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學習方案】第2章 第4節 單 擺 學案(pdf版,含答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學習方案】第2章 第4節 單 擺 學案(pdf版,含答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

資源簡介

參考答案
小球飛行過程中只受重力作用,所以合外力的沖量為
第一章 動量守恒定律
I=
mgt=1×10×1N s=10N s
第1、2節 動  量 動量定理 方向豎直向下
知識梳理
一、1.(1)質量 速度 mv (2)千克米每秒 kg m/s 
(3)矢 速度 2.(1)末動量 初動量 p′-p (2)代數
二、1.時間 N s 力 時間 2.(1)動量變化量
(2)mv′-mv=F(t′-t) p′-p=I
典例精解
【典例1】 解析:(1)以球飛回的方向為正方向,則p1=mv 由動量定理得1 Δp=I=10N s,方向豎直向下.
(3)小球落地時豎直分速度為vy =gt=10m/s.由速度合成
=-5×10-3
90
×3.6kg
m/s=-0.125kg m/s,p2=mv2=5×
知,落地速度v= v2+v2 = 1020 y +102 m/s=10 2m/s,所以
10-3
342
× kg m/3.6 s=0.475kg
m/s,所以羽毛球的動量變化量為 小球落地時的動量大小為p′=mv=10 2kg m/s,方向與水平
方向的夾角為
Δp=p2-p1=04.75kg m/s-(
45°.
-01.25kg m/s)=0.600kg m/s,
課后鞏固
即羽毛球的動量變化大小為0.600kg m/s,方向與羽毛球飛回的方 【基礎訓練】
向相同.
() 1.C 2.D 3.D 4.C 5.D 6.C 7.A 8.B 9.A2 羽毛球的初速度為v1=-25m/s,羽毛球的末速度為v2
10.解析:取豎直向上為正方向,籃球碰撞前的運動方向是豎直
=95m/s,所以 Δv=v2-v1=95m/s-(-25m/s)=120m/s,
向下的,其動量p1=mv1=0.75kg×(-10)m/s=-7.5kg m/s.碰1 1
羽毛球的初動能:Ek = 22mv1 = 2 ×5×10
-3 × (-25)2J= 后的運動方向是豎直向上的,此時動量p2=mv2=0.75kg×8m/s=
1 1 6kg m/s.動量的 變 化 Δp=p2 -p1 =[6-(-7.5)]kg m/s
1.56J,羽毛球的末動能:E′k= 2mv

2= 2 ×5×10
-3×952J= =135.kg m/s.
22.56J,所以 ΔEk=E′k-Ek=21J. 拓展提升
變式1:D 1.B 2.C 3.D 4.D 5.B 6.A 7.B 8.B
【典例2】 解析:運動員剛接觸網時速度的大小v = 2gh 9.解析:(1)以A 為研究對象,由牛頓第二定律有F=m a,1 A1
/ / , 代入數據解得a=2.5m/

= 2×10×3.2ms=8ms 方向向下. s.
(2)對A,B 碰撞后共同運動t=0.6s的過程,由動量定理得
剛離網時速度的大小v2 = 2gh2 = 2×10×5.0 m/s= Ft=(mA +mB)vt-(m +m )v,代入數據解得v=1m/s.
10m/ ,
A B
s 方向向上.
1 1
運動員與網接觸的過程,設網對運動員的作用力為F,則運 10.解析:(1)由動能定理,有-μmgs= mv2 2,可得2 -2mv0
動員受到向上的彈力F 和向下的重力mg,對運動員應用動量定 μ=0.32.
理(以向上為正方向),有:(F-mg)Δt=mv2-m(-v1) (2)由動量定理:有FΔt=mv′-mv,可得F=130N.
mv
F= 2
-m(-v1)
Δt +mg (

3)由動能定理-W=0- mv′2,可得2 W=9J.
解得F= [60×10-60×(-8)1.2 +60×10]N=1.5×103N,方 第3節 動量守恒定律
向向上. 知識梳理
答案:1.5×103N 方向向上 一、1.整體 3.以外
變式2:B 二、1.外力 外力 2.p1′+p2′ m1v1′+m2v2′ 3.外力
當堂訓練 外力
1.D 2.D 3.B 4.D 5.B 6.B 7.C 8.C 9.C 典例精解
10.B 11.D 【典例1】 B 解析:當兩手同時放開時,系統所受的合外力
12.解析:(1)重力是恒力,0.4s內重力對小球的沖量I=mgt 為零.所以系統的動量守恒,又因開始時總動量為零,故系統總動
=1×10×0.4N s=4N s 量始終為零,選項 A正確;先放開左手,左邊的小車就向左運動,
方向豎直向下. 當再放開右手后,系統所受合外力為零,故系統的動量守恒,且開
(2)由于平拋運動的豎直分運動為自由落體運動,故h= 始時總動量方向向左,放開右手后總動量方向也向左,故選項 B
1 2h 錯誤,選項C、D正確.
2gt
2,落地時間t= =1s,
g 變式1:C
102
【典例2】 解析:(1)子彈穿過物體A 的過程中,子彈和物體 9.0×10-3
m/0.060 s=0.15m
/s,則右側滑塊m
, , 2
v2=149g×(-0.15m/s)
A 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 取向右為正方向 由動量守恒定律得
m (v -v) ≈-224.g m/s,可見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兩滑塊0 0 m1v1+m2v2≈0.m0v0=m0v+mAvA ,解得vA = m .A 答案:22.5 0
(2)對物體A 和平板車B,以A 的速度方向為正方向, 變式1:解析:碰撞前:vA =0,vB =0,所以有mAvA +mBvB =
由動 量 守 恒 定 律 得 mAvA = (mA +mB )v共 ,解 得 v共 0,碰撞后:vA′=0.09m/s,vB′=0.06m/s規定向右為正方向,則
m0(v0-v) 有= . mAvA′+mBvB′=0.2×
(-0.09)kg m/s+0.3×0.06kg m/s
mA +mB =0,則由以上計算可知mAvA +mBvB =mAvA′+mBvB′.
變式2:解 析:兩 車 一 起 運 動 時,由 牛 頓 第 二 定 律 得a= 答案:勻速 0.09 碰撞前后滑塊 A,B 的質量與速度乘積
Ff
=μg=6m/s2,v= 2as=9m/s,兩車碰撞前后,由動量 之和為不變量m1+m2 【典例2】 B 解析:不放被碰小球時,落點為P,則水平位移
( ), m1+m守恒定律得mv = m +m vv = 22 0 1 2 0 v=27m/s. 為OP;放上被碰小球后小球a,b的落地點依次是圖中水平面上m2
的M 點和N 點,則水平位移為當堂訓練 OM 和O′N;碰撞過程中,如果水
平方向動量守恒,由動量守恒定律得 ,小球
1.C 2.A 3.C 4.A 5.B 6.D 7.D 8.C 9.D  m1v1=m1v′1 +m2v2
做平拋運動時拋出點的高度相等,它們在空中的運動時間 相
10.C t
11.解析:細線斷裂前A,
,
B 勻速上升,則系統合外力為零,細 等 兩邊同時乘以時間t
,m1v1t=m1v′1t+m2v2t,得 m →1OP=
, , , m O→M+m O′→ → → →線斷裂后外力不變 合力仍然為零 即系統動量守恒 根據動量守 1 2 N;變形可得:m1 (OP-OM)=m2 O′N.故 B
恒定律,取方向向上為正,得(m +m )v=m v +2m v,解得v 正確,1 2 2 2 1 2 ACD錯誤.
(m -m )v 變式2:解析:(1)A 球與B 球碰后都做平拋運動,高度相同,
= 2 1 ,因 為 m1 >m2,所 以 v2 <0,故 速 度 大 小 為m2 在空中運動時間都相同,水平射程與其速度成正比.而水平射程
(m1-m2)v, 是將10個落點用盡量小的圓圈起來,其圓心即為落點方向向下 .從尺上讀
m .2 數就可讀出64.7cm.
課后鞏固 (2)由于B 球是放在水平槽上,所以A,B 兩球的水平射程的
【基礎訓練】 起點都是O 點,應選 A、B兩項.設沒放B 球時,A 球落點為M,由
1.C 2.B 3.A 4.C 5.B 6.D 7.B 8.A 9.B 動量守恒定律得mAOM=mAOA+mBOB,需要測量A,B 兩球的
m
10.解析:動量守恒 m v -m v =m v′-m v′,解得 1 質量,應選C.1 1 2 2 2 2 1 1 m2 答案:(1)64.7 (2)ABC
v2+v= 2
′, m代入數據得 1 3 當堂訓練
v1+v′ m =2.1 2
【拓展提升】 1.C 2.BC 3.AEF 4.B
解析:()相互作用的兩車上,一個裝上撞針,一個裝上橡
1.B 2.B 3.D 4.D 5.D 6.D 7.B 8.C 5. 1
:( ) , 皮泥,是為了碰撞后粘在一起,不是為了改變車的質量,AB錯誤;9.解析 1 設子彈和木塊的共 同 速 度 為v 由 動 量 守 恒
, 應先接通電源,待打點穩定,然后再讓小車運動,C正確,D錯誤定律 .
(
mv 2
)推動小車 M 由靜止開始運動,小車有個加速過程,在碰撞前
mv0=(M+m)v,解得:v=
0 ,木塊的最大動能
m+M Ek= 做勻速直線運動,即在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位移相同,故BC 段
1 Mm2v2 為碰前勻速運動的階段,應選BC 段計算碰前的速度;碰撞過程
2Mv
2= 0( ;2m+M)2 是一個變速過程,而 M 和N 碰后共同運動時做勻速直線運動,應
(2)設子彈和木塊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為F,位移分別為x1, 選DE 段來計算碰后共同的速度.
x2,由動能定理得, 答案:(1)C (2)BC DE
, 1 2 1 2, , 1 2 6.解析:(1)只有兩個小球的半徑相等,才能保證碰撞為一維對子彈 -Fx1= 2mv - 2mv0
對木塊 Fx2= 2Mv - 對心碰撞,碰后小球做平拋運動,A 錯誤,B正確;入射小球每次
, x 2m+M0 聯立解得子彈和木塊的位移之比 1= . 應該從斜槽的同一位置由靜止滾下,C正確;斜槽末端必須水平x2 m 也是保證小球碰后做平拋運動的條件,D正確.
第4節 實驗: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2)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有m1v0=m1v1+m2v2,即有m1v0t
知識梳理 =m1v1t+m2v2t,故有m1 OP=m1 OM+m2 ON.
三、參考案例1:(1)天平 毫米刻度尺 (2)中央 參考案 ( 1 13)若在碰撞過程中系統的動能守恒,則有 mv2= mv21 0 1 1
例2:(1)天平 (2)水平 (3)鉛垂線 (4)圓 圓心 (5)同一 2 2
典例精解 1 2, 1 1 1+ m2v2 即 m1 OP2= m1 OM2+ m ON22 ,又由于
【典例1】 解析:左側滑塊的速度為: 2 2 2 2
,
d 聯立以上兩式可得1 9.0×10-3 m m1 OP=m1 OM +m2 ON OM +OPv1= = =0.225 m/s,則左側滑塊t1 0.040s m1v1 = =ON.
d 答案:(1)A (2)m1 2 OP (3)OM+OP100g×0.225 m/s=22.5g m/s,右側滑塊的速度為:v2=t =2 7.解析:(1)在此實驗中兩小球在空中的飛行時間相同,實驗
103
中可用平拋時間作為時間單位. ②改變小球的質量比,小球仍做平拋運動,豎直方向高度不
(2)此實驗要求兩小球碰后做平拋運動,所以應使斜槽末端 變,飛行時間不變,水平距離與水平速度成正比,A 錯誤.升高小
水平,C對.不放被碰小球時,入射小球的平均落點為P 點,A 錯 球的初始釋放點,小球仍做平拋運動,豎直方向高度不變,飛行時
誤.斜槽的粗糙程度對實驗的誤差沒有影響,B錯誤.為使入射小 間不變,水平距離與水平速度成正比,B錯誤.改變小球直徑,兩球
球不反彈且碰撞時為對心正碰,應使ma>mb且ra=rb,D錯誤. 重心不在同一高度,飛行豎直高度不同,時間不同,水平距離與水
(3)實驗中要驗證mav1=mav′1+mbv′2,設平拋時間為t,則 平速度不再成正比,C正確.升高桌面高度,小球仍做平拋運動,豎
OP OM ON 直方向高度不變,飛行時間不變,水平距離與水平速度成正比,D
變為 ma t =ma
,即
t +mb t ma OP =ma OM + 錯誤.
mb ON. , 1③根據平拋運動 豎直方向h= gt2,水平x=vt,根據題意
答案:(1)平拋時間 (2)C (3)C 2
課后鞏固 得: p 3OPp=mAvA ,p′=mAvA′+mBvB′聯立解得:′=【基礎訓練】 p 3OM+ON

1.解析:(1)[1]實驗中是通過平拋運動的基本規律求解碰撞 1.01(1.01~1.02).
前后的速度,只要小球離開軌道后做平拋運動即可,對斜槽是否 答案:①14.45~14.50 ②C ③1.01~1.02
光滑沒有要求,故 A錯誤;要保證每次小球都做平拋運動則軌道 5.解析
:(1)為了保證小球做平拋運動,軌道的末端需切線水
, , , ,
的末端必須水平,但不需要測量軌道末端到地面的距離,故 B錯 平 軌道不一定需要光滑 故 A錯誤 B正確.為了發生對心碰撞
誤; ,為了保證小球碰撞為對心正碰,且碰后不反彈,要求實驗中應 m1和m2的球心在碰撞的瞬間在同一高度 故C正確.碰撞后兩球
, ; 均要做平拋運動,碰撞的瞬間m1和m2球心連線與軌道末端的切用大小相同的小球且m1要大于m2 故 C錯誤 要保證碰撞前的
, , 線平行,故 D正確.為了保證碰撞前小球的速度相等,每次 都速度相同 所以 m1每次都要從同一高度由靜止滾下 故 D正確. m1
要從同一高度靜止滾下,故E正確.故選故選 D. BCDE.
() , ()小球離開軌道后做平拋運動,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在空2 要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即m1v1=m1v1′+m2v2′ 小球做平

拋運動,由平拋運動規律可知,兩小球在空中運動的時間相同, 中的運動時間t相同
,由
上 x=vt可知
,小球的水平位移與小球的
, 初速度v成正比,可以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小球的初速度,如果式可轉 換 為 m1v1t=m1v1′t+m2v2′t 所 以 需 驗 證 m1xOB =
小球動量守恒,滿足關系式: ,故有
m x +m x mAv0=mAv1+m. Bv2 mAv0t=1 OA 2 OC
:() () m vt+m vt
,即m OP=m OM+m ON;由此可知需測量小
答案 1D  2m1xOB =m1xOA +m x
A 1 B 2 A A B
2 OC
球a,b的質量ma,mb,記錄紙上O 點A,B,C 各點的距離OA,2.解析:(1)若把平拋時間設為單位時間1s,則由x=v0t知
OB,OC,由于要考慮小球的半徑,則還需要測量小球的半徑r,故
平拋運動的初速度和水平位移相等,故碰前 M2與其做平拋運動的
選 ABFG.
水平初速度v2的乘積 M v =32.6×10-32 2 ×56.0×10-2kg m/s= (3)碰撞前,系統的總動量等于球1的動量,即P1=m1 v1,
0.0183kg m/s
碰后各自質量與其做平拋運動的水平初速度的乘積之和 OP OM碰撞后的總動量P2=m1v′1 +m2v2,由于v1= ,t v1′=
,
t v2
M2v′2 +M1v′1 =32.6×10-3×12.5×10-2kg m/s+20.9× ON-2r
10-3×67.8×10-2kg m/s=0.0182kg m/s = ,則需要驗證 ;和 t m1 OP m1 OM+m2
(ON-2r)
(2)實驗結論是在誤差范圍內,兩小球碰撞過程中系統動量 是否相等,故選 AE.
守恒. 答案:(1)BCDE (2)ABFG (3)AE
答案:(1)0.0183 0.0182 (2)在誤差范圍內,兩小球碰撞過 6.解析:(1)本實驗中由于平拋運動高度相同,運動時間相
程中系統動量守恒 同,不需要測量時間,故 A 錯誤;.驗證動量守恒,需要計算動量,
3.解析:(1)將10個點圈在圓內的最小圓的圓心作為平均落 需要測量質量,故B正確;實驗中需要測量落點到拋出點的水平
點,可由刻度尺測得碰撞后B 球的水平射程約為64.7cm. 距離,故需要刻度尺,故 C正確;實驗中不需要處理紙帶,不需要
(2)從同一高度做平拋運動飛行的時間t相同,而水平方向 打點計時器,故 D錯誤;故選BC.
為勻速運動,故水平位移s=vt,所以只要測出小球飛行的水平位 (2)實驗是通過平拋研究問題,故槽口末端水平,故 A 正確;
移,就可以用水平位移代替平拋初速度,亦即碰撞前后的速度,通 兩球需要發生對心碰撞,則兩球大小需相同,故B錯誤;入射球質
過計算mA OP,與mA OM+mB ON 是否相等,即可以說明 量要大于被碰球質量,即 m1>m2,防止碰后 m1被反彈,故 C錯
兩個物體碰撞前后各自的質量與其速度的乘積之和是否相等,故 誤;小球平拋運動時間相同,不需要測出桌面離地的高度,故 D錯
必須測量的是兩球的質量和水平射程,即選項 BCD是必須進行 誤;故選 A.
的測量; (3)P 是入射球碰撞前的落點,M 是入射球碰撞后的落點,N
(3)由動量守恒mAv0=mAv1+mBv2,因運動時間相同,等式 是被碰球碰撞后的落點,實驗需要驗證:m1v1=m1v′1 +m2v2,兩
兩邊同時乘以運動時間得 mAv0t=mAv1t+mBv2t,即 mA OP 邊同時乘以小球做平拋運動的時間t,得 m1v1t=m1v′1t+m2v2
=mA OM+mB ON. t,結合平拋運動規律得 m1OP=m1OM+m2ON,代入數據解
答案:(1)64.7cm(64.2~65.2cm 均可) (2)BCD 得m1∶m2=3∶2.
(3)mA OP′=mA OM+mB ON (4)小球發生彈性碰撞,碰撞過程中系統動量守恒、機械能也
4.解析:①根據圖像得,A 球落點應取所有點跡組成小圓的 1 2 1 2 1 2 2
圓心, 守恒,有 ,可得:A 球的水平射程為14.45~14.50cm. 2m1OP = 2m1OM + 2m2ON m1OP =
104
m OM21 +m2ON2. (2)碰后對小球A 用機械能守恒m d1g (l+ ) (1-cosβ)=
答案:(1)BC (2)A (3)3∶2 (4) m1OP2=m1OM2+ 2
1 1
m2ON2 m1v′21 ,小球B 做平拋運動x=v2t;h= 2,碰撞過程動量守2 2gt
7.解析:(1)碰撞過程內力遠大于外力,所以碰撞前后可能相 恒 m1v1 = m1v1′ + m2v2,聯 立 以 上 五 式 整 理 得 m1
等的物理量是動量.
( x
0.0555 2l+d
)(1-cosα)=m1 (2l+d)(1-cosβ)+m2 .
(2)A 車碰撞前的速度為v= 0.06 m
/s=0.925m/s,A,B 2h
答案:(1)12.40 小球B 質量m2,碰后小球A 擺動的最大角
0.0450
碰后一起運動的速度為v′= /0.10 ms=0.450m
/s,所以碰前的 度β (2)m1 (2l+d)(1-cosα)=m1 (2l+d)(1-cosβ)+
動量p=mv=0.6×0.925kg m/s=0.555kg m/s,碰后的動量 xm2
p′=2mv′=1.2×0.450kg m/s=0.540kg m/s. 2h
() 解析:(、)由于 , 原來靜止,總動量為零,驗證動量守3 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p=p′,所以碰撞前后動量守恒. 4. 12 A B
答案:(1)動量 (2)0.555kg m/s 0.540kg m/s (3)在
L x
恒定律的表達式為:mAt -mB =0
,所以還需要測量的物理
A tB
誤差允許的范圍內,碰撞前后動量守恒
量是光電門E,F 間的水平距離;
【拓展提升】
L
1.解析:(1)被碰小球b從槽口飛出的速度最大,則小球b從 (3)彈簧恢復原長時,A 滑塊的速度為:vA = ,t B
滑塊的速
A
槽口飛出到撞擊木板所用時間最短,由平拋運動規律可知,小球b x 1 2
, 度為
:v = ,根 據 能 量 守 恒 定 律 得:E = m L +
豎直方向的位移最小 所以砸痕P 是被碰小球b撞擊留下的. B t pB 2 A (t )A
(2)設小球a單獨滾下經過斜槽軌道末端的速度為va,兩球 1 2m xB ,
碰撞后a,b 的速度分別為va′和vb′,若兩球碰撞動量守恒,則 2
(t )B
mava=mava′+mbvb′,設槽口到木板的距離為x,根據平拋運動 答案:(1)
L x
光電門E,F 間的水平距離 (2)mAt -mB =A tB
, 1 g規律 得 x =vt h = 2gt
2,解 得 v =x ,則 有 v = 1 L 2 1 x 22h a 0 (3)2mA (t ) +2mB (t )A B
g , gx v′=x ,
g
v′=x ,聯立可得,若 5.解析:(1)為了保證碰撞后,A 不反彈,則滑塊A,B 的質量2 OM a 2 ON b 2 OP 應滿足mA >mB.
, m m m兩球碰撞動量守恒 應滿足的表達式為 a = a + b , d
OM ON OP (2)碰撞前A 的速度為v0= ,碰撞后B 的速度為Δt vB =0
所以本實驗還需測量的物理量是小球a 的質量ma和小球b的質 d , d碰撞后A 的速度為vA = ,若碰撞過程系統動量守恒,由量mb. ΔtB ΔtA
(3)由(2)的分析可知,兩球碰撞過程動量守恒的表達式為 m動量守恒定律得m v =m v +m v ,即 A
mA mB
A 0 A A B B
m m m Δt

0 Δt +Δt .a a b A B= + .
OM ON OP (3)滑塊與導軌間的摩擦,使滑塊做減速運動,會導致測得的
答案:(1)P 點 (2)小球a 的質量ma、小球b 的質量mb  系統碰撞前的總動量大于碰撞后的總動量.
m m m m(3) a
m
= a
m
+ b 答案:(1)> (2)
A A B ()
Δt =0 Δt +A Δt   3 >OM ON OP B
6.解析:燒斷細線后,兩物塊離開桌面做平拋運動,取質量為
2.解析:(1)小車A 碰前運動穩定時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
m1的物塊的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兩物塊平拋初速度大小分別為
選擇BC 段計算A 碰前的速度.
v1,v2,平拋運動的水平位移大小分別為x1、x2,平拋運動的時間
兩小車碰后連在一起仍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選擇DE 段計
x1 x2
算A 和B 碰后的共同速度. 為t.需要驗證的關系式為0=m1v1-m2v2,又v1= 、t v2=
,
t
() DE 0.06952 碰后兩小車的速度為v= t =5×0.02m
/s=0.695m/s, 代入得到m1x1=m2x2,故需要測量兩物塊落地點到桌面邊緣的
水平距離x1,x2,即水平位移大小,所以需要的器材為刻度尺.
則碰后 兩 小 車 的 總 動 量 為 p= (m1+m2 )v= (0.4+0.2)× 答案:(1)刻度尺 (2)兩物塊平拋運動的水平位移大小x1和
0.695kg m/s=0.417kg m/s. x2 (3)m1x1=m2x2
答案:(1)BC DE (2)0.417 7.解析:(1)判斷氣墊導軌已經調節水平的方法是:接通氣
3.解析:(

1)球的直徑為d=12mm+20×8mm=12.40mm.
源,輕推其中一個滑塊,使其在導軌上運動,看滑塊經過兩光電門
的時間是否相等,若滑塊自由通過兩光電門的時間相等,說明導
根 據 機 械 能 守 恒 定 律 可 得 碰 撞 前 瞬 間 球 A 的 速 度
d
m1g( d ) 軌水平. (2)滑塊A 通過光電門1時的速度大小v = ,滑塊l+ ( 1 11-cosα)= m1v21,碰撞后仍可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 t12 2 d
計算小球A 的速度,所以需要小球A 碰后擺動的最大角β;小球B 碰 B 通過光電門2時的速度大小v2= ,滑塊 再次通過光電門t A 12
撞后做平拋運動,根據平拋運動規律可得小球B 的速度,要求B 的 d
時的速度大小
動量所以需要測量小球B 的質量m . v3=
,如果碰撞過程動量守恒,以向右為正方
2 t3
105
m1 m1 (2)從開始到碰后的全過程,由動量守恒定律得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1v1=-m1v3+m2v2,整理得t =-1 t3 mv0=(m+mB)v③,設碰撞過程A,B 系統機械能的損失為
m
+ 2

.(3)由于碰撞后滑塊A 再次通過光電門1,所以滑塊A 的 1 1 1t ΔE,則 ΔE=2m (v2 ) +2m (2v)2B - (m+m )v2B ④,聯立2 2
質量小于滑塊B,A 正確;滑塊通過光電門的速度可以近似認為 1
式得 2
是擋光片通過光電門時擋光的極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滑塊A 推 ②③④ ΔE=6mv0.
出的速度越小,擋光片通過光電門的時間越長,實驗誤差就越大, 課后鞏固
B錯誤;氣墊導軌沒有調節水平,滑塊將做變速直線運動,對實驗 【基礎訓練】
結果有影響,C錯誤. 1.A 2.C 3.D 4.B 5.C 6.B 7.B 8.A 9.D
答案:(1)輕推滑塊,滑塊自由通過兩光電門的時間相等 10.解析:(1)A 和B 碰撞又分開,這一過程滿足動量守恒,又
m1 m1 m2 滿足機械能守恒.設A,B 兩物體分開后的速度分別為() () v1
,v2.
2t =-t +t   3 A1 3 2 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0=Mv1+mv2,由機械能守恒定律
第5節 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 :1 2 1 1 M-m 2M得
2Mv0=2Mv

1+2mv

2,得v1= ,M+mv0 v2=M+mv0.
知識梳理
(2)彈簧彈性勢能最大時,彈簧被壓縮至最短,此時A,B 有
1.(1)守恒 (2)不守恒 (3)最大
共同速度.設共同速度為v.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 =(M+m)v,
2.(1)兩球心 這條直線 (2)兩球心 偏離

M 1 1 2 1
典例精解 則v= ,M+mv0 Ep= 2Mv

0- (2 M+m
)( MM+mv0 ) = 2
【典例1】 A 解析:由題中圖乙可知,質量為 m1的小球碰 Mm 2
前速度v1=4m/s,碰后速度為v1′=-2m/s,質量為m2的小球碰 M+mv0.
前速度v2=0,碰后的速度v2′=2m/s,兩小球組成的系統動量守 【拓展提升】
恒,有m1v1+m2v2=m1v1′+m2v2′,代入數據解得m2=0.3kg,所 1.C 2.A 3.C 4.C 5.C 6.A 7.D 8.A 9.D
以選項 A正確,選項BC錯誤;兩小球組成的系統在碰撞過程中的 10.解析:(1)木板與豎直墻碰撞后,以原速率反彈,設向左為正
1 1
機械能損失為ΔE= mv′2+ mv′2- ( 1 1mv2+ mv2 ) = 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m2v0-m1 1 2 2 1v0=(m1+m2)v,v=0.4m/s,方向2 2 2 1 1 2 2 2 1
0,所以碰撞是彈性碰撞,選項D錯誤. 向左,不會與豎直墻再次碰撞.由能量守恒定律 (2 m1+m

2)v0=
變式1:A 1 2
【 】 : ( ) ,解得典例2  D 解析 由題設條件,三個小球在碰撞過程中總 2 m1+m2 v +μm1gs1 s1=09.6m.
動量和機械能守恒,若各球質量均為 m,則碰撞前系統總動量為 (2)木板與豎直墻碰撞后,以原速率反彈,由動量守恒定律
, 1 2 , m2v0-m1v0=
(m1+m2)v′,v′=-0.2m/s,方向向右,將與豎直mv0 總動 能 應 為 mv0.假 如 選 項 A 正 確 則 碰 后 總 動 量 為2 1
墻再次碰撞,最后木板停在豎直墻處,由能量守恒定律 (
3 2 m1+
mv0,這顯然違反動量守恒定律,故不可能;假如選項 B正確,
3 m 22)v0=μm1gs2,解得s2=0.512m.

則碰后總動量為 mv0,這也違反動量守恒定律,故也不可能;假 第6節 反沖現象 火  箭

知識梳理
如選項C正確,

則碰后總動量為mv ,但總動能為 mv20 0,這顯然 一、1.相反 反沖 2.動量守恒 同樣大小4  3.m1v1+m2v2
, ; ,  相等 相反 反比違反機械能守恒定律 故也不可能 假如選項 D正確 則通過計算  
, , , 二、 反沖 反沖 噴氣速度 越大 越大其既滿足動量守恒定律 也滿足機械能守恒定律 而且合乎情理 1.    2.    
典例精解
不會發生二次碰撞.故選項 D正確.
: 【典例1】 解析:選取整體為研究對象,運用動量守恒定律求變式2D
解 設噴出三次氣體后火箭的速度為 ,以火箭和噴出的三次氣
當堂訓練 . v3
體為研究對象,據動量守恒定律,得( ) ,所以
1.A 2.D 3.A 4.D 5.C 6.D 7.A 8.B 9.C M-3m v3-3mv=0
10.解析:取向左為正方向,根據動量守恒,有推出木箱的過 3mvv3=M-3m=2m
/s.
程:0=(m+2m)v1-mv,接住木箱的過程:mv+(m+2m)v1= 變式1:C 解析:炮彈和火炮組成的系統水平方向動量守
(m+m+2m)v2,設人對木箱做的功為W,對木箱由動能定理得: mvcosθ
1 1 恒,0=m2v0cosθ-(m
2 0
2, : 2 1
-m2)v,得v= ,選項C正確.
W= mv2 解得 W= mv . m1-m22 8 【典例2】 解析:如圖所示,設繩長為
11.解析:(1)以初速度v0的方向為正方向,設B 的質量mB ,
L,人沿軟繩滑至地面的時間為t,由圖可
A,B 碰撞后的共同速度為v,由題意知:碰撞前瞬間A 的速度為
知,L=x人 +x球.設人下滑的平均速度大
v ,碰撞前瞬間B 的速度為2v,由動量守恒定律得 ,2 小為v人 氣 球 上 升 的 平 均 速 度 大 小 為
v v球
,由動量守恒定律得:0=Mv球 -mv人
m +2mBv=(m+mB)v①,
m
由 式得
2 ① mB =2②.
106
(x球 ) (x人 ) , 設v,v′分別為爆炸后爆竹和木塊的速率,取向上的方向為正方即0=M t -m 球 人t 0=Mx -mx 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 mv-Mv′=0①,木塊陷入沙中做勻減速
又有x +x =L,x =h,
M+m
聯立以上各式得:L= h. , F-Mg 58-50人 球 人 運動到停止 其加速度為a= = m/s2=1.6m/s2M ,M 5
變式2:B 解析:人和船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總動量為零, 木塊做勻減速運動的初速度v′= 2as= 2×1.6×0.05m/s=
人向前走時,船將向后退.又因為人的質量小于船的質量,即人前 0.4m/s②,②代入①式,得v=20m/s,爆竹以初速度v 做豎直上
進的距離大于船后退的距離,B正確. v2 202
當堂訓練 拋運動,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2 =20m=20m.g
1.C 2.D 3.D 4.B 5.C 6.C 7.D 8.B 9.D  9.解析:(1)小滑塊滑到B 點時,木板和小滑塊速度分別為
10.A 11.B v1、v2,由動量守恒定律有 Mv1+mv2=0,由機械能守恒定律有
12.解析:設瞬間噴出氧氣的質量為m,宇航員剛好安全返回 1
mgR= Mv2

( 2 1+2mv

2,代入 m=1kg、M=2kg、R=0.3m,得由動量守恒得mv-Mv1=0 氣體質量的變化對宇航員質量變化
的影響很小,可以忽略) v2=2m/s.
s (2)小滑塊靜止在木板上時速度為v,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
勻速運動的時間t= ,m0≥Qt+m,聯立解得v 0.05kg≤m1 +m)v=0,得v=0,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mgR=μmgL,代入μ=
≤0.45kg. 0.2、R=0.3m,得L=1.5m.
所以瞬間噴出氧氣的質量m 滿足0.05kg≤m≤0.45kg. 專題 動量與能量綜合問題
課后鞏固
【基礎訓練】
【基礎訓練】
1.C 解析:兩球壓縮最緊時速度相等,mvA =2mv;彈性勢1.D
2.C 解析:根據動量守恒定律,選向右方向為正方向,則有 1 1 E能Ep= mv 2A - 2;解得
p ,故 正確
2 2×2mv vA =2 m C .
( ) mM+m v0 =Mv′-mv.解得v′=v0 + (v0 +v),故選項M C 2.C
正確. 3.C 解析:當從開始到A,B 速度相同的過程中,取水平向
3.A 右方向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m)v0=(M+m)v,解
4.B 解析:火箭整體動量守恒,則有(M-Δm)v+Δmv = 1 10 得v=1m/s;由能量關系可知:μmgL= (2 M+m
)v 20 - (2 M
, : Δm0 解得 v=- v0,負號表示火箭的運動方向與 相反M-Δm v0 . +m)v
2解得L=1.0m,故C正確,ABD錯誤.
5.B 6.A 4.D
7.D 解析:由動量守恒定律可知,ABC正確. 5.A 解析:當兩球發生完全彈性碰撞時,A 球靜止,B 球的
8.C 動能最大,A正確,B錯誤;當兩球相碰后共同運動時,損失的能
9.解析:玩具蛙跳出時,它和小車組成的系統水平方向不受 1量最多,系統動能最小,系統動能的最小值是 2, 錯誤
, , , , 4
mv0 CD .
外力 動量守恒 車將獲得反向速度 之后玩具蛙將做平拋運動
6.A 7.D
由相關知識可求得結論.
8.解析:(1)A 從P 到Q 過程由動能定理得:, , - m L=設玩具蛙以v跳出時 車獲得的速度為v′ 由動量守恒定律 μ
Ag
有mv=Mv′,設蛙從跳出到落到車面上,蛙對地位移為x1,
1 1
車對 m 2Av - m 2Av0,解得2 2 v= v

0-2μgL.
地位移為x2,則x1=vt,x2=v′t, (2)設A 與B 碰撞后,A 的速度為vA ,B 與C 碰撞前B 的速
1 2 l Ml ggt =h,且有x +x = ,解得v= . 度為vB ,B 與C 碰撞后粘在一起的速度為v共 ,由動量守恒定律對2 1 2 2 2(M+m) 2h A,B 木塊:mAv=mAvA +mBvB ,對B,C 木塊:mBvB =(mB +
【拓展提升】
mC)v共 ,由最后A 與B 間的距離保持不變,可知vA =v共 ,
1.D 2.A 1
3.A 解析:開始時總動量為零,規定氣體噴出的方向為正 A 與B 碰撞過程系統損失的機 械 能 為 ΔE= m v

2 A -
方向,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有0=m1v1+p,解得火箭的動量p= 1 1 (2 )
m v2 - m v2
6m v0-2μgL
-m1v1=-0.05×600kg m/s=-30kg m/s,負號表示方向, 2 A A 2 B B
,解得 ΔE= 25 .
故 A正確,BCD錯誤. 【拓展提升】
4.D 1.C 2.C 3.A 4.A 5.C 6.D 7.A
5.B 8.解析:(1)子彈射入木塊過程,動量守恒,有m0v0=(m0+
m
6.D 解析:設木板伸出船身部分至少長x,則x= M)v,

在該過程中機械能有損失,損失的機械能為
M+m ΔE=2m0v

0-
( ), mL+x 解得x= L. 1(m +M)v20 ,聯立解得M 2 ΔE=99J.
7.C (2)木塊(含子彈)在向上擺動過程中,木塊(含子彈)和圓環
8.解析:火藥爆炸時內力遠大于重力,所以爆炸時動量守恒, 在水平方向動量守恒,有
107
(m0+M)v=(m0+M+m)v′,又木塊(含子彈)在向上擺動 15.解析:木塊m 和物體P 組成的系統在相互作用過程中遵
過程中,機械能守恒,有 守動量守恒、能量守恒.
( ) 1( )2 1
(
( ) 2, 1
)以木塊開始運動至在斜面上上升到最大高度為研究過程,
m0+M gh= 2 m0+M v - 2 m0+M+m v′
聯立
當木塊上升到最高點時兩者具有相同的速度,根據動量守恒,有
解得h=0.01m. 1 1
mv0=(2m+m)v①,根據能量守恒,有2mv

0= (2 2m+m
)v2+
本章評估
mv20 mgh mv20-3mgh
1.C 2.D 3.A FfL+mgh②,聯立①②解得Ff=3L - L = 3L ③.
4.B 解析:由動量守恒定律得 mava =mava′+mbvb′,得 (2)以木塊開始運動至與物體P 相對靜止為研究過程,木塊
va-va′ mb, , va-v′由題圖知 a 與物體 相對靜止,兩者具有相同的速度,根據動量守恒,有
v′ =m va>vb′va′<0
,則 ,即 P mv0
b a v′ >1 mb>b
1 1
ma,選項B正確. =(2m+m)v④,根據能量守恒,有 mv22 0 =
(
2 2m+m
)v2+
5.A 6.D 7.A 8.B 9.A 10.C
( v
2L-6ghL
h Ff L+L-s)⑤,聯立③④⑤解得s=

2 .
11.B 解析:物體的加速度a=gsinα,物體的位移x= v0-3ghsinα 16.解析:(1)以A 為研究對象,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mAa
1 2, 2h

= at 解得t= 2 ,故 錯誤;到達底面的速度:2 sinα A v=
①,代入數據解得a=2.5m/s.②
g (2)對A,B 碰撞后共同運動t=0.6s的過程,由動量定理得
2gh,動量大小為 m 2gh,故 B正確;重力的沖量I=mgt= Ft=(mA+mB)vt-(mA+mB)v③,代入數據解得v=1m/s.④,
2h (, ; , 3
)設A、B 發生碰撞前,A 的速度為vA ,對A,B 發生碰撞
m
gsin2
故C錯誤 物塊滑到底端時的速度α v= 2gh
則重
的過程,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AvA =(mA +mB )v⑤,從開始運動
力的瞬時功率P=mgvsinα=mg 2ghsinα,故 D錯誤. 1到與B 發生碰撞前,由動能定理得:Fl= mAv2A ⑥,
12.解析:容易知道 M 處的點跡為碰后A 的點跡,P 處的點 2
跡為碰前A 的點跡,N 處的點跡為碰后B 的點跡. 聯立④⑤⑥式,代入數據解得:l=0.45m.
(1)用最小的圓的圓心確定落點的平均位置,則 M,P,N 距 第二章 機械振動
O 點的距離即為碰后各個球的水平射程,xOM =14.45cm;xOP =
29.90cm;xON =44.40cm;所以碰后A 球的水平射程應為xOM = 第1節 簡諧運動
14.45cm. 知識梳理
(2)本實驗的前提條件是兩個球是對心碰撞,即要求碰撞前 一、1.靜止 2.平衡位置 往復 振動
后的速度在兩個球的球心連線方向上,由此可知,選項C正確. 三、1.時間 2.向右 向左 向左 向右 減小 增大 
(3)
p前 m x
碰撞前后的總動量比值為 = 1 OP ≈1.02, 減小 增大
p后 m1xOM +m2xON 四、1.正弦 正弦 最簡單 簡諧 2.(1)正弦 位移 
考慮誤差因素可取1.01~1.02. 時間
答案:(1)14.45(14.43~14.50均正確) (2)C (3)1.02(或 典例精解
1.01) 【典例1】 B 解析:水位由O 點到N 點,說明魚漂向上運動,
13.解析:(1)由圖知,C 與A 碰前速度為v1=9m/s,碰后速度 位移方向向上,達到最大,A錯誤;O 點是平衡位置,所以水位在O 點
為v2=3m/s,C 與A 碰撞過程動量守恒.mcv1=(mA +mC)v2,即 時魚漂的速度最大,B正確;水位到達 M 點時,魚漂具有向上的加速
mC=2kg, 度,C錯誤;魚漂由上往下運動時,可能加速也可能減速,D錯誤.
(2)12s時B 離開墻壁,之后A,B,C 及彈簧組成的系統動 變式1:A
量和機械能守恒,且當A,C 與B 的速度相等時,彈簧彈性勢能最 【典例2】 A 解析:振子在A 點和B 點時的位移最大,由
大(mA +mC)v3=(mA +mB +mC)v4, 于取向右為正方向,所以振子運動到A 點有正向最大位移,在B
1( 1
2 mA +mC
)v2= (m +m +m )v2+E 點有負向最大位移,則t 時刻,振子在 A 點,t 時刻,振子在3 B2 A B C 4 p
,得Ep=9J. 2 4
點,故選項 A正確,B錯誤;振子的位移是以平衡位置為參考點
14.解析:設木塊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炸藥爆炸釋放 的,所以在t1~t2和t3~t4時間內振子的位移都在增大,故選項
的化學能為E0. CD錯誤.
(1)從O 滑到P,對A,

B,由動能定理得-μ 2mgs= 變式2:B2
當堂訓練
v 2 22m ( 0 ) 1 3v-2 2mv2,解得 = 0.2 0 μ 8gs 1.D 2.D 3.B 4.D 5.C 6.D 7.D 8.A 9.B 
(2)在P 點爆炸,根據A,B 所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有 10.B
v 2 課后鞏固
2m 0 =mv①,
1 v 1
根據能量守恒有
2 E +
0 2
0 2 ×2m 4 = 2mv 【基礎訓練】
1 1.B 解析:水平彈簧振子在運動過程中,因為只有彈簧彈力
②,聯立①②式解得E = mv20 4 0. 做功,不發生的變化的是機械能,而動能、彈性勢能、回復力都會
108
在運動過程中發生變化,故 A正確,BCD錯誤.故選B. : 310.解析 經過1.5s即 T,由O→B 開始振動并在O 點開
2.D 4
3.C 解析:回復力與位移的關系:F=-kx,根據牛頓第二 , 3始計時 經過 個周期,彈簧振子位于 點;規定 到 的方向
定律:F=ma,可知加速度與位移方向始終相反,故 C正確,ABD 4
C O B
錯誤 故選 為正方向
,則C 點的位移大小為-2cm;經過的路程:. C. s=3A=
4.D 5.C 6.A 7.B 8.B 1 16cm,振動的頻率:f= = Hz=0.5Hz.
【拓展提升】
T 2
答案:C -2 6 0.5
1.D 2.C
課后鞏固
3.A 解析:由題意:設向右為x 正方向,振子運動到 N 點
【基礎訓練】
時,振子具有正方向最大位移,所以振子運動到 N 點時開始計時
, , 1.A 2.C 3.B 4.B 5.B 6.D 7.C 8.A振動圖像應是余弦曲線 故B正確 ACD錯誤.
9.解析:(1)設簡諧振動的表達式為x=Asin(ωt+ ),A=
4.B 解析:振子離開平衡位置的位移由平衡位置O 指向振 φ
子所在的位置,以 O 點為起點,C 點為終點,大小為 OC,方向 12cm,
2π
T=2s,ω= =πrad/s,t=0時,x=6cm.代入上式得,T 6
向右.
( ), 1, π 5π5.B 6.D 7.A 8.C =12sin0+φ 解得sinφ= φ= 或 ,因這時物體向 軸2 6 6 x
9.解析:(1)紙帶勻速運動時,位移與時間成正比,因此在勻 π
, 正方向運動,故應取φ= ,
π
速條件下 可以用紙帶通過的位移表示時間 即其初相為. 6 6.
(2)由題圖乙可知,t=0時小球在平衡位置左側最大位移處, (2)由上述結果可得x=Asin(ωt+φ)=12sin
π
πt+ cm,
周期T=4s,可得t=17s時位移為零. ( 6 )
(3)紙帶勻速運動,所以振動圖像上1s處和3s處對應紙帶 4所以x=12sin( π π )cm=12sin πcm=6 2+6 6 3cm.上兩點的間距x0=2cm/s×2s=4cm.
【拓展提升】
第2節 簡諧運動的描述 1.A 2.B 3.B 4.B 5.C 6.D 7.D 8.B
知識梳理 9.解析:(1)彈簧振子以O 點為平衡位置,在B,C 兩點間做
一、1.(1)最大距離 (2)振幅的兩倍 (3)強弱
, 1, 252.完整的振動過程 3.全振動 全振動 秒 赫茲 振動 簡諧運動 所以振幅是BC 之間距離而 所以2 A=2=12.5cm
快慢 4.不同狀態 (2)由簡諧運動的對稱性可知P 到B 的時間與B 返回P 的
二、Asin(ωt+φ). 1.振幅. 2.2πf 3.相位 4.初相
, : 0.2時間是相等的 所以 tBP = =0.1s;同時由簡諧振動的對稱性典例精解 2
【典例1】 解析:(1)振幅設為A,則有2A=BC=20cm,所
可知: 0.3 TtPO = s=0.15s,又由于:tPO +tBP = ,聯立得:2 4 T=1s
,
以A=10cm.
(2)從B 首次到C 的時間為周期的一半,因此T=2t=1s; 1所以f=T =1Hz.1
再根據周期和頻率的關系可得f=T =1Hz. (3)4s內路程:s=4×4A=4×4×12.5cm=200cm,由(2)
(3)振子一個周期通過的路程為4A=40cm,即一個周期運 的分析可知,從t=0時刻,經過0.1s時間振子到達B 點;所以在
t 4.1s時刻質點又一次到達B 點,質點的位移是12.5cm.
動的路程為40cm,s= T 4A=5×40cm=200cm. 第3節 簡諧運動的回復力和能量
變式1:C
知識梳理
【典例2】 解析:(1)彈簧振子在B,C 之間做簡諧運動,故振
一、1.(1)平衡位置 (2)平衡位置 (, , 3
)-kx 2.正比 平
幅A=10cm 振子在2s內完成了10次全振動 振子的周期T=
衡位置
t
n =0.2s. 二、1.動能 勢能 (1)勢能 動能 (2)動能 勢能
(2)振子從平衡位置開始計時,故t 2.守恒 理想化
1 典例精解
=0時刻,位移是0,經 周期振子的位4 【典例1】 解析:(1)此振動過程的回復力實際上是彈簧的彈
移為負向最大,故該振子的位移—時間 力與重力的合力.
圖像如圖所示. (2)設振子的平衡位置為O,向下方向為正方向,此時彈簧已
(3)由函數圖像可知振子的位移與時間的函數關系式為x 經有了一個伸長量h,設彈簧的勁度系數為k,由平衡條件得kh
=-10sin10πtcm. =mg①
變式2:C 當振子向下偏離平衡位置的距離為x 時,回復力即合外力為
當堂訓練 F回 =mg-k(x+h)②
1.C 2.A 3.D 4.B 5.B 6.C 7.D 8.B 9.B 將①代入②式得:F回 =-kx,可見小球所受合外力與它的位移
的關系符合簡諧運動的受力特點,該振動系統的振動是簡諧運動.
109
答案:(1)彈力和重力的合力 (2)是簡諧運動 典例精解
變式1:D 【典例1】 C 解析:簡諧運動中的位移是以平衡位置作為
【典例2】 A 解析:t=0.2s時,振子的位移為正的最大,但 起點,擺球在正向最大位移處時位移為A,在平衡位置時位移應
由于沒有規定正方向,所以此時振子的位置可能在A 點也可能在 為零,A錯誤;擺球的回復力由重力沿圓弧切線方向的分力提供,
B 點,A正確;t=0.1s時速度為正,t=0.3s時速度為負,兩者方向 合力在擺線方向的分力提供向心力,B錯誤,C正確;擺球經過最
相反,B錯誤;從t=0到t=0.2s的時間內,彈簧振子遠離平衡位 低點(擺動的平衡位置)時回復力為零,但向心力不為零,所以合
置,速度減小,動能減小,C錯誤;t=0.2s與t=0.6s兩個時刻,位 力不為零,加速度也不為零,D錯誤.
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錯誤. 變式1:C
變式2:A 【典例2】 A 解析:讓小球在紙面內振動,在偏角很小時,
當堂訓練 l
單擺做簡諧運動,擺長為l,周期T=2π ;讓小球在垂直紙面
1.A 2.D 3.C 4.C 5.C 6.B 7.B 8.D 9.C g
10.解析:設位移為x,對整體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彈 內振動,在偏角很小時,單擺做簡諧運動,擺長為 3 l+l÷ ,周期
簧的彈力,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kx=(mA +mB)a,對B 物體受 è 4
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靜摩擦力,靜摩擦力提供回復力,根據 3 ÷
(m +m )F +1l
牛頓第二定律,有f=mBa,f≤F
A B m è4
m,聯立解得:x≤ ,km T′=2π A正確
,B、C、D錯誤.
B g
(0.2+0.1)×0.2 變式 :
= 2D40×0.1 m=0.015m. 當堂訓練
課后鞏固 1.C 2.C 3.C 4.B 5.D 6.A 7.C 8.A 9.B 
【基礎訓練】 10.D
1.B 2.B 3.B 4.C 5.D 6.A 7.C 8.B 9.C
: 1 ( ) , t , T1 T2
:() F k
11.解析 n= × 21-1 =10T= =3sT= +
10.解析 1 由于簡諧運動的加速度a=m =- x
,故加速 2 n 2 2
m 1
= l l+h 2π ÷k ,解得h=3m.
度最大的位置在最大位移處的A 或B 兩點,加速度大小a= x 2 è g
+2π g
m 答案:3 3
240
=0.5×0.05m
/s2=24m/s2. 課后鞏固
【基礎訓練】
(2)在平衡位置O 滑塊的速度最大.根據機械能守恒,有Epm
1.A

= mv22 m. 2.C 解析:單擺在平衡位置的速度大,漏下的沙子少,越接
近兩端點速度越小,漏下的沙子越多,故C選項符合題意.
2E
故v = pm
2×0.3
m = m/s=1.1m/m 0.5 s. 3.C
【拓展提升】 4.C 解析:
l
由T=2π 可知,單擺的周期與擺球的質量
1.C 2.C 3.D 4.C 5.B 6.A 7.D 8.D g
9.解析:(1)因為O1、O2兩點與O0點距離相同,所以彈性勢 和振幅均無關, lAB均錯誤;對秒擺,T =2π 00 =2s,對周期為
能相同,故: g
( ) 1 2 1
l
mg 2x = mv - mv20 1 2,其 中:2 2 v2 =0
,解 得:v1 = 4s的單擺,T=2π =4s,l=4l ,故C正確,D錯誤.g 0
2 gx . 5.A 6.C 7.D 8.C0
(2)最高點合力為2mg,最低點合力也為2mg,故在最低點, 19.解析:(1)由單擺振動圖像得:T=0.8s,故f=T=12.5Hz.
有:FN -mg=2mg, (2)開始時刻擺球在負方向最大位移處,故開始時刻擺球在
解得:FN =3mg,即得彈力是重力的3倍; B 點.
() 1 13 由動能定理可知:WG +W = mv2N 2 3 - 2mv

2,Ep =
( L gT
2 9.86×0.82
3)根據公式:T=2π ,得:L= 2 = 2 m≈
-WN ,又因 為 初 末 狀 態 速 度 為 零,所 以:ΔEp = -WN =W g 4π 4×3.14G
=4mgx0. 0.16m.
【拓展提升】
第4節 單  擺 1.D 2.C 3.C 4.A 5.D 6.C 7.B 8.A
知識梳理 9.解析:(1)由題圖乙讀出單擺的振幅A=5cm,周期T=2s,根
一、1.長度 質量 直徑 理想化 2.(1)切線 mgsinθ L gT2 10×22
(2)正比 平衡位置 (3)簡諧 據單擺的周期公式 T=2π 得擺長L= = m≈g 4π2 4×31.42
二、1.(1)擺 球 質 量   振 幅   (2)擺 長   越 大  2.(1) 10.1m.
l 1
2π . (2)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mgL(1-cosθ)= 2,2mv 1-cosθ=g
110
A 以不需要天平或彈簧秤.故選 AB.
θ θ 2
2sin2 ,又因為θ 很小,故有sin ≈ ,v= 2gL(1-cosθ) (2)游標卡尺的主尺讀數為12mm,游標讀數為0.1×5mm2 2 L =0.5mm,所以最終讀數為12mm+0.5mm=12.5mm.
g
≈A ≈0.157m/s. (3)擺球經過平衡位置時速度最大,在該處計時測量誤差較L
第5節 實驗: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 小.故 A錯誤;
t
通過測量n次全振動的時間t,通過T= 求解周n
典例精解 期,測量一次誤差較大.故 B錯誤;擺球在同一豎直面內擺動,不
2 能做圓錐擺.當擺角不超過5°時其擺動可視為簡諧振動,故L 4πL C

【典例1】 C 解析:根據T=2π 可得 =
g g T2
可知, 誤;選用的細線應細、質量小,且不易伸長.所以 D是正確的.
對重力加速度測量值影響較大的是周期的測量,選項 A 正確;擺 2(4)
L gT
根據T=2π ,得L= 2 ,可知圖線的斜率為k=
球盡量選擇質量大些、體積小些的,以減小振動時的阻力的影響, g 4π
; , g L -L 4π2選項B正確 用刻度尺測量擺線的長度 加上擺球的半徑才是單 , B A
(LB -L又由圖像知k= A
)
2 2 2 ,所以得g= 2 2
擺的擺長,選項C錯誤;為了讓擺長不變,阻力小一些,擺線要選 4π TB -TA TB -TA

擇細些的、伸縮性小些的,并且盡可能長一些,選項 D正確. ( )答案:(1)AB (2) 12.5mm (3)
4π L -L
D (4) B A
: T
2 -T2
變式1 A B A
課后鞏固
【典例2】 解析:(1)為了減小空氣阻力的影響,應選擇質量
【基礎訓練】
大體積小的擺球,擺球應選 D;擺線長短應適當,選長度約為1m
1.C 2.A 3.C 4.C
的尼龍絲線,擺線應選C;計時工具應盡量精確,選擇秒表G;應用
, , 5.解析
:(1)描點做圖,如圖所示
刻度尺測量擺線的長度 用游標卡尺測擺球的直徑 此外還需要
鐵架臺與鐵夾,故需要的實驗器材為 ACDFGI,故選 A.
(2)測擺線的長度需要用米尺,故還需要米尺.
(4)為了用圖像法驗證T′=T ( θ0 1+asin2 ) ,則要測出不2
同的擺角θ以及所對應的周期T′.實驗中得到的是線性圖線,根
( 2 θ ) 2 θ T′ 1據T′=T 1+asin 得sin = - ,sin2 θ0 與2 2 aT a 2 T′是0 (2)由圖可知當T2=5.2s2 時,l=1.3m.
一次函數關系.所以圖像中的橫軸表示T′,圖線與縱軸的交點坐
l 4π2l
標 (0, 1 ) 根據T=2π ,- . g g= 2 ,解得g≈9.86m/2T s.a
:() () 答案:() ()答案 1 A  2 米尺 (4)不同的擺角θ 及所對應的周期 1   21.3 9.86
T′ T′  ( , 10 -a )
變式2:解析:(1)方法A 中當擺球擺動時擺長會發生變化,
則如圖甲所示的兩種不同的懸掛方式中,最好選 B;(2)擺球直徑
d=4mm+0.05mm×12=4.60mm;(3)單擺的擺長為L=l+
6.解析:①用單擺測量當地重力加速度時除鐵架臺、小鋼球
d ;( t 2t4)單擺的周期T= = ,(5)根據單擺周期公式2 n-1 n-1 T= 和細線外,還必須用刻度尺測量擺長,用秒表測量周期,故選CD.
2 L+r 4π2
②根據單擺的周期公式T=2π ,解得T2= L+
L 2 2 2 g g
2π , 2
4π 4π 4π
可得T = L,則 =k,解得g= .g g g k 4π2r, 2 4π

則T -L 圖像的斜率k= ,與橫坐標交點的絕對值是小
:() () () d ()2t
2 g g
答案 1B  24.60  3l+   4 ()
4π
2 n-1  5 k 球的半徑.
當堂訓練 答案:①CD ②C
1.C 2.D 3.C 4.D 【拓展提升】
5.解析:(1)本實驗應選擇細、輕又不易伸長的線,長度一般
:() L 4π
2L
1.解析 1 由周期公式T=2π 得g=
在1m 左右,小球應選用直徑較小、密度較大的金屬球,故選 A. g T2
L g (2)為減小誤差應保持擺線的長度不變,則 A 正確,B錯誤;(2)由單擺的周期公式知T=2π ,所以 L= 可見g 2π
T 為減小誤差,擺球密度要大,體積要小,則C正確,D錯誤.
g (3)懸點要固定,則為題圖乙.
k= ,將 代入知 /22π k=0.500 g=9.86ms (4)擺長等于擺線的長度加上擺球的半徑,A錯誤;應把單擺
答案:(1)A (2)9.86m/s2 從平衡位置拉開一個很小的角度釋放,使之做簡諧運動,故 B正
6.解析:(1)在實驗中,需要測量單擺的周期,所以需要秒表, 確;應在擺球經過平衡位置時開始計時,C正確;把秒表記錄擺球
需要測量擺線的長度,所以需要米尺,擺球的質量不需要測量,所 一次全振動的時間作為周期,誤差較大,應采用累積法測量周期,
111
D錯誤. 加小球直徑,所測擺長L 偏大,所測g 偏大,故 A正確;讀單擺周
L 4π2L 期時,讀數偏大,所測g 偏小,故B錯誤;擺線上端懸點未固定好,(5)由T=2π 得g= 2 .振幅大小與g 無關,故 A 錯g T 擺動中出現松動,所測周期偏大,所測g 偏小,故 C錯誤;測擺線
誤;開始計時時,過早按下秒表,所測周期偏大,則g 偏小,B錯 長時擺線拉得過緊,所測擺長L 偏大,所測g 偏大,故 D正確;細
誤;測量周期時,誤將擺球(n-1)次全振動的時間記為n 次全振 繩不是剛性繩,所測擺長L 偏小,所測g 偏小,故E錯誤.
動的時間,則所測周期偏小,則g 偏大,C正確.
( L 4π
2L
2 4)由單擺周期公式 T=2π ,可知加速度 = =
() , L T g g
g T2
6 由題圖可知周期為2s 由 T=2π 得L= =
g 4π2 4×3.142×0.635
m/s2=7.73m/s2.
4×9.8 , , 0.04 1.8

4×3.142m≈1m
振幅為4cm=0.04m 則sinθ≈ 1 =0.04. 答案:(1)63.50 (2)1.8 (3)AD (4)7.73
4π2
答案:() L1 2  (2)AC (3)乙 (4)BC (5)C (6)0.04 4.
解析:(1)擺角不應過大,否則單擺就不是簡諧振動,一般
T 不超過5°,選項 A錯誤;擺線應適當長些,有利于減小實驗誤差,
2.解析:(1)單擺擺長為擺線的長度加擺球的半徑,故單擺擺 選項B正確;擺球應選擇密度較大的實心金屬小球,以減小振動
d
長為L=l+ ,由題意知,單擺n次全振動所用的時間為t,故其 中的相對阻力,選項C正確;用停表測量周期時,應從擺球擺至最2
低點時開始計時,選項 D錯誤.
t L
單擺的周期為T= ,由單擺周期公式T=2π ,可得到重力 (2)擺球直徑是n g 2cm+0.1mm×4=20.4mm
;
100s d
4π24π2L ( d ) 4n2π2 ( d ) (3)單擺振動的周期為l+ l+ T= =2s,擺長50 L=l+2=1.0m2 2
加速度的表達式g= T2 = t 2 = 2 . -3 2(n ) t 20.4×10 , L 4πL+ 2 m=1.0102m 根據T=2π ,解得 =g g T2 =
(2)為了提高實驗精確度,小球應選用密度比較大的,故 A錯 4×9.6×1.0102
2 m/s22 =9.70m
/s2
誤;為了提高實驗精確度,需要當擺球經過平衡位置時開始計時,
故B正確;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只有在一個比較小的 (4)若測量擺長時忘了加上擺球的半徑,則T2-L 關系為T2
角度下擺動才可以看成簡諧振動,才可以用單擺的周期公式進行 4π2
= (L+r),則乙同學當時作出的 T2-L 圖像應該是圖中虛
計算,所以實驗時應當把擺球從平衡位置拉開一個較小的角度后 g
釋放,故C錯誤;在測量單擺的周期時,不能用測量一次全振動的 線③.
時間作為單擺的周期,應當用統計規律去測量其周期,再根據公 答案:(1)BC (2)20.4 (3)9.70 ③
式計算重力加速度g,故 D錯誤. 5.解析:(1)小球直徑d=21mm+5×0.05mm=21.25mm
2 =2.125cm.
(3)
L 4πL
由單擺周期公式T=2π 可知
g g
= 2 ,如果把懸點T 秒表讀數t=90s+9.8s=99.8s.
到擺球下端的長度記為擺長,將增大L,會得到重力加速度值偏 2(2)
L 4πL
由單擺的周期公式T=2π ,解得T2= ,所以圖
大,故 A錯誤;如果以小球擺到最高點時開始計時,將會導致時間 g g
的測量誤差過大,并且不能確定周期是偏大還是偏小,故無法確 甲中的圖線斜率就可求得加速度大小,斜率越大,加速度越小,由
定重力加速度值是偏大還是偏小,故 B錯誤;實驗中誤將擺球經 圖中我們看出B 線加速度大,重力加速度從赤道到兩極逐漸變
過平衡位置49次數為50次,會使得周期T 偏小,從而得到重力 大,所以北大的同學測出來的加速度大,對應的線為B.
加速度值偏大,故C錯誤;實驗中擺線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懸點,在 4從圖乙中,我們可得到Tb=2s,Ta= s,由單擺的周期公
振動過程中出現松動,使擺線長度增加了,可知擺長的測量值偏 3
小,但重力加速度值偏小,故 D正確. L 2式T=2π ,
T L L 4
可得 a = a,解得 a= .
g T 2b Lb Lb 9
(4)
L
根 據 單 擺 的 周 期 公 式 可 知 T1 =2π ,Tg 2
= 4
答案:(1)2.125 99.8 (2)B 9
L-Δl 4π2Δl
2π ,可知 =
g g T21-T2

2 第6節 受迫振動 共  振
4n2d π
2 ( dl+2 ) 知識梳理
答案:(1)l+     (2)B  (3)D  一、1.外力 固有頻率 2.(1)阻尼 阻尼 振幅2  (2)振2 t

2  阻尼 振幅
()4πΔl4T2-T2 二、1.(1)周期性 (2)驅動力 (3)驅動力 固有頻率1 2
D 2.(1)振幅達到最大值 (2)等于 (3)振幅 (4)振幅A 驅動
3.解析:(1)單擺擺長L=l+2=62.50cm+10.cm=63.50cm 力頻率f
(2)在一個周期內擺球兩次經過最低點,每次經過最低點時 典例精解
拉力最大,根據圖像知周期T=1.8s 【典例1】 B 解析:阻尼振動中,單擺的振幅逐漸減小,由于
L 4π2L 周期與振幅無關,故振動過程中周期不變,A 錯誤,B正確;因A,(3)由單擺周期公式T=2π 可知g= 2 計算擺長時,g T B 兩時刻的位移相同,故擺球A 時刻的勢能等于B 時刻的勢能,
112
C錯誤;由于振動的能量逐漸減小,故擺球A 時刻的動能大于B t
n次全振動時間t,可以利用T= 求出周期,代入重力加速度表
時刻的動能,D錯誤. n
2 2
變式1:A 4πnL達式即可計算得g= 2 .
【典例2】 C 解析:圖像乙是物體自由振動時的周期,故由 t

圖像乙可知,物體的固有頻率為T0=4s,振幅為4cm,故 錯
(4)在用圖像法處理數據時,AB 明確 T -L 圖像的斜率k=

誤;當物體的驅動力的頻率等于物體的固有頻率時,物體的振動 4π ,所以斜率k 越小,對應重力加速度
g g
越大,C錯誤.在圖像
達到最強,故當T 在4s附近時,振幅顯著增大,當T 比4s小很
中,圖線與縱軸正半軸相交表示計算擺長時漏加小球半徑,與縱
多或大得很多時,Y 很小,故C正確,D錯誤;故選C.
軸負半軸相交表示計算擺長時多加小球半徑,故 A 錯誤.若誤將
變式2:D
49次全振動記為50次全振動,則周期測量值偏小,g 測量值偏
當堂訓練
大,對應圖像斜率偏小,故B正確.
1.B 2.B 3.A 4.C 5.C 6.B 7.A 8.C 9.B  (5)抓住A 點下方擺線長不變,可設為l0,l0+l1為第一次擺
10.A
長,l0+l2為第二次擺長,分別代入重力加速度表達式,聯立消去
11.解析:每振動10次要補充的能量為 ΔE=mgΔh=0.2× 2( )
10×(0.4-0.3)×10-2
4π l1-l2
J=2.0×10-3J.秒擺的周期為2s,1min內 l0,即可得重力加速度表達式g= T21-T2


完成全振動的次數為30次,則1min內總共應補充的能量為E= 4π2n2L
3ΔE=6.0×10-3J. 答案:(1)AD  (2) t2  
(3)2.01 9.76  (4)B 
12.解析:(1)小球振動達到穩定時周期為04.s,頻率為25.Hz. 2( )
(5)
4π l1-l2
2 2
(2)

由圖像可以看出單擺的固有頻率為0.3Hz,周期為 s,由 T1-T20.3 F k
2 13.解析:(1)由于簡諧運動的加速度a= =- x,故加速L Tg 1 9.86 m m
單擺的周期公式T=2π ,解得L=
g 4π2
=0.32×4×3.142m≈ k
度最大的位置在最大位移處的A 或B 兩點,加速度大小a= x
2.78m. m
課后鞏固 240= /2 /2
【基礎訓練】 0.5
×0.05ms=24ms.
1.A 2.D 3.D 4.B 5.B 6.B (2)在平衡位置O 滑塊的速度最大.
7.D 解析:若使振子振幅最大,則曲軸轉動頻率為f= 根據機械能守恒, 1有Epm=2mv

m
d r 1 ω 2
2Hz,即轉速為2r/s.由于 1= 1 = ,ω1r1=ω2r2,故
1= ,d2 r2 2 ω2 1 2Epm 2×0.3故vm= / /m = 0.5 ms=1.1ms.所以電動機轉速為4r/s,即240r/min,D選項正確.
1 1 14.解析:(1)由題圖乙得小滑塊做簡諧振動的周期
8.解析:(1)由題圖知單擺固有周期T= = ,
f 0.4Hz
=2.5s  π R T2g
T= s,由5 T=2π
,得R=4π2 =0.1m.l g
由T=2π ,得擺長l≈1.58m.
g (2)在最高點A,有Fmin=mgcosθ
(2)由圖像知,振幅為15cm. v2在最低點B,有Fmax-mg=m
(3)擺長變長,固有周期增大,固有頻率減小,故圖像左移. R
【拓展提升】 1從A 到B,滑塊機械能守恒,有mgR(1-cosθ)= mv22
1.C 2.D 3.B 4.D 5.B 6.B 7.A
解得
8.解析:人體的固有頻率f固 =2Hz,
m=0.05k .
當汽車的振動頻率與其 g
() 1 13 滑塊機械能守恒 E= mv2= R(Fmax-mg)=5×
相等時,人體與之發生共振, , 1 g人感覺最難受 即f= , 2 22π l =f固 10-4J.
g
得l= 代入數據得: ,由胡克定律得 ( 15.解析:(1)由題圖可知T=2×10-2s,則4π2 2 l=0.0625m kl= m1+f固
(kl-m1g) ( 5 )
2π /
nm2) ,
1.5×10 ×0.0625-600×9.8 ω= =100πrads
gn= m = =5
(人) T
2g 70×9.8
則簡諧運動的表達式為
本章評估 x=-Acosωt=-2cos100πtcm
1.C 2.D 3.D 4.A 5.C 6.B 7.C 8.D 9.D  所以當t=0.25×10-2s時
10.A 11.A x=-2cos(100π×0.25×10-2)cm≈-1.414cm.
12.解析:(1)在“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擺線應 (2)在t=1.5×10-2s到t′=2×10-2s的時間內,位移、回復
選取長約1m 左右的不可伸縮的細線,擺球應選取體積小質量大 力、勢能都增大,速度、動能均減小.
的鐵球,以減小實驗誤差,故選 AD. (3)因振動是變速運動,因此只能利用其周期性求解,即一個
(2)和(3)根據單擺的周期公式可以推導出重力加速度的表 周期內通過的路程為4個振幅.
4π2L 17
達式g= -2

T2
,單擺的周期為完成一次全振動所用的時間,給出 因為 Δt=8.5×10 s=4T= (4+4 )T
113
17 下振動.
路程s=4A×4=17A=17×2cm=34cm. 答案:左 下
16.解析:(1)設物塊在斜面上平衡時,彈簧伸長量為 Δl,有 課后鞏固
mgsinα-kΔl=0 【基礎訓練】
mgsinα
解得 Δl= 1.B 2.B 3.C 4.B 5.C 6.Bk 7.解析:由“特殊點法”或“微平移法”可知波沿x 軸負方向傳
mgsinα
此時彈簧的長度為l+ . 播;根據波的形成過程中質點的帶動特點,即都是靠靠近波源的k
臨近的點來帶動.所以,可以判斷a,b,c,d,e點的振動方向分別(2)當物塊的位移為x 時,彈簧伸長量為x+Δl
是:向下、向下、向上、向上、向上.所以,向上的點是c,d,e;位移為
正時,加速度為負,即加速度向下的點是e.
答案:x 軸負方向 c,d,e e
8.解析:由于質點間的相互作用,前面的質點總是帶動后面
的質點振動,所以后面的質點總是滯后于前面的質點.
物塊所受合力為
F合 =mgsinα-k(x+Δl)
聯立以上各式可得F合 =-kx
可知物塊做簡諧運動.
() l mgsinα3 物塊做簡諧運動的振幅為A=4+ k
l 2mgsinα
由對稱性可知,最大伸長量為
4+ k .
第三章 機 械 波
第1節 波的形成
知識梳理
一、1.帶動 跟著振動 振動 2.(1)傳播 (2)相互作用 (1)

t= T 時,質點8正在向上振動,未達到最高點,質點
二、1.垂直 最高處 最低處 在同一直線上 密集 稀 2
疏 2.縱波 12,16未動,如圖甲所示.
三、1.機械振動 2.(1)波源 (2)介質 3.(1)振動 () 32t= T 時,質點8正在向下振動,質點12向上振動,質
(2)能量 (3)傳遞信息 4
典例精解 點16未振動,如圖乙所示.
【典例1】 B 解析:據波的傳播特點知,波傳播過程中各質 (3)t=T 時,質點8,12正在向下振動,質點16向上振動,如
點的振動總是重復波源的振動,所以起振方向相同,都是豎直向 圖丙所示.
, , T
【拓展提升】
下 但從時間上來說 起振依次落后 的時間,所以選項
4 AC
正 1.D 2.B 3.A 4.B 5.C 6.C
確,B錯誤.由題意知,質點9比質點1應晚起振兩個周期,所以當 7.解析:(1)設地震中心到觀測中心的距離為x,則有:
所有質點都起振后,質點1與質點9步調完全一致,所以選項 D x x ,解得
3.7km/s-9.1km/s=7.8s x=48.6km.正確.
: (2)由于縱波傳播得快,故地震發生時縱波最先到達觀測中變式1B
【 心,因此在那里的人們先是感到地面上下振動,當橫波到達后,又典例2】 B 解析:物理學中把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
增加了左右晃動的感覺
播方向垂直的波稱作橫波,在橫波中,凸起的最高處稱為波峰,凹 .
下的最低處稱為波谷,故 A 正確;把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 第2節 波的描述
方向在同一直線的波稱作縱波,故B錯誤,D正確;質點在縱波傳 知識梳理
播時來回振動,其中質點分布最密集的地方稱為密部,質點分布 一、1.平衡位置 位移 平滑的曲線 2.平衡位置 3.正
最稀疏的地方稱為疏部,故C正確.本題要求選錯誤的,故選B. 弦曲線 正弦波 簡諧運動
變式2:C 二、1.(1)振動 相位相鄰 (2)相鄰波峰 相鄰波谷 相
當堂訓練 鄰疏部 相鄰密部
1.C 2.D 3.A 4.B 5.D 6.D 7.C 8.B 9.B  2.(1)相同的 波源 (2)波源 (3)一個波長 (4)倒數 
10.B 11.C 3.(1)傳播 (2)λf (3)介質 不同 (4)波速 頻率
12.解析:質點a 的振動方向向下,由波形平移法可知,則知 典例精解
波向左傳播;若波向右傳播,波形向右平移,則知此時時刻b點向 【典例1】 解析:(1)由圖像可知:質點1,9之間是一個完整
114
的波形,它們的平衡位置之間的距離即為一個波長,即λ=8L. 5.C 解析:根據同側法可判斷
(2)t=0時,波剛傳到質點1,且質點1起振方向向下,說明波 波向左傳播,故 A 錯誤;此時質點C
中各質點的起振方向均向下,在 Δt后由圖像乙可知質點9的振 受到的回復力最大,加速度最大,故 B
T 錯誤;根據同側法可判斷質點B 向上
動方向為向上,說明它已經振動了 ,而波傳到質點9需時間T,2 運動,故質點C 比質點B 先回到平衡
T , 2因此 Δt=T+ 即T= Δt. 位置,故C正確;根據同側法可判斷質點 H 向上運動,與質點F2 3 的運動方向相反,故 D錯誤.故選C.
() λ 8L 12L3 波速v= = = . 6.D 7.C 8.DT 2 Δt
3Δt 9.解析:(1)根據波形圖得到波長λ=4m;t=0時刻,質點Q
變式1:D 正向下運動;從t=0時刻開始計時,當t=15s時質點Q 剛好第4
【典例2】 B 解析:從題圖中可以看出波形從實線傳播到虛 次到達波峰, 3 4t故有3T+ T=t,解得T= =4s,4 15

線的時間為t= ( 1n+ (4 )T n=0,1,2, ),波的頻率為f=T = λ 4m故波速為v= = =1m/T 4s s.
4n+1 4n+1 ( )
4t =4×0.1Hz=2.54n+1 Hz
(n=0,1,2, ),A錯誤;從題圖 (2)t=0時刻,質點P 正在向上運動,振幅為:A=0.2m,
中得出波長為λ=4m,波的傳播速度為v=λf=10(4n+1)m/s(n 2π 2π π角速度為:ω= = = rad/s,故質點P 做簡諧運動的表
=0,1,2, ),
T 4 2
當n=1時,v=50m/s,B正確;從題圖中可以看出質
π
點P 的振幅為0.1m,C錯誤;從題圖中可知t=0.1s時,質點P 向 達式為:y=0.2sin ( )2t m .
上振動, 1與質點P 相距5m的質點與質點P 相距1 個波長,若 【拓展提升】4
, , 1.A 2.A 3.B 4.C 5.B 6.D 7.A 8.B 9.B該質點在P 點左側 它正在向下振動 若該質點在P 點右側,它正
10.解析:(, 1
)質點a一個周期運動的路程s0=4A=0.16m,1s
在向上振動 D錯誤.

變式2:B 內的周期數是n=T =25
,1s內a質點運動的路程s=ns0=4m.
當堂訓練 3
1.B 2.D 3.C 4.A 5.B 6.D 7.A 8.A 9.D  (2)若波由a傳向b,sab= (n+4 )λ
10.A 600 / ( ,, )
11.解析:(1)由題意知x=2m 處的質點a 連續兩次位于波 v=λf=4n+3msn=123
峰的時間間隔是0.2s,所以該簡諧橫波周期為T=0.2s,波速為 若波由b傳向a,sab= ( 1n+4 )λλ 4
v=T =
/ /
0.2ms=20ms. 600v=λf= m/s(n=1,2,3 ).
(2)由t=0時刻到x=9m 處的質點c第一次位于波峰,該 4n+1
s 7
簡諧橫波向右傳播的距離為s=(
、 、
9-2)m=7m,則t= = 第34節 波的反射 折射和衍射 波的干涉v 20s 知識梳理
=0.35s. 一、1.返回 2.(1)入射波 (2)反射波 3.同一平面 
在上述時間內,x=9m處的質點c的振動時間為t1=0.35s- 等于
9-5
20s=0.15s
, 二、1.傳播的方向 2.折射
三、1.繞過障礙物 2.相差不多 更小3  3.
衍射 衍射
0.15s=4T
,質點C 由平衡位置開始起振,因此x=9m 處 四、1.保持 運動 特征保持不變 2.同時 矢量和
的質點c通過的路程為 五、1.頻率 加大 減小 加大 減小 干涉圖樣 2.相
3 同 保持不變 3.特有
s路 =4×2×4cm=6cm. 典例精解
12.解析:(1)由圖可知λ=4m,若波向左傳播,傳播距離最 【典例1】 C 解析:乙聽到的第一聲槍
3 響必然是甲開槍的聲音直接傳到乙的耳中,
小值 Δx=4λ=3m. 2a
故t= .甲、乙二人及墻的位置如圖所示,乙
() 1 T v2 若波向右傳播 Δx=nλ+ λ,所用時間4 Δt=nT+ 4 = 聽到的第二聲槍響必然是經墻反射傳來的槍
0.8
0.2,T= ,所以當n=0時,有最大周期T 聲,由反射定律可知,波線如圖中AC 和CB,4n+1 max=0.8s. 由幾何關系可得AC=CB=2a,故第二聲槍響傳到乙耳中的時間
( 33)Δx=Δt v=0.2×35m=7m=1 λ,所以波向左傳播. AC+CB 4a4 為t′= v =v =2t.
課后鞏固 v 340
【基礎訓練】 變式1:解析:(1)由f= 得 ,因波的頻率λ f= 1 Hz=340Hz
1.D 2.C 3.A 4.B
115
不變,則在海水中的波速為v海 =λ′f=4.5×340m/s=1530m/s. (3)(4)
48
由于λ= m>3m,所以此波無論是通過直徑為11 3m
( t2)入射聲波和反射聲波用時相同,則海水深為h=v海 2 = 的橋墩,還是通過寬為3m 的涵洞,都能發生明顯衍射現象.
0.5
1530× 2 m=382.5m.
第5節 多普勒效應
() 知識梳理3 物體與聲音運動的過程示意圖如圖
所示,設聽到回聲的時間為t′,
一、1.靠近或者遠離 頻率 ()增加 大于 變大則v物t′+    2.1      
()變小
v海t′=2h 2
二、()頻率 反射波 頻率變化 ()頻率 靜止 ()頻
代入數據解得t′=0.498s. 1       2     3
答案:( 率 反射 頻率變化1)340 1530 (2)382.5m    
( 典例精解3)0.498s
【 【典例 】典例2】 D 解析:從題圖中可以看出,孔的大小與波長相 1  C
變式 :
差不多,故能夠發生明顯的衍射現象,選項 A正確;由于在同一均
1B
【典例2】 A 解析:車輛(警車)勻速駛向停在路邊的警車
勻介質中,波的傳播速度沒有變化,又因為波的頻率是一定的,又
(車輛),兩者間距變小,產生多普勒效應,警車探測到的反射波頻
v
根據λ= 可得波長λ沒有變化,選項B正確;當將孔擴大后,孔
f 率增高,選項 A正確,C錯誤;車輛(警車)勻速駛離停在路邊的警
的寬度和波長有可能不滿足發生明顯衍射的條件,選項 C正確; 車(車輛),兩者間距變大,產生多普勒效應,警車探測到的反射波
如果孔的大小不變,使波源頻率增大,則波長減小,孔的寬度將比 頻率降低,選項B、D錯誤.
波長大,孔的寬度和波長有可能不滿足發生明顯衍射現象的條 變式2:B
件,選項 D錯誤
當堂訓練

變式2:C 1.A 2.B 3.C 4.C 5.A 6.D 7.A 8.B 9.A 
當堂訓練 10.D
解析:如圖所示,設船發出鳴笛聲
1.D 2.D 3.A 4.B 5.C 6.D 7.B 8.C 9.B  11.
于 處,旅客聽到回聲位置在 處,即
10.D 11.A B A
3s內汽船前進了 A、:() B 間的距離l
,則聲
12.解析 1 設簡諧橫波波長為λ,頻率為f,則v=λf,代入
波經過2s-l的距離.
已知數據,得λ=1m.
( v聲t=2s-l=2s-v船t
,得s=
2)以O 為坐標原點,設P 為OA 間的任意一點,其坐標為
(
, v聲 +v船
)t (340+4)×3
x 則兩波源到P 點的波程差 Δl=x-(2-x),0≤x≤2.其中x, 2 = 2 m=516m.
Δl 以 m 為 單 位.合 振 動 振 幅 最 小 的 點 的 位 置 滿 足 Δl= 課后鞏固
( 1k+ ) 1 5 5 3λ,k為整數,所以x= ,可得 ,故2 2k+4 -2≤k≤2 k 【基礎訓練】
1.C 2.A 3.B 4.B 5.A 6.A 7.C 8.B 9.A
=-2、-1、0、1,解得x=0.25m,0.75m,1.25m,1.75m.
10.解析:(1)聲波由空氣進入另一種介質時,頻率不變,由v
課后鞏固
v 340
【基礎訓練】 =λf 得f=λ =25×10-2Hz=1360Hz.
1.C 2.B 3.D 4.B 5.D 6.B 7.C 8.B 9.B
() , v v′, λ′ 80×10
-2
v 2 因頻率不變 有 = 得v′= v= -2×340m
/s
10.解析:(1)由公式λ= 得:

λ= m=0.2m,質點 A 與 λ λ′ λ 25×10
f 30 =1088m/s.
S1、S2的距離差為:Δx=|S2A-S1A|=2m=10λ.即質點A 為 【拓展提升】
振動加強點,振幅A=2cm+2cm=4cm.故A 點以振幅為4cm, 1.D 2.C 3.C 4.A 5.C 6.C 7.A 8.C 9.D

周期為 s做機械振動. 10.解析:多普勒效應中,觀察者和發射源的頻率關系為:f′30
1 = (v±v0 )f;f′為觀察到的頻率;f 為發射源于該介質中的原始(2)由(1)知,A 點在時間 s內經過了兩個全振動,通過的 v vs15 發射頻率;v為波在該介質中的行進速度;v0為觀察者移動速度,
路程為8倍振幅,即4×8cm=32cm. 若接近發射源則前方運算符號為+號,反之則為-號;vs為發射
【拓展提升】
源移動速度,若接近觀察者則前方運算符號為-號,反之則為+
1.B 2.D 3.B 4.A 5.A 6.C 7.C 8.A 9.C
60 號.當超高速列車迎面駛來時,有:f = (v+v01 f ①,當超高速
10.解析:(1)
)
由題意知:周期T= s=3s.設波長為λ,則5λ v-vs20
λ 48 λ 48 16 列車駛過他身旁后, : (v-v0 ) , f1 8有 f2= f ② 又 =  ③,聯
+2=24m
,λ=11m.
由v= 得,T v= m
/
11×3 s=11m
/s. v+vs f2 5
立解得:vs=200km/h.
( 482)由于λ= m,大于豎直電線桿的直徑,所以此波通過豎11 本章評估
直的電線桿時會發生明顯的衍射現象. 1.C 2.D 3.C 4.B 5.C 6.B 7.C 8.D 9.C
116
10.B
波峰, 3根據題意,有:t1=T+ T,解得:周期4 T=0.8s
,由題圖可
11.解析:(1)由乙圖知,質點的振動周期為T=0.8s,由甲圖
知,波長λ=20m, , λ知波長λ=4cm 根據波速v= ,解得T v=5cm
/s.
: λ 20則波速為 v= / /T =0.8ms=25ms. (2)
QA
由題圖可知,振幅A=2cm,Q 的起振時刻為t2=
() v

2 振幅為2m;則由t=0到1.6s時,質點P 通過的路程為:
; 0.7s,Q 的振動方程 =Asin [2πs=2×4A=16m y (t-t2)] ,代入數據得:當T t≥
(3)質點P,Q 平衡位置之間的距離為:L=85m-10m= 5π
75m;由L=vt,解得:t=3s, 0.7s時,y=2sin[ (2 t-0.7)]cm,當t<0.7s時,y=0.
即經過3s時間質點Q 第一次到達波谷,經過3.8s時間質點
第二次到達波谷. 第四章 光
12.解析:(1)因為超聲波的頻率為f=1.0×105Hz,所以質 第1節 光的折射1
點振動周期T= =10-5s
f 知識梳理
x=7.5×10-3m 處質點圖示時刻處于波谷,所以可畫出該質 一、1.(1)分界面 (2)進入第2種介質 2.(1)同一平面內
點做簡諧運動的圖像如圖所示. sinθ 兩側 成正比  1 (2)可逆sinθ2
sinθ c
二、1.光學性質 2.真空  1sinθ  3.
真空   4.大于1
2 v
典例精解
【 sinθ典例1】 解析:(1)由折射定律有n= 1,解得sinθ sinθ2=2
(2)因為超聲波的頻率為f=1.0×105Hz,由波的圖像可知 sinθ1 1= ,則θ2=30°,由反射定律得θ′1=θ1=45°,由幾何關系
超聲波的波長λ=15×10-3m,v=λf 可得超聲波的速度v=λ
n 2
f
可知反射光線與折射光線間的夾角為
=15×10-3×1.0×105m/s=1500m/s,所以魚群與漁船間的距 θ=105°.
()當反射光線與折射光線垂直時,
vt 1500×4 2 θ1′+θ2 =90°
,則n=
離x=2= 2 m=3000m. sinθ1 sinθ1 sinθ
sinθ =

cosθ′=cosθ =tanθ1= 2
,故θ1=arctan2=54.74°.
13.解析:(1)由波的傳播方向可確定質點的振動方向,根據 2 1 1
:
帶動法可知,兩列簡諧橫波分別沿x 軸正方向和負方向傳播,
變式
則 1C
【典例2】 解析:(1)P3,P4的連線與CD 的交點即為光線從質點P、Q 均沿y 軸負方向運動,所以質點 M 的起振方向也沿y
玻璃磚中射出的位置,P1,P2的連線與AB 的交點即為光線進入軸負方向;
玻璃磚的位置,連接這兩點即可作出玻璃磚中的光路,如圖所示
() , , .2 由圖可知 該兩波的波長為0.4m 由波長與波速關系可
λ 0.4
求出,波的周期為T= = s=1s,由圖可知,兩質點到 的v 0.4 M
0.3 3
距離都是0.3m.波傳到 M 的時間都是:t1= s= T,M 點起0.4 4

振的方向向下,再經過:t2=1.25s= T,兩波的波谷恰好傳到質4 (2)連接O 點與光線在AB 上的入射點所得直線即為法線,
點 M,所以 M 點的位移為-4cm. 作出入射角和折射角如圖中i,r所示.
() 5 sini30到2s這段時間內質點 M 振動的時間是 s,通過的路 (3)圖乙中圖線的斜率k= =n,由圖乙可知斜率為1.5,4 sinr
5 即該玻璃磚的折射率為( ) ; 1.5.程為s=4×4× 2A =10×2cm=20cm 變式2:B
(4)經過1s,兩列波都向前傳播了0.4m,由波的疊加分析可 當堂訓練
以知道,在t=1s時,M 處于波谷位置,位移為-4cm,x=0.4m 1.C 2.C 3.C 4.C 5.D 6.C 7.A 8.C 9.A 
和x=0.6m 處質點位于平衡位置,x=0.2m 和x=0.8m 處質點 10.B
位于平衡位置,如圖所示. 11.解析:(1)此時OP3與OE 之間的夾角為入射角,θ1=60°,
, sinθ1 sin60°θ2=30° 則n=sinθ =2 sin30°= 3.
(2)P4對應的入射角大,折射角相同,所以對應的折射率大.
(3)當在 K 位置時,入射角與折射角相等,所以折射率等
于1.
14.解析:(1)t=0時刻,P 向下振動,此前P 已經到過一次 答案:(1)3 (2)P4 (3)1
117
12.解析:(1)光路圖如圖所示. (3)用插針法“測定玻璃磚折射率”的實驗原理是折射定律n
() sinα , sini2 根據折射定律n= = 3 由幾何 = ,如圖所示,實線表示玻璃磚向上平移后實際的光路圖,虛sinβ sinr
關系2β=α,可得β=30°,α=60°,所以CD= 線表示作圖光路圖,由圖看出,畫圖時的入射角、折射角與實際的
3 入射角、折射角相等,由折射定律可知,測出的折射率沒有變化.
Rsinα= 2R. 即測出的n值將不變.
課后鞏固 AC
答案:(1)AB (2)n=BD 
(3)不變
【基礎訓練】
1.B 2.D 3.A 4.B 5.A 6.A 7.C 10.解 析:過 D 點 作 AB 邊 的 法 線
sinθ1 1 NN′,連接OD,則∠ODN=α 為O 點發出8.B 解析:由n= , 正確, 錯誤;由于sinθ ≈0.67≈1.49 B C2 的光線在D 點的入射角;設該光線在 D 點
sinθ1>sinθ2,故光線是從空氣射入玻璃中的,AD錯誤. 的折射角為β,如圖所示.根據折射定律有
9.解析:(1)光路圖如圖所示,畫出通過P1、P2的入射光線, nsinα=sinβ①,式中n 為三棱鏡的折
交AC 于O,畫出通過P3、P4的出射光線交AB 于O′,連接OO′, 射率.由幾何關系可知β=60°②,∠EOF=30°③,在△OEF 中有
則光線OO′就是入射光線P1P2在三棱鏡中的折射光線. EF=OEsin∠EOF④,由③④式和題給條件得OE=2cm⑤,根據
題給條件可知,△OED 為等腰三角形,有α=30°⑥,由①②⑥式
得n= 3.
第2節 全 反 射
知識梳理
一、1.較小 較大 光密 光疏 光疏 光密 光密 光
疏 2.(1)①折射() ,  
反射 ②入射角 (2)①光密 光疏 ②等
2 在所畫的圖上注明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 并畫出虛線部
分, 1用量角器量出θ1和θ2(或用直尺測出線段EF,OE,GH,OG 于或大于 (3)sinC=n
的長度). 二、1.改變光的方向 2.較大 較小 全反射
() sinθ1 ( EF GH EF/3n= , , OE或因為 則 典例精解sinθ sinθ1=2 OE sinθ2=OG n=GH/OG
【 】
典例 解析
:()光路如圖所
EF OG 1   1
=OE GH ) . 示,圖中 N 點為光線在AC 邊發生反
射的入射點.設光線在 P 點的入射角
10.解析:()
OA
1 設入射角為α,由幾何關系可知sinα=OB = 為i、折射角為r,在 M 點的入射角為
1 sinβ 3 r′、折射角依題意得也為i,且,得α=30°,由n= ,可得2 sinα sinβ=nsinα=
,所以
2 β=60°. i=60°,①
c c 3 由折射定律得sini=nsinr,nsinr′=sini,得r=r′,OO′為過(2)光在球體中的傳播速度v= = ,AB= R,則光從A 傳n 3 2 M 點的法線,∠C 為直角,OO′∥AC.由幾何關系知∠MNC=r′,
AB 3R 由反射定律可知∠PNA=∠MNC,得∠PNA=r,由幾何關系得
到B 的時間t1= = ,由幾何知識知BC=R,則光從B 傳到v 2c r=30°,得n= 3.
BC R
C 的時間t2= = ,故藍光從A 點傳播到C 點所需時間t=t1 (2)設在 N 點的入射角為i″,由幾何關系得i″=60°,此三棱c c
鏡的全反射臨界角滿足
5R nsinθ=1
,得i″>θ,此光線在N 點發生全
+t2=2c. 反射,三棱鏡的AC 邊沒有光線透出.
【拓展提升】 變式1:A
1.C 2.C 3.D 4.B 5.A 6.D 7.D 8.C 【典例2】 解析:該題考查光導纖維的全反射及光速問題.由
9.解析:(1)為了減小角度測量的相對誤差,入射角應適當大 題中的已知條件可知,要使光線從光導纖維的一端射入,然后從
一些.但不能太大,否則出射光線太弱,故 A 正確;該同學在插大 它的另一端全部射出,必須使光線在光導纖維中發生全反射現
頭針d 時,使d 擋住a、b的像和c,由此確定出射光線的方向,故 象.要使光線在光導纖維中經歷的時間最長,就必須使光線的路
B正確;C.由幾何知識可知,光線在上表面的折射角等于下表面 徑最長,即光對光導纖維的入射角最小,光導纖維的臨界角為C
的入射角,根據光路可逆性原理可知,光線一定會從下表面射出, 1 L
=arcsin .光在光導纖維中傳播的路程為d= =nL,光在光
折射光線不會在玻璃磚的內表面發生全反射.故 C錯誤;該實驗 n sinC
方法的原理是折射定律,也能用來測量其他透明介質的折射率, c , nL導纖維中傳播的速度為v= 所需的最長時間為tmax =
故 D錯誤. n c
n
AC

() sin∠AOC AO AC
nL
2 玻璃的折射率n=sin∠BOD=BD=
= .
BD c
BO 變式2:D
118
當堂訓練 π π
由幾何關系知,α=C= ,此時玻璃磚轉過的角度為 .
1.D 2.B 3.A 4.B 5.A 6.D 7.B 8.C 9.C  3 3
10.C () h2 折射光線光點A 到O′的距離為xAO′= ,
11.解析:(1)光路圖及相關量如圖所示. tanα
光束在AB 邊上折射,由折射定律得 10 3解得xAO′= 3 cm.sini
sinα=n ①
,式中n 是棱鏡的折射率.由 第3節 光的干涉
幾何關系可知α+β=60° ②,由幾何關 知識梳理
系和反射定律得β=β′=∠B ③,聯立①②③式,并代入i=60° 一、1.托馬斯 楊 2.(1)單色 相同 干涉 (2)明暗相
得n= 3④.
間 3.()
l
1 整數 明條紋 ()奇數 暗條紋 ()
() , sini′
  2    4.1ndλ
2 設改變后的入射角為i′ 折射角為α′,由折射定律得sinα′
, , ()
l
=n ⑤ 依題意 光束在BC 邊上的入射角為全反射的臨界角 2 dλ.
, 1 二、 路程差 亮 暗θ 且sinθ =  ⑥,由幾何關系得θ =α′+30° ⑦,由④⑤⑥ 1.      2.
透射 反射 薄膜干涉
c c n c 典例精解
3- 2 【典例1】 B 解析:雙縫干涉中單縫的作用是獲得線光源,⑦式得入射角的正弦為sini′= 2 . 而線光源可以看成是由許多個點光源沿一條線排列組成的,這里
12.解析:(1)
c
光在液體中的速度為v= ,在液體中經過的 觀察不到光的干涉現象是由于單縫太寬,得不到線光源.故選項Bn
正確.
nh
最短時間t,則有vt=h,解得t=c . 變式1:D
(2)液面上有光射出的范圍是半徑為r 的圓,光在液面發生 【典例2】 C 解析:
c c
根據λ= ,單色光a的波長λ1= =
1 f f1
全反射的臨界角為C,則有sinC= ,因r=htanC,則有n r= 3×10
8 c
14m=0.6×10-6m=0.60μm;單色光5.0×10 b
的波長λ2= =
h 2 f2, πh液面上有光射出的面積S=πr2,解得S=
2 n2 .

n -1 -1 3×10 m=0.4×10-67.5×1014 m=0.40μm.
則 Δx=0.60μm=λ1,Δx=
課后鞏固
【 3 λ基礎訓練】 0.60μm=2λ2=3×
2 ,可得出選項 正確
2 C .
1.D 2.C 3.B 4.B 5.C 6.A 7.B 8.C 變式2.解析:屏上P 點距雙縫S1和S2的路程差為7.30×
9.解析:()
sinθ
1 根據折射定律n= 1,代入數據得sinθ θ2=30°. -7 ,
Δs 7.30×10-7m
2 10 m 則n=λ =
,故在
7.30×10-7m=2 P
點出現明條紋.
(2)作光路圖如圖所示 2 2
在AC 面上光線正好發生全反射,入 答案:明條紋
射角 當堂訓練
1 2
sinθ′= = ,θ′=45° 1.D 2.B 3.D 4.C 5.B 6.B 7.A 8.B 9.D 1 n 2 1 10.C 11.B
根據幾何關系,可以求得∠A=75°,
:() c Δs 3×10
-6
∠B=60°. 1第4節 單  擺
C.只有在最高點時,回復力才等于重力和擺線拉力的
合力
D.擺球在任意位置處,回復力都不等于重力和擺線拉
一、單擺及單擺的回復力 力的合力
單擺模型 【典例2】1.  如圖所示
,三根細線在O
如果細線的    不可改變,細線的    與小 點處打結
,A,B 端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
球相比可以忽略,球的    與線的長度相比也可以忽 相距為l的兩點上,使△AOB 成直角三角
略,這樣的 裝 置 就 叫 作 單 擺.單 擺 是 實 際 擺 的         形
,∠BAO=30°,已知OC 線長也是l,下
模型. 端C 點系著一個小球(半徑可忽略),下列
在單擺模型里,懸線無彈性、不可伸縮、沒有質量,小球 說法正確的是(以下皆指小角度擺動,重力加速度為g)
是質點,單擺是一個理想化的模型 ( ).   
2.單擺的回復力 lA.讓小球在紙面內振動,周期T=2π
(1)回復力的提供:擺球的重力沿   方向的分力, g
即F=    . 3lB.讓小球在垂直紙面內振動,周期T=2π
(2)回復力的特點:在偏角很小 2g
時,單擺所受的回復力與它偏離平衡 3lC.讓小球在紙面內振動,周期T=2π
位置的位移成    ,方向總指向 2g
    . lD.讓小球在垂直紙面內振動,周期T=2π
(3)運動規律:單擺在偏角很小 g
時做 運動,其振動圖像遵循 變式2:圖為甲、     乙兩單擺的振動
正弦函數規律. 圖像,則 (  )
、 A.若甲
、乙兩單擺在同一地點擺
二 單擺的周期
動,則甲、乙兩單擺的擺長之比l甲 ∶
1.影響單擺周期的因素 l乙 =2∶1
(1)單擺的周期與    、    無關. B.若甲、乙兩單擺在同一地點擺動,則甲、乙兩單擺的
(2)單 擺 的 周 期 與           有 關,擺 長 越 長,周 擺長之比l甲 ∶l乙 =1∶1
期     . C.若甲、乙兩單擺擺長相同,且在不同的星球上擺動,
2.周期公式 則甲、乙兩單擺所在星球的重力加速度之比g甲 ∶g乙 =
(1)公式:T=    . 4∶1
(2)單擺的等時性:單擺的周期與振幅無關的性質. D.若甲、乙兩單擺擺長相同,且在不同的星球上擺動,
則甲、乙兩單擺所在星球的重力加速度之比g甲 ∶g乙 =
1∶4
【典例1】 下列關于單擺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單擺擺球從平衡位置運動到正向最大位移處的位
移為A(A 為振幅),再運動到平衡位置時的位移為最大 1.對于單擺的振動,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
B.單擺擺球的回復力等于擺球所受的合力 A.單擺振動時,擺球受到的向心力大小處處相等
C.單擺擺球的回復力是擺球重力沿圓弧切線方向的 B.單擺運動的回復力就是擺球受到的合力
分力 C.擺球經過平衡位置時所受回復力為零
D.單擺擺球經過平衡位置時加速度為零 D.擺球經過平衡位置時所受合外力為零
變式1:關于做簡諧運動的單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2.單擺在振動過程中,當擺球的重力勢能增大時,擺
(  ) 球的 (  )
A.擺球經過平衡位置時所受合力為零 A.位移一定減小 B.回復力一定減小
B.擺球所受合力的大小跟擺球相對平衡位置的位移 C.速度一定減小 D.加速度一定減小
大小成正比
40
3.如圖所示,甲、乙是擺長相同的 面,圓弧與水平面相切于O 點,AO 弧長為10cm,現將一
兩個單擺,它們中間用一根細線相連, 小球先后從曲面的頂端A 和AO 弧的中點B 由靜止釋放,
其中一個擺線與豎直方向成θ 角.已知 到達低端的速度分別為v1和v2,經歷的時間分別為t1和
甲的質量大于乙的質量.當細線突然斷 t2,那么 (  )
開后,兩物塊都做簡諧運動,在擺動過 A.v1<v2,t1<t2
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B.v1>v2,t1=t2
A.甲的振幅大于乙的振幅 C.v1=v2,t1=t2
B.甲的振幅等于乙的振幅 D.以上三項都有可能
C.甲的最大速度小于乙的最大速度 10.如圖①是演示簡諧運動圖像的裝置,當盛沙漏斗
D.甲的運動周期大于乙的運動周期 下的木板N 被勻速地拉出時,從擺動著的漏斗中漏出的沙
4.把在北京調準的擺鐘,由北京移到赤道上時,擺鐘 在板上形成的曲線顯示出擺的位移隨時間變化的關系,板
的振動 (  ) 上的直線OO1代表時間軸.圖②是兩個擺中的沙在各自木
A.變慢了,要使它恢復準確,應增加擺長 板上形成的曲線.若板N1和板N2拉動的速度v1和v2的關
B.變慢了,要使它恢復準確,應縮短擺長 系為v2=2v1,則板N1,N2上曲線所代表的振動周期T1和
C.變快了,要使它恢復準確,應增加擺長 T2的關系為 (  )
D.變快了,要使它恢復準確,應縮短擺長
5.一單擺擺長為40cm,擺球在t=0時刻正在從平衡
位置向右運動,若g=10m/s2,則在1s時擺球的運動情況是
(  )
A.正向左做減速運動,加速度正在增大    
B.正向左做加速運動,加速度正在減小 ① ②
C.正向右做減速運動,加速度正在增大
D.正向右做加速運動,加速度正在減小 A.T2=T1 B.T2=2T1
6.如圖所示為同一實驗室 1C.T2=4T1 D.T2=4T1
中兩個單擺的振動圖像,從圖中
11.正在修建的房頂上固定的一根不可伸長
可知,兩擺的 (  )
的細線垂到三樓窗沿下,某同學應用單擺原理測
A.擺長相等
量窗的上沿到房頂的高度,先將線的下端系上一
B.振幅相等
個小球,發現當小球靜止時,細線恰好與窗子上沿
C.擺球質量相等
接觸且保持豎直,他打開窗子,讓小球在垂直于墻
D.擺球同時改變速度方向
的豎直平面內擺動,如圖所示,從小球第1次通過
7.有一擺長為L 的單擺,懸點正
圖中的B 點開始計時,第21次通過B 點用時
下方某處有一小釘,當擺球經過平衡
, ; , ,位置向左擺動時 擺線的上部將被擋 30s 球在最低點B 時 球心到窗上沿的距離為1m 當地重

住,使擺長發生變化.現使擺球做小 力加速度g 取π(m/s
2);根據以上數據可得小球運動的周
角度擺動,圖為擺球從右邊最高點 M 擺至左邊最高點N 的 期T=    s;房頂到窗上沿的高度h=    m.
閃光照片(懸點和小釘未攝入),P 為擺動中的最低點,每相
鄰兩次閃光的時間間隔相等,則小釘距懸點的距離為
(  )
L L 基礎訓練
A.4 B.2 1.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可視為單擺的是 (  )

C. L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4
8.一個單擺,在第一個行星上的周期為T1,在第二個
行星上的周期為T2,若這兩個行星的質量之比為 M1∶M2
=4∶1,半徑之比R1∶R2=2∶1,則 (  )
A.T1∶T2=1∶1 B.T1∶T2=4∶1
C.T1∶T2=2∶1 D.T1∶T2=1∶2
9.如圖所示,曲面AO 是一段半徑為2m 的光滑圓弧         A B C D
41
2.置于水平面的支架上吊著一只裝滿細沙的小漏斗,讓
漏斗左右擺動,于是桌面上漏下許多沙子,一段時間后桌面上
形成一沙堆,沙堆的縱剖面在下圖中最接近的是 (  )
   
甲 乙
3.做簡諧振動的單擺擺長不變,若擺球質量增加為原
1 A.根據圖乙可知開始計時擺球在C 點
來的4倍,擺球經過平衡位置時速度減小為原來的 ,則單2 B.此單擺的振動頻率是1Hz
擺振動 (  ) C.乙圖中P 時刻擺球向正方向振動
A.頻率、振幅都不變 B.頻率、振幅都改變 D.根據已知數據可以求得此單擺的擺長為1.0m
C.頻率不變、振幅改變 D.頻率改變、振幅不變 8.如圖所示,單擺的周期為T,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4.將秒擺(周期為2s)的周期變為4s,下面哪些措施 (  )
是正確的 (  ) A.把擺球質量增加一倍,其他條件
1 不變,則單擺的周期變小
A.只將擺球質量變為原來的4 B.把擺角α 變小,其他條件不變,
B.只將振幅變為原來的2倍 則單擺的周期變小
C.只將擺長變為原來的4倍 C.將此擺從地球移到月球上,其他條件不變,則單擺
D.只將擺長變為原來的16倍 的周期將變長
5.如圖所示,圖甲是利用沙擺演示簡諧運動圖像的裝 D.將單擺擺長增加為原來的2倍,其他條件不變,則
置.當盛沙漏斗下面的薄木板被水平勻速拉出時,做簡諧運 單擺的周期將變為2T
動的漏斗漏出的沙在板上形成的曲線顯示出沙擺的振動位 9.如圖所示,甲是一個單擺振動的情形,O 是它的平
移隨時 間 的 變 化 關 系.已 知 木 板 被 水 平 拉 動 的 速 度 為 衡位置,B,C 是擺球所能到達的最遠位置.設擺球向右方向
0.20m/s,圖乙所示的一段木板的長度為0.60m,則這次實 運動為正 方 向.圖 乙 是 這 個 單 擺 的 振 動 圖 像.根 據 圖 像
驗沙擺的擺長為(g 取10m/s2,π2=10) (  ) 回答:
       
甲 乙 甲 乙
A.0.56m B.0.65m (1)單擺振動的頻率是多大
C.1.0m D.2.3m (2)開始時刻擺球在何位置
6.如圖所示是一個單擺(θ<10°),其 (3)若當地的重力加速度為9.86m/s2,試求這個擺的
周期為T,則下列正確的說法是 (  ) 擺長是多少
A.把擺球的質量增加一倍,其周期
變小
B.把擺角變小時,則周期也變小
T 拓展提升
C.此擺由O→B 運動的時間為4 1.有一個正在擺動的秒擺(周期為2s),在t=0時正
D.擺球由B→O 時,動能向勢能轉化 通過平衡位置向右運動,當t=1.7s時,擺球的運動是
7.小明在實驗室做單擺實驗時得到如圖甲所示的單 (  )
擺振動情形,O 是它的平衡位置,B,C 是擺球所能到達的 A.正向左做減速運動,加速度大小在增加
左右最遠位置,小明通過實驗測得當地重力加速度為g= B.正向左做加速運動,加速度大小在減少
9.8m/s2,并且根據實驗情況繪制了單擺的振動圖像如圖 C.正向右做減速運動,加速度大小在增加
乙所示,設圖中單擺向右擺動為正方向,g≈π2,則下列選 D.正向右做加速運動,加速度大小在減少
項正確的是 (  ) 2.某同學用單擺測當地的重力加速度.他測出了擺線
42
長度L 和擺動周期T,如圖(a)所示.通過改變懸線長度L, 兩擺球拉到同一水平高度,并用一根細
測出對應的擺動周期T,獲得多組T 與L,再以T2為縱軸、 線水平相連,以水平地板為參考面.平衡
L 為橫軸畫出函數關系圖像如圖(b)所示.由此種方法得到 時,甲、乙兩擺的擺線與豎直方向的夾
的重力加速度值與測實際擺長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相比會 角分別為θ1和θ2,且θ1>θ2.當細線突然
(  ) 斷開后,兩擺球都做簡諧運動,則
(  )
A.甲、乙兩擺的周期相等
B.甲、乙兩擺的振幅相等
C.甲擺球的機械能小于乙擺球的機械能
D.甲擺球的最大速度小于乙擺球的最大速度
   
7.在科學研究中,科學家常將未知現象同已知現象進
(a) (b) 行比較,找出其共同點,進一步推測未知現象的特性和規
A.偏大 B.偏小 律,法國物理學家庫侖在研究異種電荷的吸引力問題時,曾
C.一樣 D.都有可能 將扭秤的振動周期與電荷間距離的關系類比單擺的振動周
3.如圖所示為同一地點的兩單 期與擺球到地心距離的關系,已知單擺擺長為l,引力常量
擺甲、乙的振動圖像,下列說法中不 為G,地球質量為 M,擺球到地心的距離為r,則單擺振動
正確的是 (  ) 周期T 與距離r的關系為 (  )
A.甲、乙兩單擺的擺長相等 GM l
A.T=2πr l B.T=2πrB.甲單擺的振幅比乙的大 GM
C.甲單擺的機械能比乙的大 2π GM r
C.T= D.T=2πl
D.在t=0.5s時有正向最大加 r l GM
速度的是乙單擺 8.如圖所示,MN 為半徑較大的光滑圓
4.通過 DIS實驗系統 弧軌道的一部分,把小球A 放在MN 的圓心
和力傳感器可以測量單擺 處,再把另一小球B 放在MN 上離最低點C
擺動時懸線上的拉力的大 很近的M 處,今使兩球同時自由釋放,則在
小隨時間變化的情況.某次 不計空氣阻力的情況下 (  )
實驗結果如圖所示,由此曲 A.A 球先到達C 點
線可知 (  ) B.B 球先到達C 點
A.t=0.2s時擺球正 C.兩球同時到達C 點
經過最低點 D.無法確定哪一個球先到達C 點
B.擺球擺動過程中機 9.小王在實驗室做單擺實驗時得到如圖甲所示的單擺
械能守恒 振動情形,O 是它的平衡位置,B,C 是擺球所能到達的左右
C.擺球擺動的周期是T=0.6s 最遠位置,此時的擺動角度為θ,小王通過實驗測得當地重
D.單擺的擺長約為0.56m 力加速度為g=10m/s2,并且根據實驗情況繪制了單擺的
5.將一單擺向左拉至水平標志線上,從靜止釋放,當 振動圖像如圖乙所示,設圖中單擺向右擺動為正方向.求:
擺球運動到最低點時,擺線碰到障礙物,擺球繼續向右擺 (1)單擺的振幅、擺長約為多少;
動.用頻閃照相機拍到如圖所示的單擺運動過程的頻閃照 (2)估算單擺振動時最大速度v.(可能用到的公式1-
片,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 θcosθ=2sin2 )(計算結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A.這個實驗說明了動能和勢能 2
可以相互轉化,轉化過程中機械能
守恒
B.擺線碰到障礙物前后的擺長
之比為9∶4
C.擺線經過最低點時,線速度不變,做圓周運動的半
徑減小,擺線張力變大    
D.擺線經過最低點時,角速度變大,做圓周運動的半 甲 乙
徑減小,擺線張力不變
6.如圖,甲、乙兩個單擺的懸點在同一水平天花板上,
4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盟| 迁安市| 凌海市| 板桥市| 湘阴县| 灵武市| 逊克县| 邳州市| 永康市| 沽源县| 马龙县| 潜山县| 新宾| 佛山市| 同仁县| 石台县| 天全县| 河曲县| 柳林县| 监利县| 灵武市| 福海县| 井研县| 孟津县| 修水县| 潮安县| 德化县| 呼和浩特市| 和硕县| 广南县| 汝南县| 巫山县| 义马市| 都江堰市| 宁波市| 论坛| 察哈| 定兴县| 鹰潭市| 南乐县| 同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