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課 現代社會的移民和多元文化自主學習一、經濟全球化和勞動力的全球流動1.全球勞動力市場的形成(1)背景:在 加速發展的過程中,國際分工日益深化,生產的國際化大大加強,全球勞動力市場逐漸形成。(2)表現二戰后 西歐、 和大洋洲等發達地區從南歐、北非、東南亞、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勞動力20世紀七八十年代 ①中東地區的石油工業快速發展,大量非洲勞動力涌向 ②經濟高速發展的 和亞洲新興工業國家和地區也吸引了許多亞非移民20世紀90年代 國家成為西歐、北美勞動力的新的來源地2.全球勞動力市場結構的變化苦力 遷移 20世紀50—70年代,大多數移民在制造業和公共服務業從事繁重的精英 遷移 (1)原因:大約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企業對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和 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表現: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留學生作為移民中的“ ”,在跨國公司的國際業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閱讀教材圖片“硅谷”及其文字介紹思考:從圖片及文字介紹中可以看出現代移民的特點有哪些 二、難民的困境和救助1.難民的概況(1)定義:因為戰爭和 、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災害、經濟惡化等各種原因被迫離開原籍國,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國的獨特群體。(2)來源:(請正確連線)2.難民的救助(1)措施1950年 聯合國成立 ,專門協調處理難民問題1951年 聯合國通過《 》,規定救助難民的行動準則1966年 聯合國通過《 》,擴大1951年公約的適用范圍2000年 聯合國大會決定,從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為“ ”(2)現狀:沒有改變難民逐年增加的趨勢。二戰后難民出現的原因(1)國內政治、經濟和宗教等社會矛盾造成的戰爭、民族壓迫。(2)外國的侵略擴張干涉。(3)人口危機、生態破壞。據統計,希臘島嶼上有將近1 500名難民兒童需要緊急救助。歐盟面臨著嚴重的“難民危機”。思考:難民問題出現的原因是什么 三、移民社會的多元文化1.形成原因(1)全球化背景下的現代世界出現了遍及各國的移民社會,移民社會的居民由不同文化傳統的民族組成。(2)在不同文化的交匯、借鑒與認同中,這些移民社會形成各種 的移民文化。2.代表類型(1)美國——移民國家:形成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在共同建設美利堅合眾國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 為主流,并吸收了非洲、亞洲、拉丁美洲等地文化的美國移民文化特點 ①民族和文化的 是美國社會的顯著特征 ②美國社會始終存在著不同民族間的 問題(2)新加坡——城市國家:背景 ①19世紀以來, 的通航,極大地縮短了東南亞與歐洲的航程 ②隨著東南亞地區經濟的發展,馬六甲海峽海運繁忙, 逐漸成為繁榮的貿易大港和國際化都市 ③從英國殖民地成為獨立國家表現 在人口構成中,來自中國南方各省的 移民超過70%;其次為本地的馬來族;還有近10%的印度裔移民特征 ①馬來語、 、英語和泰米爾語均為官方語言 ②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各類宗教建筑形式各異,各民族的傳統文化活動豐富多彩觀察教材“福德祠”思考:“福德祠”的建立體現了怎樣的社會現象 合作探究主題一 現代世界的人口遷徙1.從歷史解釋的角度,認識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移民的特點史料 1973年以后, ①,事實上還在繼續, ②。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 ③。——摘編自薛永生《戰后歐洲移民與移民政策研究》思維交互:根據史料和所學知識,概括1973年至20世紀90年代初期歐洲移民的特點。2.從史料實證的角度,認識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移民的影響史料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大量移民進入美國……跨族通婚的發展導致美國種族關系的變化,在1990年的人口普查時,有130萬的美國白人實在理不清他們的族裔血脈以致無法確切登記,干脆就填“美利堅族裔”。2000年,跨族婚姻產生了700萬“多種族人”,種族、民族、族群界限模糊將引發美國社會種族分類定義的改變。由此可見,美國多元文化不但不會破壞美國的一致性,而且它可因加快異族、跨族通婚而促進美國各族裔的融合同化,從而增強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摘編自余志森《“熔爐”、“拼盤”還是“葵花” ——對美國多元文化的再思考》思維交互:據史料,簡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遷徙對美國社會的影響。 現代人口遷徙的特點和影響1.特點方面 表現數量 國際移民在絕對數量上呈現出較大增勢,反映出當今世界勞動力的全球流動性依然強勁流向 國際移民的主要流向是西歐和北美,但流向更加多元化趨勢 國際移民呈現出“精英遷移”的趨勢問題 難民問題日益突出,成為全球移民治理的重大挑戰2.影響方面 闡釋積極 影響 (1)有利于促進世界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加強國際對話與合作 (2)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和交流,促進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3)形成多元文化及多重認同,大量移民的移入帶來不同的文化,使移入國民族的同質性和共同的價值觀形成消極 影響 (1)對民族國家管理控制其領土事務的權威和能力提出了挑戰 (2)大量的優秀人才從欠發達國家和地區流向發達國家和地區,加劇了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3)國際移民造成國際關系的緊張。如難民問題、非法移民問題和跨國移民犯罪問題深化點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人口多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永久性定居移民所占比例明顯減少,短期流動人口增多,遷徙形式多樣化。主題二 世界難民問題1.從歷史解釋的角度,認識猶太難民問題史料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結束,首先離去的當然是來自歐洲的猶太難民。他們感謝上海這個城市使自己免遭納粹毒手,但他們畢竟只是把上海看作臨時避難地,并無長期居留的思想準備。一俟世界各地硝煙散盡,和平恢復,他們便著手去尋找一個可以永久居留的新家園。此外,他們大都有家屬和親友沒能逃離歐洲或逃到了世界上其他地方,在戰時與他們失去了聯系,因此戰爭一結束,他們便急于探尋親人的下落或去與親人團聚。這也是他們在戰后急于離開上海的一個原因。——摘編自潘光、周國建《二戰后在華猶太人研究》思維交互: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上海成為容納猶太難民的避難所的背景,并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部分歐洲猶太難民離開中國的原因。2.從史料實證的角度,認識解決難民問題的措施史料 巴基斯坦社會時局動蕩不穩,大量難民流離失所,避難逃到沙特、伊朗、約旦等周邊國家,難以回到自身原本的家園,造成國際難民問題突出。索馬里內戰爆發,班圖族人民屬于少數族裔,因此,在內戰中飽受屠殺與苦難,大量難民逃往外地,比如,鄰國埃塞俄比亞,這些人民也成為國際難民。——摘編自黃格《國際難民問題成因及應對方法研究》思維交互:據史料,概括國際難民問題產生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聯合國為保護難民基本人權所作出的努力。難民問題的產生因素及其解決途徑1.產生因素方面 表現政治因素 政治迫害、人權問題與武裝沖突等經濟因素 經濟全球化的負面效應造成的貧富兩極化、糧食短缺與金融危機等社會因素 人口爆炸、社會動蕩、民族矛盾、自然災害等 2.解決途徑(1)發達國家:確定移民政策、立法支持,加大資金投入等人道主義援助。(2)難民國家:利用好發達國家的援助資金發展經濟,在本國內部解決難民問題。(3)加強國際合作,著力解決戰亂和貧困等根源問題,合理推動難民來源國走上長治久安與發展繁榮之路。課堂檢測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20世紀70年代之前,世界勞動力的流入方向是 ( )A.亞洲、北美、歐洲 B.西歐、北美、大洋洲C.中東、南歐、東亞 D.大洋洲、南歐、中東2.據歐盟統計局統計,2015年歐盟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人口負增長;但同期歐盟總人口卻從5.08億上升到5.1億,移民人口抵消了本地人口的萎縮。該現象出現的原因是 ( )A.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B.經濟區域集團化形成C.市場經濟在各國實行D.國際經濟新秩序形成3.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著新興產業的發展和發達國家的產業升級,全球勞動力的流動呈現出的新趨勢是 ( )A.苦力遷移 B.“精英遷移”C.難民遷移 D.投資遷移拓展延伸:國際勞動力流動(1)國際勞動力流動是指具有人身自由的勞動者為了適應生產國際化和資本國際化的發展,在國外尋找有利的勞動力市場,使其就業超出一國界限,在國際間進行轉移。(2)現代意義上的國際勞動力流動分為兩種形式:移民和勞務輸出。移民是指到別的國家定居,勞務輸出指的是在別國臨時工作。4.蘇聯解體后,東歐政治、經濟危機深重,民族分裂、領土爭端加劇,武裝沖突迭起,難民潮涌現。這些狀況 ( )A.源于東歐各國社會制度的根本變化B.使世界多極化趨勢加速發展C.反映出冷戰后國際力量的失衡D.有利于西歐各國的繁榮穩定5.下列表述屬于《關于難民地位的公約》規定的是 ( )A.成立處理難民問題的難民署B.救助難民的行動準則C.決定每年的6月20日為“世界難民日”D.實施《關于難民地位的議定書》6.當今世界很多國家鼓勵海外移民,被稱為移民國家,這些移民國家文化的特點是 ( )A.種族文化沖突非常尖銳B.形成多元一體移民文化C.實際是各種文化的拼盤D.都出現文化大一統趨勢7.(2022·嘉興高二檢測)如圖為1960—1990年美國總人口增長中移民的比例示意圖。由此可推知 ( )A.美國難以實現民族間的文化認同B.美國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移民國家C.美國民族和文化多樣性日益凸顯D.美國移民逐漸占據人口的大多數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6世紀的經濟大變動,為17世紀英國的社會流動提供了動力;17世紀英國的社會流動,又為18世紀中葉英國工業革命創造了基本的社會條件。材料二(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6世紀世界經濟大變動的具體表現,分析工業革命對英國社會產生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指出①②處移民人數分別出現了怎樣的趨勢,其原因是什么 第8課 現代社會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自主學習一、經濟全球化和勞動力的全球流動1.全球勞動力市場的形成(1)背景:在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過程中,國際分工日益深化,生產的國際化大大加強,全球勞動力市場逐漸形成。(2)表現二戰后 西歐、北美和大洋洲等發達地區從南歐、北非、東南亞、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勞動力20世紀七八十年代 ①中東地區的石油工業快速發展,大量非洲勞動力涌向中東產油國 ②經濟高速發展的日本和亞洲新興工業國家和地區也吸引了許多亞非移民20世紀90年代 東歐國家成為西歐、北美勞動力的新的來源地2.全球勞動力市場結構的變化苦力 遷移 20世紀50—70年代,大多數移民在制造業和公共服務業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精英 遷移 (1)原因:大約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企業對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和專業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表現: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留學生作為移民中的“知識精英”,在跨國公司的國際業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閱讀教材圖片“硅谷”及其文字介紹思考:從圖片及文字介紹中可以看出現代移民的特點有哪些 提示: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移民;全球勞動力呈現出“精英遷移”的趨勢;精英移民從事的主要是高科技或貿易金融等新興產業的工作。二、難民的困境和救助1.難民的概況(1)定義:因為戰爭和地區沖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災害、經濟惡化等各種原因被迫離開原籍國,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國的獨特群體。(2)來源:(請正確連線)2.難民的救助(1)措施1950年 聯合國成立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專門協調處理難民問題1951年 聯合國通過《關于難民地位的公約》,規定救助難民的行動準則1966年 聯合國通過《關于難民地位的議定書》,擴大1951年公約的適用范圍2000年 聯合國大會決定,從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為“世界難民日”(2)現狀:沒有改變難民逐年增加的趨勢。二戰后難民出現的原因(1)國內政治、經濟和宗教等社會矛盾造成的戰爭、民族壓迫。(2)外國的侵略擴張干涉。(3)人口危機、生態破壞。據統計,希臘島嶼上有將近1 500名難民兒童需要緊急救助。歐盟面臨著嚴重的“難民危機”。思考:難民問題出現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戰爭和地區沖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災害、經濟惡化等。三、移民社會的多元文化1.形成原因(1)全球化背景下的現代世界出現了遍及各國的移民社會,移民社會的居民由不同文化傳統的民族組成。(2)在不同文化的交匯、借鑒與認同中,這些移民社會形成各種多元一體的移民文化。2.代表類型(1)美國——移民國家:形成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在共同建設美利堅合眾國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歐洲文化為主流,并吸收了非洲、亞洲、拉丁美洲等地文化的美國移民文化特點 ①民族和文化的多樣性是美國社會的顯著特征 ②美國社會始終存在著不同民族間的文化認同問題(2)新加坡——城市國家:背景 ①19世紀以來,蘇伊士運河的通航,極大地縮短了東南亞與歐洲的航程 ②隨著東南亞地區經濟的發展,馬六甲海峽海運繁忙,新加坡逐漸成為繁榮的貿易大港和國際化都市 ③從英國殖民地成為獨立國家表現 在人口構成中,來自中國南方各省的華裔移民超過70%;其次為本地的馬來族;還有近10%的印度裔移民特征 ①馬來語、華語、英語和泰米爾語均為官方語言 ②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各類宗教建筑形式各異,各民族的傳統文化活動豐富多彩觀察教材“福德祠”思考:“福德祠”的建立體現了怎樣的社會現象 提示:新加坡移民文化多元化。合作探究主題一 現代世界的人口遷徙1.從歷史解釋的角度,認識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移民的特點史料 1973年以后,招募勞工(不管是外籍勞工還是殖民地勞工)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停止,但歐洲共同體內部的移民①,事實上還在繼續,技術勞工和高層次人才的移民不斷增加②。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把歐共體作為一個單一的勞動力市場以及把歐盟內部的流動看作類似于民族經濟內部的流動開始成為習慣③。——摘編自薛永生《戰后歐洲移民與移民政策研究》思維交互:根據史料和所學知識,概括1973年至20世紀90年代初期歐洲移民的特點。點撥:依據史料畫線信息①②③回答。提示:從勞工遷移向“精英遷移”轉變,高素質人才移民增加;歐共體內部人員流動性增強。2.從史料實證的角度,認識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移民的影響史料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大量移民進入美國……跨族通婚的發展導致美國種族關系的變化,在1990年的人口普查時,有130萬的美國白人實在理不清他們的族裔血脈以致無法確切登記,干脆就填“美利堅族裔”。2000年,跨族婚姻產生了700萬“多種族人”,種族、民族、族群界限模糊將引發美國社會種族分類定義的改變。由此可見,美國多元文化不但不會破壞美國的一致性,而且它可因加快異族、跨族通婚而促進美國各族裔的融合同化,從而增強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摘編自余志森《“熔爐”、“拼盤”還是“葵花” ——對美國多元文化的再思考》思維交互:據史料,簡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遷徙對美國社會的影響。點撥:抓住關鍵信息:“跨族通婚”“美國多元文化”“增強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提示:跨族通婚增多;美國文化更加多元化;多元文化的交融增強了美國的國家和民族認同。 現代人口遷徙的特點和影響1.特點方面 表現數量 國際移民在絕對數量上呈現出較大增勢,反映出當今世界勞動力的全球流動性依然強勁流向 國際移民的主要流向是西歐和北美,但流向更加多元化趨勢 國際移民呈現出“精英遷移”的趨勢問題 難民問題日益突出,成為全球移民治理的重大挑戰2.影響方面 闡釋積極 影響 (1)有利于促進世界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加強國際對話與合作 (2)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和交流,促進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3)形成多元文化及多重認同,大量移民的移入帶來不同的文化,使移入國民族的同質性和共同的價值觀形成消極 影響 (1)對民族國家管理控制其領土事務的權威和能力提出了挑戰 (2)大量的優秀人才從欠發達國家和地區流向發達國家和地區,加劇了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3)國際移民造成國際關系的緊張。如難民問題、非法移民問題和跨國移民犯罪問題深化點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人口多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永久性定居移民所占比例明顯減少,短期流動人口增多,遷徙形式多樣化。主題二 世界難民問題1.從歷史解釋的角度,認識猶太難民問題史料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結束,首先離去的當然是來自歐洲的猶太難民。他們感謝上海這個城市使自己免遭納粹毒手,但他們畢竟只是把上海看作臨時避難地,并無長期居留的思想準備。一俟世界各地硝煙散盡,和平恢復,他們便著手去尋找一個可以永久居留的新家園。此外,他們大都有家屬和親友沒能逃離歐洲或逃到了世界上其他地方,在戰時與他們失去了聯系,因此戰爭一結束,他們便急于探尋親人的下落或去與親人團聚。這也是他們在戰后急于離開上海的一個原因。——摘編自潘光、周國建《二戰后在華猶太人研究》思維交互: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上海成為容納猶太難民的避難所的背景,并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部分歐洲猶太難民離開中國的原因。點撥:抓住關鍵信息:“納粹毒手”“尋找一個可以永久居留的新家園”“探尋親人的下落或去與親人團聚”提示:背景:納粹德國瘋狂迫害、屠殺猶太人;世界上許多地方不愿接受猶太難民;上海作為租界的特殊性。原因:猶太難民自身尋求家園和家人團聚的需求;民族文化差異帶來的不適;中國內戰爆發造成的不穩定因素。2.從史料實證的角度,認識解決難民問題的措施史料 巴基斯坦社會時局動蕩不穩,大量難民流離失所,避難逃到沙特、伊朗、約旦等周邊國家,難以回到自身原本的家園,造成國際難民問題突出。索馬里內戰爆發,班圖族人民屬于少數族裔,因此,在內戰中飽受屠殺與苦難,大量難民逃往外地,比如,鄰國埃塞俄比亞,這些人民也成為國際難民。——摘編自黃格《國際難民問題成因及應對方法研究》思維交互:據史料,概括國際難民問題產生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聯合國為保護難民基本人權所作出的努力。點撥:抓住關鍵信息:“社會時局動蕩不穩”“班圖族人民屬于少數族裔”提示:原因:社會時局動蕩;民族沖突與矛盾。努力:成立“聯合國難民署”;制定了《關于難民地位的公約》;制定《關于難民地位的議定書》;確立“世界難民日”。難民問題的產生因素及其解決途徑1.產生因素方面 表現政治因素 政治迫害、人權問題與武裝沖突等經濟因素 經濟全球化的負面效應造成的貧富兩極化、糧食短缺與金融危機等社會因素 人口爆炸、社會動蕩、民族矛盾、自然災害等 2.解決途徑(1)發達國家:確定移民政策、立法支持,加大資金投入等人道主義援助。(2)難民國家:利用好發達國家的援助資金發展經濟,在本國內部解決難民問題。(3)加強國際合作,著力解決戰亂和貧困等根源問題,合理推動難民來源國走上長治久安與發展繁榮之路。深化點撥:難民不僅給流入國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社會、安全問題,而且影響到當事國之間的關系及有關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在世界局勢中增添了動亂因素,不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課堂檢測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20世紀70年代之前,世界勞動力的流入方向是 ( )A.亞洲、北美、歐洲 B.西歐、北美、大洋洲C.中東、南歐、東亞 D.大洋洲、南歐、中東解析:選B。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南歐、北非、東南亞、拉丁美洲等地的勞動力主要是流向西歐、北美、大洋洲等地,故選B。2.據歐盟統計局統計,2015年歐盟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人口負增長;但同期歐盟總人口卻從5.08億上升到5.1億,移民人口抵消了本地人口的萎縮。該現象出現的原因是 ( )A.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B.經濟區域集團化形成C.市場經濟在各國實行D.國際經濟新秩序形成解析:選A。由材料可知,歐盟總人口增多是由于“移民人口抵消了本地人口的萎縮”,而人口流動加速是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的影響,故選A。材料沒有反映經濟區域集團化形成,排除B;市場經濟在各國實行與材料反映的移民人口大量增加沒有必然聯系,排除C;國際經濟新秩序還沒有形成,排除D。3.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著新興產業的發展和發達國家的產業升級,全球勞動力的流動呈現出的新趨勢是 ( )A.苦力遷移 B.“精英遷移”C.難民遷移 D.投資遷移解析:選B。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著新興產業的發展和發達國家的產業升級,企業對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和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導致全球勞動力的流動呈現出“精英遷移”的新趨勢,故選B。苦力遷移是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主要勞動力遷移方式,A錯誤;難民遷移是與政局動蕩有關的人口遷移,C錯誤;題干強調的是勞動力遷移,不是投資遷移,D錯誤。拓展延伸:國際勞動力流動(1)國際勞動力流動是指具有人身自由的勞動者為了適應生產國際化和資本國際化的發展,在國外尋找有利的勞動力市場,使其就業超出一國界限,在國際間進行轉移。(2)現代意義上的國際勞動力流動分為兩種形式:移民和勞務輸出。移民是指到別的國家定居,勞務輸出指的是在別國臨時工作。4.蘇聯解體后,東歐政治、經濟危機深重,民族分裂、領土爭端加劇,武裝沖突迭起,難民潮涌現。這些狀況 ( )A.源于東歐各國社會制度的根本變化B.使世界多極化趨勢加速發展C.反映出冷戰后國際力量的失衡D.有利于西歐各國的繁榮穩定解析:選C。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蘇聯解體,冷戰格局瓦解,國際力量失衡,導致材料中的現象出現,故選C。社會制度的根本變化不是這一系列問題出現的根源,故A錯誤;世界多極化趨勢加速發展會產生雙重影響,不是導致這一系列問題的根源,故B錯誤;難民潮的涌現不利于西歐各國的繁榮穩定,故D錯誤。5.下列表述屬于《關于難民地位的公約》規定的是 ( )A.成立處理難民問題的難民署B.救助難民的行動準則C.決定每年的6月20日為“世界難民日”D.實施《關于難民地位的議定書》解析:選B。《關于難民地位的公約》是1951年聯合國通過的,其規定了救助難民的行動準則,故選B。1950年“聯合國難民署”成立,排除A;2000年12月4日,聯合國大會決定從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為“世界難民日”,排除C;《關于難民地位的議定書》是1966年聯合國通過的,排除D。6.當今世界很多國家鼓勵海外移民,被稱為移民國家,這些移民國家文化的特點是 ( )A.種族文化沖突非常尖銳B.形成多元一體移民文化C.實際是各種文化的拼盤D.都出現文化大一統趨勢解析:選B。移民國家中有大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因此移民國家文化的特點是形成多元一體的移民文化,故選B。種族文化沖突并非所有移民國家的特點,排除A;移民國家的文化之間有沖突也有融合,但不是簡單的拼盤,而且大部分并未出現文化大一統趨勢,排除C、D。7.(2022·嘉興高二檢測)如圖為1960—1990年美國總人口增長中移民的比例示意圖。由此可推知 ( )A.美國難以實現民族間的文化認同B.美國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移民國家C.美國民族和文化多樣性日益凸顯D.美國移民逐漸占據人口的大多數解析:選C。由題干中的示意圖可知,1960—1990年,美國人口當中的移民比例不斷增加,他們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這造成美國民族和文化的多樣性,故選C。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6世紀的經濟大變動,為17世紀英國的社會流動提供了動力;17世紀英國的社會流動,又為18世紀中葉英國工業革命創造了基本的社會條件。材料二(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6世紀世界經濟大變動的具體表現,分析工業革命對英國社會產生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指出①②處移民人數分別出現了怎樣的趨勢,其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題,第一問具體表現抓住材料一中的時間“16世紀”,聯系所學知識,可以從世界市場雛形的出現、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資本主義發展等角度進行概括;第二問聯系工業革命的影響進行分析,可從加快城市化進程、議會改革、工人運動興起等角度來分析。第(2)題,第一問根據移民人數變化分析歸納,第二問根據①②處對應的大體時間,結合所學知識聯系相關重大歷史事件進行分析。答案:(1)具體表現:新航路開辟,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雛形開始出現;歐洲社會出現“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黃金、白銀大量流入歐洲,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影響: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工業資產階級日益壯大,并推動了議會改革;無產階級生產生活環境惡劣,工人運動興起。(2)趨勢:①處時期移民數量出現上升趨勢;②處時期出現下降趨勢。原因:①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美國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移民,移民人數達到頂峰;②處于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危機時期,美國經濟凋敝,移民人數隨之下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單元 第8課 現代社會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學案(學生版).docx 第三單元 第8課 現代社會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學案(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