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精品教案-七年級生物-輸送血液的汞-心臟第三節 輸送血液的泵—心臟教學目標: 1.知道動物的心臟,識別心臟的四個腔與各腔相連的血管.房室瓣.動脈瓣。 2.描述心臟工作的過程。 3.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念。 教學過程:1.通過觀察心臟模型和親身體驗,主動獲取知識,學習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法和 2.通過合作探究、小組討論、自主學習、技能訓練等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教學重點: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教學難點:描述心臟工作的過程。 教學準備:心臟模型、心臟結構掛圖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血流的管道——血管,知道了血液在血管中不停的流動,那么血液流動的動力來自于誰呢 (心臟)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二節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設計目的:通過簡潔的導入語,由上節課的內容過渡到本節課,既承上啟下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探究過程: 【任務一】心臟的結構 學生觀察心臟的模型并閱讀課本68頁內容,獨立思考完成下列問題: 右圖是心臟結構模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 填寫各部分名稱 ① ②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2`.心臟壁主要由 組織構成。由此可以推斷它具有什么功能? 3.心臟由 個腔構成,其中收縮力最強的是【 】 ,與此相連的血管是【 】 4.心臟內的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入心室,是由于 的作用,血液只能從心室流入動脈,是由于動脈和心室之間有 。 5.與左心室相連的血管是【 】 與右心房相連的血管是【 】 和【 】 6.從心臟壁的厚薄來看,心房與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與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請試著解釋為什么會有這些不同? 7.心房與心室之間、心室與動脈之間有什么特殊的結構?這些結構有什么作用? 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獨立思考,解決不了的問解決不了的問題再小組討論并嘗試回答,教師適時的進行點撥、講解。 設計目的:讓學生通過有目的的閱讀,先獨立思考,提高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再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疑難,培養合作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聯系實際分析問題: (1)給你一個新鮮的動物心臟,怎樣判斷其左右? (2)只要人活著,心臟就不斷地跳動。因此有人說:在人的一生中,心臟是從不休息的。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 (3)將離體心臟的下腔靜脈扎緊,把清水注入上腔靜脈,水會從哪個結構流出 ?把清水注入主動脈,水又會從哪個結構流出? 設計目的:讓學生邊學邊練鞏固所學知識,通過聯系實際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任務二】心臟的工作過程 (課本圖)1.心臟的 和 是相適應的, 心臟的肌肉發達,因而能夠有力的 ,將血液輸送到全身。 2.右圖是心臟工作示意圖,觀察并思考下列 問題。 (1)甲圖表示 收縮,分別將血液壓至 。 (2)乙圖表示 收縮,分別將血液壓至 。 (3)丙圖表示 舒張,血液經靜脈流入 。 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及圖IV-38,嘗試描述心臟的工作過程,然后小組合作完成任務二。教師對于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講解。 設計目的:這部分知識是本節課的難點,所以教師可以在學生思考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講解,幫助學生理解,突破難點。 三 課堂小結:學生對本節所學知識進行回顧總結 設計目的: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課堂習題: 一.選擇題 1、現在有一只新鮮的豬心,那么判斷其左右的最簡單的方法是( ) A手捏心室壁 B 手捏心房壁 C 將心臟切開 D 像心臟內灌水 2、觀察豬的心臟時,用手捏的方法來判斷心房壁、心室壁的厚薄,其中最厚的心比是( ) A左心房 B 左心室 C右心房 D 右心室 3 心臟位于( ) A胸部左側 B胸部右側 C 腹部左側 D 腹部右側 4 心臟位人體的血液循環提供( ) A場所 B 動力 C 血液 D原料 5、房室瓣只能朝向哪里開( ) A心房 B心室 C動脈 D靜脈 6、下列有關心臟的結構敘述正確的是( ) A左心房連通上、下腔靜脈 B左心室連通主動脈 C右心室連通肺靜脈 D右心房連通肺動脈 7、心臟中房室瓣的作用是使血液能( ) A從心房流向心室 B 從心室流向心房 C從動脈流向心室 D從心房流向靜脈8作心臟灌流實驗時,資助動脈注入清水,水會從那里流出( A主動脈 B 肺動脈 C下腔靜脈 D肺靜脈 9、左右心房之間以及左右心室之間不連通這有利于( ) A減輕心臟負擔 B提高血液循環輸送氧氣的能力 C縮短血液循環的距離 D提高心臟的射血能力 10、風濕性心臟病會業內其心臟的( ) A瓣膜關閉不嚴 B左右兩心房不能完全隔開 C心臟瓣膜缺損 D左右兩心室 教學反思:心臟這一節內容比較難,學生掌握情況不是特別理想,需要多做練習加以鞏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