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十、當地的風俗第二課時:奇妙的節日風俗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知道相同的節日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慶祝活動,形成各地有差異的節日風俗。道德修養:探究傳統文化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特點和價值。法治觀念:學習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并尊重和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習俗。健全人格:通過自主收集整理資料以及填寫調查表,培養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責任意識:熱愛家鄉,愿意關心家鄉獨特的節日風俗活動。小 搶 答1、中國有許多重要的傳統節日,你都知道哪些?2、每個地方慶祝這些節日的方式是一樣的嗎?課前導入家鄉小導游你的家鄉是怎樣過端午節的呢?課前導入不同地區的端午習俗山西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系百索于脖子上,據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江西建昌府午節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瘡,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湖南攸縣端午,孕婦家富者用花幣酒食,貧者備雞酒,以竹夾楮錢,供于龍舟之龍首前祈求安產。廣東從化縣端午節正午以燒符水洗手眼后,潑灑于道,稱為“送災難”。山東長島縣在端午當天的日出之前,人們要用手掠取草木上的露水洗臉、洗眼,俗稱“拉露水”。課前導入中國有許多重要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等。但是,相同的節日會有不同的慶祝方式,這就形成了各地有差異的節日風俗。新知探究春節是我們中國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我們現在通常慶祝春節的風俗有:貼春聯,吃年夜飯,拜年,給孩子壓歲錢,放鞭炮等等。而各地其實還有一些自己特色的風俗來慶祝。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們的一些風俗。看一看看一看元宵節也是一個熱鬧的傳統節日。同學們,說一說,元宵節的時候,你們都是怎么過的?燈會是各地慶祝元宵節的一個普遍活動。不過,不同的地方的燈會都具有不同的特色,反映出豐富多彩的不同風俗。說一說看一看 除了這些共同的節日,許多地方還有不少當地特有的節日,這些節日也會涉及許多獨特的節日風俗。小提示黑龍江的五大連池市有一年一度的“飲水節”。在節日期間,人們會聚集到泉邊,喜飲泉水,并開展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看一看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每到“三月三”歌節,家家戶戶做五色糯米飯,染彩色蛋。人們聚集在一起,歌聲此起彼伏,非常熱鬧。看一看在祖國的邊疆西藏藏族自治區,人們每年要過“藏歷新年”。在過節期間,人們會進行傳統的賽馬和各種表演活動。看一看在福建省福州市,有一個特別的“孝順節”。在節日期間人們要煮“拗九粥”送親朋好友,已出嫁的女子要回娘家孝順父母。看一看在廣西瑤族,有一個傳統節日“社戲”。看一看在美麗的內蒙古自治區的錫林郭勒大草原上,這里有歷史悠久、規模龐大的傳統節日“那達慕”。“那達慕”的意思是“娛樂”或“游戲”。讀一讀每當七八月間,草原遼闊、水草豐美、牛肥馬壯,牧民們就會身著節日盛裝,從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舉行一年一度的“那達慕”盛會。大會上,有眾多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比賽項目, 比如賽馬、摔跤和射箭等, 這些活動是力與美的顯現、體能和智慧的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除此之外,還有棋藝和歌舞活動以及物資交流等。讀一讀大會期間,寧靜的草原頓時變成了歡樂的海洋。飄動的彩旗、來往的人流、歡騰的牛羊駝馬,構成草原上一幅美麗的圖畫。飯館、茶攤、說書棚和蒙古包內外充滿喜慶的笑聲。讀一讀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其它的特殊節日?傣族的“潑水節”;白族、彝族的“火把節”;都江堰的“清明放水節”;……說一說小總結每年的除夕,我國有的地方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剪成蝙蝠、麋鹿、白鶴和喜鵲,貼在門窗上,作為一種裝飾,增添節日的氣氛。請同學們猜一猜這些分別代表什么意思?人們取這些動物名字的諧音,寓意“福”“祿”“壽”“喜”。猜一猜我們知道,在正月十五元宵節時,除了觀燈展、猜燈謎,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請同學們猜一猜,吃湯圓的寓意是什么?取湯圓里的圓字,意在祝愿一家團團圓圓,和諧美滿。猜一猜年夜飯里要有魚年年有余過年給孩子“壓歲錢”傳說中“歲”是一種怪物。給“壓歲錢”是把“歲”鎮住,讓孩子平平安安。過年在門上貼“福”字,要倒著貼取諧音,寓意是“福到”我家。過年年糕取諧音,“糕”諧音“高”,寓意是步步高升,祝愿人們在新的一年工作順利,步步高升。猜一猜不同的風俗體現了不同的文化,都寄托著人們美好的祝愿,表達了人們善良、樸素、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課堂小結請同學們課后選擇一個傳統節日,然后做些調查:這個節日的起源和來歷是什么?哪些地方的人們過這個節日?人們是如何慶祝該節日的?課后實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0.2 當地的風俗 第二課時.pptx 三月三.mp4 春節.mp4 藏歷新年.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