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9.1科學立法 編號:19 日期: 2023年 4月 日【核心素養目標】 政治認同:認可科學立法的標準,認同我國立法的科學性、民主性,支持國家的立法工作。 科學精神:正確認識科學立法的內涵和要求,知道立法的科學性為依法治國奠定基礎。 法治意識:增強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推進科學立法。 公共參與:在日常生活中,積極為國家立法建言獻策,增強法治觀念,樹立法治意識。 【教學重點】: 科學立法的內涵。 科學立法的原則 【教學難點】: 推進科學立法的具體要求任務與問題【自主學習】 課前預習(填空并在課本相應位置把問題寫出來,各組長督促檢查,課代表抽查,不能空題?。?一、科學立法的內涵 1.內涵:尊重和體現社會發展的___________,不斷提高法律的___________。 2.原則(標準) (1)學立法體現我國__________,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推動國家發展進步,保障__________。立法要符合我國的政治制度和歷史傳統,要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相適應,制定出適合中國的___________。 (2)符合_______。要立_______之法,立_____之法,完善立法體制機制,使每項立法都能科學合理地規范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規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使法律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 (3)立法必須遵循法律體系的_________________和立法工作規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術,努力實現___________的科學化。 二、推進科學立法 如何推進科學立法?(要求/措施) 1.依法立法 (1)內涵:在___________的軌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規范性文件。 (2)依據:在我國, ___________是國家機關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據。 (3)要求:所有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都應當按照___________、依據___________開展立法工作。 2.充分發揚民主 (1)必須堅持___________立法,廣開言路,集思廣益。 (2)要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開展___________,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在立法協商中的作用,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健全法律法規規章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和公眾意見采納情況反饋機制,廣泛凝聚社會共識。 3.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 (1)應在立法中客觀地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確認和保護,做到_______________相統一、相對應。 (2)立法還要___________,根據國家治理需求,授予國家機關必要的權力,并對其加以制約,明確權力行使不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區分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 科學立法就是要實事求是,不能拍腦袋做決策,科學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體現客觀規律民主立法就是要多聽方方面面的意見,多吸取社會智慧,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依法立法是指立法應當嚴格依照憲法法律設定的權限和程序進行, 確保每項立法都經得起合憲性審查,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合作學習】 探究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以下簡稱《立法法》)再次修改。某校高三(12)班的同學“從《立法法》修改看科學立法”這一主題進行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其中。 我國立法工作積累了很多成熟有效的立法經驗,黨的二十大對新時代法治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有必要對《立法法》進行修改。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到各地進行調研并召開座談會,征求法律專家意見。修正草案在中國人大網公開征求意見。 修正草案中增加了“設立基層立法聯系點,廣泛征求基層群眾和各方面人士對有關法律草案的意見”等實踐經驗。 “省、市等地方可以建立區域協同立法工作機制”“合憲性審查程序、對象和處理主體”在草案中都做了明確規定。 結合同學們的分享,運用《政治與法治》的知識,談談《立法法》的修改是如何實現科學立法的。【分享與體驗】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請做出你的思維導圖。(必答題,不許空題目)【當堂檢測】 一.易錯判斷 1、科學立法就是要尊重和體現法律發展的規律,不斷提高法律的質量。( ) 2、科學立法要保障人民各項利益。( ) 科學立法要做到以德立法,在道德的軌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規范性文件。( ) 4.立法中遵循權力與責任脫鉤,權利與利益掛鉤的原則。( ) 在我國,憲法是國家機關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據。( ) 6.要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開展民主協商,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在民主協商中的作用。( ) 二.單項選擇 1.社會萬象,紛繁復雜;立法所向,千頭萬緒。提高立法質量,使法律法規更加充分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愿,更加準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更加有效解決實際問題,成為立法工作著力解決的重大課題。材料表明( ) ①立法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推動國家發展進步,保障人民各項權利 ②立法要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術,實現立法過程科學化 ③立法要從國情和實際出發,立良善、管用之法,要解決現實問題 ④立法應尊重和反映規律,超越社會發展,有效調整社會關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我國地方立法一直存在“部門化立法”痕跡,一些部門在立法時“有利則爭,無利則推,他利則拖,分利則拒”。地方立法被部門利益綁架,缺乏利益分配的公正性和正當性。法律沖突不可避免,但地方立法工作者要考慮該法律責任所對應的行為的各種情況,能夠適應于其所對應的行為的各種情節。下列選項與材料表達意思無關的是( ) ①立法要以公開透明的程序機制吸納民意 ②立法要科學合理地配置權力與責任 ③立法過程中要做到權利與義務相統一 ④立法要明確權力行使不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該法將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關于民法典的立法過程,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①立法任務首先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提出 ②立法建議首先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提出 ③立法草案必須公開向社會公眾征求意見 ④立法草案須由全國人大行使決定權通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王安石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周公》中提出“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思想,強調法律是社會的基本規則,法律應該是對國家發展有益、對社會治理有益的,這就要求立法從根本上( ) A.要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符合我國國情 B.遵循立法工作程序,注重立法技術和質量 C.注重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D.明確劃分不同法律關系的調整對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