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第二單元 豐富多樣的世界文化第3課 《古代西亞、非洲文化》【課標要求】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認識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人民共同推動人類文化的發展【重點難點】了解西亞、北非、阿拉伯文明發展的多樣性,并分析、認識這些特點形成的不同時空條件和特點。【學習目標】1、能夠運用歷史地圖、朝代更迭表概述西亞、非洲文明的時空分布情況,說明它們是世界上最早進入文明的地區(素養目標:時空觀念、家國情懷);2、能夠概括兩河文明、埃及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特點,并能夠從地理環境、政治、宗教等多角度分析這些文明特殊性形成的原因(素養目標:唯物史觀、歷史解釋);3、能夠運用有關史料,分析《吉爾吉美什》史詩、《漢謨拉比法典》、埃及神廟建筑所反映的人生觀和文明特質(素養目標:史料實證、歷史解釋);4、通過對西亞、非洲文明多樣性的學習,增進對世界文化多元傳統的了解,認識到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人民共同推動了人類文化的發展。(素養目標:家國情懷)【名詞解釋】莎草紙:莎草紙,又稱紙莎草、莎草片,是為古埃及人廣泛采用的書寫載體,它用當時盛產于尼羅河三角洲的紙莎草的莖制成。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開始使用莎草紙,并將這種特產出口到古希臘等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地區,甚至遙遠的歐洲內陸和西亞地區。對古代寫在莎草紙上手稿的研究,或稱為紙莎草學,是古希臘古羅馬歷史學家的基本工具。莎草紙不是現代概念的紙,只是對紙莎草這種植物做一定處理而做成的書寫介質,類似于竹簡的概念,但比竹簡的制作過程復雜。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又稱表意文字,是指純粹利用圖形來作文字使用,而這些文字又與所代表的東西,在形狀上很相像。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產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征,具體地勾畫出來。埃及的象形文字、蘇美爾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國的甲骨文,都是獨立地從原始社會最簡單的圖畫和花紋產生出來的。約5000年前,古埃及人發明了象形文字,這種字寫起來既慢又很難看懂。中國的象形文字是華夏民族智慧的結晶 ,是老祖宗們從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記錄方式的一種傳承,也是最形象,演變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種文字。由于象形文字復雜與學習難度高的固有屬性,在大部分地區漸漸被更容易學習和初步掌握的拼音文字取代。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由古蘇美爾人所創,屬于象形文字。公元前3400年左右,楔形文字雛形產生,多為圖像。公元前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系統成熟,字形簡潔抽象化。文字數目由青銅時代早期的約1000個,減至青銅時代后期約400個。已被發現的楔形文字多寫于泥板上,少數寫于石頭、金屬或蠟板上。書吏使用削尖的蘆葦桿或木棒在軟泥板上刻寫,軟泥板經過曬或烤后變得堅硬,不易變形。由于多在泥板上刻畫,所以線條筆直形同楔形。楔形文字被許多古代文明用來書寫其語言,但這些語言之間并不一定屬于相同關聯的語系,例如赫梯人和波斯帝國同樣采用楔形文字,但這兩個語言是與蘇美爾語無關的印歐語系。另外阿卡德人雖然也采用楔形文字做為書寫工具,但阿卡德語和蘇美爾語差異相當多。字形也隨著文明演變,逐漸由多變的象形文字統一固定為音節符號。在兩千年間,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達米亞唯一的文字體系。到公元前 500 年左右, 這種文字甚至成了西亞大部分地區通用的商業交往媒介。楔形文字一直被使用到公元元年前后,使用情景如同現今的拉丁文。后失傳,19 世紀以來才被陸續譯解,從而形成一門研究古史的學科亞述學。【問題引領】閱讀教材第一目《古代西亞文化》,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教材P15-16頁內容,梳理古代西亞文化的基礎知識。文字:楔形文字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文學:《吉爾美加什》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詩建筑和藝術:泥偶雕像、王宮法律:《漢謨拉比法典》現存最早的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結合古代西亞的文學、建筑藝術、法典成就來說明上述觀點。文學:史詩《吉爾美加什》講述了國王吉爾美加什的活動,反映了兩河流域居民對生活和生命的態度。建筑藝術:生動有趣,主題多樣,刻畫了臣民進貢的場景,體現了專制帝國統治者的尊嚴。法典:《漢謨拉比法典》反映了古巴比倫政治、社會和經濟等方面的情況,是研究古代兩河流域歷史的重要資料。(3)結合教材P16頁【學思之窗】聯系所學《漢謨拉比法典》知識,想想為什么漢謨拉比要宣稱自己是根據神意立法?法典前言宣揚君權神授炫耀國王的功德。法典的正文共282條,詳細規定了臣民的義務以及違反法律后具體的懲罰措施。法典的結語要求所有人必須遵守法典,違反者將遭到嚴重懲罰。法典反映了古巴比倫王國政治、社會、經濟等多方面的情況,是研究古代兩河流域歷史的重要資料閱讀教材第二目《古代埃及文化》,回答問題。(1)根據教材P17-18頁內容,梳理古代埃及文化的基礎知識。文字:象形文字文學:神話、詩歌、散文等建筑:陵墓、神廟歷法:太陽歷 世界上第一部太陽歷(2)根據教材和所學知識,你認為古代埃及的文字和文學方面表現出什么特點?埃及文明的文學作品豐富,題材廣泛,有神話、詩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等根據教材P18頁【史料閱讀】,結合中國歷史知識,談談古代埃及在重視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鑒?尊敬父母,體會父母的不易,奉行孝道,愛護子女,善待妻子,和睦相處,構建和諧家庭關系。閱讀教材第三目《阿拉伯文化》,回答問題。(1)根據教材P18-19頁內容,梳理阿拉伯文化的基礎知識。詩歌:詩歌比賽獲勝的詩歌懸掛在克爾白神廟的墻壁上,名為“懸詩”。故事集:《天方夜譚》或(《一千零一夜》)數學:伊本·穆薩的《積分和方程計算法》,“阿拉伯數字”天文:白塔尼著《薩比天文歷表》醫學:伊本·西那的《醫典》(2)根據所學知識,談談“阿拉伯帝國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的原因。在地理上,阿拉伯聯系了東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東西方之間承當了科學文化交流的橋梁——中國、印度的科學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阿拉伯傳入歐洲的;在歷史上,阿拉伯文化對歐洲科學的發展也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歐洲文化凋敝的時期,阿拉伯人從被他們征服的亞里山大里亞、大馬士革等地搜集了古希臘典籍,還從拜占廷收買過古希臘手稿,并把它們翻譯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非常尊敬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印度的數字也許是由希臘人首先發明的,然后傳入印度,再以初始的形式傳入穆斯林世界,他們還從中國引入了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煉丹術和中醫學等科學技術成果.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時吸收了古希臘和古東方文化的基礎上產生的,阿拉伯科學形成的過程本身就是東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吸收被征服地區文化。翻譯古代波斯、印度、希臘和羅馬文獻,融合東西方文化。中國的造紙術、印度的數字先后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促進了西歐文化的發展。【深入探究】探究1:關于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材料:“從蘇美爾時代殘留下來、在近代被發掘出來的楔形文字文獻都是抄寫在泥版上的。這些泥版中,大約90%是商業和行政記錄,其余10%大致可以歸入文學的范疇”思考:楔形文字在書寫方式、書寫材料和書寫工具方面有何特點?這種書寫材料的使用受到什么影響?特點:最顯著的外在特征為構成文字的每一筆畫前端呈三角形——即楔形,或橫或豎,少見圓曲彎折;楔形文字主要書寫在黏土制成的泥板上,書寫工具通常是用蘆葦制成的,有時也用木材、骨棒或者其它材料。影響:這種書寫材料主要受到兩河流域地理環境的影響。兩河流域木材稀少,連石頭也很缺乏,但卻有得天獨厚的兩河沖積平原的泥土,故有大量的蘆葦可供使用。探究2:關于埃及人的建筑根據圖片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為什么今天埃及有兩種建筑保存的最好,一種是神廟建筑,另一種是陵墓,而當時人們的居民建筑、甚至是王宮建筑都保存的很差?(1)埃及人認為來世比現世更長久更重要,所以將珍貴的石材用于修建神廟和陵墓,而普通民居甚至王室住所基本都用泥土修成。從中可以看出埃及人什么樣的生死觀?你認為歷史遺址對歷史研究有何價值?(2)人的生死可以逾越,來世永恒。歷史遺址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是對歷史史事的見證,具有重要的價值,屬于史料研究的一手資料探究3:關于西亞和埃及文明的特點根據所學知識,歸納西亞文明和北非文明的特點,并從地理環境、政治、宗教等角度探究其形成的原因。(此題為開放性思考題,可以各抒己見)特點:西亞文明是一種城市文明,充滿了抗爭、悲觀、注重現世,而北非文明則是一種帝國文明,充滿樂觀、自信且注重來世)原因:第一、兩河流域洪水經常泛濫且地處歐亞非“十字路口”,經常遭到外族入侵,故人民的生活極端變化無常;而尼羅河則相對溫和,且有沙漠作為屏障,一定程度上利于國家的安全,故埃及人對生活充滿自信;第二、兩河流域所建立的國家除亞述帝國外,大都未能完成大統一,且商業相對發達,故總體而言是一種城市文明;北非的埃及帝國則建立了統一的專制帝國,且帝國的穩定性要遠遠高于兩河流域;第三、兩河流域有宗教的存在,但法制發達,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法制文明;而埃及人相信宗教,十分重視道德的力量,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倫理文明)探究4:阿拉伯文化的特點及其繁榮原因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阿拉伯帝國在政治上經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卻建立了一個非常廣闊的阿拉伯文化區。這個文化區,既有古代東方文化的韻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氣質,阿拉伯文化是東西方文化的綜合和創新。埃及、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波斯、希臘諸地的文化,都在阿拉伯帝國時代得到了廣泛的接觸和交流。——摘編自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上自哈里發,下至平民,所有的人仿佛忽然間變成學生或文學的獎勵者。一般人為求學而游歷歐亞非三洲,然后猶如蜜蜂一般,載蜜而歸,把他們儲蓄的寶藏,分給發奮的學生們,并且孜孜不倦地編輯許多典籍,其卷帙之偉大,與內容之豐富,不亞于現代的百科全書,而其對于現代科學的貢獻,遠非一般人的想象所及。 ——摘編自郭應德《阿拉伯中古史簡編》材料三 巴格達城的碼頭,有好幾英里長,那里停泊著幾百艘各式各樣的船只,有戰艦和游艇,有中國大船……市場上有從中國運來的瓷器、絲綢和麝香;從印度和馬來群島運來的香料、礦物和染料;從中亞細亞突厥人的地區運來的紅寶石、青金石、織造品和奴隸;從斯堪的納維亞和俄羅斯運來的蜂蜜、黃蠟、毛皮和白奴;從非洲東部運來的象牙、金粉和黑奴。——摘編自【美】菲利浦·希提《阿拉伯通史》(1)根據材料一、二,談談阿拉伯帝國文化的特點及其繁榮的原因。(2)綜合材料,說說阿拉伯帝國在溝通世界經濟文化中的作用。【參考答案】(1)特點:將東西方文化進行兼容并包,結合阿拉伯人的風俗、語言和宗教傳統,創造出獨特的阿拉伯文化。原因:地處東西方的傳統商路的中心;阿拉伯帝國的擴張及疆域的擴大;阿拉伯帝國統治者及民眾的好學精神及知識創造等。(2)作用:通過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傳播各民族文化,成為東西方交流的友好使者和橋梁;對東西方經濟文化發展均作出了巨大貢獻。【教材知識體系】【課堂檢測】1.《漢謨拉比法典》中規定:凡拐帶奴隸、幫助奴隸逃跑、窩藏奴隸者,都處以死刑;竊賊應處死,或處以重罰;奴隸否認其主人,則割去該奴隸的耳朵。由此可見,法典( )A.具有極端性和殘酷性 B.內容全面而具操作性C.嚴厲鎮壓奴隸的反抗 D.體現奴隸主階級意志2.據《吉爾伽美什》記載,烏魯克城邦貴族對于首領吉爾伽美什招募年輕人修筑城墻等擴大自己權力的行為極為不滿,因此乞求天上諸神懲罰吉爾伽美什。這一現象( )A.反映出城邦受到外來部落的侵擾 B.表明城邦首領受神廟控制C.反映了王權與貴族的矛盾 D.表明國王權力呈現集中的趨勢3.古埃及人贊揚法老說:“威令在你的口中,認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頭可以產生正義?!辈牧媳砻? )A.古埃及人崇拜神靈 B.法老崇尚理性C.法老具有至上權威 D.法老以法治國4.世界著名的網絡公司“阿里巴巴”是馬云在1999年創辦的?!鞍⒗锇桶汀弊畛跏前⒗徊课膶W著作中的人物,這部文學著作是( )A.《天方夜譚》 B.《吉爾伽美什》C.《終成眷屬》 D.《摩訶婆羅多》5.阿拉伯文化在整個中世紀是一個強勢文化,對東西方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有人說“阿拉伯人點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歐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A.歐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東方國家B.阿拉伯文化對文藝復興有推動作用C.文化傳播實現于國家統治范圍內D.阿拉伯人是東西方文化的傳播使者【答案】D、C、C、A、B【我的困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