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 2 物質科學領域第 8 講 物體的運動一、位置與方向變化(一)固定物體的位置和方向 使用前后左右、東南西北、遠近等描述固定物體的位置和方向。 1、在描述物體的位置之前要選擇一個參照物。 2、可以用東南西北等方位詞加距離的方法進行科學的描述。(二)運動物體的位置和方向 1、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可以看這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 2、運動的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 3、物理學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作機械運動,常稱之為運動。二、運動的快慢 通常用速度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等于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越長,速度越大。 (一)測量距離和時間 1、測量距離:距離是指兩個物體空間上相隔的長度。根據物體運動的路線,物體之間的距離可能是直線長度,也可能是曲線長度。測量距離的常用工具有直尺、軟尺、專業測距儀等,表示距離的單位是長度單位,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厘米、分米、米、千米等。 2、測量時間:度量兩個時刻間隔長短的物理量叫作時間。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常用的時間單位還有分、時、日、月、年等。從古至今測量時間的工具有很多,如太陽鐘、古代水鐘(利用容器中水的滴水速度保持不變的原理來計時的裝置,可分為“泄水型”水鐘和“受水型” 水鐘。)、機械鐘表、石英鐘、原子鐘等。通常測量物體運動的時間會使用秒表(又叫停表)。 (二)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即單位時間內物體運動的距離,單位是米/秒(m / s )、千米/時(km / h )等。 2、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1)相同時間:比路程; (2)相同路程:比時間。 (三)常見物體的速度三、運動的形式(一)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1、直線運動:運動路線是一條直線的運動。如電梯上下運動、樹上的蘋果自然落地等。 2、曲線運動:運動路線是曲線的運動。如擺鐘(擺鐘的擺一分鐘擺動 30 次,在此過程中,擺運動的方向不變,速度不變,幅度越來越小。不同的擺自由擺動時的速度是不一樣的。擺的速度與擺長有關,擺長越長,擺的速度越慢。)的運動、車輪的轉動、鳥類的飛行路線等。 (二) 不同的運動形式 1、平動:也稱平移,運動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始終保持平行,運動軌跡是一條直線。如在一條筆直的道路上行駛的小汽車從 A 點運動到 B 點、推拉抽屜等。 2、轉動:物體以一點為中心或以一條直線為軸做圓周運動。如時鐘指針的運動、陀螺原地旋轉、轉動方向盤等。 3、滾動:指一個物體(多為球形或圓柱形)在另一個物體的接觸面上不斷改變地移動。如車輪在地面上的運動、玻璃球在地面上的運動等。 4、振動:指物體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線或曲線往返顫動,有一定的時間規律和周期。如彈簧搖馬的運動、汽車啟動時車身的振動等。 5、擺動:是以一個點為軸點搖擺。如鐘擺的運動、踩油門時汽車儀表針的左右擺動等。四、常見的力(一)重力 重力是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力。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二)彈力 當物體受到外力作用時,形狀或體積會發生改變,撤去外力后,又恢復原來的形狀或體積,這種性質叫作彈性,使物體恢復原來的形狀或體積的力叫作彈力。它的方向跟使物體產生形變的力的方向相反。衣褲松緊帶、票夾、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樣的彈簧都是利用了物體的彈力。 (三)反沖力 氣球里的氣體噴出時,會產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這個力叫反沖力。噴氣式飛機、火箭和煙花都是靠反沖力運動的。 (四)摩擦力和阻力 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產生一種阻礙物體運動的力,這種力叫作摩擦力。物體在液體或空氣中運動時,也會產生摩擦力,這種摩擦力同樣是一種阻力。 2、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反之,摩擦力就越小。 (2)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重量有關,物體的重量越大,摩擦力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3)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上運動,有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的摩擦力要小得多。 提示:生活中增加摩擦力的做法有加深輪胎花紋、運動員抹鎂粉、給輪胎套防滑鏈等。減少摩擦力的做法有給車軸上油、冰壺比賽中刷冰等。(五)浮力 1、浸入水中的物體會受到水豎直向上托舉的力,這種力叫作浮力。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正因為有浮力,物體才能漂浮在水面。 2、研究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時,先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體在空氣中的重力,再放人水中測得物體在水中的重力,浮力=物體在空氣中的重力-物體在水中的重力。當將物體全部浸人水中時,排開的水量最大,受到的浮力最大,所以下沉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也與物體排開的水量有關,體積大的石塊受到的浮力大于體積小的石塊。 3、影響物體沉浮的因素: (1)體積、質量: 當物體的體積相等時,質量大的物體容易下沉,質量小的物體谷易上浮,如同體積的鐵球與木球相比較,鐵球容易下沉,木球容易上浮。當物體的質量相等時,體積小的物體容易下沉,體積大的物體谷易上浮,如同質量的實心鐵球與空心鐵球相比較,實心鐵球容易下沉,空心鐵球容易上浮。 (2)比重: 比重大的物體容易沉在下面,比重小的物體容易浮在上面。如:馬鈴薯在清水中下沉,在濃鹽水中上浮;蠟燭在清水中上浮,在酒精中下沉。 (3)排開的水量: 我們把物體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叫作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排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4、沉浮規律: (1)浮力>重力,物體上浮。 (2)浮力<重力,物體下沉。 (3)浮力=重力,物體懸浮或漂浮。 五、力的測量(一)力的單位 1、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 2、符號表示:N。 3、換算:1N≈100 克力。(二)測量工具 1、常用工具:彈簧測力計。 2、工作原理: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拉力越大,彈簧伸得越長。(三)測量力時的注意事項 1、調零:使用彈簧測力計前應先進行調零,使指針正對“0”刻度線。 2、測量:要讓彈簧測力計內的彈簧軸線方向跟所測力的方向在一條直線上,且彈簧不能接觸刻度盤。 3、讀數:等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并且讀數的時候視線要與指針相平。 4、限度:被測的力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最大刻度值。(四)浮力的測量 1、上浮的物體:浮力=重力+拉力。 2、下沉的物體:浮力=重力-拉力。六、力與運動狀態的變化 力可以使靜止的物體運動,也可以使運動的物體靜止,還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與方向。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離不開力。 (一)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1、物體有“運動”和“靜止”兩種狀態,力可以使靜止的物體運動,也可以使運動的物體靜止。 2、改變物體的運動方向:如果對一個運動中的物體施加一個與運動方向不同的力,這個物體會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向著新的方向運動,如足球運動員改變足球的運動方向等。 (二)改變物體的運動快慢 1、使物體運動的力常稱為動力,阻礙物體運動的力常稱為阻力。 2、動力越大,物體運動得越快;阻力越大,物體停下來越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