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4 機械能守恒定律導學案學習目標:1、理解物體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理解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內容和守恒條件。2、從做功和能量轉化的角度判斷機械能是否守恒,能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決有關問題。學習過程:一 追尋守恒量 動能與勢能的相互轉化1.追尋守恒量(1)如圖所示,伽利略斜面小球實驗中,無論傾角大些還是小些,小球總是能達到 。(2)伽利略斜面小球實驗引入的守恒量就是 。2.動能與勢能的相互轉化(1)動能與重力勢能間的轉化只有重力做功時,若重力做正功,則 能轉化為 能;若重力做負功,則 能轉化為 能。(2)動能與彈性勢能間的轉化只有彈力做功時,若彈力做正功,則 能轉化為 能;若彈力做負功,則 能轉化為 能。(3)機械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與動能都是機械運動中的能量形式,統稱為 能,即E= + 。二 機械能守恒定律1.內容:在只有 或 做功的物體系統內, 與 可以互相轉化,而總的機械能保持不變。2.表達式:mv22+mgh2= 或Ek2+Ep2= 。3.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決問題只需考慮運動的初狀態和 ,不必考慮兩個狀態間過程的細節,即可以簡化計算。4.對機械能守恒條件的理解(1)只有重力做功,只發生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2)只有系統內彈力做功,只發生動能和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3)只有重力和系統內彈力做功,只發生動能、彈性勢能、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4)除受重力和彈力外,其他力也做功,但其他力做功的代數和始終為零。例:結合圖中情景,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忽略空氣阻力)(1)如圖甲所示,將箭搭在弦上,拉弓的整個過程,弓和箭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 )(2)如圖乙所示,在動力作用下在軌道上緩慢上行的過山車機械能守恒。( )(3)如圖丙所示,蹦床比賽中,運動員(可視為質點)某次離開床墊在空中完成動作的過程,運動員機械能守恒。( )(4)如圖丁所示,滑草運動中,某段時間內人與滑板車一起勻速下滑,人與滑板車機械能守恒。( )例2:如圖所示,下列關于機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斷正確的是( )A.甲圖中,物體A將彈簧壓縮的過程中,A機械能守恒B.乙圖中,A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物體B沿光滑斜面下滑,物體B機械能守恒C.丙圖中,不計任何阻力和滑輪質量時A加速下落、B加速上升過程中,A、B系統機械能守恒D.丁圖中,系在橡皮條一端的小球向下擺動時,小球的機械能守恒5.判斷機械能守恒的方法(1)做功分析法(常用于單個物體)(2)能量分析法(常用于多個物體組成的系統)(3)機械能的定義法機械能等于動能與勢能之和,若一個過程中動能不變,勢能變化,則機械能不守恒,如勻速上升的物體機械能增加。例3: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物體沿光滑曲面滑下的過程中,下落到高度為h1的A處時速度為v1,下落到高度為h2的B處時速度為v2,重力加速度為g,不計空氣阻力,選擇地面為參考平面.INCLUDEPICTURE "D:\\張夢夢\\2021\\同步\\物理\\word\\8-12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張夢夢\\2021\\同步\\物理\\物理 人教 必修第二冊(蘇京)\\word\\8-12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張夢夢\\2021\\同步\\物理\\物理 人教 必修第二冊(蘇京)\\word\\8-12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張夢夢\\2021\\同步\\物理\\物理 人教 必修第二冊(蘇京)\\word\\8-12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張夢夢\\2021\\同步\\物理\\物理 人教 必修第二冊(蘇京)\\word\\8-12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張夢夢\\2021\\同步\\物理\\物理 人教 必修第二冊(蘇京)\\word\\8-123.TIF" \* MERGEFORMATINET(1)從A至B的過程中,物體受到哪些力?它們做功情況如何?(2)求物體在A、B處的機械能EA、EB;(3)比較物體在A、B處的機械能的大小.6.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題的一般步驟(1)根據題意選取研究對象。(2)明確研究對象的運動過程,分析研究對象在此過程中的受力情況,弄清各力做功的情況,判斷機械能是否守恒。(3)恰當地選取參考平面,確定研究對象在此過程中的初狀態和末狀態的機械能。(4)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的不同表達式列方程并求解。例4:如圖,一根輕彈簧下端固定,豎立在水平面上.其上方A位置有一小球,小球從靜止開始下落到B位置接觸彈簧的上端,在C位置小球所受彈力大小等于重力,在D位置小球速度減小到零.不計空氣阻力,則小球( )INCLUDEPICTURE "D:\\張夢夢\\2021\\同步\\物理\\word\\8-129.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張夢夢\\2021\\同步\\物理\\物理 人教 必修第二冊(蘇京)\\word\\8-129.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張夢夢\\2021\\同步\\物理\\物理 人教 必修第二冊(蘇京)\\word\\8-129.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張夢夢\\2021\\同步\\物理\\物理 人教 必修第二冊(蘇京)\\word\\8-129.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張夢夢\\2021\\同步\\物理\\物理 人教 必修第二冊(蘇京)\\word\\8-129.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張夢夢\\2021\\同步\\物理\\物理 人教 必修第二冊(蘇京)\\word\\8-129.tif" \* MERGEFORMATINETA.下落至B處速度最大B.由A至D的過程中機械能守恒C.由B至C的過程中,加速度先增大后減小D.由A運動到D時,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等于彈簧彈性勢能的增加量課后作業:1.在下列幾個實例中,機械能守恒的是( )A.雨滴接近地面時勻速下落 B.鉛球在空氣中飛行C.物塊沿光滑固定斜面向上滑動 D.運載火箭攜帶衛星飛離地球2.光滑水平面上有A、B兩木塊,A、B之間用一輕彈簧拴接,A靠在墻壁上,用力F向左推B使兩木塊之間的彈簧壓縮并處于靜止狀態,若突然撤去力F,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木塊A離開墻壁前,A、B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B.木塊A離開墻壁后,A、B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C.木塊A離開墻壁前,A、B及彈簧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D.木塊A離開墻壁后,A、B及彈簧組成的系統機械能不守恒3、如圖所示,下列四個選項的圖中,木塊均在固定的斜面上運動,其中圖A、B、C中的斜面是光滑的,圖D中的斜面是粗糙的,圖A、B中的F為木塊所受的外力,方向如圖中箭頭所示,圖A、B、D中的木塊向下運動,圖C中的木塊向上運動,在這四個圖所示的運動過程中機械能守恒的是( )4、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蘋果從距地面高度為H的樹上由靜止開始下落,樹下有一深度為h的坑。若以地面為零勢能參考平面,不計空氣阻力,則蘋果剛要落到坑底時的機械能為( )A.-mgh B.mgH C.mg(H+h) D.mg(H-h)5、神舟號載人飛船從發射至返回的過程中,以下哪些階段返回艙的機械能是守恒的( )A.飛船升空的階段B.只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返回艙沿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行的階段C.在大氣層里,返回艙勻速飛向地球的階段D.臨近地面時返回艙減速下降的階段6、如圖所示的是為了檢驗某種防護罩承受沖擊能力的裝置的一部分,M是半徑為R=1.0 m、固定于豎直平面內的四分之一光滑圓弧軌道,軌道上端切線水平,M的下端相切處放置豎直向上的彈簧槍,可發射速度不同的質量m=0.01 kg的小鋼珠(可視為質點),假設某次發射的小鋼珠沿軌道內側恰好能經過M的上端點水平飛出,g取10 m/s2,彈簧槍的長度不計,則發射該小鋼珠前,彈簧的彈性勢能為( )A.0.10 J B.0.15 J C.0.20 J D.0.25 J7、如圖所示,質量相同的兩個小球,分別用長l和2l的細線懸掛在天花板上。分別拉起小球使線伸直呈水平狀態,然后輕輕釋放,當小球到達最低位置時( )A.兩球運動的線速度相等 B.兩球的向心加速度相等C.兩球運動的角速度相等 D.細線對兩球的拉力不相等8、如圖所示,豎直平面內的圓弧形光滑管道半徑略大于小球半徑,管道中心到圓心距離為R,A端與圓心O等高,AD為水平面,B點在O的正下方,小球自A點正上方由靜止釋放,自由下落至A點進入管道,當小球到達B點時,管壁對小球的彈力大小為小球重力的9倍。求:(1)釋放點距A的豎直高度;(2)落點C與A的水平距離。9、如圖所示,水平輕彈簧一端與墻相連處于自由伸長狀態,質量為4 kg的木塊沿光滑的水平面以5 m/s的速度開始運動并擠壓彈簧,求:(1)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2)木塊被彈回速度增大到3 m/s時彈簧的彈性勢能。10、如圖所示,假設運動員從雪道的最高點A由靜止開始滑下,不借助其他器械,沿光滑的雪道到達跳臺的B點時,速度為多少?當他落到離B點豎直高度為10 m的雪地C點時,速度又是多少?(假設這一過程中運動員沒有做其他動作,忽略摩擦力和空氣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11、如圖所示,質量m=70 kg的運動員以10 m/s的速度從高 h=10 m的滑雪場A點沿斜坡自由滑下,以最低點B所在的水平面為參考平面,一切阻力可忽略不計。(取g=10 m/s2)求運動員:(1)在A點時的機械能;(2)到達最低點B時的速度大小;(3)相對于B點能到達的最大高度。課后作業參考答案:CCC BBB B8、答案:4 m/s 2 m/s9、答案:(1)50 J (2)32 J10、答案 (1)3R (2)(2-1)R11、答案:(1)10 500 J (2)10 m/s (3)15 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