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2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價值的創造和實現核心考點一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1.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含義含義 價值判斷:人們對事物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作出判斷 價值選擇: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的選擇關系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特征社會歷史性 含義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意義 有助于我們正確評價歷史和現實中的各種價值觀念,防止簡單化和片面化傾向;有助于我們的價值觀念與時俱進,從而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進行正確的價值選擇主體差異性 階級性 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需要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也就不同。在階級社會中,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階級性因人而異 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價值評價。面對同一問題,人們的不同表現體現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差異,產生不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沖突3.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標準標準 要求 原因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客觀標準) 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 規律是普遍的、客觀的,按規律辦事才能取得預期效果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最高標準) 堅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 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歸納提升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特征和評價標準的關系1.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都是人們主觀臆造的。糾正: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社會存在的反映。2.要超越歷史條件作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糾正: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特征,不能超越歷史條件。3.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糾正: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不因人而異。考向一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含義與特征典例1 (2022·湖北高考)自2022年起,某省通過財政資助演出的方式,對26個瀕危戲曲劇種實施搶救工程。對此,有人叫好,認為能傳承傳統文化;也有人反對,認為應該由市場選擇,瀕危并最后消亡的本就是沒有生命力的。這種爭論表明( )①人們所處的不同立場導致不同的價值判斷②對事物的正確認識是進行價值判斷的前提③事物滿足主體的需要是價值觀形成的基礎④價值觀能夠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面對某省通過財政資助演出的方式,對26個瀕危戲曲劇種實施搶救工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和評價,表明價值觀能夠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人們所處的不同立場導致不同的價值判斷,①④入選。價值判斷是人們對事物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作出判斷,對事物的認識是進行價值判斷的前提,②不選。價值觀是人們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實踐是價值觀形成的基礎,③不選。故本題選B。易錯提醒:誤認為對事物的正確認識是進行價值判斷的前提。價值判斷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所以對事物的認識是進行價值判斷的前提,不一定是正確認識。事實判斷是價值判斷的基礎。變式1 (2018·全國Ⅰ)在高鐵時代,我國仍不惜虧損運營81對“慢火車”,2016年運送旅客約3 000萬人次。運營近半個世紀的5633、5634次列車仍然運行在大涼山,送大山里的孩子去上學,為當地鄉親出行提供便利。這種做法反映的價值觀道理有( )①價值觀的差異導致人們的利益的差異②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③正確的價值選擇以正確的價值判斷為前提④價值判斷的正確性依賴于價值選擇的合理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在高鐵時代,仍然運行“慢火車”,為當地鄉親出行提供便利,體現了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該做法堅持了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②③符合題意。價值觀影響人們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但不能導致利益的差異,①錯誤。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④錯誤。易錯提醒:誤認為價值選擇是價值判斷的基礎。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價值選擇是價值判斷的體現。考向二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標準典例2 (2022·全國乙卷)2022年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一百年來,共青團團結帶領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聽黨話、跟黨走,滿懷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積極投身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偉大事業,用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譜寫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激昂的青春樂章。由此可見( )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青年成長發展的前提②青年只有不斷更新價值觀念才能獲得實踐的成功③發展個性、完善自我是青年的最高價值追求④堅守人民立場是青年進行正確價值選擇的根本立足點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共青團團結帶領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聽黨話、跟黨走,用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表明青年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是青年成長發展的前提,①符合題意。價值觀有正確和錯誤之分,青年要在實踐中取得成功,就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而不是“只有不斷更新價值觀念才能獲得實踐的成功”,②錯誤。我們應該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③錯誤。“滿懷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積極投身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偉大事業”,表明堅守人民立場是青年進行正確價值選擇的根本立足點,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易錯提醒:誤認為發展個性、完善自我是青年的最高價值追求。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變式2 (2022·山東高考)透過下圖可以看出( )①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熔鑄在各族兒女的價值實現中②扎根邊疆意識是正確國家觀在守邊人頭腦中的客觀反映③不同時期的人在面對同一事物時表現出不同的價值選擇④“家是玉麥,國是中國”體現了當前社會人生價值的評判標準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透過圖片,我們可以得出各族人民堅持國家利益至上,這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熔鑄在各族兒女的價值實現中,①正確切題;當前社會人生價值的評判標準是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家是玉麥,國是中國”體現了家國情懷,彰顯了當前社會人生價值的評判標準,④正確切題;扎根邊疆意識是正確國家觀在守邊人頭腦中的能動反映,不是客觀反映,②不選;材料體現的是不同時期的人在面對同一事物時表現出相同的價值選擇,③不選。故本題選B。易錯提醒:誤認為不同時期的人在面對同一事物時表現出不同的價值選擇。不同時期的人在面對同一事物時也可能表現出相同的價值選擇。核心考點二 價值的創造和實現1.弘揚勞動精神,實現人生價值——根本途徑原因 ①勞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也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 ②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 ③努力奉獻的人是幸福的要求 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2.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客觀條件原因 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要求 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奉獻社會中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注意 在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個人的價值,并不否認追求人的個性發展,個性發展應表現為對他人、對社會的獨特的貢獻方式3.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主觀條件具體要求 原因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 在人生旅途上,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失敗需要努力增長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個人素質 一般來說,能力卓越的人,更有可能創造出卓越的人生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指路明燈,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需要錘煉品德修為,不斷打牢道德根基 人無德不立,品德是為人之本1.積極投身于實踐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糾正: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2.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實現人生價值。糾正: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滿足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發揮主觀能動性說明滿足和發揮了主觀條件,但缺少客觀條件的基礎仍然不能實現人生價值。3.人生價值的實現取決于客觀條件。糾正: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人生價值的實現需要具備相應的主客觀條件。考向一 弘揚勞動精神 實現人生價值典例1 (2022·廣東高考)高一某班以“勞動教育”為主題開展調研活動,發現當地存在一些將勞動教育窄化為“讓孩子干農活”“動動手、流流汗”的誤讀,甚至出現“有勞動,無教育”的現象。同學們為此發出倡議:勞動教育,既要“流汗”更要“走心”。這一倡議提醒我們( )①要鑄就勞動最光榮的思想觀念②要重視勞動教育對人身心發展的意義③勞動的終極價值是在改造世界中認識世界④物質生產勞動是獲得正確認識的唯一途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針對勞動教育中出現的誤區和“有勞動,無教育”的不良現象,提出勞動教育既要“流汗”更要“走心”的倡議,意在提醒我們要鑄就勞動最光榮的思想觀念;要重視勞動教育對人身心發展的意義,①②符合題意。勞動的終極價值在于創造價值,而不是在改造世界中認識世界,③表述錯誤。物質生產勞動屬于實踐,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但不是獲得認識的唯一途徑,④錯誤。故本題選A。變式1 (2021·全國甲卷)“90后”鉗工小曾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榮獲二等獎。走出校門后,他扎根車間,刻苦鉆研,以精湛的技術為企業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技術能手”稱號。“做閃光的金子、品奮斗的甘甜”,小曾的奮斗青春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獲得的榮譽越多,人生的價值就越大②勞動是幸福的源泉,努力奮斗才能夢想成真③有意義的人生總是與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相關聯④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收獲成功的幸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人的價值就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并不是“獲得的榮譽越多,人生的價值就越大”,①錯誤。“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收獲成功的幸福”說法過于絕對化,況且“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正確和錯誤之分,④排除。故本題選C。易錯提醒:誤認為獲得的榮譽越多,人生的價值就越大。評價一個人價值的大小,就是看他為人類、社會、國家和人民貢獻了什么。考向二 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典例2 (2022·湖南高考)20世紀80年代引進短道速滑項目以來,幾代短道速滑運動員奮勇拼搏,為國爭金奪銀,展示了中國體育健兒的風貌品格,彰顯了人們在所熱愛的事業上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追求。這啟示我們( )①要在不懈奮斗和奉獻中創造精彩人生②站在不同的立場上會有不同的價值觀③在個人和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④頑強拼搏的精神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材料體現了幾代短道速滑運動員都樹立了正確價值觀,有著共同的價值觀念,奮勇拼搏,為國爭金奪銀,沒有體現不同的立場會有不同的價值觀,故②不符合題意。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故④錯誤。故本題選A。易錯提醒:誤認為主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主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關鍵。變式2 (2021·福建高考)獲得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的郝吉明院士,30多年前毅然放棄國外工作機會,回國專注于大氣污染防治研究,為我國酸雨控制區面積大幅下降作出了杰出貢獻。他說,“為打贏藍天保衛戰貢獻力量,是我的專業,也是我的責任”。這啟示我們( )①要把握人生機遇才能實現自我價值②要把自我價值的實現與社會責任相統一③要把投身科技工作作為創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徑④要把獻身國家和人民事業作為人生的最高價值追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把握人生機遇有利于實現自我價值,①說法太絕對,不選。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創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徑,故③不選。故本題選C。考向三 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典例3 (2022·浙江1月選考)黃旭華院士“以身許國,誓干驚天動地事;潛心科研,甘做隱姓埋名人”,六十多年如一日為中國核潛艇事業傾心竭力奉獻。其“深潛人生”說明( )①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②人的價值在于對社會貢獻的獨特方式③實現價值需要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④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卓越的才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黃旭華院士“以身許國,誓干驚天動地事;潛心科研,甘做隱姓埋名人”,六十多年如一日為中國核潛艇事業傾心竭力奉獻,說明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①③正確。易錯提醒:誤認為人的價值在于對社會貢獻的獨特方式。人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表現為對社會貢獻的獨特方式。變式3 (2021·湖南高考)野生水稻長在水里,產量并不高。但是,我們的祖先發現,如果在水稻快成熟時突然把水放掉,水稻為了傳種接代,會拼命長種子(稻谷),而且一株水稻會長出好幾支稻穗。通過這種技術種植水稻,產量會提高,水稻因此成為人類的重要農作物。從水稻的這種生長特點,我們可以領悟出的人生道理有( )①壓力是產生動力的根源和條件②壓力往往是人生成長的重要動力③挫折能成為人生成長的重要財富④人生價值是在應對挫折中實現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水稻快成熟時突然把水放掉,對于水稻而言這是一種壓力和挫折,水稻為了傳種接代,會拼命長種子(稻谷),而且一株稻谷會長出好幾支稻穗,這啟示我們壓力往往是人生成長的重要動力,挫折能成為人生成長的重要財富,故②③正確。內因起決定作用,外因不起決定作用,壓力是產生動力的條件,但不是根源,①說法錯誤。人生價值是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的,應對挫折不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要條件,④說法錯誤。故本題答案選C。準確判斷材料所體現的人生價值的實現的相關知識人生價值的實現這部分內容,可以結合選擇題的題干部分區分。如果題干強調的是勞動和奉獻,則傾向于弘揚勞動精神,實現人生價值;如果強調社會與個人的關系,則傾向于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如果強調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則側重于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課時精練一、選擇題1.近年來,教育部多次強調嚴禁以各種方式公布宣傳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喜報”“高考升學率”“高分考生”等,但仍有地方變相宣傳,衍生出一系列高考喜報“黑話”。高分考生紛紛變成“特供進京荔枝”“帝王蟹蟹王”“D985 旅行團”“文”魚王和“理”魚王,花式喜報屢禁不絕。專家指出要以科學教育評價減少高考喜報“黑話”。由此可見( )①價值觀對人們價值選擇具有制約和導向作用②價值選擇的差異往往會導致人們價值判斷的差異③人們利益的差異是導致價值觀差異的重要因素④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特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價值判斷的差異導致價值選擇的差異,②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特征,排除④。2.人字兩筆,一筆寫自己,一筆寫他人。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避免不了矛盾和沖突。遇到問題時,懂得換位思考、換位做事、換位做人,這不僅是生而為人的善良,更是為人處世的格局。這其中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①人生無對錯,應學會站在別人立場上看問題②換位不是忍讓,矛盾雙方依據條件相互轉化③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要在實踐中追求真理④換位思考,應建立在正確價值判斷的基礎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應站在最廣大人民立場上看問題,而不是站在別人立場上看問題,別人立場有對錯,①錯誤。遇到問題,我們要懂得換位思考、換位做事、換位做人,這既是促使矛盾與沖突解決的高招,也是生而為人的善良、為人處世的格局,②④入選,③不符合題意。3.(2021·湖北高考)中共一大代表、黨的創始人之一陳潭秋早年在校學習時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隨后以極大熱情投身革命,為黨的事業四處奔波,即使困難重重,也從未停止奮斗的步伐,直至壯烈犧牲。陳潭秋的事跡啟示我們( )①個人的價值實現是自覺理論學習的結果②個人的價值選擇要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③個人的價值選擇根源于對社會歷史的認識④個人的價值實現必須通過實踐為社會服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自覺理論學習”屬于認識世界的活動,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①錯誤。個人的價值選擇根源于社會實踐,③錯誤。故本題選D。4.“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宣言砸碎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為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打下了堅實基礎;“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三個有利于”的理論在更大范圍內激發出人民的創造力;“新發展理念”“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更加聚焦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黨的上述百年奮斗歷程蘊含的智慧有( )①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把握我國不同時期的發展特點②注重思維結果的可檢驗性,奮斗歷程要接受真理的嚴格檢驗③尊重矛盾的特殊性,以不同時期的指導思想為工作出發點④尊重人民主體地位,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黨的上述百年奮斗歷程注重思維結果的可檢驗性,奮斗歷程要接受實踐的檢驗,②錯誤。尊重矛盾的特殊性,以不同時期的客觀實際為工作出發點,③錯誤。5.近年來,在網絡直播迅速發展的同時,由于平臺主體責任缺失、打賞行為失范等問題,導致未成年人沉溺直播參與打賞,嚴重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引起人民群眾強烈反映。2022年5月7日,中央文明辦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以加強網絡直播行業規范,營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該意見出臺的哲學依據是( )①社會意識是由社會存在決定并對社會存在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②不同人對同一事物、同一問題會作出不同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③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是人類社會的普遍規律④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立場上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 正確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起促進作用,①錯誤;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同一問題也可能作出相同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而且材料強調的是該意見出臺的依據,②與材料無關。6.2022年4月,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從2022年9月起,勞動課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課程內容包括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等十個任務群。開設勞動課程意在強調( )①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手段②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實現以勞樹德、以勞增智③親身勞動所獲得的直接經驗比間接經驗更有意義④勞動教育是推動社會不斷發展的根本動力和源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都是獲得認識的途徑,無法比較哪個更有意義,③錯誤。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是推動社會不斷發展的根本動力和源泉,④錯誤。7.在每個社區都有那么一群人,從保安、園藝工人,到保潔阿姨、維修電工,在我們看得到的地方、看不到的角落,都有他們忙忙碌碌的身影,在每一個平常的日子背后,都少不了他們的堅守和付出。他們從事的大多是普通事,但許多人卻能將日常工作干得有聲有色,在精益求精中練就拿手絕活。從中我們得到的人生感悟是( )①勞動是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手段②增長才干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③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④在平凡崗位上才能干出不平凡的業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偉大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②錯誤。在平凡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業績,并非只有在平凡的崗位上才能干出不平凡的業績,④錯誤。8.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廣大青年只有正確認識個人價值與國家需要、遠大抱負與腳踏實地的關系,扎根基層,熱愛基層,建功基層,以青春之我成就奮斗之我,才能彰顯青春的意義、綻放青春夢想﹑成就出彩人生。由此可見( )①實現人生價值要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②只有不懈奮斗和奉獻,才能創造和實現價值③價值判斷的正確性依賴于價值選擇的合理性④人生價值的實現取決于社會提供的各種條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價值選擇的基礎是價值判斷,價值判斷是否正確主要取決于其是否遵循客觀規律、是否站在最廣大人民根本立場上,③錯誤。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但不起決定作用,故④不選。9.下面漫畫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①人的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②人的意識能夠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③只有不斷砥礪自我,才能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④利用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意識必須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②錯誤。利用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④錯誤。10.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2021年11月30日公布的《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強調應從小加強學生的國家觀念,協助學生從小正確認識國家歷史、欣賞中華文化及傳統價值觀、尊重國家象征和標志(包括國旗、國徽、國歌)、認識憲法、香港基本法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建立國民身份認同,明白身為中國人,有共同保護國家、休戚與共的責任。從哲學角度看,這一要求的提出是因為( )①價值觀是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②價值判斷是進行正確的價值選擇的基礎③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有重要導向作用④正確的價值判斷是在正確認識國家歷史的基礎上形成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①本身正確,但與設問不能構成因果關系,不符合題意。價值判斷是進行正確的價值選擇的基礎,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有重要導向作用是“強調應從小加強學生的國家觀念,協助學生從小正確認識國家歷史”的原因,②③符合題意。價值判斷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④錯誤。故本題選C。11.時間是萬事萬物存在的刻度。時間創造無限可能。有人努力奔跑,用全力以赴的沖刺突破極限;有人砥礪前行,以日復一日的堅守辛勤耕耘。原本勻速流動的時間,正是在生生不息的奮斗中,在昂揚奮發的進取中,確定意義、體現價值,進而定義生命的精彩、定格歷史的脈動。這說明( )A.時間是萬事萬物的存在方式B.時間是衡量人生價值的根本尺度C.只有奮斗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D.奮斗是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答案 C解析 運動是萬事萬物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屬性,A錯誤。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是衡量人生價值的根本尺度,B錯誤。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D錯誤。12.獲得“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稱號的劉培超十年“磨”一臂,帶領團隊累計申請機器人領域相關知識產權1 140項,填補了桌面級機械臂行業的多項技術空白。面對眾多業績和榮譽,他都是淡然一笑:“我要讓國產機械臂更聰明,做到有感知、能思考、會決策。”這啟示我們( )①提升道德修養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②弘揚勞動精神,為國家和社會多作貢獻③利用社會條件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④自覺放棄謀求個人利益,獻身人民事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排除①;④割裂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古老而偉大的中華文明,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保護黃河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原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順應自然、尊重規律,從過度干預、過度利用向自然修復、休養生息轉變,改變黃河流域生態脆弱現狀,調整區域產業布局,把經濟活動限定在資源環境可承受范圍內。結合材料,運用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知識,說明我們在保護黃河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原則的合理性。答案 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自覺遵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保護黃河,我們要順應自然、尊重生態規律,注重生態保護;要維護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堅持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14.青年是整個社會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下面是某班同學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搜集到的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青年幾段殷切的囑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 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負重任……要實學實干,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孜孜不倦、如饑似渴,在攀登知識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負時代重任時行勝于言,在真刀真槍的實干中成就一番事業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 要敢于做先鋒,而不做過客、當看客,讓創新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創業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讓青春年華在為國家、為人民的奉獻中煥發出絢麗光彩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有家國情懷,也要有人類關懷,發揚中華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為公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結合材料,綜合運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人生價值的知識,圍繞“新時代的青年夢融匯中國夢”主題撰寫一篇演講稿。要求:①圍繞主題,觀點明確;②論證充分,邏輯清晰;③學科術語使用規范;④總字數在250字左右。答案 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廣大青年,要努力學習,全面提升個人素質,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努力,為推動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廣大青年,應立足新時代,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