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5.3 傳送帶和臨界問題 導學案【學習目標】1.通過教師導入,能對水平傳送帶上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判斷摩擦力方向能區分f滑和f靜;(重點★★)2通過情景分析,能通過對物體受力分析,研究物體運動情況;(難點★★★)3.通過情景分析,能分析物體運動情況,計算物體對地位移,和相對位移(劃痕問題);(難點★★★)4.通過思考討論,能分析臨界條件下的受力以及計算相應加速度。(難點★★★)【知識回顧】1. 滑動摩擦和靜摩擦判斷方法:滑動摩擦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大小滑=;靜摩擦力方向與運動趨勢方向相反,大小靜=F外;2.由牛頓第二定律可解決兩類動力學問題:已知合力求加速度;或者已知加速度求受力。【課堂任務】課堂任務一 v傳、v物同向:(1)v0>v時,可能一直減速,也可能先減速再勻速;(2)v0典例分析1:如圖所示,水平傳送帶兩端相距x=8m,工件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μ=0.6,工件質量m=1kg滑上A端時速度vA=10 m/s設工件到達B端時的速度vB。(g=10m/s2)(1)若傳送帶靜止不動,則vB= ;(2)若傳送帶順時針轉動,工件能到達B端嗎 若不能,說明理由;若能,則求出到達B點的速度vB= ;(3)若傳送帶以v=13m/s逆時針勻速轉動,工件受摩擦力f = ,方向: 。工件將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此時加速度a= ,工件與傳送帶共速的時間t1= ,此時工件相對地面的位移x1= ,傳送帶的位移x2= 。當工件與傳送帶共速時,摩擦力由滑動摩擦力突變為0,此后工件隨傳送帶一起勻速運動到達B所用的時間t2= ,工件由A到B總時間t= 。(保留兩位有效數字)(4)若此物體是煤塊,在共速前物體相對于傳送帶的位移Δx= 。(劃痕)思考:摩擦力在什么情況下會發生突變?變式1:如圖2所示,水平傳送帶以不變的速度v=10 m/s向右運動,將工件(可視為質點)輕輕放在傳送帶的左端,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工件做勻加速運動,經過時間t=2 s,速度達到v;再經過時間t′=4 s,工件到達傳送帶的右端,g取10 m/s2,求:(1)工件在水平傳送帶上滑動時的加速度的大小;(2)工件與水平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3)傳送帶的長度.課堂任務二 v傳、v物反向:(1)傳送帶較短時,滑塊一直減速到達左;(2)傳送帶較長時,滑塊先向左減速再向右加速回到右端典例分析2:傳送帶以恒定的速率v=4m/s 順時針運行,質量 m=4kg的小物塊以初速度 v0=8m/s從最右端水平向左沖上傳送帶,動摩擦因數μ=0.2 ,傳送帶長18m 。(1)求小物塊沖上傳送帶的加速度a= 。(2)減速為零所需時間t= 。(3)在此時間內傳送帶位移x1= ,物體位移x2= 。劃痕Δx1= 。在物體的 (左邊/右邊)。物體開始反向加速,至共速的時間t2= 。傳送帶位移x3= ,物體位移x4= ,劃痕Δx2= ,在物體的 (左邊/右邊)。此后物體隨傳送帶一起勻速運動,物體回到出發點的時間t3= 。從出發到回到出發點的總時間t總= 。思考:傳送帶上留下的總劃痕Δx總為多少?變式2:如圖8所示,繃緊的水平傳送帶足夠長,始終以恒定速率v1=2 m/s沿順時針方向運行.初速度為v2=4 m/s的小物塊從與傳送帶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處滑上傳送帶,小物塊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0.2,g=10 m/s2,若從小物塊滑上傳送帶開始計時,求:(1)小物塊在傳送帶上滑行的最遠距離;(2)小物塊從A處出發再回到A處所用的時間.課堂任務三 臨界條件:繩子松弛、剛好拉直的臨界條件是:繩中拉力為零(重點★★★)典例分析3:如圖所示,AB距離為L,c點系一質量為m的小球,繩AC長為L,BC長為L,兩繩能夠承受的最大拉力均為2mg,則:(1)若繩BC剛好被拉直時(TBC=0),車的加速度大小為多少 方向?(2)為不拉斷輕繩,車的最大加速度大小為多少?(3)若繩AC的承受能力無限大,其他條件不變,當小車向左的加速度為4g時,求繩AC上的力為多大?變式3:如圖5所示,細線的一端固定在傾角為45°的光滑楔形滑塊A的頂端P處,細線的另一端拴一質量為m的小球(重力加速度為g).(1)當滑塊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向右運動時,線對小球的拉力剛好等于零?(2)當滑塊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向左運動時,小球對滑塊的壓力等于零?(3)當滑塊以a′=2g的加速度向左運動時,線上的拉力為多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