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2 世界是永恒發展的
核心考點一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1.發展的普遍性和實質
普遍性 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認識都是不斷發展的,發展具有普遍性
實質 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方法論 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要堅持與時俱進,培養創新精神,促進新事物的成長。反對靜止和僵化的保守思想
提醒 動態性是辯證思維的一個重要特征,客觀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人們的思維要正確反映事物實際存在的過程,就必須以動態的方式去思考認識對象。
歸納提升 運動、變化與發展的關系
區別 ①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 ②變化:是指事物數量的增減和性質的變化,即量變和質變 ③發展: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聯系 ①運動包括變化和發展,有運動才會有變化和發展;發展是運動、變化的更高層次,揭示了物質世界運動、變化的整體趨勢和方向性 ②三個概念都表明事物不是絕對靜止的,不是凝固和僵化的
關系圖示
2.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
(1)含義
新事物 是指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的事物
舊事物 是指違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正在日趨走向滅亡的事物
(2)區分標準
正確標準 判斷新舊事物的根本標志在于它是否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相符合
錯誤標準 形式的新舊、出現時間的先后、力量的強弱
(3)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的原因
新事物角度 新事物克服了舊事物中消極的、過時的、腐朽的東西,汲取了其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為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因而具有舊事物所不可比擬的優越性
舊事物角度 舊事物違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因而最終會走向滅亡
社會歷史領域角度 新事物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反映了社會進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歸納提升 圖示法理解發展的實質
1.發展是顯著的運動、變化。
糾正:發展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發展不等于顯著的運動、變化。
2.新事物的力量總是強大的。
糾正:新事物在剛剛產生的時候往往力量比較弱小。
3.新事物是對舊事物的徹底否定。
糾正:新事物克服了舊事物中消極的、過時的、腐朽的東西,汲取了其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并不是徹底否定。
4.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搞“科學算命”屬于發展。
糾正: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搞“科學算命”是舊事物,不屬于發展。
考向一 發展的普遍性和實質
典例1 (2022·北京高考)李大釗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一掣現在的鈴,無限的過去未來皆遙相呼應。這就是過去未來皆是現在的道理。這就是‘今’最可寶貴的道理。”對此話理解最貼切的是( )
A.過去和未來都是現在的表象
B.現在的努力,是激活歷史和創造未來的關鍵
C.過去現在未來時時流轉是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
D.過去未來與現在共處于時間的統一體中,沒有界限
答案 B
解析 事物是發展變化的,過去是現在之前,未來是現在之后,認為二者都是現在的表象的觀點是錯誤的,A排除。材料表明現在連接著過去和未來,現在的努力,是激活歷史和創造未來的關鍵,B符合題意。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C錯誤。在宏觀世界之中,過去、現在和未來是有著明確的界限的,此時此刻就是現在,而在此之前就是過去,在此之后則是未來,D錯誤。
變式1 從引進時速200千米的高速列車技術,到自主研發時速350千米、380千米的“和諧號”動車組,從京津城際鐵路、京廣高鐵、京滬高鐵的運營,到哈大高鐵的開通,我國正跨入引領世界的“高鐵時代”。這說明( )
①發展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
②自然界是發展的,要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③事物發生質變意味著發展
④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發展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題干中強調我國“高鐵時代”的變化發展,體現的是人類社會的發展、人的認識是發展的,不是強調自然界的發展,②不符合題意。質變有向好的方向變化,也有向不好的方向變化,而發展是上升的、前進的變化,③說法錯誤。
易錯提醒:誤認為任何運動、變化都是發展。并非任何運動、變化都是發展。只有前進的、上升的運動、變化才是發展。
考向二 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
典例2 (2021·山東高考)1956年2月,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為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題詞:“作始也簡,將畢也巨。”中國共產黨在一大召開時只有50多名黨員,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迎來中華民族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輝煌歷程中,發展成為擁有9 100多萬黨員的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中國共產黨由“簡”到“巨”的事實證明了( )
①符合歷史前進方向的事物充滿旺盛的生命力
②凡是擁有強大力量的事物前途必定是光明的
③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事物是不可戰勝的
④量變向質變的轉化需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擁有強大力量的事物如果不符合時代大勢依舊會滅亡,②說法過于絕對。材料并未體現人發揮主觀能動性促進中國共產黨由“簡”到“巨”,④不符合題意。
易錯提醒:誤認為擁有強大力量的事物前途必定是光明的。判斷一個事物究竟是新事物還是舊事物的標準,不是形式的新舊,不是出現時間的先后,也不是力量的強弱,根本標志在于它是否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相符合。
變式2 (2018·全國Ⅱ)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我們要堅忍不拔、鍥而不舍,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壯麗篇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戰略安排的哲學依據是( )
①社會的發展受人的意志和意愿的支配
②社會的發展是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
③社會的發展是新事物和舊事物交織融合的過程
④社會的發展是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統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②正確,事物的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社會的發展也是如此,我們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飛躍式發展,必須要經歷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漸進式發展過程。④正確,我們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不僅要尊重社會發展的規律,還要堅忍不拔、鍥而不舍、奮力拼搏等,所以社會發展是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統一。①夸大了人的意志和意愿的作用,社會的發展要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故錯誤。③錯誤,發展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是新事物戰勝舊事物的過程。
易錯提醒:誤認為發展是新事物和舊事物交織融合的過程。事物的發展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是新事物戰勝舊事物的過程,而不是新事物和舊事物交織融合的過程。
核心考點二 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1.事物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1)量變與質變的含義
量變 質變
含義 事物數量的增減或場所的變更 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轉變
特點 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 根本的、顯著的變化
呈現狀態 統一、相持、平衡和靜止等 統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靜止的破壞等
結果 事物還是自身,沒有變成另一事物 事物不再是其自身,變成了另一事物
提醒 ①量變說明事物處于相對靜止狀態,由于構成事物的主要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地位沒有發生易位,因此事物暫時保持其根本性質不變。
②事物的變化是發生在度的范圍內還是超出度的范圍,這是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
(2)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
辯證關系 ①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②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③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
方法論 ①要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 ②在量變已經達到一定程度、只有改變事物原有的性質才能向前發展時,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向好轉變)
提醒 質量互變規律要求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為了保持我們所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質,應當堅持適度原則;結合《邏輯與思維》理解質量互變的知識,深入理解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
時政術語 要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堅持以質取勝,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
2.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1)前進性與曲折性的原因
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原因 任何事物都要經歷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發展過程 ①辯證否定的含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 ②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通過克服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其中積極合理的因素 ③辯證否定的特點:是聯系和發展的環節 ④辯證否定的方法論:要樹立創新意識
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 ①新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 ②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弱點和不完善的地方,人們對新事物的認識也有一個過程 ③舊事物在開始時往往比較強大,總是頑強抵抗和極力扼殺新事物
提醒 任何事物內部都包含著肯定與否定兩個方面,二者是辯證統一的,要堅持辯證的否定觀,反對形而上學的否定觀。結合《邏輯與思維》不作簡單肯定或否定的知識,深入理解辯證的否定。
(2)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統一原理
原理 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方法論 ①我們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熱情支持和悉心保護新事物,促使其成長、壯大 ②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勇敢地面對挫折與考驗
歸納提升 區分事物發展的總趨勢、道路、途徑
總趨勢 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這是指事物發展的全過程的總體方向,而不是指事物發展的各個具體階段的方向都是前進的。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任何力量都改變不了的
道路 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發展的各個具體階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可能是前進的,也可能是停滯的,甚至是倒退的,事物發展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
途徑 一切事物發展的途徑都是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進。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1.事物發展的狀態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糾正:事物發展的狀態是量變與質變。
2.事物發展就是由量變到質變再到量變的循環過程。
糾正:事物的發展是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的過程。
3.發展的實質是“揚棄”。
糾正: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
4.事物發展的途徑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
糾正:事物發展的途徑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考向一 事物的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
典例1 (2019·全國Ⅰ)習近平在談到領導工作的方法時強調,對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戰略部署,要一以貫之地貫徹。我們要有釘釘子的精神,釘釘子往往不是一錘子就能釘好的,而是要一錘一錘接著敲,直到把釘子釘實釘牢,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不斷釘下去,必然大有成效。這一論述體現的唯物辯證法道理是( )
①量變比質變更能推動事物的發展
②只有事物數量的不斷增加才能引起質變
③量的變化的不斷積累必然導致質的飛躍
④事物的發展是從量變到質變再到新的量變的循環往復的上升過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強調一以貫之地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戰略部署,必然會取得重大成效,說明量的變化的不斷積累必然導致質的飛躍,③正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戰略部署,需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一錘一錘接著敲,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說明事物的發展是從量變到質變再到新的量變的循環往復的上升過程,④正確。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并非量變比質變更能推動事物的發展,①說法錯誤。事物數量的增加或減少,只是引起質變的一種情形,②說法錯誤。故選D。
排謬法解答關于量變與質變的選擇題
錯誤說法 更正
量變比質變更重要 二者都很重要,不能說誰更重要
量變必然引起質變 必須達到一定程度
量變是質變的原因 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是量變和質變的原因
質變一定是發展 可能是發展,也可能是倒退
質變是量變的總和 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而不是量變的簡單相加
質變完成了事物的發展 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
只有數量的變化才會引起質變 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生了變化,也能夠引起質變
變式1 下列名言與下面漫畫所蘊含的哲學寓意相一致的是( )
①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②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③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④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漫畫體現了量變和質變,以及矛盾雙方的相互轉化。②③體現了量變和質變的關系,要重視量的積累,入選。①體現了不同的角度認識事物,結果會不同,④強調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進步,均與題意不符,排除。
考向二 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典例2 (2022·湖南高考)人類歷史告訴我們,越是困難時刻,越要堅定信心。任何艱難曲折都不能阻擋歷史前進的車輪。面對重重挑戰,我們決不能喪失信心、猶疑退縮,而是要堅定信心、激流勇進。這表明( )
①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敢于超越事物發展的規律
②面對挫折與考驗,我們要懂得冷靜思考、量力而行
③設想世界歷史會一帆風順,是不辯證的、不科學的
④我們要樹牢底線思維,勇敢面對前進道路上的挑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要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不能超越規律,故①錯誤。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我們要勇于挑戰,堅定信心,盡力而為,戰勝困難,而不是量力而行,故②錯誤。人類歷史告訴我們,越是困難時刻,越要堅定信心,說明世界歷史不會是一帆風順的,設想世界歷史會一帆風順,是不辯證的、不科學的,故③正確。任何艱難曲折都不能阻擋歷史前進的車輪。面對重重挑戰,我們決不能喪失信心、猶疑退縮,而是要堅定信心、激流勇進,說明了我們要勇敢面對前進道路上的挑戰,④正確。故本題選D。
易錯提醒:誤認為面對挫折與考驗,我們要量力而行。面對挫折與考驗,我們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盡力而為。
變式2 (2021·全國乙卷,改編)恩格斯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習近平在談到新冠疫情和國際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時強調,要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以上論述蘊含的辯證法道理是( )
①新事物代替舊事物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
②新事物總是在不斷克服困難與挫折中發展進步的
③困難越多、挫折越大,越有利于新事物的成長
④新事物與舊事物的界限是由矛盾的同一性確定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強調要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這說明新機和新局的開啟離不開我們基于客觀規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所努力創造的條件,也就說明新事物代替舊事物需要一定的條件,①正確。材料中強調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同時新機和新局要直面危機和變局,在解決和克服困難中向前邁進,這說明新事物總是在不斷克服困難與挫折中發展進步的,②正確。適度的困難和挫折有利于新事物的成長,但新事物產生之初往往力量微弱,過量的困難、過大的挫折會阻礙新事物的成長,③錯誤。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依賴,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強調的是矛盾雙方的聯系。新事物與舊事物的界限強調的是新事物與舊事物的差別,應是由矛盾的斗爭性確定的,④錯誤。故本題選A。
考向三 辯證的否定
典例3 (2022·全國乙卷)某市濱江5.5公里的江岸線是中國近代工業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曾經工廠林立,機器轟鳴。隨著城市功能的調整。傳統工業被逐步淘汰,昔日的工業輝煌變成了斑斑遺跡。如今,經過對工業遺存的創新改造,原先的工業帶轉變為生活帶、生態帶和景觀帶。從“工業銹帶”到“生活秀帶”蘊含的辯證法道理是( )
①在事物發展中,肯定比否定更重要
②否定不是徒然的,而是聯系和發展的環節
③事物經過“揚棄”,才能推陳出新、吐故納新
④發展本質上是后來事物對以前事物的辯證否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任何事物都要經歷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發展過程,①中“肯定比否定更重要”的觀點錯誤,排除。隨著城市功能的調整,傳統工業被逐步淘汰,經過對工業遺存的創新改造,原先的工業帶轉變為生活帶、生態帶和景觀帶,表明否定不是徒然的,是聯系和發展的環節;只有通過辯證否定,即經過“揚棄”,才能推陳出新、吐故納新,②③符合題意。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后來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故④錯誤。故本題選C。
易錯提醒:誤認為在事物發展中,肯定比否定更重要。任何事物都要經歷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發展過程,不能說肯定與否定誰比誰更重要。
變式3 籃球運動是一項世界性的體育運動,深受世界人民喜愛。起初,這項運動將兩只竹筐分別釘在健身房內看臺的欄桿上,每次投球進筐后,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繼續比賽;后來逐步將竹筐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所以,最初人們稱這種游戲為“筐球”,很長一段時間之后,才定名為“籃球”。“籃球”的發展過程說明( )
①事物發展具有前進性,并且受周期性所制約、所支配
②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但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③辯證的否定是聯系與發展的環節,其實質是“揚棄”
④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是回到出發點的矛盾運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①說法錯誤,事物發展的周期性受前進性的制約和支配;④中“回到出發點的矛盾運動”的表述是錯誤的,排除。
易錯提醒:誤認為辯證否定是回到出發點的矛盾運動。辯證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聯系和發展的環節。
課時精練
一、選擇題
1.首部黑白轉彩色故事片《永不消逝的電波》重映,通過4K技術修復,使舊時斑駁影像變得清晰飽滿、色彩亮麗,以光影向革命先輩致敬。這表明( )
①物質世界處于運動、變化、發展之中
②精心修復紅色電影是時代發展的要求
③人們建立自在事物的客觀聯系是有條件的
④電影產業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通過4K技術修復,使舊時斑駁影像變得清晰飽滿、色彩亮麗,體現的是人們建立人為事物的客觀聯系是有條件的,③錯誤。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上升的,④錯誤。
2.下圖漫畫啟示我們( )
①價值觀具有導向作用,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②整體與部分相互聯系,要重視局部
③世界是永恒發展的,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④矛盾就是對立統一,要一分為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3.“所謂文明野蠻,不過循環蟬遞……新舊并無一定之界限,何者為新,何者為舊,很難于斷定……甲地以為舊者,乙地或反視為新。”這一觀點( )
①否定了人們正確判斷新舊事物的可能性
②沒有認識到文明與野蠻的基本屬性是斗爭性
③體現了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
④認為新舊更替是循環的,否定了發展的前進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文明與野蠻是一對矛盾,其基本屬性是斗爭性和同一性,②不選。材料沒有體現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問題,③不選。
4.回顧黨的光輝歷程,我們黨已經從一大召開時的50多名黨員逐漸發展成為擁有9 0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黨領導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中國共產黨不斷發展壯大并取得輝煌成就說明了( )
①事物的發展就是不斷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②代表群眾根本利益的事物能得到群眾支持
③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符合歷史前進方向的事物具有強大生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5.2022年9月1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正式開學,這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以來獲批正式設立的第一所內地與香港合作大學。十年時間,粵港澳大灣區以不到1%的國土面積創造出全國12%的經濟總量,成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高質量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從哲學的角度看,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說明( )
①聯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間都有這樣或那樣的聯系,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②要把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系起來考察,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最優目標
③規律是客觀的,但人們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自身的需要合理改造規律
④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熱情支持和悉心保護新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聯系是有條件的,不是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聯系,①錯誤。規律是客觀的,人不能根據自身的需要改造規律,③說法錯誤。
6.郭成旺祖孫四代治沙,堅守沙漠38年,守護4.5萬畝林地。餐風沐雨,荒漠終成林。這一事跡體現了( )
①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變
②聯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聯系
③事物發展的狀態是上升的
④推動事物的發展要注重量的積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聯系具有普遍性,但不意味著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聯系,聯系是有條件的,②錯誤。事物發展的狀態是量變與質變,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上升的,③錯誤。
7.下列語句與漫畫蘊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有( )
①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②見微知著,一葉知秋
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④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漫畫顯示氣球越吹越大,有安全隱患,但最終氣球破裂釀成事故,體現的是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③④符合題意。①體現了事物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的原理,②體現的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都不符合題意。
8.底線,最初指足球、籃球、羽毛球等運動場地兩端的界線,后引申為社會實踐不能超越的界線、不可撼動的準則,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線,突破底線后患無窮。我們要過有底線的生活,做有分寸的事。底線思維給我們的啟示是( )
①重視意識作用,堅守底線就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
②樹立系統觀念,以各要素優化實現系統功能最大化
③把握適度原則,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變發生
④勇于承受挫折,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底線思維不是系統思維,②排除。材料沒有體現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④排除。
9.近年來,隨著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以及電商、物流等產業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食物消費需求正在發生變化,食物品種更豐富,結構需求更優化。從“滿足量”加快轉向“提升質”,百姓餐桌更豐富、吃得更健康,創新技術穩穩地托起了“舌尖上的幸福”。這表明( )
①打破事物原有平衡,就能促成其質變
②要積極創造條件,促進事物向前發展
③實現“舌尖上的幸福”取決于人們的需求
④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質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質變,而打破事物原有平衡未必是超過了一定的“度”,①錯誤。“取決于人們的需求”夸大了人的主觀需求的作用,③錯誤。
10.我國提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應對氣候變化新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國以煤為支柱產業的能源大省,必須有壯士斷腕的決心,經歷經濟發展的“陣痛期”,率先降低碳排放,助力我國盡早實現“碳達峰”,最終迎來“碳中和”的曙光。可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
①是漸進性和飛躍性相統一的過程
②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的過程
③是新事物和舊事物交織融合的過程
④是部分和整體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過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發展是新事物取代舊事物,而不是新事物和舊事物交織融合的過程,排除③。材料沒有體現部分與整體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排除④。
11.“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要盡快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需要堅定信心,保持清醒,付出更大努力。應該看到,目前這個階段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又是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階段。唯有咬牙堅持、一鼓作氣,才能早日戰勝疫情。從發展觀上看,抗疫之路是( )
①尊重科學和規律,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之路
②重視量的積累,積小勝為大勝堅持不懈之路
③不前進則后退,切實推動局勢向好轉變之路
④堅定必勝信念,堅持發揚艱苦奮斗拼搏之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屬于唯物論范疇,③屬于矛盾觀范疇。
12.下圖漫畫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
①要果斷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
②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③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突破主觀和客觀條件制約
④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勇敢面對挫折和挑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基本屬性,不能相互轉化,②錯誤。各種客觀條件的制約是不能突破的,③錯誤。
13.在莊子的《庖丁解牛》一文中,庖丁對文惠君說:“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的話給我們的啟示有( )
①事物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
②事物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③量的積累必然引起質變
④認識要從思維具體上升到思維抽象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質變,③錯誤。認識的過程,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過程,④不選。
二、非選擇題
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載人航天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1992年,中國決定實施載人航天工程,并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第一步,載人飛船階段。2003年10月,“神舟五號”實現載人往返,標志著第一步戰略完成。第二步,空間實驗室階段。2011年“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成功對接,突破了兩者的對接技術;2017年4月,突破了貨物運輸、推進劑在軌補加等關鍵技術,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圓滿收官。第三步,建造載人空間站。2021年4月“天和”核心艙發射,標志著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30年來,中國人在太空越走越遠,而我們的夢想卻越來越近,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做到了漸進性與突破性的統一。未來五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并運營中國空間站。對無止境的宇宙探索來說,建成空間站也只是未來征程中的一個起點,融合了夢想和實干、凝結了奮起和榮耀、積聚著創新和堅守的中國航天事業,將迎著全面建成航天強國的遠大目標,向著星辰大海的更遠更深處不斷進發。
30年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做到了漸進性與突破性的統一。結合材料,運用發展觀知識對此加以說明。
答案 (1)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
(2)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每一步都是為下一步積累相關經驗,做必要準備,這是一個漸進的量變過程;每一階段目標的實現就是一次重大飛躍和質變,而每一階段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前一階段的堅實基礎,這一過程就是漸進性與突破性的統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就這樣在一個個階段完成后又在新的基礎上開始新的積累和飛躍,在太空越走越遠。
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理論是實踐之基,實踐是理論之源。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體要求,具有高度的科學性和實踐性。“以史為鑒、開創未來”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力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的行動指南,我們要眾志成城、勇往直前,準確把握“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內涵實質和實踐指向,并落實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凝聚起奮進第二個百年新征程、再創新時代輝煌的磅礴偉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聚力奮斗。
結合材料,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分析說明我們如何做到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聚力奮斗。
答案 (1)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歷史與未來的統一,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用發展的觀點觀察和處理問題,重溫歷史,審視當前,展望未來。
(2)事物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基礎上,我們要乘勢而上奮力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更為扎實的基礎。
(3)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在新征程中,我們既要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充滿信心,又要眾志成城、勇往直前、不畏艱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