:理解: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沖擊了宗教神權的束縛,宣傳了新的資產階級思想。考點三(三)答案:強調“因信稱義”、俗權至上、民族自由,全面挑戰羅馬教皇的權威,體現了宗教改革對人文主義的宣傳從個人擴大到整個社會層面。隨堂訓練1.解析:根據材料“16世紀中葉”“捍衛法國文化”“與意大利人競爭”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伴隨著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的擴展,人文主義思想廣泛傳播,基督教神學思想的影響日益下降,各國家的民族文化意識得到強化,“法國意識”由此萌發,故A項正確;當時新興階層未完全擺脫宗教神權束縛,故B項錯誤;當時還處于前工業化階段,資本主義經濟“迅猛發展”的表述與史實不符,故C項錯誤;“人民主權”學說最初由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提出,故D項錯誤。答案:A2.解析:根據材料“城邦最需要的是織工、農民、鞋匠和建筑工人;在這些人仍不能使城邦自給自足的時候,還需增加冶工、牧人、商人和小販”,可知,蘇格拉底認為城邦的發展應該是自給自足,這種設想蘊含著小國寡民情結。結合所學可知,蘇格拉底生活的時代,古希臘有數百個城邦,轄地不過百里,人口不過數萬,城邦十分珍視獨立自治,始終保持著小國寡民的狀態,D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專制主義理念,排除A項;材料與自由主義無關,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法律至上原則,排除C項。故選D項。答案:D3.解析:根據材料可知,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有人認為地震是神靈啟示,修昔底德卻用理性分析,故選A項;材料與人的個性自由無關,排除B項;材料無法判斷修昔底德是集文化之大成,排除C項;材料與物質和意識的關系無關,排除D項。排除BCD項,故選A項。答案:A4.解析:根據“讓人們能夠看清自己,認識到自己的獨特性,極大地影響了個人的自我認同”可知這有利于自我意識的增強,從而肯定自我,肯定人的價值和欲望,有利于人文主義的興起,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人文主義的興起,并不是禁欲觀念的消亡、實用主義的流行,排除AB項;啟蒙思想的傳播是在啟蒙運動時期,排除D項。故選C項。答案:C5.解析:15世紀西方思想界有文藝復興運動,根據材料可知意大利的學校教授各種知識,可知思想解放運動與教育變革相互促進,故選D項;材料與近代化的教育制度無關,排除A項;科技革命發生于16~17世紀,排除B項;這所學校涉及教會法規,并沒有擺脫宗教的束縛,排除C項。排除ABC項,故選D項。答案:D6.解析:根據所學內容可知,文藝復興中肯定人的價值和欲望,宗教改革中主張因信稱義,都是對人的重新審視,沖破了傳統的束縛,故選A;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都是思想解放運動,沒有能夠提升新興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排除B;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反對的是天主教會,而非神學,排除C;文藝復興中沒有沉重打擊羅馬教會的統治,排除D。答案:A7.解析:根據“騎士、商隊、城市市場、大學生活、士兵行軍和野營等場景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作品中”及時間信息可得出,這一時期的文藝復興運動興起,藝術家更加關注現實社會,體現了人文主義,故B項正確;A項是17世紀開始的啟蒙運動,排除A;宗教改革開始于16世紀,排除C;浪漫主義是受第一次工業革命影響而出現的,排除D。答案:B8.解析:根據材料“15世紀中葉”“通過文學、哲學和文藝的學習來豐富精神世界”可知,這一主張豐富了人文主義的教育思想,故A項正確。啟蒙運動發生在17、18世紀,與材料信息“15世紀中葉”不符,故B項錯誤;C項誤讀材料,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宗教神學內容,故D項錯誤。答案: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