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 南亞、東亞與美洲的文化 學案【課標要求】通過了解世界各主要區域的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認識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對人類文化發展所作出的貢獻。【重點難點】學習重點:南亞、東亞與美洲的文化成就;學習難點:世界不同地域文化的多樣性、互鑒性與共通性。【時空定位】【名詞解釋】▲哈拉帕文化:是南亞次大陸的青銅時代文化,因其主要城市遺址哈拉帕而得名。主要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年代約當公元前2500—前1750年。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帕是該文明的兩座典型城址,都已具備較大規模。哈拉帕文化的居民主要從事農業和家畜飼養業。考古學家在哈拉帕遺址中發現了2500多枚有文字的印章,上面的文字被稱為“印章文字”。人們從這些印章上發現了500多個文字符號,雖然這些文字符號還不能被釋讀,但它們是古代印度早期文化的代表。▲種姓制度:種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和達利特。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并且種姓制度下的各等級世代相襲。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種姓制度涵蓋印度社會絕大多數的群體,并與印度的社會體制、宇宙觀、宗教與人際關系息息相關,可說是傳統印度最重要的社會制度與規范。▲佛教:佛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并稱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紀,釋迦牟尼創建于古印度。以后廣泛傳播于亞洲及世界各地,對許多國家的社會政治和文化生活產生過重大影響。▲印度教:4世紀時,在古代婆羅門教的基礎上,印度教開始興起。其廣泛吸收婆羅門教、佛教和耆那教教義以及民間信仰、風俗習慣、哲學思想等,成為包羅各種神明、多種哲學思想的混合宗教。后來,印度教逐漸發展成為印度的主要宗教。▲《摩訶婆羅多》:是享譽世界的印度史詩,它的漢語全譯本,約有五百萬字,和《羅摩衍那》并列為印度的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現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詩的基礎上編訂加工而成,其中有長篇英雄史詩,而且有大量的傳說故事作為插話,有宗教哲學以及法典性質的著作。有10萬“頌”(詩節),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史詩”,規模宏大、內容龐雜。印度現代學者認為《摩訶婆羅多》是印度的民族史詩,內含印度民族的“集體無意識”,堪稱是“印度的靈魂”。▲《羅摩衍那》:是印度古代兩大梵文敘事詩之一,敘述王子羅摩因受老王妃嫉妒被放逐,妻子悉多被擄,后得群猴幫助,夫妻團聚,恢復王位的故事。全書約有兩萬四千頌,共分七篇。以羅摩和悉多的悲歡離合為故事主線,描寫印度古代宮廷內部和列國之間的戰爭。《羅摩衍那》是印度文化的基礎,對印度文學、宗教的發展有相當大的作用。▲《訓民正音》:是朝鮮第四代國王世宗大王李祹與其子第五代國王文宗大王李珦主導創制的韓國語與朝鮮語文字 ,又稱諺文,今多稱韓文、韓字、朝鮮文、朝鮮字。原有28個字母,其中元音字母11個,輔音字母17個。該書完成于朝鮮世宗25年(1443年)末或朝鮮世宗26年(1444年)初,于朝鮮世宗28年(1446年)正式出版,一直使用到今天。《訓民正音》對于進一步豐富、發展朝鮮民族文化和語言有重要意義,1997年10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神道教:簡稱神道,是日本大和民族和琉球族的本土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為主,起源于本州島和四國島本地的崇神傳統,屬于泛靈多神信仰(精靈崇拜),視自然界各種動植物為神祇。后來天皇為鞏固權力,把神話中的天照大神當成自己的祖先,天皇從此成了神的代言人。而神道教也逐漸變成了天皇統治臣民的有力武器。如今,神道教成為日本國社會文化構建的源泉和基礎,更是日本民族性構成的基本要素和出發點。▲武士道:12世紀以后,隨著武士階層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和儒學等外來文化,逐漸形成了武士道,它是日本武士階級必須嚴格尊奉的道德規范,以重名譽、忠君為基本精神支柱。武士道精神是日本人的行為準則,也是日本人精神上的支柱,使得日本人形成重視集體、有雙重性格、崇拜天皇、有危機意識、冷酷無情的民族特性,可見,武士道精神對日本民族和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萬葉集》:是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相當于中國的《詩經》。收錄自4世紀至8世紀中葉的長短和歌共計四千五百余首。它以中國詩歌的題材,形式和分類方法為借鑒,采用漢字作注音符號,收編了部分漢詩,同時直接反映遣唐使來唐情況的詩歌,是中日友好交往和中國文學對日本古代文學發生影響的明證。▲《源氏物語》:是由日本平安時代女作家紫式部創作的長篇小說,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時期為背景,描寫了貴族光源氏的及其子薰君在官場上的升降浮沉、生活中的悲歡離合。全書共五十四回,近百萬字。包含四代天皇,歷70余年,所涉人物四百多位,作品語言優美含蓄,在貫徹寫實的“真實”美學思想的同時,也創造了日本式浪漫的“物哀”思想,是一部日本古典文學杰作。▲法隆寺:又稱為斑鳩寺,全名為法隆學問寺,位于日本奈良生駒郡斑鳩町,是圣德太子于飛鳥時代建造的佛教木結構寺廟。法隆寺是佛教傳人日本時修建的最早的一批寺院之一,是日本古代建筑的典型代表。它在日本佛教寺院中擁有極其特殊與崇高的地位,是眾多日本佛教徒的朝圣之地,同時世界最古老的木質建筑就在這個地區。法隆寺建筑物群和法起寺共同在1993年以“法隆寺地區佛教建造物”之名義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大和繪:是日本10世紀前后產生的民族繪畫。它以貴族的日常生活為題材,表現其思想感情及日本的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跡,適應日本人的審美要求,在技法和樣式上不斷追求日本風味。為了追求及時行樂的唯美主義情趣,避免零亂的線條和過于嚴峻的筆法,因此多采用濃艷的色彩,具有華麗的特征。▲浮世繪:即日本傳統的風俗繪畫(版畫),是日本江戶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表現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百態和流行時尚,被稱為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羽蛇神金字塔: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瑪雅古城奇琴·伊察,建于9世紀,高約30米,共9層,上有神廟,被譽為瑪雅文化最后和最偉大的廟宇。金字塔每面有91級臺階,加上神廟的1級臺階,整座金字塔共有365級臺階,代表一年365天。【知識延伸】☆古代印度文化的特點(1)深受種姓制度影響。種姓制度使社會文化具有明顯的等級特征,但也保護了印度文化。(2)以宗教為中心。印度的文學、藝術、音樂、舞蹈等都以宗教為中心,其表現形式也多與宗教有關,連政治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觀念及民族風俗習慣的形成等,也深受宗教的影響。(3)以詩代史。由于印度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環境,古印度人富于幻想,熱愛作詩,他們往往把古代歷史上的大事和英雄人物加以改編,與豐富的神話故事混在一起,寫成長詩加以傳頌。(4)具有多樣性、包容性。印度文化與亞洲、非洲、歐洲等多個族群的文化交流融合,加之印度民族眾多,相互間也存在交流融合這使得印度文化具有多樣性、包容性等特點。☆古代日本文化的特點(1)持續性、穩定性。日本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中,以善于吸收外來文化而著稱,但日本文化仍有自己的根,島國環境下形成的日本文化具有持續性和穩定性。(2)外向性、創新性。日本十分重視也十分善于吸收他國文化,世紀的“大化改新”大規模輸入大唐文化,后來的“明治維新”大規模借鑒西方文化,這對日本的發展進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日本根據自己的國情對引進的文化進行了創新和改造。(3)矛盾性、獨立性。日本的島國地理特征,使島國文化呈現了單一性和獨立性。正因為這種單一和獨立,日本容易受隔海相望的大陸文化的吸引,他們在古代就大量吸收大陸文化,日本文化各個領域都有外來文化的成分和因素,但同時又鮮明地體現出了日本島國特色的文化氣息。☆美洲的地理位置特征對印第安文明的發展進程產生了什么影響?美洲位于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遠離歐亞大陸。印第安文明的發展長期處于獨立形成、獨立發展的狀態,與外界尤其是與文明發展較早的歐亞大陸缺乏交流。美洲三大文明中心大多處于熱帶雨林、熱帶草原氣候的高原、峽谷、盆地地帶,文明之間的交流受天然地形阻隔。因此印第安文明發展相對緩慢。【合作探究】1.閱讀教材第一目,小組合作,探究古代印度文化的成就,完成下面表格。領域 成就文字文學數學藝術宗教2.閱讀教材第二目,小組合作,探究古代朝鮮文化的成就,完成下面表格。領域 成就天文文字史學制度習俗宗教3.閱讀教材第二目,小組合作,探究古代日本文化的成就,完成下面表格。領域 成就宗教文字文學習俗建筑繪畫4.閱讀教材第三目,小組合作,探究古代印第安文化的成就,完成下面表格。文化名稱 成就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印加文明【問題引領】1.閱讀教材第一目,請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思考:種姓制度有哪些特點?2.閱讀教材第二目,請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思考:中華文化對日本產生了怎樣的影響?3.閱讀教材第三目,根據所學知識,分析美洲文明的特點及印第安金字塔遺址有哪些歷史價值?【深入探究】探究1:古代印度文化的影響材料一 印度梵語、巴利語的詞匯也大大豐富了緬語、泰語和老語的詞庫……緬語從巴利語、孟語中吸收詞匯,泰語自創制文字后廣泛吸收梵語、巴利語詞匯,并以梵語和巴利語的詞根為基礎,創造了大量社會、政治、軍事、經濟等詞匯……老撾人就從梵語、巴利語中借用詞匯,還采用了梵語、巴利語中的“附加法”、“減縮法”等構詞法……隨著緬語、泰語、老語的創立,書面文學也獲得了生長發展的土壤。——摘選自任飛《印度對緬甸、泰國、老撾語言文字的影響》材料二 印度宗教文化傳入之時,正是東南亞最早的國家開始建立之時。因此,印度宗教文化對東南亞的政治、宗教、文化、藝術、建筑、雕刻、風俗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刻影響,并且加速了東南亞社會向階級社會的過渡。——摘選王冬梅《淺析印度宗教文化對東南亞的影響》材料三 9世紀時,吳哥王朝統一了柬埔寨。12世紀吳哥王朝興建的規模宏大的石窟寺廟建筑,被后人稱為“吳哥窟”。當時,佛教是柬埔寨的國教,但印度教也并行不衰。因此,佛教和印度教的特征在吳哥窟中都有體現。窟中很多浮雕的題材以《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中的神化故事為藍本,反映了印度文化對東南亞的影響。——摘自高中歷史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探究:古代印度文化對周邊地區和國家產生了哪些影響?探究2:古代中華文明對日本的影響材料一 水稻主要通過秦漢之際人口大流動中遷往朝鮮的移民及后人傳至日本。文字及儒家思想通過朝鮮人王仁攜帶的《論語》和《千字文》等傳入日本,刷新了日本歷史,日本從此有了文字,意識形態也發生了改變。隨著大和國的統一,日本入侵朝鮮半島南部建立殖民地“任那”,設“日本府”進行治。但后來受到勢力強大的國家——新羅的排擠,日本在朝鮮主島逐步失去勢力。在國內,部民奴隸制衰落,父家長制興起,新舊勢力斗爭激烈。日本需要加快學習中國的步伐,直接派大批使節、學問僧和留學生來中國學習。——摘編自王金林《漢唐文化與古代日本文化》等探究:古代日本對中華文化吸收借鑒有哪些特點?探究3:歐洲殖民擴張對美洲文明的影響材料一 在白人踏上美洲幾個世紀前,危地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經擁有幾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話,他們完全可以會為發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個基礎,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美】伯斯、拉爾夫著,羅經國等譯《世界文明史》第3卷探究:歐洲殖民者的入侵對印第安文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知識框架】【直通高考】一、單選題1.(2020·山東濟寧高一月考)古代印度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明,作為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印度具有豐富的文化遺產。下列與印度相關的古代文明成就是( )A.金字塔B.《漢謨拉比法典》C.《吉爾伽美什》D.發明從“0”到“9”十個數字符號2.(2020·遼寧遼陽高中期末檢測)下圖是古代朝鮮學習漢語的會話教材《老乞大》的片段。這說明當時( )A.漢語因難學而受到青年抵制 B.漢文化傳播在朝鮮有群眾基礎C.朝鮮已經創制出了本民族文字 D.漢語成為朝鮮民間的通用語言3.(2020·浙江湖州高中檢測)2015年10月,韓國申報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名錄》,這是朝鮮李氏王朝時期一系列儒家學說相關作品的雕版印刷木刻板。由此可以說明( )A.韓國是雕版印刷術的發源地 B.李氏王朝是儒學的主要傳承者C.印刷術最早由中國傳韓國 D.儒家思想具有一定的世界影響4.(2020·山東濟寧高中月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頒布《改新之詔》。新政權建立不久,天皇便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載,帝道唯一”,效仿唐朝制度實行“八省百官”制和“國郡里”制,對官吏實行“食封”和“俸祿”。這表明日本此次改革( )A.樹立了天皇的絕對權威 B.建立了較完備的中央集權行政體制C.全面效仿唐朝政治制度 D.王室積極謀求中日國家對等關系5.(2020·山東菏澤高中檢測)早在殖民者人侵前印第安人就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但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交通不便的峽谷盆地和高原地區,內部交流較少,發展相對緩慢,在近代以前沒有達到成熟的程度。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 )A.內部之間沒有任何交流 B.內部之間的戰爭頻繁C.發展受地理環境的影響 D.因地理環境逐漸衰落二、材料閱讀1.古代中華文明對日本和朝鮮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中國文化的影響,從3世紀開始,中國的漢字、儒學、律令制度逐漸向日本傳播,到唐代達到高峰,正是在中國文化的影響下,奈良時代的日本出現了文化發展的高潮,模仿唐朝在中央設太學、地方設國學,日本人還利用漢字創制了本國文字,但隨著假名文字的及,平安時代日本文化逐漸據脫對中國文化的仿,由所謂的“唐風文化”化為具有日本特點的所謂的“國風文化”。——摘編自《世界通史》材料二 高麗王朝(918-1392年)為了普及儒家文化和漢文學,培養國家棟梁之材,引進了中原的儒學教育制度,創置了學校,《高麗史》中也提及“三國以前,未有科舉之法。高麗太祖首建學校,科舉取士未遑焉。光宗用雙冀言,以科舉選士,自此文風始興。大抵其法頗用唐制”。——摘編自姜夏《高麗中期漢詩研究》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華文明對日本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概括高麗王朝普及唐文化采取的政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影響。【高考模擬】一、單選題1.(2020·山東青島高中檢測)印度教是印度的國教,其教徒約占印度總人口的80%。它起源于婆羅門教,其核心教義就是教導信徒要嚴格遵守等級制度,婆羅門享有至上的權威。據此可知( )A.印度的頂層大多來自普通勞動者 B.婆羅門是剎帝利的統治工具C.婆羅門打壓印度教徒以維護統治 D.印度教有利于維護種姓制度2.(2020·山東濱州高中期中檢測)高麗宗時代(981-997年),某大臣主張:“華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習俗,各隨土性,似難盡變。其樂詩書之教、著臣父子之道,宜法中華,以革卑陋;其余車馬衣服制度,可因土風,使奢儉得中,不必茍同。”這反映了該大臣( )A.主張全盤吸收中國文化 B.承認本國處于藩屬地位C.注意保持主體的選擇性 D.主張習俗遵循自身傳統3.(2020·山東德州高中月考)7世紀,新羅頻繁更換唐朝變更后的年號,即使二者處于交戰狀態,根據考古學的發現,在慶州雁鴨池出土了刻有“調露二年”字樣的磚銘,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窯遺址發現了“儀鳳四年”的銘文板瓦,在慶尚南道的摩崖石刻周圍發現了“上元四年”的摩崖銘文。這反映了( )A.唐文化對東亞國家擁有強大輻射力 B.唐朝與新羅戰時依然往來密切C.新羅接受了唐中央政府的冊封 D.新羅統治者重視年號的變更4.(2020·山東濱州高一期末考試)某同學在研究代亞洲法律時發現,8世紀初日本在制定《大寶律令》時,吸收了唐律“八議”中的部分內容構成“六議”,將“十惡”改為“八虐”。據此可得出的結論是( )A.日本注重融合、改造外來文化 B.中日文化交流頻繁C.唐律與日本法律差別較大 D.日本重視內部穩定5.(2020·山東滕州一中高二月考)與歐亞大陸相隔絕的美洲瑪雅人、阿茲特克人、印加人都像歐亞大陸的文明樣,曾經建立起國家,都有自己的行政系統。這種現象說明( )A.印第安文化深受歐亞大陸各文化的影響B.印第安文化之間有著密切交流C.人類文明的發展有著一定的客觀規律D.人類文明的起源和發展都是獨立進行的二、材料閱讀1.瑪雅文化是美洲古代印第安文化的杰出代表。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瑪雅人創造了美洲大陸上最古老的文化,他們獨自發展了表意文字,用字母或記號作為表達思想的傳統符號。為了計算時間、預言未來、為獻祭和主要的喪葬事宜推算吉日,他們還研究了天體的運動。由經過專門訓練的祭司搜集的天文學知識非常廣泛,與當時歐洲的天文學知識不相上下。——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也許是整個地區的氣候發生了不利于瑪雅農業的驟變,雜草瘋長,達到難控制的程度。叢林日益向城市逼近,像沙漠吞噬洲一樣,毀壞了瑪雅人生存的基礎;或者是疫病流行,導致人口銳減,損傷了文化的元氣,也逼迫幸存者盡快逃離危險的故園;再或者是外部的威脅,致使瑪雅人逃難而去,聽任自己繁榮的城市中心傾頹,甚至可能直接由入侵者搗毀了瑪雅宗教建筑發生“犁庭掃穴”的大災變。——摘編自林大雄《瑪雅的智慧》請回答:(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提及的瑪雅文化的主要成就。據材料二,分析瑪雅文化消失的可能原因。(2)據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瑪雅文化在世界古代文化中有怎樣的地位,這反映了世界文化發展的什么特征參考答案【問題引領】1.閱讀教材第一目,請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思考:種姓制度有哪些特點?(1)種姓制度下的各等級世代相襲。(2)各等級之間貴賤分明,低等級的人不得從事高等級的人的職業,不同的人不得通婚。2.閱讀教材第二目,請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思考:中華文化對日本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中國的漢字、儒學、服飾、茶文化、律令、書法、建筑、貨幣制度、天文歷法等傳入日本,影響了日本的文字、書法、教育、倫理道德和社會生活等的發展,推動了日本社會的發展與進步。3.閱讀教材第三目,根據所學知識,分析美洲文明的特點及印第安金字塔遺址有哪些歷史價值?(1)特點:獨立發展,文明程度高;(2)歷史價值:印第安人修筑的金字塔是美洲文明的歷史見證,為研究美洲文明提供了可信的素材。這些遺址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對于研究美洲文明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價值。【深入探究】探究1:古代印度文化的影響探究:古代印度文化對周邊地區和國家產生了哪些影響?(1)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開始傳播到東南亞;(2)5世紀時,印度的語言、文字、藝術、思想、宗教以及風俗習慣等各個方面已經在東南亞產生了廣泛影響。(3)佛教文化更是滲入東南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南傳佛教的經典主要用古代印度的巴利文書寫,巴利文對東南亞國家的文字發展也產生了重要影響。(4)佛教在東亞各國傳播,經過長期融合,其已經成為東亞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中國的石窟藝術、佛塔的建造和佛教藝術就收到了印度佛教文化的熏陶。探究2:古代中華文明對日本的影響探究:古代日本對中華文化吸收借鑒有哪些特點?(1)由被動到主動、由間接到直接。早期中華文化主要通過朝鮮日本,后來日本統治者出于鞏固統治的需要,主動派使節、學問僧和留學生來中國學習。(2)具有選擇性、堅持主體性。日本在堅持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對外來文化進行吸收、改造,則其所長,去其所短,創立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3)具有實用主義特征。以儒學為例儒學傳入日本之初,只在小范圍內緩慢發展。后來日本統治者利用儒家的部分思想規范統治秩序、加強中央集權,這推動了儒學在日本的發展。幕府時期,長期的戰亂使人們對現實失去信心,人們開始將希望寄托于來世,于是儒學成了佛教在日本傳播的輔助工具。探究3:歐洲殖民擴張對美洲文明的影響根據上述材料思考:歐洲殖民者的入侵對印第安文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1)在歐洲殖民者來到美洲之前,印第安人獨立地創造了自己的文化。隨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拉丁美洲成為歐洲殖民者擴張的重要目標,在西班牙等國家多年的殖民統治下,印第安人口數量銳減,印第安文化遭到嚴重摧殘。(2)西歐的各種文化隨著殖民侵略在拉美各個文化領域起著主導作用,同時大量非洲奴隸的輸入,也使非洲文化在拉美廣泛傳播,形成了殖民地時期拉丁美洲文化的混合結構。【直通高考】1.(2020·山東濟寧高一月考)古代印度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明,作為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印度具有豐富的文化遺產。下列與印度相關的古代文明成就是( )A.金字塔B.《漢謨拉比法典》C.《吉爾伽美什》D.發明從“0”到“9”十個數字符號【考點】本題考查古代印度文明的成就【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古印度發明了從“0”到“9”十個數字的符號,正確;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成就,A錯誤;《漢謨拉比法典》《吉爾伽美什》都是兩河流域的文明成就,B、C錯誤。2.(2020·遼寧遼陽高中期末檢測)下圖是古代朝鮮的學習漢語的會話教材《老乞大》的片段。這說明當時( )A.漢語因難學而受到青年抵制 B.漢文化傳播在朝鮮有群眾基礎C.朝鮮已經創制出了本民族文字 D.漢語成為朝鮮民間的通用語言【考點】古代中華文明對朝鮮的影響【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是我爺娘教我學”可知,漢語在朝鮮的傳播有群眾基礎,故選B項。“受到青年抵制”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朝鮮對漢語的學習,與創制本民族文字無關,排除C項;漢語成為朝鮮民間通用語言由材料得不出來,排除D項。3.(2020·浙江湖州高中檢測)2015年10月,韓國申報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名錄》,這是朝鮮李氏王朝時期一系列儒家學說相關作品的雕版印刷木刻板。由此可以說明( )A.韓國是雕版印刷術的發源地 B.李氏王朝是儒學的主要傳承者C.印刷術最早由中國傳韓國 D.儒家思想具有一定的世界影響【考點】古代中國儒家思想對朝鮮的影響【答案】D【解析】材料“《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名錄》”“一系列儒家學說相關作品”說明了儒家思想具有一定的世界影響,故D項正確。“發源地”“主要傳承者”“最早”由材料得不出來,排除A、B、C三項。4.(2020·山東濟寧高中月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頒布《改新之詔》。新政權建立不久,天皇便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載,帝道唯一”,效仿唐朝制度實行“八省百官”制和“國郡里”制,對官吏實行“食封”和“俸祿”。這表明日本此次改革( )A.樹立了天皇的絕對權威 B.建立了較完備的中央集權行政體制C.全面效仿唐朝政治制度 D.王室積極謀求中日國家對等關系【考點】古代中國儒家思想對日本的影響【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八省百官”制、“國郡里”制、“食封”和“俸祿”等信息可知,日本仿效唐朝中央集權官僚體制,建立了較完備的中央集權行政體制,故B項正確;樹立了天皇的絕對權威并非材料的主旨,故排除A項;“全面效仿”說法絕對,故排除C項;材料信息無法體現日本王室對中日關系的立場和態度,故排除D項。5.(2020·山東菏澤高中檢測)早在殖民者人侵前印第安人就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但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交通不便的峽谷盆地和高原地區,內部交流較少,發展相對緩慢,在近代以前沒有達到成熟的程度。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 )A.內部之間沒有任何交流 B.內部之間的戰爭頻繁C.發展受地理環境的影響 D.因地理環境逐漸衰落【考點】印第安文明的發展受地理環境的影響【答案】C【解析】據材料可知,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交通不便的峽谷盆地和高原地區,內部交流較少,發展相對緩慢,近代以前沒有達到成熟的程度,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發展受地理環境的影響,故選C項;材料中“內部交流較少”并非沒有任何交流,排除A項;內部的戰爭由材料得不出來,排除B項;印第安文明衰落是因為殖民者的入侵,排除D項。二、材料閱讀1.古代中華文明對日本和朝鮮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考點】中國古代文化對日本和朝鮮的影響【答案】(1)影響:中國的漢字、儒學、律令制度等傳入日本,影響了日本的文字、書法、教育、建筑倫理道德和社會生活等的發展,推動了日本向封建社會轉變。(2)政策:傳播儒家文化和漢文學,建立學校,引進教育制度,模仿中國唐朝制度實行科舉選官制度。影響:儒家文化、漢文學的引進極大地推動了高麗王朝文學和文化的發展;科舉制度的實行促進了文化教育的發展。【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中國的漢字、儒學、律令制度逐漸向日本傳播”“中央設太學、地方設國學,日本人還利用漢字創制了本國文字”“由所謂的唐風文化轉化為具有日本特點的所謂的國風文化”可知,影響從日本學習模仿中國文化的具體內容、創新制度和國家文化等方面概括。第(2)問,第一小問政策,根據材料“為了普及儒家文化和漢文學,培養國家棟梁之材,引進了中原的儒學教育制度,創置了學校”“以科舉選士”可得出傳播儒家文化和漢文學,建立學校,引進教育制度,模仿中國唐朝制度,實行科舉選官制度。第二小問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從推動高麗王朝文學、文化及文化教育的發展等角度分析回答。【高考模擬】一、單選題1.(2020·山東青島高中檢測)印度教是印度的國教,其教徒約占印度總人口的80%。它起源于婆羅門教,其核心教義就是教導信徒要嚴格遵守等級制度,婆羅門享有至上的權威。據此可知A.印度的頂層大多來自普通勞動者 B.婆羅門是剎帝利的統治工具C.婆羅門打壓印度教徒以維護統治 D.印度教有利于維護種姓制度【考點】印度教【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印度教源于婆羅門教,核心教義是教導信徒嚴格遵守等級制度,這為種姓制度提供了理論和宗教基礎,故D項正確;種姓制度下印度的頂層為婆羅門而非普通勞動者,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婆羅門對印度教徒的打壓,B項錯誤;婆羅門為種姓制度的第一等級,剎帝利為第二等級,故C項錯誤。2.(2020·山東濱州高中期中檢測)高麗宗時代(981-997年),某大臣主張:“華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習俗,各隨土性,似難盡變。其樂詩書之教、著臣父子之道,宜法中華,以革卑陋;其余車馬衣服制度,可因土風,使奢儉得中,不必茍同。”這反映了該大臣( )A.主張全盤吸收中國文化 B.承認本國處于藩屬地位C.注意保持主體的選擇性 D.主張習俗遵循自身傳統【考點】古代朝鮮文化【答案】C【解析】“禮樂詩書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華”“車馬衣服制度,可因土風,使奢儉得中,不必茍同”強調的是該大臣主張在學習中華文明的同時,需要保持自身的傳統,C項符合題意;材料反對全盤吸收中國文化,A項排除;材料未涉及二者之間的藩屬關系,B項排除;D項說法片面,排除。3.(2020·山東德州高中月考)7世紀,新羅頻繁更換唐朝變更后的年號,即使二者處于交戰狀態,根據考古學的發現,在慶州雁鴨池出土了刻有“調露二年”字樣的磚銘,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窯遺址發現了“儀鳳四年”的銘文板瓦,在慶尚南道的摩崖石刻周圍發現了“上元四年”的摩崖銘文。這反映了( )A.唐文化對東亞國家擁有強大輻射力 B.唐朝與新羅戰時依然往來密切C.新羅接受了唐中央政府的冊封 D.新羅統治者重視年號的變更【考點】古代朝鮮文化【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考古發現體現了新羅即使是與唐交戰時依然注重學習和借鑒唐朝的年號,這反映了先進的唐文化對東亞國家擁有強大輻射力,故A項正確;兩國往來密切由材料推斷不出來,排除B項;新羅借鑒唐朝年號并不能說明其接受了唐中央政府的冊封,排除C項。D項并非材料主旨,可排除。4.(2020·山東濱州高一期末考試)某同學在研究代亞洲法律時發現,8世紀初日本在制定《大寶律令》時,吸收了唐律“八議”中的部分內容構成“六議”,將“十惡”改為“八虐”。據此可得出的結論是( )A.日本注重融合、改造外來文化 B.中日文化交流頻繁C.唐律與日本法律差別較大 D.日本重視內部穩定【考點】古代日本文化【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8世紀初,日本制定的《大寶律令》,吸收了“唐律八議’中的部分內容構成‘六議’”,并且將“十惡’改為‘八虐”,這反映出日本注重融合、改造外來文化,故選A項;“中日文化交流頻繁”由材料得不出來,排除B項;材料主旨不是兩國法律差別較大,排除C項;材料內容與日本重視內部穩定關系不大,排除D項。5.(2020·山東滕州一中高二月考)與歐亞大陸相隔絕的美洲瑪雅人、阿茲特克人、印加人都像歐亞大陸的文明樣,曾經建立起國家,都有自己的行政系統。這種現象說明( )A.印第安文化深受歐亞大陸各文化的影響B.印第安文化之間有著密切交流C.人類文明的發展有著一定的客觀規律D.人類文明的起源和發展都是獨立進行的【考點】古代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答案】B【解析】瑪雅人、阿茲特克人、印加人和歐亞大陸的文明一樣,建立起國家并有自己的行數系統,說明人類文明的發展有著一定的客觀規律,C項正確;瑪雅人、阿茲特克人、印加人進入文明社會時,新航路還沒有開,印第安人的文化并沒有深受歐亞文化的影響,A項錯誤:受生產力條件限制,瑪雅人、阿茲特克人和印加人等建立的印第安文化同沒有實現密切交流,B項錯誤:人類文明的起源與發展,存在著定的聯系,D項錯誤二、材料閱讀1.瑪雅文化是美洲古代印第安文化的杰出代表。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考點】古代瑪雅文化【答案】(1)成就:發明表意文字;推算出月亮等行星的運行周期;推算出日食和月食的出現時間。可能原因:氣候變化毀壞了瑪雅人的生存基礎;疫病流行導致人口減少;遭到外族侵略。地位:瑪雅文化是在與其他地區相隔絕的情況下獨立創造的,是古代美洲居民印第安人獨創的文明成果。特征:多樣性與統一性。【解析】(1)根據材料一“他們獨自發了表意文字用字母記號作為表意文字,用字母或記號作為表達思想的傳統符號”“由經過專門訓練的祭司搜集的天文學知識非常廣泛,與當時歐的天文學知識不相上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化的主要成就有發明表意文字;推算出月亮等行星的運行周期;推算出日食和月食的出現時間。依據材料二“叢林日益向城市逼近,像沙漠吞噬綠洲一樣,毀壞了瑪雅人生存的基礎;或者是疫病流行,導致人口銳減,損傷了文化的元氣”“再或者是外部的威脅,致使瑪雅人逃難而去”可知,可能原因有氣候毀壞了瑪雅人的生存基礎;疫病流行導致人口減少;遭到外族侵略。(2)依據村料一“瑪雅人創造了美洲大陸上最古老的文化……他們獨自發展表意文字,用字母或記號作為表達思想的傳統符號”等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如下:文化是在與其他地區相隔絕的情況下獨立創造的,是古代美洲居民印第安人獨創的文明成果。依據材料一“為了計算時間、預言未來、為獻祭和主要的喪葬事宜推算吉日,他們還研究了天體的活動。由經過專門訓練的祭司搜集的天文學知識非常廣泛,與當時歐洲的天文學知識不相上下”等結合所學知識歸的如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