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2 訴訟實現公平正義核心考點一 正確行使訴訟權利1.公民的基本訴訟權利委托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的權利 訴訟代理人和辯護人的主要職責是根據事實和法律,維護當事人合法的實體權利和程序權利,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審理當事人有申請回避的權利 在訴訟中,當審判人員和其他有關人員具有法律規定不宜參加案件審理或有關訴訟活動的情形時,當事人有權要求其退出。該制度有利于保證案件的公正審理,消除當事人的疑慮,增加裁判的正當性當事人有上訴的權利 我國訴訟實行兩審終審制,當事人如果不服一審裁判,可以在規定期限內提出上訴提醒 上訴并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提起的,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不服判決和不服裁定的上訴期限分別為15日和10日;在刑事訴訟中,不服判決和不服裁定的上訴期限分別為10日和5日。2.法律援助制度法律援助的范圍 ①在民事和行政糾紛中,經濟困難的公民可以就依法請求國家賠償、請求確認勞動關系或支付勞動報酬等事項,申請法律援助,獲得法律咨詢或代理服務 ②在刑事訴訟活動中,對于因經濟困難而沒有委托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或部分特殊案件的當事人,也可以經法定程序,由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律師為其進行刑事辯護或代理 ③涉及維護英雄烈士人格權益或因見義勇為行為主張相關民事權益等情形的,當事人申請法律援助不受經濟困難條件的限制法律援助的程序 ①法律援助機構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后,應當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要及時決定提供法律援助;不符合條件的,要書面告知理由 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不得收取任何財物提醒 未成年人申請法律援助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采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1.訴訟代理人和辯護人的主要職責是幫助當事人打贏官司。糾正:訴訟代理人和辯護人的主要職責是根據事實和法律,維護當事人合法的實體權利和程序權利,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審理。2.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可以委托辯護人為其進行訴訟。糾正: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幫助當事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訴訟代理人。在刑事訴訟中,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辯護人;幫助被害人、自訴人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訴訟代理人。3.國家設立法律援助制度,設置法律援助機構,任何公民都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糾正:在民事和行政糾紛中,經濟困難的公民可以就依法請求國家賠償、請求確認勞動關系或支付勞動報酬等事項,申請法律援助。在刑事訴訟活動中,對于因經濟困難而沒有委托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或部分特殊案件的當事人,也可以經法定程序,獲得法律援助。考向一 訴訟權利典例1 某婚慶公司網購80只花瓶,在收貨后第6天申請退貨。商家同意退貨申請后開箱驗貨,發現多只花瓶均留存有水漬,于是拒絕退款。買家要求商家按照“七天無理由退貨”規則退貨并承擔退貨運費,因協商未果,遂將商家告上法庭。該類案件( )①雙方當事人均可提起訴訟,并有權委托訴訟代理人進行訴訟②原告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權利,被告有委托辯護人的權利③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當事雙方都要注意留存證據④若不服人民法院判決,應在15日內提起上訴以啟動再審程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②錯誤,原告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權利,被告也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權利,辯護人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④錯誤,公民有上訴的權利,本案屬于民事訴訟,若不服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可以在15日內提起上訴,但不是啟動再審程序,而是啟動二審程序。與訴訟權利相關的認知類試題的解題方法第一步,明確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委托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申請回避和上訴的權利。第二步,明確當事人所享有的這些權利的具體適用情況及法律的其他相關規定。第三步,針對案件的具體情況分析當事人有無相應權利以及如何行使這些權利。變式1 2022年4月,被告人鄒某、羅某利用面包車和摩托車等作案工具,在市區范圍內盜竊電動車電瓶,并將盜竊而來的電動車電瓶集中存放后,聯系唐某(另案處理)收購。在審理此案的過程中,羅某、鄒某擁有的程序權利包括( )①委托訴訟代理人為其辯護②在一審判決后提起上訴③申請有關審判人員回避④申請變更管轄法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①錯誤,本案屬于刑事案件,羅某、鄒某有委托辯護人的權利,而不是訴訟代理人;②正確,當事人有上訴的權利,在審理此案的過程中,羅某、鄒某擁有的程序權利包括在一審判決后提起上訴;③正確,當事人有申請回避的權利,在審理此案的過程中,羅某、鄒某擁有的程序權利包括申請有關審判人員回避;④錯誤,當事人沒有申請變更管轄法院的權利。考向二 法律援助典例2 法律援助,可以解決百姓“急難愁盼”,體現了法治溫情的一面,是一項重要的民心工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已由我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于2021年8月20日通過,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關于法律援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任何公民都可以申請法律援助②國家設立法律援助機構無償提供法律服務③未成年人申請法律援助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④法律援助機構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后必須立即提供援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①錯誤,申請法律援助的當事人必須符合法定條件;④錯誤,法律援助機構收到申請后,應該進行審查,而不是立即提供法律援助。易錯提醒:誤認為公民只要申請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機構就必須提供援助。法律援助機構收到申請后,應當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要及時決定提供法律援助;不符合條件的,要書面告知理由。變式2 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明確規定:“本法所稱法律援助,是國家建立的為經濟困難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由此可見,法律援助( )①深入普法宣傳教育,增強法治意識②解決百姓急難愁盼,體現法治溫情③保障公民各項權益,化解社會矛盾④提供免費法律服務,堅持公平正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①錯誤,法律援助不是為民普法、宣傳教育;③錯誤,法律援助有利于保障公民合法權益,而不是各項權益。核心考點二 嚴格遵守訴訟程序1.起訴與應訴(1)起訴,俗稱“告狀”,是訴訟程序的第一步。在我國,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均實行“不告不理”的原則。(2)起訴應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系統內部有明確的管轄分工,確保案件獲得公正、及時審判。提醒 訴訟法規定了管轄制度。其中,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案件的分工和權限為級別管轄,同級人民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案件的分工和權限為地域管轄。(3)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人民法院應當予以登記立案。立案登記后,訴訟即告開始。(4)人民法院登記立案后,要將原告提交的起訴狀副本送達被告,被告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提出答辯狀,再由人民法院把答辯狀副本送達原告。被告不提交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在這一階段,人民法院還要確定開庭審理日期,并通知雙方當事人。2.審理與判決(1)我國實行公開審判制度。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及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情形外,一律公開進行,允許公民到庭旁聽,允許新聞記者采訪報道。(2)開庭審理是訴訟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包括開庭準備、法庭調查、法庭辯論、休庭評議與宣告判決等階段。提醒 刑事公訴案件大致要經過偵查、提起公訴、審判三個階段,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歸納提升 開庭審理的基本程序(1)開庭準備: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到庭情況、宣布法庭紀律。開庭準備是開庭審理的最初階段。(2)法庭調查:全面調查案件事實。法庭調查是開庭審理的重心。(3)法庭辯論:當事人就案件爭議的有關問題闡明自己的意見。(4)休庭評議:審判人員認定事實、適用法律、作出結論。(5)宣告判決:當庭或擇期公開宣告判決內容。3.二審和再審程序(1)一審結束后,當事人不服一審裁判的,有權提起上訴,啟動二審程序。二審程序是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的程序,二審裁判是終審裁判。(2)法律還規定了審判監督程序,用于糾正生效裁判的錯誤。提醒 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一審結束后,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或裁定的,可以在規定期限內提出上訴。但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審判決也是終審判決,對此不能提起上訴。歸納提升 一審、二審、再審、終審的區別一審 人民法院對案件的最初一級審判。在我國,普通的第一審案件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但是性質較嚴重、問題較復雜、影響較廣的第一審案件,按其不同程度,分別由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管轄。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就是終審二審 上級法院按上訴程序對下級法院的第一審案件所作的審理。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第二審就是終審再審 再審是為糾正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錯誤判決、裁定,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重新進行的審理終審 人民法院對案件的最后一級審判。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二審就是終審。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審也是終審1.社區鄰居甲與乙之間存在經濟糾紛,甲持一紙訴狀告到人民法院,訴訟就成立了。糾正:起訴并不必然導致訴訟成立,人民法院接收訴狀時要審查,登記立案后訴訟才能成立。2.依法判決是訴訟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糾正:開庭審理是訴訟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3.人民法院審查起訴狀后應在10日內立案。糾正: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后要進行審查。審查后應在7日內立案。考向一 起訴與應訴典例1 (2022·浙江6月選考)吳某家住西城區,在東城區經營一家炒貨店,經調查認定,吳某在經營中存在虛假宣傳事實,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相關規定。據此,東城區市場監管局對吳某作出行政處罰。吳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本案由東城區市場監管局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管轄②吳某可以委托一至二名律師作為訴訟代理人幫助自己訴訟③本案既可以由東城區人民法院管轄,也可以由西城區人民法院管轄④吳某如果對判決不服,還可以采取行政復議方式解決爭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行政案件原則上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法院管轄。該案例中東城區市場監管局對吳某作出行政處罰,應由東城區市場監管局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管轄,①正確,③錯誤。行政訴訟代理人,是指依照法律規定,或由法院指定,或受當事人委托,以當事人的名義,在代理權限范圍內為當事人進行行政訴訟活動,但其訴訟法律后果由當事人承受的人。《行政訴訟法》第29條規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為訴訟”。因此,吳某可以委托一至二名律師作為訴訟代理人幫助自己訴訟,②正確。對法院判決不服不能申請行政復議,但依法可提起上訴和再審程序,④錯誤。故本題選A。易錯提醒:混淆民事、刑事和行政訴訟中管轄法院的選擇。民事訴訟:多采取“原告就被告”即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的原則;行政訴訟:多以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確定管轄;刑事訴訟:多由犯罪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變式1 河南安陽一名80歲老人在小區遛彎時,被迎面撲來的兩條大狗咬傷,當時養狗人王某也在場并且還被監控拍到,但事后王某卻拒不承認咬傷一事。后來,養狗人王某一家想委托社區來和解,但老人家屬要求在媒體見證下賠禮道歉,老人家屬未與養狗人王某見面。老人家屬表示,已就此案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起訴應該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②和解是解決民事糾紛的法定要求和程序③兩犬造成的人身損害,應由王某承擔賠償責任④老人家屬如不服一審判決,可以要求重新再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題中老人家屬已就此案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不是通過和解來解決糾紛,并且和解不是解決民事糾紛的法定要求和程序,②錯誤。老人家屬如不服一審判決,應在規定期限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④錯誤。考向二 審理與判決典例2 為了讓思政課堂靈動起來,濟南市某中學開展了以“人格權糾紛”為主題的模擬法庭活動,審判長、審判員、書記員、法定代理人、原告人、被告人等均由學生組成,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審判過程。通過這次活動,學生可以學習到( )①本案件的訴訟可以實行“不告不理”的原則②開庭準備是訴訟過程當中最重要的環節③在法庭辯論階段,當事人要對自己的主張提供證據④一審結束后,當事人不服裁判的,可立即申請再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②錯誤,開庭審理是訴訟過程當中最重要的環節;④錯誤,當事人如果不服一審裁判,可以在規定期限內提出上訴。變式2 關于兩審終審制度,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①二審判決就是終審判決,當事人不能再上訴②依兩審終審制度,所有的民事訴訟案件,當事人不服一審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可在規定期限內上訴③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一審判決、裁定,為終審判決、裁定,當事人不得上訴④二審程序與一審程序大不相同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本題考查兩審終審制度。由于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因此二審裁判就是終審裁判,當事人不能再上訴,①正確;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一審判決、裁定,為終審判決、裁定,當事人不得上訴,②錯誤,③正確。④說法錯誤。易錯提醒:由于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因此二審裁判就是終審裁判,無論何種情況當事人都不能再上訴。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二審裁判就是終審裁判,當事人不能再上訴。但是當事人認為二審裁判仍確有錯誤的,還可以在法定期限內申請再審,即啟動審判監督程序。核心考點三 依法收集運用證據1.證據及其重要性(1)證據,就是證明的根據。訴訟證據是訴訟過程中用來證明案件事實的根據。(2)證據是打官司決勝負的關鍵砝碼。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缺乏證據意識,不注意收集和保存證據,一旦發生糾紛,難免處于不利地位。提醒 打官司就是打證據。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打官司時遇到過“有理說不清”的煩惱,其根源就在于手中沒有過硬的證據。2.證據的種類民事訴訟的證據 當事人的陳述、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人證言、鑒定意見、勘驗筆錄行政訴訟的證據 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人證言,當事人的陳述,鑒定意見,勘驗筆錄、現場筆錄刑事訴訟的證據 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鑒定意見,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視聽資料、電子數據提醒 證據的取得要合法,如果偷拍、偷錄是通過非法手段取得的(如竊入別人家中),這種資料就不能作為證據;如果不是通過非法手段取得的,則可以作為訴訟證據。3.舉證責任舉證責任 例外規定民事訴訟 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 當案件當事人因欠缺專業知識或者遠離證據而難以舉證時,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原則行政訴訟 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應當提供其符合起訴條件的相應的證據材料刑事訴訟 承擔舉證責任的應該是司法機關,包括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 個別的罪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要證明自己無罪;對于由公民提起的刑事自訴案件,自訴人應當承擔舉證責任提醒 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這是任何訴訟都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證據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是訴訟的靈魂。時政術語 要圍繞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個目標,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歸納提升 人民法院在法庭活動中維護司法公正(1)法官在審理過程中做到清楚案件事實、認真確認證據、準確適用法律,謹慎妥當做出裁決結果。(2)程序公正,在訴訟中要確保當事人充分地行使訴訟權利和履行訴訟義務;平等地給予當事人陳述事實、理由和舉證的機會。(3)法官在法庭活動中保持言論和行動的公正形象。(4)審判公開,確保庭審活動的透明度,自覺接受監督。1.王五向趙六借款1萬元,并寫下借條,這里的借條屬于物證。糾正:王五向趙六借款1萬元,并寫下借條,這里的借條是通過文字記載的信息來支撐一定事實的物品,屬于書證。2.路人甲收到交警的罰款,原因是他闖了紅燈。路人甲不服,告到人民法院。路人甲要對他未闖紅燈進行舉證。糾正:材料中的訴訟屬于行政訴訟,行政交警部門負有舉證責任,應提供路人甲闖紅燈的證據,即交警對路人甲進行行政處罰合理性的證據。3.在訴訟中,我國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糾正:在民事訴訟中,雙方當事人的平等地位決定了“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行政訴訟和刑事訴訟不實行這一原則。考向一 證據典例1 2022年2月,一家保健品公司組織包括王大爺在內的多名老人包車前往河北旅游。返途中,因車輛行駛過快,劇烈顛簸,導致坐在后排的王大爺摔傷致骨折。但到人民法院起訴時,由于病歷、票據等一部分非常重要的材料丟失,人民法院判決時只支持了有證據的部分損失。打官司其實就是打證據,這是因為( )①訴訟證據是訴訟過程中用來證明案件事實的根據②決定官司勝負的是法律事實,而不是生活事實③足夠的證據可以把虛假的變成事實④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證據有書證、物證等不同的種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③錯誤,證據可以把客觀事實變成法律事實,但虛假的不能變成事實;④不符合題意,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證據有書證、物證等不同的種類,是表達的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證據的種類,不是打官司其實就是打證據的原因。易錯提醒:誤認為法律事實與生活事實一定一致。法律事實與生活事實不一定一致。在多數情況下,法律事實與生活事實可以達成一致,但也有一些生活事實由于沒有證據可以證明,無法成為法律上認可的法律事實。與證據相關的認知類試題的解法第一步,會辨別證據的類型。第二步,能理解因證據不足或證據充分對案件的影響。第三步,認識到證據的重要性,認識到證據對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意義,對公平正義的意義。變式1 近期,李某與王某在某公園發生口角,進而雙方有身體接觸,李某倒地并頭部受傷,經司法鑒定為重傷,隨之對王某提起訴訟。王某說自己沒有打人,李某的傷是自己摔倒造成的。現場兩名目擊證人的證言相互矛盾:證人徐某稱王某沒有毆打行為,而證人吳某的證言則與之相反。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調查中。下列對這一案件認識合理的是( )①公民遇到糾紛時,要通過合理合法手段,理性維權②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遵循罪刑法定原則③對于缺乏充分證據的案件,司法機關應當不起訴或判處被告人無罪④司法程序公正,要求當事人訴訟地位平等、法律適用準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②錯誤,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遵循疑罪從無的原則;④錯誤,司法結果的公正意味著法律適用準確、案件事實清楚、裁判結果合理合法。考向二 舉證典例2 (2019·浙江4月選考)張先生家的浴室地面滲水,導致樓下林女士家的壁紙受潮霉變。林女士屢次要求張先生解決滲水問題并補償她所受的損失,均遭拒絕。林女士起訴,請求法院判令張先生承擔侵權責任。關于本案,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林女士主張壁紙霉變是張先生家的浴室地面滲水所致,應提供證據加以證明②如果林女士與審判長有師生關系,張先生有權申請審判長回避③在法庭調查階段,書記員應查明原被告是否到庭④一審判決生效后,當事人若不服判決,可以上訴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 A解析 在開庭準備階段,書記員應查明原被告是否到庭,③錯誤;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如果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的,可以在上訴期內上訴,一審判決生效后,當事人就會失去上訴權,④錯誤。故選A。易錯提醒:在民事訴訟中“誰主張,誰舉證”是指原告負有舉證責任。原告與被告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都有責任提供證據。變式2 2022年4月,A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進行食品安全質量常規檢查中發現B食品廠生產的罐裝咸菜有大腸桿菌超標現象,遂將不符合質量規定的產品全部扣押并處以5萬元罰款。B食品廠對處罰不滿,故訴至人民法院。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A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作為被告負有舉證責任②B廠如發現審判法官與本案有利害關系,可申請其回避③A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可委托辯護人出庭進行辯護④B廠如對一審結果不服,在判決生效后,可以申請上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③錯誤,本案屬于行政訴訟,A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可委托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④錯誤,B廠如對一審結果不服,可以申請上訴,但必須在法律規定的上訴期限內,如果不及時提起上訴,一審裁判生效后,當事人就會失去上訴權。課時精練一、選擇題1.小王在朱某的公司訂購了一批價值1萬元的服裝,小王付款后,朱某僅發了價值8 000元的服裝,小王在追討剩余服裝無果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朱某在法庭上辯稱此前小王尚有20 000元貨款沒有結清,因此拒絕再次發貨。關于本案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小王與朱某在本案有權委托辯護人辯護②小王與朱某對一審判決都有上訴的權利③小王與朱某在訴訟過程享有平等的權利④小王與朱某應在法庭調查階段展開辯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①錯誤,小王與朱某的糾紛屬于民事法律關系,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可以委托訴訟代理人幫助自己進行訴訟,而不是委托辯護人辯護;④錯誤,當事人在法庭辯論階段展開辯論,而不是法庭調查階段。2.甲涉嫌搶劫罪被縣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3年,甲當庭表示放棄上訴,服從判決。縣人民檢察院以量刑畸輕為由向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抗訴。市中院經過開庭審理認為:一審適用法律正確,量刑準確。市中院作出判決:維持原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①縣人民檢察院提起抗訴,啟動了二審程序②市中院的判決一經作出,即可生效③審判監督程序是人民法院審案的必經程序④縣人民檢察院的抗訴屬于審判監督程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生效的判決或裁定發現確實有錯誤時,可依審判監督程序提起抗訴,使案件進入再審程序,但審判監督程序并不是人民法院審案的必經程序,③錯誤。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發現同級或上級人民法院已生效裁判確有錯誤,可報請上級人民檢察院抗訴。因此,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無權對上級人民法院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依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該案中,縣人民檢察院向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抗訴不屬于審判監督程序,④錯誤。3.法官甲目睹了乙犯罪的全過程,而后將乙扭送到公安機關,并向公安機關證實了乙犯罪的事實。該案移送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法官丙被人民法院指定為審判長。開庭后,法官丙沒有向乙交代他所享有的權利。根據材料信息可以推斷( )①乙是刑事訴訟的被告人②法官甲是確定乙罪行的關鍵③乙有權申請法官甲回避④法官甲侵犯了乙的上訴權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當審判人員和其他有關人員具有法律規定不宜參加案件審理或有關訴訟活動的情形時,當事人有權要求其退出。法官甲目睹了乙犯罪的全過程,必須參加訴訟活動,乙無權申請法官甲回避,③錯誤。法官丙被人民法院指定為審判長。開庭后,法官丙沒有向乙交代他所享有的權利,所以法官丙侵犯了乙的上訴權利,④錯誤。4.“使人民幸福就是最高的法律。”為了規范和促進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2022年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該法明確了提供法律援助服務的形式和范圍。由此可知( )①法律援助為每個公民提供幫助,降低公民的糾紛成本②法律援助作為政府責任,是一種無償法律服務制度③法律援助機構收到申請后應及時提供法律援助服務④法律援助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法律援助的對象并不是每個公民,①錯誤。法律援助機構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后,應當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要及時決定提供法律援助;不符合條件的,要書面告知理由,③錯誤。5.2022年6月24日,某地一路燈桿突然倒塌,不幸砸中一名路人,現場視頻中路燈桿根部已經銹蝕,一名男子倒在路燈桿下面。據附近商戶介紹:當時風力挺大,聽見外面咣當一聲,出來一看是路燈桿倒了,有一名紅衣男子被砸了。如果該男子家屬維權( )①可以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②應當在上訴時效逾期之前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③可以與當地的路燈管理部門協商賠償事宜④可以要求當地路燈管理部門承擔無過錯侵權責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上訴發生在民事訴訟之后,若該男子提請民事訴訟后,對人民法院裁決的結果不服,可在上訴時效逾期之前向人民法院提起上訴,②排除。現場視頻中路燈桿根部已經銹蝕,不適用于無過錯侵權責任,④排除。6.張大爺在自己的承包地地頭栽了兩棵樹,長了10年,被鄰居王某伐倒,賣了1 500元,張大爺向王某要錢,王某只給其500元,說是大樹影響了他家的莊稼,那1 000元算是賠償費。張大爺非常生氣,向人民法院起訴王某。關于應訴,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人民法院登記立案后,要將原告提交的起訴狀副本送達被告,被告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提出答辯狀,再由人民法院把答辯狀副本送達原告②俗稱“告狀”③是訴訟程序的第一步④被告不提交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案件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答案 B解析 起訴,俗稱“告狀”,是訴訟程序的第一步,②③錯誤。7.家住西城區的楊某與家住東城區的劉某發生汽車追尾事故,楊某負全責,劉某多次索賠未果。直至事故后的第二年,楊某才同意賠償,并約定1年內賠償相應損失。但又過了兩年,楊某仍未履行賠償責任,劉某遂將楊某告上法院,雙方在法庭上進行了激烈的辯論。關于本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劉某應向西城區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②楊某反駁劉某主張時可不承擔舉證責任③法庭調查期間首先應由當事人進行陳述④楊某有權以訴訟時效已過為由不向劉某支付賠款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 民事訴訟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提出主張的一方劉某需要承擔舉證責任,②錯誤。本案中,訴訟時效從事故后第二年開始計算,本案的訴訟時效并未超過法定的三年,④錯誤。8.小張在一個旅游景點的某特產店高價購買了一個玉鐲,后經鑒定,小張確認他所購買的玉鐲是假貨,他氣憤之下,將該特產店訴至人民法院,要求退貨并賠償。但訴訟中因小張不能提供購物發票,且該特產店拒絕承認玉鐲是自己售出的,最終小張敗訴。這一案件啟示我們( )A.公民或法人提起訴訟只有委托訴訟代理人才能勝訴B.打官司就是打證據,當事人要有證據意識,做事留痕C.證據就是法律事實,沒有證據人民法院就無法公平判決D.證據是勝訴的重要砝碼,要不惜一切手段收集保存證據答案 B解析 公民或法人在提起訴訟時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權利,但是并不是只有委托訴訟代理人才能勝訴,A說法錯誤。證據就是證明的根據,它是訴訟過程中用來證明案件事實的根據。“沒有證據人民法院就無法公平判決”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證據是勝訴的重要砝碼,要采取合理合法的手段收集證據,D說法錯誤。9.王某受親友鄰里所托,自2021年10月下旬開始,每周末駕駛自家車輛接送親友鄰里孩子往返學校和家中。同年12月31日,某交通運輸局現場檢查時發現王某駕駛的面包車拉載六名未成年學生。2022年3月4日,某交通運輸局對王某作出罰款三萬元的行政處罰決定,當日向王某送達涉案《行政處罰決定書》。王某不服,遂訴至人民法院。本案中( )A.王某負有主要的舉證責任B.王某可以委托辯護人幫助其進行訴訟C.人民法院應當按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審理D.王某與某交通運輸局是平等的法律關系主體答案 C解析 本案屬于行政訴訟,行政訴訟的核心問題是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在行政訴訟中,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A錯誤。只有在刑事訴訟中幫助犯罪嫌疑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才稱為辯護人。本案中王某可以委托訴訟代理人幫助其進行訴訟,而不是辯護人,B錯誤。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王某與某交通運輸局不是平等的法律關系主體,屬于行政法調整的范圍,D錯誤。10.蕭某和宗某簽訂房屋轉讓協議,約定由宗某出錢以蕭某的名義購買其單位集資房,之后再由蕭某將該房屋轉讓給宗某,房屋過戶的時候,蕭某卻要求宗某給他四十萬元。被宗某告上法庭后,蕭某稱自己當年只是向宗某借錢買房,因為沒錢還給宗某,被宗某逼著簽了協議,并把房子給宗某作為抵押。之后,宗某拿出一張由蕭某親手寫的收到補償款的收條,證明了雙方協議的真實性,贏了官司。由此可見( )①證據是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是訴訟的靈魂②證據是人民法院判決的根據和準繩,是打官司決勝負的關鍵砝碼③過硬的證據對訴訟取勝至關重要④其他證據都不可靠,只有書面證據才能真正解決糾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法律才是人民法院判決的準繩,②說法錯誤。書面證據和視聽材料證據等均可真正解決糾紛,④說法錯誤。11.岳某與吳某系鄰居關系,吳某家靠近兩家院墻處種植有一棵橋樹。一天岳某在自家院中行走時,被吳某家折斷的樹枝砸傷。岳某的妻子和周圍鄰居將岳某送至醫院治療。隨后,岳某家人錄制了一段視頻,顯示岳某家堂屋門前約三、四米處的地上有一塊血跡,血跡旁約一米處有一直徑約15厘米的樹枝。經鑒定,岳某系外傷致顱腦損傷,評定為九級傷殘。因協商賠償未果,岳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吳某無法證明自己不存在過錯。在此案例中,以下法律觀點正確的是( )①岳某可向有關部門申請有償的法律援助②岳某家人錄制的視頻可用為訴訟的證據③吳某是樹木所有人要承擔過錯推定責任④斷枝侵害他人權益不屬于舉證責任倒置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法律援助是國家為保護和促進人權而建立的一種無償法律服務制度。所以說“岳某可向有關部門申請有償的法律援助”是錯誤的,故①排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第二十二條規定:調查人員調查收集計算機數據或者錄音、攝像等視聽資料的,應當要求被調查人提供有關資料的原始載體。而該案中岳某家人錄制的視頻是在岳某被送至醫院治療后進行的,攝像的原始載體嚴重缺失(即受傷者受傷現場),所以這個錄制的視頻不可用為訴訟的證據,故②排除。12.甲帶著自己的愛犬在公園游玩,乙見到后要求甲給愛犬拴上狗繩,遭到甲的拒絕。雙方發生口角,乙指著甲的狗破口大罵,甲的愛犬突然沖過去咬了乙一口,頓時鮮血淋漓。乙要求甲賠償各項損失7 000元,甲拒絕賠償。乙遂將甲告上法庭,要求法庭判令甲賠償自己的損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因乙對甲的狗有挑逗行為,甲可以免除責任B.乙對自己提出的主張負舉證責任,否則就要承擔敗訴的風險C.甲必須證明自己在這件事中沒有過錯,否則就要承擔侵權責任D.甲承擔的責任是過錯推定責任答案 B解析 飼養的動物致人損害的適用無過錯侵權責任,不可以免除甲的責任,A錯誤。法律規定了無過錯侵權責任,行為人只要損害了他人的民事權益,不論有無過錯,均應當承擔侵權責任,C錯誤。甲承擔的責任是無過錯侵權責任,D錯誤。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小紅(化名)應聘到杭州某公司上班。1個月后,小紅在車間工作時,因包裝帶突然斷裂,她手里的美工刀不慎傷到了眼睛,鮮血直流。同事見狀,趕緊將她送到醫院救治。單位利用沒有簽訂勞動合同這一有利條件,不承認小紅是單位員工,對醫藥費撒手不管。焦急的小紅只好找到婦聯,尋求幫助。市婦聯聯系了一知名律師辦理此案。盡管單位否認勞動關系,律師四處搜尋鐵證,找到單位工資單并發現夾在賬簿中的一張小紅借款的借據,最終打贏了這場官司。材料二 某市市民周先生被一名執勤交警以逆向行駛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為由開出處罰決定書,不容申辯,周先生被罰款200元扣3分。交納了罰款的周先生一紙訴狀將交警大隊告上法庭,要求撤銷處罰決定書。人民法院一審判決駁回了周先生的訴訟請求,理由是“周先生未能提交其他證據,證實自己的行為未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周先生不服,上訴至市中院。市中院認為,交警并未提供其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的證據,現在周先生否認存在“逆向行駛”、交警對此舉證不足的情況下,交警所作行政處罰應依法認定為沒有任何事實根據。據此,市中院作出終審判決:撤銷交警大隊作出的處罰決定的具體行政行為。(1)同樣是訴訟,兩案中的舉證責任有什么不同?為什么?(2)有人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從訴訟角度,應如何看待這句話?答案 (1)①材料一中的民事訴訟,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這是由雙方當事人的平等地位決定的。②材料二中的行政訴訟,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原因在于行政訴訟的核心問題是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這種行政行為是由行政機關單方作出的,公民只有被動服從;較之行政機關的財力、物力、人力,普通公民顯然勢單力薄,在舉證能力上無法與行政機關抗衡。(2)①證據是證明的根據,用已知的事實證明未知的事實離不開證據。②在訴訟中,我們強調“以事實為根據”,而證據又是確認事實的支柱。所以,打官司就是打證據,誰證據充分誰就能贏得官司,否則就要敗訴。③從訴訟角度看,“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這句話是一種誤解。有理沒有證據未必走遍天下,無理證據充足未必寸步難行。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小明生活在T市,假期回A縣老家看望爺爺,發現家里多了許多老年人保健品。詢問爺爺后得知,是“夕陽真紅”公司業務員推銷給爺爺的。推銷員說:“吃了此藥,可以治療爺爺的基礎病。”但爺爺吃了三個療程,花了22 000元,病情也未見好轉。學習了法律與生活的小明,決定到人民法院起訴,用法律維權。(1)你認為小明和爺爺在提起訴訟前應做哪些準備?民事起訴狀 原告:爺爺姓名,男,身份證號,住所,聯系方式 被告:“夕陽真紅”公司,住所地,聯系方式;業務員姓名 訴訟請求: ① 。 事實與理由: ②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原告向被告提出獲得賠償的請求是完全合法、合情、合理的。 綜上所述,原告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現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懇請人民法院支持原告全部訴訟請求。 此致 ③ 人民法院 附:本訴狀副本×份 具狀人:(姓名) 2022年5月2日(2)假如爺爺委托你幫助起草一份民事訴訟狀,請和小明一塊完成上表內容。答案 (1)①證據是當事人主張自己權利的重要工具,民事訴訟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小明和爺爺在提起訴訟前,需要準備好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如保健品、購買發票、相關證人證言等。②小明和爺爺如缺乏相應的法律知識,應委托訴訟代理人,幫助其進行訴訟。③起訴是訴訟程序的第一步,小明和爺爺應該根據相關信息完成民事起訴狀的撰寫,以便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2)①訴訟請求:判令被告返還原告購買保健品費22 000元及其他費用;判令被告承擔本訴訟的所有費用。②事實與理由:原告小明爺爺,患有基礎病,“夕陽真紅”公司業務員把保健品當藥品推銷給爺爺。推銷員說:“吃了此藥,可以治療基礎病。”但小明爺爺吃了三個療程,花了22 000元,病情也未見好轉。③A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