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更多精品資料參考:http://www.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792014年中考社會思品考前15天終極沖刺系列:——(16)中國近代化一、選擇題1.“圖說歷史”活動中,某同學找到下列圖片,請為他選擇一個最適合的主題( ) A. 近代中國的屈辱史 B.近代西方列強侵華史 C.近代中國人民的抗爭史、探索史 D.近代中國經濟工業化史2.在近代,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先后失敗了,對此你認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都主張學習西方,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B.只有符合中國國情的道路才能成功C.中同近代化的道路曲折艱難 D.地主階級、資產階級都不能領導中國實現獨立、富強3.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遺囑中告誡后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 )【版權所有:21教育】A.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成果 B.沒有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C.沒有真正推翻君主專制制度 D.沒有實現救亡圖存和民族振興1912年被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確定為民國元年。右圖雜志《革命》(第四期)發行時間按公元紀年換算為( ) A.1924年 B.1925年C.1926年 D.1927年12.某班同學要出一期歷史知識墻報,下列圖片應歸屬于哪一個標題下( )A.英勇的反侵略斗爭 B.向西方學習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血肉筑長城13.構建知識結構是學習歷史的一項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學編寫的知識結構示意圖。他學習的主題是( ) 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A.侵略與抗爭 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 D.多民族國家的統一14.兩千多年前,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說:“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中國近代海軍最早創建于 ( )A.洋務運動時期 B.甲午戰爭時期 C.鴉片戰爭時期 D.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15.梁啟超說:“近五十年來,中國人漸漸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從機器上感覺不足……第二期是從制度上感覺不足……第三期便從文化上感覺不足。”面對以上不足,中國開展的探索分別有( )①洋務運動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運動 ④五四運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在中國近代化的發展歷程中,下列口號或主張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①自強、求富 ②民主、科學 ③三民主義 ④變法維新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17.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為“自強”“求富”而創辦了江南制造總局、湖北織布局等一系列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這些工業企業創辦于( )A.鴉片戰爭時期 B.洋務運動時期 C.辛亥革命時期 D.新文化運動時期18.圖二為上海輪船招商局,從圖片信息中得出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洋務派創辦的民用工業B.洋務派籌建的北洋艦隊C.洋務派創辦的新式學堂 D.洋務派創辦的軍事工業19.鴉片戰爭后,在喚醒中華民族萌發“中國夢”的過程中,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不懈探索。其中,探索“自強”、“求富”道路并啟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的是( )A.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 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20.19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當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成為世界歷史發展主流的時候,處于內外交困的清政府,僅僅從“器物”層面進行了一場“師夷長技”的“自強”運動。下列關于這一“自強”運動的表述錯誤的是( )A.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B.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后期以“求富”為口號C.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D.主觀目的是發展資本主義,是中國富強起來21.揭開維新變法運動序幕的是( )A.強學會成立 B.創立《萬國公報》 C.公車上書 D.光緒帝頒布詔書,宣布變法22.近代化就是在經濟上實現工業化,在政治上實現民主化的過程。中國的近代化在經濟、政治這兩大領域的開啟性事件分別是( )A.五四運動和戊戌變法 B.洋務運動和新文化運動C.洋務運動和辛亥革命 D.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23.洋務運動師夷長技建鐵廠,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創共和,反映了武漢在中國近代化探索中的先鋒作用,也成為武漢城市精神“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最好歷史詮釋。歷史上,推翻帝制創共和的偉人是( )A.李鴻章 B.康有為 C.孫中山 D.毛澤東24、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是 ( )A.辛亥革命 B. 義和團運動 C.太平天國運動 D.戊戌變法25、有人認為,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化道路上的“量變”,辛亥革命則是一次“飛躍”。這里的“飛躍”是指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推翻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C、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26.當代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寫道:“它使中國兩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徹底崩潰,是中國帝制與共和意識的分水嶺,盡管它的結局是悲劇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戊戌變法 B.新文化運動 C.辛亥革命 D.五四運動27.歷史課堂上,老師讓學生歸納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A. 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推翻了清朝的統治C. 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D. 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28.洋務運動求自強,戊戌變法圖立憲,辛亥革命建共和,在系列救亡圖存的運動中,中國逐漸匯入工業文明大潮。這些運動( )【來源:21·世紀·教育·網】A.完善了近代中國的民主制度 B.取得了反抗外國侵略的勝利C.完成了民族振興的歷史使命 D.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艱辛探索29.參加過辛亥革命的吳玉章曾說過:“從前皇帝自稱為天子,如果有人說皇帝是強盜,可以打倒,別人一定把他看作瘋子。孫中山就曾經是一個被人家看作是瘋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擁護別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瘋子。”出現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21*cnjy*comA.辛亥革命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B.辛亥革命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人人心 D.辛亥革命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性質30.辛亥百年組歌第一樂章寫道:“百年呼喊,彰顯民族賁(倫n)然血性;百年奮斗,鑄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豐碑。”辛亥革命所鑄就的“民族豐碑”是 ( ) A.實現了革命目標 B.改變了社會性質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結束了封建帝制二、非選擇題1. 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一直是史學家們所熱衷的話題。閱讀相關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李鴻章積極引進機器生產的原因是:首先,他認為推廣大機器生產,大力發展工商業,才能解決軍工所需的完整的工交體系和雄厚的資金問題;其次是看到了機器生產能極大地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江秀乎《李鴻章的心態與洋務運動的得失》材料二 綜觀整個變法過程,越是臨近實際的改革,其內容越是被限制在經濟、文教、軍事領域內;而有關政治制度方面的改革呼聲則日漸微弱……這就使李鴻章與維新派在思想上的重大分歧被與頑固派的尖銳沖突掩蓋了。——王凡《戊戌變法時期的李鴻章》材料三:李鴻章的腳跨進了新時代,而腦袋卻還留在舊時代。——鳳凰網專欄作者王龍(1)據材料一并結合該場運動的口號概括李鴻章積極引進機器的原因。(2)聯系材料二指出李鴻章與維新派的重大分歧。(3)依據材料三的觀點對李鴻章進行評價。(4)綜合以上材料,在評價歷史人物時應該堅持怎樣的原則?2.“夢想成真”是每個人的追求。歷史人物的探尋,為我們實現夢想提供了寶貴財富。閱 讀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問答下列問題。【來源:21cnj*y.co*m】(1)夢想要成真,首先夢想須順應時代潮流。李鴻章曾認為,“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廣。”這里的“文武制度”指什么?為“自強”,李鴻章進行了怎樣的實踐探索?寫出這種探索失敗的標志。(2)夢想要成真,還須高瞻遠矚的智慧。孫中山提出,“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這里,孫中山的最終“夢想”是什么?為此,他在1912年和1924年,分別進行了怎樣的政治探索”(3)夢想要成真,更須堅韌不拔的毅力。毛澤東在1930年指出,“朱德毛澤東式……擴大人民武裝的路線……無疑義地是正確的。”毛澤東這樣論述的實踐基礎是什么?1934—1936年,他和中國共產黨經歷了怎樣的考驗?毛澤東爭取民族獨立的“夢想”得以“成真”的標志是什么?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3.綜合探究:自鴉片戰爭以來,為實現國家獨立富強的中國夢,中華民族的仁人志士從理論和革命實踐兩個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鴻章以為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 ——《籌辦夷務始末》 (1)李鴻章所說的“外國利器”主要是指什么?為學習外國“利器”他所主導的一場自救運動是什么?李鴻章的“富強夢”破滅的標志是什么?(3分)2-1-c-n-j-y 材料二 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眾生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利,故要社會革命。這三樣有一樣做不到,也不是我們的本意。達到了這三樣目的之后,我們中國當成為至完美的國家。 ——《孫中山全集》(2)孫中山在上述材料中表述的革命理想被概括為什么?辛亥革命最為突出的歷史功績是什么?為什么說孫中山的革命理想在當時沒有完全實現?(3分) 材料三 近一個世紀以來,我國先后發生三次偉大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我們黨領導的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引領中國人民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廣闊道路,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光明前景。 ——《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3)“我們黨領導的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開始于哪一年?以什么事件作為突出的標志?20世紀80年代我國農村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3分)21*cnjy*com材料四 習近平指出,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新華時政》2012年11月30日(4)從洋務運動、辛亥革命到改革開放,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走過了艱難曲折的道路。綜合上述四則材料你得到了什么啟示?21cnjy.com4.習近平指出:“實現民族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這一“中國夢”道出了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主線,描繪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為斷求索、不懈奮斗的歷史,將中國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連成一線。據此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⑴為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19世紀下半期到20世紀初,在經濟、政治、思想三大領域,先進的中國人不斷探索,先后進行了哪些重大實踐活動?⑵為了擺脫外來侵略,實現國家獨立,中華民族進行了不懈的抗爭。其中哪一次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一百多年中國反抗外來侵略斗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⑶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經過長期斗爭,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終于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國。這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開辟了怎樣的歷史新紀元?⑷20世紀的最后20多年至今,中國進行了一場卓有成效的社會變革。這場變革以什么歷史事件為端?引領中國最終走向民富國強道路的指導思想是什么?⑸如今,中國的發展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為了早日實現“中國夢”,我們當代中學生應該怎樣做?5. “知西來大勢,識外國文明,想效法自強”,透過李鴻章洋務歷程,體驗洋務自強的艱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題。材料一:李鴻章正是在上海戰場親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從一個傳統的中國士人,轉變為西方技術的終身信徒。他在寄給老師曾國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寫道:“炮力所穿,無孔不入……西洋炸炮,戰守攻具,天下無敵”。 ——摘自《外國人評點李鴻章》(1)根據材料一指出李鴻章學習西方技術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材料二: 李鴻章在洋務運動中主要活動一覽表1865年設江南機器制造局于上海1866年在福州船政局附設海軍軍官學校1872年建中國第一家輪船航運公司-輪船招商局1876年派福建船政生出洋學習,1877-1890年共派三批海軍學員赴英國學習1878年籌建中國第一家機器棉紡廠—上海機器織布局1880年在天津創立北洋水師學堂1888年北洋艦隊正式成立(2)根據材料二,列舉李鴻章創辦的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各一例,并概括材料二中李鴻章其它方面的強國舉措。21教育網材料三:創辦輪船招商局使“內江外海之利,不致為洋人盡占”,三年多時間,外輪損失一千三百多萬兩(白銀),美國旗昌行不堪賠累,被招商局歸并。……中國資本能挫敗洋商,這在當時曾被視為“創建之事”。 ——摘自《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3)根據材料三概括輪船招商局在經濟方面起到的作用。材料四:李鴻章辦了多年洋務之后,在給曾國藩的信中寫道:“惟中國政體,官與民、內與外均難合一……抑實不如日本。” 后來,曾為洋務運動旗幟的江南制造總局,被日軍侵占,更名為“三菱重工株式會社江南造船所”。 ——摘自《外國人評點李鴻章》(4)根據材料四分析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向富強的原因有哪些?(5)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近代化角度簡要評價李鴻章。6. 海防事關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維系著國家的命脈,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國家的興衰與榮辱,彰顯著國家的實力和尊嚴。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夫制馭外夷者,……當繕舟艦,練水師,必使中國水師可以駛樓船于海外;可以戰洋夷于海中。” 21·cn·jy·com——魏源《海國圖志》(1)根據材料一,指出魏源在“制馭外夷”方面的主要主張。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師。——《江蘇巡撫吳元炳奏》(1874年)(2)與材料二中吳元炳“重于水師”的奏議相對應,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陸之防,既毀于日本……“東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遼東半島藩籬盡撤。”21·世紀*教育網——摘自《清史稿》(3)根據材料三,在“甲午一役”中,威海衛“水師”“毀于日本”具體指什么事件?由“藩籬盡撤”你會想到近代中國怎樣的海防現狀?www-2-1-cnjy-com7.近年來,南海問題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當我們沿著歷史的軌跡追尋國家興衰之道時,就會深深感到正是海洋主宰著一個民族的盛衰榮辱。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l500年前后,世界終于沖破茫茫大海的阻隔,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海洋時代就此開啟。然而中國,自鄭和死后,中國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從此,海洋帶給中國人的不再是友誼和榮耀,而是噩夢的代名詞,骨肉的離散與悲歡。【出處:21教育名師】(1)海洋時代到來后,西方國家紛紛而來,他們踢我國門,搶我財富,割我領土,盡顯強盜本質!請說說割占澳門和香港的分別是哪兩個國家?港澳回歸得益于哪一科學構想?材料二:在內憂外患十分嚴重的形勢下,清朝統治集團中的一些人認識到,要鎮壓人民起義。抵御外敵侵略以維護清朝統治,就必須學習西方先進軍事技術。于是洋務派在舉辦近代工業的同時,用新式槍炮、輪船裝備軍隊,改造陸軍,建立新式海軍。就這樣近代意義上的中國水師(海軍)誕生了,然而,隨著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中國水師不僅輸給了日本,同時再次導致骨肉分離。(2)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你如何評價洋務運動?(3)“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國水師輸給了日本”指什么戰爭?(2分)“再次分離的骨肉,,指寶島臺灣,她是通過什么條約被日本割占的?(2分)又是在什么事件之后回歸祖國的?(2分)(4)綜合上述材料和現實,請你說說中國應該怎樣應對南海問題?(1分)8.21世紀是被世界各國公認的海洋世紀。海洋與中國歷史發展命運之間有密切的關系。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405—1433年,船隊先后七次下西洋,到過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船隊先后帶去大量的中國瓷器、銅器、鐵器和精美的絲織品,同時也換回了亞非各國的許多物產,如胡椒、象牙、寶石、香料等……船隊所到之處,受到各國的熱情接待……西洋各國也紛紛遣使來華。 --------岳麓版七年級《中國歷史》下冊(1)材料一中描述的歷史事件是什么?根據材料回答此事的歷史意義。材料二 從一定意義上說,一部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強侵略中國的歷史,更是一部列強從海上侵略中國并頻頻得手的歷史。 --------《海權與近代中國的歷史命運》1894年9月,黃海風云突變。……幾乎不約而同的,美國、法國、英國、德國和俄國的軍艦都聚集在這里,等待集體觀摩一場影響東亞,乃至整個世界歷史進程的殊死搏斗。……這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鐵甲艦隊之間的決戰,交戰的雙方分別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師和日本的聯合艦隊。 --------記錄片《走向海洋》(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近代史上列強從沿海侵入中國的戰爭。(4分)材料二中英、法等國集體觀摩一場“殊死搏斗”是哪一次戰役?此次戰役中涌現的民族英雄身上有哪些優良品質值得我們學習?材料三 李鴻章以變局觀分析了中國已面對著“數千年未有之強敵”,指出中國海防的重點為“大沽、北塘、山海關一帶”,主張“防敵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師鐵甲船與守口大炮鐵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況,認為“派中國學生、工匠赴國外學習是當務之急”。 --------《論清政府籌辦海防》(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9世紀60—90年代清政府為加強海防采取的措施。材料四 21世紀在我國實施海洋戰略,具有現實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國是世界人口的大國,陸地究竟不足,資源有限,海洋是今后可持續發展的最后究竟。臺灣問題的和平解決,必須依賴強大的海就此力量作為后盾。中國自北向南,完全處于由島鏈形成的關閉海狀態,沒有強大的軍力量,就無法保證安全的出海通道。 --------《關于21世紀我國東部大海洋戰略的思考》(4)根據材料四指出新時期我國加強海軍建設的重要意義?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來,舉國嘩然.戰爭的失敗和民族的危亡激發了人們的民族意識,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圖存”成為當時最高亢的呼聲.康有為、梁啟超等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 材料二 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有: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軍隊等。 材料三 《劍橋中國晚清史》:“盡管維新運動沒能達到它的政治目標,但它所引起的思想變化卻對中國的社會和文化有著長期的和全國規模的影響。”(1)依據材料一指出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結合材料二指出哪些內容有助于思想文化的傳播?(3)綜合上述材料,指出維新變法運動的積極作用有哪些?2014年中考社會思品考前15天終極沖刺系列:——(1)中國近代化 (參考答案)二、簡答題4.⑴經濟:洋務運動;政治: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思想:新文化運動。⑵抗日戰爭。⑶中國獲得民族獨立,人民開始當家作主。⑷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理論。⑸努力學習,打好基礎,長大后報效祖國。(只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5.(1)親眼目睹了西洋火器在戰爭中的作用。(2)軍事工業:江南機器制造局;民用企業:輪船招商局或上海機器織布局;舉措:籌劃海防;創辦學校,派遣留學生,培養近代人才。(3)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4)原因:中國封建制度落后;日本等列強的侵略(5)中國近代化的先驅8.(1)鄭和下西洋。意義:促進了我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2)鴉片戰爭、第二欠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黃海大戰。(或甲午海戰) ;反抗侵略、不怕犧牲。等等。(3)措施:創辦福州船政局和上海輪船招商局;建立新式海軍;派人出國留學,培養海軍人才。(4)意義:開發洋洋資源,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和平解決臺灣問題;保障海洋通道安全,維護國家利益。www.21-cn-jy.com9. (1)民族危機加深。 (2)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創辦報刊,開放言論等。 (3)維新變法運動是一場救亡圖存的政治變革,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2·1·c·n·j·y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