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2-2023 浙江 部編版高中歷史 選擇性必修3 第三單元 第6課 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域文化的形成 學案(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2-2023 浙江 部編版高中歷史 選擇性必修3 第三單元 第6課 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域文化的形成 學案(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人口遷徙、文化交融與認同
第6課 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域文化的形成 
自主學習
一、印歐人的遷徙及其對早期區域文化的影響
1.印歐人的發展情況:印歐人可能起源于 ,他們是游牧民,馴養了馬匹,制造了 。
2.印歐人遷徙的概況
(1)時間:從公元前 初起,整個遷徙過程延續數百年甚至上千年。
(2)范圍:西起歐洲,東到印度。
(3)表現
遷徙區域 概況
小亞細亞和伊朗高原 印歐人分別發展為 和
巴爾干地區 印歐人與當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
印度河流域 印歐人發展為 。從印度河流域推進到恒河流域,把馬和鐵等帶到印度
(4)影響
赫梯人 ①公元前17世紀赫梯人在小亞細亞建立 ,多次入侵兩河流域。②公元前14世紀,赫梯帝國進入鼎盛時期,疆域從小亞細亞延伸到巴勒斯坦,與埃及發生爭霸戰爭,公元前13世紀末衰落
波斯人 ①公元前6世紀,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并數次入侵希臘。②在波斯帝國統治下, 和 文明區首次被統一起來,西亞文明和 發生了深入、廣泛的交流
希臘人 ①思考人類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等問題,在哲學、科學、文學、建筑和藝術等多個領域取得成就。② 成為西方文明的一個重要源頭
雅利安人 ①從印度河流域推進到恒河流域,把馬和鐵等帶到印度。②公元前600年左右,印度歷史進入 。種姓制度和 成為古代印度社會的重要符號,并對周邊地區特別是東南亞產生重大影響
觀察教材的“印歐人早期遷徙路線示意圖(公元前3000—前1000年)”
思考:從圖片中可以看出早期印歐人遷徙的方向有哪些
到了公元前500年,歐亞范圍內大規模的印歐人各部落的遷徙浪潮終于漸漸平息,而此時的歐亞大平原已經被印歐人的遷徙完全改變了面貌。
思考:印歐人的民族大遷徙過程中形成了哪些區域文化
二、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對區域文化發展的影響
1.遷徙
(1)公元前2世紀—公元2世紀
區域 概況
亞洲 ①在中國北方, 勢力強大,不斷擴張 ②大月氏人西遷,建立 ,勢力一度到達印度北部
歐洲 日耳曼人在與 的接觸中不斷南遷
(2)3—8世紀
時間及區域 概況
(3-6世紀) 中 國 ①匈奴人逐步內遷,轉向 ,并在 地區建立政權。此后,鮮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漸遷徙到中原,形成中國北方的 ②部分北方人民因戰亂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促進了 的開發
歐 洲 日耳曼人進入羅馬帝國并建立國家,滅亡了
7-8世紀 亞 洲 ①7世紀, 開始擴張;②8世紀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帝國
2.影響
(1)政治格局:改變亞歐大陸從東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國家先后崛起。
(2)區域文化:①各個區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 中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
②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礎上促進 發展。
我國古代北方人口三次南遷的共同點
(1)三次高潮都發生在政權交替之際,統治階級內亂,政局混亂。
(2)都對南方經濟的開發和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推動了我國經濟重心的南移。
(3)南遷的原因都是南方社會相對安定、北方戰亂頻繁以及北方生態環境惡化。
閱讀教材“史料閱讀”“塔西佗著,馬雍等譯《日耳曼尼亞志》”
思考:據史料概括日耳曼人社會生活狀況的特點。
合作探究
主題一 印歐人的早期遷徙及其影響
1.從歷史解釋的角度,認識印歐人早期遷徙的背景
史料 印歐人主要靠畜牧為生,只要發現有更為理想的地方,他們就用大牛車載起所有行李,朝那里遷移。在地處大草原西部和東部的蒙古和突厥人之間,有一條最早的分界線,這就是阿爾泰山脈和天山山脈。這條分界線以東的大草原,地勢較高、較干燥,氣候通常也更惡劣……到公元前第2個千年末期,游牧民族用騎兵取代戰車,使用鐵礦冶煉技術,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戰斗力,使他們獲得前所未有的靈活機動性,能打敗防守城市中心的軍隊。
——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
《全球通史》
思維交互: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影響古代民族遷徙的主要因素。
2.從史料實證的角度,認識印歐人早期遷徙的影響
史料 各民族的大遷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古代文明地區的閉塞狀態,擴大了經濟、文化交流,還帶來了一些先進的生產技術……馬和馬車的使用有助于打破各地的孤立閉塞狀態,建立新的國際格局,擴大國與國之間的聯系,發展經濟、文化交流,赫梯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使用鐵器的國家。隨著冶鐵技術的傳播,世界進入鐵器時代。
——摘編自李怡凈《古代印歐語系各族的起源、
遷徙及其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
思維交互: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印歐人遷徙產生的影響。
  印歐人的早期遷徙對世界歷史的影響
1.給被征服地區帶來不同程度的破壞,造成了先進文明中心暫時停滯甚至倒退的局面。
2.一定程度上給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了積極的影響。(1)他們的遷徙有利于當時先進的社會制度的確立和擴大。印歐人的遷徙使南亞次大陸到西歐幾乎連成一片。奴隸制真正在世界上確立了統治地位,希臘、羅馬等國的奴隸制高度發達。(2)各民族的大遷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古代各文明地區的閉塞狀態,擴大了經濟、文化交流,還帶來了一些先進的生產技術。
3.古代印歐語系各族在遷徙中所建立的國家,使古代世界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今天歐洲國家和民族分布的主要格局是在印歐語系各族遷徙過程中確立起來的。總之,對古代印歐語系各族的遷徙,既要看到其破壞性的一面,又要正確估計他們給歷史發展、社會進步帶來的積極影響。
主題二 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及其影響
1.從家國情懷的角度,認識游牧世界與農耕世界的互動的影響
史料 在歷史學家吳于廑看來,游牧世界與農耕世界的互動, 。就中國歷史來說唐以后草原與中原農耕地區的互動 。
——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
思維交互: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游牧世界與農耕世界的互動對唐以后中國歷史的影響。
2.從史料實證的角度,認識匈奴人遷徙的影響
史料 約在1世紀,匈奴人開始遷徙,從而導致了一場延續數百年、波及亞歐大陸廣大地域的民族大遷徙。這一遷徙的主要方向,一是西進,二是南下。在東方,遷徙促成了中國民族大交融和暫時的政治分裂,使封建制度得以調整和發展;在西方,這一遷徙浪潮成為導致西羅馬帝國滅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促成了日耳曼諸國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產生與形成。
——摘編自馬世力等《世界史綱》
思維交互:據史料,概括匈奴人遷徙對東西方產生的影響。
  一、民族大遷徙對中西方文化發展的影響
1.對西歐:(1)民族大遷徙使西歐出現了一種嶄新的文化。昔日的羅馬“公民文化”正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2)羅馬文化、日耳曼文化與正在興起的基督教文化一起,在古典文明的廢墟上,形成了一種以基督教文化為載體的、包容希臘羅馬古典文化與東方各民族文化的世界性的、適應時代需求的新文化。這種文化成為日后西方文化的淵源。
2.對中國:民族大遷徙促進了中華文化的新發展。自漢朝以來,經魏晉南北朝直至隋唐統一,所有內遷到中原的北方諸族,逐漸融入漢民族中,不僅為漢民族自身的發展融入了新的血液,也為中華民族的形成作出貢獻,進而促進了中華文化的新發展。
二、民族大遷徙導致中西文化向不同方向發展的原因
1.從形成相對穩定的共同體看:
(1)在中國:①中原地區的主體民族以其人口眾多、內部高度的文化認同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共同體,因而人數有限的南下游牧民族難以改變其文化認同觀念。②內遷民族一般都向往先進、發達的中原文化,所以在他們對中原社會經濟進行破壞的同時,很自然地接受了中原文化,并使其劫后重生,有了新的發展。
(2)在西歐:①羅馬帝國境內民族眾多,且流動性強,未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共同體。②當羅馬社會發生危機時,舊的文化體系被打碎,各種文化因子在社會裂變中重新組合,很容易形成一種新的文化。
2.從文化的經濟基礎看,中國與羅馬雖然都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但經濟結構不同。當遇到異質文化的沖擊時:
(1)中國文化:由于與生俱來的聚合性,能夠經過自我調整,渡過難關,在吸納外來文化的基礎上繼續向前發展;
(2)西歐:各種文化經過劇烈沖突與融合,形成一種嶄新的文化。
3.從文化的持續發展來看:
(1)在中國,民族大遷徙沒有對根基雄厚的傳統文化造成致命的打擊,只是融進了一些新的內容。
(2)在西歐:①日耳曼人使外族的文化、宗教、政治和立法歸并到他們自己的民族生活里面來。②強大的異質文化將昔日的古典文化體系徹底打碎,其內容與“蠻族”文化、基督教文化融合,經過熔煉,鑄成了一種嶄新的西歐文化。
課堂檢測
1.“它是歷史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它的擴張擴大了農耕文明區。”“它”是 (  )
A.赫梯帝國 B.波斯帝國
C.羅馬帝國 D.貴霜帝國
2.(2022· 湖州高二檢測)下圖反映的是公元前14世紀—公元前10世紀上半葉某民族的擴張路線。該民族是 (  )
A.蘇美爾人 B.雅利安人
C.達羅毗荼人 D.阿拉伯人
拓展延伸:
雅利安人對印度文化的影響
(1)公元前1500年左右,屬于印歐語系的一批雅利安人部落從中亞草原南下侵入印度河流域,征服了當地的原住民族——達羅毗荼人。
(2)在與原住居民的長期共處和交往中,雅利安文化與達羅毗荼文化經歷了一個相互沖突、磨合而又相互影響融匯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印度文化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增加新的成分,形成了融印度文化和雅利安文化為一體的新的印度文化,印度文化也因此再次進入高峰——“吠陀文化”時期。
(3)在吠陀時代,印度形成了兩種日后成為其民族特色的體制和文化,即種姓制度和婆羅門教信仰。
3.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一支古印歐人來到了希臘南部的邁錫尼,此后的500年里,這支古印歐人創造了光輝的邁錫尼文明。隨著希臘人一起出現的有 (  )
A.法典和文學 B.神話和史詩
C.宗教和法典 D.歷法和佛塔
補償訓練:
黑格爾曾說,古希臘是“整個歐洲人的精神家園”。黑格爾這樣說的主要依據
是 (  )
A.歐洲文化促進了文藝復興的發展
B.古希臘民主制度是西方代議制之母
C.歐洲文化是古希臘文化持續發展的產物
D.古希臘文明在某種程度上是歐洲文明的源頭
4.公元前后,由于匈奴勢力的擴張,大月氏人被迫西遷中亞,建立的政權是 (  )
A.赫梯帝國 B.亞述帝國
C.貴霜帝國 D.羅馬帝國
5.(2022·湖州高二檢測)3到6世紀的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造成了一些國家的滅亡,也促使一批新的國家先后崛起。下列史實能論證此結論的是 (  )
A.貴霜帝國的建立 B.赫梯帝國的建立
C.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D.花剌子模國被滅
6.自西晉末年起,北方人民為了躲避戰亂,大批流亡南下,逐漸形成南遷浪潮。該現象帶來的主要影響是 (  )
A.導致民族矛盾尖銳 B.推動江南經濟開發
C.干擾南方社會秩序 D .南北經濟交流頻繁
深化點撥:
東漢、魏晉時期,五個少數民族匈奴、鮮卑、羯、氐、羌南遷到中原地帶,后來在北方建立起少數民族政權,中國歷史進入十六國時代。
7.(2022·杭州高二檢測)下列對民族遷徙的史實和影響判斷正確的是 (  )
項目 民族遷徙史實 影響
① 兩漢時期,大月氏人遷居到中亞地區 致使匈奴人西遷
② 羅馬帝國后期,日耳曼人遷居到西歐地區 加速西羅馬帝國消亡
③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內遷 形成中國北方民族大交融
④ 3—6世紀,中國北方中原人民南遷 促進江南地區開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歐洲,有人認為今天的一部分匈牙利人是西遷的匈奴人后裔。這些匈牙利人的長相與一般歐洲人明顯不同;他們的民歌曲調與我國陜北、內蒙相似;他們也像陜北人一樣吹嗩吶和剪紙,甚至說話的尾音也有點相似。
材料二 中國古代歷史上曾出現過幾次大規模的北方人口南遷浪潮。科學家試圖用“基因解碼”的方法研究北方移民如何改變南方人的遺傳結構,并已得到初步的研究成果。
(1)匈奴西遷開始于哪個朝代 原因是什么
(2)中國古代中原地區在哪幾個時期出現大規模的人口南遷
(3)上述兩則材料用了民俗調查、基因分析等研究方法,除此之外,你認為還可用哪些方法研究人口遷徙問題 第三單元 人口遷徙、文化交融與認同
第6課 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域文化的形成 
自主學習
一、印歐人的遷徙及其對早期區域文化的影響
1.印歐人的發展情況:印歐人可能起源于東歐平原,他們是游牧民,馴養了馬匹,制造了馬拉戰車。
2.印歐人遷徙的概況
(1)時間:從公元前2千紀初起,整個遷徙過程延續數百年甚至上千年。
(2)范圍:西起歐洲,東到印度。
(3)表現
遷徙區域 概況
小亞細亞和伊朗高原 印歐人分別發展為赫梯人和波斯人
巴爾干地區 印歐人與當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臘人
印度河流域 印歐人發展為雅利安人。從印度河流域推進到恒河流域,把馬和鐵等帶到印度
(4)影響
赫梯人 ①公元前17世紀赫梯人在小亞細亞建立赫梯帝國,多次入侵兩河流域。②公元前14世紀,赫梯帝國進入鼎盛時期,疆域從小亞細亞延伸到巴勒斯坦,與埃及發生爭霸戰爭,公元前13世紀末衰落
波斯人 ①公元前6世紀,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并數次入侵希臘。②在波斯帝國統治下,西亞和北非文明區首次被統一起來,西亞文明和希臘文明發生了深入、廣泛的交流
希臘人 ①思考人類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等問題,在哲學、科學、文學、建筑和藝術等多個領域取得成就。②希臘文明成為西方文明的一個重要源頭
雅利安人 ①從印度河流域推進到恒河流域,把馬和鐵等帶到印度。②公元前600年左右,印度歷史進入列國時代。種姓制度和佛教成為古代印度社會的重要符號,并對周邊地區特別是東南亞產生重大影響
觀察教材的“印歐人早期遷徙路線示意圖(公元前3000—前1000年)”
思考:從圖片中可以看出早期印歐人遷徙的方向有哪些
提示:遷徙方向:向北、向西、向南(向東)三個主要方向。
到了公元前500年,歐亞范圍內大規模的印歐人各部落的遷徙浪潮終于漸漸平息,而此時的歐亞大平原已經被印歐人的遷徙完全改變了面貌。
思考:印歐人的民族大遷徙過程中形成了哪些區域文化
提示:在印歐人的遷徙及印歐人與農耕民族交融的過程中,古代西亞、印度和希臘羅馬等幾個主要的區域文化形成。
二、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對區域文化發展的影響
1.遷徙
(1)公元前2世紀—公元2世紀
區域 概況
亞洲 ①在中國北方,匈奴勢力強大,不斷擴張 ②大月氏人西遷,建立貴霜帝國,勢力一度到達印度北部
歐洲 日耳曼人在與羅馬帝國的接觸中不斷南遷
(2)3—8世紀
時間及區域 概況
(3-6世紀) 中 國 ①匈奴人逐步內遷,轉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區建立政權。此后,鮮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漸遷徙到中原,形成中國北方的民族大交融 ②部分北方人民因戰亂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
歐 洲 日耳曼人進入羅馬帝國并建立國家,滅亡了西羅馬帝國
7-8世紀 亞 洲 ①7世紀,阿拉伯人開始擴張;②8世紀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帝國
2.影響
(1)政治格局:改變亞歐大陸從東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國家先后崛起。
(2)區域文化:①各個區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
②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礎上促進本民族文化發展。
我國古代北方人口三次南遷的共同點
(1)三次高潮都發生在政權交替之際,統治階級內亂,政局混亂。
(2)都對南方經濟的開發和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推動了我國經濟重心的南移。
(3)南遷的原因都是南方社會相對安定、北方戰亂頻繁以及北方生態環境惡化。
閱讀教材“史料閱讀”“塔西佗著,馬雍等譯《日耳曼尼亞志》”
思考:據史料概括日耳曼人社會生活狀況的特點。
提示:正處在跨入文明時代的前夜,部落之間經常發生戰爭,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合作探究
主題一 印歐人的早期遷徙及其影響
1.從歷史解釋的角度,認識印歐人早期遷徙的背景
史料 印歐人主要靠畜牧為生,只要發現有更為理想的地方,他們就用大牛車載起所有行李,朝那里遷移。在地處大草原西部和東部的蒙古和突厥人之間,有一條最早的分界線,這就是阿爾泰山脈和天山山脈。這條分界線以東的大草原,地勢較高、較干燥,氣候通常也更惡劣……到公元前第2個千年末期,游牧民族用騎兵取代戰車,使用鐵礦冶煉技術,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戰斗力,使他們獲得前所未有的靈活機動性,能打敗防守城市中心的軍隊。
——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
《全球通史》
思維交互: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影響古代民族遷徙的主要因素。
點撥:抓住關鍵信息:“發現有更為理想的地方”“地勢較高、較干燥,氣候通常也更惡劣”“使用鐵礦冶煉技術”
提示:生存的需要;自然環境的影響;人口的增長;技術的保障。
2.從史料實證的角度,認識印歐人早期遷徙的影響
史料 各民族的大遷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古代文明地區的閉塞狀態,擴大了經濟、文化交流,還帶來了一些先進的生產技術……馬和馬車的使用有助于打破各地的孤立閉塞狀態,建立新的國際格局,擴大國與國之間的聯系,發展經濟、文化交流,赫梯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使用鐵器的國家。隨著冶鐵技術的傳播,世界進入鐵器時代。
——摘編自李怡凈《古代印歐語系各族的起源、
遷徙及其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
思維交互: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印歐人遷徙產生的影響。
點撥:抓住關鍵信息:“擴大了經濟、文化交流”“建立新的國際格局”
提示:(1)促進了世界性大帝國的興起,推動國際格局的演變;
(2)各民族的大遷徙和交融打破了各地區文明閉塞的狀態,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加強了各地區文明的交流。
  印歐人的早期遷徙對世界歷史的影響
1.給被征服地區帶來不同程度的破壞,造成了先進文明中心暫時停滯甚至倒退的局面。
2.一定程度上給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了積極的影響。(1)他們的遷徙有利于當時先進的社會制度的確立和擴大。印歐人的遷徙使南亞次大陸到西歐幾乎連成一片。奴隸制真正在世界上確立了統治地位,希臘、羅馬等國的奴隸制高度發達。(2)各民族的大遷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古代各文明地區的閉塞狀態,擴大了經濟、文化交流,還帶來了一些先進的生產技術。
3.古代印歐語系各族在遷徙中所建立的國家,使古代世界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今天歐洲國家和民族分布的主要格局是在印歐語系各族遷徙過程中確立起來的。總之,對古代印歐語系各族的遷徙,既要看到其破壞性的一面,又要正確估計他們給歷史發展、社會進步帶來的積極影響。
主題二 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及其影響
1.從家國情懷的角度,認識游牧世界與農耕世界的互動的影響
史料 在歷史學家吳于廑看來,游牧世界與農耕世界的互動,構成世界范圍內農業時代歷史發展的動力之一。就中國歷史來說唐以后草原與中原農耕地區的互動更為廣泛而深入。
——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
思維交互: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游牧世界與農耕世界的互動對唐以后中國歷史的影響。
點撥:依據畫線部分內容和所學知識,從民族地區的開發拓展、民族交流、民族交融三個角度進行回答。
提示:(1)契丹、女真、蒙古族、滿族等游牧民族先后建立跨草原與農耕地區的政權;(2)草原地區與農耕地區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相互影響日益深入;(3)形成廣泛而深入的民族交融,促進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
2.從史料實證的角度,認識匈奴人遷徙的影響
史料 約在1世紀,匈奴人開始遷徙,從而導致了一場延續數百年、波及亞歐大陸廣大地域的民族大遷徙。這一遷徙的主要方向,一是西進,二是南下。在東方,遷徙促成了中國民族大交融和暫時的政治分裂,使封建制度得以調整和發展;在西方,這一遷徙浪潮成為導致西羅馬帝國滅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促成了日耳曼諸國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產生與形成。
——摘編自馬世力等《世界史綱》
思維交互:據史料,概括匈奴人遷徙對東西方產生的影響。
點撥:抓住關鍵信息:“促成了中國民族大交融和暫時的政治分裂,使封建制度得以調整和發展”“導致西羅馬帝國滅亡”“促成了日耳曼諸國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產生與形成”
提示:對東方:有利于民族交融,完善了中國的封建制度,但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國家統一。
對西方:導致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促成了日耳曼一系列國家的建立和西歐封建制度的產生。
  一、民族大遷徙對中西方文化發展的影響
1.對西歐:(1)民族大遷徙使西歐出現了一種嶄新的文化。昔日的羅馬“公民文化”正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2)羅馬文化、日耳曼文化與正在興起的基督教文化一起,在古典文明的廢墟上,形成了一種以基督教文化為載體的、包容希臘羅馬古典文化與東方各民族文化的世界性的、適應時代需求的新文化。這種文化成為日后西方文化的淵源。
2.對中國:民族大遷徙促進了中華文化的新發展。自漢朝以來,經魏晉南北朝直至隋唐統一,所有內遷到中原的北方諸族,逐漸融入漢民族中,不僅為漢民族自身的發展融入了新的血液,也為中華民族的形成作出貢獻,進而促進了中華文化的新發展。
二、民族大遷徙導致中西文化向不同方向發展的原因
1.從形成相對穩定的共同體看:
(1)在中國:①中原地區的主體民族以其人口眾多、內部高度的文化認同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共同體,因而人數有限的南下游牧民族難以改變其文化認同觀念。②內遷民族一般都向往先進、發達的中原文化,所以在他們對中原社會經濟進行破壞的同時,很自然地接受了中原文化,并使其劫后重生,有了新的發展。
(2)在西歐:①羅馬帝國境內民族眾多,且流動性強,未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共同體。②當羅馬社會發生危機時,舊的文化體系被打碎,各種文化因子在社會裂變中重新組合,很容易形成一種新的文化。
2.從文化的經濟基礎看,中國與羅馬雖然都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但經濟結構不同。當遇到異質文化的沖擊時:
(1)中國文化:由于與生俱來的聚合性,能夠經過自我調整,渡過難關,在吸納外來文化的基礎上繼續向前發展;
(2)西歐:各種文化經過劇烈沖突與融合,形成一種嶄新的文化。
3.從文化的持續發展來看:
(1)在中國,民族大遷徙沒有對根基雄厚的傳統文化造成致命的打擊,只是融進了一些新的內容。
(2)在西歐:①日耳曼人使外族的文化、宗教、政治和立法歸并到他們自己的民族生活里面來。②強大的異質文化將昔日的古典文化體系徹底打碎,其內容與“蠻族”文化、基督教文化融合,經過熔煉,鑄成了一種嶄新的西歐文化。
課堂檢測
1.“它是歷史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它的擴張擴大了農耕文明區。”“它”是 (  )
A.赫梯帝國 B.波斯帝國
C.羅馬帝國 D.貴霜帝國
解析:選B。波斯帝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故選B。赫梯帝國并未橫跨亞、非、歐三大洲,排除A;羅馬帝國與題干中“第一個”限定不符,排除C;貴霜帝國并未橫跨亞、非、歐三大洲,排除D。
2.(2022· 湖州高二檢測)下圖反映的是公元前14世紀—公元前10世紀上半葉某民族的擴張路線。該民族是 (  )
A.蘇美爾人 B.雅利安人
C.達羅毗荼人 D.阿拉伯人
解析:選B。公元前14世紀雅利安人生活在印度河中上游地區,公元前10世紀上半葉,通過多年征戰,將勢力范圍擴展到整個恒河流域,故選B。蘇美爾人生活在兩河流域,排除A;達羅毗荼人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生活在印度河流域,排除C;阿拉伯人在8世紀中期建立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主要區域是阿拉伯半島,排除D。
拓展延伸:
雅利安人對印度文化的影響
(1)公元前1500年左右,屬于印歐語系的一批雅利安人部落從中亞草原南下侵入印度河流域,征服了當地的原住民族——達羅毗荼人。
(2)在與原住居民的長期共處和交往中,雅利安文化與達羅毗荼文化經歷了一個相互沖突、磨合而又相互影響融匯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印度文化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增加新的成分,形成了融印度文化和雅利安文化為一體的新的印度文化,印度文化也因此再次進入高峰——“吠陀文化”時期。
(3)在吠陀時代,印度形成了兩種日后成為其民族特色的體制和文化,即種姓制度和婆羅門教信仰。
3.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一支古印歐人來到了希臘南部的邁錫尼,此后的500年里,這支古印歐人創造了光輝的邁錫尼文明。隨著希臘人一起出現的有 (  )
A.法典和文學 B.神話和史詩
C.宗教和法典 D.歷法和佛塔
解析:選B。隨著希臘人一起出現的有希臘神話和《荷馬史詩》,故選B。法典出現在古羅馬,排除A、C;佛塔是在古印度出現的,排除D。
補償訓練:
黑格爾曾說,古希臘是“整個歐洲人的精神家園”。黑格爾這樣說的主要依據
是 (  )
A.歐洲文化促進了文藝復興的發展
B.古希臘民主制度是西方代議制之母
C.歐洲文化是古希臘文化持續發展的產物
D.古希臘文明在某種程度上是歐洲文明的源頭
解析:選D。據材料“古希臘是‘整個歐洲人的精神家園’”可知古希臘文明在某種程度上是歐洲文明的源頭,故選D。黑格爾強調的是古希臘對歐洲文化的影響,與歐洲文化促進文藝復興的發展無關,排除A;古希臘民主制度是一種原始的直接民主,而西方的代議制是近代的間接民主,排除B;歐洲文化只是以古希臘文化為基礎,還融合了古羅馬文化等內容,并非古希臘文化持續發展的產物,排除C。
4.公元前后,由于匈奴勢力的擴張,大月氏人被迫西遷中亞,建立的政權是 (  )
A.赫梯帝國 B.亞述帝國
C.貴霜帝國 D.羅馬帝國
解析:選C。大月氏人在中亞建立的是貴霜帝國,故選C。A、B、D不符合史實,排除。
5.(2022·湖州高二檢測)3到6世紀的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造成了一些國家的滅亡,也促使一批新的國家先后崛起。下列史實能論證此結論的是 (  )
A.貴霜帝國的建立 B.赫梯帝國的建立
C.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D.花剌子模國被滅
解析:選C。結合材料所給時間“3到6世紀的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3-6世紀日耳曼人滅亡了西羅馬帝國,C正確;貴霜帝國建立是在公元前2世紀-公元2世紀,排除A;赫梯帝國的建立與材料所給時間不符,排除B;花剌子模國被滅也與材料所給時間不符,排除D。
6.自西晉末年起,北方人民為了躲避戰亂,大批流亡南下,逐漸形成南遷浪潮。該現象帶來的主要影響是 (  )
A.導致民族矛盾尖銳 B.推動江南經濟開發
C.干擾南方社會秩序 D .南北經濟交流頻繁
解析:選B。北民南遷,為南方地區的開發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技術和勞動力,故選B。A、C、D不符合題意,排除。
深化點撥:
東漢、魏晉時期,五個少數民族匈奴、鮮卑、羯、氐、羌南遷到中原地帶,后來在北方建立起少數民族政權,中國歷史進入十六國時代。
7.(2022·杭州高二檢測)下列對民族遷徙的史實和影響判斷正確的是 (  )
項目 民族遷徙史實 影響
① 兩漢時期,大月氏人遷居到中亞地區 致使匈奴人西遷
② 羅馬帝國后期,日耳曼人遷居到西歐地區 加速西羅馬帝國消亡
③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內遷 形成中國北方民族大交融
④ 3—6世紀,中國北方中原人民南遷 促進江南地區開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選D。大月氏人遷居到中亞地區是因為匈奴勢力的威脅,和匈奴人西遷無關,①說法錯誤;日耳曼人遷居到西歐加速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魏晉時期中國北方少數民族的內遷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3—6世紀,中國北方人民因戰亂南遷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②③④說法正確,故選D,排除A、B、C。
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歐洲,有人認為今天的一部分匈牙利人是西遷的匈奴人后裔。這些匈牙利人的長相與一般歐洲人明顯不同;他們的民歌曲調與我國陜北、內蒙相似;他們也像陜北人一樣吹嗩吶和剪紙,甚至說話的尾音也有點相似。
材料二 中國古代歷史上曾出現過幾次大規模的北方人口南遷浪潮。科學家試圖用“基因解碼”的方法研究北方移民如何改變南方人的遺傳結構,并已得到初步的研究成果。
(1)匈奴西遷開始于哪個朝代 原因是什么
(2)中國古代中原地區在哪幾個時期出現大規模的人口南遷
(3)上述兩則材料用了民俗調查、基因分析等研究方法,除此之外,你認為還可用哪些方法研究人口遷徙問題
解析:第(1)題據匈奴在歷史上活動的主要時期及與中原政權的關系簡要說明即可。第(2)題古代中原人口南遷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北方戰亂和政局不穩,以此為切入點聯系所學知識,尋找具有類似特征的歷史時期即可。第(3)題據幾個時期人口南遷的基本情況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確定的研究方法除民俗調查、基因分析外,還可用文獻查閱(家譜、言志、專著)、實物考證(碑刻)、實地調查等。
答案:(1)東漢或漢朝;竇憲打敗北匈奴或漢軍打敗匈奴。
(2)東漢末年、魏晉時期、唐代中后期、遼宋夏金時期等。
(3)文獻查閱(家譜、言志、專著)、實物考證(碑刻)、實地調查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乡市| 墨竹工卡县| 都安| 巫溪县| 顺义区| 榆社县| 甘洛县| 高青县| 涿州市| 黔江区| 肥西县| 大荔县| 承德市| 新余市| 蓬安县| 拜城县| 延安市| 嘉黎县| 凤庆县| 大渡口区| 肃北| 左贡县| 徐闻县| 申扎县| 淄博市| 龙岩市| 威信县| 同江市| 改则县| 磐安县| 曲水县| 东乌珠穆沁旗| 萍乡市| 永靖县| 峨边| 西安市| 昌宁县| 高州市| 孝昌县| 逊克县| 阿图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