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九課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課標要求 引述憲法序言,說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闡明中國共產黨成為執(zhí)政黨的必然性。核心考點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各種政治力量1.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主要矛盾和歷史任務基本國情 內容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原因 ①內因:清王朝對內實行封建專制統(tǒng)治,對外采取閉關鎖國政策,政治腐敗、軍備廢弛 ②外因:西方一些國家爆發(fā)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相繼完成工業(yè)革命,實現機器大生產;列強發(fā)動一系列侵華戰(zhàn)爭,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一步步控制了中國的政治、經濟、外交和軍事地位 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主要矛盾 ①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 ②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階級矛盾歷史任務 ①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前提和基礎 ②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康暮蛣恿?br/>提醒 結合主次矛盾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理解近代中國的多重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及歷史任務。2.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1)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原因 現實背景 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臺,但都以失敗而告終。中國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領救亡運動,迫切需要新的組織凝聚革命力量思想基礎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階級基礎 1919年五四運動后,工人階級成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意義 初心使命 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主心骨 中國人民在斗爭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和希望(2)20世紀上半葉中國出現的三種建國方案第一種方案 第二種方案 第三種方案方案內容 先后以北洋軍閥和國民黨統(tǒng)治集團為代表,極力維護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統(tǒng)治,讓中國繼續(xù)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以某些中間派或中間人士為代表,幻想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走獨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主張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共和國,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實踐結果 被拋棄了 無法實現 贏得擁護歷史結論 中國共產黨的方案在歷史和人民的檢驗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唯一正確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3.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偉大成就 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tǒng)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chuàng)造了根本社會條件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從此,中國人民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歷史結論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斗爭經驗的歷史總結,是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艱苦奮斗的基礎上共同確認的歷史真理提醒 聯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知識,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社會意義、世界意義。1.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的矛盾。糾正: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2.近代中國,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糾正:近代中國,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3.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糾正: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考向一 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典例1 20世紀上半葉,在中國的出路、前途和命運問題上,各種政治力量分別提出了自己的方案,進行了異常激烈的較量。中國共產黨的方案在歷史和人民的檢驗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唯一正確的選擇。是因為它( )①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正確回答了“為什么革命、怎樣革命”③贏得了社會各界的支持和擁護④揭示了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中國共產黨的方案贏得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不是社會各界,③說法錯誤;④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不是題目的原因,排除。變式1 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中國嘗試過君主立憲制、帝制復辟、議會制、多黨制、總統(tǒng)制等各種形式,各種政治勢力及其代表人物紛紛登場,都沒能找到正確答案。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A.沒有堅強的革命政黨B.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綱領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行不通D.不能充分發(fā)動和依靠人民群眾答案 C解析 A、B、D均不是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排除。考向二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典例2 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中國卻黑暗依舊;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1949年,中國實現了偉大飛躍,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方向。下列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①資產階級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任務②辛亥革命改變了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③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人民謀求解放的斗爭有了主心骨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tài)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無產階級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任務,不是資產階級領導,①錯誤。辛亥革命并沒有改變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②錯誤。易錯提醒:誤認為辛亥革命改變了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變式2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雜志》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為主線,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述了覺醒年代的社會風情和百態(tài)人生。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件,這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A.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B.深刻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使中華民族重新左右世界發(fā)展的趨勢C.使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有了主心骨D.使中國人民有了可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避免中國革命發(fā)生曲折答案 C解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A錯誤。中華民族不能左右世界發(fā)展的趨勢,B說法錯誤。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不能避免中國革命發(fā)生曲折,D錯誤。核心考點二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1.建立新中國 中國人民站起來: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力更生、發(fā)憤圖強,創(chuàng)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標志 1956年底,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生產資料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意義 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提醒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社會主義革命是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底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2.實行改革開放 走向民富國強地位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開啟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目的 ①生產力角度: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中國強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②制度角度: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③黨的角度:在引領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fā)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意義 極大地解放和發(fā)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fā)展活力,激發(fā)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性,使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偉大成就 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chuàng)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fā)展的物質條件3.進入新時代 踏上新征程歷史方位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重大意義 ①歷史意義: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②政治意義: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fā)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③世界意義: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fā)展,拓展了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fā)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偉大成就 在新時代,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chuàng)新,統(tǒng)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yè)、偉大夢想,創(chuàng)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時政術語 十年來,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yè)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1.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正式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糾正: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正式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2.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糾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3.實行改革開放就是從根本上改變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糾正:實行改革開放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建設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糾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考向一 建立新中國,中國人民站起來典例1 門頭溝區(qū)某中學組織學生參加“走進門頭溝區(qū)紅色資源,賡續(xù)門頭溝區(qū)紅色血脈”社會實踐活動。他們走進田莊村,追憶京西山區(qū)第一個黨支部誕生的歷史;步入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在宛平縣抗日烈士紀念碑前憑吊犧牲的鄉(xiāng)親;駐足黃安坨村毛主席批示紀念館,當年這里成立的常年互助組極大地提高了糧食畝產。參加此次活動最有可能認識到( )①在改革開放中黨領導人民創(chuàng)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②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③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④社會主義改造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追憶京西山區(qū)第一個黨支部誕生的歷史,在宛平縣抗日烈士紀念碑前憑吊犧牲的鄉(xiāng)親,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故②正確;駐足黃安坨村毛主席批示紀念館,當年這里成立的常年互助組極大地提高了糧食畝產,這體現的是社會主義改造,故③正確。材料未體現改革開放,①不符合題意。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④說法錯誤。易錯提醒:誤認為社會主義改造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變式1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后,如何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東方大國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面臨的一項嶄新課題。為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黨帶領人民進行了艱難曲折的初步探索。這一初步探索的意義主要體現在( )A.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偉大飛躍B.更加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C.為解決人類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D.為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答案 D解析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飛躍產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A不符合題意。改革開放后,中國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始了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探索和發(fā)展,B不符合題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解決人類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C不符合題意。材料反映的是社會主義探索,取得社會主義建設巨大成就,D符合題意。考向二 實行改革開放,走向民富國強典例2 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分為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從未中斷,中國共產黨掌舵領航始終不變。然而,在如何看待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關系問題上,有很多網友有著不同的見解。下面為部分網友的看法,正確的是( )①小紅: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為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積累了條件②小明: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③小強: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對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的否定④小宇: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雖有區(qū)別,但本質上都是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②本身說法錯誤。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對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的辯證否定,既肯定又否定,③錯誤。易錯提醒:誤認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變式2 改革開放是黨的一次偉大覺醒。從風起小崗村到春雷動浦江,從潮起海之南到雄安千年計;從敢于“大包干”到敢砸“大鍋飯”,從“摸著石頭過河”到“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這是因為( )①改革開放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歷史規(guī)律②實踐發(fā)展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③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發(fā)展了社會生產力④解放思想是推動社會歷史發(fā)展的決定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實踐發(fā)展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該觀點是強調要不斷推進改革開放,與題干構不成因果關系,②與題意不符。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推動社會歷史發(fā)展的決定力量,④說法錯誤。考向三 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典例3 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在100年的史詩中,黨的十八大以來這十年之于民族復興有著深遠意義。關于這十年的“深遠意義”說法正確的是( )①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二十一世紀②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③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④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后,中國共產黨人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二十一世紀,①錯誤。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④表述錯誤。易錯提醒:誤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變式3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宣示“新時代”:“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边@個新時代是( )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xù)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②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同步富裕的時代③是決勝初步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答案 B解析 應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②錯誤;新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③錯誤。課時精練1.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指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chuàng)造根本社會條件。這個時期歷史任務的確定是由( )A.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理想和奮斗目標決定的B.中國人民在艱苦奮斗的基礎上共同確認的C.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選擇的D.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決定的答案 D解析 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決定了新民主主義時期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故A、B、C不符合題意。2.社會性質不同,主要矛盾就會不同,面臨的任務也就有所差異。下列對應正確的是( )A.半殖民地→中外矛盾→推翻帝國主義→推翻地主統(tǒng)治B.半封建→階級矛盾→推翻封建主義→爭取人民解放C.半殖民地→階級矛盾→推翻帝國主義→爭取民族獨立D.半封建→中外矛盾→推翻封建主義→實現人民幸福答案 B解析 半殖民地社會強調民族矛盾,要求推翻帝國主義、爭取民族獨立,A、C錯誤。“半封建”強調“階級矛盾”,而不是強調中外矛盾,D錯誤。3.20世紀上半葉,在中國的出路、前途和命運問題上,中國存在的各種政治力量分別提出自己的建國方案,但最后只有中國共產黨的建國方案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下列關于中國共產黨的建國方案,說法正確的是( )①中國共產黨始終把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為最高理想②中國共產黨的建國方案主張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③中國共產黨堅持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tǒng)治④中國共產黨的建國方案之所以成功主要得益于中國工人階級力量強大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中國共產黨始終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最高理想,①錯誤。“中國工人階級力量強大”不符合當時事實,④排除。4.從石庫門到紅船,從秋收起義到三灣改編,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經過二十八年艱苦卓絕的頑強斗爭,最終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這說明( )①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②黨的成立為中華民族復興奠定了制度基礎③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強起來的飛躍④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②錯誤。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飛躍,而不是“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強起來的飛躍”,③錯誤。5.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才使我們這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國,在世界上站起來,而且站住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①標志著我國正式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chuàng)造了根本社會條件③意味著中國人民在政治上獲得了解放④表明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進入新階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三大改造的完成,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標志著我國正式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①錯誤。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標志,中國革命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而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表明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進入新階段,④錯誤。6.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雖然經歷曲折,但成績斐然。從1953年到1978年,工農業(yè)總產值年均增長率為8.2%,其中工業(yè)總產值年均增長率為11.4%,農業(yè)總產值年均增長率為2.7%。這個增長速度是舊中國無法比擬的,與當時世界其他各國相比也是快速的。在此期間,各項事業(yè)都取得巨大成就。這充分說明( )①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②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③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④社會生產力取得長足發(fā)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屬于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得出的結論,而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得出的結論,①排除。材料不涉及資本主義情況,也就不體現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③排除。7.“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我們走進那新時代,高舉旗幟開創(chuàng)未來?!薄拔迩甑那閼?,讓大中國成為遼闊的舞臺,我們的新時代日新月異,綻放漫天的光彩,暖暖的春風花兒開,笑望著河流與山脈?!鄙鲜霾牧细嬖V我們( )①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②兩個新時代的主要矛盾和人民訴求都是一樣的③站起來、富起來,為強起來奠定基礎④五千多年的文化自信,讓我們的新時代日新月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兩個“新時代”的主要矛盾和人民訴求是不一樣的,②錯誤。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讓我們的新時代日新月異,④不符合題意。8.美國漢學家傅高義說:“很多人欽佩他以87歲高齡毅然踏上南行之路,以確保中國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繼續(xù)前行的步伐的舉動?!边@一舉動( )A.使中國人民實現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B.有利于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促進中國人民富起來C.使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使得如今的中國站在世界舞臺的中央D.把鄧小平理論作為指導思想,不斷指引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行答案 B解析 材料是指鄧小平南方談話,推動中國改革開放的意義,A、C、D不符合題意。9.1981年,一聲開山炮響,宣告了廈門率先踏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探索征程。隨之,“改革”與“開放”兩種力量匯聚于此,無數改變呼之欲出。40多年間,“大廈之門”越開越大,道路越走越寬,如今崛起于世界現代化國際都市行列。偉大的改革開放( )①極大地解放和發(fā)展了社會生產力②使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步入發(fā)達國家行列③極大地激發(fā)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④使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開始進入新時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我國目前仍然是發(fā)展中國家,②錯誤。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富起來,④錯誤。10.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遼寧省在黨的領導下披荊斬棘、砥礪奮進,成為全國第一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試點省,首批實現“戶戶通電”的省份,創(chuàng)造了為民解困的“棚改奇跡”,阜新市成為全國第一個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這說明( )①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定了黨和國家工作的重心②改革開放是實現遼寧振興發(fā)展的關鍵一招③遼寧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黨和人民艱苦奮斗的結果④堅持黨的領導是遼寧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最大優(yōu)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材料未體現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地位和意義,故①不符合題意。社會主義現代化尚未實現,還處在建設時期,③錯誤。11.“站起來”是近代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的時代主題,是“富起來”“強起來”的根本前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首要奮斗目標。“富起來”是“強起來”的經濟基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階段。下列屬于“站起來”和“富起來”時期的重大事件的是( )①2022年2月舉辦北京冬奧會②2013年提出共建“一帶一路”③1971年我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④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佗趯儆凇皬娖饋怼睍r期的重大事件,與題意不符。12.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如果請你講述新時代的故事,你選擇的角度應該是( )①我國為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全新的選擇②中國人民銳意進取,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③我國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④黨領導人民取得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勝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隗w現的是改革開放,不是新時代,不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③不選。13.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不平凡歷程,充滿苦難與輝煌、曲折與勝利。實踐充分證明,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下列觀點中能印證這一結論的是( )①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不斷奮斗,解決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②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③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行改革開放,走向民富國強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入新時代,實現民族偉大復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是變化發(fā)展的,不能說“解決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①錯誤。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沒有實現,④錯誤。14.2021年8月18日,“見證——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錢幣展”在北京德勝門箭樓四層展廳開幕。本次展覽通過“紅色記憶”“屹立東方”“時代旋律”和“走向復興”四個部分,追憶了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的艱苦歲月,回顧了碩果累累的改革開放壯舉,重溫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偉大成就。本次展覽的特殊意義是讓我們( )①了解中國共產黨決定著近代社會的發(fā)展變化②感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開天辟地的大事件③回顧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社會主要矛盾④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中國共產黨對近代社會的發(fā)展變化有重要作用,但不起決定作用,①錯誤。材料強調的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成就,而不是意在回顧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社會主要矛盾,③不符合題意。15.嘉興南湖,一艘紅船,載夢起航,自此,中國人民在斗爭中有了主心骨。歷經百年風雨滄桑,這艘“紅船”儼然成長為巍巍“巨輪”。一百年雖然是中華五千年歷史上的短短一瞬,卻是一個翻天覆地的過程。這一過程是( )①由革命建設到改革開放實現國富民強的過程②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建設過渡的過程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高質量發(fā)展的過程④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過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 材料講述中國共產黨從成立至今的奮斗過程,②③只是其中一個時間點,不是全部過程,排除。16.“難忘那,人民翻身做主人,祖國建設日新月異……您帶領人民繪就嶄新藍圖,如火如荼、如歌如泣,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邁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征程,繼往開來小康社會步步實現……”詩歌《面對鮮紅的黨旗》表明了( )①中國共產黨以實現小康社會為最高奮斗目標②中國共產黨深刻改變世界發(fā)展的格局和趨勢③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④中國共產黨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 中國共產黨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奮斗目標,①說法錯誤。材料強調在黨的領導下我國取得的成就,未涉及改變世界發(fā)展的格局和趨勢,②不符合題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