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2-2023 浙江 部編版高中歷史 選擇性必修3 第三單元 第7課 近代殖民活動和人口的跨地域轉移 學案(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2-2023 浙江 部編版高中歷史 選擇性必修3 第三單元 第7課 近代殖民活動和人口的跨地域轉移 學案(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簡介

第7課 近代殖民活動和人口的跨地域轉移
自主學習
一、殖民擴張與美洲族群的變化
1.殖民擴張: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此后西班牙、葡萄牙、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開始在美洲進行瘋狂的殖民擴張和掠奪。
2.美洲族群的變化
表現 原因 影響
印第安人數量銳減 屠殺、奴役以及從歐洲傳來的天花等傳染病 在歐洲人“發現新大陸”后的100年間,印第安人數量減少了90%—95%
黑人奴隸數量激增 ①彌補勞動力的不足。②從16世紀開始,殖民者從非洲擄掠黑人,販賣到美洲作奴隸 ①改變了非洲的人口結構,嚴重影響了非洲的社會發展。②上千萬黑人奴隸為殖民者在美洲的種植園和礦山提供了勞動力
白人數量大增 很多歐洲人遠涉重洋,來到美洲 美洲白人數量大大增加
混血人種出現 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們相互之間的混血后代,逐漸成為美洲大陸的主要居民 不同族群共同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認同,發展了歐洲文化主導、融合多種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3.當今美洲人口結構:
(1)北美
①白人:在美國和加拿大,白人占據了人口的大多數。
②印第安人: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趕進保留地生活。
(2)拉丁美洲
黑人 海地等西印度群島國家,黑人人口占多數
混血人種 混血人種成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
印第安人 秘魯等少數國家印第安人相對較多
右面圖片上的英文意為“黑奴貿易和奴隸制的廢除”,思考一下:黑奴貿易停止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伴隨工業革命的深入,大工廠制度形成,使英國感到與其從非洲輸出奴隸,不如把非洲變成商品市場和原料供應地更為有利;黑人奴隸的反抗及啟蒙運動的影響,在工業革命后,黑奴貿易就慢慢終止了。
二、英國的殖民活動與大洋洲人口結構的改變
1.英國殖民活動
(1)18世紀中后期,英國殖民者來到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地。最初,英國將澳大利亞作為流放罪犯的場所。
(2)19世紀時,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對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國殖民者開始在澳大利亞掠奪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場。
(3)1851年,在澳大利亞發現了金礦,采礦業迅速發展起來。
2.人口結構變動
變動 表現
原住民數量減少 隨著殖民擴張加劇,澳大利亞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驅趕和屠殺,人口數量銳減
白人成為主要居民 19世紀中葉,白人已經成為當地的主要居民,歐洲文化成為當地文化的主流
觀察教材“特魯加尼尼( —1876)”圖片
思考:特魯加尼尼的悲慘命運見證了什么歷史
提示:見證了西方殖民者在塔斯馬尼亞島的殖民擴張,驅趕和屠殺當地原住民,最終當地原住民被滅絕的歷史。
三、華工與美洲、大洋洲的開發
1.背景
(1)19世紀初,英美等國開始陸續頒布禁止奴隸貿易的法令,黑奴貿易受到限制,殖民者尋找新的廉價勞動力。
(2)19世紀中葉后,清政府被迫允許列強在中國招募華工出國。
(3)19世紀中葉后,中國東南沿海的窮苦百姓,或是因為生活所迫,或是被誘騙、綁架成為苦力。
2.概況
美洲 美國 華工是加利福尼亞金礦和中央太平洋鐵路工地等繁重勞動場所的主要勞動力
拉丁美洲 加勒比群島、秘魯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萬華工
大洋洲 澳大利亞 19世紀中葉,大量華工來到澳大利亞開采金礦
大洋洲島嶼 在大洋洲的一些島嶼上,華工在種植園和礦山辛勤勞動,促進了這些地方的開發
3.影響:華工由于相同的文化和生活習慣,往往居住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個唐人街。他們保留和傳播著中華文化,促進了美洲和大洋洲經濟、文化的發展。
有學者認為:“澳洲淘金華工……具有高度封閉性,中西文化融合現象業已出現但遠非主流,因而以淘金史為代表的早期華人史更多反映了中國歷史的海外延伸。”
思考:材料體現了華工到澳洲淘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提示:保留和傳播了中華文化,促進了澳洲經濟、文化的發展。
合作探究
主題一 美洲族群的變化
1.從歷史解釋的角度,認識近代的奴隸貿易
史料 被手下人稱為“曼科船長”的法國獨臂海盜……捕獲了來自英國利物浦的……“海神”號三層甲板帆船。當他發現戰利品(“海神”號上的貨物)竟是“近四百名非洲人,大部分是年齡在十二至十五歲的男孩和男人,而且還有一些女人和兒童”時,“曼科船長”便毫不猶豫地搖身一變為販奴商。這是因為,“海神”號上的奴隸被整批賣出的話,將給主人帶來至少八萬銀比索(相當于當時西屬美洲墨西哥或者秘魯總督的年俸)的巨額收入。
——《新世界的自由與騙局:近代美洲
歷史的“悖論”》
思維交互:據史料及所學知識,分析史料中的“近四百名非洲人”將被運往哪里。這種貿易有什么影響
點撥:抓住關鍵信息:“變為販奴商”“帶來至少八萬銀比索……的巨額收入”
提示:目的地:美洲。影響:深刻改變了非洲和美洲的人口結構,嚴重影響了非洲的社會發展,但為殖民者在美洲的礦山和種植園提供了勞動力,為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提供資本原始積累,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發展。
2.從史料實證的角度,認識美洲族群變化的影響
史料一 巴西很少有歐洲女性,葡萄牙男性非常樂意盡享齊人之福,娶一個美洲女人,同時再娶一個女奴……事實上,在殖民時期的巴西,跨民族、跨種族的婚姻是很常見的,由此代代相傳下來,比墨西哥的梅斯蒂索人的混血情況要徹底得多、復雜得多。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
《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
史料二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帶來了伊比利亞的文化概念,他們認為比土著文化優越。同樣,他們也認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會生存下來,并且在與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動的同時,維持著相對的自治性。同樣,奴隸們在學習應付他們的主人和適應新環境的同時,保持了非洲的宗教傳統、信仰、習慣和語言。
——[美]斯基德莫爾等《現代拉丁美洲》
思維交互:據史料,概括美洲族群變化產生的影響。
點撥:抓住關鍵信息:“混血情況”“伊比利亞的文化概念”“維持著相對的自治性”“保持了非洲的宗教傳統、信仰、習慣和語言”
提示:①改變美洲的人口結構,出現新的族群,混血人種成為美洲的最大族群;②促進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促進地區文化的多元化。
  15世紀末新航路開辟以來向新大陸移民的階段及特點
階段 時間 特點
第一 階段 從15世紀末新航路開辟到18世紀中葉 (1)從人口遷移的動機來看,這一時期的人口遷移完全是以侵略、掠奪和搶占為目的的洲際性人口大遷移。(2)從人口遷移的規模來看,這一階段從歐洲遷入美洲的人數有限,規模不大。(3)對非洲黑奴采取強制性國際間集體移民
第二 階段 從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上半葉 (1)遷入美洲的歐洲移民數量大大增加,規??涨啊?2)非洲黑奴仍是美洲人口遷移的重要部分
第三 階段 從19世紀上半葉到20世紀中葉 (1)歐洲人口向美洲遷移的規模超過以往任何時期。(2)遷入拉美和美國的歐洲移民素質有很大不同。歐洲專業技術人員和有經驗的農民都愿意去美國,而遷往拉美的多是歐洲農村破產逃生的人。(3)大量的中國人、印度人、日本人等因種種原因來到美洲,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
第四 階段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20世紀70年代末 (1)美洲從國際人口遷移的凈遷入區變為凈遷出區。(2)拉美各國之間的國際人口遷移現象增多
主題二 華工與美洲的開發
1.從時空觀念的角度,認識華工出國的時代背景
史料 
時間(年) 全美移民 人數(人) 中國移民 人數(人) 華人移民 比重(%)
1866—1870 1 513 101 40 019 2.6
1871—1880 2 812 191 123 201 4.4
1881—1890 5 246 613 61 711 1.2
1891—1900 3 687 564 14 799 0.4
合計 13 259 469 239 730 1.8
——摘編自王寅《美國鍍金時代的外來移民》
思維交互:提取材料信息,據此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早期華工出現的背景。
點撥:依據表格的時間和數據的變化,結合當時中國的情況回答。
提示:國內的人口耕地壓力大、自然災害、動蕩不安的社會環境等是重要推動力;國外淘金熱和勞動力需求的吸引;廣東接受大量新思想,“天子觀”受到沖擊,勞工出洋得到允許等也是重要原因。
2.從史料實證的角度,認識近代美國華人移民的特點
史料 近代美國華人移民絕大部分來自廣東沿海地區,且多為自耕農,幾乎沒有受過學校教育。華人移民到美國后,多從事非技術性工作或技術性不強的工作。移民到美國的華人對當地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摘編自許國林《近代美國華人移民的
職業變化》
思維交互:據史料,概括近代美國華人移民的特點。
點撥:抓住關鍵信息:“來自廣東沿海地區”“多為自耕農”“沒有受過學校教育”“多從事非技術性工作或技術性不強的工作”
提示:多來自廣東沿海地區;以農民為主體;多從事勞工。
3.從唯物史觀的角度,認識華工對美國西部開發的貢獻
史料 “沒有華工就沒有西部的墾殖,華工使荒地變為良田,使整個加利福尼亞變成了一座果園,一個果木園。”
——英國參議院檔案
思維交互:提煉史料觀點,并簡要說明。
點撥:抓住關鍵信息:“西部的墾殖”“加利福尼亞變成了一座果園”
提示:觀點:華工為美國西部開發作出巨大貢獻。
說明:華工為加利福尼亞金礦的開采提供了大量勞動力,創造了巨大的財富;承擔了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的修建,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甚至生命的代價;促進了加州農耕業的早期開發和食品加工等行業的發展。
近代華工出國的原因和影響
1.原因
(1)世界市場形成與發展。
(2)移民海外傳統的影響。
(3)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推動。
(4)國內人口壓力大。
(5)美國西部和大洋洲開發需要。
(6)奴隸貿易的廢止。
2.影響
(1)近代數百萬的華工被掠奪出國,他們大多在海外諸國過著暗無天日的奴隸生活,健康和生命受到極大摧殘。
(2)華工用辛勤的勞動促進了當地的經濟建設和發展。
(3)華工以其智慧和特長傳播了農業、水利工程等方面的技術和知識,對近代社會的中西經濟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
(4)其后代華僑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家鄉建設事業作出了努力,促進了祖國經濟文化的發展。
深化點撥:
近代華工,無論是被拐販出國的契約華工,還是為生計所迫而淪落海外的華工,都是出現在鴉片戰爭之后,伴隨著中國主權的喪失和傳統經濟的崩潰而產生的。
課堂檢測
1.下圖是1825年西屬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構成。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美洲開發吸引了移民涌入
B.葡西兩國最早開辟新航路
C.歐洲殖民者的侵略與掠奪
D.葡西率先開展了黑奴貿易
解析:選C。圖片體現了19世紀早期,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在中南美洲的人口構成中占比不到一半,非洲奴隸卻占很大比重,主要是歐洲殖民者侵略與掠奪的結果,故選C。A、B、D都不是主要原因,均排除。
拓展延伸:
印第安人幾近滅絕的原因
(1)歐洲列強的殖民掠奪。(2)殖民地醫療設施落后、防疫知識匱乏。(3)印第安人已同外界隔絕了上萬年,對天花、麻疹、白喉、傷寒、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缺乏免疫機能。
2.(2022·湖州高二檢測)人口的跨地域轉移與時代背景密切相關。19世紀中葉以后,大量華工赴美洲從事挖礦等苦力勞作,其主要的時代背景是 (  )
A.新航路開辟與歐洲早期殖民擴張
B.印第安人因屠殺和傳染病大量死亡
C.工業革命期間奴隸貿易受到限制
D.跨國公司促進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
解析:選C。依據題干時間“19世紀中葉以后”可知是工業革命期間,故選C。A、B是發生于工業革命前的15到18世紀,排除;經濟全球化加快是20世紀90年代后,排除D。
3.19世紀中葉,白人成為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主要居民,其根本原因是 (  )
A.澳大利亞的原住民被屠殺
B.歐洲人的殖民式移民導致
C.工業革命開展產生的影響
D.澳大利亞采礦產業的發展
解析:選B。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人口構成的變化,其根本原因都在于西方的殖民侵略,故選B;A、C、D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4.18世紀中后期,英國殖民者來到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地。最初澳大利亞的用途是 (  )
A.原料產地 B.流放罪犯
C.建立牧場 D.開采金礦
解析:選B。18世紀中后期,英國殖民者來到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地,最初澳大利亞只是作為英國流放罪犯的場所,故選B。
5.19世紀中期,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出現了唐人街。當時大量華工來到澳大利亞的主要目的是 (  )
A.開采金礦 B.開拓種植園
C.修建鐵路 D.建設港口
解析:選A。19世紀中期,澳大利亞發現金礦,吸引了大量華工前往澳洲開采金礦,在華工集中采礦的地方,逐漸形成了著名的唐人街,故選A;B、C、D與題意不符,排除。
深化點撥:
19世紀中期,英國采取移民拓殖政策,使澳大利亞成為自己工業的附庸。大量的英國移民涌向澳大利亞,英國從澳大利亞獲取大量黃金、羊毛等財富。
6.(2022·寧波高二檢測)下表為通過香港輸出至加利福尼亞的中國勞工數據(單位:人)
年份 1849 1850 1852 1854
輸出人數 323 447 18 434 25 063
據此推知 (  )
A.導致了香港人口數量急劇下降
B.解決了加利福尼亞勞動力匱乏問題
C.華工為美國西部大開發作出重要貢獻
D.通商口岸開放直接導致勞工輸出激增
解析:選C。題干中通過香港輸出至加利福尼亞的中國勞工數量并不能反映香港人口數量急劇下降,故可排除A;材料只是反映了大量的中國勞工輸往美國的加利福尼亞,未反映出解決了加利福尼亞勞動力匱乏問題,故可排除B;大量華工輸入美國,促進美國的開發,這是毫無疑問的,故可選C;《南京條約》中的通商口岸不包括香港,故可排除D。
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對印第安人來說美洲不是新大陸,4萬年前就有了他們生活的足跡。在被歐洲“發現”前,占美洲原住民絕大多數的印第安人大約有4 000萬人,其中在拉丁美洲約2 500萬人。歐洲人和非洲人陸續來到美洲,到17世紀中葉拉美的印第安人為950萬人……
材料二 南北美洲的移民分布(單位:百萬)
時間 白人 黑人
1835年 1935年 1835年 1935年
北美洲 13.8 124.3 2.6 12.4
中美洲 1.9 6.9 2.7 8.4
南美洲 2.9 40.9 4.5 18.7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
(1)據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歸納美洲人口變化的特點。
(2)據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分析美洲人口變化的原因。
解析:第(1)題依據材料中的印第安人減少、白人和黑人移民增加、地區分布差異等信息概括回答即可。第(2)題依據材料涉及的時間,結合所學知識,從新航路開辟、殖民主義的罪惡、工業革命的影響等角度概括即可。
答案:(1)印第安人大幅減少,移民總數增長迅速;美洲人種走向多樣化。
(2)新航路開辟后,黑奴貿易與殖民擴張加強,人口遷移規模擴大;屠殺、奴役和疾病等多種因素使印第安人人口銳減;工業化不斷擴展,新的交通運輸工具的進步,世界市場進一步發展,促進了人口的流動;北美經濟實力的增長及相對穩定的環境吸引大量外來移民。第7課 近代殖民活動和人口的跨地域轉移
自主學習
一、殖民擴張與美洲族群的變化
1.殖民擴張:1492年, 到達美洲,此后西班牙、葡萄牙、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開始在美洲進行瘋狂的殖民擴張和掠奪。
2.美洲族群的變化
表現 原因 影響
數量銳減 屠殺、奴役以及從歐洲傳來的 等傳染病 在歐洲人“發現新大陸”后的100年間,印第安人數量減少了90%—95%
黑人奴隸數量激增 ①彌補 的不足。②從16世紀開始,殖民者從非洲擄掠黑人,販賣到美洲作奴隸 ①改變了非洲的 ,嚴重影響了非洲的社會發展。②上千萬 為殖民者在美洲的種植園和礦山提供了勞動力
數量大增 很多 人遠涉重洋,來到美洲 美洲白人數量大大增加
混血人種出現 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們相互之間的 后代,逐漸成為美洲大陸的主要居民 不同族群共同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認同,發展了 主導、融合多種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3.當今美洲人口結構:
(1)北美
①白人:在美國和 ,白人占據了人口的大多數。
②印第安人: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趕進 生活。
(2)拉丁美洲
黑人 等西印度群島國家,黑人人口占多數
混血人種 混血人種成為 的最大族群
印第安人 等少數國家印第安人相對較多
右面圖片上的英文意為“黑奴貿易和奴隸制的廢除”,思考一下:黑奴貿易停止的原因是什么
二、英國的殖民活動與大洋洲人口結構的改變
1.英國殖民活動
(1)18世紀中后期,英國殖民者來到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地。最初,英國將澳大利亞作為 的場所。
(2)19世紀時,隨著 的開展,對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國殖民者開始在澳大利亞掠奪原住民的土地,建立 。
(3)1851年,在澳大利亞發現了 ,采礦業迅速發展起來。
2.人口結構變動
變動 表現
原住民數量減少 隨著殖民擴張加劇,澳大利亞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驅趕和屠殺,人口數量銳減
白人成為主要居民 19世紀中葉,白人已經成為當地的主要居民, 文化成為當地文化的主流
觀察教材“特魯加尼尼( —1876)”圖片
思考:特魯加尼尼的悲慘命運見證了什么歷史
三、華工與美洲、大洋洲的開發
1.背景
(1)19世紀初,英美等國開始陸續頒布禁止奴隸貿易的法令, 受到限制,殖民者尋找新的廉價勞動力。
(2)19世紀中葉后,清政府被迫允許列強在中國 出國。
(3)19世紀中葉后,中國東南沿海的窮苦百姓,或是因為生活所迫,或是被誘騙、綁架成為苦力。
2.概況
美洲 美國 華工是加利福尼亞金礦和 工地等繁重勞動場所的主要勞動力
拉丁美洲 加勒比群島、秘魯以及 等地也有成千上萬華工
大洋洲 澳大利亞 19世紀中葉,大量華工來到澳大利亞開采金礦
大洋洲島嶼 在大洋洲的一些島嶼上,華工在 和礦山辛勤勞動,促進了這些地方的開發
3.影響:華工由于相同的文化和生活習慣,往往居住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個唐人街。他們保留和傳播著 ,促進了美洲和大洋洲經濟、文化的發展。
有學者認為:“澳洲淘金華工……具有高度封閉性,中西文化融合現象業已出現但遠非主流,因而以淘金史為代表的早期華人史更多反映了中國歷史的海外延伸。”
思考:材料體現了華工到澳洲淘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合作探究
主題一 美洲族群的變化
1.從歷史解釋的角度,認識近代的奴隸貿易
史料 被手下人稱為“曼科船長”的法國獨臂海盜……捕獲了來自英國利物浦的……“海神”號三層甲板帆船。當他發現戰利品(“海神”號上的貨物)竟是“近四百名非洲人,大部分是年齡在十二至十五歲的男孩和男人,而且還有一些女人和兒童”時,“曼科船長”便毫不猶豫地搖身一變為販奴商。這是因為,“海神”號上的奴隸被整批賣出的話,將給主人帶來至少八萬銀比索(相當于當時西屬美洲墨西哥或者秘魯總督的年俸)的巨額收入。
——《新世界的自由與騙局:近代美洲
歷史的“悖論”》
思維交互:據史料及所學知識,分析史料中的“近四百名非洲人”將被運往哪里。這種貿易有什么影響
2.從史料實證的角度,認識美洲族群變化的影響
史料一 巴西很少有歐洲女性,葡萄牙男性非常樂意盡享齊人之福,娶一個美洲女人,同時再娶一個女奴……事實上,在殖民時期的巴西,跨民族、跨種族的婚姻是很常見的,由此代代相傳下來,比墨西哥的梅斯蒂索人的混血情況要徹底得多、復雜得多。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
《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
史料二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帶來了伊比利亞的文化概念,他們認為比土著文化優越。同樣,他們也認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會生存下來,并且在與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動的同時,維持著相對的自治性。同樣,奴隸們在學習應付他們的主人和適應新環境的同時,保持了非洲的宗教傳統、信仰、習慣和語言。
——[美]斯基德莫爾等《現代拉丁美洲》
思維交互:據史料,概括美洲族群變化產生的影響。
  15世紀末新航路開辟以來向新大陸移民的階段及特點
階段 時間 特點
第一 階段 從15世紀末新航路開辟到18世紀中葉 (1)從人口遷移的動機來看,這一時期的人口遷移完全是以侵略、掠奪和搶占為目的的洲際性人口大遷移。(2)從人口遷移的規模來看,這一階段從歐洲遷入美洲的人數有限,規模不大。(3)對非洲黑奴采取強制性國際間集體移民
第二 階段 從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上半葉 (1)遷入美洲的歐洲移民數量大大增加,規??涨啊?2)非洲黑奴仍是美洲人口遷移的重要部分
第三 階段 從19世紀上半葉到20世紀中葉 (1)歐洲人口向美洲遷移的規模超過以往任何時期。(2)遷入拉美和美國的歐洲移民素質有很大不同。歐洲專業技術人員和有經驗的農民都愿意去美國,而遷往拉美的多是歐洲農村破產逃生的人。(3)大量的中國人、印度人、日本人等因種種原因來到美洲,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
第四 階段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20世紀70年代末 (1)美洲從國際人口遷移的凈遷入區變為凈遷出區。(2)拉美各國之間的國際人口遷移現象增多
主題二 華工與美洲的開發
1.從時空觀念的角度,認識華工出國的時代背景
史料 
時間(年) 全美移民 人數(人) 中國移民 人數(人) 華人移民 比重(%)
1866—1870 1 513 101 40 019 2.6
1871—1880 2 812 191 123 201 4.4
1881—1890 5 246 613 61 711 1.2
1891—1900 3 687 564 14 799 0.4
合計 13 259 469 239 730 1.8
——摘編自王寅《美國鍍金時代的外來移民》
思維交互:提取材料信息,據此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早期華工出現的背景。
2.從史料實證的角度,認識近代美國華人移民的特點
史料 近代美國華人移民絕大部分來自廣東沿海地區,且多為自耕農,幾乎沒有受過學校教育。華人移民到美國后,多從事非技術性工作或技術性不強的工作。移民到美國的華人對當地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摘編自許國林《近代美國華人移民的
職業變化》
思維交互:據史料,概括近代美國華人移民的特點。
3.從唯物史觀的角度,認識華工對美國西部開發的貢獻
史料 “沒有華工就沒有西部的墾殖,華工使荒地變為良田,使整個加利福尼亞變成了一座果園,一個果木園?!?br/>——英國參議院檔案
思維交互:提煉史料觀點,并簡要說明。
近代華工出國的原因和影響
1.原因
(1)世界市場形成與發展。
(2)移民海外傳統的影響。
(3)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推動。
(4)國內人口壓力大。
(5)美國西部和大洋洲開發需要。
(6)奴隸貿易的廢止。
2.影響
(1)近代數百萬的華工被掠奪出國,他們大多在海外諸國過著暗無天日的奴隸生活,健康和生命受到極大摧殘。
(2)華工用辛勤的勞動促進了當地的經濟建設和發展。
(3)華工以其智慧和特長傳播了農業、水利工程等方面的技術和知識,對近代社會的中西經濟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
(4)其后代華僑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家鄉建設事業作出了努力,促進了祖國經濟文化的發展。
課堂檢測
1.下圖是1825年西屬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構成。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美洲開發吸引了移民涌入
B.葡西兩國最早開辟新航路
C.歐洲殖民者的侵略與掠奪
D.葡西率先開展了黑奴貿易
拓展延伸:
印第安人幾近滅絕的原因
(1)歐洲列強的殖民掠奪。(2)殖民地醫療設施落后、防疫知識匱乏。(3)印第安人已同外界隔絕了上萬年,對天花、麻疹、白喉、傷寒、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缺乏免疫機能。
2.(2022·湖州高二檢測)人口的跨地域轉移與時代背景密切相關。19世紀中葉以后,大量華工赴美洲從事挖礦等苦力勞作,其主要的時代背景是 (  )
A.新航路開辟與歐洲早期殖民擴張
B.印第安人因屠殺和傳染病大量死亡
C.工業革命期間奴隸貿易受到限制
D.跨國公司促進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
3.19世紀中葉,白人成為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主要居民,其根本原因是 (  )
A.澳大利亞的原住民被屠殺
B.歐洲人的殖民式移民導致
C.工業革命開展產生的影響
D.澳大利亞采礦產業的發展
4.18世紀中后期,英國殖民者來到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地。最初澳大利亞的用途是 (  )
A.原料產地 B.流放罪犯
C.建立牧場 D.開采金礦
5.19世紀中期,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出現了唐人街。當時大量華工來到澳大利亞的主要目的是 (  )
A.開采金礦 B.開拓種植園
C.修建鐵路 D.建設港口
深化點撥:
19世紀中期,英國采取移民拓殖政策,使澳大利亞成為自己工業的附庸。大量的英國移民涌向澳大利亞,英國從澳大利亞獲取大量黃金、羊毛等財富。
6.(2022·寧波高二檢測)下表為通過香港輸出至加利福尼亞的中國勞工數據(單位:人)
年份 1849 1850 1852 1854
輸出人數 323 447 18 434 25 063
據此推知 (  )
A.導致了香港人口數量急劇下降
B.解決了加利福尼亞勞動力匱乏問題
C.華工為美國西部大開發作出重要貢獻
D.通商口岸開放直接導致勞工輸出激增
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對印第安人來說美洲不是新大陸,4萬年前就有了他們生活的足跡。在被歐洲“發現”前,占美洲原住民絕大多數的印第安人大約有4 000萬人,其中在拉丁美洲約2 500萬人。歐洲人和非洲人陸續來到美洲,到17世紀中葉拉美的印第安人為950萬人……
材料二 南北美洲的移民分布(單位:百萬)
時間 白人 黑人
1835年 1935年 1835年 1935年
北美洲 13.8 124.3 2.6 12.4
中美洲 1.9 6.9 2.7 8.4
南美洲 2.9 40.9 4.5 18.7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
(1)據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歸納美洲人口變化的特點。
(2)據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分析美洲人口變化的原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阳县| 海原县| 广饶县| 二连浩特市| 榆中县| 凭祥市| 湖南省| 松溪县| 明溪县| 宁都县| 湟源县| 库车县| 通化县| 武强县| 延津县| 大关县| 阳信县| 平乡县| 延边| 北流市| 开远市| 贵溪市| 文安县| 屏东县| 茌平县| 彭阳县| 江津市| 永和县| 惠东县| 上虞市| 西乡县| 湖口县| 新宾| 隆化县| 金山区| 普陀区| 全椒县| 洪江市| 日土县| 炉霍县| 岳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