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導學案【實驗目的】(1)進一步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 (2)會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時速度;(3)會利用v-t圖象處理實驗數據,并據此判斷物體的運動性質;(4)能根據實驗數據求加速度.【實驗器材】打點計時器、一端附有滑輪的長木板、小車、紙帶、復寫紙片(墨粉紙盤)、細繩、鉤碼、 、導線、 。【實驗步驟】(1)如圖所示,把附有滑輪的長木板放在實驗桌上,并使滑輪伸出桌面,把 固定在長木板上沒有滑輪的一端,連接好電路;(2)把一條細繩拴在小車上,使細繩跨過滑輪,下邊掛上鉤碼,把 穿過打點計時器,并把紙帶的一端固定在小車的后面。(3)把小車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處,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讓小車拖著紙帶運動,打點計時器就在紙帶上打下一列小點。(4)換上新的紙帶,重復實驗兩次。 (5)增減所掛鉤碼,按以上步驟再做兩次實驗。【注意事項】1.開始釋放小車時,應使小車 (填“靠近”或“遠離”)打點計時器。2.先 ,計時器工作后,再 ,當小車停止運動時及時 。3.要防止鉤碼落地和小車跟滑輪相撞,當小車到達滑輪前及時用手按住它。4.牽引小車的鉤碼個數要適當,以免加速度過大而使紙帶上的點太少,或者加速度太小,從而使誤差增大,加速度的大小以能在50cm長的紙帶上清楚地取得六、七個計數點為宜。5.要區別計時器打出的點與人為選取的計數點,一般在紙帶上 取一個計數點,即時間間隔 為T=0.02s×5=0.1s。6.不要分段測量各段位移,應盡可能地一次測量完畢(可先統一量出各計數點到計數起點O之間的距離)。讀數時應估讀到毫米的下一位。7.描點時最好用坐標紙,在縱、橫軸上選取合適的單位,用細鉛筆認真描點。(擬合法)【數據分析與處理】分析小車的運動情況1.紙帶的選取:從三條紙帶中選擇一條比較理想的紙帶,舍掉開頭一些過于密集的點,選點跡清晰的點,在后面便于測量的地方找一個開始點來確定計數點.(思考:這個開始點是否具有初速度?)2.采集數據的方法:如圖所示,一般不是直接測量相鄰兩個計數點間的距離,而是先測量出各個計數點到計數零點的距離x1、x2、x3、x4、x5,再計算出相鄰的兩個計數點的距離.Δx1=x1,Δx2=x2-x1,Δx3=x3-x2,Δx4=x4-x3,Δx5=x5-x4.3.速度的計算方法:各計數點對應的瞬時速度用平均速度來代替,即v1=,v2=,…(T為相鄰兩個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4.加速度的計算方法①平均值法:各相鄰計數點間加速度,,…,,算出的5個加速度的平均值為所求的加速度,即.從結果上看,真正參與運算的只有和,中間各點的瞬時速度在運算中都未起作用。②逐差法:,,,則加速度的平均值。這樣使各點的瞬時速度都參與運算,可減小誤差,計算更為準確。③v-t圖像法:由多組數據描繪出v-t圖像,利用v-t圖像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得出小車的加速度。④等效替代法:鑒于紙帶的寬度相同,可以采用選擇一條清晰的紙帶,標上計數點,然后將紙帶從相鄰的計數點剪下,連續剪4~5段,然后底邊對齊并列貼在有格子的紙上,如右圖所示,紙帶的排列呈階梯狀,反映了物體運動的規律,因為每段的長度對應物體相等時間的位移,所以紙帶長度正比于運動速度,而紙帶的寬度等效為時間,紙帶長度均勻增加,由此這個圖像可以等效為v-t圖像。從圖中可以看出物體運動速度均勻增加。【誤差分析】1.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同,摩擦不均勻.2.電源頻率不穩定導致的計時誤差。3.根據紙帶測量的位移有誤差,從而計算出的瞬時速度有誤差.4.作v-t圖象時單位選擇不合適或人為作圖不準確帶來誤差.【數據分析】應用:(1)通過下圖紙帶可得,兩個計數點的時間間隔為T。則:物體加速度a1=______________,3位置的瞬時速度為_____________.(字母表示)(2)通過第二條紙帶可得,兩個計數點的時間間隔為T。則:物體加速度a2=_____________,D位置的瞬時速度為_____________.(字母表示)【創新實驗】1.為測定氣墊導軌上滑塊的加速度,滑塊上安裝了寬度為的遮光板.滑塊先后通過兩個光電門,先后通過兩個光電門的時間分別是和,遮光板從開始遮住第一個光電門到開始遮住第二個光電門的時間為,求滑塊的加速度 .(保留一位有效數字)思考:為減小實驗誤差,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A.增大兩擋光片寬度 B.減小兩擋光片寬度 C.增大兩擋光片間距 D.減小兩擋光片間距 2.右圖是小球向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頻閃照片示意圖,頻閃儀每隔0.04s閃光一次,思考:如何測量該物體運動的加速度?有幾種方法?(照片中的數字是小球落下的距離,單位是厘米)練習1: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的實驗中,打點計時器接在50 Hz的低壓交變電源上,某同學在打出的紙帶上每5點取一個計數點,共取了A、B、C、D、E、F六個計數點(每相鄰兩個計數點間的四個點未畫出),如圖所示,從每一個計數點處將紙帶剪開分成五段(分別為a、b、c、d、e段),將這五段紙帶由短到長緊靠但不重疊地粘在xOy坐標系中,如下圖所示。(1)請你在xOy坐標系中用最簡潔的方法作出能表示v-t關系的圖線,并指出哪個軸相當于v軸?(2)從第一個計數點開始計時,為了求出t=0.15 s時刻的瞬時速度,需要測出哪一段紙帶的長度? (填“a”“b”“c”“d”或“e”)(3)若測得a段紙帶的長度為2.0 cm,e段紙帶的長度為10.0 cm,則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為 .練習2:一小車拖著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從斜面上沿直線均加速滑下。由于粗心,不小心把紙帶弄成了三段,并把中間一段丟失了,圖乙是打出的完整紙帶中剩下的兩端。這兩段紙帶是小車運動的最初和最后兩段時間分別打出的紙帶,已知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頻率為50Hz,即圖乙與兩個計時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02s。請根據圖乙給出的數據回答下列問題:(1)紙帶的_____(填“右端”或“左端”)與小車相連。(2)打紙帶上A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大小vA= ________m/s(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3)紙帶上DE之間的距離xDE=_____cm(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4)丟失的中間一段紙帶上應該有_____個計時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