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7課 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學習目標課程標準展示 核心素養要求 學習目標通過了解新航路開辟對世界各區域文明的不同影響,理解新航路開辟是人類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過程中的重要節點。 1.了解新航路開辟所引發的全球性流動,以及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各區域文明的變化,增強時空觀念。 2.綜合運用史料,分析并掌握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的表現,提高史料實證的能力。 3.理解物種交換對全球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環境狀態的影響,認識新航路開辟對世界各區域文明的不同影響,提高歷史解釋的能力。 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新航路開辟導致世界整體格局發生變化并推動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知識梳理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原因: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往來。表現人口的遷移: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大幅減少。歐洲人大批來到美洲,并將非洲黑人販賣到美洲。美洲成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區;大洋洲、非洲和亞洲等地區也都有族群混合現象。世界動植物的大交流歐洲人把歐亞大陸的馬、牛、豬、羊、雞等家畜家禽,小麥、燕麥、大麥、裸麥等農作物,橄欖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產馬鈴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流向世界各地。影響積極:促進了世界各文明的交流,豐富了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消極:人口和動物的全球流動也導致了各種疾病的傳播。歐洲人將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體帶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印度洋貿易: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商人在與阿拉伯商人的競爭中逐漸占據優勢。大西洋貿易歐洲到非洲:歐洲商人將歐洲的紡織品、槍支、手工制品等運到非洲,從當地酋長手中換取黑人,或者自己抓捕黑人。非洲到美洲:歐洲商人將黑人運到美洲賣為奴隸,換回南美洲的貴金屬、蔗糖和煙草,形成罪惡的“三角貿易”。三、太平洋貿易葡萄牙:葡萄牙人入居中國澳門后,很快便形成以澳門為主要中轉站的海上貿易網絡,把中國的生絲、瓷器等貨物運到歐洲各國進行貿易,獲取大量白銀。葡萄牙人還以澳門為據點,參與獲利巨大的中日之間的絲銀貿易,其中的絕大部分白銀流入中國內地。西班牙:主要在其兩大殖民地菲律賓和墨西哥之間進行。西班牙武裝商船“馬尼拉大帆船”,運載大量中國生產的生絲、絲綢、棉布和瓷器等產品到墨西哥交換白銀,再將白銀運回馬尼拉,這些白銀也大量流入中國。對中國的影響日本與美洲的白銀大量流入中國,進一步刺激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一個圍繞白銀輸入中國的貿易網絡逐漸形成。三、早期殖民擴張表現葡萄牙:16世紀,將巴西變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馬六甲和中國澳門等地建立了幾十個殖民據點和商站。西班牙:以美洲為主,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廣大地區,以及亞洲的菲律賓逐漸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荷蘭、英國和法國:17世紀,荷蘭、英國、法國也在亞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個殖民地。影響對殖民地:中斷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會發展進程,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對歐洲:給新興資產階級提供了新的活動場所。引發商業革命:商品種類與流通量成倍增長,股份公司與證券交易所紛紛出現;貿易中心逐漸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國、法國、荷蘭等新的商業強國崛起。引發價格革命: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投機活躍。資本主義加速發展,封建制度瀕于解體。資本主義發展:歐洲從殖民掠奪、商業貿易和奴隸貿易中獲得的財富最終轉化為資本,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人類社會:打破了原本相對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改變了世界格局和歷史發展進程,人類社會開始進入大變革的時代。難點突破全面認識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對歐洲經濟:引發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促進了西歐資本原始積累和資本主義發展政治: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封建制度瀕于解體思想:證實地圓學說,沖擊神學理論,促進自然科學發展對外:開始進行早期殖民擴張對亞非美給亞、非、美洲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帶去先進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客觀上促進殖民地的發展和進步對世界人類由各民族分散孤立走向整體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二、新航路開辟對世界整體格局的影響人文地理格局人口、動植物以及病原體跨區域大范圍的傳播和交流,改變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環境狀態。世界經濟格局隨著海上航路的擴展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世界各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不斷加強,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雛形開始出現。人類文明格局殖民擴張中斷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會發展進程,打破了原本相對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東方逐漸從屬與西方。政治格局歐洲從殖民掠奪、經商貿易和奴隸貿易中獲得的財富最終轉化為資本,"資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人類社會開進入大變革的時代。課時訓練1.(2022·廈門期末)16世紀中期,一場西班牙訴案的當事人迭戈(中國人)敘述道:(我和十四五位同鄉)被西班牙人卡斯塔涅達從中國寧波帶往秘魯的利馬,接著經由陸地到達尼加拉瓜、巴拿馬等地,最后回到西班牙?!痹摂⑹隹梢杂脕硌芯? )A.西班牙司法的公正性B.西班牙殖民者與華人的矛盾沖突C.中國古代外交的概況D.新航路開辟后人口的世界性流動解析 據材料可知,迭戈(中國人)被西班牙人卡斯塔涅達從中國寧波帶往秘魯的利馬、尼加拉瓜、巴拿馬、西班牙等地,說明新航路開辟后人口的世界性流動,故選D項;司法的公正性指在司法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中體現公平、平等、正當、正義的精神,材料信息僅有迭戈的敘述,不涉及結果如何,排除A項;矛盾沖突指矛盾的雙方站在各自的立場上,爆發出來的利益糾葛等問題,而材料僅涉及人口的世界性流動,排除B項;中國古代外交指中國歷代政府與外部世界的交往,而材料是新航路開辟后人口的世界性流動,排除C項。答案 D2.(2022·南通期末)1493年哥倫布第二次遠航,其船隊有17艘船,裝載了三百名水手和上千移民,包括工匠、士兵、商人、律師、傳教士等,并隨船運入馬、牛、羊、豬、雞等家養畜禽,谷物和果樹的種子以及各類建筑材料和工具。此次航行( )A.促使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B.推動了各大洲之間的經濟交流C.有利于改變世界人文地理格局D.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狀態解析 據材料“1493年哥倫布第二次遠航,其船隊有17艘船,裝載了三百名水手和上千移民,包括工匠、士兵、商人、律師、傳教士等職業,并隨船運入馬、牛、羊、豬、雞等家養畜禽,谷物和果樹的種子以及各類建筑材料和工具”,可知為新航路開辟后的人口遷移、物種交換,有利于改變世界人文地理格局,故選C項;第一次工業革命促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排除A項;材料只提到歐洲人口和物種遷移到美洲,并不是各大洲之間,排除B項;材料只有歐洲與美洲的聯系,“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狀態”的說法夸大了事實,排除D項。答案 C3.1558—1560年,天花橫掃拉普拉塔,帶走數以千計印第安人的性命,卻未波及一名西班牙人。1552—1563年,天花抵達巴西,使數萬印第安人死去,葡萄牙人卻毫發無損。這說明( )A.西、葡兩國醫療水平高超B.殖民擴張阻礙非洲發展C.人口流動導致疾病傳播D.奴隸貿易條件業已成熟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后,不僅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也導致了病毒的傳播,歐洲地區由于經歷的疫病次數多,歐洲人形成了一定的抗體,而從未出現在美洲的天花病毒隨著歐洲人的殖民抵達美洲時,對美洲人就造成了滅頂之災,故選C項;材料可知西班牙、葡萄牙人是未受到波及而不是回國治好了病,排除A項;材料中普拉塔是阿根廷,和巴西都在美洲,不涉及非洲地區,排除B項;材料中的情況不涉及奴隸買賣或者人口轉運,因而與奴隸貿易無關,排除D項。答案 C4.(2022·濟寧期末)17、18世紀,紅茶和砂糖是歐洲貴族的奢侈消費品,19世紀時成為英國城市工人普遍的早餐食品。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貧富分化的減小 B.世界貿易的發展C.飲食習慣的改變 D.等級觀念的淡化解析 紅茶和砂糖由歐洲貴族的奢侈消費品,到19世紀時成為英國城市工人普遍的早餐食品,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世界貿易發展繁榮,導致更多的紅茶和砂糖由亞洲和美洲等地銷售到歐洲,供求關系發生了變化,故選B項;19世紀時正值工業革命在歐洲盛行,所以貧富分化是在加劇的,而不是減小的,排除A項;飲食習慣的改變是題干所述現象的結果,而不是原因,排除C項;題干所述現象的變化主要是由于歐洲市場上紅茶和砂糖數量多了,才成為城市工人普遍的早餐食品,而不是等級觀念淡化導致的,排除D項。答案 B5.(2022·全國甲卷)進口貨物 占總貨物的價值比(%)1664—1670年 1731—1740年胡椒 20.1 4.3茶葉 0.02 9.26咖啡 0.63 5.35棉紡織品 62.59 65.35上表是學者統計的17—18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進口的部分亞洲貨物價值占比。據表可知,該時期( )A.生產方式決定進口貨物價值占比B.英國確立海上貿易的霸主地位C.殖民擴張推動了消費結構的變化D.工業革命促進東西方貿易增長解析 依據表格信息可知,17—18世紀東印度公司進口的胡椒數量明顯減少,茶葉、咖啡的數量在增長,棉紡織品稍有減少,結合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促使世界開始形成一個整體,西歐國家走上了對外殖民擴張,茶葉、咖啡的增多,表明民眾的消費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C項正確;依據材料時間,這一時期仍屬于工場手工業時代,生產方式未發生變化,排除A項;18世紀中后期,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時間不符,排除B項;此時工業革命還沒有發生,排除D項。答案 C6.(2022·宿遷期末)拉美種植園奴隸經濟的崛起使美洲充當了歐洲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的角色,民族經濟發展因素受到嚴重阻礙。但是,大西洋經濟交往體系的建立使美洲得到開發,提供了美洲了解與學習世界市場與歐洲甚至亞洲社會的機遇與條件。這反映了( )A.拉美淪為西方資本主義經濟附庸B.拉美與歐洲經濟交往體系建立C.歐洲殖民統治推動了拉美近代化D.西方的殖民活動具有雙重影響解析 據材料可知,歐洲殖民者在拉美發展奴隸制種植園經濟,阻礙了當地民族經濟發展,客觀上為拉美提供了學習世界市場、歐洲和亞洲社會的機遇與條件,說明西方的殖民活動具有雙重影響,故選D項;此項只是材料的一部分,排除A項;此項也是材料的一層意思,不能完整反映整個材料,排除B項;歐洲對拉美主觀上殖民統治,使其成為經濟附庸,客觀上推動了拉美近代化,排除C項。答案 D二、非選擇題7.(2022·濟寧期末)(部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新航路開辟的一個最明顯的結果就是,人類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擴大了,地理知識不再局限于一個地區、一個大陸或一個半球,新航路開辟還促進了科學的發展。新的植物、新的動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們和新的人類會相繼被發現,所有這些都向傳統觀念提出了挑戰。——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新航路開辟對人類歷史進程的影響。解析 由材料“人類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擴大了,地理知識不再局限于一個地區、一個大陸或一個半球”并結合所學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可得,打破了大洲之間的孤立狀態,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更為開闊);由材料“新航路開辟還促進了科學的發展”“所有這些都向傳統觀念提出了挑戰”等信息可得,促進了科學的發展和人類思想的解放;由材料“新的植物、新的動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們和新的人類會相繼被發現”可得,推動了人口遷移、物種交換;結合所學新航路開辟的影響還可得出,推動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動和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和世界市場的形成。答案 影響:打破了大洲之間的孤立狀態,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更為開闊);促進了科學的發展和人類思想的解放;推動了人口遷移、物種交換;推動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動;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和世界市場的形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