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三單元 第6課 全球航路的開辟 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三單元 第6課 全球航路的開辟 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6課 全球航路的開辟
【學習目標】
1.通過了解新航路開辟所引發的全球性流動,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和能力的改變,以及對世界各區域文明的不同影響。
2.理解新航路開辟是人類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過程的重要節點。
【重點難點】
1.重點:全球航路的開辟的動因和條件。全球航路的開辟的過程。
2.難點:全球航路的開辟在世界歷史形成過程中的作用,全球航路的開辟與鄭和下西洋的對比。
【知識解讀】
地圓說:“地球”的概念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數學家、天文學家畢達哥拉斯第一次提出的,公元前3世紀、公元前2世紀,亞歷山大的科學家埃拉托色尼、希臘的地理學家托勒密也分別提出了地球是一個球形的設想。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重新“發現”了這個學說,許多人相信地球是圓的。哥倫布到達美洲的航行、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促進了新宇宙觀的形成。
【知識梳理】
1.動力原因
(1)歷史原因:從13世紀開始, 的居民就嘗試從大西洋中的馬德拉群島、加那利群島等島嶼獲取木材、糧食和糖等資源。他們不斷取得成功,邁向海洋的步伐隨之加快。
(2)經濟根源:14—15世紀,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現了 。隨著封建莊園制度的逐漸解體, 和租地農場的出現,西歐各國的商品經濟迅速發展,對金銀財富的需求以及開拓新市場的意愿日益迫切。
(3)社會原因:西歐部分窮困潦倒的貴族、新興資產階級,以及其他有冒險精神的人從
了解到中國富甲天下、金銀遍地,認為富裕的東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實現發財夢的最好場所。
(4)直接原因: 威脅到東西方之間陸路貿易通道的安全,也使來自亞洲的商品因加價而奇貴,西歐人急于從海上開辟 的新航路。
(5)精神動力: 鼓勵冒險精神;西歐人希望通過向海外擴張來傳播基督教。
2.條件
(1)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積極支持海上探險活動。
(2)西歐人在長期航行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地理知識日益豐富,造船技術也不斷提高。
支持 國家 航行方向 代表人物 時間 航線
葡萄牙 向東 迪亞士 1487年 繞過非洲西南端的 ,到達非洲東海岸
1497—1498年 繞過好望角駛達印度,此航線逐漸成為歐亞貿易的主干道之一
西班牙 向西 哥倫布 1492年 到達美洲的巴哈馬群島,開辟了從歐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麥哲倫 1519—1522年 1521年,到達 ,麥哲倫在介入當地人的沖突中被殺。1522年其船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
1.背景: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據了歐洲至亞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線。
2.歷史活動
(1)北大西洋 航路
①1497年,英國 發現了一塊“新發現的大陸”,即 。
②16世紀,法國人卡蒂埃到達 ;荷蘭航海家巴倫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區,留下了詳細的航行記錄和準確的航海圖。
③17世紀初,效力于荷蘭的英國人 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經北冰洋通向亞洲的航路。
④ 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亞地區進行了多次海上和陸上探險,開辟了北太平洋到 的航線。
(2)南半球的新航路
①1578年,英國人 到達美洲南端的一個岬角,即合恩角。
②1642—1643年,荷蘭人塔斯曼環航澳大利亞時,到達新西蘭和 。
3.主要影響
(1)進一步豐富了人類的地理知識,在主要航線之外,開辟了眾多重要的新航線。
(2)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陸之間,通過海上航線建立了直接聯系。
【比較學習】比較中外歷史上這兩次遠航。
鄭和下西洋 新航路開辟
背景 封建君主專制產物 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物
目的 為了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聯系,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的需求 為了開拓市場,攫取暴利
性質 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為和不計經濟效益的貢賜貿易 資本主義海外殖民性質
結果 明初貢賜貿易造成重大損耗,缺乏生命力;明清閉關鎖國、航海每況愈下,國力漸變 西方為原始資本積累的利益所驅動,遠洋航海事業蒸蒸日上,國力逐步強盛
影響 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友好往來,但貢賜貿易無益于國計民生 為新興資產階級開辟了新的活動場所,促進資本主義迅猛發展,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
相同點 ①都是在國力強盛、中央集權加強、國王支持下進行的;②造船業的發展、指南針的運用等提供了條件;③航行都經過了太平洋和印度洋;④其航海壯舉對后世影響深遠
【拓展解難】
一、莊園制度的解體
中世紀的莊園由農奴負責耕種。然而隨著商業的發展和城市的復興,農村人口流出莊園,莊園主沒有足夠的人手繼續耕作土地,就只能選擇讓地荒廢下去,或是高價雇用勞動力,于是原本的農奴變成了受雇用的佃農,這使得原本的封建莊園制度慢慢解體。
二、舊航路(傳統商路)與新航路
角度 舊航路(傳統商路) 新航路(基本線路)
含義 (航路) 傳統的歐亞之間的商路(古絲綢之路): ⑴陸路:由地中海沿里海到達中亞; ⑵由中國或印度出發,經過中亞和西亞,由海路(入波斯灣或紅海),然后由陸路轉往歐洲的貿易路線 ⑴從歐洲出發,不經過地中海這一古老商路,而從西歐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繞過好望角,到達東方的海上航路; ⑵從西歐穿過大西洋到達美洲的航路
核心 以亞洲為核心 以西歐為中心
主導國 中國 葡萄牙和西班牙
貿易范圍 傳統商路是亞歐非三大洲之間的商貿往來 新航路開辟后,商貿往來擴展至全球,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意義 不具有全球化意義 開啟了經濟全球化進程
【鞏固練習】(3*6=18分)
1.某事件明確推翻了“天圓地方”的推測,也預示著任何陸地只要不封凍,便可駕船前往。該事件( )
A.最先到達美洲的巴哈馬群島 B.打通了歐洲與亞洲的新商路
C.得到了英國王室的經費支持 D.開啟了人類的首次環球航行
2.15世紀末,一位航海家寫道:“諸位貴族王公……決意派遣我前往印度,謁見諸君王,訪問各地城市及其風土人情,旨在使他們皈依我們神圣的信仰,命我不像慣常那樣,采取陸道東行,而要西行,直到今日,我們還不能確知以前是否有人這樣做過。”這次航行( )
A.到達美洲南端的岬角即合恩角 B.發現繞過非洲到達東方的航線
C.經過風浪險惡海峽進入太平洋 D.開辟了從歐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3.《世界文明史》中說:“人類疾病的病源首次具有了國際性,那些以往與世界其他地區相隔絕的各個民族,在疾病爆發時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因為他們的體內不具備對某些疾病的免疫力。”“人類疾病的病源首次具有了國際性”的情況發生在( )
A.古希臘城邦時期 B.羅馬帝國時期
C.新航路開辟以后 D.工業革命之后
4.近代西方某航海家在其《航海日志》中寫道:“兩位陛下決定派我前往印度……不走通常的東行陸路,而走向西的海路。這條路,據我們所知,迄今尚無人走過。"該航海家( )
A.深信“地圓說” B.途經了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C.在東方實現了“黃金夢” D.找到了通往東方的新航線
5.17世紀初,效力于荷蘭的英國人哈得遜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經北冰洋通向亞洲的航路。俄羅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亞地區進行了多次海上和陸上探險,開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線。西歐人還不斷探尋南半球的新世界。西歐人探尋南半球新世界從根本上是為了( )
A.開辟到達南半球的新航線 B.擴大資本原始積累
C.推動世界聯系加強 D.提升本國國際地位
6.傳統觀點認為:土耳其阻隔東西方商路是新航路開辟的重要誘因。但近年來新發現的史料表明,15世紀時,威尼斯商人經土耳其每年運往西歐的貨物,僅香料的總量就在750—1000噸,其價格一般要提高8—10倍,這引起了歐洲其他國家不滿。由此可見( )
A.歷史真相因年代久遠而模糊不清 B.史學方法改變影響了歷史解釋
C.史學觀念更新推動歷史研究深入 D.新史料的發現豐富了歷史認知
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8分)
有學者認為:“即使哥倫布沒有發現美洲大陸,達·伽馬沒有繞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幾十年中,其他人也會這么做。總之,西方社會已達到起飛點,即將起飛;而它一旦起飛,必將掃清海路,不可阻擋地向全球擴張。”
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參考答案:
1.D
【詳解】根據材料“某事件明確推翻了‘天圓地方’的推測”并結合所學可知,麥哲倫全球航行首次證實了“海洋相通”的推測 ,這次航行的完成以確鑿的事實證明了“地圓說”,D項正確;A項是哥倫布船隊航行的成果,與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歐洲與亞洲的新商路在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前就已開通,排除B項;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得到了西班牙王室的經費支持,排除C項。故選D項。
2.D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5世紀末,相信地圓學說,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計劃西行到達印度并宣傳天主教的航海家是哥倫布,其航行發現了美洲,開辟了歐洲通往美洲的新航路,D項正確;到達美洲南端合恩角的是1587年德雷克的航行,排除A項;哥倫布向西航行并未繞過非洲,也未到達東方,排除B項;經過風浪險惡的海峽進入太平洋的是16世紀初完成環球航行的麥哲倫船隊,排除C項。故選D項。
3.C
【詳解】根據材料“人類疾病的病源首次具有了國際性”以及所學知識可知15、16世紀新航路開辟,打破了原來世界各個地區之間相互隔絕狀態,世界各個地區之間的聯系大大加強了,C項正確;古希臘城邦時期和羅馬帝國時期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很淺顯,各地區之間處于相互隔絕的狀態,排除A項和B項;工業革命后新式交通工具被發明,世界之間的聯系大大加深了,但是并不是首次加強聯系,排除D項。故選C項。
4.A
【詳解】由材料信息"不走通常的東行陸路,而走向西的海路"可知該航海家是哥倫布,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哥倫布深信“地圓說”決定向西航行到印度,結果到達了美洲,A項正確;哥倫布航行不會途經非洲最南端的海角,排除B項;哥倫布沒有到達真正的東方,排除C項;達伽馬找到了通往東方的新航線,排除D項。故選A項。
5.B
【詳解】據材料“17世紀初,效力于荷蘭的英國人哈得遜曾多次向西北航行,……俄羅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亞地區進行了多次海上和陸上探險,……西歐人還不斷探尋南半球的新世界”并結合所學可知,歐洲人在17世紀探尋南北半球的新世界,其動力是殖民掠奪,擴大資本原始積累,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B項正確;材料反映哈得遜曾多次向西北航行,其目的是開辟通往亞洲的新航路,排除A項;C項是客觀影響,而非主觀目的,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西歐人,而非哪一國,故與提升國際地位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6.D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傳統觀點認為土耳其阻隔東西方商路是新航路開辟的重要誘因,近年來新發現的史料表明,威尼斯商人經土耳其每年運往西歐的貨物較大,而且價格較高,這說明奧斯曼土耳其存在阻斷東西方商路的現象,這是對傳統觀點的補充和豐富,這表明歷史認識隨史料的補充而豐富,D項正確;歷史真相因年代久遠而模糊不清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A項;材料說的是隨著史料的補充,人們的對歷史的認知進一步完善,未涉及史學方法的改變,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史學觀念的更新,排除C項。故選D項。
7.同意;材料強調“即使哥倫布沒有發現美洲大陸,達·伽馬沒有繞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幾十年中,其他人也會這么做”,說明開辟新航路的條件已經成熟,是當時的必然選擇,哥倫布、達·伽馬等人只是順應了當時的時代潮流。
【詳解】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首先,概括材料中學者的觀點,根據材料“即使哥倫布沒有發現美洲大陸,達·伽馬沒有繞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幾十年中,其他人也會這么做”可知,學者認為新航路開辟必然會發生。其次,結合所學知識,對學者觀點進行評價并說明理由,例如選擇同意,結合所學知識,從新航路開辟條件已成熟、是時代必然選擇、是時代潮流等角度進行說明即可。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木林县| 茶陵县| 临江市| 班玛县| 新宁县| 兴海县| 拜城县| 清徐县| 高台县| 甘孜| 永福县| 凤山县| 太湖县| 嘉黎县| 乌兰察布市| 黑水县| 滦平县| 太康县| 固安县| 兴海县| 鸡东县| 松阳县| 彰武县| 永福县| 紫金县| 白沙| 丰城市| 南木林县| 盐城市| 兖州市| 武功县| 大城县| 康马县| 巴塘县| 凤冈县| 双鸭山市| 泸溪县| 定远县| 太保市| 慈溪市| 靖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