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植物生長素(第一課時)——生長素的發現過程【學習主題】生長素的發現過程。人教版高中生物學選擇性必修1第5章《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第1節。【設計者】生物組【課標要求】概述科學家經過不斷的探索,發現了植物生長素。【學習目標】1.通過分析植物生長素發現過程中科學家們的實驗,探討這些實驗的巧妙設計思路,體驗科學家的思維歷程,訓練邏輯思維的嚴密性,促進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2.運用物質觀闡明植物向光生長的原因,嘗試提出問題并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并演繹推理,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提高設計實驗的能力。(科學探究)3.認識到科學進步是科學家創新思維、不斷探索、艱苦努力的結果,在民主和諧的合作中感受思考和探究的趣味。【評價任務】1.分析達爾文實驗中各組胚芽鞘的處理和實驗現象,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對照組之間的自變量、因變量以及結論。(檢測目標1和3)2.通過觀察鮑森·詹森、拜爾和溫特的實驗現象,思考分析得出結論。(檢測目標1和3)3.假設單側光引起生長素分布不均勻的可能原因,并設計實驗驗證假設的正確性。(檢測目標2和3)【學法建議】1.學生已經學習了人類和動物內環境與生命活動的調節,對激素調節有一定了解,為本節課打下理論基礎。本節內容在結構體系上體現了對科學理論的認識過程和方法,是進行探究式學習的極佳素材。2.采用“問題驅動式”的學習策略,學生自己觀察各組胚芽鞘的處理和實驗現象,小組討論對照組之間的自變量、因變量以及結論,體會成功的喜悅。通過分析鮑森·詹森、拜爾和溫特的實驗,一步步揭示真相,參與科學研究的歷程,體會科學發現的不易。3.本節課的難點是解釋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嘗試提出問題并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并演繹推理,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提高設計實驗的能力。【學習過程】學習任務一:生長素的發現過程1.達爾文父子的實驗:(1)各組胚芽鞘的處理和實驗現象:分析 組別 ① ② ③ ④處理現象小組討論分析:對照 項目 自變量 因變量 結論一二三四(3)思維拓展有人認為,伸長部位在尖端,還有人認為,伸長部位在尖端下面一段,如何設計實驗證明?2.鮑森·詹森的實驗為使鮑森·詹森的實驗更有說服力,可以增設一個對照組,簡述對照組的設置思路和預期結果。3.拜爾的實驗為什么要選擇黑暗的環境 拜爾為什么要將切下的尖端放在胚芽鞘的一側 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 4.溫特的實驗設置對照組的目的:5. 其他科學家植物體內具有生長素效應的物質:學習任務2:植物向光生長的原因1.大膽假設,單側光引起生長素分布不均勻的可能原因。2.如何設計實驗來探究假設的正確性,簡單說一下實驗思路和預期結果。(畫圖)【學后檢測】1.把燕麥幼苗放在左側照光的條件下培養,幼苗將 ( )A.直立生長 B.向左側彎曲生長 C.向右側彎曲生長 D.停止生長2.下圖所示是對燕麥胚芽鞘進行的向光性實驗,圖中能彎向光源生長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3.制備含有不同濃度生長素的瓊脂塊,分別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頂端一側,如圖 1。一段時間后,測量其彎曲度 α,結果如圖 2。請回答問題:(1)生長素的化學本質是____________。(2)胚芽鞘能夠向生長素含量較____________的一側彎曲生長。(3)當瓊脂塊中生長素含量為 0 mg/L 時,胚芽鞘不生長,說明瓊脂對胚芽鞘生長 ____(有、沒有)促進作用。(4)瓊脂塊中的生長素濃度約為____________mg/L 時,胚芽鞘彎曲度最大。當生長素濃度為 0.30 mg/L 時,對其下部細胞生長起____________作用。【學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