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 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自主學習一、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1.背景(1)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東歐和東南歐的被壓迫民族,已經有不斷高漲的民族獨立愿望和行動。(2)第一次世界大戰客觀上將自由、民主與民族獨立的思想傳播到歐洲、西亞和北非各地。(3)民族自決原則在殖民地傳播開來,成為指導當地人民為獨立、民主而斗爭的武器。2.表現(1)歐洲:誕生了一系列民族獨立國家。(2)亞洲中國 巴黎和會上收回山東主權的外交努力失敗,五四運動爆發,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為標志印度 支那 胡志明在法國參加了共產黨,以民族解放斗爭來爭取國家獨立印度 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持續開展,尼赫魯更加明確地提出要求印度完全獨立的政治目標(3)其他:非洲的埃及,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出現了爭取民族獨立和推進民主的進步運動。3.影響(1)改變了歐洲、西亞和北非的政治版圖。(2)形成20世紀第一次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潮,世界殖民體系開始解體。閱讀教材“史料閱讀”思考:史料體現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亞非拉地區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提示:促進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民族自決原則指處于外國奴役和殖民統治下的被壓迫民族有自由決定自己命運、擺脫殖民統治、建立民族獨立國家的權利。民族自決的概念,初倡于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但當時并不具備國際法的意義。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民族自決原則得到普遍承認和迅速發展。二、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反法西斯聯盟通過一系列聲明、宣言等,在政治理論上進一步確立了民族自決原則與廢除殖民主義的正義性,明確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獨立要求。(2)戰爭結束后,殖民主義急速衰落,亞非拉地區經濟的發展和民族民主意識廣泛傳播。2.表現(1)日本戰敗,朝鮮獨立,中國收復了臺灣。(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英帝國很快解體。(3)戰后法國總統戴高樂簽署《埃維昂協議》,承認阿爾及利亞獨立。3.影響: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土崩瓦解,退出了歷史舞臺。1990年3月21日非洲大陸最后一塊殖民地納米比亞宣告獨立。思考:這一事件的重大意義是什么 提示:標志著世界殖民體系最終瓦解。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發展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出現的一系列新興民族國家,形成了當地民族文化與西方文化相結合的新文化。2.概況(1)印度文化特點 表現呈現 多樣 化特 征 ①統治精英接受來自西方的自由主義、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中的一些基本價值取向,同時注重發展傳統文化 ②政治體制學習英國,中央與地方分享權力,采取宗教與政治分離政策 ③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樣性 ④種姓因素等仍然影響著政治與社會生活(2)新加坡和韓國特點 表現儒家文化與西方文化相結合 ①注意發揚儒家文化的精華,諸如寬容和諧、重視教育、社會為先、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等 ②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如科學技術、管理知識、競爭意識、高效率作風等,努力創造一種現代的東方文化(3)埃及特點 表現具有非洲特點的阿拉伯文化,并帶有歐洲和西亞等地的文化元素 ①進一步消除殖民主義影響,復興民族文化 ②伊斯蘭教為官方宗教,少數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③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但英語和法語也被廣泛使用 ④古埃及的名勝古跡對現代埃及的建筑和藝術等有很大影響20世紀60—90年代新加坡、韓國經濟高速增長,成為新興工業國,在發展過程中,兩國都注重本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結合。思考:你認為在發展過程中應該如何對待外來文化 提示:結合本國國情,把本地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結合起來。閱讀教材“歷史縱橫”——“新加坡的經濟增長與儒家文化的關系”思考:儒家文化與新加坡經濟的發展有何關系 提示:儒家文化促進了新加坡經濟的快速增長。合作探究主題一 兩次世界大戰與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1.從史料實證的角度,認識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民族民主運動的特點史料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普遍出現高漲的形勢。在亞洲,繼資產階級革命后又出現五四運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等;在非洲,埃及爆發了反英獨立運動;在拉丁美洲,雖沒有廣泛的暴力武裝革命,但也出現了較大規模的工人罷工和農民運動。——摘編自王春良《新編世界現代史1900—1988》思維交互: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發展特點。點撥:抓住關鍵信息:“五四運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爆發了反英獨立運動”提示:民族民主運動手段多樣化;結果基本失敗;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雖遭到打擊但仍然存在。2.從歷史解釋的角度分析二戰后民族獨立運動高漲的原因史料 經過20世紀上半葉的嚴重經濟危機和兩次世界大戰的消耗,原來作為資本主義中心區域的西歐創傷累累,實力大為削弱,在原有基礎上已不可能繼續主導世界體系,也無力繼續維持龐大的海外殖民帝國。思維交互:據史料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的民族獨立運動高漲的原因。點撥:據史料畫線部分和所學知識,可從大戰對宗主國影響和對殖民地國家影響兩方面歸納提示: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西歐實力削弱;殖民地獨立意識增強。一、一戰后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特點方面 特點發展 道路 各國發展不平衡 (1)多數國家資產階級掌握運動領導權。 (2)有的資產階級由向西方學習轉為向蘇俄(聯)學習。 (3)無產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部分國家無產階級政黨開始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斗爭 方式 從孤立的、分散的、自發的斗爭方式走向普遍的、集中的、自覺的斗爭方式 (1)廣泛性(各國民族斗爭遙相呼應,此起彼伏)。 (2)持續發展性(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長達20年、埃及華夫脫黨12年護憲運動等)。 (3)斗爭多樣性(武裝起義、非暴力不合作、民主改革等)領導 階級 (1)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性大大增強。 (2)資產階級領導民族民主運動成為主流。 (3)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建立(例如卡德納斯與共產黨合作等)運動 性質 具有反法西斯性質的特點(例如埃塞俄比亞抗意斗爭)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民族民主運動的途徑和特點方面 表現途徑 (1)在無產階級領導下贏得民族獨立,如中國。 (2)在資產階級領導下,通過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獲得獨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如土耳其。 (3)經過長期斗爭迫使帝國主義承認其獨立,獨立后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如印度特點 (1)在亞非拉美地區廣泛展開,高潮迭起。如印巴分治、埃及獨立、古巴獨立等。 (2)出現了聯合反帝反霸反殖斗爭的新局面。如萬隆會議的召開和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主題二 新興民族國家文化的發展1.從歷史解釋的角度,認識印度文化的特點史料 今天的印度,應當說是依然處于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過渡階段。傳統文化中的一些落后陳腐的觀念已逐漸隨風而逝,其中的精華如對精神生活的崇尚等則流傳下來①。西方文化在繼續沖擊著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國家②。印度文化的生命力是極其頑強的。在社會現代化的過程中,它的根本絕不會喪失,它也絕不會迷失自我。印度業已開展的經濟改革在加速國家的發展,但它走向現代化的道路似乎還很漫長。……印度班加羅爾已經建起電子一條街,被譽為印度的硅谷,但就在這條街上,印度教徒的神牛如入無人之境而高視闊步③。——劉建《從傳統走向現代化——對印度文化發展的若干思考》思維交互:史料體現出印度文化發展的顯著特征是什么 點撥:抓住關鍵信息:由①②③信息進行歸納概括提示:傳統文化精華得以保留發展;遭受西方文化的沖擊;社會習俗某些方面新舊參半,落后與進步并存。2.從史料實證的角度,認識儒學對新加坡產生作用的特點史料 新加坡現代化過程中,儒學的影響表現在兩方面:一是作為浸潤在廣大民眾的文化心理之中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自發地發生作用;二是統治者以政策、律令形式自覺地實施。二者相輔相成,互相推進,使儒學精神滲透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摘編自羅傳芳《儒家傳統與新加坡發展模式》思維交互:提取史料信息,并據此概括儒學對新加坡產生作用的特點。點撥:提取史料關鍵信息:“自發地發生作用”“統治者以政策、律令形式自覺地實施”提示:自發與自覺性;政府高度重視。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興民族國家文化復興的特征和表現 1.特征:本土文化與西方文化相結合,從而推動民族文化的復興。 2.表現國家 表現印度 (1)獨立后,接受西方的一些基本價值取向,同時注重發揚傳統文化。(2)崇尚甘地思想,同時在政治體制方面學習英國,中央和地方分享權力,政教分離新加 坡和 韓國 (1)注意發揚儒家文化的精華。(2)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埃及 (1)獨立后,大力復興民族文化,以阿拉伯文化為主體,并帶有歐洲和西亞文化元素。(2)在宗教信仰、語言等方面,都帶有非洲為主、糅合西方的特征課堂檢測1.(2022·舟山高二檢測)埃及雖然是非洲國家,但在現代埃及文化中的確有著明顯的阿拉伯文化的元素,具體表現為 ( )①伊斯蘭教為官方宗教②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③英語為官方語言④種姓因素影響社會生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選A。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現代埃及文化中的阿拉伯元素主要體現在伊斯蘭教為官方宗教、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故①②正確,答案為A;③與史實不符,故排除;④為印度的文化元素,故排除。2.(2022·嘉興高二檢測)下列對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全部內涵,理解最準確的是 (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國殖民統治B.以和平手段抗議英國殖民當局的壓迫C.以不合作的態度抗議、抵制英國殖民者D.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贏得印度自治解析:選D。本題主要考查對“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這一概念的理解,這是甘地反英斗爭核心理論體系,其主張涉及政治、經濟、教育等方面,這種運動的斗爭形式是“非暴力”和“不合作”,運動的終極目的是要把印度從英國的殖民統治中解放出來,贏得獨立,答案為D。補償訓練: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出現在亞非拉各大洲的民族民主運動,產生的影響不包括 ( )A.壯大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B.沉重打擊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C.動搖了世界殖民體系D.是影響國際秩序的重要因素解析:選A。一戰后亞非拉沒有社會主義國家建立,故選A。B、C、D是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影響,不符合題意,排除。3.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殖民主義造成致命的打擊,下列能夠推動殖民體系瓦解的因素有 ( )①反法西斯聯盟通過決議支持殖民地獨立要求②亞非拉地區經濟發展和民族民主意識的增強③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摧毀世界殖民主義體系④二戰以戰爭的正當性保證戰后各國的獨立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解析:選A。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為了徹底打敗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聯盟通過了一系列聲明、宣言等,在政治理論上進一步確立了民族自決原則與廢除殖民主義的正義性,明確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獨立要求,①正確;戰爭結束后,隨著殖民主義的空前衰落、亞非拉地區經濟的發展和民族民主意識的廣泛傳播,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浪潮席卷全球,②正確;第二次世界大戰沒有徹底摧毀世界殖民主義體系,也沒有保證戰后各國的獨立,③④錯誤,故選A。補償訓練:1959年戴高樂上臺后,通過談判承認法屬阿爾及利亞獨立,并使大多數說法語的非洲國家在20世紀60年代初獲得了獨立。此舉客觀上 ( )A.促進世界殖民體系瓦解B.重塑了法國的大國形象C.遏制不結盟運動的發展D.徹底打敗法西斯侵略者解析:選A。通過題干信息可知法國戴高樂通過談判承認阿爾及利亞獨立,在客觀上加速了世界殖民體系瓦解,故選A。重塑法國的大國形象應屬于戴高樂的主觀意圖,排除B;非洲的獨立運動推動了不結盟運動的發展,C錯誤;195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早已結束,D錯誤。4.從圖一到圖二的變化反映了 ( )A.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B.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C.美蘇兩極格局的形成D.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解析:選D。從圖一到圖二的變化有,俄國被蘇聯取代;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等解體。這些變化主要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民族獨立運動發展,在解體的帝國的廢墟上誕生了一系列民族獨立國家,故選D。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殖民體系崩潰,排除A;蘇聯的建立主要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成果,這不能反映材料的全貌,且社會主義運動早已興起,排除B;美蘇兩極格局形成于二戰后,排除C。補償訓練: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歐洲的政治版圖,解體的四大帝國包括 ( )A.俄羅斯、奧匈、德意志、南斯拉夫B.奧匈、德意志、南斯拉夫、波蘭C.俄羅斯、奧匈、德意志、奧斯曼D.奧匈、德意志、南斯拉夫、奧地利解析:選C。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期,俄羅斯帝國、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紛紛解體,改變了歐洲、西亞和北非的政治版圖,故選C。5.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反法西斯聯盟通過一系列聲明、宣言等,在政治理論上進一步確立了民族自決原則與廢除殖民主義的正義性,明確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獨立要求。這對世界殖民主義的影響是 ( )A.加快世界殖民體系瓦解B.改變亞非拉的政治版圖C.強化宗主國的政治地位D.殖民主義退出歷史舞臺解析:選A。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徹底打敗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聯盟通過一系列聲明、宣言等,在政治理論上進一步確立了民族自決原則與廢除殖民主義的正義性,明確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獨立要求,放松了對殖民地的控制,加快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B、C、D排除,故選A。深化點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高漲的原因(1)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2)西歐實力削弱。(3)殖民地獨立意識增強。6.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洲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復興中,儒家文化與西方文化結合的代表國家是( )A.中國、新加坡 B.馬來西亞、韓國C.新加坡、韓國 D.日本、印度解析:選C。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加坡和韓國注意發揚儒家文化的精華,如寬容和諧、勤儉節約等,同時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如科學技術、競爭意識等,故選C。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人類的公正不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礎上,真正的公正是建立在自我犧牲、道義和無私奉獻的基礎上的……我相信非暴力這種武器屬于最強者。我相信,一個最堅強的戰士才敢于手無寸鐵,赤裸著胸膛面對敵人而死。這就是不合作的非暴力的關鍵所在。我們要堅持非暴力的不合作主義……——甘地《論不合作》材料二 甘地的偉大人格幾乎是舉世公認。他具有赤誠的愛國熱情、崇高的犧牲精神、追求真理的執著信念、堅強的意志,他不分貴賤善惡一視同仁,沒有種族歧視和宗教偏見……——摘編自徐友珍《甘地傳》(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甘地倡導非暴力斗爭的依據及斗爭的目標。(2)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甘地具有怎樣的偉大精神,說明其精神對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影響。解析:第(1)題第一問依據:據材料“人類的公正不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礎上,真正的公正是建立在自我犧牲、道義和無私奉獻的基礎上的”“我相信非暴力這種武器屬于最強者”進行分析作答。第二問目標:根據所學知識從印度民族獨立的角度作答。第(2)題第一問偉大精神:據材料“他具有赤誠的愛國熱情、崇高的犧牲精神、追求真理的執著信念、堅強的意志,他不分貴賤善惡一視同仁,沒有種族歧視和宗教偏見”進行歸納。第二問影響:根據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答案:(1)依據:追求人類的公正;非暴力的武器屬于最強者。目標:結束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實現印度的自治。(2)偉大精神:愛國,敢于犧牲,追求真理,堅強,平等。影響:緩和了印度民族內部的矛盾,加強了民族團結,為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不斷發展提供了精神支柱。第13課 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自主學習一、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1.背景(1)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東歐和東南歐的被壓迫民族,已經有不斷高漲的民族獨立愿望和行動。(2)第一次世界大戰客觀上將自由、 的思想傳播到歐洲、西亞和北非各地。(3)民族自決原則在殖民地傳播開來,成為指導當地人民為獨立、民主而斗爭的武器。2.表現(1)歐洲:誕生了一系列民族獨立國家。(2)亞洲中國 巴黎和會上收回山東主權的外交努力失敗,五四運動爆發,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接受 ,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為標志印度 支那 在法國參加了共產黨,以民族解放斗爭來爭取國家獨立印度 甘地領導的 運動持續開展,尼赫魯更加明確地提出要求印度完全獨立的政治目標(3)其他:非洲的 ,拉丁美洲的 、墨西哥等地出現了爭取民族獨立和推進民主的進步運動。3.影響(1)改變了 、西亞和北非的政治版圖。(2)形成20世紀第一次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潮,世界殖民體系開始解體。閱讀教材“史料閱讀”思考:史料體現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亞非拉地區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提示:促進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民族自決原則指處于外國奴役和殖民統治下的被壓迫民族有自由決定自己命運、擺脫殖民統治、建立民族獨立國家的權利。民族自決的概念,初倡于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但當時并不具備國際法的意義。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民族自決原則得到普遍承認和迅速發展。二、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通過一系列聲明、宣言等,在政治理論上進一步確立了民族自決原則與廢除殖民主義的正義性,明確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獨立要求。(2)戰爭結束后,殖民主義急速衰落,亞非拉地區 和民族民主意識廣泛傳播。2.表現(1)日本戰敗,朝鮮獨立,中國收復了臺灣。(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很快解體。(3)戰后法國總統戴高樂簽署《 》,承認阿爾及利亞獨立。3.影響: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土崩瓦解,退出了歷史舞臺。1990年3月21日非洲大陸最后一塊殖民地納米比亞宣告獨立。思考:這一事件的重大意義是什么 提示:標志著世界殖民體系最終瓦解。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發展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出現的一系列新興民族國家,形成了當地 與西方文化相結合的新文化。2.概況(1)印度文化特點 表現呈現 多樣 化特 征 ①統治精英接受來自西方的 、民族主義和 思想中的一些基本價值取向,同時注重發展 ②政治體制學習 ,中央與地方分享權力,采取宗教與政治分離政策 ③崇尚 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樣性 ④ 因素等仍然影響著政治與社會生活(2)新加坡和韓國特點 表現儒家文化與西方文化相結合 ①注意發揚 的精華,諸如寬容和諧、重視教育、社會為先、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等 ②吸收 的精華,如科學技術、管理知識、競爭意識、高效率作風等,努力創造一種現代的東方文化(3)埃及特點 表現具有非洲特點的阿拉伯文化,并帶有歐洲和西亞等地的文化元素 ①進一步消除殖民主義影響,復興民族文化 ② 為官方宗教,少數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③ 為官方語言,但英語和法語也被廣泛使用 ④古埃及的名勝古跡對現代埃及的建筑和藝術等有很大影響20世紀60—90年代新加坡、韓國經濟高速增長,成為新興工業國,在發展過程中,兩國都注重本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結合。思考:你認為在發展過程中應該如何對待外來文化 提示:結合本國國情,把本地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結合起來。閱讀教材“歷史縱橫”——“新加坡的經濟增長與儒家文化的關系”思考:儒家文化與新加坡經濟的發展有何關系 提示:儒家文化促進了新加坡經濟的快速增長。合作探究主題一 兩次世界大戰與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1.從史料實證的角度,認識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民族民主運動的特點史料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普遍出現高漲的形勢。在亞洲,繼資產階級革命后又出現五四運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等;在非洲,埃及爆發了反英獨立運動;在拉丁美洲,雖沒有廣泛的暴力武裝革命,但也出現了較大規模的工人罷工和農民運動。——摘編自王春良《新編世界現代史1900—1988》思維交互: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發展特點。點撥:抓住關鍵信息:“五四運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爆發了反英獨立運動”提示:民族民主運動手段多樣化;結果基本失敗;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雖遭到打擊但仍然存在。2.從歷史解釋的角度分析二戰后民族獨立運動高漲的原因史料 經過20世紀上半葉的嚴重 ,原來作為資本主義中心區域的 ,在原有基礎上已不可能繼續主導世界體系,也無力繼續維持龐大的海外殖民帝國。思維交互:據史料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的民族獨立運動高漲的原因。點撥:據史料畫線部分和所學知識,可從大戰對宗主國影響和對殖民地國家影響兩方面歸納提示: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西歐實力削弱;殖民地獨立意識增強。一、一戰后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特點方面 特點發展 道路 各國發展不平衡 (1)多數國家資產階級掌握運動領導權。 (2)有的資產階級由向西方學習轉為向蘇俄(聯)學習。 (3)無產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部分國家無產階級政黨開始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斗爭 方式 從孤立的、分散的、自發的斗爭方式走向普遍的、集中的、自覺的斗爭方式 (1)廣泛性(各國民族斗爭遙相呼應,此起彼伏)。 (2)持續發展性(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長達20年、埃及華夫脫黨12年護憲運動等)。 (3)斗爭多樣性(武裝起義、非暴力不合作、民主改革等)領導 階級 (1)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性大大增強。 (2)資產階級領導民族民主運動成為主流。 (3)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建立(例如卡德納斯與共產黨合作等)運動 性質 具有反法西斯性質的特點(例如埃塞俄比亞抗意斗爭)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民族民主運動的途徑和特點方面 表現途徑 (1)在無產階級領導下贏得民族獨立,如中國。 (2)在資產階級領導下,通過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獲得獨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如土耳其。 (3)經過長期斗爭迫使帝國主義承認其獨立,獨立后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如印度特點 (1)在亞非拉美地區廣泛展開,高潮迭起。如印巴分治、埃及獨立、古巴獨立等。 (2)出現了聯合反帝反霸反殖斗爭的新局面。如萬隆會議的召開和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主題二 新興民族國家文化的發展1.從歷史解釋的角度,認識印度文化的特點史料 今天的印度,應當說是依然處于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過渡階段。 。 。印度文化的生命力是極其頑強的。在社會現代化的過程中,它的根本絕不會喪失,它也絕不會迷失自我。印度業已開展的經濟改革在加速國家的發展,但它走向現代化的道路似乎還很漫長。……印度班加羅爾已經建起電子一條街,被 。——劉建《從傳統走向現代化——對印度文化發展的若干思考》思維交互:史料體現出印度文化發展的顯著特征是什么 點撥:抓住關鍵信息:由①②③信息進行歸納概括提示:傳統文化精華得以保留發展;遭受西方文化的沖擊;社會習俗某些方面新舊參半,落后與進步并存。2.從史料實證的角度,認識儒學對新加坡產生作用的特點史料 新加坡現代化過程中,儒學的影響表現在兩方面:一是作為浸潤在廣大民眾的文化心理之中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自發地發生作用;二是統治者以政策、律令形式自覺地實施。二者相輔相成,互相推進,使儒學精神滲透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摘編自羅傳芳《儒家傳統與新加坡發展模式》思維交互:提取史料信息,并據此概括儒學對新加坡產生作用的特點。點撥:提取史料關鍵信息:“自發地發生作用”“統治者以政策、律令形式自覺地實施”提示:自發與自覺性;政府高度重視。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興民族國家文化復興的特征和表現 1.特征:本土文化與西方文化相結合,從而推動民族文化的復興。 2.表現國家 表現印度 (1)獨立后,接受西方的一些基本價值取向,同時注重發揚傳統文化。(2)崇尚甘地思想,同時在政治體制方面學習英國,中央和地方分享權力,政教分離新加 坡和 韓國 (1)注意發揚儒家文化的精華。(2)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埃及 (1)獨立后,大力復興民族文化,以阿拉伯文化為主體,并帶有歐洲和西亞文化元素。(2)在宗教信仰、語言等方面,都帶有非洲為主、糅合西方的特征課堂檢測1.(2022·舟山高二檢測)埃及雖然是非洲國家,但在現代埃及文化中的確有著明顯的阿拉伯文化的元素,具體表現為 ( )①伊斯蘭教為官方宗教②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③英語為官方語言④種姓因素影響社會生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選A。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現代埃及文化中的阿拉伯元素主要體現在伊斯蘭教為官方宗教、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故①②正確,答案為A;③與史實不符,故排除;④為印度的文化元素,故排除。2.(2022·嘉興高二檢測)下列對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全部內涵,理解最準確的是 (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國殖民統治B.以和平手段抗議英國殖民當局的壓迫C.以不合作的態度抗議、抵制英國殖民者D.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贏得印度自治解析:選D。本題主要考查對“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這一概念的理解,這是甘地反英斗爭核心理論體系,其主張涉及政治、經濟、教育等方面,這種運動的斗爭形式是“非暴力”和“不合作”,運動的終極目的是要把印度從英國的殖民統治中解放出來,贏得獨立,答案為D。補償訓練: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出現在亞非拉各大洲的民族民主運動,產生的影響不包括 ( )A.壯大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B.沉重打擊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C.動搖了世界殖民體系D.是影響國際秩序的重要因素解析:選A。一戰后亞非拉沒有社會主義國家建立,故選A。B、C、D是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影響,不符合題意,排除。3.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殖民主義造成致命的打擊,下列能夠推動殖民體系瓦解的因素有 ( )①反法西斯聯盟通過決議支持殖民地獨立要求②亞非拉地區經濟發展和民族民主意識的增強③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摧毀世界殖民主義體系④二戰以戰爭的正當性保證戰后各國的獨立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解析:選A。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為了徹底打敗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聯盟通過了一系列聲明、宣言等,在政治理論上進一步確立了民族自決原則與廢除殖民主義的正義性,明確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獨立要求,①正確;戰爭結束后,隨著殖民主義的空前衰落、亞非拉地區經濟的發展和民族民主意識的廣泛傳播,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浪潮席卷全球,②正確;第二次世界大戰沒有徹底摧毀世界殖民主義體系,也沒有保證戰后各國的獨立,③④錯誤,故選A。補償訓練:1959年戴高樂上臺后,通過談判承認法屬阿爾及利亞獨立,并使大多數說法語的非洲國家在20世紀60年代初獲得了獨立。此舉客觀上 ( )A.促進世界殖民體系瓦解B.重塑了法國的大國形象C.遏制不結盟運動的發展D.徹底打敗法西斯侵略者解析:選A。通過題干信息可知法國戴高樂通過談判承認阿爾及利亞獨立,在客觀上加速了世界殖民體系瓦解,故選A。重塑法國的大國形象應屬于戴高樂的主觀意圖,排除B;非洲的獨立運動推動了不結盟運動的發展,C錯誤;195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早已結束,D錯誤。4.從圖一到圖二的變化反映了 ( )A.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B.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C.美蘇兩極格局的形成D.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解析:選D。從圖一到圖二的變化有,俄國被蘇聯取代;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等解體。這些變化主要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民族獨立運動發展,在解體的帝國的廢墟上誕生了一系列民族獨立國家,故選D。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殖民體系崩潰,排除A;蘇聯的建立主要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成果,這不能反映材料的全貌,且社會主義運動早已興起,排除B;美蘇兩極格局形成于二戰后,排除C。補償訓練: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歐洲的政治版圖,解體的四大帝國包括 ( )A.俄羅斯、奧匈、德意志、南斯拉夫B.奧匈、德意志、南斯拉夫、波蘭C.俄羅斯、奧匈、德意志、奧斯曼D.奧匈、德意志、南斯拉夫、奧地利解析:選C。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期,俄羅斯帝國、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紛紛解體,改變了歐洲、西亞和北非的政治版圖,故選C。5.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反法西斯聯盟通過一系列聲明、宣言等,在政治理論上進一步確立了民族自決原則與廢除殖民主義的正義性,明確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獨立要求。這對世界殖民主義的影響是 ( )A.加快世界殖民體系瓦解B.改變亞非拉的政治版圖C.強化宗主國的政治地位D.殖民主義退出歷史舞臺解析:選A。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徹底打敗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聯盟通過一系列聲明、宣言等,在政治理論上進一步確立了民族自決原則與廢除殖民主義的正義性,明確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獨立要求,放松了對殖民地的控制,加快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B、C、D排除,故選A。深化點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高漲的原因(1)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2)西歐實力削弱。(3)殖民地獨立意識增強。6.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洲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復興中,儒家文化與西方文化結合的代表國家是( )A.中國、新加坡 B.馬來西亞、韓國C.新加坡、韓國 D.日本、印度解析:選C。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加坡和韓國注意發揚儒家文化的精華,如寬容和諧、勤儉節約等,同時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如科學技術、競爭意識等,故選C。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人類的公正不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礎上,真正的公正是建立在自我犧牲、道義和無私奉獻的基礎上的……我相信非暴力這種武器屬于最強者。我相信,一個最堅強的戰士才敢于手無寸鐵,赤裸著胸膛面對敵人而死。這就是不合作的非暴力的關鍵所在。我們要堅持非暴力的不合作主義……——甘地《論不合作》材料二 甘地的偉大人格幾乎是舉世公認。他具有赤誠的愛國熱情、崇高的犧牲精神、追求真理的執著信念、堅強的意志,他不分貴賤善惡一視同仁,沒有種族歧視和宗教偏見……——摘編自徐友珍《甘地傳》(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甘地倡導非暴力斗爭的依據及斗爭的目標。(2)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甘地具有怎樣的偉大精神,說明其精神對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影響。解析:第(1)題第一問依據:據材料“人類的公正不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礎上,真正的公正是建立在自我犧牲、道義和無私奉獻的基礎上的”“我相信非暴力這種武器屬于最強者”進行分析作答。第二問目標:根據所學知識從印度民族獨立的角度作答。第(2)題第一問偉大精神:據材料“他具有赤誠的愛國熱情、崇高的犧牲精神、追求真理的執著信念、堅強的意志,他不分貴賤善惡一視同仁,沒有種族歧視和宗教偏見”進行歸納。第二問影響:根據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答案:(1)依據:追求人類的公正;非暴力的武器屬于最強者。目標:結束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實現印度的自治。(2)偉大精神:愛國,敢于犧牲,追求真理,堅強,平等。影響:緩和了印度民族內部的矛盾,加強了民族團結,為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不斷發展提供了精神支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五單元 第13課 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學案(學生版).docx 第五單元 第13課 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學案(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