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2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核心考點一 我國的民族方針與政策1.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格局 ①特點及表現:多元一體。各民族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個統一的命運共同體中 ②形成淵源:各民族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域,共同書寫了悠久的歷史,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共同培育了偉大的精神行政區域 ①類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自治權 ②與中央關系: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部憲法、一個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都必須接受中央政府統轄提醒 我國的地方行政區域與中央政府的關系,既體現了民主集中制原則,也體現了我國的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聯系《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中“國家的結構形式”的知識加以理解。2.我國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和民族方針(1)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2)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民族平等 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依法平等地履行義務民族團結 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各民族共同繁榮 是由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三者聯系時政術語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動民族地區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提升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什么含義 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內容 ①自治地方: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 ②自治機關: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③核心內容:自治權,包括立法自治權、財政管理自主權、經濟建設自主權、文化自主權等特點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2)我國為什么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根本原因 是由我國國體決定的,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要切實保障少數民族群眾的權益必然性 ①歷史特點: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 ②現實情況: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的分布格局以及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地位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一個重要制度保障作用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既保證了國家團結統一,又實現了各民族共同當家作主。在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在加強民族平等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3)怎樣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證民族自治 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維護國家統一 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尊嚴,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依法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增進民族團結 必須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1.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元結構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糾正: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2.我國在各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設立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法院為自治機關,行使高度自治權。糾正: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設立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為自治機關,行使一定自治權。3.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均由全國人大批準建置。糾正:自治區由全國人大批準建置,自治州和自治縣(旗)由國務院批準建置。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堅持黨的領導為前提和基礎。糾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考向一 民族關系和民族方針典例1 (2022·全國甲卷)2021年開始施行的《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條例實施細則》規定,省、州(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民族團結進步五級聯創,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村)、進鄉鎮(街道)、進學校、進鐵路、進醫院、進部隊、進宗教活動場所、進出入境邊防檢查機構等。上述規定( )①有利于統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機制的建設②構成了邊疆民族地區強邊固防工作的法規基礎③進一步強調全民參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義務和責任④是民族自治機關根據本地情況貫徹執行國家政策的表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材料中開始施行的《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條例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規定,有利于統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機制的建設,進一步強調全民參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義務和責任,①③正確。《實施細則》側重于操作層面,而且僅僅是一個《實施細則》,不能成為“法規基礎”,②夸大了《實施細則》的作用,排除。④強調的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的變通執行權,材料不涉及,排除。故本題選B。變式1 (2021·天津高考)新疆南隅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有一支特別的隊伍——天津市大學生和田支教團。自2018年起,天津市每年選派兩批志愿為民族地區教育事業作貢獻的優秀大學生,赴和田地區開展支教工作。他們通過悉心陪伴、言傳身教,讓孩子們深切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之美。這啟示新時代青年學生要( )①把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落到實處②保障好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③以實際行動維護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④以自身努力促進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形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天津市大學生和田支教團的事跡啟示新時代青年學生要把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落到實處,以實際行動維護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①③符合題意。“保障好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的主體是國家,而不是青年學生,②排除。 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早已形成,④錯誤。故本題選A。易錯提醒:誤認為我國的新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還未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全國各族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已經形成。考向二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典例2 (2021·遼寧高考)內蒙古作為“模范自治區”,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各民族守望相助,與黨同心,與國同行。進入新時代,內蒙古自治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社會繁榮穩定,成為我國安全穩定屏障和生態安全屏障。這表明( )①建設好民族自治區有利于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②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前提③民族分布特點是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政治基礎④愛民族與愛祖國相統一有利于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材料表明建設好民族自治區有利于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愛民族與愛祖國相統一有利于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故①④入選。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故②不選。民族分布特點是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現實情況,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社會政治基礎,故③不選。故本題選B。易錯提醒:混淆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之間的關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基礎;民族平等、團結是民族繁榮的前提條件;共同繁榮是民族平等、團結的物質保證。變式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結合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傳統變通規定,“法律允許自然人所有的家傳珍寶和宗教用品可視為遺產”。這種對民法典的“修改”( )①意味著我國各少數民族的自治權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②能使民法典更加適合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實際③說明民族區域自治主要表現為自治機關行使立法自治權④有利于尊重少數民族文化傳統,促進民族團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的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并不是我國各少數民族都有自治權,①錯誤。民族區域自治主要表現為自治機關依法行使自治權,而不是立法自治權,③錯誤。易錯提醒:誤認為我國各少數民族或少數民族地方都有自治權。民族自治權的行使是指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核心考點二 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1.我國重視宗教工作的原因:我國有多種宗教,妥善處理宗教問題,對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2.我國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針(1)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①權責統一: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首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②法定范圍: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③教宗分離:我國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④管理原則: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3)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①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②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嚴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滲透和發展,堅決打擊宗教極端思想的傳播,嚴密防范宗教極端行為的發生。(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①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重要任務。②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對他們進行“兩個要求”“兩個支持”。提醒 聯系《哲學與文化》中“唯心主義”的知識理解宗教的本質,宗教屬于客觀唯心主義。時政術語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1.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實質是鼓勵公民信教,促進宗教事業的發展。糾正: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非鼓勵公民信教,實質是使宗教信仰成為公民個人的自由選擇,成為公民個人的私事。2.我國宗教的本質已經發生了變化,所以宗教不存在消極作用。糾正:我國宗教的本質沒有發生變化,仍然是唯心主義世界觀,宗教的消極作用依然存在。3.我國宗教界不得開展對外交往。糾正:我國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嚴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滲透和發展。4.我國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就是要求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糾正:我國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要求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考向 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典例 (2021·全國乙卷)現行的《宗教事務條例》第58條規定,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執行國家統一的財務、資產、會計制度,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報告財務狀況、收支情況和接受、使用捐贈情況,接受其監督管理,并以適當方式向信教公民公布。據此,正確的解讀是( )①鄉級人民政府沒有管理宗教事務的職責②宗教團體需要加強財務活動的規范管理③宗教事務條例不適用于不信教公民④宗教團體應當接受國家的監督管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材料說明的是宗教事務中關于財務方面的事務向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報告,這并不意味著鄉級人民政府沒有管理宗教事務的職責,①錯誤。《宗教事務條例》第58條對宗教團體的財務活動進行了明確的規范,這說明宗教團體需要加強財務活動的規范管理,并不能說明宗教事務條例不適用于不信教公民,②正確,③錯誤。宗教團體、院校、活動場所執行國家的相關財務制度,并向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報告相關財務情況,這說明宗教團體應當接受國家的監督管理,④正確。故本題選C。變式1 (2021·廣東高考)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把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為新工作的總目標”,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其中,“文化潤疆”要求是第一次提出,其著力點是堅持( )①鞏固民族自治機關自治權②緊貼民生推動高質量發展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④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新疆地區的民生發展及自治機關自治權問題分別從經濟、政治角度著力建設新疆,與文化潤疆的主旨不一致,①②不符合題意。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都是從文化角度著力新疆建設,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變式2 有專家在談及我國宗教工作時提出,要深刻總結宗教中國化的歷史經驗。在政治層面,依政而存,適應治理秩序;在文化層面,附流而行,契合主流價值;在社會層面,擇善而從,體現社會價值。要掌握宗教工作主動權,做到“導”之有方、有力、有效。落實上述主張需要( )①引導宗教組織發揮積極作用,推動社會各項事業發展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宗教,與時俱進闡釋教義③推動宗教信眾依規開展活動,形成政教統一和諧局面④加強宗教界對外交流與合作,助力對外關系健康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我國實行政教分離的政策,宗教與政治不是統一的,③錯誤。材料沒有涉及我國宗教團體的對外正常交往,④排除。易錯提醒:誤認為要推動宗教信眾依規開展活動,形成政教統一和諧局面。我國實行政教分離的政策,宗教與政治不是統一的,任何宗教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都不能干預國家行政和司法。課時精練1.為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形成供給豐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健身設施網絡,國家發展改革委下達了新疆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工程2022年中央預算內投資1.129億元,用于支持新疆15個健身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中央財政支持新疆全民健身設施建設( )①利于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②旨在滿足民族地區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③顯示了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④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制度保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材料反映了中央財政支持新疆全民健身設施建設,強調的是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方針而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③排除。中央財政支持不屬于制度保障,④排除。2.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因此( )①要完善統一的民族區域支持政策,優化轉移支付和對口支援機制②必須堅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務,推進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③要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增進各民族對中華民族的自覺認同④把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這一中心作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①錯誤,要完善差異化的民族區域支持政策。④錯誤,要把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這一主題作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3.2022年“壯族三月三”期間,廣西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項計劃”(“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宣傳月活動,引導各族群眾互嵌式居住生活,建設和諧社區,依托自然人文景觀、各級各類基地等載體開展民族團結奮斗宣傳教育。這一活動的開展可以( )①保障自治權行使,維護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②增強民族凝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③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④推動各民族在共同繁榮基礎上實現民族平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需要用相應的法律和制度來保障,材料中的活動并不能夠保障自治權行使,①錯誤。民族平等是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和基礎,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平等的物質保障,④錯誤。4.遼寧省沈陽市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市是對口“結對子”城市,多年以來沈陽派出優質的醫療、教師等隊伍支援塔城地區的建設,同時吸收塔城學生來沈陽學習和生活,是各民族共同發展的重要典范,切實踐行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說明我們要( )①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②貫徹民族政策,確保民族區域的高度自治③促進民族團結,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④消除民族差異,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享有一定的自治權,不是高度自治,②錯誤。各民族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不能消除,④錯誤。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5種少數民族文字版(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朝鮮文),由民族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國發行。這有利于( )①在民族平等基礎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②構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③幫助民族地區廣大干部群眾讀原著、學原理④推動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已構建,②錯誤。該書的出版不能直接推動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④錯誤。6.從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到民族區域自治、對口援藏,再到治邊穩藏……一次次重大決策,使自然條件嚴酷的西藏經過短短幾十年就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西藏70多年歷史巨變表明( )①民族區域自治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動力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各民族共同發展的重要條件③對口支援根本保障了西藏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④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有利于發揮各民族和各地區的優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①夸大了民族區域自治的作用,排除。對口支援有利于促進西藏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但不是根本保障,③錯誤。7.近年來,中央企業深入開展“央企助力富民興藏”活動,在西藏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決戰脫貧攻堅等方面持續加大投資建設力度,為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央企助力富民興藏”活動( )①切實維護了西藏各民族的政治經濟權利②說明民族團結是西藏發展進步的根本基石③是實現西藏經濟社會與內地共同發展的基礎④是改善西藏民生,促進平衡發展的有力舉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①③夸大了“央企助力富民興藏”活動的作用,排除。8.2022年6月18日,吐魯番市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復驗工作培訓會,切實做好創建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迎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復驗工作。開展這樣的工作( )①是因為民族團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②是因為民族團結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③旨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④旨在建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②錯誤。我國已經建立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④錯誤。9.2022年8月18日,第三次對口支援西藏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黨的十八大以來,承擔對口支援任務的各有關方面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投入資金之巨、參與人員之多、覆蓋領域之廣前所未有,援藏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國家開展對口援藏工作( )①是先富幫后富、最終實現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②解決了影響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問題③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④豐富和發展了民族區域自治的內涵,增強了西藏群眾的獲得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國家開展對口援藏工作未能解決影響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問題,②錯誤。民族區域自治的內涵是法定的,國家開展對口援藏工作不能對其內涵進行豐富和發展,④錯誤。10.中國政府依照憲法和法律,支持各宗教團體、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自主辦理宗教事業;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但不干涉宗教內部事務;國家不以行政力量發展或禁止某個宗教,任何宗教都不能超越其他宗教在法律上享有特殊地位。這表明( )①我國積極構建健康的宗教關系,維護社會和諧②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積極發展宗教③各宗教依法傳教,保護自身合法權益④我國各宗教一律平等,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不積極發展宗教,②錯誤。材料體現的是國家對宗教的政策,不體現各宗教依法傳教,保護自身合法權益,③不符合題意。11.2022年7月5日,長沙市民宗局在洗心禪寺舉辦“我國宗教中國化大講堂”活動,此次活動邀請了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湖南省佛教協會會長主講,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為主題,深入闡釋佛教界在“宗教中國化”道路上的湖南實踐和長沙模式,為其他宗教提供借鑒和參考。長沙市民宗局舉辦上述活動旨在( )①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②堅持用宗教浸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③引導宗教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④引導和鼓勵廣大人民群眾信仰宗教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應該是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宗教,故②錯誤。我國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鼓勵支持或反對宗教信仰自由,故④錯誤。12.2022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調研中指出,要聚焦新疆工作總目標,推動事關長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要提升宗教事務治理能力,實現宗教健康發展;要加大對口援疆工作力度,完善對口援疆工作機制,共同把新疆的工作做好,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支持新疆發展有利于( )①推動我國宗教的中國化,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②構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增強民族凝聚力③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④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發揮政黨協商在促進民族團結中的重要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就已經形成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②排除。材料不涉及不同黨派的問題,④排除。13.新疆,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亞歐大陸橋”的必經之地。這里歷史悠久、風光壯美,這里古老與現代相映、富礦與沙漠共存,這里也是反恐維穩的主陣地和脫貧攻堅的主戰場。為促進新疆更好發展,網友提出了如下建議,可以采納的有( )甲 自治區黨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眾乙 為消除滋生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的環境和土壤,當地政府根據社會需求和就業條件,實施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培訓,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丙 村“兩委”(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利用地緣優勢,重點發展旅游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丁 公民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律知識,達成文化融合,增強守法意識,就能消除民族差別,解決邊疆穩定問題A.甲乙 B.丙丁 C.乙丙 D.甲丁答案 A解析 村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村委會不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要更好發揮人民的作用,丙觀點錯誤。我國堅持民族平等的原則,但不意味著消除民族差別,丁觀點錯誤。14.5月19日,南京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和中共南京市鼓樓區委統戰部(民宗局)聯合舉行2022年民族宗教政策法規學習月活動。全市宗教界代表現場宣讀《關于號召全市宗教界和信教群眾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文化的聯合倡議書》。舉辦這項活動有利于( )①我國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引導少數民族群眾信仰宗教②用中華傳統文化全面浸潤宗教發展,營造民族交融氛圍③宗教界理解民族宗教政策法規,維護社會穩定④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促進宗教治理法治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 群眾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①中“引導少數民族群眾信仰宗教”說法錯誤。應該是用中華優秀文化浸潤宗教發展,②錯誤。15.2022年7月1日上午,拉薩市宗教界舉行升國旗、唱國歌儀式,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1周年,共同回顧黨的歷史、銘記黨的恩情,堅定不移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可見,我國宗教界( )①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②積極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③努力與社會主義相適應④把愛國與愛教有機結合起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材料強調我國宗教界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沒有體現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排除①。我國宗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而不是與社會主義相適應,③說法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