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權 利 含 義 內 容 地位、意義作用、重要性 法律依據 侵權行為 維權方式1.公民權利 憲法和法律確認并賦予公民享有的某種權益,這種權益受國家保護,有物質保障。 以下所列權利均為公民權利。2.公民的基本權利 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權利,所以稱之為公民的基本權利。 1.平等權2.政治權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權利等詳見八下P9-1,共九條。 最主要、最根本的權利。3.人身權利 人格權和身份權。 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4.人格權 人們與生俱來的做人的基本權利。 生命健康權、人身自由、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5.身份權 人們基于特定的身份而享有的人身權。 親權、配偶權、監護權等。6.人身自由權 人身自由是一項重要的人身權利。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 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 人身自由是我們參加各種活動,充分享受其他各種權利的基本保障。沒有人身自由,其他的自由也難以享受。 法律賦予我們廣泛的行動自由權,任何組織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個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類似非法搜身、非法緊閉、非法拘禁等限制或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行為,都為法律所禁止 非法搜身、非法緊閉、非法拘禁。 1、與侵權人協商,要求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消除影響。2、必要時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依法維權。權 利 含 義 內 容 地位、意義作用、重要性 法律依據 侵權行為 維權方式7.生命健康權 是指公民對自己的生命安全、身體組織、器官的完整、生理機能以及心理狀態的健康所享有的權利 公民對自己的生命安全、身體組織、器官的完整、生理機能以及心理狀態的健康享有權利,排除他人侵害。 地位:生命健康權是公民最根本的、首要的人身權利。重要性:生命健康權是公民參加一切社會活動、享有其他一切權利的基礎。生命一旦喪失,任何權利都失去了意義。 我國法律規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不容他人侵犯。相關法律:憲法、刑法、民法通則、治安管理處罰法。 非法剝奪他人生命,大義滅親;故意或者過失造成他人受傷、生病。 當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受到非法侵害時,受害人有權請求國家保護。8.人格尊嚴權 每個人都享有作為“人”的最起碼的社會地位和受到他人與社會最起碼尊重的權利,這種權利就是人格尊嚴權。表現:自尊與他尊。 具體體現:名譽權、肖像權、姓名權、隱私權等。 憲法第三十八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式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學校按成績排座位;給差生佩戴綠領巾;體罰學生。商場保護懷疑他人偷東西,非法對其搜身。 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賠禮道歉或向老師、父母以及公安司法機關求助,必要時也可以提起訴訟。9.名譽權 所謂名譽權,是人們依法享有的對自己所獲得的客觀社會評價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 名譽權主要表現:名譽利益支配權和名譽維護權。有權利用自己的良好聲 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 ①侮辱:公然謾罵他人,大庭廣眾之下諷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潑贓物。 1、與侵權人交涉,要求其停止侵權行為,公開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消除不良影響;2、向人民法權 利 含 義 內 容 地位、意義作用、重要性 法律依據 侵權行為 維權方式名譽權(續) 譽獲得更多的利益;有權維護自己的名譽免遭不正當的貶低;有權在名譽受到侵害時,依法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②誹謗:無中生有、捏造事實中傷他人。 院起訴,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要求賠償精神損失。10.肖像權 公民依法享有對自己的肖像的支配權,包括肖像制作權、使用權和獲酬權 支配權:包括肖像制作權、使用權和獲酬權。具體內容:公民有權決定是否允許他人給自己畫像、照相或錄像等;有權決定是否使用或如何使用自己的肖像;有權就使用自己的肖像獲取報酬。 保護公民的肖像不被丑化或非法利用。 公民的肖像權不容侵害,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也不得惡意毀損、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進行人身攻擊等。 ①未經本人同意,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②惡意毀損、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③利用公民肖像進行人身攻擊等。 當肖像權受到侵害時,我們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權人的責任,必要時可提起訴訟以討回公道。11.姓名權 姓名權是公民依法享有決定、使用、變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 年滿18周歲的成年人有權自主決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權決定使用自己的姓名或筆名、藝名,有權依照規定變更姓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權由其監護人代為行使。 姓名與其所指對象的聯系如此緊密,一旦侵害其姓名,勢必損害其人格。因此,法律賦予公民姓名權、 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 ①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權;②盜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權的兩種具體表現。 對于侵犯自己姓名權的侵權行為,被侵權者可以通過訴訟等方式維護自己的姓名權。12.隱私權 隱私權,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寧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權利。 1、公民的住宅未經本人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監聽、監視,執法人員不得無視法定程序非法搜查。2、公民有權對個人信息保密,如依法不公開自己的身體狀況、家庭關系、儲蓄密碼等,并禁止他人非法搜集、傳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3、公民有權對個人通信內容保密,對自己的信件、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或公開。4、公民有權自主決定利用自己的個人信息從事有益于社會的活動。 隱私權賦予公民對其個人秘密的自由決定權,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劃定了個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的界限,維護了個人的人格獨立和人格自由。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維護社會的安定。 憲法第四十條規定:中華人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和國公民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查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十九條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對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隱匿、毀棄;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法進行檢查,或者對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代為開拆、查閱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開拆,查閱。 監視、窺視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記、 ( http: / / www.21cnjy.com )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計刺探他人的秘密,道聽途說傳播他人的隱私,非法利用他人的個人信息等,都屬于侵害隱私權的行為。 當隱私權受到侵害時,我們應勇敢地拿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與侵權人協商,請求司法保護等方式,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若因此造成較大的精神痛苦,還有權要求精神損失賠償。權 利 含 義 內 容 地位、意義作用、重要性 法律依據 侵權行為 維權方式13.受教育權 是指公民有從國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機會,以及獲得受教育的物質幫助的權利。 受教育對個人的作用。受教育對國家民族的作用。 依照法律的規定,我國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權利。我國法律保護公民享有受教育權。主要法律:義務教育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 父母不讓子女上學;學校隨意開除未成年學生等。 當我們的受教育權被他人剝奪或者侵犯時,我們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采取尋求學校老師,尋求親人,尋求政府有關部門的幫助等非訴訟方式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方式予以維護。14.財產所有權 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分權。 是財產歸誰所有在法律上的表現,是一種直接與經濟利益相聯系的民事權利。(保護的意義在八下P71-1) 憲法第十三條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民法通則第七十五條規定:“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占、哄搶、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主要法律:《刑法》、《民法通則》 財產被他人非法占有拒不歸還財產受到不法侵害毀壞或者滅失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對我們的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 當我們的財產所有權受到侵犯 ( http: / / www.21cnjy.com )時,應及時尋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①當所有權的歸屬發生爭議時,我們應該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確認其所有權;②當我們的財產被他人非法占有拒不歸還時,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強令不法占有人返還原物;③當我們的財產受到不法侵害已經毀壞或者滅失時,應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④當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對我們的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時,我們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依法撤銷裁決,或予以行政賠償,以維護自己的財產所有權權 利 含 義 內 容 地位、意義作用、重要性 法律依據 侵權行為 維權方式15.財產繼承權 所謂繼承權,指的是繼承人依法取得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 1、繼承人范圍2、法定繼承3、遺囑繼承 我國憲法第十三條規定,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繼承案件,應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繼承權和受遺贈權。 以未滿十八周歲沒有繼承權為名,非法侵占未成年人應得的遺產。 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的財產繼承權受到侵犯時,不要忍氣吞聲,要增強維權意識,要學會依靠社會力量,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正當權益。16.智力成果權 也稱知識產權,通常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以及反不正當競爭中的商業秘密 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反不正當競爭中的商業秘密 人類正步入知識經濟時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發明創造以及其他創造性智力成果,更加凸顯其重要性。給予創新成果以智力成果權保護,是對創新精神的最有效的鼓勵。為了激勵人們創造無形財產。 國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權,榮譽權不受侵犯。相關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盜版書籍,盜版音像。未經同意使用他人專利,不付報酬。未經授權使用、仿冒商標。 如果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權遭到非法侵害,可以由父母或其他監護人要求有關機關予以法律保護,要求侵權人承擔法律責任。作為一個公民,當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時,要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權 利 含 義 內 容 地位、意義作用、重要性 法律依據 侵權行為 維權方式17、著作權 又叫版權,是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創作者依法對其作品享有的專有權。 ①人身權: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等。②財產權:其一是使用作品權(自己使用或許可他人使用),包括復制權、表演權、展覽權、改編權、翻譯權等;其二是獲酬權。 同上 盜版 同上18、消費者的權利 ①安全權 ②知情權③自主選擇權④公平交易權⑤依法求償權⑥結社權⑦獲得教育權⑧人格尊嚴與民族風俗習慣獲得尊重權⑨監督權。 保護消費者權益,有利于促進生產的發展,保證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讓人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我國法律明確規定,消費者享有合法權益,法律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P9主要法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安全法》。 加藥致人喪命;假酒致人中毒;劣質剎車器導致車禍;劣質熱水瓶爆炸傷人;食品過了保質期;虛假宣傳等;凡是消費領域發生的侵權行為。 (1)與經營者協商和解;(2)請求消費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協會調解;(3)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4)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究竟采取哪種方式維權,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19、榮譽權 榮譽權,是指公民、法人所享有的,因自己的突出貢獻或特殊勞動成果而獲得的光榮稱號或其他榮譽的權利。 榮譽保持權;榮譽獲得權; 《民法通則》第102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榮譽權,禁止非法剝奪公民、法人的榮譽稱號。 非法剝奪他人榮譽;非法侵占他人榮譽; 1、與侵權人協商,要求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消除影響。2、必要時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依法維權。名譽權與榮譽權畢竟是有本質區別的。二者之間存在明顯的區別:第一,權利主體不同。名譽權的權利主體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有的民事主體,任何自然人、法人都享有名譽權,具有普遍性。而榮譽權的主體則不是所有的民事主體,而是依據是否獲得榮譽的事實而定,因而有的民事主體享有榮譽權,有的則不享有,它具有專屬性。第二,取得和喪失權利的方式不同。公民自從出生時起、法人自其成立時起就開始對自己的名譽依法享有不受侵犯的權利,而榮譽權并不是公民一出生便能享有的權利,而必須是有了突出貢獻被有關組織授予某種稱號以后才能產生的一項權利。如果公民的榮譽稱號被合法取消或剝奪,其榮譽權也就喪失了,但名譽權不會喪失。需要說明的是,公民的名譽權和榮譽權并不一定隨著公民的死亡而必然喪失。在中國的司法實踐中,死者名譽權是可以得到保護的。最先提出此要求的是天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已故藝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荷花女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的母親,她于1987年起訴小說《荷花女》的作者及刊登小說的《今晚報》損害其女兒的名譽權,法院的判決對原告的訴訟請求作出肯定性回答。近幾年來,這方面的案件不斷出現,不久前由北京海淀區人民法院審結的楊子榮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名譽權案也是如此,楊子榮的養子楊克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因電視劇《林海雪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起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話劇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認為被告在電視劇中虛構了不少情節,嚴重侵犯了英雄楊子榮的名譽權。3月15日,法院裁定駁回了楊克武的訴求,原因并不是法律不保護死者的名譽權,而是因為法院認定楊克武與楊子榮的收養關系不成立,不是適格的原告。第三,侵權方式不同。侵害名譽權是以侮辱、誹謗、報道失實、公布他人隱私等行為損害他人名譽,侵害榮譽權的主要方式是非法剝奪他人的榮譽稱號。具體而言,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侵害名譽權的主要方式主要體現為誹謗、侮辱、新聞報道失實。例如,去年,歌手韋唯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為《韋唯的燃情歲月》一文起訴一家畫報社及作者王學仁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侵犯名譽權,原因主要是某畫報未經同意連載了名為《韋唯的燃情歲月》的文章,文章內容主要描述她個人情感生活方面不愿讓人知曉的情況等。如果批評文章反映的問題雖然基本屬實,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或者基本內容失實的,都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文學作品使用素材不當也有可能構成此類侵權。創作文學作品時,故意用小說等文學作品侵害他人名譽權的,為誹謗。作者使用素材不當,損害生活原型人的名譽權的,構成侵害名譽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