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 近代戰爭與西方文化的擴張 自主學習一、獨立戰爭后的美國文化與拉丁美洲文化1.美國文化(1)獨立戰爭前的北美洲文化背 景 ①在北美洲共同生活著來自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的移民、非洲黑人和當地的印第安人 ②歐洲人排斥、壓迫印第安人和黑人等 ③殖民地不斷開拓特 征 各種文化相互融合與混合,形成了美國文化的多元特征表 現 ①居民在種族、血統和宗教上具有多源性和多樣性 ②英語發展為美式英語 ③飲食文化、藝術生活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 ④地方自治、勤儉務實、重視教育和創造精神等成為北美殖民地文化的一部分 ⑤“美利堅人”成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稱 ⑥白人對黑人、印第安人的種族歧視和文化優越感根深蒂固(2)獨立戰爭后美國文化的發展背景 ①獨立戰爭直接推動了美利堅民族與美利堅文化的形成 ②1787年的聯邦憲法,北美大陸出現以啟蒙思想家的理論為指導建立的聯邦制共和國表現 ①權力制衡原則成為美國政治文化的組成部分 ②自由女神像成為美國文化的重要符號之一評價 發展種植園經濟和繼續實行奴隸制,是與美利堅主流文化相違背的,是美國歷史上黑暗的一面2.拉丁美洲文化(1)背景①到19世紀上半葉,西班牙和葡萄牙控制著美國以南的廣大美洲地區。②拉丁語族的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是主要語言。③種族融合現象普遍,形成等級分明的“混血社會”。(2)表現①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為主體,天主教成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②拉丁舞成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號之一。③在偏遠的內陸地區,印第安人保留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如多神信仰、圖騰崇拜等。(3)發展①除海地外,西屬殖民地的土生白人成為革命的主要領導者。②獨立后的西屬拉丁美洲和葡屬巴西都頒布憲法,取消奴隸貿易、奴隸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頭稅和強制勞役,但對黑人與印第安人的種族壓迫與歧視仍然存在。③戰爭也促成了戰后考迪羅獨裁權力的形成,這成為獨立戰爭后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4)特點:拉丁美洲的文化多元性非常明顯。美國和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主要不同(1)美國政治文化的主要內容是人人生而平等、人民主權和分權制衡。(2)拉丁美洲各國在獨立后形成戰后考迪羅獨裁權力。閱讀教材“歷史縱橫”——“美國文化中的清教因素”思考:據史料概括美國的清教本質上反映了怎樣的政治文化。提示:實質上反映了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二、拿破侖戰爭后歐洲文化的重構1.背景(1)17-18世紀,歐洲的大多數國家仍處于封建統治之下。(2)拿破侖通過戰爭,建立了龐大帝國,推行《拿破侖法典》,傳播啟蒙思想,傳播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成果。(3)拿破侖的壓迫,引起歐洲各地民主意識和民族獨立要求不斷高漲。2.內容:封建、專制成為眾矢之的,民主、獨立、自由、法治等成為歐洲的普遍訴求。3.表現俄 國 (1)事件:“十二月黨人”起義 (2)概況:一些貴族青年軍官于1825年發動試圖推翻沙皇專制制度和農奴制的武裝起義,雖然起義失敗,但傳播了革命的主張波 蘭 (1)概況:1830年,一批貴族青年軍官和學生在華沙發動了爭取民族獨立的起義 (2)結果:進一步推動了波蘭的民族解放斗爭德 意 志 (1)普魯士進行并不徹底的廢除農奴制改革 (2)1848年,奧地利和普魯士等地發生革命,要求建立統一的獨立國家、制定憲法閱讀教材“史料閱讀”——“周一良、吳于廑總主編,蔣相澤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近代部分》”思考:據史料概括1807年普魯士改革的主要內容。提示:廢除農奴制。十二月黨人廣場 1825年,在沙皇尼古拉一世派兵鎮壓下,十二月黨人革命宣告失敗。1925年為了紀念革命先驅,將當時發起革命的元老院廣場,更名為“十二月黨人廣場”。思考:“十二月黨人”為什么要起義 提示:拿破侖入侵激發其民族情緒;啟蒙思想的影響。三、歐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1.含義:殖民國家向被殖民地區輸出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觀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滅被殖民地區的文化,淡化其民族意識,達到殖民目的。2.結果: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來文化,但也努力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現出新的多樣性。3.表現中 國 (1)林則徐、魏源、鄭觀應等主張向西方學習以求自強 (2)清政府的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也使一些新技術、新思想傳入中國印 度 (1)英國把英語、法律體系、政府體制、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 (2)印度上層精英運用歐洲的意識形態來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并提出“印度人的印度”口號 (3)印度的傳統文化頑強地保留下來 (4)種姓制度仍在社會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埃 及 (1)埃及獨立后實行君主立憲制 (2)伊斯蘭教仍然是其主要宗教,阿拉伯民族的傳統生活方式也得以保留所謂西學者,無非中國數千年所創……我們現在又向西方學習,學的即是我們傳過去的東西,中國古已有之,傳到西方,現在“天將器還中國”,我們又學習,這是合理的,必要的。思考:概括材料的主張。提示:西方科技是從中國傳過去的;向西方學習科技是必要的、合理的。合作探究主題一 獨立戰爭對美洲文化的影響1.從歷史解釋的角度,認識美國文化的特點史料 1782年,美國第二屆國會將含有白頭海雕的圖案確定為國徽。白頭海雕在美國文化中象征著力量、勇氣、自由和不朽①。這個形象在美國原住民印第安人的文化中也有著特別含義。印第安人認為,鷹是飛禽之首、天空之王②。他們對鷹極為崇敬,許多部落的象征符號中都含有鷹或者鷹的羽毛。而在所有的鷹當中,白頭海雕與金鷹最為高貴③。——《最具代表性的美國文化符號》思維交互:據史料,美國為什么把含有白頭海雕的圖案確定為國徽 點撥:抓住關鍵信息:由①②③信息概括提示:白頭海雕在美國文化中象征著力量、勇氣、自由和不朽;印第安人認為在所有的鷹當中,白頭海雕與金鷹最為高貴;美國國會尊重傳統與歷史文化。2.從史料實證的角度,認識拉丁美洲文化的特點史料 從1822年宣布獨立起,到1889年廢除君主制、宣布共和制,巴西用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完成了從君主專制制度到君主立憲,再從君主立憲到共和政體的演變①,以漫長而不間斷的痛苦改革,取得了緩慢而持續的政治進步,適應了巴西獨立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速度與規模②,因而走的是政治變革從屬于經濟發展的民族解放道路。——馬世力《從巴西民族獨立看世界近代民族解放運動的幾個理論問題》思維交互:據史料,概括巴西政體發生的變化。對其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點撥:抓住關鍵信息:由①②信息概括提示:政體經歷從君主專制到君主立憲制再到共和政體的演變。實現民族獨立,為巴西資本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比較美國文化與拉丁美洲文化多樣性的異同點 1.不同點比較項 美國 拉丁美洲宗主國 英國 西班牙、葡萄牙語言 美式英語 拉丁語族的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特征 自由、平等、民主和權力制衡原則是美國政治文化的組成部分 考迪羅獨裁權力成為獨立戰爭后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 2.相同點 (1)背景:都曾受到歐洲殖民者的侵略。 (2)特點:歐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文化是二者共同的重要組成部分。 (3)局限:對黑人、印第安人的種族壓迫和種族歧視仍然存在。深化點撥:美洲文化的多元性(1)美洲文化是從歐洲文化等繼承、發展而來的。歐洲移民來到美洲大陸,把歐洲文化也帶到了美洲。(2)美洲文化不僅是對歐洲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更融匯了其他地區民族的文化。主題二 拿破侖戰爭與歐洲文化的重構1.從史料實證的角度,認識《拿破侖法典》史料 《拿破侖法典》采納了1789年《人權宣言》的社會原則:個人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國家世俗化、信仰自由和選擇職業的自由。這就是為什么這部法典在歐洲成為法國革命的象征,不論傳入什么地方,它都提供了現代社會的基本法則。——摘編自[法]喬治·勒費弗爾《拿破侖時代》思維交互: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拿破侖制定的《拿破侖法典》的作用。點撥:抓住關鍵信息:“個人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國家世俗化、信仰自由和選擇職業的自由”提示:以法律形式確立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原則;維護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為發展資本主義奠定了法律基礎;影響了歐洲的資產階級革命。2.從唯物史觀的角度,正確評價拿破侖史料 他是一個人類文化的摧殘者嗎 ……把教育綁架到軍國主義的戰車上……然而,他卻是一位法國現代教育的奠基人。思維交互: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拿破侖進行評價。點撥:以史料中的“然而”為分界線,從正反兩方面對拿破侖進行評價。提示:拿破侖重視高等教育的發展,推動了本國科技和教育的進步;重視近代科技人才的培養,但其教育政策具有為軍事服務的目的。全面認識拿破侖戰爭的影響影響 表現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勝利成果 (1)拿破侖在與反法聯盟的多次戰爭中取得勝利,一次又一次地挽救了法國的革命。 (2)給歐洲封建勢力以沉重打擊沖擊了歐洲封建秩序,加速了歐洲各國資產階級性質改革 (1)拿破侖在擊潰第三次反法聯盟、占據萊茵河左岸及許多小邦國后,在那里消滅了封建特權等級制度,宣布公民平等與自由。 (2)拿破侖戰爭使萊茵區加速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為萊茵區后來成為世界矚目的工業基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傳播了法國大革命思想,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運動 (1)拿破侖在他征服的國家和地區中,實行法國的革命制度、革命原則和《拿破侖法典》,從而使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自由與平等的思想在歐洲各國人民當中生根發芽。 (2)極大地沖擊了歐洲的封建秩序和等級制度給歐洲人民帶來了災難 (1)戰爭掠奪和奴役了各國人民,給歐洲各國人民帶來了空前的浩劫。 (2)拿破侖采用以戰養戰的戰爭方針,加重了被占領國人民的負擔。 (3)他從羅馬教皇和意大利諸國搶劫了許多古典文物和藝術珍品,都源源不斷地運回巴黎拓展延伸:對《拿破侖法典》的認識(1)對于鞏固和發展法國大革命的成果,促進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立資產階級的法律制度體系有著重要意義。(2)法典對于農民、小土地所有制的肯定,贏得了法國廣大農民的支持,成為拿破侖粉碎國外復辟勢力,進行一系列戰爭的堅強保證。(3)在對外戰爭過程中,拿破侖又把這一法典的許多條文和原則推廣到廣大被征服地區,對歐洲許多國家的法律制度都產生了重大影響。課堂檢測1.北美地區是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區,其居民在種族、血統和宗教上具有的特征是 ( )A.文化多元性 B.多源性和多樣性C.融合性和混血性 D.自由性和民主性解析:選B。北美居民是多個民族、種族的融合與混合,在種族、血統和宗教上的特征是多源性和多樣性,故選B。2.(2022·嘉興高二檢測)對于美國《獨立宣言》在大革命前法國的反響,有學者評論說:“宣言中的學說來自哪里并不重要。無論是來自盧梭,還是洛克(英國啟蒙思想家),法國讀者一定能在《獨立宣言》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國哲人們的思想——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被造物主賦予了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①法國讀者不了解洛克和盧梭的學說②《獨立宣言》與洛克和盧梭的思想無關③法國社會中的等級觀念已經動搖④天賦人權思想已在大西洋兩岸傳播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選D。①②與史實不符,故排除;“人人生而平等”等思想在法國廣泛傳播,1776年《獨立宣言》發表時,法國啟蒙運動方興未艾,當時法國的等級觀念已經動搖,故③正確;“他們都被造物主賦予了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即天賦人權,說明該思想已在大西洋兩岸傳播,故④正確。故D正確。拓展延伸:獨立戰爭對美國文化的影響(1)共和主義的思想壓制了專制主義,加快了早期的美國社會民主的發展,使一切朝著更為平等的方向前進。(2)對廣大人民來說,自由、平等和民主不再是陌生的字眼。(3)自由與平等是美國的立國之本,獨立戰爭勝利后,自由與平等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影響著美國人民。(4)留下種族歧視的烙印。3.在當今拉丁美洲,天主教徒占整個信教人口的83%,新教徒占7%,此外印第安人在偏遠內陸地區還保留原始宗教,對該現象理解正確的是 ( )A.拉丁美洲深受美國文化的影響B.歐洲殖民者完全清除了印第安文化C.民主化進程受阻,獨裁統治依然存在D.西班牙和葡萄牙文化是拉美文化主體解析:選D。據材料“天主教徒占整個信教人口的83%”可知,在拉丁美洲信仰天主教的人數占據絕大多數。結合所學可知,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擴張,將天主教與西班牙和葡萄牙文化帶入拉丁美洲,成為拉美文化的主體,故選D。材料沒有涉及美國文化,排除A;“完全清除了”說法絕對化,排除B;材料沒有涉及民主化和拉丁美洲的政治特點,排除C。4.(2022·寧波高二檢測)“誰能想得到那樣的一場戰爭,打破了歐洲大陸的貿易壁壘,廢除了阻礙技術發明和勞動力自由流通的行會。”這場戰爭是指 ( )A.英國光榮革命 B.北美獨立戰爭C.法國大革命 D.拿破侖戰爭解析:選D。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只有拿破侖戰爭涉及除法國之外的歐洲其他地區,且它帶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先進生產方式的傳播,故選D。補償訓練:1.“他(拿破侖)在德國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傳播者,是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此評價著重于 ( )A.論證拿破侖占領德國的正義性B.肯定拿破侖戰爭客觀上的進步性C.糾正德國人對拿破侖的錯誤指責D.否定拿破侖對德戰爭的掠奪性解析:選B。據材料信息“在德國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傳播者,是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可知,拿破侖早期戰爭把啟蒙思想和精神帶到法軍所到之處,動搖了歐洲大陸的封建統治。所以該評價肯定了拿破侖對德戰爭客觀上的進步性,故選B。A、C、D與題意不符,排除。2.“我真正的光榮并非打了四十次勝仗,滑鐵盧之戰抹去了關于這一切勝利的記憶。但是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人忘卻的,它將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法典。”這可用來說明 ( )A.《漢謨拉比法典》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B.查士丁尼開國立制、完善憲法,功不可沒C.《拿破侖法典》與滑鐵盧戰役一樣光耀后世D.《拿破侖法典》傳播自由民主思想影響深遠解析:選D。《拿破侖法典》傳播了資產階級的自由民主思想,對歐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故選D。據“滑鐵盧”等信息可知發出此言論者為拿破侖,排除A、B;滑鐵盧戰役結束了拿破侖帝國,說其“光耀后世”是不正確的,排除C。5.觀察下圖,起義者的目的是 ( )A.要求沙皇廢除農奴制度B.推翻沙皇封建專制統治C.要求沙皇加強農奴制度D.要求沙皇進行全面改革解析:選B。在俄國,一些貴族青年軍官于1825年12月發動了試圖推翻沙皇專制制度和農奴制的武裝起義,被稱為“十二月黨人”,故選B。A和D是資產階級的要求;C與材料意思相反。6.拿破侖戰爭后,民主、獨立、自由、法治等越來越成為歐洲普遍的政治訴求。與此敘述有關的事件是 ( )A.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B.華沙民族獨立起義C.德意志的統一D.埃及文化的多樣性解析:選B。受到拿破侖戰爭的影響,1830年,一批波蘭貴族青年軍官和學生在華沙發動了爭取民族獨立的起義,推動了波蘭的民族解放斗爭,故選B。7.(2022·嘉興高二檢測)維新變法期間,《湘報》發表了一篇《醒世歌》:“若把地球來參詳,中國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渾圓物,誰是中央誰四旁。”該詩歌作者旨在 ( )A.號召人們參加維新變法運動B.鼓勵人們全面地向西方學習C.宣傳民主與科學的先進思想D.勸導國人放棄天朝上國觀念解析:選D。根據材料可知,詩歌指出中國不是地球的中央,也就是說中國不是世界的中心,因此這首詩歌所表達的主要思想是勸導國人放棄天朝上國觀念,D正確;材料沒有體現號召人們參加維新變法運動 ,且維新變法缺乏群眾基礎,排除A;B錯在“全面”,排除B;新文化運動宣傳民主與科學,排除C。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拿破侖在德國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傳播者,是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恩格斯《德國狀況》材料二 “這是一位同亞歷山大和愷撒一樣的天才人物,長于指揮軍隊……竟還有立法家們具有的才能……”“幾年之后,這位偉人、聰明的人物瘋狂了……使得一百萬人的生命毀滅在戰場上,激起整個歐洲來反對法國……二十年勝利果實被剝奪一空”。——梯也爾《執政府和帝國的歷史》(1)恩格斯為什么說拿破侖是德國“革命原理的傳播者”“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 (2)以史實說明拿破侖“有立法家們具有的才能”。解析:第(1)題結合所學知識,從拿破侖早期對外戰爭影響方面進行回答。第(2)題結合所學知識,從拿破侖統治時期頒布的法律及產生的影響角度進行回答。答案:(1)給德國封建勢力以沉重打擊,傳播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2)拿破侖執政期間先后頒布了《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等法典,從而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歐洲人在技術(包括軍事技術在內)、經濟和行政上的成就遠優于亞非地區的人民。借著這些成就,歐洲人能夠讓亞非地區的人民在世界市場上享有他們的成品,大量工業生產的利益,改進了生產力,較佳的保健及教育、內政上的安全以及改善了的行政。歐洲商人、工業家、拓殖者、工程師、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傳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著亞非靜態社會對進步缺乏興趣,并且把亞非地區導向一個以技術與理智為基礎的世界社群。材料二 歐洲人借著濫用他們軍事上的優勢,并且受他們工業家渴求廉價原料推動以及為他們的大量生產找市場,歐洲國家的政府把亞非地區獨立的人民拉到他們的軸心里去,在經濟上剝削他們,挫折其本土經濟的增長和民族生活,否認他們自決的天然權利,攻擊他們的文化,并且把他們暴露在所謂的西方文明的罪惡之下。(1)概括材料一、二的主要觀點并指出其各自的立場。(2)根據兩段材料,請選擇其中一個觀點,依據中國近代前期的有關史實進行論證。(3)兩段材料的主要評價標準有何不同 對此你有何看法 解析:第(1)題第一問,依據材料一信息“改進了生產力,較佳的保健及教育、內政上的安全以及改善了的行政”“把亞非地區導向一個以技術與理智為基礎的世界社群”概括材料一的觀點,依據材料二“把亞非地區獨立的人民拉到他們的軸心里去……否認他們自決的天然權利,攻擊他們的文化,并且把他們暴露在所謂的西方文明的罪惡之下” 概括材料二的觀點,第二問,依據材料一、二的觀點可知,材料一是站在歐洲殖民者的立場上;材料二是站在同情亞非人民的立場上。第(2)題屬于開放性題目,可選擇材料一的觀點,也可選擇材料二的觀點,然后結合中國近代前期的有關史實進行論證即可,做到史實準確,史論結合。第(3)題第一問,依據材料一、二可知,材料一的標準是生產力,材料二的標準是道德情感。第二問,要辯證地、一分為二地分析。答案:(1)材料一:歐洲人的成就改善了亞非人民的生活,推動了亞非地區社會的進步(現代化進程)。站在歐洲殖民者的立場上。材料二:歐洲人的成就導致亞非地區變成歐洲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淪為殖民地,亞非民族文化受到沖擊,給亞非人民帶來民族災難。站在同情亞非人民的立場上。(2)材料一的觀點:洋務運動是中國現代化的開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宣傳民主與科學的新文化運動。材料二的觀點:西方列強發動侵略戰爭,強迫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中國市場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組成部分,掠奪中國人民的財富,毀壞中華文明遺產。(3)標準:材料一,生產力,材料二,道德情感。看法: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西方近代文化侵入亞非地區的不同影響。既要看其主觀動機,又要看其客觀效果。第12課 近代戰爭與西方文化的擴張自主學習一、獨立戰爭后的美國文化與拉丁美洲文化1.美國文化(1)獨立戰爭前的北美洲文化背 景 ①在北美洲共同生活著來自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的移民、非洲 和當地的印第安人 ②歐洲人排斥、壓迫印第安人和黑人等 ③殖民地不斷開拓特 征 各種文化相互融合與混合,形成了美國文化的 特征表 現 ①居民在種族、血統和宗教上具有多源性和多樣性 ②英語發展為美式英語 ③飲食文化、藝術生活融入了 和黑人的因素 ④ 、勤儉務實、重視教育和創造精神等成為北美殖民地文化的一部分 ⑤“ ”成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稱 ⑥白人對黑人、印第安人的 和文化優越感根深蒂固(2)獨立戰爭后美國文化的發展背景 ①獨立戰爭直接推動了美利堅民族與美利堅文化的形成 ②1787年的 ,北美大陸出現以啟蒙思想家的理論為指導建立的聯邦制共和國表現 ① 原則成為美國政治文化的組成部分 ② 成為美國文化的重要符號之一評價 發展 和繼續實行奴隸制,是與美利堅主流文化相違背的,是美國歷史上黑暗的一面2.拉丁美洲文化(1)背景①到19世紀上半葉, 和葡萄牙控制著美國以南的廣大美洲地區。② 族的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是主要語言。③種族融合現象普遍,形成等級分明的“ ”。(2)表現①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為主體, 成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② 成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號之一。③在偏遠的內陸地區,印第安人保留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如多神信仰、圖騰崇拜等。(3)發展①除 外,西屬殖民地的土生白人成為革命的主要領導者。②獨立后的西屬拉丁美洲和葡屬巴西都頒布 ,取消奴隸貿易、奴隸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頭稅和強制勞役,但對黑人與印第安人的種族壓迫與歧視仍然存在。③戰爭也促成了戰后 獨裁權力的形成,這成為獨立戰爭后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4)特點:拉丁美洲的文化多元性非常明顯。美國和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主要不同(1)美國政治文化的主要內容是人人生而平等、人民主權和分權制衡。(2)拉丁美洲各國在獨立后形成戰后考迪羅獨裁權力。閱讀教材“歷史縱橫”——“美國文化中的清教因素”思考:據史料概括美國的清教本質上反映了怎樣的政治文化。二、拿破侖戰爭后歐洲文化的重構1.背景(1)17-18世紀,歐洲的大多數國家仍處于 之下。(2)拿破侖通過戰爭,建立了龐大帝國,推行《 》,傳播啟蒙思想,傳播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成果。(3)拿破侖的壓迫,引起歐洲各地民主意識和 要求不斷高漲。2.內容:封建、專制成為眾矢之的,民主、 、 、法治等成為歐洲的普遍訴求。3.表現俄 國 (1)事件:“ ”起義 (2)概況:一些貴族青年軍官于1825年發動試圖推翻 和農奴制的武裝起義,雖然起義失敗,但傳播了革命的主張波 蘭 (1)概況:1830年,一批貴族青年軍官和學生在華沙發動了爭取 的起義 (2)結果:進一步推動了波蘭的民族解放斗爭德 意 志 (1)普魯士進行并不徹底的廢除 改革 (2)1848年,奧地利和普魯士等地發生革命,要求建立 的獨立國家、制定憲法閱讀教材“史料閱讀”——“周一良、吳于廑總主編,蔣相澤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近代部分》”思考:據史料概括1807年普魯士改革的主要內容。十二月黨人廣場 1825年,在沙皇尼古拉一世派兵鎮壓下,十二月黨人革命宣告失敗。1925年為了紀念革命先驅,將當時發起革命的元老院廣場,更名為“十二月黨人廣場”。思考:“十二月黨人”為什么要起義 三、歐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1.含義:殖民國家向被殖民地區輸出 、自由、 等價值觀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滅被殖民地區的文化,淡化其民族意識,達到殖民目的。2.結果: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來文化,但也努力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現出新的多樣性。3.表現中 國 (1)林則徐、魏源、鄭觀應等主張 以求自強 (2)清政府的 和戊戌變法,也使一些新技術、新思想傳入中國印 度 (1)英國把英語、法律體系、政府體制、 等移植到印度 (2)印度上層精英運用歐洲的意識形態來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并提出“ ”口號 (3)印度的 頑強地保留下來 (4) 仍在社會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埃 及 (1)埃及獨立后實行 (2) 仍然是其主要宗教,阿拉伯民族的傳統生活方式也得以保留所謂西學者,無非中國數千年所創……我們現在又向西方學習,學的即是我們傳過去的東西,中國古已有之,傳到西方,現在“天將器還中國”,我們又學習,這是合理的,必要的。思考:概括材料的主張。合作探究主題一 獨立戰爭對美洲文化的影響1.從歷史解釋的角度,認識美國文化的特點史料 1782年,美國第二屆國會將含有白頭海雕的圖案確定為國徽。 。這個形象在美國原住民印第安人的文化中也有著特別含義。 。他們對鷹極為崇敬,許多部落的象征符號中都含有鷹或者鷹的羽毛。而 。——《最具代表性的美國文化符號》思維交互:據史料,美國為什么把含有白頭海雕的圖案確定為國徽 2.從史料實證的角度,認識拉丁美洲文化的特點史料 從1822年宣布獨立起,到1889年廢除君主制、宣布共和制,巴西用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 ,以漫長而不間斷的痛苦改革,取得了緩慢而持續的政治進步, ,因而走的是政治變革從屬于經濟發展的民族解放道路。——馬世力《從巴西民族獨立看世界近代民族解放運動的幾個理論問題》思維交互:據史料,概括巴西政體發生的變化。對其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比較美國文化與拉丁美洲文化多樣性的異同點 1.不同點比較項 美國 拉丁美洲宗主國 英國 西班牙、葡萄牙語言 美式英語 拉丁語族的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特征 自由、平等、民主和權力制衡原則是美國政治文化的組成部分 考迪羅獨裁權力成為獨立戰爭后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 2.相同點 (1)背景:都曾受到歐洲殖民者的侵略。 (2)特點:歐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文化是二者共同的重要組成部分。 (3)局限:對黑人、印第安人的種族壓迫和種族歧視仍然存在。深化點撥:美洲文化的多元性(1)美洲文化是從歐洲文化等繼承、發展而來的。歐洲移民來到美洲大陸,把歐洲文化也帶到了美洲。(2)美洲文化不僅是對歐洲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更融匯了其他地區民族的文化。主題二 拿破侖戰爭與歐洲文化的重構1.從史料實證的角度,認識《拿破侖法典》史料 《拿破侖法典》采納了1789年《人權宣言》的社會原則:個人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國家世俗化、信仰自由和選擇職業的自由。這就是為什么這部法典在歐洲成為法國革命的象征,不論傳入什么地方,它都提供了現代社會的基本法則。——摘編自[法]喬治·勒費弗爾《拿破侖時代》思維交互: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拿破侖制定的《拿破侖法典》的作用。2.從唯物史觀的角度,正確評價拿破侖史料 他是一個人類文化的摧殘者嗎 ……把教育綁架到軍國主義的戰車上……然而,他卻是一位法國現代教育的奠基人。思維交互: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拿破侖進行評價。全面認識拿破侖戰爭的影響影響 表現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勝利成果 (1)拿破侖在與反法聯盟的多次戰爭中取得勝利,一次又一次地挽救了法國的革命。 (2)給歐洲封建勢力以沉重打擊沖擊了歐洲封建秩序,加速了歐洲各國資產階級性質改革 (1)拿破侖在擊潰第三次反法聯盟、占據萊茵河左岸及許多小邦國后,在那里消滅了封建特權等級制度,宣布公民平等與自由。 (2)拿破侖戰爭使萊茵區加速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為萊茵區后來成為世界矚目的工業基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傳播了法國大革命思想,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運動 (1)拿破侖在他征服的國家和地區中,實行法國的革命制度、革命原則和《拿破侖法典》,從而使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自由與平等的思想在歐洲各國人民當中生根發芽。 (2)極大地沖擊了歐洲的封建秩序和等級制度給歐洲人民帶來了災難 (1)戰爭掠奪和奴役了各國人民,給歐洲各國人民帶來了空前的浩劫。 (2)拿破侖采用以戰養戰的戰爭方針,加重了被占領國人民的負擔。 (3)他從羅馬教皇和意大利諸國搶劫了許多古典文物和藝術珍品,都源源不斷地運回巴黎拓展延伸:對《拿破侖法典》的認識(1)對于鞏固和發展法國大革命的成果,促進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立資產階級的法律制度體系有著重要意義。(2)法典對于農民、小土地所有制的肯定,贏得了法國廣大農民的支持,成為拿破侖粉碎國外復辟勢力,進行一系列戰爭的堅強保證。(3)在對外戰爭過程中,拿破侖又把這一法典的許多條文和原則推廣到廣大被征服地區,對歐洲許多國家的法律制度都產生了重大影響。課堂檢測1.北美地區是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區,其居民在種族、血統和宗教上具有的特征是 ( )A.文化多元性 B.多源性和多樣性C.融合性和混血性 D.自由性和民主性2.(2022·嘉興高二檢測)對于美國《獨立宣言》在大革命前法國的反響,有學者評論說:“宣言中的學說來自哪里并不重要。無論是來自盧梭,還是洛克(英國啟蒙思想家),法國讀者一定能在《獨立宣言》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國哲人們的思想——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被造物主賦予了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①法國讀者不了解洛克和盧梭的學說②《獨立宣言》與洛克和盧梭的思想無關③法國社會中的等級觀念已經動搖④天賦人權思想已在大西洋兩岸傳播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③④拓展延伸:獨立戰爭對美國文化的影響(1)共和主義的思想壓制了專制主義,加快了早期的美國社會民主的發展,使一切朝著更為平等的方向前進。(2)對廣大人民來說,自由、平等和民主不再是陌生的字眼。(3)自由與平等是美國的立國之本,獨立戰爭勝利后,自由與平等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影響著美國人民。(4)留下種族歧視的烙印。3.在當今拉丁美洲,天主教徒占整個信教人口的83%,新教徒占7%,此外印第安人在偏遠內陸地區還保留原始宗教,對該現象理解正確的是 ( )A.拉丁美洲深受美國文化的影響B.歐洲殖民者完全清除了印第安文化C.民主化進程受阻,獨裁統治依然存在D.西班牙和葡萄牙文化是拉美文化主體4.(2022·寧波高二檢測)“誰能想得到那樣的一場戰爭,打破了歐洲大陸的貿易壁壘,廢除了阻礙技術發明和勞動力自由流通的行會。”這場戰爭是指 ( )A.英國光榮革命 B.北美獨立戰爭C.法國大革命 D.拿破侖戰爭補償訓練:1.“他(拿破侖)在德國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傳播者,是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此評價著重于 ( )A.論證拿破侖占領德國的正義性B.肯定拿破侖戰爭客觀上的進步性C.糾正德國人對拿破侖的錯誤指責D.否定拿破侖對德戰爭的掠奪性2.“我真正的光榮并非打了四十次勝仗,滑鐵盧之戰抹去了關于這一切勝利的記憶。但是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人忘卻的,它將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法典。”這可用來說明 ( )A.《漢謨拉比法典》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B.查士丁尼開國立制、完善憲法,功不可沒C.《拿破侖法典》與滑鐵盧戰役一樣光耀后世D.《拿破侖法典》傳播自由民主思想影響深遠5.觀察下圖,起義者的目的是 ( )A.要求沙皇廢除農奴制度B.推翻沙皇封建專制統治C.要求沙皇加強農奴制度D.要求沙皇進行全面改革6.拿破侖戰爭后,民主、獨立、自由、法治等越來越成為歐洲普遍的政治訴求。與此敘述有關的事件是 ( )A.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B.華沙民族獨立起義C.德意志的統一D.埃及文化的多樣性7.(2022·嘉興高二檢測)維新變法期間,《湘報》發表了一篇《醒世歌》:“若把地球來參詳,中國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渾圓物,誰是中央誰四旁。”該詩歌作者旨在 ( )A.號召人們參加維新變法運動B.鼓勵人們全面地向西方學習C.宣傳民主與科學的先進思想D.勸導國人放棄天朝上國觀念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拿破侖在德國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傳播者,是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恩格斯《德國狀況》材料二 “這是一位同亞歷山大和愷撒一樣的天才人物,長于指揮軍隊……竟還有立法家們具有的才能……”“幾年之后,這位偉人、聰明的人物瘋狂了……使得一百萬人的生命毀滅在戰場上,激起整個歐洲來反對法國……二十年勝利果實被剝奪一空”。——梯也爾《執政府和帝國的歷史》(1)恩格斯為什么說拿破侖是德國“革命原理的傳播者”“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 (2)以史實說明拿破侖“有立法家們具有的才能”。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歐洲人在技術(包括軍事技術在內)、經濟和行政上的成就遠優于亞非地區的人民。借著這些成就,歐洲人能夠讓亞非地區的人民在世界市場上享有他們的成品,大量工業生產的利益,改進了生產力,較佳的保健及教育、內政上的安全以及改善了的行政。歐洲商人、工業家、拓殖者、工程師、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傳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著亞非靜態社會對進步缺乏興趣,并且把亞非地區導向一個以技術與理智為基礎的世界社群。材料二 歐洲人借著濫用他們軍事上的優勢,并且受他們工業家渴求廉價原料推動以及為他們的大量生產找市場,歐洲國家的政府把亞非地區獨立的人民拉到他們的軸心里去,在經濟上剝削他們,挫折其本土經濟的增長和民族生活,否認他們自決的天然權利,攻擊他們的文化,并且把他們暴露在所謂的西方文明的罪惡之下。(1)概括材料一、二的主要觀點并指出其各自的立場。(2)根據兩段材料,請選擇其中一個觀點,依據中國近代前期的有關史實進行論證。(3)兩段材料的主要評價標準有何不同 對此你有何看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五單元 第12課 近代戰爭與西方文化的擴張 學案(學生版).docx 第五單元 第12課 近代戰爭與西方文化的擴張 學案(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