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課 歐洲文化的形成 自主學習一、古典希臘文化與羅馬文化1.古希臘文化(1)哲學①背景:對宇宙起源和人生意義等自然和社會問題的知識追求。②特點:哲學家力圖用理性的思維方式認識世界和解釋世界。③表現蘇格拉底 致力于探討人生哲理和社會倫理柏拉圖 a.創建“學園”將哲學和數學知識融會貫通;b.在幾何學發展方面作出重要貢獻,為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奠定基礎亞里士多德 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對歐洲科學知識系統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2)文學《荷馬史詩》 史詩中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為后世西方文學創作的源泉戲劇 古典時代希臘文學的最高成就是雅典城邦時期的戲劇,悲劇和喜劇是這一時期戲劇杰出代表(3)雕塑:米隆的《擲鐵餅者》是人物雕塑的典范。(4)建筑:雅典衛城的帕特農神廟則是建筑藝術的代表。(5)史學希羅多德 《歷史》開創了敘事體的撰史體裁修昔底德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是西方史學的經典之作2.古羅馬文化(1)法律①《十二銅表法》地位 是古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內容 以維護貴族和富人的財產利益為核心評價 a.按律量刑,限制貴族濫用權力,規范社會契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b.成為公民法的基礎②羅馬法的影響:對后世歐洲國家的法律制度產生了深遠影響。(2)文學:盧克萊修、西塞羅和維吉爾是古羅馬時期最杰出的文學家。(3)史學:李維的《羅馬史》和塔西佗的《編年史》代表了古羅馬史學的最高成就。(4)建筑:萬神殿、大競技場等是古羅馬建筑的代表。(5)歷法:凱撒時期制定的儒略歷后經修訂成為世界通用的公歷。 觀察教材“萬神殿”圖片思考:這一史料有何史料價值 提示:這一史料對于研究古代羅馬的宗教和建筑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古希臘文化蘊涵著深刻的人文精神(1)古希臘神學與文學是表現人的,即人學,這是古希臘的人文主義。《荷馬史詩》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神與人的時代,神話雖然扮演了相當大的角色,但更重要的是通過詩人的活力和光芒肯定人的價值。(2)古希臘藝術中的雕塑、建筑和繪畫追求獨立的個性和審美觀,體現了人本主義和善于改革進取的精神。(3)古希臘哲學反對迷信和崇拜,懷疑傳統觀念,用理性的思維方式認識宇宙和世界,推崇主體,高揚個性,強調個人主義。二、中古西歐文化1.前提:教權擴大(1)背景:西羅馬帝國滅亡和日耳曼民族南下后,日耳曼人在西歐地區建立了法蘭克王國等封建國家。(2)概況①496年,法蘭克國王克洛維皈依基督教,賦予基督教會多項特權。②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為酬謝教會助其掌權而將羅馬周圍地區交給教皇統治,建立“教皇國”,并使教會介入世俗權力。(3)影響①歐洲逐漸形成了王權與教權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②在西歐封建制度的確立和發展過程中,基督教會與世俗王權互相利用、競爭共存。③基督教信仰成為西歐地區普遍的文化符號,基督教會控制著西歐社會的精神生活。2.表現:(1)神學①載體:《圣經》以及研究教義的神學。②目的:神學家用形式邏輯論證基督教教義,維護基督教會和封建主的統治。③影響:他們的思維方式源自古希臘哲學,對西歐思想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2)文學①《圣經》文學:其中的歷史傳說和神話為文學藝術創作提供了很多素材。②騎士文學和市民文學:占有重要地位,反映了封建時代和城市復興時期的社會生活。3.評價(1)進步性:繼承古代希臘、羅馬的哲學、法律和科學知識傳統,為后來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科學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礎。(2)局限性:中古西歐文化受到教會控制,少有科學成就。閱讀教材“歷史縱橫”思考:騎士文學和市民文學的興起,反映了當時怎樣的時代精神 提示:反映了中世紀騎士和市民階層反對貴族和教會的腐朽,追求個性自由解放的精神。三、拜占庭、俄羅斯文化1.拜占庭文化(1)背景①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庭帝國”。②1054年基督教會分裂,東派教會稱“東正教”或“希臘正教”。(2)特點:繼承古代希臘、羅馬文化,融匯了基督教文化和來自西亞、北非的文化。(3)成就①查士丁尼在位時編纂的《羅馬民法大全》,對歐洲的法學思想和法制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②拜占庭帝國保存了大量希臘古典書籍。③建筑和雕塑藝術繼承古希臘、羅馬的遺產并有所發展。2.俄羅斯文化(1)特點:深受拜占庭文化影響。(2)表現:①②③④(填寫正確序號)①10世紀中葉,基輔羅斯進入基督教文化圈。②創作于12世紀的史詩《伊戈爾遠征記》是基輔羅斯時期最杰出的文學作品。③拜占庭帝國滅亡后,東正教的中心轉移到俄羅斯。④東正教成為專制君主統治國家的工具,對俄羅斯的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生活習慣、建筑風格等產生了深遠影響。⑤俄羅斯的圓頂多塔風格教堂建筑成為東正教的象征。下圖是東正教教堂的照片思考:從上圖可以看出東正教教堂的什么建筑特點 提示:圓頂多塔風格。合作探究主題一 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1.從唯物史觀的角度,認識古希臘文化繁榮的原因史料 構成古希臘文化雄厚的物質基礎的是發達的奴隸制經濟。古希臘的奴隸制經濟一直呈上升狀態發展,到希波戰爭以后,達到空前的繁榮。廣泛的奴隸勞動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業生產技術不斷進步,園藝業在雅典、米利都等城邦發展很快。手工業行業繁多,分工細致,產品盛銷到地中海和黑海各地。——解光云《世界文化史》思維交互:結合史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古希臘文化繁榮的根本原因。從史料中得到什么啟示 點撥:根本原因根據史料畫線信息回答,啟示根據唯物史觀說明。提示:根本原因:發達的奴隸制經濟。啟示:文化的繁榮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之上。2.從唯物史觀的角度,認識古代羅馬文化史料 羅馬建筑是古羅馬文化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人類文明史上光輝的一頁。公元前2世紀羅馬稱霸地中海,國力強盛,奴隸制經濟繁榮,物質基礎雄厚,羅馬建筑得到空前發展。羅馬建筑成就是多方面的,以宗教圣地、公共建筑和紀念性建筑最為突出。思維交互:作為羅馬文化的代表之一,羅馬建筑得到空前發展的原因是什么 古代羅馬宗教圣地和公共建筑的代表性建筑試各舉一例。點撥:抓住關鍵信息:“稱霸地中海……物質基礎雄厚”提示:原因:羅馬奴隸制經濟繁榮,具有雄厚的物質基礎;羅馬對外擴張,繼承發展了古希臘文化;羅馬宗教文化的影響。舉例:宗教圣地:萬神殿;公共建筑:大競技場。 一、古希臘文化特征特征 闡釋人文 主義 古希臘人重視個人價值,追求自由、享樂理想 主義 古希臘很早就提出黃金比例的觀點,并將其運用于繪畫、雕刻、文學作品中,神話中的“神”往往只是理想化了的人理性 主義 (1)希臘人將理性運用到哲學中,思考世界的本原。(2)運用到科學中,研究杠桿、浮力,發現自然的奧秘悲劇 性 文學作品中透露出自身的追求與命運的矛盾,就形成悲劇性雄偉 性 (1)古希臘的史詩、戲劇大多體現英雄主義色彩,抒情性強,語言高亢,句式短促。 (2)古希臘建筑帕特農神廟高大壯觀,雕塑《擲鐵餅者》形象健美,都體現雄偉性 二、古羅馬文化特征特征 闡釋繼承與開放 古羅馬文明繼承自古希臘,吸收了迦太基文明、腓尼基文明、日耳曼文明、埃及文明甚至早期基督教文明等,具有繼承性與開放性質樸與務實 (1)古羅馬民族精神嚴肅、堅韌、質樸、勇敢。(2)古羅馬更傾向實用主義,有較強的科學理性精神,在文學、科技、法律等方面表現突出統一與綜合 (1)羅馬帝國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穩定繁榮,各地、各民族優秀文化匯聚于羅馬。 (2)各地、各民族的優秀人才,攜其淵博的知識與精湛的技藝,融匯于羅馬帝國擴張的洪流之中深化點撥: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文化雖然有相同之處,都含有多元文化的成分,由于其自身的特性而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主題二 中古西歐和拜占庭、俄羅斯文化1.從歷史解釋的角度,認識中古西歐的文化史料 在中世紀,基督教思想有極強的滲透力,各類文學無不打上宗教的烙印,占統治地位的教會文學以宣傳原罪觀念、禁欲主義和來世思想為宗旨。文學的作者以基督教的教士居多。教會倡導的文學作品的內容幾乎全部來源于《圣經》,嚴格講,是對《圣經》有關內容的演繹,缺乏真正意義上的藝術性。思維交互:據史料,概括中古西歐文學有何特點。出現這些特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點撥:抓住關鍵信息:“作者以基督教的教士居多”“內容幾乎全部來源于《圣經》”“缺乏真正意義上的藝術性”“基督教思想有極強的滲透力”提示:特點:文學作者的主體是教士,文學內容單一,缺乏真正的藝術性。主要原因:中世紀西歐宗教神學占據主導地位,《圣經》對文學創作具有重要影響。2.從史料實證的角度,認識拜占庭文化的特點史料 拜占庭帝國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僅在經濟上獨享東西南北商業匯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夠比較容易地進行多種文化間的交流活動。活躍的商業和頻繁的軍事活動成為拜占庭文化與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應該說,拜占庭文化的開放性也是其歷史演化的必然結果。——摘編自陳志強《論拜占庭文化的獨特性》思維交互:據史料,指出拜占庭文化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成因。點撥:抓住關鍵信息:“拜占庭文化的開放性”“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活躍的商業和頻繁的軍事活動”提示:特點:開放性。成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促進了多種文化間的交流;活躍的商業和頻繁的軍事活動;統治階層的重視和努力。3.從唯物史觀的角度,認識俄羅斯文化的特點史料 俄羅斯文化不是純粹意義上的俄羅斯民族文化,甚至也不是純粹意義上的東斯拉夫文化,它一開始就具有多元文化的特征。俄羅斯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歷史造就了俄羅斯文化來源成分的多樣性,而這種多元文化的逐漸形成,則是已經成為傳統的民族文化與外來的異質文化相互矛盾和相互滲透的過程。俄羅斯既與西方對立,也與東方對立,它既是西方又是東方。俄羅斯同西方和東方組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文化上的三位一體。——摘編自李英玉《歐亞空間視域下的俄羅斯文化特征》思維交互:提煉史料中的主要觀點,并結合史料和所學知識予以說明。點撥:抓住關鍵信息:“具有多元文化的特征”“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歷史”“既是西方又是東方”提示:觀點:俄羅斯文化具有多元性和獨特性。說明:地域上,俄羅斯橫跨歐亞大陸,一方面繼承了東斯拉夫和其他部落的文化傳統,在與各民族不斷整合、斗爭中融合了異族的文化成分,另一方面吸納了以拜占庭文化為主的東西方文化成分,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多元文化。文化心理上,俄羅斯文化中的專制和宗教色彩濃厚。專制制度不只是俄國的政治制度,也是俄羅斯民族文化的特征。拜占庭帝國滅亡后,東正教與專制制度構成了俄羅斯文化的獨特內涵,反映了俄羅斯民族獨有的精神生活和政治統治方式。拜占庭文化的特征和歷史影響 (1)特征特征 闡釋具有鮮明的傳統特征 它直接繼承了古代希臘、羅馬文化遺產,兼收并蓄早期基督教和古代東方諸多文化,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體系具有開放性 對其他民族文化的寬容和對發展相對落后民族的開化啟蒙具有宗教性和世俗性結合的特征 教會文化和世俗文化作為兩大主流文化,經歷了最初的興起階段,中期的曲折發展階段,最后走上了共同發展的道路 (2)歷史影響:架起了東西方文明交往的橋梁,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影響區域 影響對斯拉夫文化 拜占庭文化在斯拉夫民族中得到認同,他們以拜占庭文化為基礎,發展出自己的文化,逐步形成具有共同信仰的東歐世界對俄羅斯文化 拜占庭帝國滅亡后,東正教對俄羅斯的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生活習慣、建筑風格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阿拉伯世界 兩種文化頻繁交往是在7世紀中期伊斯蘭教興起之后,伊斯蘭文化在諸多領域都從拜占庭文化中吸取了營養續表影響區域 影響對中古西歐地區 它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紀文明傳承的紐帶,保存延續了古典希臘、羅馬的文化,促進了近代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深化點撥:拜占庭文化是歐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類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西方文化發展史上起了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合作探究1.公元前5世紀,希臘社會發展到高峰,被稱為古典時代,下列成就出現在希臘古典時代的是 ( )①《十二銅表法》②帕特農神廟③《伯羅奔尼撒戰爭史》④柏拉圖創建“學園”講授哲學和數學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選B。帕特農神廟、《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柏拉圖創建“學園”講授哲學和數學都屬于希臘古典時代的文化成就,因此②③④符合題意,故選B。《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第一部成文法,排除含①的選項,A、C、D排除。2.(2022·金華高二檢測)亞里士多德被譽為古希臘文化的集大成者。下列關于亞里士多德的表述正確的是 ( )A.出生于雅典的醫學世家B.創辦雅典阿卡德米學園C.在邏輯學課程中提出“中庸之道”D.肯定客觀世界是真實的存在解析:選D。根據所學,亞里士多德認為理念只能存在于具體的事物之中,不能獨立于個別事物而存在。他不否定理念,但否定獨立于事物之外還存在著一個理念。因此他肯定客觀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故D正確;亞里士多德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基拉,排除A;他在雅典辦了一所叫呂克昂的學校,排除B;亞里士多德并不主張“中庸之道”,排除C。 拓展延伸: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共同點(1)都有強烈的求知欲:①柏拉圖師從蘇格拉底,曾經外出游歷,廣泛考察各地政治、經濟、法律等;②亞里士多德師從柏拉圖,是集古希臘科學文化知識之大成的“百科全書式的學者”。(2)都創立學園:①柏拉圖在雅典創立阿卡德米亞學園;②亞里士多德建立了呂克昂學園。3.(2022·湖州高二檢測)下圖《擲鐵餅者》是古希臘著名雕刻家米隆的代表作,這尊雕像被認為是“空間中凝固的永恒”,也被譽為“體育運動之神”。整尊雕像充滿了連貫的運動感和節奏感,突破了藝術上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傳遞了運動的意念,把人體的和諧、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達得淋漓盡致。該運動員所呈現的形態 ( )A.由古希臘的社會風俗所決定B.顯示出古希臘雕刻藝術已經完全成熟C.是研究古希臘雕刻的重要資料D.說明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解析:選A。該運動員之所以呈現出裸體的形態是由古希臘的社會風俗所決定的。因為古希臘人在從事體育運動和宗教性的文藝演出活動時,男子往往赤身裸體。他們認為完美健康的人體乃是人的驕傲,是神性的體現。該雕塑正是對這一風俗的體現,故A正確。不能僅依據該雕塑就得出古希臘雕刻藝術已經完全成熟的結論,故B排除;該雕塑是研究古希臘雕刻的重要資料,但并非材料主旨,故排除C;材料無法體現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故排除D。4.(2022·嘉興高二檢測)“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所要模仿、恢復的古典文化,主要依靠修道院所保留、抄錄、翻譯和研究的古希臘、羅馬文化。中世紀經院哲學家在相信上帝啟示的前提下,以理性論證信仰,推動了文化發展。基督教對歐洲的文化影響是多方面的,它逐漸滲透哲學、法學、教育、藝術以及科學等各個領域”。材料旨在說明中世紀 ( )A.修道院推動歐洲文藝復興運動B.理性成為不可抗拒的時代思潮C.兼容并包的文化思想意蘊深長D.基督教深刻影響后世歐洲文化解析:選D。依據題干信息“主要依靠修道院所保留、抄錄、翻譯和研究的古希臘、羅馬文化”“基督教對歐洲的文化影響是多方面的”可知D正確;修道院只是對保留古典文化起到一定作用,不可能推動文藝復興運動,排除A;理性成為潮流發生在啟蒙運動時期,排除B;材料未體現兼容并包的思想,排除C。5.6-7世紀的西歐,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是在修道院。這些反映了 ( )A.中古時期的西歐文化一片黑暗B.基督教會在中古西歐地位顯赫C.法蘭克征服者與教會平起平坐D.教會控制中古西歐的一切權力解析:選B。據材料可知6-7世紀時基督教會成為精神文化生活的領導者,可知基督教會在中古西歐地位顯赫,故選B。A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C、D表述錯誤,排除。6.(2022·金華高二檢測)電影《征服1453》講述了穆罕默德二世在1453年攻陷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滅亡了東羅馬帝國的故事。東羅馬帝國的終結者是 ( )A.奧斯曼帝國 B.阿拉伯帝國C.德里蘇丹國 D.笈多帝國解析:選A。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攻入君士坦丁堡(今為伊斯坦布爾),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正式滅亡,因此A正確。7.“所有斯拉夫人應當只有一種信仰——東正教,只有一個領袖——沙皇。”這說明東正教與沙皇統治之間關系如何 ( )A.俄羅斯是王權與教權并立二元格局B.沙皇與東正教之間沒有任何關聯C.東正教是沙皇專制統治的工具D.東正教是俄羅斯主要的宗教信仰解析:選C。拜占庭帝國滅亡后,俄羅斯成為東正教的中心,東正教也成為專制君主統治國家的工具,故選C。俄羅斯教權依附王權,A、B說法錯誤;D沒有體現教權與沙皇的關系,排除。8.以下對《吉爾伽美什》《荷馬史詩》《伊戈爾遠征記》等史詩的看法正確的是 ( )A.荒誕離奇完全沒有史料價值B.寫作年代久遠可以看作歷史C.側面反映古代社會歷史風貌D.文學瑰寶但與真實歷史無關解析:選C。古代西亞人留下的現存最古老的史詩《吉爾伽美什》、體現古代希臘英雄時代的《荷馬史詩》和俄羅斯史詩《伊戈爾遠征記》等,都從側面反映了古代社會的歷史風貌,故選C。“完全沒有史料價值”的說法絕對,A錯誤;不能因為三部史詩的寫作年代久遠,就將其看作歷史,B錯誤;三部史詩既是文學瑰寶,又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并非與真實歷史無關,D錯誤。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公元前5世紀中期產生的《十二銅表法》,不僅是把習慣法用文字記錄下來公之于眾,同時它還是平民和世族貴族政治斗爭所達成的妥協。對平民而言該法律可防止世族貴族官吏對自身的加害,對世族貴族而言則可以防范平民的革命行為。該法律對保障國內政治穩定、構建平衡的羅馬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材料二 中世紀西歐的羅馬天主教會是封建主階級的精神統治工具,為封建統治辯護,天主教會也是各國最有勢力的封建領主,它擁有天主教世界地產的1/3,教會還是各國的特權組織,成為西歐國家實現統一的障礙。天主教會的腐敗和搜刮,引起各階級各階層的強烈不滿。城市市民不滿天主教會的統治,這不僅是因為教會是封建制度的強大支柱,而且因為天主教會的許多清規戒律對工商業的發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貴族則垂涎教會的財產,出于個人利益的打算,他們也站到反對天主教會的行列中來。——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十二銅表法》對羅馬政治生活的意義。(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天主教會在西歐的地位和影響。解析:第(1)題據材料一“對平民而言該法律可防止世族貴族官吏對自身的加害,對世族貴族而言則可以防范平民的革命行為”分析闡述。第(2)題第一問結合材料二提煉信息,歸納天主教在西歐的地位;第二問,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影響。答案:(1)限制了貴族的專橫,打破了貴族對法律知識的壟斷,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平民的利益;保留了某些維護貴族特權的法規,可以防范平民的革命行為;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矛盾,有利于政治穩定。(2)地位:天主教會是封建統治的理論來源;天主教在各國享有特權;擁有龐大的經濟勢力。影響:引起各階層(人民群眾、城市市民、資產階級、世俗君主與貴族)的反對;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第4課 歐洲文化的形成自主學習一、古典希臘文化與羅馬文化1.古希臘文化(1)哲學①背景:對 和人生意義等自然和社會問題的知識追求。②特點:哲學家力圖用 的思維方式認識世界和解釋世界。③表現蘇格拉底 致力于探討人生哲理和柏拉圖 a.創建“ ”將哲學和數學知識融會貫通;b.在幾何學發展方面作出重要貢獻,為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奠定基礎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對歐洲科學知識系統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2)文學《 》 史詩中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為后世西方文學創作的源泉戲劇 古典時代希臘文學的最高成就是雅典城邦時期的戲劇, 和喜劇是這一時期戲劇杰出代表(3)雕塑:米隆的《 》是人物雕塑的典范。(4)建筑:雅典衛城的 則是建筑藝術的代表。(5)史學希羅多德 《 》開創了敘事體的撰史體裁修昔底德 《 》是西方史學的經典之作2.古羅馬文化(1)法律①《十二銅表法》地位 是古羅馬第一部內容 以維護 和富人的財產利益為核心評價 a.按律量刑,限制貴族濫用權力,規范社會契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 利益;b.成為公民法的基礎②羅馬法的影響:對后世歐洲國家的法律制度產生了深遠影響。(2)文學:盧克萊修、 和維吉爾是古羅馬時期最杰出的文學家。(3)史學:李維的《 》和塔西佗的《編年史》代表了古羅馬史學的最高成就。(4)建筑: 、大競技場等是古羅馬建筑的代表。(5)歷法:凱撒時期制定的 后經修訂成為世界通用的公歷。 觀察教材“萬神殿”圖片思考:這一史料有何史料價值 古希臘文化蘊涵著深刻的人文精神(1)古希臘神學與文學是表現人的,即人學,這是古希臘的人文主義。《荷馬史詩》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神與人的時代,神話雖然扮演了相當大的角色,但更重要的是通過詩人的活力和光芒肯定人的價值。(2)古希臘藝術中的雕塑、建筑和繪畫追求獨立的個性和審美觀,體現了人本主義和善于改革進取的精神。(3)古希臘哲學反對迷信和崇拜,懷疑傳統觀念,用理性的思維方式認識宇宙和世界,推崇主體,高揚個性,強調個人主義。二、中古西歐文化1.前提:教權擴大(1)背景:西羅馬帝國滅亡和日耳曼民族南下后,日耳曼人在西歐地區建立了法蘭克王國等封建國家。(2)概況①496年,法蘭克國王 皈依基督教,賦予基督教會多項特權。②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為酬謝教會助其掌權而將羅馬周圍地區交給教皇統治,建立“ ”,并使教會介入世俗權力。(3)影響①歐洲逐漸形成了王權與教權并立的 格局。②在西歐封建制度的確立和發展過程中,基督教會與世俗王權互相利用、競爭共存。③基督教信仰成為西歐地區普遍的文化符號,基督教會控制著西歐社會的精神生活。2.表現:(1)神學①載體:《 》以及研究教義的神學。②目的:神學家用形式邏輯論證基督教教義,維護基督教會和封建主的統治。③影響:他們的思維方式源自 ,對西歐思想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2)文學①《圣經》文學:其中的歷史傳說和神話為文學藝術創作提供了很多素材。② 和市民文學:占有重要地位,反映了封建時代和城市復興時期的社會生活。3.評價(1)進步性:繼承古代希臘、羅馬的哲學、法律和科學知識傳統,為后來的 、宗教改革和科學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礎。(2)局限性:中古西歐文化受到 控制,少有科學成就。閱讀教材“歷史縱橫”思考:騎士文學和市民文學的興起,反映了當時怎樣的時代精神 三、拜占庭、俄羅斯文化1.拜占庭文化(1)背景①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東羅馬帝國又稱“ ”。②1054年基督教會分裂,東派教會稱“ ”或“希臘正教”。(2)特點:繼承古代希臘、羅馬文化,融匯了基督教文化和來自 、 的文化。(3)成就①查士丁尼在位時編纂的《 》,對歐洲的法學思想和法制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②拜占庭帝國保存了大量希臘古典書籍。③建筑和 藝術繼承古希臘、羅馬的遺產并有所發展。2.俄羅斯文化(1)特點:深受拜占庭文化影響。(2)表現: (填寫正確序號)①10世紀中葉,基輔羅斯進入基督教文化圈。②創作于12世紀的史詩《伊戈爾遠征記》是基輔羅斯時期最杰出的文學作品。③拜占庭帝國滅亡后,東正教的中心轉移到俄羅斯。④東正教成為專制君主統治國家的工具,對俄羅斯的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生活習慣、建筑風格等產生了深遠影響。⑤俄羅斯的圓頂多塔風格教堂建筑成為東正教的象征。下圖是東正教教堂的照片思考:從上圖可以看出東正教教堂的什么建筑特點 合作探究主題一 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1.從唯物史觀的角度,認識古希臘文化繁榮的原因史料 古希臘的奴隸制經濟一直呈上升狀態發展,到希波戰爭以后,達到空前的繁榮。廣泛的奴隸勞動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業生產技術不斷進步,園藝業在雅典、米利都等城邦發展很快。手工業行業繁多,分工細致,產品盛銷到地中海和黑海各地。——解光云《世界文化史》思維交互:結合史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古希臘文化繁榮的根本原因。從史料中得到什么啟示 2.從唯物史觀的角度,認識古代羅馬文化史料 羅馬建筑是古羅馬文化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人類文明史上光輝的一頁。公元前2世紀羅馬稱霸地中海,國力強盛,奴隸制經濟繁榮,物質基礎雄厚,羅馬建筑得到空前發展。羅馬建筑成就是多方面的,以宗教圣地、公共建筑和紀念性建筑最為突出。思維交互:作為羅馬文化的代表之一,羅馬建筑得到空前發展的原因是什么 古代羅馬宗教圣地和公共建筑的代表性建筑試各舉一例。 一、古希臘文化特征特征 闡釋人文 主義 古希臘人重視個人價值,追求自由、享樂理想 主義 古希臘很早就提出黃金比例的觀點,并將其運用于繪畫、雕刻、文學作品中,神話中的“神”往往只是理想化了的人理性 主義 (1)希臘人將理性運用到哲學中,思考世界的本原。(2)運用到科學中,研究杠桿、浮力,發現自然的奧秘悲劇 性 文學作品中透露出自身的追求與命運的矛盾,就形成悲劇性雄偉 性 (1)古希臘的史詩、戲劇大多體現英雄主義色彩,抒情性強,語言高亢,句式短促。 (2)古希臘建筑帕特農神廟高大壯觀,雕塑《擲鐵餅者》形象健美,都體現雄偉性 二、古羅馬文化特征特征 闡釋繼承與開放 古羅馬文明繼承自古希臘,吸收了迦太基文明、腓尼基文明、日耳曼文明、埃及文明甚至早期基督教文明等,具有繼承性與開放性質樸與務實 (1)古羅馬民族精神嚴肅、堅韌、質樸、勇敢。(2)古羅馬更傾向實用主義,有較強的科學理性精神,在文學、科技、法律等方面表現突出統一與綜合 (1)羅馬帝國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穩定繁榮,各地、各民族優秀文化匯聚于羅馬。 (2)各地、各民族的優秀人才,攜其淵博的知識與精湛的技藝,融匯于羅馬帝國擴張的洪流之中主題二 中古西歐和拜占庭、俄羅斯文化1.從歷史解釋的角度,認識中古西歐的文化史料 在中世紀,基督教思想有極強的滲透力,各類文學無不打上宗教的烙印,占統治地位的教會文學以宣傳原罪觀念、禁欲主義和來世思想為宗旨。文學的作者以基督教的教士居多。教會倡導的文學作品的內容幾乎全部來源于《圣經》,嚴格講,是對《圣經》有關內容的演繹,缺乏真正意義上的藝術性。思維交互:據史料,概括中古西歐文學有何特點。出現這些特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從史料實證的角度,認識拜占庭文化的特點史料 拜占庭帝國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僅在經濟上獨享東西南北商業匯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夠比較容易地進行多種文化間的交流活動。活躍的商業和頻繁的軍事活動成為拜占庭文化與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應該說,拜占庭文化的開放性也是其歷史演化的必然結果。——摘編自陳志強《論拜占庭文化的獨特性》思維交互:據史料,指出拜占庭文化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成因。3.從唯物史觀的角度,認識俄羅斯文化的特點史料 俄羅斯文化不是純粹意義上的俄羅斯民族文化,甚至也不是純粹意義上的東斯拉夫文化,它一開始就具有多元文化的特征。俄羅斯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歷史造就了俄羅斯文化來源成分的多樣性,而這種多元文化的逐漸形成,則是已經成為傳統的民族文化與外來的異質文化相互矛盾和相互滲透的過程。俄羅斯既與西方對立,也與東方對立,它既是西方又是東方。俄羅斯同西方和東方組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文化上的三位一體。——摘編自李英玉《歐亞空間視域下的俄羅斯文化特征》思維交互:提煉史料中的主要觀點,并結合史料和所學知識予以說明。拜占庭文化的特征和歷史影響 (1)特征特征 闡釋具有鮮明的傳統特征 它直接繼承了古代希臘、羅馬文化遺產,兼收并蓄早期基督教和古代東方諸多文化,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體系具有開放性 對其他民族文化的寬容和對發展相對落后民族的開化啟蒙具有宗教性和世俗性結合的特征 教會文化和世俗文化作為兩大主流文化,經歷了最初的興起階段,中期的曲折發展階段,最后走上了共同發展的道路 (2)歷史影響:架起了東西方文明交往的橋梁,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影響區域 影響對斯拉夫文化 拜占庭文化在斯拉夫民族中得到認同,他們以拜占庭文化為基礎,發展出自己的文化,逐步形成具有共同信仰的東歐世界對俄羅斯文化 拜占庭帝國滅亡后,東正教對俄羅斯的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生活習慣、建筑風格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阿拉伯世界 兩種文化頻繁交往是在7世紀中期伊斯蘭教興起之后,伊斯蘭文化在諸多領域都從拜占庭文化中吸取了營養續表影響區域 影響對中古西歐地區 它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紀文明傳承的紐帶,保存延續了古典希臘、羅馬的文化,促進了近代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合作探究1.公元前5世紀,希臘社會發展到高峰,被稱為古典時代,下列成就出現在希臘古典時代的是 ( )①《十二銅表法》②帕特農神廟③《伯羅奔尼撒戰爭史》④柏拉圖創建“學園”講授哲學和數學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2.(2022·金華高二檢測)亞里士多德被譽為古希臘文化的集大成者。下列關于亞里士多德的表述正確的是 ( )A.出生于雅典的醫學世家B.創辦雅典阿卡德米學園C.在邏輯學課程中提出“中庸之道”D.肯定客觀世界是真實的存在 拓展延伸: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共同點(1)都有強烈的求知欲:①柏拉圖師從蘇格拉底,曾經外出游歷,廣泛考察各地政治、經濟、法律等;②亞里士多德師從柏拉圖,是集古希臘科學文化知識之大成的“百科全書式的學者”。(2)都創立學園:①柏拉圖在雅典創立阿卡德米亞學園;②亞里士多德建立了呂克昂學園。3.(2022·湖州高二檢測)下圖《擲鐵餅者》是古希臘著名雕刻家米隆的代表作,這尊雕像被認為是“空間中凝固的永恒”,也被譽為“體育運動之神”。整尊雕像充滿了連貫的運動感和節奏感,突破了藝術上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傳遞了運動的意念,把人體的和諧、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達得淋漓盡致。該運動員所呈現的形態 ( )A.由古希臘的社會風俗所決定B.顯示出古希臘雕刻藝術已經完全成熟C.是研究古希臘雕刻的重要資料D.說明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4.(2022·嘉興高二檢測)“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所要模仿、恢復的古典文化,主要依靠修道院所保留、抄錄、翻譯和研究的古希臘、羅馬文化。中世紀經院哲學家在相信上帝啟示的前提下,以理性論證信仰,推動了文化發展。基督教對歐洲的文化影響是多方面的,它逐漸滲透哲學、法學、教育、藝術以及科學等各個領域”。材料旨在說明中世紀 ( )A.修道院推動歐洲文藝復興運動B.理性成為不可抗拒的時代思潮C.兼容并包的文化思想意蘊深長D.基督教深刻影響后世歐洲文化5.6-7世紀的西歐,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是在修道院。這些反映了 ( )A.中古時期的西歐文化一片黑暗B.基督教會在中古西歐地位顯赫C.法蘭克征服者與教會平起平坐D.教會控制中古西歐的一切權力6.(2022·金華高二檢測)電影《征服1453》講述了穆罕默德二世在1453年攻陷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滅亡了東羅馬帝國的故事。東羅馬帝國的終結者是 ( )A.奧斯曼帝國 B.阿拉伯帝國C.德里蘇丹國 D.笈多帝國7.“所有斯拉夫人應當只有一種信仰——東正教,只有一個領袖——沙皇。”這說明東正教與沙皇統治之間關系如何 ( )A.俄羅斯是王權與教權并立二元格局B.沙皇與東正教之間沒有任何關聯C.東正教是沙皇專制統治的工具D.東正教是俄羅斯主要的宗教信仰8.以下對《吉爾伽美什》《荷馬史詩》《伊戈爾遠征記》等史詩的看法正確的是 ( )A.荒誕離奇完全沒有史料價值B.寫作年代久遠可以看作歷史C.側面反映古代社會歷史風貌D.文學瑰寶但與真實歷史無關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公元前5世紀中期產生的《十二銅表法》,不僅是把習慣法用文字記錄下來公之于眾,同時它還是平民和世族貴族政治斗爭所達成的妥協。對平民而言該法律可防止世族貴族官吏對自身的加害,對世族貴族而言則可以防范平民的革命行為。該法律對保障國內政治穩定、構建平衡的羅馬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材料二 中世紀西歐的羅馬天主教會是封建主階級的精神統治工具,為封建統治辯護,天主教會也是各國最有勢力的封建領主,它擁有天主教世界地產的1/3,教會還是各國的特權組織,成為西歐國家實現統一的障礙。天主教會的腐敗和搜刮,引起各階級各階層的強烈不滿。城市市民不滿天主教會的統治,這不僅是因為教會是封建制度的強大支柱,而且因為天主教會的許多清規戒律對工商業的發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貴族則垂涎教會的財產,出于個人利益的打算,他們也站到反對天主教會的行列中來。——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十二銅表法》對羅馬政治生活的意義。(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天主教會在西歐的地位和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單元 第4課 歐洲文化的形成 學案(學生版).docx 第二單元 第4課 歐洲文化的形成 學案(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