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大國外交現代篇一、總結概括影響大國關系的因素:身份界定;國家利益;國際格局;意識形態及制度;國家實力;國際機構;國際法;突發事件。二、2023熱點總結1、中法關系20世紀50~60年代中法關系變化的原因:①美國企圖控制歐洲,歐洲開始走向一體化;②法國實力增強,開始謀求獨立自主的外交;③中蘇關系破裂;④中國外交思想的完善;⑤新中國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中法建交的意義:①中法建交打破了美國長期以來孤立中國的政策;②有利于中國外交局面的改善;③沖擊了兩極格局,推動了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的出現;④有助于提升新中國的國際地位;⑤有助于法國實現獨立自主的外交目標有利于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合作和世界和平。中法關系發展的啟示:①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國家可以友好相處;②中法關系經歷的波折,也體現出改革開放的艱難與曲折;③新時期的中法關系將更好造福于世界人民,共同構筑更美好、更和諧的世界。2、中美關系中美關系惡化的原因(20世紀50年代):①美蘇冷戰的影響,中美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對立;②美國扶蔣反共政策的失敗,美國不承認新中國;③中國鞏固政權(維護國家利益)的現實需要;④中國奉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中美關系改善的原因(20世紀70年代):①世界多極化趨勢出現;②美國霸權地位嚴重衰落,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不利地位;③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④越南戰爭的沉重負擔;⑤日本和西歐的崛起。中美關系改善對中國的影響:①有利于提高中國的國際影響力;②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有利于中國與其他國家開展對外友好關系;③有利于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④推動了中美兩國關系正?;訌娏酥忻纼蓢洕撓?。中美關系走向的認識:①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是一場相對持久的博弈,有時甚至張揚激烈,但雙方都應克制;②中美兩國應當在戰略競爭下尋求共存與合作;③中美兩國關系的合理走向是穩妥管控危機,有較大可能性在全球治理領域發現和創造合作機遇,積極尋找一種共同進化的可持續相處之道。3、中日關系(2022 乙卷41題已考過戰后日本的崛起,此模塊2023簡單了解)古代中日關系的基本特征:①中日兩國交往源遠流長;②和平友好往來是主流,也存在摩擦與沖突;③政府間的官方交往時斷時續,民間交往(經貿、文化領域)為主渠道;④日本仰慕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對日本產生的影響遠大于日本文化對中國的影響。古代中日關系友好的原因:①中國古代是東亞文明的中心,博大精深的文明吸引周邊鄰國多學習、效仿中國;②古代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領邦,經貿往來上互通有無,符合兩國人民利益;③日本民族能夠積極主動學習先進文明。20世紀50年代~ 70年代中日關系的變化的原因:①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地位,國際地位的提高;②中美關系的改善;③中日兩國長期以來民間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的發展;④日本政府改變了對臺政策。中日關系發展的啟示:①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堅決捍衛國家主權;②中日兩國和則兩利,斗則兩傷;③應加強國際合作,兩國尋求互信和共同的戰路利益。2023考向預測1.1964年,毛深東向來訪的法國議員代表團指出:“我們反對資本主義,你們也許反對共產主義。但是,還是可以合作……不管資本主義大國也好,社會義大國也好,誰要控制我們,反對我們,我們是不允許的?!庇纱丝梢?,中法關系的改善(C )A.著眼于兩大陣營之間的對抗 B.突破了“一邊倒”的外交方針C.順應了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動 D.促成中國迎來新一輪建交高潮2.1952年,由于日本政府選擇同臺灣當局所謂“簽約建交”之后,中日官方關系一直處于敵對狀態,但進入20世紀60年代后,中日民間經貿交流訊速升溫,使得中日關系有所發展。這一轉變主要源于( A)A.社會主義陣營的關系調整 B.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潮流C.中美關系正?;靡詫崿F D.世界多極化趨勢顯著加強3.(12分)材料一1949年12月28日,法國總統奧里奧爾表示:“我認為這件事(承認新中國)是不可避免的,不能等人家來逼著我們承認?!本驮诜▏畠炔恐鲝埑姓J中共政權的意見趨于一致,并準備采取相應行動時,美國開始對法國直接施加壓力。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更是表示:“美國國務院堅決反對法國承認共產黨中國的想法……如果法國堅持這個想法,美國國務院可以改變其在印度支那事務上的態度。”當時法國在經濟和軍事上對美國嚴重依賴,尤其是期待美國維持對法國從事印度支那戰爭的軍事物資支持,再加上中國政府與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相互承認并建立外交關系,法國決定暫時放棄對承認新中國的考慮?!幾渣S慶華《中法建交始末——20世紀40~60年代的中法關系》材料二1964年法國總統戴高樂沖破重重阻力,以無比果敢的政治氣魄,決定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而法方這一愿望也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國領導人的積極回應。在雙方共同努力和積極推動下,中法建交公報于1964年1月27日正式公布。中法建交轟動世界,法國成為第一個與新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系的西方大國,從而打破了西方對中國長期以來的政治和外交封鎖。——沈孝泉《中法建交50年:在大國關系中發揮示范和引領作用》材料三中法都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隨波逐流,不隨風起舞,積極倡導和致力于多邊主義、世界多極化、國際關系民主化。——習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1)根據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簡述20世紀五六十年代法國對華政策的變化及原因。(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中法建交的影響。(4分)【答案】(12分)(1)變化:從放棄承認新中國到中法建交。(2分)原因:20世紀50年代,法國暫時放棄承認新中國。二戰后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頭號霸主,對新中國實行遏制、封鎖政策,強力干預和反對法國承認新中國;法國實力衰落,在經濟和軍事上對美國嚴重依賴;印度支那和中越關系等因素的影響。(每點2分,最高分4分)20世紀60年代,中法建交。隨著西歐走向聯合,法國經濟實力增強,開始擺脫美國控制,謀求獨立自主的大國地位,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法國的影響和作用。(2分)(2)影響:提高了法國的國際地位,有助于法國實現獨立自主的外交目標,沖擊了兩極格局;打破了西方對中國長期以來的政治和外交封鎖,是中國與西方大國關系的一個重大突破。(4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