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7課 明朝的滅亡 學案主備人: 審核人:初一歷史組 班級: 小組 : 姓名:學 習 目 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明中后期的政治危機、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滿洲興起與清兵入關等基本史實,分析“均田免賦”口號得到廣大農民熱烈擁護的原因,思考和認識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 過程與方法:收集材料,列舉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敗的表現;識讀《明末農民起義形勢圖》,了解農民起義的經過;小組討論,分析明朝滅亡的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政治腐敗則導致了明朝中后的統治危機,反映了君主專制的腐朽,表明明王朝的腐朽統治激化了階級矛盾,引發了農民起義;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賦”,得到農民的熱烈擁護,調動了廣大農民的革命積極性;明末農民起義推翻明朝的腐朽統治,推動了歷史的前進。核心 重點:: 1.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 2.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3.滿洲興起和清兵入關 難點: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架 構 知識結構 (圖、表)方法結構 自主 · 合作教學共用 【自主預習】請同學預習教材p84-p86【課內探究】一、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皇帝一覽表材料二明神宗時 南京一帶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萬頃明熹宗時 一次賜給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萬頃計,魏忠賢占地萬頃以上明崇禎帝時 云南沐氏占地萬頃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根據材料一、二,你能得出哪些信息?分析這些現象產生的影響。材料三 臣鄉延安府,自去歲一年無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間,民爭采山間蓬草而食。其粒類糠皮,其味苦而澀,食之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后而蓬盡矣,則剝樹皮而食。……殆年終而樹皮又盡矣,則又掘山中石塊而食。結合材料三,你認為明朝末年當時受災的農民處在什么樣的社會狀況下?造成這種社會狀況的原因是什么?這種社會狀況產生了什么影響?二、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材料四 “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材料五 “朝求升,暮求和,近來貧漢難存活。早早開門拜闖王,管叫大小都歡悅。”1.材料中的“闖王”指的是誰?“闖王”為什么受到廣大民眾的歡迎和擁護?2. “闖王”曾經在1643年建立了自己的政權。他建立政權的地點和政權名稱分別是什么?3.“闖王”起義軍攻占了北京,滅亡了明王朝,這一事件發生于何時?4.起義軍最后的結局如何?三、滿洲興起和清兵入關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在滿洲興起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們的主要歷史功績是什么?元朝和清朝是我國歷史上由兩個少數名族建立的統一全國的封建王朝。它們前期的歷史發展進程有許多相似之處。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的比較。朝代 元朝 清朝統一各部建國改國號都城教學共用 【課堂小結】【課堂鞏固】1.顧炎武(明)在《日知錄》中寫道:“吳中(蘇州一帶)之 民,有田者什一,為人佃作者十九。” 這主要反映了( )A.官吏貪贓枉法 B.土地兼并嚴重C.民眾不堪重負 D.農民流離失所2.明末陜北地區爆發農民起義的直接原因是( )A.宦官魏忠賢專權 B.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C.明朝政府不斷增加賦稅 D.陜北地區發生大旱3.明末農民戰爭中,李自成建立的政權名稱是( )A.大順政權 B.大齊政權 C.張楚政權 D.大西政權4.明朝后期,統一女真部并建立后金政權的是( )A.阿骨打 B.忽必烈 C.努爾哈赤 D.皇太極5.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這個王朝的建立時間和第一位皇帝是( )A.1616年 努爾哈赤 B.1636年 皇太極C.1405年 鄭和 D.1644年 李自成【知識鏈接】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后金開國之君,二十五歲時起兵統一女真各部,明神宗萬歷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建立后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之役后,遷都沈陽。天命十一年兵敗寧遠城之役,不久去世,葬于沈陽清福陵。后追封為清太祖,謚曰承天廣運圣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