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北宋的政治 學案主備人: 審核人:初一歷史組 班級: 小組 : 姓名:學 習 目 標 知識與能力: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輕武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通過講述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等歷史故事或表演課堂劇等形式再現歷史,多渠道感悟歷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分析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所帶來的利弊,客觀認識歷史問題,反思歷史,汲取歷史經驗教訓。核心 北宋的建立與統一;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和作用,及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和影響。架 構 知識結構 (圖、表)方法結構 自主 · 合作【導入課題】(約1分鐘)【課內探究】一、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自主學習約 10分鐘)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78~81內容,初步掌握以下基礎知識:北宋建立的概況:建立時間、都城、建立者;北宋結束分裂局面;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材料一 一日,(太祖)召趙普問日:“天下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蒼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建長久之計,其道何也?”普日:“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來,戰斗不息,國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矣。今所以治也,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一⑴趙普認為五代更替頻繁的原因是什么 ⑵宋太祖為了“稍奪其權”,首先導演了一場“杯酒釋兵權”的好戲,你能講述一下嗎?⑶趙普所說的 “權” “錢” “兵”指的又是什么 完成下表。目的 措施 影響軍事方面在中央在地方二、重文輕武的政策(合作探究約15分鐘 )材料一 宋朝兒童念的《神童詩》,一開頭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民間流傳的俗話是:“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材料二 宋初的大將曹翰寫下一首《退將詩》,有“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之句。材料一說明了當時什么樣的社會風氣?材料二中武將為什么會發出這樣的感慨?為什么當時的人不以從軍為榮?材料三 文以治國,武以安邦,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國”這一理念,果斷的實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國策,通過設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舉,創設殿試,知人善任,厚祿養廉等一系列重大舉措,成為我國歷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徹底扭轉了唐末以來武夫專權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于后人有稱“宋朝是文人的樂園”的稱譽,因此,宋太祖也可以稱的上是五代十國野蠻政治的終結者,又是后世歷朝文明政治的開拓者。材料三體現了宋太祖什么樣的治國方略?他是如何具體實施的呢?三 、回顧已知(知識梳理約4分鐘)四、自我檢測(應用新知約6分鐘)1.宋太祖取得政權是通過下列哪種方式( )A.割據軍閥進行叛亂 B.少數民族入主中原 C.皇族內部爭奪帝位 D.朝中大將發生兵變2.下列我國古代封建王朝沒有實現國家統一的是( )A.西晉 B.隋朝 C.北宋 D.秦朝3.北宋時為防止知州的權力過大,實行( )年一換的制度。A.一年 B. 兩年 C. 三年 D. 四年4.趙普建議宋太祖削弱藩鎮的權力沒有下列哪一項?( )A、削奪其權 B、制其錢谷C、收其精兵 D、整頓軍隊5.宋朝改革和發展了科舉制,關于它錯誤的說法是( )A.大幅度增加了科舉取士的名額 B.進士的地位大大提升C.減少了政府的財政支出 D.促進了整個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6.宋代開國后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普遍受到人們尊重的階層是( )A.士人 B.農民 C.軍人 D.商人五、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