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4年浙江省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嘉興卷)社會·思品 試題卷考生須知:1.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全卷采用開卷形式,但不能交流材料和討論問題。2.全卷共6頁,分卷Ⅰ(選擇題)和卷Ⅱ(非選擇題)兩部分。卷Ⅰ和卷Ⅱ的答案必須全部涂、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卷 Ⅰ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2013年12月4日,中國 ▲ 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A.口算 B.速算 C.心算 D.珠算2.2014年1月19日印發的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 ▲ 的若干意見》,將給我國農村帶來巨大變化。A.家庭農場發展 B.農業科技創新 C.農業現代化 D.農村發展活力圖1為“某大洲沿19°E的地形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3.甲乙兩水域分別為A.地中海 大西洋 B.大西洋 印度洋C.印度洋 北冰洋 D.北冰洋 地中海4.關于該大洲的自然特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世界黑種人的故鄉 B.熱帶氣候分布最廣C.熱帶雨林分布最廣 D.陸地面積最大的洲5.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下列能正確反映青藏地區人文特征的是①天山牧民趕著牛羊 “轉場” ②那達慕大會上人們騎馬摔跤③青稞基地里藏民辛勤勞作 ④牧場里藏山羊藏綿羊在歡唱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6.我國歷史上曾出現“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它們的共同特征有①社會比較安定 ②民族關系融洽③經濟得到發展 ④科舉制度完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這支衣衫襤褸、面帶饑色的軍隊從南中國出發時有8.6萬人,到陜北時只剩下不到6000人……”。材料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北伐戰爭 B.遵義會議 C.西安事變 D.紅軍長征8.讀圖2,比較甲、乙兩次遠洋航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航海時間相差了一個多世紀B.甲的航海規模小于乙的規模C.都促進了不同區域文明交流D.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9.百年前的一場世界戰爭,“令全歐洲的希望之光消失了。這是歐洲一場野蠻兄弟的殺戮,歐洲沒有哪個國家是這場戰爭真正的勝利者”。材料描述的戰爭是A.英法戰爭 B.第一次世界大戰C.蘇德戰爭 D.第二次世界大戰10.1956年,中國可能出現的景象有A.第一輛國產汽車在歡呼聲中緩緩駛出工廠B.收工后的農民在集體食堂里吃著“大鍋飯”C.上海繁華的南京路上到處能夠看到大字報D.全國城鄉煉鐵爐星羅棋布,爐火日夜不熄11.嘉興有一所百年名校——嘉興一中。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紀三十年代末烽火連天,她輾轉多地來到天目山成立“浙西一中”,直到四十年代中期才遷回嘉興,恢復省立嘉中。依據材料推測,該校經歷了A.辛亥革命 B.五四運動 C.抗日戰爭 D.解放戰爭12.嘉興有一位著名大師——金庸。他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成員,參與基本法的起草,見證了香港回歸祖國。香港回歸祖國①結束了英國在香港的殖民統治 ②使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③是“一國兩制”構想的偉大實踐 ④標志著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3.嘉興有一座知名圖書館——嘉興圖書館。 ( http: / / www.21cnjy.com )她運用現代網絡技術,為農村學校提供一站式教育資源,使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共享資源。城鄉學校共享資源體現了A.教育創新的推進 B.教育經濟的發展C.教育優先的安排 D.教育公平的落實“全國自強模范”樓寶,身殘志堅,憑學識發明專利,并幫助殘疾人致富。回答14—15題。14.樓寶雖然身體殘疾,但能看到自己的長處。這說明正確認識自己A.只有通過集體 B.要用全面的眼光C.是件容易的事 D.要注重外在形象15.他利用業余時間去殘疾人的育苗養殖基地無償進行技術指導,幫助他們致富。這①能幫助殘疾人致富從而消除貧富差距②反映了他利用科技知識推進共同富裕③體現了政府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④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益實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下列行為屬于侵犯公民肖像權的是A.學校在宣傳窗里張貼小徐獲獎的照片B.王某跨越馬路護欄的照片被報紙刊出C.照相館未經李某同意將其照片在櫥窗展出D.電視新聞中出現了鄭某參觀科技館的畫面17.右邊漫畫(圖3)告訴我們①法律由國家機關制定或認可②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前提③嚴格執法是執法人員的職責④必須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8.張先生參加了社區組織的“微心愿活動”,向某校捐贈了一批書籍。他對財產行使了A.處分權 B.占有權 C.使用權 D.收益權19.下列規定符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是A.商品離柜,概不退換 B.自帶酒水,另付小費C.出示小票,方可離場 D.真實無欺,假一罰三20.全國人大代表曹禺為農民工城市夢代言,把農民工的心聲帶上了大會。這說明①人民直接管理國家 ②人大代表為人民服務③人大代表為民作主 ④人大代表履職意識強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卷 Ⅱ二、非選擇題(本題有6小題,共60分)21.(10分)世界各地的自然和人文環境有相似性也有差異性。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兩幅世界典型區域的地形圖材料二:甲乙玉米帶比較項目 甲玉米帶 乙玉米帶緯度 38°N~43°N 42°N~46°N無霜期(天) 160~200 130~145土壤有機質 3%~6% 2%玉米單產(千克/公頃) 7500 6750注:乙所在區域的糧食商品率居該國首位,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0%。(1)讀圖5,判斷A位于B的 ▲ 方向,并指出乙地的氣候類型。(2分)(2)根據材料判斷甲乙玉米帶所在區域的地形類型,并說明乙玉米單產低于甲的自然原因。(5分)(3)聯系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甲乙玉米帶農業生產的共同特點。(3分)22.(10分)近代化是世界歷史發展的重要階段,中國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晚清政府財政收入結構表(單位:萬兩)年代 農業稅收入 工商雜稅收入 其他收入 總收入數額 比重(%) 數額 比重(%) 數額 比重(%) 數額 比重(%)1849 3281 77 969 23 —— —— 4250 100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摘編自馮楊《低關稅與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研究》(1)依據材料一,指出與晚清政府財政收入結構變化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并說明該歷史事件對中國近代化起到的作用。(3分)材料二:1898年6月16日光緒皇帝與康有為對話節選(2)材料二反映出康有為的“變法”主張是什么?與材料一反映的歷史事件相比,該主張是如何進一步推動中國近代化進程的?(4分)材料三:民國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淪落、軍閥割據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顯地,采取共和體制而帶來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國家,還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東西來喚醒國家及人民。受過西方教育或影響的新知識分子,進行一場激烈的社會變革。這場思想革命有時被描述為“中國的文藝復興”。——徐中約《中國近代史》(3)運用史實說明在近代化進程中新知識分子是如何“喚醒國家及人民”的。(3分)23.(10分)解決好人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問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環,關系到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單獨二胎”政策是計劃生育政策的完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基本狀況圖(1)觀察圖6,說說我國出臺“單獨二胎”政策的客觀依據。(2分)材料二: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每10 ( http: / / www.21cnjy.com )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8930人,高中文化程度14032人。文盲率4.08%,流動人口增長81.03%。我國人口素質依然不高,流動人口在增加……要解決我國人口問題,需要提高人口素質……(2)結合材料二,運用人口的相關知識,談談你對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措施的認識。(4分)材料三: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3)聯系材料三,從人口對資源、環境、發展的影響角度,分析中央改革人口政策的正確性。(4分)24.(10分)馬年新春伊始,Z市開展了征集“我們的家訓——建設最美家庭”活動。以下是征集到的部分家訓。類 別 內 容 問 題上輩傳承下來的家訓 入則孝順父母出則和睦鄉鄰長上有問必答不可虛言戲謔 (1)該家訓折射出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有哪些?(2分)本次活動征集到的新家訓 與孩子結為伙伴與父母成為朋友 (2)從平等的角度談談推廣該家訓的必要性。(4分)我們分享、評論、學習、傳播這些優良的家訓,不僅要把握其精髓,更要落實到行動上,為最美家庭建設、和諧社會建設貢獻自己一份力量。(3)運用國情教育的相關知識,說說青少年在建設最美家庭活動中要做些什么?(4分)25.(10分)網絡空間是公共場所,網絡社會是法治社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正義哥 秦火火等人通過微博、論壇等網絡平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組織策劃并制造傳播謠言、蓄意炒作,非法牟取暴利,嚴重擾亂網絡秩序。2014年4月17日,北京市朝陽區法院判處其誹謗罪2年,尋釁滋事罪1年半,決定合并執行3年。以下是“秦火火”等人制造、編造過的兩則網絡謠言。●雷鋒生活奢侈,道德楷模形象由國家制造●全國殘聯主席張海迪擁有日本國籍 舉報 | 1樓 2014-4-18 18:10 回復月亮船 太可惡了。竟然惡意詆毀雷鋒叔叔等公眾人物,還胡說是國家制造的!他們制造并傳播的謠言竟多達3000余條,危害實在太大了!舉報 | 2樓 2014-4-18 18:13 回復(1)運用所學法律知識判斷秦火火等人的行為性質,并說明理由。(4分)(2)從法律角度指出秦火火等人的網絡謠言,對社會的危害在哪里?(2分)(3)運用權利和義務的相關知識,談談網民應該如何規范自己的網絡行為。(4分)26.(10分)2014年,“五水共治”的春風吹遍了浙江大地。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據調查,飲用受污染水的人,患肝癌和胃 ( http: / / www.21cnjy.com )癌等癌癥的發病率要比飲用清潔水的高61.5%。水污染可以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發生以水為媒介的傳染病……(1)結合材料一,運用“珍愛和尊重生命”的知識,說一說“五水共治”的合理性。(2分)材料二:“五水共治”需要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府大力作為,制定政策,落實措施。例如,嘉興市所有“三河”(臭河、黑河、垃圾河)都明確了一名“河長”領銜治理,河道顯著位置設置“公示牌”,標注責任人、監督電話等,真正把治理工作責任落到實處。(2)根據材料二,從“依法參與政治生活”的角度,指出公民在“五水共治”中可以行使什么權利。政府應該為公民行使該權利提供哪些便利?(4分)材料三:實施“五水共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學技術起著重大的作用。南湖區防洪工程中“機器換人”,提升了防洪設施的運行能力;秀洲區采用大型絞吸式清淤船,清理水葫蘆等水面垃圾的效率是人工的7倍;桐鄉使用KS50生物修復劑治理河道,使水質變清,為居民提供優質飲用水……(3)聯系材料三,指出我國實施哪一戰略,并概括科學技術在“五水共治”中的作用。(4分)2014年浙江省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嘉興卷)社會·思品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A B D B D C B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A D B D C C A D B二、非選擇題(本題有6小題,共60分)21.(10分)(1)西南,溫帶季風氣候。(2)都是平原;乙緯度位置比甲稍高,無霜期較短(熱量條件差于甲);乙土壤有機質含量低于甲。(3)以種植業為主;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高;商品化程度高。22.(10分)(1)洋務運動,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開辟了中國近代化的道路。(2)強調從政治制度方面去變革(在政治上學習西方,實行君主立憲制)。從技術層面上升到政治制度層面推動中國近代化。(3)陳獨秀等新知識分子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發起了新文化運動,改造國民性,從而喚醒國家及人民。23.(10分)(1)我國存在人口結構性矛盾,呈現老齡化趨勢。(2)提高人口素質是積極解決人口問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要措施,我國人口素質較低,給自然、社會和經濟都帶來沉重壓力,給失業人口再就業增加了難度。解決人口問題還需要控制人口數量、調整人口結構、解決好人口流動等問題。(3)在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的關系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是關鍵。人口數量、結構的變化,會引起資源、環境、發展等方面的變化。中央改革人口政策,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控制人口數量,有利于減輕資源、環境的壓力,啟動單獨二胎政策,調整人口結構,有利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24.(10分)(1)團結友善、明禮誠信。(2)每個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應該平等待人;該家訓的推廣有利于孩子與父母相互尊重、平等交流,促進最美家庭建設。(3)傳承和弘揚優良的家訓,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25.(10分)(1)犯罪行為,其行為嚴重危害社會,觸犯刑法,要受刑罰處罰。(2)損害了他人的名譽,還損害了國家利益。(3)網民享有上網的權利,但應在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和他人的合法權益;(2分)必須忠實履行義務,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26.(10分)(1)人的生命是有價值的,應得到尊重和珍愛。治污水保供水,是尊重和珍愛生命的表現。(2)行使監督權。提供被監督者的信息、提供監督的渠道。(3)科教興國戰略。提升了防洪能力;提高了治污效率;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30°N0°23.5°S圖1甲乙甲劉家港乙西班牙圖2圖3圖4圖530°40°70°80°110°90°120°100°陸高米040°45°50°115°125°135°20005002001000AB乙陸高 米甲康:四夷交迫,分割存至,覆亡無日。皇帝:今日誠非變法不可。康:所謂變法者,須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謂之變法。今所言變者,是變事耳,非變法也。皇帝同意其建議。——摘編自茅海建《從甲午到戊戌:康有為<我史>鑒注》圖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