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 南亞、東亞與美洲的文化自主學習一、古代印度文化1.涉及范圍:包括今天南亞次大陸的印度、 和孟加拉國等廣大地區(qū)。2.國家建立:公元前1500年左右, 進入南亞次大陸,逐漸建立起一系列國家。3.成就宗教 (1)婆羅門教:出現 和婆羅門教 (2)佛教: ①產生:公元前6世紀產生; ②內容:提倡“ ”和忍耐順從 (3)印度教:4世紀時,開始興起,后來發(fā)展為印度主要宗教文學 (1)代表作品:《 》和《羅摩衍那》在古代印度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2)概況:兩部史詩都源自民間口頭創(chuàng)作,后經人加工而成,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藝術 很多與宗教有關,佛塔、石柱和 是佛教藝術的代表數學 古代印度人發(fā)明了包括“ ”在內的十個數字符號4.傳播: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開始傳播到東南亞。5.影響(1)佛教文化滲入東南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2)印度的 對東南亞國家的文字發(fā)展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古代印度文化的影響與地位古代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在宗教、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對人類文明作出了獨創(chuàng)性的貢獻,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特別是對東亞、東南亞國家產生了重要影響,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是很突出的。古代印度的一項制度規(guī)定:各個等級之間高低貴賤有別,低等級的人沒有資格從事高等級的職業(yè),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思考:材料描述的是古代印度的什么制度 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二、古代朝鮮與日本文化1.古代朝鮮文化(1)主要成就經濟 公元前5世紀前后,朝鮮出現了 ,稍后有了鐵器科技 7世紀,修建了觀測天象的史學 12世紀完成的《 》是朝鮮半島現存最早的史書藝術 音樂、舞蹈源遠流長,特色鮮明(2)文化交流①佛教、道教和 從中國傳入朝鮮,朝鮮的典章制度、文字、學術文化和風俗習慣都受到中國的影響。②漢字長期在朝鮮半島使用,在學習 的基礎上,朝鮮人創(chuàng)制本民族文字。③朝鮮半島的古代文化也傳入中國中原地區(qū)。2.古代日本文化(1)主要成就思想 古代日本人崇拜神靈, 發(fā)展起來12世紀后神道融合佛教等外來文化,逐漸形成了續(xù)表文學 詩歌集《 》和小說《源氏物語》享譽世界文壇建筑 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藝術 和 都是極具特色的日本繪畫藝術(2)文化交流①借用漢字的楷體筆畫和草體,分別創(chuàng)制字母 和平假名。②中國的制度、儒學、佛教等深刻影響了日本文化的發(fā)展。《東國通鑒》一書中說:“(朝鮮)衣冠制度,悉同乎中國,故曰詩書禮樂之邦、仁義之國也,而箕子始之,豈不信哉 ”思考:從材料中能得到什么認識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1.成就(1)宗教方面①瑪雅文化:崇拜的大多是 。創(chuàng)造之神伊查姆·納是最重要的神,他兼有其他神的本領。②阿茲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 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2)文字方面:①瑪雅人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文字。②阿茲特克人使用 記錄重要事件。(3)歷法方面:①瑪雅人發(fā)明了“ ”。以365天為一年,一年18個月,每個月20天,剩下的5天是“禁忌日”。②印加人制定了太陽歷和太陰歷,太陽歷一年為365天,太陰歷一年為354天。(4)數學方面: 知道“零”的概念,以手和腳的20個指頭作為計算的基礎,創(chuàng)造出 進制。(5)藝術方面:阿茲特克人采用天然銅鍛造銅器。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銀首飾都非常精美。(6)建筑方面:印加人建造了長達數千千米的 和宏大的太陽廟。(7)醫(yī)學方面:印加人會使用 ,能進行人體解剖。2.毀滅(1)時間:16世紀后。(2)原因:新航路開辟后, 殖民者的入侵。 閱讀教材“學思之窗”——“伯恩斯、拉爾夫著,羅經國等譯《世界文明史》第3卷”,思考歐洲殖民者的入侵對印第安文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合作探究主題一 古代南亞和東亞的文化1.從史料實證的角度,理解印度文化的影響史料 印度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是很突出的,它的影響很大……中國的佛教就是從印度傳來的,然后又通過朝鮮傳到了日本, 泰國、緬甸不言而喻,受影響的還有印度尼西亞。我說的影響,——《季羨林論印度文化》思維交互:根據史料和所學知識,歸納印度文化的世界影響。2.從史料實證的角度,認識古代“漢文化圈”的形成史料 “漢文化圈”是指漢文化存在和影響的廣大區(qū)域,是同西方基督教文化圈、阿拉伯伊斯蘭教文化圈、印度婆羅門教文化圈平起平坐的世界四大文化圈之一。古代漢文化圈內的國家,受正統(tǒng)中華文化觀念的影響,視中國為世界的中心,接受四書五經的訓誡。這其中,雖然日本學習華夏文化最為系統(tǒng)也最為積極,但朝鮮對于中國儒家思想體系的學習更為全面。思維交互:古代朝鮮全面學習中華文化有哪些具體表現 古代日本又是如何積極學習中華文化的 一、印度文化的特點特點 闡釋以宗教為中心 多種宗教在印度的長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對宗教的虔誠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濃郁的宗教性多樣性 印度文化是在不斷吸收異族文化的過程中豐富和發(fā)展起來的,呈現出舉世罕見的多樣性包容性 (1)印度對所有的外來文化均采取兼收并蓄的方式;(2)印度文化中或多或少地保留著各種不同的外來文化成分,與外來文化融為一體佛教地位重要 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的哲學精神,佛教文化在印度文化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以詩代 史 印度最為著名的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就是以詩代史的代表作 二、儒家文化圈的形成方面 表現政治 日本、朝鮮模仿中國的制度,把儒家思想作為治國指導思想經濟 中國古代鐵犁牛耕等先進的生產方式,逐步向周邊國家傳播文化 日本、朝鮮、越南分別以漢字為基礎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文字思想 把儒家思想奉為正統(tǒng)思想,尊奉孔子為圣人,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孔子的教導,建立孔廟,按時祭祀孔子主題二 美洲的印第安文化1.從歷史解釋的角度,認識古代美洲文化的特點史料 瑪雅文明歷史悠久。1977年出版的《墨西哥大百科全書》把瑪雅文明劃分為三個時期:前古典時期,從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292年;古典時期,從292年到900年;后古典時期,從900年到1527年?,斞湃擞小懊乐薜南ED人”之稱。——摘編自張延玲等主編《世界通史:圖鑒版》思維交互:史料體現了瑪雅文明的什么特征 如何理解“美洲的希臘人” 2.從歷史解釋的角度,認識瑪雅文明失落的原因史料 瑪雅文明的“失落”主要有三種含義,一是作為瑪雅文明黃金時代的古典期,在公元9世紀戛然而止,從此被叢林吞噬;二是出現在尤卡坦半島的后古典期的瑪雅文明,在16世紀被毀滅,成為西班牙的殖民地;三是由于西班牙殖民者的野蠻摧殘,導致古代瑪雅知識失傳。——高中歷史人教版《探索歷史的奧秘》思維交互:在史料提到的三種“失落”中,你認為哪一種對瑪雅文明的破壞最為嚴重 為什么 古代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點特點 闡釋有悠久的歷史 歐洲殖民者到來之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創(chuàng)造出自己獨特的文化領域眾多,成就輝煌 農業(yè)、宗教、自然科學、藝術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對世界影響非常大 如玉米、馬鈴薯等重要農作物傳播到世界各個地方分布范圍比較廣泛 瑪雅文化、阿茲特克文化、印加文化等覆蓋了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區(qū)續(xù)表特點 闡釋因西方殖民擴張而衰落 歐洲殖民者大量屠殺印第安人,殖民者也帶去了本土居民從沒有的病癥(白喉、天花等),造成人口大量死亡,加速了文明的毀滅課堂檢測1.古代種姓制度可以幫助后人了解哪個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 ( )2.(2022·嘉興高二檢測)古代印度文化豐富多彩,對周邊尤其是東南亞產生了廣泛影響。其中,滲入東南亞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是 ( )A.巴利文 B.佛教文化C.印度史詩 D.種姓制度補償訓練: 歷史也會出現錯覺和失誤。如印第安人、西印度群島,因哥倫布的錯誤判斷而永遠地錯了下來。阿拉伯數字是西歐人對什么文化的錯誤認知導致的 ( )A.中國數字 B.印度數字C.埃及數字 D.希臘數字3.古代印度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主要包括 ( )①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②產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③創(chuàng)造了1到9的數字,發(fā)明了“0”④創(chuàng)作了世界著名的史詩《羅摩衍那》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深化點撥:古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古代印度在宗教、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對人類文明作出了獨創(chuàng)性的貢獻。4.《三國史記》是一部高麗官修正史,于12世紀編撰完成,是朝鮮半島現存最早的史書。這部史書可用來研究 ( )A.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國的歷史B.朝鮮巴利文的演變歷程C.高麗王朝“浮世繪”藝術成就D.韓國首爾景福宮的特色5.在古代,中日曾經友好交往。下列關于古代日本吸收中國先進文化的表述,正確的有 ( )①日本派遣留學生到中國(隋、唐)學習②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國友好交往③中國佛教高僧東渡日本講學,傳播中國先進文化④日本照搬中國的政治制度,實行中央集權管理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6.古代美洲人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明。其中建造祭祀的金字塔廟宇,采用20進制,知道“零”的概念的是 ( )A.印加人 B.雅典人C.阿茲特克人 D.瑪雅人7.(2022·金華高二檢測)將湖中撈起的淤泥堆積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動園地”。淤泥非常肥沃,耕種者甚至每年可以從中獲得7次收成。這種農業(yè)耕種方式的發(fā)明者是 ( )A.瑪雅人 B.班圖人C.阿茲特克人 D.突厥人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日本在7—8世紀利用漢字創(chuàng)造了本國的字母假名。部分假名和漢字的對照表材料二 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但是日本沒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沒有吸收中國傳統(tǒng)的“易姓革命”的思想。(1)上述兩則材料反映了當時文化落后的日本對吸收先進的中國文化抱什么態(tài)度和方法 (2)材料反映了日本民族怎樣的特點 這一特點對當時日本歷史發(fā)展起了怎樣的作用 第5課 南亞、東亞與美洲的文化 自主學習一、古代印度文化1.涉及范圍:包括今天南亞次大陸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等廣大地區(qū)。2.國家建立: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逐漸建立起一系列國家。3.成就宗教 (1)婆羅門教:出現種姓制度和婆羅門教 (2)佛教: ①產生:公元前6世紀產生; ②內容:提倡“眾生平等”和忍耐順從 (3)印度教:4世紀時,開始興起,后來發(fā)展為印度主要宗教文學 (1)代表作品:《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在古代印度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2)概況:兩部史詩都源自民間口頭創(chuàng)作,后經人加工而成,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藝術 很多與宗教有關,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藝術的代表數學 古代印度人發(fā)明了包括“0”在內的十個數字符號4.傳播: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開始傳播到東南亞。5.影響(1)佛教文化滲入東南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2)印度的巴利文對東南亞國家的文字發(fā)展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古代印度文化的影響與地位古代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在宗教、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對人類文明作出了獨創(chuàng)性的貢獻,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特別是對東亞、東南亞國家產生了重要影響,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是很突出的。古代印度的一項制度規(guī)定:各個等級之間高低貴賤有別,低等級的人沒有資格從事高等級的職業(yè),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思考:材料描述的是古代印度的什么制度 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種姓制度。目的是維護貴族的統(tǒng)治秩序。二、古代朝鮮與日本文化1.古代朝鮮文化(1)主要成就經濟 公元前5世紀前后,朝鮮出現了青銅器,稍后有了鐵器科技 7世紀,修建了觀測天象的瞻星臺史學 12世紀完成的《三國史記》是朝鮮半島現存最早的史書藝術 音樂、舞蹈源遠流長,特色鮮明(2)文化交流①佛教、道教和儒學從中國傳入朝鮮,朝鮮的典章制度、文字、學術文化和風俗習慣都受到中國的影響。②漢字長期在朝鮮半島使用,在學習漢字的基礎上,朝鮮人創(chuàng)制本民族文字。③朝鮮半島的古代文化也傳入中國中原地區(qū)。2.古代日本文化(1)主要成就思想 古代日本人崇拜神靈,神道發(fā)展起來12世紀后神道融合佛教等外來文化,逐漸形成了武士道續(xù)表文學 詩歌集《萬葉集》和小說《源氏物語》享譽世界文壇建筑 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藝術 大和繪和浮世繪都是極具特色的日本繪畫藝術(2)文化交流①借用漢字的楷體筆畫和草體,分別創(chuàng)制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②中國的制度、儒學、佛教等深刻影響了日本文化的發(fā)展。《東國通鑒》一書中說:“(朝鮮)衣冠制度,悉同乎中國,故曰詩書禮樂之邦、仁義之國也,而箕子始之,豈不信哉 ”思考:從材料中能得到什么認識 提示:古代朝鮮文化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三、美洲印第安文化1.成就(1)宗教方面①瑪雅文化:崇拜的大多是自然神。創(chuàng)造之神伊查姆·納是最重要的神,他兼有其他神的本領。②阿茲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太陽神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2)文字方面:①瑪雅人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文字。②阿茲特克人使用圖畫文字記錄重要事件。(3)歷法方面:①瑪雅人發(fā)明了“瑪雅歷”。以365天為一年,一年18個月,每個月20天,剩下的5天是“禁忌日”。②印加人制定了太陽歷和太陰歷,太陽歷一年為365天,太陰歷一年為354天。(4)數學方面:瑪雅人知道“零”的概念,以手和腳的20個指頭作為計算的基礎,創(chuàng)造出20進制。(5)藝術方面:阿茲特克人采用天然銅鍛造銅器。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銀首飾都非常精美。(6)建筑方面:印加人建造了長達數千千米的驛道和宏大的太陽廟。(7)醫(yī)學方面:印加人會使用麻醉劑,能進行人體解剖。2.毀滅(1)時間:16世紀后。(2)原因: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 閱讀教材“學思之窗”——“伯恩斯、拉爾夫著,羅經國等譯《世界文明史》第3卷”,思考歐洲殖民者的入侵對印第安文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提示:(1)中斷了印第安人所擁有的較高的文化。(2)傳播了歐洲的文化,使歐美文化在交融中共同發(fā)展。合作探究主題一 古代南亞和東亞的文化1.從史料實證的角度,理解印度文化的影響史料 印度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是很突出的,它的影響很大……中國的佛教就是從印度傳來的,然后又通過朝鮮傳到了日本,影響了日本文化。印度文化的影響向南,包括了越南、柬埔寨、老撾,所有的東南亞,泰國、緬甸不言而喻,受影響的還有印度尼西亞。我說的影響,不僅是指宗教的影響,還包括印度文學、藝術和哲學。——《季羨林論印度文化》思維交互:根據史料和所學知識,歸納印度文化的世界影響。點撥:根據史料畫線信息和所學知識概括。提示:印度的語言、文字、藝術、思想、宗教以及風俗習慣等在東南亞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佛教文化滲入東南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印度的巴利文對東南亞國家的文字發(fā)展也產生了重要影響。2.從史料實證的角度,認識古代“漢文化圈”的形成史料 “漢文化圈”是指漢文化存在和影響的廣大區(qū)域,是同西方基督教文化圈、阿拉伯伊斯蘭教文化圈、印度婆羅門教文化圈平起平坐的世界四大文化圈之一。古代漢文化圈內的國家,受正統(tǒng)中華文化觀念的影響,視中國為世界的中心,接受四書五經的訓誡。這其中,雖然日本學習華夏文化最為系統(tǒng)也最為積極,但朝鮮對于中國儒家思想體系的學習更為全面。思維交互:古代朝鮮全面學習中華文化有哪些具體表現 古代日本又是如何積極學習中華文化的 點撥:抓住關鍵信息:“接受四書五經的訓誡”“對于中國儒家思想體系的學習”提示:古代朝鮮:學習和使用漢字,創(chuàng)制本民族文字;學習中國的典章制度和學術文化等;傳播中國的道教和儒學等。古代日本:吸收中華文化,發(fā)展日本本土文化;在改選和簡化漢字的基礎上,創(chuàng)制日本文字;學習中國的制度和儒學等。 一、印度文化的特點特點 闡釋以宗教為中心 多種宗教在印度的長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對宗教的虔誠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濃郁的宗教性多樣性 印度文化是在不斷吸收異族文化的過程中豐富和發(fā)展起來的,呈現出舉世罕見的多樣性包容性 (1)印度對所有的外來文化均采取兼收并蓄的方式;(2)印度文化中或多或少地保留著各種不同的外來文化成分,與外來文化融為一體佛教地位重要 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的哲學精神,佛教文化在印度文化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以詩代 史 印度最為著名的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就是以詩代史的代表作深化點撥:(1)古代印度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環(huán)境,是古代印度文化誕生的沃土。(2)多民族、多語言和多文化的交融,為印度濃厚的多元宗教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注入了活力。 二、儒家文化圈的形成方面 表現政治 日本、朝鮮模仿中國的制度,把儒家思想作為治國指導思想經濟 中國古代鐵犁牛耕等先進的生產方式,逐步向周邊國家傳播文化 日本、朝鮮、越南分別以漢字為基礎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文字思想 把儒家思想奉為正統(tǒng)思想,尊奉孔子為圣人,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孔子的教導,建立孔廟,按時祭祀孔子深化點撥:古代東亞之所以能創(chuàng)造出高度的農業(yè)文明,與中華文化的傳播和影響是分不開的。主題二 美洲的印第安文化1.從歷史解釋的角度,認識古代美洲文化的特點史料 瑪雅文明歷史悠久。1977年出版的《墨西哥大百科全書》把瑪雅文明劃分為三個時期:前古典時期,從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292年;古典時期,從292年到900年;后古典時期,從900年到1527年?,斞湃擞小懊乐薜南ED人”之稱。——摘編自張延玲等主編《世界通史:圖鑒版》思維交互:史料體現了瑪雅文明的什么特征 如何理解“美洲的希臘人” 點撥:抓住關鍵信息:“瑪雅文明歷史悠久”提示:特征:有悠久的歷史。理解:瑪雅人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明,而且影響廣泛深遠。2.從歷史解釋的角度,認識瑪雅文明失落的原因史料 瑪雅文明的“失落”主要有三種含義,一是作為瑪雅文明黃金時代的古典期,在公元9世紀戛然而止,從此被叢林吞噬;二是出現在尤卡坦半島的后古典期的瑪雅文明,在16世紀被毀滅,成為西班牙的殖民地;三是由于西班牙殖民者的野蠻摧殘,導致古代瑪雅知識失傳。——高中歷史人教版《探索歷史的奧秘》思維交互:在史料提到的三種“失落”中,你認為哪一種對瑪雅文明的破壞最為嚴重 為什么 點撥:解答時選擇自己熟悉的角度,可以選擇西班牙殖民者對瑪雅文明的破壞最為嚴重的角度,結合所學知識從西方殖民者對瑪雅文明、人口方面的毀滅性打擊和破壞角度分析回答。提示:西班牙殖民者對瑪雅文明的破壞最為嚴重。正是由于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使瑪雅地區(qū)的文化受到野蠻摧殘。同時,也有跡象表明,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之后,源于歐洲的疾病起了很大的破壞作用,瘧疾和天花等造成了瑪雅人口數量和質量的極大倒退,造成亡族滅種的慘禍,使古文明毀滅殆盡。(選取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古代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點特點 闡釋有悠久的歷史 歐洲殖民者到來之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創(chuàng)造出自己獨特的文化領域眾多,成就輝煌 農業(yè)、宗教、自然科學、藝術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對世界影響非常大 如玉米、馬鈴薯等重要農作物傳播到世界各個地方分布范圍比較廣泛 瑪雅文化、阿茲特克文化、印加文化等覆蓋了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區(qū)續(xù)表特點 闡釋因西方殖民擴張而衰落 歐洲殖民者大量屠殺印第安人,殖民者也帶去了本土居民從沒有的病癥(白喉、天花等),造成人口大量死亡,加速了文明的毀滅深化點撥:印第安文化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自古及今一脈相承,盡管在歐洲殖民主義者入侵以后受到了無情的摧殘,但是在發(fā)展過程中并無間斷之處。課堂檢測1.古代種姓制度可以幫助后人了解哪個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 ( )解析:選D。種姓制度產生于古印度,再結合各選項示意圖,故選D。2.(2022·嘉興高二檢測)古代印度文化豐富多彩,對周邊尤其是東南亞產生了廣泛影響。其中,滲入東南亞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是 ( )A.巴利文 B.佛教文化C.印度史詩 D.種姓制度解析:選B。依據所學可知,巴利文和印度史詩只是對東南亞國家的文字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排除A、C;古代印度的佛教文化滲入東南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故選B;種姓制度只是在印度實行,對其他國家影響不大,排除D。補償訓練: 歷史也會出現錯覺和失誤。如印第安人、西印度群島,因哥倫布的錯誤判斷而永遠地錯了下來。阿拉伯數字是西歐人對什么文化的錯誤認知導致的 ( )A.中國數字 B.印度數字C.埃及數字 D.希臘數字解析:選B。阿拉伯數字的說法是西歐人對印度數字的錯誤認知,故選B。中國數字、埃及數字和希臘數字均未被西歐人稱為阿拉伯數字,A、C、D錯誤。3.古代印度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主要包括 ( )①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②產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③創(chuàng)造了1到9的數字,發(fā)明了“0”④創(chuàng)作了世界著名的史詩《羅摩衍那》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選C。古代印度產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創(chuàng)造了1到9的數字,發(fā)明了“0”,而且創(chuàng)作了《羅摩衍那》這一著名史詩,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西亞的楔形文字,故選C。深化點撥:古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古代印度在宗教、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對人類文明作出了獨創(chuàng)性的貢獻。4.《三國史記》是一部高麗官修正史,于12世紀編撰完成,是朝鮮半島現存最早的史書。這部史書可用來研究 ( )A.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國的歷史B.朝鮮巴利文的演變歷程C.高麗王朝“浮世繪”藝術成就D.韓國首爾景福宮的特色解析:選A。12世紀高麗王朝的官修史書《三國史記》可用來研究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國的歷史,故選A。巴利文是古印度的一種文字,B錯誤;“浮世繪”是日本的風俗畫,C錯誤;始建于1395年的景福宮不會出現在12世紀編撰的史書中,D錯誤。5.在古代,中日曾經友好交往。下列關于古代日本吸收中國先進文化的表述,正確的有 ( )①日本派遣留學生到中國(隋、唐)學習②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國友好交往③中國佛教高僧東渡日本講學,傳播中國先進文化④日本照搬中國的政治制度,實行中央集權管理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選B。結合所學知識可知,646年日本進行的大化改新,是仿照中國隋唐進行的一次政治經濟改革,標志著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日本在對本國進行改革時,結合本國的國情加以改進,而不是照搬中國的政治制度,因此④錯誤,故選B。6.古代美洲人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明。其中建造祭祀的金字塔廟宇,采用20進制,知道“零”的概念的是 ( )A.印加人 B.雅典人C.阿茲特克人 D.瑪雅人解析:選D。據材料中“古代美洲人”“采用20進制”“知道‘零’的概念”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材料指的是瑪雅人,故選D。印加人、希臘人、阿茲特克人的成就與材料中的成就不符,排除A、B、C。7.(2022·金華高二檢測)將湖中撈起的淤泥堆積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動園地”。淤泥非常肥沃,耕種者甚至每年可以從中獲得7次收成。這種農業(yè)耕種方式的發(fā)明者是 ( )A.瑪雅人 B.班圖人C.阿茲特克人 D.突厥人解析:選C。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世紀,阿茲特克人興起于今墨西哥地區(qū)。16世紀初,阿茲特克人國家進入鼎盛時期。阿茲特克人的經濟基礎是農業(yè),他們發(fā)明了“浮動園地”擴大了耕地面積,因此C正確。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日本在7—8世紀利用漢字創(chuàng)造了本國的字母假名。部分假名和漢字的對照表材料二 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但是日本沒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沒有吸收中國傳統(tǒng)的“易姓革命”的思想。(1)上述兩則材料反映了當時文化落后的日本對吸收先進的中國文化抱什么態(tài)度和方法 (2)材料反映了日本民族怎樣的特點 這一特點對當時日本歷史發(fā)展起了怎樣的作用 解析:第(1)題據材料二“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但是日本沒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沒有吸收中國傳統(tǒng)的‘易姓革命’的思想”和所學知識可知日本不是簡單地復制唐朝文化,而是在維護日本的傳統(tǒng)習慣和文化基礎上結合自己國情有選擇地吸收和改造。第(2)題第一問據材料可知,日本是一個善于模仿、積極學習其他民族長處的民族;第二問結合大化改新的意義分析。答案:(1)不是簡單地復制唐朝文化,而是始終遵循著一條原則,即維護日本的傳統(tǒng)習慣和文化,在此基礎上,對吸收來的唐朝文化進行適合自己國情的改造和創(chuàng)造。(2)特點:日本是一個善于模仿、積極學習其他民族長處的民族。作用:把中國的先進制度和文化帶回日本,促進了日本的變革和經濟文化的發(fā)展,日本經過大化改新,完備了國家體制,確立了天皇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的地位,跳躍式地實現了歷史的一次重大改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單元 第5課 南亞、東亞與美洲的文化 學案(學生版).docx 第二單元 第5課 南亞、東亞與美洲的文化 學案(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