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3屆高考歷史復習專題 中國近代史 下學案(無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3屆高考歷史復習專題 中國近代史 下學案(無答案)

資源簡介

2023屆高考歷史復習專題 ★★
中國近代史 下
1919——1949
(一)、階段性特征
說明:傳統的政治、經濟、文化分開的階段性特征過于單一,學生無法形成整體得、相互關聯得立體化認識。因此筆者將知識點用小論文的方式寫出來,既解決的知識點問題,又訓練了小論文題,一舉兩得。
論題:中國近代民族獨立斗爭證實了人民才是推動歷史的主體力量
論題: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大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主要力量,這在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歷程中體現的淋漓精致。
1840年以林則徐為代表的一大批士大夫便走上了救亡之路,盡管洋務運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發展,清末新政客觀上也希望能挽救中國,但都以失敗告終。辛亥革命短暫的成功便使中國陷入四分五裂的狀況。究其深層原因,這些斗爭都只是少數中國先進分子參與,占人數最多的農民、工人階級始終未能參與。
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立,黨從一開始就以工人階級為基礎,面對工人運動的部分失敗,使黨很快就認識到了聯合民資、農民的重要性。1927年毛澤東同志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很開得到了農民的支持。1935年黨首次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中國人民取得了勝利。解放戰爭期間,在解放區人民的支持下,很快就取得了全國的解放。最終使中國拜托了壓在頭上的三座大山。
綜上:誰接受人民、誰在乎人民、誰為人民服務,誰就能代表中國,誰就能取得勝利。
(二)、高頻知識點
一、政治史部分
1、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背景
A: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B:組織基礎: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
C:階級基礎: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民資的發展,五四運動登上政治舞臺)
D:共產國際的幫助。
2、為什么有了黨革命面貌就煥然一新
A:黨擁有先進的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指導
B:黨始終重視理論與中國國情結合
C:黨具有先進的組織管理方法
D:黨始終代表之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國民革命與北伐的區別
國民革命 北伐
目標不同 實現民族獨立 推翻北洋軍閥
結果不同 失敗高中 基本實現目標
屬性不同 最高目標 實現獨立的具體過程
4、北伐對黨的影響
A.擴大了黨的影響力(黨員認識增加)
B.提高了黨的斗爭水品,培養了一大批指戰員
C.為黨將來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做了經驗的積累
E.是黨進一步認識到了農村、農民的重要性。
5、十年對峙黨的成果
A.黨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B.建立了井岡山等一大批有代表性的農村根據地
C.通過打土豪、分田地的斗爭中,豐富了黨的理論水平
D.遵義會議在沒有共產國際“干預”的情況下,完成了我黨的生死轉折。標志著黨的成熟。
E.長征途進一步宣傳了黨的主張和綱領。
F.黨率先提出建立抗體民族統一戰線,打響了全民抗戰的“第一槍”。
H.黨始終以民族大義為先,最終以和平方式解決了西安事變。
6、抗日戰爭
全民抗戰
1:1931年日軍制造“九一八”攻占沈陽進而侵占中國東北,局部抗戰開始。
2:1937年日軍制造“盧溝橋事變”,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全面抗戰開始。
3:1937年-1938年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組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等20多次戰役,廣大軍民英勇抗日。并取得平型關、臺兒莊等戰役的勝利,
4:1938年抗日進入相持階段
日軍的滔天罪行
1:1937年日軍攻陷南京,進行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史稱南京大屠殺
2::日軍在中國東北成立專門的細菌戰部隊,稱為“ 七三一部隊”用活人實驗,毫無人性。
3:侵華期間日本大量征集中國女性作為“慰安婦”;采取各種手段進行經濟掠奪、,思想控制,并宣傳“大東亞共榮圈”妄圖控制中國。
抗戰的勝利
1:1940年下半年,彭德懷指揮了百團帶站,這是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大規模戰役,中共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廣泛的游擊戰爭,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2:1942年,中國軍隊參與緬甸戰爭,配合英軍作戰,1945年,擊敗侵緬日軍。
3: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取得偉大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1: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取得反對外來侵略斗爭的完全勝利。
2: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重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二、經濟史部分
1919——1927曲折發展期
原因: 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一戰結束列強卷土重來。
1927——1937黃金十年
1、發展原因
1: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采取了發展經濟的舉策。
2:1935年的幣值改革,——紙幣
3:積極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鼓勵工、農、交。
4:抵制洋貨,提倡國貨。
2、民資的日益萎縮:1937——1945
原因
1:日軍對淪陷區經濟的摧毀和吞并
2:國統區政府強化了對經濟的統治
3:官僚資本壟斷了經濟命脈,壓制民資
3、陷入絕境1945----1949
原因
1、美國經濟的入侵——《中美貿易友好通商條例》
2、官僚資本的壟斷壓制民資
3、國民政府不斷增加稅收,使得通貨膨脹,原料高昂,產品滯銷
三、政治史部分
1、新文化運動評價:
1:性質:新文化運動前期是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反對舊文化的斗爭。
2: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使人們的思想獲得了空前的解放。
3: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奠定了思想基礎。
4:弘揚了民主和科學,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
5:局限: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在批判封建正統思想中,對東方文化某些提法存在著絕對的否定或絕對的片面性。
2、毛澤東思想的形成過程
階段 時期 著作 標志
發端 國民革民時期 《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形成 井岡山時期 《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提出,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形成
成熟 延安 時期 《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完整闡述,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成熟
發展 新中國成立 《論人民民主專政》《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二:毛澤東思想的確立
1: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確認毛澤東思想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三)、不同角度切入
一:政治:
1:從中共中央的決策入手考察決策路線的左傾(未考)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規定:“軍閥、官僚、地主、豪紳、資本家、富農、僧侶及一切剝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沒有選派代表參加政權和政治自由的權利的。”據此可知,《憲法大綱》(  )
A.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迅速發展 B.全面貫徹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
C.一定程度脫離了中國革命的實際 D.消除了俄國對中國革命的影響
2:從俄國入手考察中國早期革命思想的變化
從俄國人的筆記、日記看中國當時的革命條件,因為出了從中國人的視角看俄國革命的題。
3:從地理角度入手考察北伐戰爭
(2015·新課標全國Ⅰ卷高考·29)《申報》“時評”欄目曾評述說:“今之時局,略似春秋戰國時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對于各省,猶東周之對于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猶諸侯相侵伐也。”這一時局出現在(  )
A.太平天國運動時期 B.義和團運動時期
C.辛亥革命時期 D.北洋軍閥統治時期
4:從社會政治格局入手考察歷史階段分期
同上題
5:從日記、筆記、等考察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等局限性
(2014·廣東高考·16)圖6所示為1917年山西某縣教育會副會長的一則日記。該日記作為例證,可用于說明(  )
A.維新變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運動的進步性
D.國民革命的不徹底性
6:抗日戰爭考察角度(大多未考)
正面考察:
1:考察國民黨的正面形象
2:從其正面戰場傷亡人數上考察其積極抗戰
3:從其貢獻上入手考察抗戰的主體地位
負面考察:
1:消極抗日上考察
2:從對共產黨的圍剿上考察
從外交上抗日:
1:尋求國際援助考察
2:參加重要的反法西斯活動考察
3:從西方和中國廢除一些不平等條約入手考察中國在抗戰中的地位
從中日實力對比考察:
1:從中差日好來分析比如:表格、數據等對比
2:從日本的后勤變化來說明日本失敗的必然性
從共產黨的的角度入手:
1:從抗戰前的宣傳上入手考察
2:從敵后的努力考察
3:從百團大戰等來說明相持階段的貢獻
4:從共產黨軍隊變化上說明其得民心入手
1943年英美等國和民國政府廢除了關稅、外交等一系列條約,這說明其的民心
二:經濟
1:從圖表等形式入手考察民資曲折、實業救國等。
2:此處新課標卷考察較少。
三:思想
1:從康梁等人的文章、維新行為入手考察維新
2:從服飾、發型改變考入手考察維新思想
(2014·全國新課標卷Ⅱ高考·28)1892年,維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設議院、改試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為在奏議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維新派如此重視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營造改制的社會氛圍
C.中國需改變對外形象 D.長袍馬褂代表了守舊勢力
3:從維新派和革命派的言論對比入手考察“民智未開”(未考)
(2015·江蘇高考·7)1876年,郭嵩燾出使海外期間常寫信給李鴻章,報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學生不限于機械一門,學政治、經濟的都有,勸其擴大留學范圍。他的這些言論引起了士大夫們的謾罵,有人說他是“漢奸”。結果,出使不到兩年他就回國了。這說明(  )
A.李鴻章的洋務思想日趨保守 B.郭嵩燾對西方體制過于推崇
C.郭嵩燾的主張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對外政策發生了變化
4:從保守派的言行入手考察改革群眾基礎薄弱
(2014·全國Ⅰ卷)1898年,梁啟超等聯合百余舉人上書,請廢八股取士之制。參加會試的近萬名舉人,“聞啟超等此舉,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謠言,幾被毆擊”。這一事件的發生表明
A.廢八股斷送讀書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廣泛的社會基礎
C.知識分子在政治上極為保守 D.新舊學之間矛盾不可調和
5:從時人的詩詞、文章入手考察學習制度的重要性(未考)
(四)經典習題
1.(2019·新課標全國Ⅱ卷高考·29)1919年11月,全國各界聯合會在上海成立,發表宣言:“數月以來,國內之群眾運動,風起云涌,雖受種種壓迫,而前仆后繼,不少顧卻;大義當前,絕不退讓……全國各地,知合群自救為萬不可緩之圖。”這說明,當時參加聯合會的各界團體(  )
A.對社會改造道路認識趨于一致 B.愛國覺悟得到提高
C.反思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弊端 D.接受了馬克思主義
2.(2018·新課標全國Ⅰ卷高考·29)五四運動后,出現了社會主義是否合適中國國情的爭論,有人反對走俄國式的道路,認為救中國只有一條路,就是“增加富力”,發展實業;還有人主張“采用勞農主義的直接行動,達到社會革命的目的”。這場爭論(  )
A.確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認清了歐美的社會制度
C.在思想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
D.消除了知識分子在救亡圖存方式上的分歧
3.(2015·新課標全國Ⅰ卷高考·29)《申報》“時評”欄目曾評述說:“今之時局,略似春秋戰國時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對于各省,猶東周之對于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猶諸侯相侵伐也。”這一時局出現在(  )
A.太平天國運動時期 B.義和團運動時期
C.辛亥革命時期 D.北洋軍閥統治時期
4.(2012·全國課標卷·31)1920年12月,毛澤東在致朋友的信中說:“我看俄國式的革命,是無可如何的山窮水盡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個變計,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棄而不采,單要采這個恐怖的方法。”這表明在當時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看來(  )
A.俄國革命道路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B.在中心城市舉行武裝暴動是當務之急
C.暴力革命是進行社會改造的必然選擇 D.改良仍舊是改造社會行之有效的方法
5.(2021·廣東高考·8)在廣州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當前中國
“資產階級不能充分發展,因之無產階級也自然不能充分發展,階級分化不充分的全國人
民,皆受制在資本帝國主義,及本國軍閥之下,不能不要求經濟發展而行向國民革命”。
這說明中國共產黨
A.適應國情調整革命策略 B.總結經驗教訓開展武裝斗爭
C.統一認識促進經濟發展 D.根據矛盾變化擴大階級基礎
6.(2020·山東高考·7)五四時期,中國知識界掀起了“平民教育運動”。圖1為1919年4月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成員許德珩對一群小商人、人力車夫和店員演說的內容摘錄。這反映出知識界已初步認識到
圖1
A.平民階層貧困落后的根源 B.新文化傳播必須與勞工運動相結合
C.覺醒民眾對社會進步的重要性 D.團結工農是革命的當務之急
7.(2017·北京高考·16)毛澤東曾說:“本人信仰共產主義,主張無產階級的社會革命。惟目前的內外壓迫,非一階級之力所能推翻,主張用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及中產階級左翼合作的國民革命,實行中國國民黨之三民主義。”這一論述(  )
A.闡明了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理論 B.說明了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理由
C.指明了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綱領
8.(2021·全國乙卷高考·29)1934年,毛澤東提出:“我們是革命戰爭的領導者、組織者,我們又是群眾生活的領導者、組織者……在這里,工作方法的問題,就嚴重地擺在我們的面前。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當時毛澤東強調改進工作方法意在
A.發動群眾參加革命戰爭 B.開辟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C.建立廣泛革命統一戰線 D.動員社會各界進行抗戰
9.(2016·新課標全國Ⅱ卷高考·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英山縣水稻單位面積產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達到五成,出現“赤色區米價一元一斗,白色區一元只能買四五升”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根據地(  )
A.農民生產的積極性高漲     B.紅軍英勇奮戰保衛農民生產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產     D.人民打破國民黨的經濟封鎖
10.(2013·全國新課標卷I高考·30)1928年中共六大通過的《政治議決案》指出:各省自發的農民游擊戰爭,只有和“無產階級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聯結起來”,才可能變成“全國勝利的民眾暴動的出發點”。這反映了當時中共中央(  )
A.主張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B.堅持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視農民戰爭與城市暴動的結合 D.認為農民階級是取得革命勝利的主導
11.(2020·江蘇高考·9)右圖為《勞動音》創刊號的封面《革命火種》。該刊物封面上是一個火炬照耀下的錘子、鐵鎬、齒輪、禾苗、稻穗所組成的圖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緊握的拳頭。該封面內容
A.表明馬克思主義開始傳播 B.寓意著工農大眾團結起來
C.明確反映出黨的中心任務 D.為國共合作營造輿論氛圍
12.(2020.7·浙江高考·12)《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在評價1922—1923年中國鐵路工人的英勇斗爭時指出:“一方面,表示了工人階級組織力量和革命積極性的迅速增長……另一方面,也證明了工人階級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同盟軍……就無法在毫無民主權利的條件下戰勝全副武裝的反動派。”這說明
A.工農群眾革命積極性的迅速增長 B.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
C.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必要性 D.工人階級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13.(2020·山東高考·9)圖3為中國近代某一歷史時期農民運動發展形勢示意圖。圖中形勢形成的原因是
圖3
A.辛亥革命得到各地響應 B.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
C.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辟 D.人民解放軍展開戰略反攻
14.(2020·江蘇高考·10)1927年11月1日,在時任中共中央農運委員會書記、江蘇省委負責人王若飛的組織領導下,宜興縣各路農民隊伍舉行暴動,宣告成立宜興縣工農兵蘇維埃政府。隨后江陰、常熟等地共產黨人先后暴動予以響應。這一革命斗爭重在
A.推動國民革命運動進程 B.開辟武裝奪取政權道路
C.嘗試開展中心城市暴動 D.探索建立農村革命政權
15.(2021·全國乙卷高考·30)土改后,太行山區某農民要買一頭驢,談好價錢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們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規矩,男的開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開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這件事可以反映出,當時解放區
A.男尊女卑觀念消亡 B.家庭成員經濟地位發生變化
C.按勞分配得到實施 D.傳統的社會倫理秩序被顛覆
16.(2020·全國Ⅱ卷高考·30)1937年,陜甘寧邊區組織民主普選,參選率達70%,其中延安等4個縣當選縣參議員中各階層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延安等4縣縣參議員各階層所占比例 單位:%
工人 貧農 中農 富農 商人 知識分子 地主
4 65 25 1 1 2 2
表1反映出當時邊區
A.新民主主義理論在實踐中推廣 B.抗日民主政權的性質根本改變
C.各階層參加的聯合政府的建立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得到了落實
17.(2020·全國Ⅰ卷高考·30)1949年5月,中共中央發出指示:“只強調和資本家斗爭,而不強調聯合愿意和我們合作的資本家……這是一種實際上立即消滅資產階級的傾向”“和黨的方針政策是在根本上相違反的”。這一指示有利于當時
A.在經濟領域實行公私合營 B.接管城市后生產的恢復發展
C.確立國營經濟的主導地位 D.對新民主主義政策進行調整
18.(2019·新課標全國Ⅰ卷高考·30)1940年,毛澤東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資產階級還具有一定的革命性,這是中國與俄國的不同之點,在俄國“無產階級的任務,是反對資產階級,而不是聯合它”。毛澤東的分析意在(  )
A.借鑒俄國革命的經驗 B.擴大中國共產黨的階級基礎
C.闡釋中國革命的性質 D.批判右傾錯誤的危害
19.(2019·新課標全國Ⅱ卷高考·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過黨校、軍校以及其他方式,對干部進行培訓,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開辦正規大學,盡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術。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推動土地改革進一步深入 B.為工作重心的轉移做準備
C.重視科學和文化以推進工業化建設 D.提高執政能力以發展社會主義生產
20.(2018·新課標全國Ⅰ卷高考·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國通過各自渠道同中國共產黨接觸,試探與將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種形式的外交關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慮:不接受足以束縛手腳的條件;可以采取積極辦法爭取這些國家承認;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爭取這些國家的承認。這反映出(  )
A.中國共產黨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國家放棄了對國民黨政權的支持
C.中國沖破了美國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獲取國際支持
21.(2017·新課標全國Ⅰ卷高考·30)陜甘寧邊區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講到:“政府的各種政策,應當根據各階級的共同利害出發,凡是只對一階級有利,對另一階級有害的便不能作為政策決定的根據……現在則工人、農民、地主、資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權利。”這一精神的貫徹(  )
A.推動了土地革命的順利開展 B.適應了民族戰爭新形勢的需要
C.鞏固了國民革命的社會基礎 D.壯大了反抗國民黨政府的力量
22.(2017·新課標全國Ⅱ卷高考·30)抗日戰爭勝利后,山東根據地已有農會、工會、婦女會、青年團、兒童團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群眾組織,成員達404萬人,占根據地總人口的27%;中共黨員占總人口的1%左右,幾乎村村有黨員。這反映出(  )
A.革命工作的重心開始轉移 B.工農武裝割據局面已經形成
C.統一戰線范圍進一步擴大 D.國共力量對比變化趨勢加強
23.(2017·新課標全國Ⅲ卷高考·30)1949年,渡江戰役即將發起時,英國軍艦擅自闖入長江人民解放軍防線。人民解放軍奮起反擊,斃傷英軍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國的武裝力量“迅速撤離中國的領水、領海、領土、領空”。人民解放軍的這一行動(  )
A.有利于鞏固社會主義陣營 B.是對列強在華特權的否定
C.切斷了西方國家對國民黨的軍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爐灶”外交政策的確立
24.(2016·新課標全國Ⅰ卷高考·30)1943年8月,國民黨頒布《抗戰期間宣傳名詞正誤表》,把“親日派”“長征時代”“爭取民主”“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歸為“謬誤名詞”,禁止刊載。這反映了國民黨(  )
A.努力緩和與其他黨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戰時政府的形象
C.與中共爭奪抗戰的領導權 D.力圖維護一黨專制的局面
25.(2015·新課標全國Ⅰ卷高考·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先后統籌完成了江寧、鎮江、虎門、馬尾、連云港等要塞區的建設,又大規模構筑了京滬、滬杭、豫北、晉北、綏東等側重于城市和交通線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國民政府(  )
A.力圖防范各地興起的反蔣運動 B.對日持久防御作戰的戰略意圖
C.全力“圍剿”紅軍的企圖 D.試圖削弱各地軍閥的實力
26.(2021·全國甲卷高考·30)
表1 1931~1934年中國鋼鐵業情況表 單位:噸
年份 鐵砂產量 鐵砂及生鐵輸出量 鋼鐵消費量 鋼鐵輸入量
1931 1 840 279 831 652 804 000 557 625
1932 1 839 212 758 441 404 000 430 655
1933 1 903 466 992 521 694 000 525 673
1934 2 135 031 864 107 770 000 617 726
根據表1可知,當時
A.中國民族工業失去發展空間 B.民族企業規模日益萎縮
C.國民政府實業政策無甚成效 D.中國工業基礎薄弱落后
27.(2020·全國Ⅱ卷高考·28)1894—1914年,外國在華企業投資總額有所增加,各行業所占比例如圖9所示。
據圖9可知,當時
A.運輸業成為列強擴大權益的重要途徑
B.中國的對外貿易已由逆差轉向了順差
C.國際資本壟斷日益趨于和緩
D.民族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高
28.(2017·新課標全國Ⅲ卷高考·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國創行西法已數十年,皆屬皮毛,空言無補。至今兩年來,忽大為變動,如郵政、銀行、鐵路,直見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輪,風氣之開,人力誠難阻隔也。”產生上述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維新變法運動迅速興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辦企業
C.列強對華資本輸出減少 D.政府放寬了興辦實業的限制
29.(2016·新課標全國Ⅲ卷高考·30)圖4是1932年出產的一款火柴上的圖案。據此可知,當時中國(  )
A.民族火柴工業舉步維艱 B.新的營銷方式得到采用
C.開始興起實業救國思潮 D.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漲
30.(2016·新課標全國Ⅱ卷高考·30)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將日偽紡織企業合并,成立了國有的中紡公司。政府高層解釋稱,商民在抗戰之后,對于所接收之敵偽紗廠,“即便有人承購,事實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維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撥款接辦,國庫并不因出售紗廠而有大量之收入”。這反映了此時期(  )
A.政府試圖緩解民族工業困境     B.國家實行對輕紡工業的統制
C.民族資本主義工業開始衰落     D.政府在經濟中主導地位加強
31.(2019·新課標全國Ⅲ卷高考·29)1916年1月,陳獨秀在《青年雜志》撰文稱:“個人之人格高,斯國家之人格亦高。個人之權鞏固,斯國家之權亦鞏固。而吾國自古相傳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陳獨秀意在(  )
A.主張國家至上 B.批判封建倫理
C.反對西方民主 D.傳播馬克思主義
32.(2019·新課標全國Ⅰ卷高考·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學”“平等”“民主”等詞出現頻次大體相當:1919~1922年,“民主”出現次數不到“科學”的1/10,不及“革命”的1/20。這種變化可說明(  )
A.新文化運動主流思想發生轉變 B.國民革命運動受到民眾普遍擁護
C.資本主義政體模式被知識界否定 D.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改變
33.(2019·新課標全國Ⅲ卷高考·30)20世紀30年代中期,《新中華》載文:“現在你隨便拉住一個稍稍留心中國經濟問題的人,問他中國經濟性質如何,他就毫不猶豫地答復你:中國經濟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經濟。”這可以用來說明當時(  )
A.知識界對中國社會性質的認識相同 B.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迅速膨脹
C.經濟理論問題引起民眾的普遍關注 D.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得到傳播
34.(2019·新課標全國Ⅰ卷高考·30)1940年,毛澤東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資產階級還具有一定的革命性,這是中國與俄國的不同之點,在俄國“無產階級的任務,是反對資產階級,而不是聯合它”。毛澤東的分析意在(  )
A.借鑒俄國革命的經驗 B.擴大中國共產黨的階級基礎
C.闡釋中國革命的性質 D.批判右傾錯誤的危害
35.(2018·新課標全國Ⅰ卷高考·29)五四運動后,出現了社會主義是否合適中國國情的爭論,有人反對走俄國式的道路,認為救中國只有一條路,就是“增加富力”,發展實業;還有人主張“采用勞農主義的直接行動,達到社會革命的目的”。這場爭論(  )
A.確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認清了歐美的社會制度
C.在思想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
D.消除了知識分子在救亡圖存方式上的分歧
36.(2018·新課標全國Ⅲ卷高考·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評工讀互助等社會改良活動,認為“零零碎碎的救濟”“無補大局”,主張對社會進行“根本改造”,走進工廠,深入工人群眾。這表明當時(  )
A.民主與科學觀念廣泛傳播 B.實業救國運動如火如荼
C.馬克思主義影響日益增強 D.批判傳統禮教成為共識
37.(2014·全國新課標卷Ⅱ高考·29)1926年,有報紙評論說:“自從蔣介石抬出三民主義,大出風頭以后,許多人都覺得主義是值錢的,于是乎孫傳芳標榜三愛(愛國、愛民、愛敵),東三省有人主張三權(民權、國權、人權)。聽說四川有些軍人到處請教人替他們想個主義玩玩。”這種現象反映了當時(  )
A.政治宣傳促使各界思想趨同 B.標榜主義成為軍閥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經成為社會潮流 D.各地軍閥對三民主義理解存在差異
38.(2018·新課標全國Ⅱ卷高考·29)1923年底,孫中山認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則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則由于我黨組織之方法不善,前此因無可仿效。法國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國革命血戰八年而始得獨立,因均無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國有之,殊可為我黨師法。”其意在(  )
A.走蘇俄革命的道路 B.放棄資產階級代議制
C.加強革命的領導核心 D.改變反封建的斗爭目標
39.(2021·天津高考·6)民國初期,新的教育流派如平民教育、“工讀”教育等紛紛出現,各種教育團體相繼成立,如1915年的全國教育聯合會、1917年的中華職業教育社等。這體現了
A.思想解放運動的發展 B.中西教育理念的沖突
C.民主共和政體的完善 D.近代新式教育的興起
40.(2021·湖南高考·9)1919年11月,有人指出當時全國新出版物中普遍有“一個‘?’疑問符”,“這個‘疑’字不但把我國固有的思想信仰搖動了,而且把‘舶來品’的思想信仰也搖動起來”。思想界這一狀況
A.是基于對五四運動的反思 B.促進了新思想的進一步傳播
C.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 D.表明使用新式標點成為時尚
41.(2020·海南高考·9)1927年8月~1937年6月,一大批共產黨人和受共產黨影響的知識分子不懼“白色恐怖”的威脅,仍翻譯出版大量的馬克思、恩格斯著作。時人評論道:“在這時,一個教員或一個學生,書架上沒有幾本馬克思的書,總要被人瞧不起的。”這反映了
A.社會各階層認清了資本主義本質 B.革命志士堅定的理想信念
C.知識分子普遍接受了馬克思主義 D.中國民主革命出現新高潮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绍兴市| 调兵山市| 荥经县| 托克逊县| 武川县| 同江市| 沁源县| 博湖县| 巴南区| 新田县| 兴安盟| 扶风县| 岱山县| 文成县| 竹山县| 时尚| 璧山县| 青铜峡市| 南京市| 卓资县| 保定市| 新竹市| 石河子市| 西青区| 闸北区| 宝坻区| 富蕴县| 桂阳县| 秦皇岛市| 隆子县| 磐安县| 山阳县| 西华县| 达孜县| 五寨县| 河曲县| 阿拉善左旗| 平武县| 渝中区| 千阳县| 通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