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2 公正司法與全民守法核心考點一 公正司法1.公正司法的內涵含義 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中堅持和體現公平正義地位 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表現(特征) 司法的程序要公正 ①含義:當事人訴訟地位平等、司法過程嚴格依據訴訟法進行 ②意義:通過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實現結果公正司法的結果要公正 ①含義:法律適用準確、案件事實清楚、裁判結果合法合理 ②意義:只有結果公正,才能有效解決案件糾紛,懲罰違法者,救濟受害者提醒 結合《法律與生活》中“嚴格遵守訴訟程序”的知識,理解司法的程序公正。歸納提升 司法公正包括程序公正與結果公正兩個方面,二者是辯證統一的2.推進公正司法確保審判權和檢察權依法獨立行使 ①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支持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 ②任何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都不得讓司法機關做違反法定職責、有礙司法公正的事情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 做到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公正、辦案程序公正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依靠人民推進公正司法,通過公正司法維護人民權益 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依法及時公開司法依據、程序、流程、結果和生效法律文書,杜絕暗箱操作加強人權司法保障 ①強化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知情權、陳述權、辯護辯論權等的制度保障 ②健全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法律原則的法律制度提醒 結合《法律與生活》中“正確行使訴訟權利、依法收集運用證據”的知識,理解司法公正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和加強人權司法保障。歸納提升 人民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1)“司法機關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不等于西方國家“三權分立”中的“司法獨立”。(2)“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不等于“不受任何主體的影響”。①我國人民法院對產生它的國家權力機關(人大)負責,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要受到國家權力機關和同級人民檢察院的監督,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②人民法院必須接受、服從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③人民法院的工作要接受各民主黨派、新聞媒體、其他社會團體、公民的監督。時政術語 嚴格公正司法。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1.嚴格執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糾正: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2.程序的公正意味著法律適用準確、案件事實清楚、裁判結果合法合理。糾正:結果的公正意味著法律適用準確、案件事實清楚、裁判結果合法合理。3.在我國,人民法院獨立行使檢察權,人民檢察院獨立行使審判權。糾正:在我國,人民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獨立行使檢察權。4.推進司法公開要依法及時進行政務公開,杜絕暗箱操作。糾正:推進司法公開要依法及時公開司法依據、程序、流程、結果和生效法律文書,杜絕暗箱操作。考向一 公正司法的內涵典例1 公正司法是指司法權運作過程中各種因素達到的理想狀態,是現代社會政治民主、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現代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公正司法達到的理想狀態要( )①在司法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中堅持和體現公平正義②使審判結果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和尊重③通過司法程序公正決定司法結果的公正④讓司法過程嚴格依據訴訟法進行,裁判結果合法合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審判結果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和尊重,②錯誤。通過司法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實現結果公正,但不是決定,③錯誤。易錯提醒:誤認為司法程序公正決定司法結果的公正。通過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實現結果公正,但不是決定結果公正。變式1 西北某縣是著名的蘋果之鄉,當地設立了一個“蘋果產業巡回法庭”(以下簡稱“蘋果法庭”)。“蘋果法庭”針對果農們普遍關心的問題,編制了《果品企業常見法律風險提示》,印發了《蘋果買賣合同》樣板,下鄉巡回辦案,到田間地頭就地開庭。近一年法庭審理各類涉蘋果產業案件600余件,其中調撤(調解和撤訴)率近7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蘋果法庭”的設立,是當地法院在通過司法救助保障當事人權利B.調撤率高,說明涉蘋果產業的糾紛易于化解,不適合采用司法手段C.“蘋果法庭”往往當庭宣判,審判活動的結果公正優先于程序公正D.巡回辦案、就地開庭,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落實司法為民的要求答案 D解析 材料不涉及司法救助,A排除。調撤率高,是因為“蘋果法庭”的努力,而不是因為涉蘋果產業的糾紛的特點,況且“涉蘋果產業的糾紛易于化解”說法過于絕對,“不適合采用司法手段”說法錯誤,B排除。堅持結果公正與程序公正并重,C說法錯誤。易錯提醒:誤認為結果公正優先于程序公正。堅持結果公正與程序公正并重,程序公正是結果公正的重要保障,結果公正是程序公正的重要價值追求,堅持結果公正與程序公正相結合。考向二 推進公正司法典例2 對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行為做出禁止性規定,是保證公正司法的重要舉措。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任何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都不得干預司法活動②任何司法機關不得接受對司法活動的任何干預③公正司法必須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④公正司法必須確保審判權和檢察權依法獨立行使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①②錯誤,任何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都不得讓司法機關做違反法定職責、有礙司法公正的事情,司法機關也要接受黨的領導,接受人大、監察委員會的監督,因此,“任何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都不得干預司法活動”“任何司法機關不得接受對司法活動的任何干預”的觀點是片面的。易錯提醒: 誤認為司法機關獨立行使司法權,不受任何干預和影響。公正司法要求審判權和檢察權依法獨立行使,任何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都不得讓司法機關做出違反法定職責、有礙司法公正的事情。但司法機關要受同級人大的監督、受人民的監督、接受黨的領導等。變式2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介紹了以下情況:審結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案件6 002件,依法嚴懲制售“病豬肉”、“毒草莓”、“毒面膜”的犯罪分子;嚴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審結相關案件7.9萬件14.9萬人;審結高空拋物、偷盜窨井蓋等犯罪案件296件。 司法救助4萬人,發放救助金9.2億元。 依法宣告511名公訴案件被告人和383名自訴案件被告人無罪,確保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對此,下列評論正確的是( )①強化人權司法保障,堅持罪刑法定、疑罪從無、證據裁判②依法懲治各類犯罪,依法及時公開司法結果,推進公正司法③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堅持嚴格執法、規范執法④增強全民法治觀念,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主動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依題意可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公開嚴懲各種違法犯罪分子,“確保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說明①②正確。③④在材料中未體現,不符合題意。核心考點二 全民守法1.全民守法的內涵含義 是指所有社會成員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狀態要求(表現) 依法行使權利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依法履行義務 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公民也負有相應的義務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當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應通過合法的手段,理性維權。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解決爭議、化解矛盾,不應訴諸暴力或其他違法手段提醒 結合《法律與生活》中“糾紛的多元解決方式”的知識,理解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2.全民守法的原因(1)建設法治中國,必須推動全民守法,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要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3)要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3.推進全民守法觀念上 要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行動上 要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道德上 要不斷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歸納提升 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關系1.推進全民守法,建設法治中國,有利于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監督者。糾正:推進全民守法,建設法治中國,有利于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2.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享有自己的權利,才能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糾正: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才能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3.當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可以采取一切手段加以維護。糾正:當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可以采取合法手段加以維護。4.推進全民守法要堅持把全民學法和用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糾正:推進全民守法要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考向一 全民守法的內涵和原因典例1 盧梭說過:“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這句話啟示我們( )①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信仰②法律主要依靠人們內心的信仰保證實施③要通過法治方式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愿望④要尊崇法律、信賴法律、遵守法律和捍衛法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D解析 ②錯誤,法律主要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材料強調對法律的信仰和遵守,而不是通過法律表達訴求,排除③。變式1 當前,我國正在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的引領下建設法治國家。建設法治國家既需要國家機關依法各司其職,更需要全體公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和護法。下列關于全民守法的觀點合理的是( )①公民行使權利比履行義務更重要②全民守法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基礎③全民守法僅僅體現為行為上遵守法律④全民守法是維護社會穩定的要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權利與義務同樣重要,故①錯誤。全民守法不僅體現在行為上遵守法律,還應有法律意識,故③錯誤。易錯提醒:誤認為全民守法僅僅體現為行為上遵守法律。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會成員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狀態。不僅行為上遵守法律,而且要樹立法治觀念。考向二 全民守法的意義和要求典例2 “法治的真諦,在于全體人民的真誠信仰和忠實踐行。民眾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觀念,是依法治國的內在動力,更是法治中國的精神支撐。”央視專題片《法治中國》第六集“全民守法”中的這段解說詞,道出了全民守法對法治的重要意義。大力推進全民守法,要求( )①立法、司法和守法方面一律平等②鼓勵和支持人們以各種方式表達訴求③引導全民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④利用普法方式及多元化載體推動全民學法用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 ①錯誤,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指的是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平等地適用法律,在立法上是不平等的。②錯誤,鼓勵和支持人們以合法方式表達訴求。變式2 普法文化街、“一街一室一園”普法文化圈……在西長安街兩側,法治漫畫和以案釋法的法律小故事文化墻隨處可見。這種用通俗易懂、寓教于樂的形式向居民闡述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讓人們逐步形成了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新思維。開展全民普法有利于( )①將全民普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建設法治社會②提升公民的法治素養,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③增進社會共識,維護社會秩序,消除社會矛盾④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 “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屬于立法工作,而試題考查的是普法,②排除。社會矛盾不能被消除,③錯誤。課時精練一、選擇題1.“一個錯案的負面影響,足以摧毀九十九個公平裁判積累起來的良好形象。執法司法中萬分之一的失誤,對當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傷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100-1=0”的法治思想,要求司法機關( )①陽光司法,以公開促公正,維護社會公平②審判獨立,以法律為根據,以事實為準繩③科學立法,構建完善的社會主義法制體系④公正司法,堅持司法為民,維護人民權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司法機關應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②錯誤。在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具有立法權,司法機關不具有立法權,③錯誤。2.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線,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2022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新時代人民法院公正司法的成效。下列能夠彰顯新時代人民法院公正司法的是( )①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多維度護航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②嚴格規范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開展違規“減假暫”的清理③堅持全民普法,加強法治宣傳和教育,增強全社會法治意識④堅持實事求是、有錯必糾,堅決依法糾正歷史形成的冤錯案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是立法,不是司法,①不符合題意。堅持全民普法,加強法治宣傳和教育,增強全社會法治意識,不涉及公正司法,③不符合題意。3.2022年6月,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式施行一周年。一年多來,各地檢察機關加大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打擊力度,用好督促監護令等措施;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進一步加強對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司法保護。各地檢察機關的這些舉措( )①堅持了嚴格執法,努力讓法治溫暖廣大未成年人②踐行了司法為民,竭力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③堅持了公正司法,保障了司法過程和結果的公平④推進了法律實施,健全完善了社會主義法律體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題意強調法律的落實,與司法過程和結果的公平沒有直接關系,與健全和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無直接關系,③④不符合題意。4.“智慧法院”借助大數據、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推動現代科技與人民法院工作的深度融合,讓正義“提速”,成為中國人民法院的一張亮麗名片。推動智慧法院發展,需要加強( )①智慧管理:建立健全政府與人民法院互通共享機制,共同行使審判權②智慧審判:依托互聯網平臺,規范司法行為,提升審判工作質效③智慧服務:整合民生服務事項以及基礎數據資源,增強群眾滿意度④智慧執行:深化在線訴訟模式和規則創新,縮短案件判決訴訟時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政府不能行使審判權,①錯誤。整合民生服務事項以及基礎數據資源,增強群眾滿意度是政府的職能,③與題意不符。5.不斷提升司法透明度是我國司法改革的重要內容,司法公開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公平正義。在公開范圍上,人民法院不僅公開庭審過程、判決結果,也公開審判流程和生效判決執行情況;不僅公開判決的最終結果,也公開裁判理由。在公開渠道上,除了傳統媒體、政務網站、白皮書、新聞發布會、12368訴訟服務熱線等,人民法院還專門建成了審判流程、庭審活動、裁判文書、執行信息四大公開平臺,形成了多樣化司法公開格局。此舉利于( )①促進司法人員提高工作質效、規范履職行為②促進科學民主立法,進一步提高立法質量③增強公眾對司法的認識和理解,樹立法律權威④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人大擁有立法權,司法機關沒有,②不選。材料涉及的是司法公開問題,不涉及法治政府建設,④不選。6.北京懷柔將領導干部法治素養和依法履職情況納入考核評價、選人用人重要內容;浙江桐廬定制法治公交專線、法治公交站等普法載體,把法治文化融入城市公共空間;湖南將社會主義法治之樹扎根于人民心中……各地各部門扎實推進全民普法和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這樣做的意義在于( )①提高公民學法懂法用法的意識②完善矛盾糾紛防范和化解機制③營造崇尚法律的良好社會氛圍④以法律促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材料強調扎實推進全民普法和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不體現完善矛盾糾紛防范和化解機制,②與題意不符。材料不涉及以法律促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④與題意不符。7.彰顯法律力度,傳遞法治溫度。近年來,人民法院不斷簡化立案環節,優化辦事流程,實現當天立案、一次辦成;直播庭審,讓更多不在庭審現場的網民感受到“看得見的正義”;公開裁判文書,讓群眾了解裁判的理由和過程……這些舉措有利于( )①促進立法公開,凝聚社會共識②加強法律援助,堅持規范執法③實現訴訟便民,維護人民權益④開展法治教育,增強法治觀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司法公開,不是促進立法公開,①不符合題意。材料不涉及加強法律援助,②不符合題意。8.“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推進我國法治建設,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需要( )①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推進全民守法②將習近平法治思想與我國法治實踐相結合③全民廣泛參與立法,確保立法科學、民主④將法治確立為“中國之治”的根本制度支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本題不是強調立法的重要性,同時,全民廣泛參與立法也無法確保立法科學、民主,排除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中國之治”的根本支撐,④錯誤。9.遼寧省表決通過了《遼寧省知識產權保護條例》。該條例共7章49條,就加強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司法保護、社會保護,建立健全協同工作機制,嚴厲追究法律責任等作出明確規定。為更好保護知識產權( )①省人大及其常委會要依法定程序制定基本法律,推進科學立法②行政機關要帶頭依法執政,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推進嚴格執法③司法機關通過程序公正,最大化實現結果公正,推進公正司法④把全民普法守法作為依法治國長期基礎性工作,推進全民守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 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依法定程序制定地方性法規,全國人大才有權制定基本法律,①錯誤。行政機關要帶頭依法行政,依法執政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②錯誤。10.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明確了“首違不罰”,即當事人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在同一領域、同一空間內第一次有某種違法行為,且危害后果輕微并及時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處罰。這說明實施“首違不罰”能夠( )①發揮執法行為的教育功能,讓執法更有溫度②降低公民的違法成本,構建和諧穩定的秩序③更好地貫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④鼓勵當事人主動糾錯,增強其尊法守法意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②錯誤,降低違法成本,可能會導致違法現象增多,不利于構建和諧穩定的秩序。“首違不罰”與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無關,③不符合題意。二、非選擇題11.2022年下半年,兩則與外來物種有關的新聞相繼進入公眾視野:一則是河南汝州耗時近一個月抽干湖水圍捕鱷雀鱔,一則是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海關查獲300只活體歐洲南部野蠻收獲蟻。盡管這些新聞中的“主角”最終都得到妥善處置,但還是引發公眾對于治理外來入侵物種的思考。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外貿易和人員往來日益頻繁,外來入侵物種擴散的途徑更加多樣化、隱蔽化。一些國人熱衷將新奇的外來物種當作寵物飼養,但當新鮮勁褪去或后期飼養成本過高無法負擔時,又會將其遺棄或盲目放生,致使其進入自然環境。這些不負責任的做法不僅會導致外來入侵物種大量繁殖,與當地原有物種競爭生存環境,而且會嚴重損害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生物多樣性。為了有效防治外來入侵物種,我國生物安全法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準,不得私自引進、釋放或者丟棄外來物種,否則將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2022年8月1日起施行的《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專門就外來入侵物種源頭預防、監測預警、治理修復,構建全鏈條防控體系作出詳細規定。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的知識,說明我們應該如何有效防治外來入侵物種。答案 (1)完善法律實施機制,保證已經制定的法律得到有效實施,發揮法治的作用。(2)政府要嚴格執法,強化口岸防控,加大對非法引進、攜帶、寄遞、走私外來物種的查處力度。(3)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對危害生物安全的犯罪行為要依法追究法律責任。(4)立法機關要科學立法,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規范,實現有法可依。(5)全體公民要增強法治觀念,自覺守法,依法購買和飼養寵物,同時,要勇于、敢于同危害生物安全的行為作斗爭,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