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時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小康社會何以更有“獲得感”學習目標【知識要點梳理】我國的分配制度內容 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按勞分配 范圍 和地位內容 和要求原因 前提物質基礎直接原因意義按要素參與分配 內容意義從收入途徑看 (收入來源)我的困惑課堂導學議題一:看生活報告,悟制度優勢【來自生活的報告1】通過表1,根據表格,請你說一說家里的收入有哪些不同的來源?借助表2,回憶我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內容說說這兩張表格之間有什么聯系?【來自生活的報告2】視頻《經濟小貼士——分配》 《70年數據見證新中國偉大飛躍》結合視頻,說一說我國的分配制度有何優越性?議題二:析財富來源,明分配方式【小康之家的致富經——小江的擇業之路】2020年,小江大學畢業,進入了一家大型國企工作。小江憑借自己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工作業績突出,工資迅速升到了令工友們大為美慕的4000元/月。工友小磊說:小江每月4000元,我只有2000元,不公平。我們是國有企業,應該實行平均分配。工友小明說:平均分配并不是最好的,如果實行按需分配那才叫好呢。探究問題:(1)小江是按照什么方式取得收入的?為什么同在一家國企,小江拿的工資會比小磊多?(2)你同意小磊和小明的觀點嗎?為什么?【小康之家的致富經——哥哥的創業之路】小江的哥哥和朋友一起創辦了一家民營企業,去年上市。采用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模式,薪酬從幾千元到幾百萬都有。營銷人員基本工資3000元。軟件工程師月薪8000元,高層管理員年薪為600萬元。公司的員工大都有公司的股份,小江哥的股份以每年0. 1%的收益計算,年收入為300萬元。探究問題:(1)小江哥哥的公司員工是依據什么獲得收入的?(2)員工之間工資差距大原因是什么?這種分配方式有什么優點?○【歸納提升】類別 范圍 對應形式按勞分配:工資、獎金和津貼收入,農民承包土地經營所得 公有制 勞動收入按要 素分配 勞動 工資、獎金和津貼收入 非公有制管理 管理人員憑借管理活動參與分配的方式 各種經 濟成分 非勞動 收入技術 管理人員憑借管理活動參與分配的方式資本 利息、股息、分紅,私營企業主稅后利潤土地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轉讓金數據 數據產生、收集、處理、儲存后參與分配議題三:擇致富之路,思勞動之重【小康之家的致富經——來自父母的告誡】小江父母雖然只是個鉗工,但能將手工裝配精度做到0.002毫米,從學徒工成長為身懷絕技的大國工匠,收入不菲。父母告訴小江,他們單位的老馬聽說傳銷賺錢快,就做起傳銷,結果不僅沒有發家致富,反而債臺高筑,并因觸犯法律受到制裁。探究:結合小江父母和老馬的經歷,說說如何正確獲取收入致富?議題四:探制度完善之策,明使命擔當【交流探究●走進生活尋對策】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小康社會如何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怎樣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呢?【合作探究】以小組為單位結合6組生活鏡頭,尋找完善分配制度的對策,并將對策記錄。鏡頭1:2015-2019國內生產總值與居民收入的增長情況。鏡頭2:社會財富的蛋糕如何分割更好?勞不多得現象何以對之?鏡頭3:考慮到疫情防控需要2020年3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大對地方財政支持,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下達了6.28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6萬億元,提高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能力。11月23日,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表示,全國共有200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低?;蛱乩藛T救助供養范圍。鏡頭4:在防控新冠肺炎關鍵期,浙江省多家慈善組織和愛心企業共募集善款物資、捐資捐物達2.02億元,其中善款1.84億元,捐贈口罩、護目鏡、防護服等物資累計價值0.18億元,為抗疫的勝利和經濟的恢復發展做出貢獻。鏡頭5: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形成橄欖型的收入分配格局。v鏡頭6:國務院扶貧辦發布,截至2020年5月,全國97%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探究問題:結合材料談談,當前我國應如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讓生活更美好?對策1:對策2:對策3:對策4:對策5:對策6:其 他:………….典例分析1.(2018浙江選考)下表為2013~2016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部分數據。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 8.1 8.0 7.4 6.3人均GDP實際增速 7.2 6.8 6.4 6.1A.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基本同步B.勞動報酬增長和經濟發展基本同步C.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有所提高D.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所提高2.( 2020紹興市一模)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讓數據參與分配的意義在于( )A.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促進收入分配公平B.確立按要素分配機制,促進數字經濟發展C.完善根本經濟制度,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D.確定數據產權,激發數字生產要素的活力知識歸納實踐體驗課后檢測1.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讓數據參與分配的意義在于( )A.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促進收入分配公平B.確立按要素分配機制,促進數字經濟發展C.完善根本經濟制度,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D.確定數據產權,激發數字生產要素的活力2.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9.5%,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2.9%左右的年均增速,但全國仍存在為數不少的低收入居民。據有關數據推算,我國大約有6億人的平均月收入為1000元左右,相當于約6億人的平均年收入為12000元左右。這提醒我們( )①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社會主要矛盾 ②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提高低收入者收入③要保持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④強化第三次分配主體地位,實現共享發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民政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確將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覆蓋的未成年人從16周歲放寬至18周歲,將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殘人員、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難人員,經本人申請,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這表明我國致力于( )①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 ②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③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④理順國家企業個人的共享關系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4.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小張爸爸是公有制經濟中的職工,其收入屬于財產性收入②小張是工程師,他提供新技術獲得的收入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所得③小張媽媽在企業里當工人,媽媽的工資收入屬于按勞分配所得④小張爺爺是農民,其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獲得的收入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所得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5.第三次分配像一只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溫柔之手”,在自愿基礎上以募集、捐贈和資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對社會資源和社會財富進行分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明確要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重視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有助于( )①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實現社會財富的再分配②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實現更合理的收入分配③發展社會慈善事業,擴大中等收人群體收入④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對再分配做出有益補充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答案】:BBDC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