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社會期中獨立作業參考答案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5:DBADA 6-10:DAABB 11-15:AACCD 16-20:ACCBC二、非選擇題(本題有5題,每題12分,共60分)21.①美國中部大平原(1分)②玉米或小麥或大豆(1分)③高度機械化(1分)④ 魚文化(1分) ⑤海洋牧場 (1分)⑥大洋洲(1分)⑦畜牧業(1分) ⑧騎在羊背上 (1分)⑨沙漠 (1分)⑩采用滴灌和噴灌技術或種植節水作物或海水淡化或生活污水凈化或修建水利工程等(2分) 要因地制宜發展經濟或自然環境影響了人們生產生活(1分)22.(1)根本原因:藩鎮權力太重,君弱臣強(或唐末以來武將專權的積弊)。“制其錢谷”的措施: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必要支出,其余一切稅收由中央掌控;地方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4分)(2)朝代:唐、明。元朝的行省制度。(3分)(3)機構:廠衛機構。態度:批評或否定的態度。理由:認為廠衛機構擾亂了正常的政治秩序與社會秩序。(3分)(4)中央集權或封建君主專制不斷加強。(2分)23.(1)大都位于運河(河流)沿岸,或集中于長安、洛陽等附近的北方地區。省時省力,提高效率;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等(一點即可)(4分)(2)北宋,四川;市舶司;廣州或泉州 (4分)(3)交通運輸的保障,生產工具的改進,政府的支持等(任意兩點即可,4分)24.(1)澶淵之盟,西夏、金。澎湖巡檢司,宣慰使司都元帥府。(4分)(2)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派戚繼光到東南沿海抗倭;反侵略戰爭(4分)(3)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和平交往與戰爭沖突。(4分)25.(1)唐:詩歌,李白、杜甫、白居易;宋:詞,蘇軾、李清照、辛棄疾;元:曲(雜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王實甫。(6分)(2)中國的科技發展到宋朝,已呈巔峰狀態。原因:政治上,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經濟上,經濟發展,促進科技進步;民族關系是,民族交融加強,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對外交往上,對外交往頻繁,社會開放;繼承前代基礎。(任意兩點,言之有理即可。)(3分)(3)畢昇。對歐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戰方式產生巨大影響。(3分)2022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社會期中試題卷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城市是人類的文明中心。下列對各城市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蔚山:韓國的首都,是著名的汽車城B.莫斯科:俄羅斯的首都,世界城市規劃的典范C.巴西利亞:信息產業發達,被譽為“亞洲的硅谷”D.巴黎:位于塞納河畔,埃菲爾鐵塔是其標志性建筑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在11月20日至12月18日舉行,是目前唯一不在夏天舉辦的世界杯。讀右圖,完成2-4題。2.卡塔爾世界杯不在夏天舉辦的原因是( )A.冬季是石油的銷售淡季,有時間組織世界杯B.夏季的卡塔爾氣溫過高,不宜舉行足球比賽C.居民信仰伊斯蘭教,夏季忙于清真寺做禮拜D.卡塔爾冬季綠樹成蔭,空氣質量比夏季更好3.下列關于卡塔爾自然環境描述正確的是( )A.瀕臨波斯灣,石油資源儲量豐富B.拉伊卜原型源自卡塔爾傳統服飾C.居民穿白色長袍是為了通風散熱D.地處阿拉伯半島,位于東南亞地區4.在卡塔爾世界杯舉行期間,下列對各區域景象描述正確的是( )A.“大山之子”忙著接待登山游客 B.湄公河平原上的人們在種植水稻C.威尼斯因水位下降貢多拉船停擺 D.秘魯印第安人在高海拔放牧羊駝5.如圖為中國古代時間軸圖,其中階段③的特征是( )A.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B.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C.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6.唐太宗曾對大臣說:“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脛以啖腹,腹飽而身斃。”下面最能體現唐太宗這種理念的措施是(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注重文教,編修經籍C.嚴格考察各級官吏政績 D.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7.武則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區,“田疇墾辟,家有余糧”者升官。這反映了武則天( )A.重視農業生產 B.嚴格考察官吏C.善于選拔人才 D.嚴懲貪官污吏8.戰爭使人口大量減少。755年,我國人口約為5292萬;760年人口約為1699萬,如鄧州的方城縣,從天寶時的萬余戶,驟降至二百戶以下。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安史之亂 B.三征遼東 C.朱溫建立后梁 D.藩鎮割據9.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破壞時期。這一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實質上是( )A.統治階級內部爭奪皇位的斗爭 B.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C.漢族政權和少數民族政權的并立 D.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的突出表現10.北宋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點是( )A. 分化事權,內外相制 B. 重文輕武,強化中央集權C. 強枝弱干,虛內守外 D. 發展文教,改革科舉11.穿越時光隧道,回到北宋,在都城汴京(今開封),你不可能看到的現象是( )A. 市民聽說書人講岳飛郾城大捷的故事 B. 寇準在朝廷上力主抗遼C. 商人交稅以充“歲幣” D. 中進士的讀書人進入“士”階層12. 2023年春節檔電影《滿江紅》贏得較高口碑,讓岳飛成為一時的熱門話題。下面關于岳飛的資料表達了他( )A. 不畏生死的報國志向 B. 廉潔奉公的高潔品質C.愛兵如子的統帥風范 D. 戰無不勝的統兵之才13.遼宋夏金元時期,遼、西夏、金等少數民族政權迅速崛起后,大都效仿唐宋制度,制定官制,還創制了自己的文字。這些現象最能說明( )A.制度差異進一步拉大 B.統一的趨勢更加明顯C.民族交融進一步加強 D.各族政權消除了隔閡14. 在宋代,復種技術得到了推廣,江南種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兩種。南宋時冬麥和晚稻兩熟制也得到大面積推廣。復種大大增加了糧食產量。材料主要反映了宋朝 ( )A.水稻產量躍居首位 B.政府提倡南稻北移C.農業生產技術發展 D.南方自然環境優越15.奉行“行漢法”“行仁政”“不嗜殺”政策,施行“治國安民”方略,建立元朝,滅亡南宋,完成全國統一的少數民族領袖是( )A.鐵木真 B.成吉思汗 C.松贊干布 D.忽必烈16.《元史·地理志》記載:“元有天下,薄海內外,人跡所及,皆置驛傳,使驛往來,如行國中。”材料說明了( )A.元朝建立完善的驛站系統 B.元代海上交通發達C.元代海外貿易興盛 D.元代民族交融深化17.宋代出現氣象萬千的社會風貌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交融加強 B.市民階層壯大 C.社會經濟發展 D.科學技術成就突出18.《水滸傳》中寫道:燕青帶著李逵在東京城內游玩,來到一熱鬧處,聽得里邊既有敲鑼表演的,又有說評話(評書)的,李逵定要進去聽聽。書中的“熱鬧處”應該是( )A.酒肆 B.草市 C.瓦子 D.票號19.抓關鍵詞是學習歷史很重要的方法之一。與“1368年”“朱元璋稱帝”“應天府”這些關鍵詞相對應的史實是( )A.北宋的建立 B.明朝的建立 C.元朝的建立 D.清朝的建立20.朱元璋在地方取消行中書省,設立“三司”,互不統屬,三司的長官直接由中央任命,這主要是為了( )A.增設機構,增強地方權力 B.分工明確,提高行政效率C.權力分散,強化皇權 D.防止腐敗,緩和社會矛盾二、非選擇題(本題有5題,每題12分,共60分)21.(12分)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下面是小明整理的一張地理摘記卡片,根據所學知識請你幫忙把卡片補充完整。用機械種莊稼 ① (區域名稱) 這里是世界上著名的農業區之一,盛產農作物有 ② ,這里用機械種莊稼體現了農業生產特點是 ③ 。耕海牧魚 日本 這里漁業資源豐富,捕魚歷史悠久,在長期與大海共存、與漁業共生的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 ④ 。現在許多漁民大力發展養殖,建設 ⑤ 。現代化的牧場 澳大利亞 這里位于 ⑥ (大洲),草原平坦遼闊,適宜大面積發展 ⑦ ;因其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居世界之最,被稱為“ ⑧ 的國家”。沙漠綠洲 以色列 這里有近 2/3 土地是 ⑨ ,水資源匱乏,卻躋身于農業發達國家的行列,與其開發利用水資源的方式密不可分。以色列人充分利用水資源的措施有: ⑩ (至少兩條) 。啟示 我得出 的感悟。22.(12分)古代中國封建君主專制是不斷強化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建隆二年,太祖召趙普問曰:“天下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八姓,戰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長久計,其道何如?”普曰:“……此無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年以治之,亦無他奇巧,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材料二: 《中央集權示意圖》材料三: 陛下委聽斷于直,直又寄耳目于群小如韋瑛輩。皆自言承密旨,得顓刑殺,擅作威福,賊虐善良.士大夫不安其職,商賈不安于途,庶民不安于業。——《明史列傳六十四》根據材料一指出趙普認為唐末以來政局動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宋太祖為“制其錢谷”所采取的措施。(4分)材料二中圖一、圖三的制度分別屬于哪個朝代,并寫出圖二制度的名稱?(3分)根據材料三,說說材料是對明朝哪一特殊機構的描述?材料對其持怎樣的態度?理由是什么?(3分)綜合以上材料,歸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趨勢。(2分)23.(12分)發展經濟促進社會繁榮,是從古至今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主題。閱讀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材料二:貨幣是經濟發展的產物,也是商品經濟繁榮的體現。材料三:宋代的海外貿易超過了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國商船的蹤跡,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1)根據材料一,概括隋朝國家糧倉的選址特點(即靠近哪里或主要分布在哪里),并說說圖中兩種生產工具有什么共同作用?(4分)(2)根據材料二,說說我國最早的紙幣產生在哪個朝代哪個地區?為了保持材料三中海外貿易繁榮局面,當時政府專門設置了什么機構?并寫出一個當時聞名世界的大商港?(4分)(3)民族要復興,經濟必振興。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促進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24.(12分)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為了維護統一,歷代王朝都為此做出努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大宋皇帝謹致誓書于大契丹皇帝:……以風土之宜,助軍旅之費,每歲以絹二十萬匹,銀一十萬兩……材料二: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元朝疆域超越漢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東北廣大地區,臺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的統治范圍之內。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 ——七下《中國歷史》材料三: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海上絲綢之路得以空前繁榮,其中最為壯觀的,要數15世紀初的某船隊7次下“西洋”,規模之浩大,在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材料四:明清時期的對外關系顯然逆轉了……倭寇沿海騷擾,他們與中國海盜、奸商等相互勾結,對中國沿海的武裝搶劫日益猖獗。所到之處,他們殺居民,劫財貨,無惡不作,給南方各地帶來了極大的破壞。(1)判斷材料一的內容出自北宋政府簽訂的哪一盟約,再舉一例與兩宋并立的少數民族政權名稱。材料二中元朝為了對遼闊的疆域進行有效治理,分別在臺灣和西藏設立了什么機構?(4分)(2)根據材料三指出某船隊7次下“西洋”最遠到達哪一區域?根據材料四,指出面對“倭寇沿海騷擾”,明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這次“抗倭斗爭”的性質是什么?(4分)(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維護統一多民族國家政府要處理哪兩類關系,具體方式又有哪些?(4分)25.(12分)在漫長的中國古代,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輝煌的科技文化成就。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從500年至1500年這一時期的大部分時間中,中國享有高度發展的文化……中國人很自然地認為他們的文明優于其它任何文明。——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每當人們在中國的文獻中查找一種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焦點在宋代,不管在應用科學方面或純粹科學方面都是如此。……中國的科技發展到宋朝,已呈巔峰狀態。——[英]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材料三:宋元時期中國與西方的交流(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宋、元時期在文學方面取得的最高成就分別是什么,并列舉其相應的代表人物。(6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作者關于宋代科技發展的觀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元時期科技發達的原因。(3分)(3)指出材料三圖中,傳播到西方并對世界文化產生重要影響的科技成就的發明者,并寫出火藥是如何推動歐洲的社會變革的。(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社會期中試題卷.docx 2022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社會期中試題參考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