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5.4板塊模型 導學案【學習目標】1. 能用隔離法對板塊模型進行受力分析(重點★★);2. 通過情景分析,能計算共速的時間,板塊各自的對地位移及相對位移(重點★★);3. 通過情景分析,能計算板長的最短距離等臨界問題(重難點★★);4. 通過歸納總結,能說出板塊模型的解題思路及注意事項(重點★★)。【課堂任務】課堂任務一 認識板塊模型1.模型描述:滑塊(視為質點)置于木板上,滑塊和木板均相對地面運動,且滑塊和木板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發生相對滑動。2.常見的兩種位移關系:滑塊由木板一端運動到另一端的過程中,滑塊和木板同向運動時,位移之差=L(板長);滑塊和木板反向運動時,位移之和。關注兩個臨界條件:滑塊與木板是否發生相對滑動:動力學條件: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運動學條件:二者速度或加速度不相等①a>am,發生相對滑動();②a≤am,不發生相對滑動;(2)滑塊是否滑離木板:木板長度一定時,滑塊可能從木板上滑下,恰好滑到木板的邊緣時達到共同速度是滑塊滑離木板的臨界條件.4. 模型問題的分析思路課堂任務二 無外力作用的板塊1. 如圖所示,質量為m=2kg的木塊在質量為M=1kg的木板上向右滑行,初速度v0=3m/s,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1=0.2,木板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2=0.1,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求:(1)木塊滑上木板的瞬間,①m和M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②m的加速度a1的大小和方向;③M的加速度a2的大小和方向.(2)若木板足夠長,①滑塊與木板達到的共同速度v;②滑塊與木板速度相等時,滑塊和木板的位移;③滑塊與木板速度相等時,滑塊相對木板滑行的距離 x.若木板不是足夠長,則為使木塊不從木板上滑落,木板的長度至少為多少;(4)木板的總位移.課堂任務三 有外力作用的板塊2. 如圖,A、B兩物塊的質量分別為2m和m,靜止疊放在水平地面上. A、B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B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 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為g. 現對A施加一水平拉力F,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當F<2μmg時,A、B都相對地面靜止B.當F=μmg時,A的加速度為μgC.當F>3μmg時,A相對B滑動D.無論F為何值,B的加速度不會超過μg提示:隨著F增大,首先需要判斷AB一起動還是分開運動,所以分析B的受力情況。① F:0—________時,AB均靜止;② F:_______—_________時,AB保持相對靜止一起勻加速運動;③ F:_______—_________時,AB發生相對滑動,分別以各自的加速度勻加速運動。如圖所示,一質量為m1 = 1kg的長直木板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素μ1=0.1,木板最右端放有一質量為m2= 1kg、大小可忽略不計的物塊,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素μ2=0.2. 現給木板左端施加一大小為F= 12N、 方向水平向右的推力,經時間t1 = 0.5s后撤去推力F,再經過一段時間,木板和物塊均停止運動,整個過程中物塊始終未脫離木板,取g=10m/s2 ,求:(1)撤去力F瞬間,木板的速度v1,物塊的速度v2;(2)木板至少多長;(3)木板的位移.4. 如圖甲所示,一質量為M的長木板靜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質量為m的小滑塊.木板受到隨時間t變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時,用傳感器測出其加速度a,得到如圖乙所示的a-F圖.最大靜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動摩擦力,取g=10m/s2,則下列選項錯誤的是( )滑塊的質量m=4kg木板的質量M=2kgC. 當F=8N時滑塊加速度為2m/s2D. 滑塊與木板間動摩擦因數為0.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