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畫數學 讓深度學習悄然發生——以《圓柱和圓錐》單元教學為例研讀新課標,理解核心素養,對接常態教學,團隊將選擇《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新增內容為研究主體,展開新課標學習之旅。畫數學”能讓學生的思維過程由內隱到外化,借助思維可視化發展學生高階思維,從知識建構、解題分析和學習體驗的角度畫出數學的思維軌跡。我們選取了《圓柱和圓錐》單元教學中的幾個片斷,試圖闡述畫數學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有效訓練學生的畫圖技能,讓學生的數學思維看得見,進而在大腦中形成“畫像”,達到“腳手架收放自如”,從而促進學生知識網絡的建模及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一、巧妙直觀——“認”圓柱圓錐“圓柱與圓錐”是學生第一次認識含有曲面的立體圖形。怎樣做可以既認識圓柱與圓錐,又培養空間觀念呢?通過創作圓柱與圓錐的數學連環畫,學生既在觀察比較中明確了圓柱與圓錐各部分的特點,又在想象、操作中建立了立體與平面、立體與立體之間的關系,發展了空間觀念。二、合理展開——“識”圓柱表面積通過讓學生動手畫一畫,觀察、發現圓柱側面展開圖的探索過程,以及側面展開圖的長與寬跟圓柱有關量之間的關系,從而促進知識的遷移,使學生輕松地理解掌握圓柱側面面積的計算方法,較好地突破難點。同時通過直觀畫作,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探索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重構新知,通過比較側面積和表面積的異同,將生活中的水池、水杯、通風管等實物遷移到學習中,加深學生對圓柱表面積實際多樣計算方法的認識和理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三、理性遷移——“知”圓柱與圓錐的體積結合圖形認識和圖形度量的大觀念,基于課標研讀和教材分析,引導學生通過遷移長方體和正方體認識的研究經驗,畫出圓柱、圓錐二維與三維的轉化過程,借助二維與三維的轉化獲得圓柱、圓錐的體積的計算方法。同時,引導學生畫出“類比推理”,獲得圓柱、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過程,在畫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了學生通過探究有理有據地獲得圓柱、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學習方法。進而,以“畫”的特殊形式,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意識。四、綜合鉆探——“辯”圓柱與圓錐的體積數學教師應盡量對教材加以深入挖掘,在教學之中盡量多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學習情境,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概念本質的理解,發展高階思維。例如,在探索圓柱與圓錐的體積關系時,可讓學生畫出“等積等底時,圓柱高與圓錐高的關系”、“等積等高時,圓柱底面積與圓錐底面積的關系”,使得數學學習充滿趣味性、競爭性以及探索性,進而讓學生在快樂之中對知識加以獲取。 總之,只有在教學中體現以生為本,以“畫”促學,創造性地“畫”好數學,抓住知識技能的鞏固期,延伸到學生概念生發的關鍵期,不斷改革傳統課堂教學,才能使數學學習變得越來越有生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