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0講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成立時空重點主題概覽中國共產黨成立和國民革命時期(1919—1927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1)政治上,五四運動的爆發使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指明了中國革命的方向。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促成國民革命高潮的到來,北伐勝利進軍,但最終國民革命失敗。(2)思想上,五四運動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孫中山提出新三民主義思想,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一、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五四運動(1)背景巴黎和會的失敗:英、美等國操縱的巴黎和會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2)概況階段 時間 城市 主力 形式第一階段 1919年5月4日起 北京 學生 游行示威,高喊“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第二階段 1919年6月5日起 上海 工人 出現大規模的工人罷工和商人罷市,標志著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3)結果:北京政府釋放了被捕學生,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也拒絕在和約上簽字。(4)性質①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②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③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5)意義①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②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③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新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指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由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其性質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范疇,但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最終奮斗目標。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之所以以五四運動為開端,是因為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成為主力軍,無產階級成為領導階級,且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2.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撰文 在1919年出版的《新青年》“馬克思研究專號”上,李大釗發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組織 1920年3月,李大釗發起中國最早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920年5月,陳獨秀在上海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材料 五四運動前,傳入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零星的,絕大部分是轉譯自日本學者研究社會主義的著作。五四運動后,馬克思原著的引進和翻譯出版受到重視,各種期刊大量、系統地介紹馬克思主義。李大釗等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陳獨秀等在上海發起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毛澤東等在長沙成立了“新民學會”。同時,一批先進知識分子深入工人,用通俗語言向工人傳播馬克思主義。——摘編自石仲泉、鞠俊俊《熱話題與冷思考——五四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根據材料,概括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表現,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影響。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表現:引進和翻譯出版馬克思原著;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成立研究會和學會;深入工人群眾中。影響: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推動了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在各地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國民革命1.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條件國內 思想上 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階級上 中國工人運動的持續發展組織上 中國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國際 共產國際的幫助(2)成立時間 1921年7月23日地點 上海,后移至浙江嘉興南湖游船上內容 通過綱領 確定了中國共產黨這個名稱奮斗目標 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領導機構 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陳獨秀任書記(3)意義: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圖解歷史 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的內涵材料一 我黨綱領如下:(1)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直至消滅階級差別;(2)采用無產階級專政,以達到階級斗爭的目的——消滅階級;(3)廢除資本家私有制……——《中共一大綱領》材料二 中國共產黨為工人和貧民的目前利益計,引導工人們幫助民主主義的革命運動……中國共產黨……在這個聯合戰線里奮斗的目標是:(一)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二)推翻國際帝國主義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三)統一中國本部為真正民主共和國。——《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綱領》根據材料指出中共一大的革命目標。相對于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的革命目標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有何進步意義?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目標:推翻資產階級政權,消滅資本家私有制,建立無產階級專政。變化:中共二大的革命綱領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實現民族獨立的革命目標。意義:正確認識了中國國情,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2.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1)國共合作①條件必要性 在大力開展工人運動的同時,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必須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可能性 中國共產黨的努力 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通過了關于國共合作問題的決議孫中山的態度 提出了新三民主義的主張②標志: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標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③意義:以國共合作為特征的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加速了中國革命的進程,以“打倒列強,除軍閥”為目標的國民革命席卷全國。(2)國民革命準備 1925年,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通過兩次東征消滅了陳炯明的勢力,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統一進程 1926年,國共兩黨合作開始北伐,使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失敗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捕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 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集團在武漢“分共”1.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從舊民主主義革命發展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2.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的凝聚力量。3.新三民主義是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共產黨放棄了馬克思主義。4.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方式既不是兩黨合并,也不是黨外合作,而是黨內合作。5.國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但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6.中國國民黨所代表的階級利益。縱觀中國國民黨的發展歷程,其性質分為三個階段,1924年以前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中小資產階級聯合的革命統一戰線政黨;寧漢合流后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1.五四運動后中國社會發展的新氣象(1)革命性質: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中國近代民主革命有了新的領導力量、新的方式、新的指導思想和新的前途。(2)國民覺醒:席卷全國、囊括各界的群眾運動,在中國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某些地方,青年學生還到農村做宣傳,使一部分農民也加入覺醒的行列。(3)社會團體:社會團體組織大量涌現,辦報刊,做社會調查,討論國內外大事,辦平民教育,辦宣講團。(4)個性解放:青年人從被動的受教育,變為主動的磨煉自己。走出家庭,擺脫宗族、家族的束縛,到學校,到各種團體中去求知識,求訓練,青年學生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主動精神和創造精神。(5)移風易俗:婚禮喪禮的改革在各地均有體現。2.認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1)新的革命領導核心:革命性最強的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2)新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的先進政黨,能夠制定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和正確的策略方針。(3)新的群眾基礎: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廣大工人階級的利益,還代表廣大中國人民的利益。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能得到中國各族人民的支持。(4)新的國際環境: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和世界無產階級革命聯系起來,使中國革命獲得廣泛的國際援助,特別是得到了共產國際的幫助。(5)新的革命成就: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給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實現了國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推動并領導了國民革命運動,中國革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3.國民革命運動的特點和歷史功績(1)特點革命任務 “打倒列強,除軍閥”說明當時中國的革命任務是反帝反封建群眾基礎 以國共兩黨合作為核心,形成了多個階級的統一戰線指導思想 馬克思主義和新三民主義兩大革命指導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義占主導地位革命軍隊 組建國民革命軍,并進行了規模空前的北伐戰爭(2)歷史功績①它是中國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②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有重要作用。宣傳了中國共產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在群眾中的影響;中國共產黨開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裝;廣大群眾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禮。1.(2022·6月浙江選考)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天津總商會于6月9日發出布告稱:“對于外交失敗,懲辦國賊,惟有以罷市為最后要求。本會鑒于人心趨向,局勢危迫;無可挽回,當即決定自明日起罷市。”對上述材料解讀正確的是( )A.商人是五四運動的領導者B.五四運動的中心已從北京轉移到天津C.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D.“罷市”是商人愛國行動的一種方式答案 D解析 天津商會罷市的原因是“外交失敗,懲辦國賊”,這說明“罷市”是商人愛國行動的一種方式,D項正確;五四運動的主要領導者是胡適、陳獨秀和蔡元培等,排除A項;通過材料信息無法判斷五四運動中心轉移,排除B項;材料未提及工人階級,排除C項。2.(2021·6月浙江選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這一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這一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發生在( )A.1919年 B.1920年C.1921年 D.1922年答案 C解析 “這一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成立于1921年7月23日,故選C項。3.(2020·7月浙江選考)《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在評價1922—1923年中國鐵路工人的英勇斗爭時指出:“一方面,表示了工人階級組織力量和革命積極性的迅速增長……另一方面,也證明了工人階級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同盟軍……就無法在毫無民主權利的條件下戰勝全副武裝的反動派。”這說明( )A.工農群眾革命積極性的迅速增長B.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C.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必要性D.工人階級正式登上歷史舞臺答案 B解析 材料既指出工人階級的組織性和革命性,又強調必須找到同盟軍,這是其推翻反動派的必要條件,即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故選B項;材料只提到了工人階級,并未提到農民,排除A項;1922—1923年,無產階級面對的主要敵人是北洋軍閥,當時中日民族矛盾尚未成為主要矛盾,排除C項;1919年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排除D項。4.(2019·4月浙江選考)1922年,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向導》周報的創刊號寫道:“現在大多數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們敢說是要統一與和平……為了要和平要統一而推倒為和平統一之障礙的軍閥,乃是中國大多數人的真正民意。”下列項中與之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湖北新軍起義 B.護國運動C.“二次革命” D.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答案 D解析 根據材料“1922年……為了要和平要統一而推倒為和平統一之障礙的軍閥”并結合所學可知,1924年國共合作,1926年正式出師北伐,討伐北洋軍閥的統治,故選D項;1911年湖北新軍起義,即辛亥革命,排除A項;1915年孫中山領導發動了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護國運動,排除B項;1913年,孫中山看清袁世凱的反動面目,力主武裝討袁,發動“二次革命”,排除C項。5.(2020·山東卷)五四時期,中國知識界掀起了“平民教育運動”。下圖為1919年4月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成員許德珩對一群小商人、人力車夫和店員演說的內容摘錄。這反映出知識界已初步認識到( )兄弟……這回談話的題目是“勤勞與知識”。……各位勞動的精神,我們是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點知識,做個有知識的勞動家,莫終日做那些有錢人的機器、富貴人家的牛馬,這是我們所盼望的。A.平民階層貧困落后的根源B.新文化傳播必須與勞工運動相結合C.覺醒民眾對社會進步的重要性D.團結工農是革命的當務之急答案 C解析 根據材料“若是再能求點知識,做個有知識的勞動家,莫終日做那些有錢人的機器、富貴人家的牛馬,這是我們所盼望的”可知,這反映出此時知識界已初步認識到覺醒民眾,促進其思想解放對社會進步的重要性,故選C項;近代中國平民階層貧困落后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并非“平民教育運動”的背景,排除A項;新文化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材料反映出此時知識界已初步認識到覺醒民眾是革命的當務之急,并非“團結工農”,排除D項。6.(2021·湖南卷)1919年11月,有人指出當時全國新出版物中普遍有“一個‘?’疑問符”,“這個‘疑’字不但把我國固有的思想信仰搖動了,而且把‘舶來品’的思想信仰也搖動起來”。思想界這一狀況( )A.是基于對五四運動的反思B.促進了新思想的進一步傳播C.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D.表明使用新式標點成為時尚答案 B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對中西文化進行了反思,在反思中西文化中更認同馬克思主義,促進了新思想的進一步傳播,故B正確;材料內容不涉及對五四運動的反思,故A錯誤;材料沒有涉及中西文化的矛盾,只是講中國人反思文化,故C錯誤;通過材料無法判斷使用新式標點成為時尚,故D錯誤。課時精練一、選擇題Ⅰ(每小題2分,共20分)1.(2022·麗水模考)觀察如圖漫畫《共誅賣國賊》。該漫畫主要揭示出五四運動時期( )A.革命統一戰線形成 B.實業救國思潮興盛C.民眾民族意識高漲 D.革命性質發生改變答案 C解析 從《共誅賣國賊》的畫面可得出,社會各界聯合起來共誅賣國賊,反映出民眾的民族意識不斷高漲,C項正確;A項是國民革命時期,排除;材料與實業救國無關,排除B項;據材料看不出革命性質發生變化,排除D項。2.(2022·溫州高三模擬)1939年4月下旬,為紀念“五四運動”二十周年,毛澤東撰文《五四運動》指出“二十年前的五四運動,表現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因為它出現了“一個壯大了的陣營,這就是中國的工人階級、學生群眾和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在毛澤東看來,五四運動之后( )①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仍是反帝反封建②近代中國民主革命進入一個新階段③新文化運動的爆發具備了思想條件和骨干力量④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改變A.①② B.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 A解析 五四運動將“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形成了包括“工人階級、學生群眾和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在內的革命陣營等,說明在毛澤東看來,五四運動之后,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仍是反帝反封建,但民主革命進入到一個新階段,①②符合題意,A項正確;材料并未分析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爆發的關系,五四運動并未改變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③④不符合題意,排除與B、C、D三項。3.(2022·濰坊模考)1919年8月,胡適在《每周評論》中說:“現在新出版的周報和小日報,數目很不少了。北自北京,南至廣州,東從上海蘇州,西至四川,幾乎沒有一個城市沒有這類新派的報紙。”這一現象反映出( )A.國人救亡意識的高漲B.革命力量集中于城市C.馬克思主義被國人接受D.報刊成為新的大眾媒介答案 A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1919年巴黎和會外交失利,民族危機加深,材料反映的就是面對危機,國人民族危機意識提升,宣傳新派思想以求救國救民之路,A項正確;單憑城市中新派報紙增加,無法說明革命力量集中于城市,排除B項;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并不意味著被國人接受,排除C項;報刊在之前早已成為大眾媒介,排除D項。4.(2022·臺州高三教學質量評估)近代的一位思想家,他的一生毀譽參半。有人評價他“創造了黨”,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他在新文化運動中從“歷史進化論”出發抨擊君主制,但是也在革命過程中犯了“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這位思想家是( )A.陳獨秀 B.李大釗C.胡適 D.王明答案 A解析 根據材料“有人評價他‘創造了黨’,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犯了‘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表述的是黨的領導人陳獨秀,A項正確;李大釗不符合“犯了‘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排除B項;胡適不符合“創造了黨”,排除C項;王明犯了“左傾”錯誤,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5.(2022·浙大附中高三仿真模擬)如圖為《勞動音》創刊號的封面《革命火種》。該刊物封面上是一個火炬照耀下的錘子,鐵鎬、齒輪、禾苗、稻穗所組成的圖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緊握的拳頭。該封面內容( )A.表明馬克思主義開始傳播B.寓意著工農大眾團結起來C.明確反映出黨的中心任務D.為國共合作營造輿論氛圍答案 B解析 《勞動音》創刊于“1920年11月7日”,此時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錘子、鐵鎬、齒輪代表工人階級,禾苗、稻穗象征著農民階級,火炬、拳頭意在鼓勵工農大眾要團結起來同反動統治者進行斗爭,故選擇B項;1898年,在上海出版的《泰西民法志》最早向中國人介紹馬克思及其學說,排除A項;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排除C項;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排除D項。6.(2022·日照模擬)五四前后,中國大地上涌現出比如少年中國學會、新潮社、改造聯合會、講學社、新教育促進會、平民教育演講團、工學會、新民學會等等眾多新式的進步社團;同時,還出現了比如《新青年》《每周評論》《國民》《湘江評論》《女界鐘》《少年中國》等形式多樣的新期刊。這一現象表明( )A.反帝反封建成為國人共識B.社會開明開放氛圍濃厚C.馬克思主義成為思想主流D.思想界呈空前活躍局面答案 D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五四”前后在中國大地上涌現了眾多新式進步社團及新期刊,表明思想界呈空前活躍局面,D項正確。7.(2022·金華聯考)下表中,工人階級在五四運動后罷工變化情況表明( )年份 罷工次數 罷工工人人數1920年 46 46 1401921年 49 108 0251922年 91 139 050A.五四運動捍衛了中華民族尊嚴B.中國共產黨成立助推了工人運動高潮到來C.國共合作推動了各界反帝斗爭D.社會轉型帶動了產業工人增加答案 B解析 據材料可知,從1920年到1922年,工人罷工次數增加,且規模不斷擴大,結合所學可知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的中心任務就是領導工人運動,由此掀起了工人運動高潮,故B正確。8.(2022·臺州高三教學質量評估)于上海召開的一次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在黨的歷史上書寫了數個具有奠基性的“第一”,如制定通過了黨的歷史上第一部正式的黨章,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這次大會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答案 B解析 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B項正確;A、C、D涉及的中共重要會議與題干中“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不符,排除。9.(2022·溫州適應性考試)1918年1月,孫中山先生說:“此后我國形勢,應注重于西北。若俄國現在之革命政府能穩固,則我可與彼方圖大發展也。”這表明孫中山( )A.決定走俄式革命道路B.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C.尋求國共之間的合作D.認為中國革命與世界革命存在著關聯答案 D解析 根據“若俄國現在之革命政府能穩固,則我可與彼方圖大發展也”可得出,他認為中國的革命與俄國的革命存在關聯,即俄國革命成功且政權穩固,那么中國的革命也能有較好的發展,D項正確;孫中山并沒有走俄國的革命道路,排除A項;B項是1924年,排除;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排除C項。10.(2023·大連月考)1927年3月22日,上海起義工人成功驅逐了市內的軍閥勢力,但由于帝國主義嚴密把守租界,起義工人未能將其收回;兩日后,以共產黨員為主力的北伐軍占領南京,但隨即遭到英美軍艦的炮擊,蔣介石獲悉情況后,急忙將其調走。這些史實可用于說明當時( )A.帝國主義準備直接瓜分中國B.南京國民政府廢除了列強的特權C.國共合作局面面臨破裂風險D.軍閥混戰為英美入侵提供了借口答案 C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1927年3月,在驅逐上海、南京的軍閥勢力后,帝國主義對北伐戰爭進行了公開的干涉,當時北伐軍的總司令蔣介石對帝國主義具有明顯的妥協傾向,這埋下了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終結國共合作的隱患,C項正確;帝國主義當時主要通過扶持代理人對中國進行間接統治,而非直接瓜分,排除A項;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4月,排除B項;北伐戰爭并不屬于軍閥混戰,且列強干涉革命的借口也不是解決中國國內的戰事,排除D項。二、選擇題Ⅱ(每小題3分,共15分)11.(2022·杭州高三模擬)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五四運動改變了以往只有覺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覺醒的人民大眾的斗爭狀況,實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經過五四運動洗禮,越來越多中國先進分子集合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1921年中國共產黨宣告正式成立,中國歷史掀開了嶄新一頁。”據此關于五四運動理解正確的是( )①五四運動啟導廣大人民覺醒②中國共產黨領導了五四運動③五四運動突破了知識分子的狹小范圍④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開始進入中國A.①③④ B.①③C.①②③ D.①④答案 B解析 題干中“五四運動改變了以往只有覺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覺醒的人民大眾的斗爭狀況,實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說明五四運動推動了人民覺醒,故①正確;中國共產黨成立于五四運動后,故②錯誤;五四運動實現了“三罷”斗爭的聯合,故③正確;馬克思主義開始進入中國是在19世紀末,故④錯誤,選擇B項符合題意。12.(2023·百師聯盟浙江卷)五四運動后,蔡元培在《社會主義史序》一文中寫道:“從表面上來看,雖然在中國實行馬克思主義可能有違理論原文,但這并不要緊,因為馬克思主義并非是一個呆板的模型,我們只需要遵守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原則與根本宗旨就是了。”可見,蔡元培的觀點( )A.有助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B.加速了無產階級政黨的誕生C.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新道路D.引領了民主科學的思想潮流答案 A解析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蔡元培的觀點“馬克思主義并非是一個呆板的模型,我們只需要遵守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原則與根本宗旨就是了”,有助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故A項正確。工人階級力量日益壯大、早期共產黨組織的成立、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等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故B項錯誤;“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新道路”與材料及史實不相符,排除C項;新文化運動樹立了民主、科學兩大旗幟,批判了尊孔復古的逆流,促進了民眾思想解放,排除D項。13.2019年12月5日,《中共黨史研究》刊文紀念陳獨秀誕辰一百四十周年,文中寫道: “縱觀陳獨秀一生,經歷十分復雜,既有早年的輝煌,也有晚年的凄涼。他是那個時代站在中華民族和世界進步潮流前列的人物,對推動中國歷史前進作出過重要貢獻。”對此評論,以下可以作為科學論據的是( )A.陳獨秀強調馬克思主義的實踐精神、關注它如何指導中國革命等問題B.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拉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C.陳獨秀發表《文學革命論》一文,提出文學改良的八項主張D.1920年,陳獨秀在上海組織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宣傳馬克思主義答案 A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陳獨秀強調馬克思主義的實踐精神、關注它如何指導中國革命等問題,對推動中國歷史前進作出過重要貢獻,A項正確;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拉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排除B項;發表《文學革命論》,提出文學改良的是胡適,排除C項; 1920年5月,陳獨秀在上海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不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排除D項。14.(2022·日照模考)1922年7月,中共“二大”審議通過《關于婦女運動的決議》,對“婦女運動”的認知已不再局限于爭取男女平等、經濟獨立、婚姻自由等具體問題,而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針,發動、領導婦女在社會階層、斗爭實踐、自身解放中提升地位,發揮能力、實現價值。這說明當時中國共產黨人( )A.認為社會革命實現了男女平等B.將民主革命與婦女運動相結合C.喚醒了全社會女權意識的覺醒D.主張婦女在經濟上要獨立自主答案 B解析 根據材料“而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針,發動、領導婦女在社會階層、斗爭實踐、自身解放中提升地位,發揮能力、實現價值”,可知中共二大強調婦女的社會價值,將民主革命與婦女運動相結合,B項正確;當時男女平等并未實現,排除A項;“喚醒了全社會女權意識的覺醒”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材料不僅包括婦女經濟獨立,還包括社會和政治地位,排除D項。15.(2022·義烏市高三適應性考試)《西方文明史》中記載:“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歐洲歷史使人們越來越難以像以往那樣對進步深信不疑……這是令人幻想破滅和感到絕望的年代。”但在這一時期的中國,有的人卻感到“革命勝利的曙光噴薄欲出”,這是因為( )①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讓先進的中國人看到了希望②國民革命動搖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③“實業救國、設廠自救”思潮興起,民族工業發展出現第一個高潮④梁啟超介紹馬克思生平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答案 A解析 依據材料“1920年代和1930年代”并結合所學可知,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使得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讓先進的中國人看到了希望,①正確;1924—1927年的國民革命動搖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②正確,A項正確;“實業救國、設廠自救”思潮興起,民族工業發展出現第一個高潮是在甲午中日戰爭后,與材料時間不符,③錯誤,排除B、D兩項;梁啟超介紹馬克思生平是在1902年,與材料時間不符,④錯誤,排除C項。三、非選擇題(共25分)16.(15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變化,不僅由中國革命本身的條件而且是由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條件所決定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自從“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在地球上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以來,起了一個變化”,“改變為屬于新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范疇”。這是因為十月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方向,劃分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新時代”。1919年6月3日以后,廣大的工人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政治罷工,這就使五四運動轉入一個新階段,帝國主義和反動政府感到恐懼,“恐市面欲收拾而不能矣……急以明令并懲曹陸章(親日派)及保護學生,以謝國人”。——摘編自陳慧道《五四運動的性質是新民主主義革命——與朱務善先生商榷》材料二 1921年8月,在共產國際的直接幫助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上海成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宣言》指出它“是由中國產業的中心——上海的一些勞動團體所發起的,是一個要把各個勞動組合都聯合起來的總機關”。書記部成立后,分別又成立了北方、山東、武漢、湖南、廣東分部,并由中共中央直接委派負責人。1922年,書記部發起和召開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5月1日,來自全國110個工會的173名代表出席,“有共產黨派,有國民黨派,無政府派”等。南方分部在組織會議期間,打出了“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等口號,各派沒有對此提出異議。1925年,中華全國總工會在廣州成立后撤銷。——摘編自王永璽、趙巧萍《新編中國工會史》(1)根據材料一,說明“五四運動的性質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結合所學,指出五四運動的重要成果。(7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成立的歷史條件,并分析其對民主革命進程的影響。(8分)答案 (1)說明:十月革命改變了世界歷史發展方向,是五四運動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國際條件;工人階級發揮了重要作用(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重要成果:北京政府釋放被捕學生;罷免部分親日官僚;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2)歷史條件: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民族工業迅速發展,工人階級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共產國際的幫助。影響:實現了工人運動的聯合(或:推動工人運動發展);促進了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17.(1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3名中共一大代表的基本情況概要。項目 概況接受馬克思主義前的思想構成 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種“主義”“學說”的影響,其中改良主義影響最廣,一類是康、梁維新思想的信奉者;另一類主張倡導“實業救國”“教育救國”“文學革命”“實用主義”年齡結構 平均年齡為28歲,年齡最小的為19歲教育結構 具有大學學歷的有9人,其中有6人曾留學日本,在國內獲得大學學歷的4人中,就讀于北京大學的有3人;具有中等師范學歷的有4人;中學學歷的有1人職業結構 多為教師、編輯、記者或學生等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人數 北京2人、湖南2人、武漢2人、濟南2人、上海2人、廣州2人、旅日共產黨組織的代表1人——摘編自李亮《中共一大代表群體思想結構研究》根據材料并結合中國近代史,自擬論題,并加以論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表述清晰。)答案 示例一論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論述:近代以來,探索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現代化道路是中國人民的歷史使命。地主階級的改革、資產階級的改良和革命都未能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先進知識分子開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索。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為中國共產黨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成立為中國共產黨建立做了組織上干部上的準備。1921年,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示例二論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論述:鴉片戰爭后,民族危機日益加深,許多仁人志士進行了奮勇斗爭,尤其是先進知識分子為探索救國救民真理不懈努力。資產階級維新派領導的變法運動很快失敗。資產階級革命派發起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但并未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與此同時,“實業救國”“文學革命”等道路,都無法挽救民族危機。先進的知識分子經歷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洗禮,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同時,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指導中國革命,成立了中國共產黨,最終贏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第20講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成立時空重點主題概覽中國共產黨成立和國民革命時期(1919—1927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1)政治上,五四運動的爆發使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指明了中國革命的方向。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促成國民革命高潮的到來,北伐勝利進軍,但最終國民革命失敗。(2)思想上,五四運動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孫中山提出新三民主義思想,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一、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五四運動(1)背景巴黎和會的失敗:英、美等國操縱的巴黎和會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2)概況階段 時間 城市 主力 形式第一階段 1919年5月4日起 北京 學生 游行示威,高喊“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第二階段 1919年6月5日起 上海 工人 出現大規模的工人罷工和商人罷市,標志著中國________登上政治舞臺(3)結果:北京政府釋放了被捕學生,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也拒絕在和約上簽字。(4)性質①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②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③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________運動。(5)意義①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________________的結合。②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________________、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③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新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指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由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其性質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范疇,但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最終奮斗目標。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之所以以五四運動為開端,是因為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成為主力軍,無產階級成為領導階級,且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2.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撰文 在1919年出版的《新青年》“馬克思研究專號”上,李大釗發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系統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組織 1920年3月,李大釗發起中國最早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920年5月,陳獨秀在上海組織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 五四運動前,傳入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零星的,絕大部分是轉譯自日本學者研究社會主義的著作。五四運動后,馬克思原著的引進和翻譯出版受到重視,各種期刊大量、系統地介紹馬克思主義。李大釗等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陳獨秀等在上海發起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毛澤東等在長沙成立了“新民學會”。同時,一批先進知識分子深入工人,用通俗語言向工人傳播馬克思主義。——摘編自石仲泉、鞠俊俊《熱話題與冷思考——五四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根據材料,概括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表現,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影響。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國民革命1.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條件國內 思想上 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階級上 中國工人運動的持續發展組織上 中國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國際 ________的幫助(2)成立時間 1921年7月23日地點 上海,后移至浙江嘉興南湖游船上內容 通過綱領 確定了中國共產黨這個名稱奮斗目標 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________領導機構 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陳獨秀任書記(3)意義: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圖解歷史 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的內涵材料一 我黨綱領如下:(1)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直至消滅階級差別;(2)采用無產階級專政,以達到階級斗爭的目的——消滅階級;(3)廢除資本家私有制……——《中共一大綱領》材料二 中國共產黨為工人和貧民的目前利益計,引導工人們幫助民主主義的革命運動……中國共產黨……在這個聯合戰線里奮斗的目標是:(一)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二)推翻國際帝國主義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三)統一中國本部為真正民主共和國。——《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綱領》根據材料指出中共一大的革命目標。相對于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的革命目標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有何進步意義?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1)國共合作①條件必要性 在大力開展工人運動的同時,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必須建立________戰線可能性 中國共產黨的努力 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通過了關于________問題的決議孫中山的態度 提出了________的主張②標志: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標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③意義:以國共合作為特征的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加速了中國革命的進程,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目標的國民革命席卷全國。(2)國民革命準備 1925年,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通過兩次東征消滅了陳炯明的勢力,________得到鞏固和統一進程 1926年,國共兩黨合作開始北伐,使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基本推翻了________的反動統治失敗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捕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 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集團在武漢“分共”1.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從舊民主主義革命發展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2.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的凝聚力量。3.新三民主義是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共產黨放棄了馬克思主義。4.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方式既不是兩黨合并,也不是黨外合作,而是黨內合作。5.國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但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6.中國國民黨所代表的階級利益。縱觀中國國民黨的發展歷程,其性質分為三個階段,1924年以前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中小資產階級聯合的革命統一戰線政黨;寧漢合流后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1.五四運動后中國社會發展的新氣象(1)革命性質: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中國近代民主革命有了新的領導力量、新的方式、新的指導思想和新的前途。(2)國民覺醒:席卷全國、囊括各界的群眾運動,在中國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某些地方,青年學生還到農村做宣傳,使一部分農民也加入覺醒的行列。(3)社會團體:社會團體組織大量涌現,辦報刊,做社會調查,討論國內外大事,辦平民教育,辦宣講團。(4)個性解放:青年人從被動的受教育,變為主動的磨煉自己。走出家庭,擺脫宗族、家族的束縛,到學校,到各種團體中去求知識,求訓練,青年學生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主動精神和創造精神。(5)移風易俗:婚禮喪禮的改革在各地均有體現。2.認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1)新的革命領導核心:革命性最強的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2)新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的先進政黨,能夠制定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和正確的策略方針。(3)新的群眾基礎: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廣大工人階級的利益,還代表廣大中國人民的利益。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能得到中國各族人民的支持。(4)新的國際環境: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和世界無產階級革命聯系起來,使中國革命獲得廣泛的國際援助,特別是得到了共產國際的幫助。(5)新的革命成就: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給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實現了國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推動并領導了國民革命運動,中國革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3.國民革命運動的特點和歷史功績(1)特點革命任務 “打倒列強,除軍閥”說明當時中國的革命任務是反帝反封建群眾基礎 以國共兩黨合作為核心,形成了多個階級的統一戰線指導思想 馬克思主義和新三民主義兩大革命指導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義占主導地位革命軍隊 組建國民革命軍,并進行了規模空前的北伐戰爭(2)歷史功績①它是中國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②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有重要作用。宣傳了中國共產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在群眾中的影響;中國共產黨開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裝;廣大群眾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禮。1.(2022·6月浙江選考)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天津總商會于6月9日發出布告稱:“對于外交失敗,懲辦國賊,惟有以罷市為最后要求。本會鑒于人心趨向,局勢危迫;無可挽回,當即決定自明日起罷市。”對上述材料解讀正確的是( )A.商人是五四運動的領導者B.五四運動的中心已從北京轉移到天津C.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D.“罷市”是商人愛國行動的一種方式2.(2021·6月浙江選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這一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這一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發生在( )A.1919年 B.1920年C.1921年 D.1922年3.(2020·7月浙江選考)《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在評價1922—1923年中國鐵路工人的英勇斗爭時指出:“一方面,表示了工人階級組織力量和革命積極性的迅速增長……另一方面,也證明了工人階級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同盟軍……就無法在毫無民主權利的條件下戰勝全副武裝的反動派。”這說明( )A.工農群眾革命積極性的迅速增長B.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C.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必要性D.工人階級正式登上歷史舞臺4.(2019·4月浙江選考)1922年,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向導》周報的創刊號寫道:“現在大多數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們敢說是要統一與和平……為了要和平要統一而推倒為和平統一之障礙的軍閥,乃是中國大多數人的真正民意。”下列項中與之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湖北新軍起義 B.護國運動C.“二次革命” D.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5.(2020·山東卷)五四時期,中國知識界掀起了“平民教育運動”。下圖為1919年4月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成員許德珩對一群小商人、人力車夫和店員演說的內容摘錄。這反映出知識界已初步認識到( )兄弟……這回談話的題目是“勤勞與知識”。……各位勞動的精神,我們是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點知識,做個有知識的勞動家,莫終日做那些有錢人的機器、富貴人家的牛馬,這是我們所盼望的。A.平民階層貧困落后的根源B.新文化傳播必須與勞工運動相結合C.覺醒民眾對社會進步的重要性D.團結工農是革命的當務之急6.(2021·湖南卷)1919年11月,有人指出當時全國新出版物中普遍有“一個‘?’疑問符”,“這個‘疑’字不但把我國固有的思想信仰搖動了,而且把‘舶來品’的思想信仰也搖動起來”。思想界這一狀況( )A.是基于對五四運動的反思B.促進了新思想的進一步傳播C.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D.表明使用新式標點成為時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20講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成立 學案(含解析)2024屆高考一輪復習歷史(新教材浙江專用).docx 第20講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成立 學案(無答案)2024屆高考一輪復習歷史(新教材浙江專用).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