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十六課課時5學會歸納與類比推理 學案(含解析)-2024屆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統編版選擇性必修3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十六課課時5學會歸納與類比推理 學案(含解析)-2024屆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統編版選擇性必修3

資源簡介

課時5 學會歸納與類比推理
核心考點一 歸納推理
1.歸納推理的含義和種類
(1)含義:以個別性或特殊性知識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結論。
(2)種類:歸納推理可以分為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
完全歸納推理 不完全歸納推理
區別 前提 某類認識對象中的每個對象 某類認識對象中的部分對象
結論范圍 未超出前提的范圍 超出了前提的范圍
結論與前提的聯系 必然的 或然的
聯系 二者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較小,結論的一般性程度較大
提醒 ①只根據一兩件事實材料就簡單地得出一般性結論,認為結論一定可靠,犯了“輕率概括”的邏輯錯誤。
②簡單枚舉歸納推理和科學歸納推理都是不完全歸納推理,后者結論比前者結論的可靠性要高。
2.歸納推理的方法
(1)要保證完全歸納推理的結論真實可靠,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斷定個別對象情況的每個前提都是真實的;第二,所涉及的認識對象,一個都不能遺漏。
(2)提高不完全歸納推理結論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認識對象與有關現象之間尋找因果聯系。因果聯系是事物或現象之間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因果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聯系。
(3)人們常用的探求因果聯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異法、共變法等。
求同法 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出現在多個場合中,而在這些場合中只有一個有關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這個共同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
求異法 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在第一場合出現,在第二場合不出現,而在這兩個場合之間只有一點不同,即第一場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場合沒有這個因素A,其他有關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這個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
共變法 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在發生某種程度變化的各個場合中,只有一個因素A有量的變化,而其他因素都不變,那么,這唯一發生變化的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
求同求異并用法 如果在某一現象出現的幾個場合中,只有一個共同的情況,在這一現象不出現的另外幾個場合中都沒有這個情況,那么,這種情況可能就是這個現象出現的原因
剩余法 考察某一復雜現象產生的原因,如果已知它的原因在某個特定范圍內,又知道這個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就是這一復雜現象產生的剩余原因
1.以一般性知識為前提,推出個別性和特殊性的結論,這種推理形式叫作歸納推理。
糾正:歸納推理是以個別性或特殊性知識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結論。
2.歸納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認識的全部對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對象。
糾正:不完全歸納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認識的全部對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對象。完全歸納推理的前提涉及認識的全部對象。
3.探求因果聯系必須運用求同法、求異法、共變法。
糾正:人們常用的探求因果聯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異法、共變法等。
考向一 歸納推理的含義
典例1 1742年,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寫信給著名的數學家歐拉,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何一個大于2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質數之和。其推理形式可以表述為:4=1+3(兩質數之和);6=3+3(兩質數之和);8=3+5(兩質數之和);10=5+5(兩質數之和);12=5+7(兩質數之和),所以,任何大于2的偶數都是兩個質數之和。這一推理(  )
①屬于不完全歸納推理
②可以通過實踐證明其真理性
③體現了科學思維的客觀性和可推理性
④其前提和結論之間的聯系是或然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④符合題意,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沒有對任何大于2的偶數都是兩個質數之和進行全部計算,該推理屬于不完全歸納推理,屬于或然推理;②不符合題意,材料只是提出推理,沒有涉及實踐;③說法錯誤且不符合題意,科學思維有以下三個主要特點:客觀性、可檢驗性、預見性。
易錯提醒:誤認為不完全歸納推理的結論是必然的。由于不完全歸納推理沒有對前提中每個對象的情況都進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結論,這種推理的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系是或然的。
變式1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韓愈論證“誰是老師”運用的推理是(  )
A.輕率概括 B.類比推理
C.完全歸納推理 D.不完全歸納推理
答案 C
解析 C符合題意,“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意思是我是向他學習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還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就從師問道來說,沒有貴和賤的區分,沒有長和幼的區分,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在的地方。韓愈對“誰是老師”的歸納其前提涉及老師的全部范圍,這是一種完全歸納推理。
考向二 歸納推理的方法
典例2 為什么生活在又咸又苦海水里的魚,其肉卻不咸?經考察,海水中的魚雖然在體形、大小、種類等方面不同,但它們的鰓片上都有一種能排鹽的特殊構造,叫“氯化物分泌細胞”組織。而淡水中的魚雖然也在體形、大小、種類等方面不同,但它們的鰓片上都沒有這種“氯化物分泌細胞”組織。因此,具有“氯化物分泌細胞”組織是海魚在海水中長期生活而其肉不咸的原因。以上歸納推理的方法是(  )
①求同法 ②求異法
③共變法 ④剩余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①②正確,海魚為正事例組,淡水魚為負事例組。海魚在體形、大小、種類等方面不同,但它們的鰓片上都有一種能排鹽的特殊構造,叫“氯化物分泌細胞”組織,運用了求同法。淡水中的魚雖然也在體形、大小、種類等方面不同,但它們的鰓片上都沒有這種“氯化物分泌細胞”組織,運用了求同法。在正事例組和負事例組各自求同的基礎上求異,可得出結論:具有“氯化物分泌細胞”組織是海魚在海水中長期生活而其肉不咸的原因,故該例運用了求同求異并用法。
變式2 我國古代的著名醫藥學家孫思邈發現山區的老百姓容易得一種怪病,即雀盲癥,又叫夜盲癥,據他分析,窮人得這種病而富人不得這種病可能是窮人少吃葷的緣故。他用動物的肝臟來治病,果然有效。孫思邈使用的方法是(  )
A.求同法 B.求異法
C.求同求異并用法 D.共變法
答案 C
解析 A不符合題意,求同法是判明現象因果聯系的方法之一,是對研究的對象,尋找在不同的場合中出現的一個共同的情況的方法,題干未涉及;B不符合題意,求異法是判明現象間因果聯系的一種邏輯方法,即如果被考察的現象在第一場合出現,在第二場合不出現,并且在兩個場合中僅有一個情況不同,題干未涉及;D不符合題意,共變法是從現象變化的數量和程度方面來判斷因果關系,題干未涉及。
核心考點二 類比推理
1.類比推理的含義及依據
含義 類比推理就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一些屬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依據 事物屬性之間的內在聯系,是類比推理的客觀依據
特點 類比推理的前提由兩個或兩類對象的比較構成,結論是或然的
提醒 類比不同于比較、比喻。類比是一種推理,要在比較的基礎上得出新的結論;比較是一種簡單的認識方法,目的在于認識兩類事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目的在于生動形象地描寫或說明認識對象。
2.類比推理的方法
方法 ①從思維方法的角度看,模擬方法是一種類比推理方法 ②從思維的角度說,類比推理既可以在對象的要素和結構之間進行類比,也可以在對象的功能之間進行類比,還可以從導致對象某種功能的條件方面進行類比
提高可靠程度 ①類比的根據越多越好 ②作為類比推理根據的相同屬性越是接近本質屬性,相同屬性與推出屬性之間的相關程度越高,結論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③前提中確認的屬性不應該有與結論相互排斥的屬性
提醒 僅根據對象間表面上某些情況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們在其他情況上也相同或相似,犯了“機械類比”錯誤。
3.類比推理的作用
(1)類比推理在科學技術創新中具有前鋒的作用。
(2)在日常論證說理中,類比推理可以幫助我們創新性地解決他人思想上的困惑,糾正他人認識中的錯誤。
4.把握邏輯規則,糾正邏輯錯誤
(1)邏輯思維過程
①邏輯思維過程是由概念、判斷和推理來承擔和表現的。只有做到準確把握概念、正確運用判斷、精確進行推理,思維才能合乎邏輯的要求。
②準確把握概念,就是要準確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要學會用定義和劃分的方法來明確概念。
③正確運用判斷,就是要深刻理解不同判斷的具體結構及其邏輯特征,學會在不同的思維環境中正確地運用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
④精確進行推理,就是要認真辨別不同前提的邏輯性質,區分不同推理的基本規則,努力保證演繹推理結論的必然性,提高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結論的可靠性。
(2)學習形式邏輯的意義
①澄清概念、準確判斷、嚴密推理、清理矛盾、合理論證、辨識謬誤、糾正錯誤,是邏輯思維的題中之義。
②學習形式邏輯,不僅有利于提升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助于提升我們的理性思維的素養和科學思維的水平,也有助于培育我們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1.事物屬性之間的相似和相同之處,是類比推理的客觀依據。
糾正:事物屬性之間的內在聯系,是類比推理的客觀依據。
2.類比推理屬于必然推理。
糾正:類比推理是或然推理。
3.類比推理就是比較方法的運用。
糾正:類比不同于比較。類比要在比較的基礎上得出新的結論,它是一種推理;比較是一種簡單的認識方法,不是推理。
4.類比推理旨在糾正他人認識中的錯誤。
糾正:類比推理可以幫助我們創新性地解決他人思想上的困惑,糾正他人認識中的錯誤。
考向一 類比推理
典例1 中科大附屬醫院科研團隊借鑒都江堰水利工程利用魚嘴控制岷江水流方向的方法,研發出“基于柔性pH傳感技術的智能喉罩”,在食管入口處也設置一個“魚嘴”,防止反流液流入食管前方的氣管中,造成誤吸,最大程度保障患者麻醉安全。該團隊的創新成果運用了(  )
A.科學歸納推理,其前提與結論之間具有保真關系
B.探求事物之間因果聯系的不完全歸納推理的方法
C.在認識對象的結構和功能間進行類比推理的方法
D.從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結論的演繹推理的方法
答案 C
解析 完全歸納推理其前提與結論之間具有保真關系,科學歸納推理屬于不完全歸納推理,是或然推理,其前提與結論之間不具有保真關系,故A錯誤;提高不完全歸納推理結論可靠程度,需要在認識對象與有關現象之間尋找因果聯系,其方法有求同法、求異法、共變法、求同求異共用法、剩余法,故B錯誤;從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結論的是類比推理,演繹推理是從一般性前提推出個別性結論的方法,故D 錯誤。
易錯提醒:誤認為從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結論是演繹推理的方法。從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結論的是類比推理,演繹推理是從一般性前提推出個別性結論的方法。
變式1 2022年北京冬奧會繼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再次驚艷世人。在此期間,國家游泳中心從“水立方”變身為“冰立方”,成為全球冰壺運動員巔峰對決的絕佳舞臺。“水立方”的建筑設計蘊含著先進的綠色科技,無論是其結構還是功能,靈感源于對肥皂泡的形學和力學特性的研究成果。從肥皂泡到“水立方”的華麗轉身,下列關于這一推理形式說法正確的是(  )
①該推理是一種簡單的認識方法
②該推理的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識
③該推理要在比較的基礎上才能得出新結論
④該推理能夠針對事物進行生動形象地描寫或說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類比推理。①不符合題意,比較的目的在于認識兩類事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一種簡單的認識方法;②符合題意,類比推理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識;③符合題意,類比推理要在比較的基礎上得出新結論;④不符合題意,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目的在于生動形象地描寫或說明認識對象。
考向二 把握邏輯規則
典例2 列寧曾說:“邏輯形式和邏輯規律不是空洞的外殼,而是客觀世界的反映。人的實踐經過億萬次的重復,在人的意識中以邏輯的形式固定下來。這些形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億萬次的重復才有著先入之見的鞏固性和公理的性質。”對此,以下認識正確的是(  )
①邏輯形式和規律都是對生活實踐的提煉和總結
②只要是形式邏輯正確,就能指導實踐取得成功
③符合形式邏輯規律,即可實現對事物的正確認識
④只要思維形式結構正確,就能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只要是形式邏輯正確,就能指導實踐取得成功”表述過于絕對,②排除。形式邏輯特別關注推理問題。其核心任務是要把握從真前提推導出真結論的規律和規則,但并不是“符合形式邏輯規律,即可實現對事物的正確認識”,③錯誤。
易錯提醒:誤認為符合形式邏輯規律,即可實現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形式邏輯的核心任務是要把握從真前提推導出真結論的規律和規則。形成對事物的正確認識需要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認識歷程。
變式2 “遵守形式邏輯的規律與規則,是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這句話應該這樣理解(  )
①只要遵守形式邏輯的規律和規則,就能獲得正確思維
②只有遵守形式邏輯的規律和規則,才能獲得正確思維
③如果沒有獲得正確思維,說明沒有遵守形式邏輯的規律和規則
④如果獲得了正確思維,說明遵守了形式邏輯的規律和規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遵守形式邏輯的規律與規則,是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但非充分條件。因此,要獲得正確思維必須遵守形式邏輯的規律與規則,但不意味著只要遵守形式邏輯的規律和規則,就能獲得正確思維,也不意味著若沒有獲得正確思維,一定就是沒有遵守形式邏輯的規律和規則的結果,①③說法錯誤,排除。
課時精練
一、選擇題
1.2022年7月以來,重慶、四川、浙江等多地紛紛突破40 ℃高溫,這樣的極端高溫天氣是全球變暖、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強盛、臺風明顯減少、熱島效應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由于重慶坐落在四川盆地東南邊緣的平行嶺谷中,這個獨特的地理環境更是讓重慶出現了百年不遇的高溫和旱情。關于重慶高溫原因的推理(  )
①遵循了演繹推理的邏輯要義
②運用類比推理獲得新認識
③采用歸納推理探求因果聯系
④借助求異法認識復雜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演繹推理是從一般性前提推出個別性結論的推理,是前提蘊涵結論的必然推理。材料中運用的是歸納推理,①錯誤。類比推理是從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結論,或從個別性前提推出個別性結論的推理。材料未涉及,②錯誤。
2.中國傳統文化“八卦配數”將所有數字都歸納成八個數字: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用數字除以八,把余數歸納到八個數字中。這體現了我國早期歸納推理的雛形。聯系所學知識,以下對歸納推理表述正確的是(  )
①歸納推理是由個別推出一般的推理方法
②歸納推理是由一般推出個別的推理方法
③完全歸納推理屬于或然推理的范疇
④不完全歸納推理屬于或然推理的范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根據教材知識可知,歸納推理是以個別性或特殊性知識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結論,②錯誤。完全歸納推理的前提與結論之間具有保真關系,它不屬于或然推理,③錯誤。
3.讀下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合理抽樣、科學歸納有利于避免“輕率概括”的問題
B.樣本量太小會造成偏差,增加樣本量就會使結論準確
C.推理結論失真的原因在于前提為假
D.不能根據一件事實材料得出一般性結論,這說明歸納推理不可行
答案 A
解析 歸納推理屬于或然推理,“增加樣本量就會使結論準確”的說法太絕對,增加樣本量結論也不一定準確,B錯誤。圖片中的這個前提是經過調查的,前提是真的,C錯誤。歸納推理是指以個別性或特殊性知識為前提,推出一般性結論,而歸納推理的正確性與兩個條件有關,一是前提的真實性,二是推理結構的有效性,“歸納推理不可行”說法錯誤,D排除。
4.2022年5月,奧密克戎的疫苗研究進入臨床試驗階段。臨床試驗分為Ⅰ期、Ⅱ期、Ⅲ期,Ⅰ期試驗成功,才能進行Ⅱ期、Ⅲ期試驗。Ⅰ期考察疫苗在人體里的安全性,受試者數量較少,在百例左右;Ⅱ期則考察疫苗有效性,檢測疫苗能否刺激白細胞產生抗體,受試者在幾百到上千例;Ⅲ期受試者數量最為龐大、耗時最久,要采用隨機、盲法、安慰劑等對照設計,最后還要對臨床試驗的數據進行分析。從邏輯與思維的角度看,這一過程用到的思維方法是(  )
①完全歸納法
②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
③分析與綜合
④求同求異并用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Ⅰ期考察疫苗在人體里的安全性,受試者數量較少,在百例左右,屬于不完全歸納推理,①錯誤。材料中未體現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②不符合題意。
5.截至2022年6月22日,全球已有33個國家報告920例不明病因的兒童肝炎疑似病例,其中18例死亡,一些病例則接受了肝移植。世衛組織說,所有病例的樣本中均未檢測出甲、乙、丙、丁、戊這五種常見肝炎病毒。在至少74個病例中檢出一種腺病毒,其中18個病例中檢出41型腺病毒。因此,腺病毒是導致這些病例的一個假設原因。世衛組織得出這一結論運用的推理方法是(  )
①完全歸納法 ②不完全歸納法
③共變法 ④求同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世衛組織得出這一結論運用的推理方法是不完全歸納法、求同法,完全歸納法、共變法在材料中未涉及,故②④符合題意。
6.某市公布新冠疫情情況:A區新增一確診病例。7月15日至7月20日在B區農貿城活動,21日去A區出差,23日病發被轉運至A區醫院治療。C區新增一確診病例,系此前B區確診病例李某的密切接觸者。7月17日到B區旅游,并與李某同桌就餐,19日返回C區家中,23日病發被轉運至醫院治療。由于李某曾多次前往B區農貿城采購,專家初步斷定,此次疫情可能源于B區農貿城工作人員感染。上述材料探求因果聯系的邏輯方法是(  )
A.求同法 B.求異法
C.共變法 D.求同求異并用法
答案 A
解析 求異法是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在第一場合出現,在第二場合不出現,而在這兩個場合之間只有一點不同,即第一場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場合沒有這個因素A,其他有關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這個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材料沒有運用求異法,B、D不符合題意。共變法是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在發生某種程度變化的各個場合中,只有一個因素A有量的變化,而其他因素都不變,那么,這唯一發生變化的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材料沒有運用共變法,C不符合題意。
7.小童感覺自己左腮下部有疼痛感,食欲不佳。醫生觀察小童的左腮下部,皮膚外表沒什么異樣;扁桃體也沒有紅腫現象,用高溫蒸煮殺菌過的筷子輕點扁桃體,也沒有疼痛感,蘸取幾粒鹽輕點扁桃體,也沒有疼痛感,即判斷扁桃體沒有發炎。第二天,小童再去看醫生的時候,醫生發現他左腮下部略有腫大,又聽小童說班上有學生得了流行性腮腺炎而停課回家休息,隨即判斷小童很可能是此病。后來確診為流行性腮腺炎。此推理運用的方法是(  )
A.求同法 B.求異法
C.共變法 D.剩余法
答案 D
解析 剩余法是指考察某一復雜現象產生的原因,如果已知它的原因在某個特定范圍內,又知道這個原因只是部分原因,其他原因可能就是這一復雜現象產生的剩余原因。材料運用了剩余法,D符合題意。
8.美人西施心口痛,用手按住胸口,皺起眉頭,丑人東施見了感到這個神態很美,回到村里,也仿效而為,自以為也很美。哪知,村里富人見了趕快關上門,窮人見了趕快拉著妻子走開。這一類比推理(  )
A.錯誤在于類比時不考慮對象的本質差別,僅僅根據表面的相同而推出其他情況的相同
B.錯誤在于類比的兩個(或兩類)對象之間共同屬性過少(數量不足)
C.錯誤在于沒有解決他人思想上的困惑
D.錯誤在于結論與該對象其他屬性相矛盾
答案 A
解析 本題類比的錯誤不在于共同屬性過少,而是沒有揭示本質屬性,B不符合題意。本題類比推理錯誤不是因為沒有解決他人思想上的困惑,且結論與該對象其他屬性沒有出現矛盾和排斥,C、D不符合題意。
9.走進位于嘉定的我國著名外交官顧維鈞陳列室,他在1919年巴黎和會上的慷慨陳詞令人振奮:“山東是中國文化的搖籃,中國的圣人孔子和孟子就誕生在這片土地上。孔子猶如西方的耶穌,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顧維鈞以雄辯維護了國家主權。從邏輯角度看,他采用了(  )
A.類比推理 B.歸納推理
C.演繹推理 D.必然推理
答案 A
解析 歸納推理是從個別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結論的推理。材料不屬于歸納推理,B排除。演繹推理是從一般性前提推出個別性結論的推理。材料不屬于演繹推理,C排除。材料中體現的是類比推理,而類比推理屬于或然推理,其結論不具有保真性,D排除。
10.一尊南宋年間的千手觀音造像原本有1 024只手,修復前可見約830只手,保存相對完好的有400只左右。團隊就是以這400只保存完整的手為基準,觀察待修復手處在整龕觀音的什么位置,尋找它的對稱相似手的空間特征。再通過完好手的五個手指之間的回歸關系,算出待修復手的長度、手指彎曲度等等,最終完成修復。這一文物修復過程是(  )
①在整體與部分的統一中推斷文物缺損部位的狀態
②運用類比推理尋找文物各部分之間的規律性關系
③通過思維發散揭示文物各部位可能存在的其他關系
④根據無意想象重建文物完好部位與缺損部位的聯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文物工作者尋找文物各部位之間的固有聯系,而不是通過思維發散揭示文物各部位可能存在的其他關系,③錯誤。無意想象是指沒有預定的目的的想象。文物工作者文物修復的過程具有自覺性和目的性,而不是無目的的重建文物完好部位與缺損部位的聯系,④錯誤。
11.建筑師在蓋房時可以對照設計圖,教師備課可以看各種參考書,所以,學生在考試時可以看教科書及相關材料。這個推理(  )
①把握了事物間的因果聯系,探求了事物現象間的規律性關系
②運用了創造性思維,舉一反三,利于糾正他人認識中的錯誤
③前提與結論間的聯系是或然的,需要提高類比推理的可靠程度
④犯了“機械類比”錯誤,未能抓住前提與結論間共同的本質屬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由“建筑師在蓋房時可以對照設計圖,教師備課可以看各種參考書”,推理出“學生在考試時可以看教科書及相關材料”,忽略了“在考試時”這個不同前提,并沒有正確把握事物間的因果聯系,也沒有探求事物現象間的規律性關系,①說法錯誤。該推理形成了錯誤性認識,并沒有運用創造性思維,也沒有正確利用舉一反三,②說法錯誤。
12.聲有直線傳播、反射和折射現象,其原因在于它有波動性。光也有直線傳播、反射和折射現象,所以,光也可能有波動性。下列選項與上述推理類型一致的是(  )
①水母能預測風暴的來臨,其原因在于水母耳朵的特殊結構。根據水母耳朵的結構,科學家設計了水母耳暴預測儀
②金導電,鐵導電,銅導電,金、鐵、銅都是金屬,未遇一種金屬不導電,所以,金屬導電
③太陽什么時候離人近,《兩小兒辯日》中有一小兒認為:“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④小男孩兒正睡得香甜,圓圓的蘋果臉上,半開半合的小嘴兒像一顆含苞欲放的花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的推理屬于類比推理。②為個別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結論的推理,該推理為歸納推理,不符合題意。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目的在于生動形象地描寫或說明認識對象,不符合題意。
二、非選擇題
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科研人員在研究一種新藥(A)對某種疾病(B)的治療效果。在臨床試驗中,科研人員將患有相同疾病(B)的自愿試驗人群分為甲、乙兩組,每一組各500人。其中,甲組為實驗組,乙組為對照組。科研人員進行了如下操作:給甲組病人注入含有新藥(A)的生理鹽水,連續注射3個療程;給乙組病人注入不含新藥(A)的生理鹽水,同樣連續注射3個療程。療程結束后,研究人員發現:注入新藥(A)的甲組病人中,有432人的病灶范圍明顯縮小,68人有所好轉;乙組病人中,有380人無明顯變化,120人病情加重。科研人員由此得出了結論:新藥(A)對疾病(B)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結合材料,運用邏輯與思維的知識,簡要分析科研人員的新藥試驗運用的推理方式。
答案 (1)科研人員的新藥試驗運用了歸納推理中的求同法和求異法。求同求異并用法分為兩次求同,一次求異。
(2)不完全歸納推理是或然推理,不能得到必然的結論,需要在試驗中盡可能提高可靠度。
(3)給甲組病人注入含有新藥(A)的生理鹽水,得到了甲組病人普遍好轉的試驗結果,這是一次求同。給乙組病人注入不含新藥(A)的生理鹽水,得到了乙組病人都沒有好轉的試驗結果,這也是求同。最后將甲、乙兩組病人進行對照,發現新藥(A)對疾病(B)有明顯的治療效果,這是求異。
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中國空間站將在2022年完成在軌建造,屆時形成由天和核心艙和問天、夢天實驗艙組成的“T”字基本構型,完成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重要目標。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建造中國空間站,是幾代中國航天人的夢想。1992年,國家決定實施載人航天工程,并確定了“三步走”發展戰略,至今已走過30年的歷程。逐夢的30年間,長征二號F火箭飛了16次,神舟飛船飛了14艘,航天員飛了9趟,不懈的創新攻關和努力,造就了筑夢太空的堅實底座和底氣。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再到神舟十四號,從無人到一人一天進入太空再到多人多天進入太空,從艙內實驗到太空行走再到駐留太空3個月、6個月中國空間站藍圖繪就,飛天夢伸向更遠的天際。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奮力拼搏接續奮斗,以“滿格的信心、滿血的狀態、滿分的表現”,不斷刷新中國高度、創造中國奇跡,為空間站夢想鋪展了一節節向上攀登的臺階。
◆巡天探宇尋新家園
我國自主研發的肩負“近鄰宜居行星巡天計劃”的首個太空望遠鏡——巡天號光學倉將于2023年發射升空。天巡號將長期觀測距離地球約32光年處的100顆類太陽型恒星,有望在其周圍發現宜居帶類地行星,特別是“地球2.0”(與地球大小軌道與環境非常相似的行星),實現“從0到1”的重大突破。據估算,這一計劃預計發現約50顆類地行星。科學家將通過對太陽系近鄰行星系統的細致普查,給出宜居行星及“超級地球”(數倍到10倍地球質量的系外行星)的數目、真實質量和三維軌道等信息。
(1)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指出,科學發展是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請運用所學知識結合中國航天發展歷程加以闡釋。
(2)請你就“近鄰宜居行星巡天計劃”尋找“地球2.0”的構想所運用的推理方法進行分析,并就這一推理方法的科學性談談你的認識。
答案 (1)事物發展是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科學發展也不例外。漸進性中包含著飛躍性,漸進性的每一步進展都走向飛躍性,經過漸進性的積累,科學發展才能產生飛躍性;飛躍性中又包含著漸進性,為科學發展新的漸進性開辟道路。經過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創新攻關、接續奮斗,中國航天取得了從無人到有人、從一人到多人、從艙內實驗到太空行走、從短期停留到中長期駐留的偉大成就,每一步成功都是漸進性積累從而產生的飛躍性,又為新的漸進性開辟了道路,推動中國航天科技不斷發展。
(2)通過觀測篩選出與地球大小、軌道與環境非常相似的類地行星,根據其與地球的相似程度來判定是否適合人類居住,以期找到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地球”,這個過程運用了類比推理。客觀事物及其屬性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事物屬性之間的內在聯系是類比推理的客觀依據。但由于事物屬性之間既有相似性也有差異性,類比推理的結論是或然的。要提高類比推理的科學性,前提中確認對象的相同或相似屬性越多、越接近事物的本質,且不與結論相排斥,結論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山县| 根河市| 滨州市| 灵丘县| 东兰县| 海兴县| 靖安县| 东明县| 桦川县| 青冈县| 基隆市| 阿拉善右旗| 温宿县| 广东省| 庆安县| 镇雄县| 马龙县| 肇州县| 色达县| 商都县| 武强县| 嵊州市| 齐河县| 信阳市| 夏邑县| 谷城县| 潢川县| 伊金霍洛旗| 姜堰市| 安义县| 鸡东县| 时尚| 兴安县| 九江市| 龙胜| 佳木斯市| 昌都县| 崇信县| 宁化县| 原阳县| 开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