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2 推動認識發展核心考點一 不作簡單肯定或否定1.肯定與否定的辯證關系肯定方面 否定方面含義 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這一事物為它自身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促使該事物滅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轉化為他事物的方面對立關系 ①肯定方面維持著事物的質的規定性,當肯定方面處于優勢時,事物就會保持其原有的性質和自身的存在 ②當否定方面在事物發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時,事物就會改變自己的根本性質,實現對自身的否定統一關系 任何事物內部都包含著肯定與否定兩個方面 ①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著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對立與斗爭必然使事物的發展進入自我否定階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 ②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全盤否定,矛盾斗爭的結果并不是將矛盾雙方消解為虛無,而是產生新的規定性。這種包含肯定的否定是“辯證的否定”要求 根據事物內部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之間的辯證關系,我們看待事物、解決問題就不能簡單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則,就會陷于主觀的、極端的思維方式,犯形而上學的錯誤2.辯證的否定觀含義 辯證的否定具有肯定與否定的雙重性。它包含著肯定,同時又具有比肯定更為豐富的內容,更能體現事物發展的辯證法發展的環節 作為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否定,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的否定。沒有對這一整體、統一體的否定,舊事物就不能滅亡,新事物就不能產生聯系的環節 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中合理因素的肯定與保留,這種保留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而是經過改造的容納實質是“揚棄” 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看待事物、解決問題就不能簡單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則,就會陷于主觀的、極端的思維方式,犯形而上學的錯誤歸納提升 從肯定、否定方面理解辯證的否定觀1.否定方面是促使該事物滅亡而不再存在的方面。糾正:否定方面是促使該事物滅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轉化為他事物的方面。2.事物是否保持其原有的性質和自身的存在,關鍵取決于事物是處于肯定還是否定階段。糾正:當肯定方面處于優勢時,事物就會保持其原有的性質和自身的存在。當否定方面在事物發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時,事物就會改變自己的根本性質,實現對自身的否定。考向一 肯定與否定典例1 顛覆性技術被譽為“可改變游戲規則”的創新技術,是企業獲得未來發展主導權的戰略點。面對數碼攝影技術的出現,曾經的膠卷相機巨頭柯達黯然破產;面對互聯網,美國零售巨頭的門店接連消失。與此相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特斯拉,不僅開辟了新市場還向太空發起進軍。顛覆性技術的出現既能讓那些看似不可能倒下的“巨人”倒下,也能催生出新的力量、新的結構、新的機遇。顛覆性技術( )A.在與舊技術絕對不相容的對立中實現創新B.是對既往技術的否定和對現實技術的肯定C.在肯定因素與否定因素的斗爭中破舊立新D.在肯定與否定的循環往復中實現永續發展答案 C解析 顛覆性技術的出現既能讓那些看似不可能倒下的“巨人”倒下,也能催生出新的力量、新的結構、新的機遇,說明顛覆性技術在肯定因素與否定因素的斗爭中破舊立新,C正確。“絕對不相容”屬于形而上學的否定觀,A錯誤。辯證否定觀的實質是“揚棄”,既肯定又否定,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是對既往技術的否定和對現實技術的肯定”說法錯誤,B排除。材料并未涉及肯定與否定的循環往復,D排除。易錯提醒:誤認為肯定與否定是絕對不相容的??隙ㄖ邪穸ǎ穸ㄖ邪隙?,否定并不是全盤否定,這種包含肯定的否定是“辯證的否定”。變式1 明君務循其法,因時制宜。茍利于人,不必法古;必害于事,不可循舊。成化之宗,在于隨時;為治之本,在于因世……這些治世思想對今天的治國理政仍具有借鑒意義。對于古代的治世思想( )①要在克服中保留,在繼承中發展②要在肯定理解的同時進行否定理解③要在創新中全面承襲,促進其創造性轉化④要善于拋棄,在否定中促成新理念的形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對古代治世思想,應堅持辯證否定、批判繼承,故①②正確。對于古代的治世思想要堅持辯證否定的態度,既不能全面承襲,也不能完全拋棄,故③④錯誤。考向二 辯證否定典例2 三腸渦蟲是一種奇妙的動物,如果用刀子將其身體一切為二,它將生長成為兩個三腸渦蟲。三腸渦蟲通過細胞增殖和使用遍布全身叫作新胚芽的未分化干細胞改造現有器官,從而實現器官組織的再生。這說明( )①辯證的否定具有肯定與否定的雙重性②事物內部的否定方面維持著事物的質的規定性③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合理因素的原封照搬④辯證否定可以產生新的規定性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C解析 三腸渦蟲的生長特點說明辯證的否定具有肯定與否定的雙重性,辯證否定可以產生新的規定性,①④說法正確。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維持著事物的質的規定性,②說法錯誤。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并不是對合理因素的原封照搬,而是經過改造,把它們包含在新事物中,③說法錯誤。易錯提醒:誤認為肯定是對合理因素的保留,是原封不動地將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對合理因素的保留,不是原封不動地將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經過改造,把它們包含在新事物之中。變式2 隨著新冠疫情的暴發,“微課”迅速發展起來?!拔⒄n”是一種以學生網絡在線學習知識為主要手段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微課”網絡可以隨時隨地學習自己不懂的知識,成為學習的主角。從哲學上看,“微課”的運用( )①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完全顛覆②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辯證否定③體現了創新不僅是事物自身的否定,也是外在因素的否定④體現了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 D解析 “完全顛覆”說法錯誤,應是對傳統課堂的辯證否定,①排除。創新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而不是外在因素的否定,③錯誤。核心考點二 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1.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感性具體 思維抽象含義 感性具體的認識,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是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 思維抽象是指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或者從其個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維活動環節 通過感官感知,是認識的起點 ①分離是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 ②提純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 ③簡略化是表述思維抽象結果的環節 ④理想化是思維抽象的一種特殊形式局限性 感性具體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還沒有揭示事物的內部聯系和本質,沒有把握本質與現象相統一的事物整體,對事物的認識不完全 人們通過思維抽象形成的是對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認識,還不能把握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提醒 實踐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內容也就不同。抽象,既可以從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質的規定性,也可以從事物個性中抽取某種共性,等等。2.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1)思維具體是指在理性認識的層次上反映事物具體整體的認識,是人們在思維中把事物各個方面的本質規定按照其內在聯系綜合起來,形成關于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2)從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的環節起點 選擇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是對研究對象的基本單位的反映橋梁 隨著認識的發展,起點中所包含的種種矛盾會逐一展現出來,這些矛盾是認識發展的環節,也是思維從抽象逐步走向具體的橋梁終點 對事物多樣性及其統一性的認識,是對認識對象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3.認識發展的思維過程: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思維過程的這兩個階段相互依賴、不可分割。第一階段是第二階段的前提和基礎,第二階段是第一階段的上升和飛躍。提醒 思維具體是思維活動的結果,而不是起點。實踐→感性具體→思維抽象→思維具體→實踐。1.感性具體是錯誤的,思維具體是正確的。糾正:感性具體和思維具體都是對事物的認識和反映,因此,這種反映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2.感性具體是指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或者從其個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維活動。糾正:思維抽象是指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或者從其個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維活動。3.思維從思維具體開始,經歷思維抽象,形成感性具體。糾正:思維從感性具體開始,經歷思維抽象,形成思維具體。考向一 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典例1 “如果我從入口著手,那么這就是一個混沌的關于整體的表象,經過更貼近的規定之后,我就會在分析中達到一些最簡單的規定。于是行程又得從那里回過頭來,直到最后我又回到入口,但是這回入口已不是一個混沌關于整體的表象,而是一個具有規定和關系的豐富的總體了?!睂︸R克思這一觀點認識正確的是( )①“混沌的關于整體的表象”屬于感性具體階段,是對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認識②“在分析中達到一些最簡單的規定”屬于思維抽象階段,其具體過程存在差別③“直到最后又回到入口”是飛躍的終點,是對認識對象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④“一個具有規定和關系的豐富的總體”屬于思維具體階段,簡略化貫穿全過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通過思維抽象形成的是對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認識,感性具體的認識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是對事物整體的認識,①錯誤。簡略化是表述思維抽象結果的環節,不屬于思維具體階段,④錯誤。易錯提醒:混淆感性具體和思維具體對事物整體的認識。思維具體是在理性認識的層次上反映事物具體整體的認識,感性具體的認識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是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變式1 伽利略認為,如果一切接觸面都是光滑的,一個鋼珠從斜面的某一高度靜止滾下,由于只受重力,沒有阻力產生能量損耗,那么它必定到達另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如果把斜面放平緩一些,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如果斜面變成水平面,則鋼珠找不到同樣的高度而會一直保持一種運動狀態,永遠運動下去。這說明( )①提純能夠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擾人們認識的因素②簡略化要注重概括性表達以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預測③理想化有利于人們揭示認識對象的本質和規律④分離環節不考慮研究對象與其他對象之間存在的各式各樣的聯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簡略化就是對單一狀態下的認識事物的結果進行簡要化處理,或對認識結果的一種簡略表達,而不是概括性表達,②錯誤;分離是暫時不考慮研究對象與其他對象之間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樣的聯系,而不是“不考慮”,④錯誤。考向二 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典例2 1941年,毛澤東在《關于農村調查》一文中寫道:“當我們觀察一件事物時,第一步的觀察只能看到這件事物的大體輪廓,形成一般概念。好比一個初來延安的人,開始他對延安的認識只是一般的、籠統的。可是當他參觀了抗大、女大以及延安的各機關學校之后,他采取了第二個步驟,用分析方法把延安的各部分有秩序地加以細細的研究和分析。然后第三步再用綜合法把對各部分的分析加以綜合,得出整體的延安。這時認識的延安就與初來時認識的延安不同,他開始看見的是整個的延安,現在看見的也是整個的延安,但與開始的了解不同了,現在他對延安就有了科學的認識和具體的了解。”上述認識過程中( )①初來時對延安的感性具體認識是零散和片面的②對延安各部分的研究分析還停留在外部形象上③對延安的科學認識和具體了解體現了思維具體④對延安的認識最終達到再現事物多樣性的統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 初來時對延安的感性具體認識是對延安整體的認識,只停留在外部形象上,但不是零散、片面的,①錯誤。對延安各部分的研究分析是對延安零散、片面的認識,體現了思維抽象,而不是停留在外部形象上,②錯誤。變式2 在資本主義社會,商品關系是最普遍的社會關系,馬克思把“商品”作為剖析資本主義社會的邏輯起點,引出了“貨幣”的概念。貨幣出現以后,發展到一定階段,會轉化為資本,在進一步的發展中,由資本而產生剩余價值,社會財富大量集中,必然加劇勞動與資本之間的矛盾,促使社會主義革命不可避免地到來。馬克思對整個資本主義社會規律的認識( )①經歷了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到思維具體的過程②不是感性具體,而是思維抽象的目的和內容③是對資本主義社會分離、提純、簡略化和理想化的過程④得益于正確選擇了“商品”這個思維上升的起點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馬克思對整個資本主義社會規律的認識,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最終達到了思維具體,故②錯誤;思維抽象的具體過程千差萬別,分離、提純、簡略化和理想化是科學的思維抽象的重要環節。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思維具體,③錯誤。易錯提醒:混淆思維抽象的具體環節和從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上升的環節。分離、提純、簡略化和理想化是科學的思維抽象的重要環節。思維從最一般的抽象規定開始,通過各個上升環節,達到再現事物多樣性的統一。最終完成的思維具體是飛躍的終點。課時精練一、選擇題1.梅蘭芳之所以不像絕大多數因媒體包裝而走紅的明星那樣瞬間被人忘卻,是因為他在《貴妃醉酒》《霸王別姬》《汾河灣》等這些傳統戲曲表演中,既恪守規矩,又超越前人而成為一代宗師。這充分說明( )①辯證否定是肯定與否定的統一②事物的自我否定是辯證思維的實質與核心③事物因自我否定而實現自我更新和發展④事物內部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定事物發展方向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運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是辯證思維的實質與核心,故②不選。材料并未涉及事物內部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定事物發展方向,故④不選。2.魯迅在《拿來主義》一文中指出了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的態度,“拿來”是占有、挑選和吸取,亦即取法古今中外一切有用的、有益的、好的東西——“恰如吃用牛羊,棄去蹄毛,留其精粹”。這啟示我們( )①要實現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轉換②要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③要深刻把握肯定與否定之間的辯證關系④對待事物不作簡單肯定或否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我們的認識要經過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過程,①錯誤。材料強調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的態度,這并沒有涉及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②不符合題意。3.2022年8月,為充分激發青年科研人員創新活力,科技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減輕青年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的通知》,圍繞青年科研人員挑大梁、增機會、減考核、保時間、強身心等方面開展新一輪減負行動,堅持破立并舉,堅持系統協同。對此,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①破是對事物的否定,立是對事物的肯定②破和立要在新質代替舊質中推動發展③堅持系統協同體現了辯證思維的整體性特征④堅持系統協同運用了聯想思維的方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破與立都不是簡單地肯定與否定,而是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把“破”與“立”簡單地理解為否定和肯定是錯誤的,故①排除。聯想思維是指將記憶中對不同事物的認識進行聯結與思考的思維活動。堅持系統協同與聯想思維的方法沒有直接關系,④排除。4.北京、成都等地相繼推出與景區、小鎮實際場景結合的沉浸式劇本殺項目。有業內人士表示,將劇本殺融入文旅產品,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傳統旅游觀光的局限,讓游客出游體驗更加豐富,但短期內想要盈利和實現大量引流也不太現實。每個景區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不能完全用固定的模式,無論是劇本還是場景布置,都需要根據當地的文化要素量身打造。這要求景區( )①在肯定與否定的統一中實現發展②在辯證思維指導下尋求最佳方案③在綜合的基礎上分析事物的整體④在量變的前提下促成事物的質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分析是綜合的基礎,綜合是分析的先導,故③錯誤。材料沒體現量變與質變的關系,④排除。5.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從抗日戰爭時期的延安整風運動,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整風整黨運動,再到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國共產黨永葆自我革命精神,不斷贏得歷史主動,引領偉大的社會革命。這告訴我們( )①事物是在自我否定與超越中得到發展的②肯定和否定的斗爭使事物發展進入自我肯定階段③辯證的否定可以使事物產生新的規定性④新事物的產生是在對舊事物完全否定中實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任何事物中都包含著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對立與斗爭必然使事物的發展進入自我否定環節、自我否定階段,而不是進入自我肯定階段,②錯誤。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全盤否定,④錯誤。6.由于自由落體運動受空氣阻力因素的干擾,亞里士多德作出了重物體比輕物體先落地的結論。而伽利略撇開空氣阻力的因素,設想在純粹狀態下的落體運動,從而得出了自由落體運動定律(如果不計空氣阻力,輕重物體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結論。伽利略的設想( )A.體現了意識活動特有的直接現實性和社會歷史性B.避開了客觀存在的真實聯系,屬于形而上學的觀點C.屬于思維抽象,推動了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變D.說明認識事物的本質規律需要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答案 C解析 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意識活動不具有直接現實性,A錯誤。伽利略的設想是在特定的條件下的真理,不能避開客觀存在的真實聯系,不屬于形而上學,B錯誤。材料不涉及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D排除。7.“嫦娥奔月”“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月亮情有獨鐘;古人根據月亮的運行周期編制歷法;“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逐漸深化了對月球的狀態、物質含量、地質演化歷史的認識;“十四五”時期,中國計劃發射“嫦娥六號”“嫦娥七號”探測器,進一步加深對月球的認識。這表明( )①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看問題,才能把握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②我國古人對月球的有感而發蘊含著對月球的思維具體的認識③通過思維具體,形成了對月球內部聯系和本質的全部認識④根據月亮的運行周期編制歷法,形成對月球的思維抽象認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我國古人對月球的有感而發”屬于感性認識,②錯誤。通過思維具體,形成關于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但不是形成所謂的全部認識,③錯誤。8.很多外國人最初來中國感受到的就是“中國文化獨特,社會安全,食物多樣,人們熱情”,對中國形成了一個比較初步的整體印象。多住幾年后,便會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去了解中國,從而形成一個對中國歷史、現實、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方式及價值觀的綜合印象。這一思維過程( )①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具體,再由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②是認識逐步深化的過程③第一個階段還不能把握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④表明提純是思維具體的關鍵環節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 C解析 認識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到思維具體的過程,而不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具體,再由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①說法錯誤。提純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而不是思維具體的關鍵環節,④說法錯誤。9.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把認識過程歸結為兩條道路。在第一條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發為抽象的規定;在第二條道路上,抽象的規定在思維行程中導致具體的再現。以下對這兩條道路的認識正確的是( )①兩條道路相互依賴、不可分割,共同構成了認識深化的完整過程②認識的發展過程起于感性具體,借助分離、提純等環節,終于思維抽象③第一條道路,認識通過綜合的方法,從感性具體的東西中把握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④第二條道路,思維從最一般的抽象開始,通過上升環節,達到再現事物多樣性的統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思維過程的這兩個階段相互依賴、不可分割?!敖K于思維抽象”說法錯誤,②錯誤。感性具體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還沒有揭示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③錯誤。10.庖丁初學解牛時,只對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觀的認識,不知從何處下刀。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他逐步知道了牛的內部結構,達到了“庖丁解牛,目無全?!钡碾A段。又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庖丁弄清楚了牛的內部結構和外部特征之間的關系。這時,呈現在他面前的牛,又成為一頭完整的牛。對上述材料解析正確的是( )①對牛外部特征的直觀認識是“只見其表不知其里”的感性具體②“庖丁解牛,目無全牛”階段是“既知其表又知其里”的思維抽象③清楚牛的內部結構和外部特征之間的關系是“知道其表里關系”的思維抽象④庖丁對牛的認識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具體,再從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坼e誤,清楚牛的內部結構和外部特征之間的關系是“知道其表里關系”的思維具體,而不是思維抽象;④錯誤,庖丁對牛的認識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過程。二、非選擇題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眰鞒邪l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采取馬克思主義的態度與方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胺惨嬷溃c時僧行。”中華文脈之貫通,通在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更通在結合時代新發展新語境,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表現形式和生命活力。今日之中國,“文博熱”火爆,“文創風”勁吹,呈現“千巖競秀,萬壑爭流”的生動景象。以創新方式探尋中華文化寶藏,《中國詩詞大會》《唐宮夜宴》等電視節目廣受青睞;幻化于《千里江山圖》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向觀眾展現跨越千年的丹青意韻;演繹“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意棲居,“國風博主”們的寫意生活備受海內外粉絲追捧……新時代的中國,中華文脈在賡續傳承中弘揚光大,中華文明日益彰顯旺盛而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凝聚力、影響力。結合材料,運用推動認識的發展的知識,請你談談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答案 (1)辯證的否定觀要把握好肯定與否定之間的辯證關系,反對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或辯證的否定具有肯定與否定的雙重性。堅持辯證的否定觀,要深刻把握肯定與否定之間的辯證關系)。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立足時代,批判地繼承,并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表現形式和生命活力。(2)認識發展要經過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相互依賴的兩個階段。從“中華優秀傳統呈現‘千巖競秀,萬壑爭流’的生動景象”的感性具體到“以創新方式探尋中華文化寶藏”的思維抽象進而上升到“新時代的中國,中華文脈在賡續傳承中弘揚光大,中華文明日益彰顯旺盛而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凝聚力、影響力”的思維具體,從而實現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