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講 凸透鏡成像 講義一.透鏡種類1.圖中畫出了光線通過透鏡(圖中未畫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鏡是( )A.a(chǎn)B.b 和 dC.cD.d 都是凸透鏡2.如圖容器水中有一個空氣泡,則其對水平射入其中的光線有何作用( )A.會聚作用B.發(fā)散作用C.既不會聚也不發(fā)散D.無法判斷3.一光源 S在 F點發(fā)出的光經(jīng)凸透鏡后平行射出,若把凸透鏡浸沒在水中(如圖所示),使光線仍平行射出,則需( )A.把光源上移一些B.需把光源下移一些C.不需移動光源D.條件不足,無法不斷4.如圖所示,A是一只水平放置的長方形暗盒,盒內(nèi)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B為暗盒右側(cè)平面上的一個圓孔,C是一個與暗盒右側(cè)平行且相隔一定距離的光斑.若選取與圓孔直徑 B相同的厚玻璃板、凹透鏡、凸透鏡三個光學(xué)器件中的一個嵌入圓孔 B中,發(fā)現(xiàn)光斑 C比圓孔 B大,則嵌入圓孔 B的那個光學(xué)器件( )A.只能是凹透鏡B.只能是平板玻璃C. 是凹透鏡或凸透鏡D.平板玻璃、凹透鏡、凸透鏡都有可能二.凸透鏡成像實驗5.小明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大小與焦距的關(guān)系”實驗中,對課本的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所示。(1)他們不用蠟燭,而用由幾個發(fā)光二極管做成“F”字樣的發(fā)光體進行實驗,你認(rèn)為其好處是 。(2)他們用三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進行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上表。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在物距一定時,凸透鏡的焦距越大,所成實像的像距 ;根據(jù)你所學(xué)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分析,此時所成像的大小 。(均選填“越大”、“越小”或“不變”)(3)為了確定凸透鏡的焦距,小明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側(cè),改變凸透鏡與光屏的距離,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 (填“亮點”或“亮環(huán)”)為止,測得它與凸透鏡中心的距離為 10cm,確定出焦距 f= (填“5cm”或“10cm”);小明則將二極管由距透鏡 90cm 處移至距透鏡 120cm 處的過程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與透鏡間的距離均約為 5cm,透鏡的焦距約為 ,判斷的依據(jù)是 。(4)小華將二極管、凸透鏡和光屏調(diào)到上圖所示位置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清晰的像,這個像一定是 (填“放大”、“縮小”或“等大”),但小明將二極管和透鏡固定后,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原因可能是(寫出一個即可)。6.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序號 直徑 焦距甲 5cm 30cm乙 4cm 10cm(1)實驗桌上有兩個凸透鏡,規(guī)格如表所示,光具座上標(biāo)尺的刻度范圍是 0~90cm,實驗中選用凸透鏡______較好(選填“甲”或“乙”),理由: 。(2)選好器材后,依次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為了使?fàn)T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中心,接下來的操作是:調(diào)節(jié)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使它們在 。(3)實驗中出現(xiàn)如圖情景時,應(yīng)將凸透鏡向______移動(選填“上”或“下”),此時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這一成像特點的應(yīng)用是______。(4)將蠟燭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一段距離,調(diào)整光屏位置得到一個清晰的像,這個像與原來相比將______(選取填“變大”、“變小”或“不變”)(5)當(dāng)蠟燭離凸透鏡 30cm 時,光屏在透鏡的另一側(cè)移動,在某一位置光屏上會呈現(xiàn)一個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實像,______就是應(yīng)用了這個規(guī)律。(6)當(dāng)蠟燭離凸透鏡 5cm 時,光屏上看不到像,但透過透鏡能看到一個清晰的正立、______的虛像,______就是應(yīng)用了這個規(guī)律。(7)當(dāng)蠟燭越燒越短時,要想在光屏上始終會呈現(xiàn)一個清晰的實像,可采取哪些方法?。三.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靜態(tài)問題7.小王王用如圖中的凸透鏡探究成像規(guī)律,在如圖的四個實驗情景中,能夠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是( )A.B.C.D.8.如圖是“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裝置示意圖,凸透鏡的焦距是 20cm,如圖的情景,眼睛可能觀察到燭焰經(jīng)凸透鏡折射所成虛像的是( )A.B.C.D.9.課外小實驗活動中,小明將盛滿水的圓柱形透明玻璃杯貼近物理課本,透過玻璃杯觀察書上的小丑圖片(圓圈中的小丑圖片與課本中的小丑圖片實際大小相等),如圖所示,他所看到的虛像是圖中的( )A.B.C.D.10.用投影儀放映幻燈片時,屏幕上出現(xiàn)正常畫面,這時有一個小蟲正好落在凸透鏡的鏡片上,此時對畫面的影響為( )A.畫面上有一只小蟲B.畫面變得模糊C.幾乎無影響D.畫面上有小蟲,但不清晰11.小明在光具座上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當(dāng)光屏、透鏡及燭焰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時,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由此判斷,他所用的凸透鏡的焦距( )A.一定大 20cmB.一定小 8cmC.一定在 10cm 到 16cm 之間D.一定在 8cm 到 10cm 之間12.當(dāng)物體距離凸透鏡 8cm 時,在透鏡另一側(cè)光屏上成一個清晰放大的像,若保持物體與光屏的位置不變,把凸透鏡向光屏方向移動 2cm,則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A.f<2cmB.2cm<f<4cmC.5cm<f<8cmD.4cm<f<5cm13.在“研究凸透鏡成像”實驗中蠟焰在光屏上成一個清晰縮小的像,光屏離凸透鏡的距離為 20 厘米;當(dāng)蠟焰距凸透鏡的距離為 30 厘米時,蠟焰所成的像( )A.只可能是倒立縮小的實像B.只可能是倒立放大的實像B.只可能是正立放大的像D.倒立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都可能14.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先用焦距為 10cm 的透鏡甲進行實驗,在透鏡右側(cè)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縮小的實像。接下來不改變發(fā)光體和凸透鏡的位置,改用焦距為 20cm 的透鏡乙繼續(xù)進行實驗。下列情形可能發(fā)生的是( )A.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縮小的實像B.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實像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縮小的實像D.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15.如圖所示,有一圓柱體 PQ,放在凸透鏡前圖示的位置,它所成像 P’Q’的形狀應(yīng)該是下列圖中的( )A.B.C.D.16.如圖所示,F(xiàn)為凸透鏡的兩個焦點,A′B′為物體 AB的像,則物體 AB在( )A.圖中Ⅰ區(qū)域,比 A′B′大,箭頭方向向上B.圖中Ⅱ區(qū)域,比 A′B′大,箭頭方向向下C.圖中Ⅲ區(qū)域,比 A′B′大,箭頭方向向上D.圖中Ⅳ區(qū)域,比 A′B′小,箭頭方向向下17.如圖,S為小電珠,它發(fā)出的光可看作由一點發(fā)出的。S正對圓孔,到孔的距離為 L,透過圓孔的光在后面的光屏上得到一個圓斑。若在孔上嵌一凸透鏡,則光屏上立刻出現(xiàn)一個清晰的亮點,則該透鏡的焦距、圓孔與光屏之間的距離可能為( )A.L/2 L/2B.L/2 LC.L LD.L 2L18.如圖所示,一點光源位于金屬圓筒內(nèi)部軸線上 A點.圓筒軸線與凸透鏡主光軸重合,光屏與圓筒軸線垂直且距離透鏡足夠遠.此時,點光源正好在光屏上形成一個清晰的像,測出此時凸透鏡與圓筒右端面的距離為 L;向右移動凸透鏡到適當(dāng)位置,光屏上再次出現(xiàn)了清晰的像.由于光源位于圓筒的內(nèi)部,無法直接測量出 A與筒右端面的距離 d,為了求出 d的大小,在上述過程中還需要測量出的一個物理量是 ;如果 N來表示該物理量的大小,則可以得出 d為 .19.如圖,甲是一個暗盒,它的左表面開有一個直徑為 5cm 的小圓孔,圓孔后 15cm 有一光屏,在圓孔中插有透鏡,一束正對著透鏡的平行光射來,在盒子后面的光屏上出現(xiàn)直徑等于10cm 的光斑,求透鏡的焦距.20.如圖所示,遮光板 A與光屏 B平行放置且相距為 d.在 A的中央挖一直徑為 d1的圓孔,并在孔內(nèi)嵌入與孔等大的薄透鏡 L.現(xiàn)有一束平行光束垂直照射遮光板,在光屏上形成了一個直徑為 d2的圓形光斑,則該透鏡的焦距大小可能為( )d dA. 1 2d1 d2ddB. 2d1 d2d1dC.d1 d2dD. 1d2d2 d1動態(tài)問題2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小明選用了焦距為 10cm 的凸透鏡。他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 50cm 刻度線處,將點燃的蠟燭放置在光具座上 35cm 刻度線處,當(dāng)光屏移動到如圖所示刻度線處時,在光屏上恰好呈現(xiàn)出燭焰清晰的像。如果將蠟燭從圖中位置移動,關(guān)于該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蠟燭向左移動 2cm,光屏應(yīng)向右移動到適當(dāng)位置才能呈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B.蠟燭向右移動 10cm,光屏應(yīng)向右移動到適當(dāng)位置才能呈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C.蠟燭向右移動 2cm,光屏應(yīng)向右移動到適當(dāng)位置才能呈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D.蠟燭移到 20cm 刻度線處,光屏應(yīng)移到 70cm 刻度線處才能呈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22.某班同學(xué)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像到凸透鏡的距離 v跟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 u之間關(guān)系的圖象,如圖所示.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A.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10cmB.當(dāng) u=15cm 時成放大的像.投影儀就是根據(jù)這一原理制成的C.把物體由距凸透鏡 15cm 處移動到 40cm 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小D.當(dāng)物體由距凸透鏡 15cm 處向 40cm 處移動時,像和物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大23.圖中蠟燭在光屏上成清晰縮小的像。下列哪項操作可能使?fàn)T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 )A.透鏡不動,蠟燭、光屏靠近透鏡B.透鏡不動,蠟燭、光屏向右移動C.透鏡、光屏都不動,蠟燭向右移動D.蠟燭、光屏都不動,透鏡靠近光屏24.(多選)如圖所示為“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實驗時,某同學(xué)首先使發(fā)光點 S、凸透鏡 L和光屏 P的中心處于同一高度;當(dāng)他把發(fā)光點 S移到圖示位置時(圖中MN為光具座的標(biāo)尺,即刻度尺);發(fā)現(xiàn)發(fā)光點發(fā)出的光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成為平行光;他再用一燭焰 S’,在圖示位置上取代發(fā)光點 S,這時如要使?fàn)T焰 S’,在光屏 P上成清晰的像,以下幾種操作中能達到目的是( )A.在圖示位置時,保持燭焰 S’和光屏 P不動,只將透鏡 L向右移適當(dāng)距離B.在圖示位置時,保持透鏡 L和光屏 P不動,只將燭焰 S’向左移適當(dāng)距離C.在圖示位置時,保持透鏡 L不動,將燭焰 S’向左移適當(dāng)距離;再將光屏 P向右移適當(dāng)距離D.在圖示位置時,保持透鏡 L不動,將燭焰 S’向左移適當(dāng)距離,再將光屏 P向左移適當(dāng)距離25.一焦距為 f 的凸透鏡,主光軸上有一光點位于透鏡的左側(cè),光點到透鏡的距離大于 f 而小于2f,若將此透鏡主光軸向右平移2f的距離,則在此過程中,光點經(jīng)透鏡所成的像點將( )A.一直向右運動B.一直向左運動C.先向左運動,接著向右運動D.先向右運動,接著向左運動26.一物體在凸透鏡的主軸上,則在從無窮遠處向焦點移動的過程中( )A. 像逐漸變小B. 像先變小再變大C. 像物之間的最小距離是 4fD. 像物之間的最小距離是 2f27.如圖所示,F(xiàn)1、F2是凸透鏡的兩個焦點,S是距凸透鏡前距離大于 2倍焦距的點光源,S'是 S 經(jīng)凸透鏡所成的像。當(dāng)點光源 S沿平行于主光軸方向向右勻速運動靠近透鏡時,像 S'的移動情況( )A.像 S′沿平行于主光軸方向靠近凸透鏡方向勻速運動B.像 S′沿 O與 S′連線方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速度逐漸變小C.像 S′沿平行于主光軸方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速度逐漸變大D.像 S′沿 F2與 S′連線方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速度逐漸變大28.如圖所示,OO'為凸透鏡的主光軸,將點光源放在 A點時,像在 B點;將點光源放在 B點時,像在 C點。當(dāng)將點光源放在 C點時,則( )A.一定在 B點成一個實像B.一定在 A點的左側(cè)成一個虛像C.可能在 B、C之間成一個實像D.可能在 C點的右側(cè)成一個虛像29.如上圖所示,若空間有一豎直放置的大凸透鏡,在主光軸位置上拉一根鋼絲,一個小雜技演員從很遠的地方沿著鋼絲向焦點處勻速走來.下列敘述中:①小演員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②像的腳步始終比小孩大;③像大時腳步大,像小時腳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④像總朝遠離小演員的方向運動,好像在逃離.其正確的是( )A.只有①②正確B.只有①②④正確C.只有①③④正確D.只有③④正確四.光學(xué)元件組合問題30.圖中畫出了光通過焦距分別為 f1和 f2的兩塊透鏡 L1和 L2前后的情況。下列對透鏡 L1、L2的種類和焦距的分析有可能正確的是( )A.L1是凸透鏡,L2是凹透鏡,且 f1>f2B.L1是凸透鏡,L2是凹透鏡,且 f1<f2C.L1是凹透鏡,L2是凸透鏡,且 f1>f2D.L1是凹透鏡,L2是凸透鏡,且 f1<f231.實驗中有時需要將一束粗平行光變成細(xì)平行光,這可以利用兩塊透鏡的組合來解決。請在圖中的兩個方框中各畫出一種組合方式(要在圖中畫清光束粗細(xì)的變化),分別寫出兩塊透鏡間的距離 S跟兩塊透鏡到各自焦點的距離 f1、f2的關(guān)系。32.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豎直放置一個凹透鏡、凸透鏡和平面鏡,兩個透鏡的主光軸重合,凸透鏡的焦距為 f,此時兩個透鏡之間的距離為 L.在凹透鏡的左側(cè)有一水平平行光束通過兩個透鏡后入射到平面鏡上,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來的光路返回,據(jù)此可判斷凹透鏡的焦距為( )A.fB.LC.f + LD.f - L33.平面鏡水平放置且鏡面朝上,在鏡面上方豎直放置一凸透鏡,在凸透鏡左側(cè)主光軸上兩倍焦距處有一點光源 S,關(guān)于點光源在該光具組中成像情況的判斷,正確的是( )A.兩個實像,兩個虛像B.兩個實像,一個虛像B.一個實像,兩個虛像D.一個實像,三個虛像34.如圖,凸透鏡的焦距為 5cm,在透鏡左側(cè) 10cm 處,有一個與主光軸垂直的物體 AB,在透鏡右側(cè) 15cm 處放一個平面鏡,鏡面與凸透鏡的主光軸垂直,則該光具組中,物體 AB的成像情況是( )A.一個正立實像,一個倒立實像,一個正立虛像B.一個正立實像,一個正立虛像,一個倒立虛像C.一個正立實像,一個倒立實像,一個倒立虛像D.一個倒立實像,一個正立虛像,一個倒立虛像35.如圖所示,在一個凸透鏡的主光軸上距光心 2倍焦距的地方放一點光源 S,在透鏡的另一側(cè)距光心 3倍焦距的地方垂直于主光軸放置的屏上得到一個亮圓斑,若將透鏡的上半部遮住,則( )A.屏上亮圓斑上半部消失B.屏上亮圓斑下半部消失C.屏上亮圓斑仍完整,但亮度減弱D.屏上亮圓斑直徑減小36.如圖所示,豎直放置的不透光物體 (足夠大)中緊密嵌有一凸透鏡,透鏡左側(cè)兩倍焦距處,有一個與主光軸垂直的物體 AB,在透鏡右側(cè)三倍焦距處豎直放置一平面鏡MN,鏡面與凸透鏡的主光軸垂直,B、N兩點都在主光軸上,AB與 MN高度相等,且與透鏡上半部分等高.遮住透鏡的下半部分,則該光具組中,物體 AB的成像情況是( )A.兩個實像,一個虛像B.一個實像,兩個虛像C.只有一個虛像D.只有一個實像37.如圖所示,凸透鏡的下半部分被截去,其上半部分的高度為 L.在其左焦點 F處放有高為 L的發(fā)光物 AB,在右焦點 F’,處放有一平面鏡MN.則關(guān)于 AB 通過凸透鏡的成像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成一個正立等大的虛像和一個正立放大的虛像B.成一個正立等大的虛像和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C.AB 的上半部分成一個等大倒立的實像,下半部分不成像D.AB 的下半部分成一個等大倒立的實像,上半部分不成像五.凸透鏡成像應(yīng)用照相機38.用普通照相機拍照時,要按被照物體距相機鏡頭的遠近進行“調(diào)焦”,使用起來不太便捷,有一種“傻瓜”相機,只要把想拍攝的景物全部納入取景器內(nèi),不論遠處還是近處的物體,在照片上都比較清晰,從而使拍照的過程變得十分快捷,這種“傻瓜”相機不用“調(diào)焦”的奧秘是( )A.采用了長焦距的鏡頭,使遠近不同的物體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B.采用了短焦距的鏡頭,使遠近不同的物體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C.采用了長焦距的鏡頭,使遠近不同的物體成像的位置相同D.采用了短焦距的鏡頭,使遠近不同的物體成像的位置相同39.攝影師給某站立不動的人拍攝了一張正規(guī)的半身像后,又用同一照相機給該人再拍一張正規(guī)的全身像,以下操作正確的是( )A.?dāng)z影師向前移,并將鏡頭向外推B.?dāng)z影師向前移,并將鏡頭向內(nèi)縮C.?dāng)z影師向后退,并將鏡頭向外推D.?dāng)z影師向后退,并將鏡頭向內(nèi)縮40.如圖,甲、乙、丙、丁是鏡頭焦距不同的四架相機,它們所用的底片規(guī)格是相同的。分別用它們在同一地點拍攝同一景物。我們可以判定,在圖 ABCD中,照片______是用相機甲拍攝的,照片____是用乙拍攝的,照片________是用丙拍攝的,照片________是用丁拍攝的。A B C D不同相機拍攝的不同照片投影儀和幻燈機41.如圖所示是幻燈機的工作原理圖.幻燈機的鏡頭相當(dāng)于一個 鏡.為了使觀眾看到正立的像,幻燈片要 (填“順著“或“倒著“)插入架上.用強光照射幻燈片,幻燈片上的畫面在屏幕上形成 像(填“實”或“虛”).42.投影儀是教學(xué)中常用的儀器,如圖所示是投影儀的結(jié)構(gòu)圖,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鏡的正上方有一與水平面成 45°角的平面鏡,右邊豎直放一屏幕,物體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和平面鏡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師在使用投影儀時,發(fā)現(xiàn)在屏幕上畫面太小,正確的調(diào)節(jié)方法是( )A.減小投影儀與屏幕間的距離,下調(diào)凸透鏡,減小凸透鏡到物體間的距離B.減小投影儀與屏幕間的距離,上調(diào)凸透鏡,增大凸透鏡到物體間的距離C.增大投影儀與屏幕間的距離,下調(diào)凸透鏡,減小凸透鏡到物體間的距離D.增大投影儀與屏幕間的距離,上調(diào)凸透鏡,增大凸透鏡到物體間的距離放大鏡43.小沛沛同學(xué)通過物理知識學(xué)習(xí),知道放大鏡就是凸透鏡,在活動課中,他用放大鏡觀察自己的手指 的像(選填“放大”、“縮小”);再用放大鏡觀察遠處的房屋(如圖乙),看到房屋 的像(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眼睛44.通過模擬實驗可知,人的眼睛在觀察如圖所示的手表時,眼球內(nèi)視網(wǎng)膜上成的像是( )A.B.C.D.45.人眼球的折光系統(tǒng)整體作用相當(dāng)于光軸可轉(zhuǎn)、焦距可變的凸透鏡。其特點是物距必須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只能在視網(wǎng)膜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在某同學(xué)從低頭寫字到抬頭看黑板的過程中,其眼球折光系統(tǒng)的焦距將( )A.變大B.變小C.不變D.先變大后變小46.如圖所示是正常眼睛看近處物體光路圖,晶狀體和角膜共同作用相當(dāng)于凸透鏡,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wǎng)膜上,形成物體的像。關(guān)于眼睛的調(diào)節(ji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遠離眼睛,晶狀體變薄,視網(wǎng)膜上能形成物體的像B.物體遠離眼睛,晶狀體變厚,視網(wǎng)膜上能形成物體的像C.物體靠近眼睛,像遠離晶狀體,物體的像變大D.物體靠近眼睛,像靠近晶狀體,物體的像變大47.(多選)如圖所示的四幅圖,有的能夠說明近視眼或遠視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給出了近視眼或遠視眼的矯正方法.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圖①能夠說明遠視眼的成像原理,圖③給出了遠視眼的矯正方法B.圖②能夠說明遠視眼的成像原理,圖④給出了遠視眼的矯正方法C.圖①能夠說明近視眼的成像原理,圖③給出了近視眼的矯正方法D.圖②能夠說明近視眼的成像原理,圖④給出了近視眼的矯正方法48.小明用老花鏡觀察報紙,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應(yīng)( )A.報紙與眼睛不動,老花鏡離報紙遠一些B.報紙與眼睛不動,老花鏡離報紙近一些C.報紙與老花鏡不動,眼睛離報紙近一些D.報紙與老花鏡不動,眼睛離報紙遠一些49.正常人的眼睛在水中看物體會一片模糊,因為光從空氣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大,而光從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就明顯減小。關(guān)于在水中看清物體,有下列說法:①高度遠視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體更清晰;②高度近視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體更清晰;③正常人在水中應(yīng)戴高度老花眼鏡;④正常人在水中應(yīng)戴高度近視眼鏡。其中正確的是(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