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課 辛亥革命 學案【學習目標】1.了解萍瀏起義、安慶起義和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的史實。2.認識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重點難點】重點: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難點:認識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自主學習】一、革命志士的斗爭1.1906年冬,同盟會會員劉道一、蔡紹南發動的 起義是同盟會成立后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2.1907年夏,光復會會員 在安慶發動起義,因寡不敵眾起義失敗。革命黨人秋瑾在浙江 準備策應,因歹徒告密,被捕遇害。3.1907年,孫中山與 共同籌劃領導 起義,襲取鎮南關。起義軍奮戰七晝夜,因彈藥缺乏,最終失敗。4.1910年,孫中山同 、 在廣州舉行起義。1911年4月,因準備不足,廣州起義失敗,許多革命黨人壯烈犧牲。后來,將收殮到的七十二具烈士,合葬于廣州黃花崗,因此歷史上也將這次起義稱為“ ”。二、武昌起義1. 年10月10日,武昌城內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首先起義。10月11日,起義軍成立了湖北軍政府,推舉新軍將領黎元洪為都督。武昌起義勝利后,各省紛紛響應。到11月下旬,全國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獨立,支持革命。1911年是農歷辛亥年,歷史上稱這次革命為“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的 制度的終結。他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 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 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合作探究】有人說,辛亥革命有它勝利的一面,也有失敗的一面。請結合有關內容,談一談你的認識。【當堂達標】1.洋務運動師夷長技建鐵廠,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創共和,反映了武漢在中國近代化探索中的先鋒作用,也成為武漢城市精神“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最好歷史詮釋。歷史上,推翻帝制創共和的偉人是( )A.李鴻章 B.康有為 C.孫中山 D.毛澤東2.當代美國著名學者、歷史學家費正清寫道:“它使傳統中國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徹底崩潰,是中國帝制與共和意識的分水嶺,盡管它的結局是悲劇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 .戊戌變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3.歷史課堂上,老師讓學生歸納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A. 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推翻了清朝的統治C. 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D. 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4.參加過辛亥革命的吳玉章曾說過:“從前皇帝自稱為天子,如果有人說皇帝是強盜,可以打倒,別人一定把他看作瘋子。孫中山就曾經是一個被人家看作是瘋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擁護別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瘋子。”出現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辛亥革命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B.辛亥革命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D.辛亥革命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性質5.有人說:“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這是因為辛亥革命( )A.傳播了民主共和觀念 B.結束了專制獨裁統治C.實現了人民當家做主 D.改變了近代社會性質6.下列有關辛亥革命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①孫中山領導的,發生在1912年 ②推翻了清朝的統治 ③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④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統治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7.“1903-1908年全國注冊的新工業公司有265家,平均每年約44家。1912-1921年注冊的公司有794家,平均每年約80家。資本在10萬元以上的商業公司,1914年有169家,1915年增至206家。”該材料說明了辛亥革命( )A.促進了民族工業的發展 B.結束了封建帝制C.帶來了社會習俗的變化 D.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8.一場全國規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們面前提出一個與以往不同并被眾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標,使人們燃起新的希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有說歐美共和的政治,我們中國此時尚不能合用的……我們中國的改革最宜于群主立憲,萬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說大謬(錯誤)……且世界立憲,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稱為真立憲。同一流血,何不為直截了當共和……” ——孫中山在東京留學生歡迎大會上的演講詞材料二 “兩年之中,所見所聞,殊多心得,始知徒(僅僅)致國家富強、民權發達如歐洲列強者,猶未能登斯民于極樂之鄉也;是以歐洲志士,猶有社會革命之運動也。予欲為一勞永逸之計,乃采取民生主義,以與民族、民權問題同時解決。此三民主義之主張所由完成也。”——孫中山考察英國心得材料三 中國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不久,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其基本精神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 ——摘編自《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材料四 辛亥革命不僅推翻了清朝政府,掃除了中國爭取民族獨立和社會進步道路上這個巨大障礙;而且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中國歷史上從未曾有過的共和政體。這無疑是一個巨大進步。——摘編自《二十世紀中國史綱》(1)材料一中孫中山提出了與以住不同的什么理想目標?影響孫中山提出這一理想目標的國外因素是什么?(2)材料二中孫中山認為歐洲列強社會存在著什么不足?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張?(3)在同盟會綱領中孫中山提出的核心理想目標是什么?與之相應的是三民主義中的哪一主義?(4)據材料四概括指出,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初步實現了他的哪些理想目標?(5)綜合上述材料,指出孫中山提出的理想目標為什么能被眾多的中國人接受?【我的收獲】參考答案【自主學習】一、革命志士的斗爭1.萍瀏醴起義2.徐錫麟 紹興3. 黃興 廣西4. 黃興、趙勝 黃花崗起義二、武昌起義1. 1911 辛亥革命2. 君主專制 民族民主 思想【合作探究】(1)說辛亥革命成功了,是因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推動了社會進步,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深入人心。(2)說辛亥革命失敗了,是因為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也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中國歷史進步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當堂達標】1.C 2.B 3.D 4.C 5.A 6.B 7.A8.(1)目標: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或民主共和制。因素:歐美共和制的影響(或西方啟蒙思想的影響)。(2)不足:不關注民生;主張:民生主義。(3)目標:創立民國;民權主義。(4)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或建立了民主共和政體)。(5)表達了近代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民主進步的愿望(或表達了近代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愿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