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6講 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學案(含解析)2024屆高考一輪復習歷史(新教材浙江專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6講 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學案(含解析)2024屆高考一輪復習歷史(新教材浙江專用)

資源簡介

第26講 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時空重點
主題概覽
(1)政治: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得到恢復和發展;“一國兩制”促進了祖國統一大業的發展,港澳回歸,海峽兩岸關系新發展。逐步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2)經濟
①對內改革: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城市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增強企業活力。中共十四大確立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②對外開放: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
(3)思想科技
①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指明了方向。重視法治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形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②科技:銀河 Ⅰ巨型計算機研制成功、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中國計算機和航天事業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③教育:義務教育、高等教育發展;提出三個面向、科教興國。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與發展
1.偉大的歷史轉折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 工作著重點 作出把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恢復路線 重新確立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恢復了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優良傳統
撥亂反正 審查解決了歷史上遺留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
平反冤假錯案 黨和國家按照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原則加快平反冤假錯案的步伐
總結歷史 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審議和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修訂憲法 1982年底,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增加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規定
2.改革開放進程
(1)歷史探索
階段 經濟體制改革 對外開放
農村 城市
探索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各地逐步推廣開來 按照逐步擴大國有企業經營自主權、實行政企分開原則,進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綜合試點 ①1980 年5月,中央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 ②1984 年,中央進一步決定開放14 個沿海港口城市
深化 ①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②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總體思路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大力推進財政、稅收、外貿等方面的體制改革 ①建立起一批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保稅區,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②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開放戰略
(2)理論突破
1982年,中共十二大 鄧小平在開幕詞中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重大命題
1987年,中共十三大 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
1992年,中共十四大 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為其召開作了思想理論準備;會議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新時代方針目標:進入21世紀,改革開放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穩步推進,國民經濟邁上新臺階。
材料
過去購物要憑票搶購
今日商品任意挑選
材料中兩幅圖片分別反映了怎樣的經濟體制?它們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經濟體制:第一幅圖片反映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第二幅圖片反映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區別:計劃經濟體制以行政手段配置資源,市場經濟體制以市場配置資源為主。
3.“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
“一國兩制” 提出 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
實踐 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1999年12月20日,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兩岸關系 《告臺灣同胞書》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
“九二共識” 1992年11月,海協會與?;鶗_成 “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
汪辜會談 1993年4月,汪辜會談標志著兩岸關系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
《反分裂國家法》 2005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
歷史性一頁 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習近平和馬英九會面
4.制度的完善(選必1,第3課子目3)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恢復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逐漸恢復
完善 1982年憲法(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 (1)特點:增加了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規定。 (2)內容:改進選舉制度,把直接選舉人大代表的范圍擴大到縣一級,實行差額選舉;擴大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職權,固定任期,每屆五年;賦予省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權力。 (3)意義:是社會主義民主和法治建設的重要成果,是一部具有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的社會主義憲法,集中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為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成為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標志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進入新的階段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形成 理論 中共中央進一步明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政治制度的一個特點和優點,并提出了一整套關于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理論與政策,堅持和完善這一制度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
制度化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被寫入憲法
二、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與發展
(1)鄧小平理論
①主要內容: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
②地位確立:中共十五大上被寫入黨章,并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①主要內容: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
②中共十六大上被寫入黨章,并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3)科學發展觀
①主要內容: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
②地位確立:中共十七大上被寫入黨章;中共十八大上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4)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①主要內容: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②地位確立:2018年3月,將其載入國家根本法。
2.綜合國力不斷提升
國民經濟 保持快速增長,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
基礎設施建設 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總里程數位居世界第一;港口建設成就突出
高科技領域 自主研發和制造的實力提升;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等呈現跨越式快速發展
思想文化領域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文化產業持續發力;推動文明互鑒
國防和軍隊建設 人民軍隊組織架構和力量體系實現革命性重塑;中國人民解放軍整體實力躍升;武器裝備加速發展;解放軍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3.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
(1)新時期外交理念: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遵循和平發展理念,全方位開展對外交往,積極參與國際事務。
(2)表現
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公正、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 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會點
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
按照“親、誠、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
形成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
同歐洲、拉美之間也相互增進了解,加強合作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積極促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與完善,推動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生效
倡議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對既有國際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
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理念
(3)影響
影響作用力 中國正從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參與者變成更具有影響力和作用力的推動者
和平發展 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社會制度 國家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充分說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三、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要改革(選必1,第4課子目3)
1.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改革
內容 影響
社會主義革命 土地改革 恢復國民經濟,鞏固新生政權,在短時間內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民主改革
社會主義改造
社會主義建設 中共八大總路線 初步建立起進行現代化建設所必需的物質技術基礎,培養了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積累了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
“左”傾錯誤
圖解歷史 20世紀50-60年代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與啟示
2.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1)決策
時間 會議 決策
1978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做法,作出把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2012年 中共十八大 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
2013年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 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將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列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并載入黨章
2019年 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 ①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 ②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③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
(2)成就
對內改革 農村 從實行家庭聯產承包、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取消農業稅到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城市 經濟結構:從搞好國營大中小企業、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到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所有制結構:從單一公有制到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和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資源配置:從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到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對外開放 從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沿海沿邊沿江沿線和內陸中心城市對外開放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共建“一帶一路”、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成功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3)意義
①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
②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1.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成為我國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起點。
2.經濟特區就是經濟建設過程中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不同于內地經濟管理體制的地區,經濟特區不是政治特區,仍然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這與特別行政區不同。
3.中國全方位外交布局彰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輝煌,使中國成為更具影響力和作用力的經濟全球化的推動者。
4.“一國兩制”并不是說“兩制”都是主體?!耙粐鴥芍啤钡那疤岷突A是一個國家,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種制度并存,國家的主體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綜合認識
(1)歷史轉折: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2)一個目標:中共十四大指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兩個領域:對內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展國有企業改革)和對外開放。
(4)五個轉變: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單一公有制經濟發展轉變為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優先發展重工業到國民經濟平衡協調地穩步發展;從學習蘇聯模式到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比較
角度 解決的問題 思想精髓 重大作用
毛澤東思想 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及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 實事求是 使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鄧小平理論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使中國人民富起來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 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引領中國邁向全面小康社會
科學發展觀 如何促進中國社會的全面和諧發展 實事求是以人為本 促使中國社會經濟進一步邁入良性、健康發展的軌道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以人民為中心的新發展理念 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
3.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的背景及其時代價值
(1)背景
①當今世界處于大發展、大變革與大調整的時期。
②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世界各國相互聯系與依存日益加深。
③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與不確定性因素非常突出,當今人類面臨著許多共同的挑戰。
(2)時代價值
①繼承和發展了新中國不同時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張。
②反映了中外優秀文化和全人類的共同價值追求。
③適應了新時代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歷史性變化。
④指明了世界發展和人類未來的前進方向。
1.(2020·1月浙江選考)鄧小平同志曾說:“‘鳳陽花鼓’中唱的那個鳳陽縣,絕大多數生產隊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變面貌。”下列項中,與此相吻合的是(  )
①根本上改變農村經濟形勢和社會面貌?、隈R克思主義農業合作化理論的新發展?、鄞蟀墒侵袊r民的偉大創造 ④集體優越性與個人積極性同時發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也是一年翻身,改變面貌”反映出農村經濟形勢和社會面貌發生根本的改變,故①正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將馬克思主義農業合作化理論與農村實際相結合,是其新發展,故②正確;大包干是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自下而上的探索,是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故③正確;大包干是在堅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礎上,農民獲得生產和分配的自主權,集體優越性與個人積極性同時發揮,故④正確;選擇D項符合題意。
2.(2022·6月浙江選考)新華社北京某日訊:“一九七七年全國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到今天為止已經勝利結束。廣大人民贊揚這次高校招生考試……(是)向‘四個現代化’進軍,廣開才路的盛舉?!边@場冬季里的春闈,在當時引起了強烈反響。恢復高考制度是鄧小平同志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在當時是(  )
A.撥亂反正的一個重要標志
B.“科教興國”戰略的理論基礎
C.新時期教育事業發展指導方針
D.改革開放步入新階段的標志
答案 A
解析 恢復高考是教育領域撥亂反正的重要標志,A項正確;1995年提出“科教興國”戰略,排除B項;恢復高考不是教育發展的指導方針,排除C項;1977年尚未進入改革開放時期,排除D項。
3.(2020·7月浙江選考)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1984年,在對外開放推進的關鍵時刻,鄧小平同志視察特區,在回到北京后談到:“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并欣然揮筆:“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编囆∑酵究隙ǖ奶貐^經驗是(  )
A.深圳發展經驗
B.北海發展經驗
C.海南國際旅游島發展經驗
D.上海浦東發展經驗
答案 A
解析 1980年,在廣東的深圳、珠海設經濟特區,汕頭和福建的廈門設經濟特區是在1981年,而材料時間是“1984年”,鄧小平同志肯定的特區經驗是深圳發展經驗,故選A項;北海不是經濟特區,排除B項;海南1988年才成為經濟特區,排除C項;上海浦東開發開放是在1990年,排除D項。
4.(2022·1月浙江選考)20世紀80年代的上海浦東還是“阡陌縱橫、雞犬相聞”,民間戲言“到上海要擺渡,到農村跨一步”。1990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做出開發開放上海浦東地區的決策。隨后,金融街、科技園區等相繼在這片土地上出現。下列項中,關于浦東開發開放的意義,表述正確的是(  )
A.標志著改革的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
B.成為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重要標志
C.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
D.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答案 B
5.(2022·6月浙江選考)深圳經濟特區在中國對外開放的歷程中舉足輕重。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講話,指出:“深圳是改革開放后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回眸歷史,愈加凸顯出深圳經濟特區的不一般,這個不一般就在于它是(  )
A.多邊貿易體制主導下的成果
B.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的產物
C.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要成就
D.對外開放的窗口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
答案 D
解析 由所學知識可知,1980年,中央決定在廣東、福建兩省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深圳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D項正確;深圳是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共中央主動建立的第一批經濟特區,是對外開放的“窗口”,并不是多邊貿易體制主導下的成果,排除A項;題干中深圳經濟特區的不一般主要體現在其“開創性”方面,“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的產物”“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要成就”,均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C項。
6.(2022·山東卷)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除向非洲國家提供大量經援貸款外,還與非洲國家開展了廣泛的經濟技術合作。1974-1980年,中國先后與45個非洲國家簽訂了100多項經濟技術合作協定。這表明我國致力于與非洲人民一起(  )
A.建立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
B.改善非洲的經濟治理機制
C.促進發展中國家的均衡發展
D.推動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
答案 D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中國為非洲國家提供幫助和合作,有利于非洲國家和中國的經濟發展,有利于推動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D項正確;材料中未涉及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的建立,排除A項;B項表述片面,中國和非洲進行經濟合作也有利于中國經濟治理機制的改善,排除B項;有利于促進發展中國家均衡發展的說法錯誤,排除C項。
課時精練
一、選擇題Ⅰ(每小題2分,共20分)
1.(2022·湖州一模)1978-1999年,我國農村種植業產值占農業經濟的比重從80%逐步下降至57%,并且非農經濟成分超過農業經濟。這反映了(  )
A.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至城市
B.鄉鎮企業促進了農業發展
C.農民生產糧食的積極性高漲
D.農村經濟呈現多元化發展
答案 D
解析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后,隨著農業的發展,農村經濟結構也進行調整,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反映了農村經濟呈現多元化發展,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勞動力轉移的信息,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鄉鎮企業與農業發展的關系,得不出鄉鎮企業促進了農業發展的結論,排除B項;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推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的提高,排除C項。
2.(2022·紹興質檢)“改革開放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某同學對改革開放最初兩年(1978-1979年)的相關史實進行分類整理如下表,下列選項能對內政進行補充的是(  )
思想 政治 經濟
真理標準問題討論 內政 外交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設立經濟特區
中十一屆三全會 中美建交
A.五屆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B.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
C.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鄧小平理論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答案 B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補充的內容應是發生在1978-1979之間,B項正確;五屆人大五次會議于1982年在北京舉辦,排除A項;1992年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排除C項;1997年黨的十五大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排除D項。
3.(2023·金華???下表記述了自1978年以來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據此可知,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
時間(年) 改革內容
1978—1984 改革農村經營管理體制
1985—1988 改革農村市場機制體制
1989—1991 穩步推進農村體制改革
1992—2000 推進農業產業化和市場化經營
2001年至今 深化農村稅費和產權改革
A.鞏固了公有制經濟地位
B.呈現出市場化改革方向
C.完成了農業現代化使命
D.縮小了城鄉發展的差距
答案 B
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從1978年開始,農村改革經歷了“改革經營管理體制”“改革市場機制體制”“產業化和市場化經營”以及“稅費和產權改革”,據此可知,農村經濟體制呈現出市場化改革方向,故B項正確。材料未體現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與公有制經濟地位的內在關聯,故排除A項;農業現代化是農村改革的發展目標之一,還沒有最終完成,故排除C項;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從表格中看不出來,故排除D項。
4.(2022·臺州高三模擬)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報告提出,正確貫徹“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方針。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體制應該是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同時提出“國家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模式。這一變化表明(  )
A.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確立
B.市場經濟體制在摸索中不斷發展
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
D.新中國經濟體制發生了變革
答案 B
解析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的,A錯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紀初,C錯誤;材料沒有體現“新中國經濟體制發生了變革”,D錯誤。
5.十二大報告中提出“鼓勵勞動者個體經濟在國家規定的范圍內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適當發展”。在十三大報告中進一步肯定了私營經濟的作用,1988年的憲法修正案中規定:“國家允許私營經濟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存在和發展。”這反映出(  )
A.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
B.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
C.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進步
D.非公有制經濟成為經濟主體
答案 C
解析 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由“適當發展”到“存在和發展”,體現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對經濟體制認識的深化,這是在經濟發展方面執政理念的變化,故選 C 項;個體和私營都是非公有制經濟,不是公有制經濟,排除 A 項;1992 年才開始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排除 B 項;材料看不出非公有制經濟成為“經濟主體”,排除 D 項。
6.(2022·臺州高三聯考)中共十五大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方面進一步深化,下列關于中共十五大表述正確的是(  )
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B.確立了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C.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有制結構和公有制實現形式
D.勾畫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
答案 C
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故選C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在2017年中共十九大,排除A項;確立了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是在中共十四大,排除B項;勾畫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是在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排除D項。
7.(2023·浙江省A9協作體高三模擬)“一帶一路”已發展成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并充分借助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作用,與有意向的國家和地區一起規劃,共同協商,6年時間先后推動126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參與簽署170多份合作協議。據此可知,“一帶一路”(  )
A.體現中國致力于加強與周邊鄰國合作交流
B.極力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全面合作
C.開拓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外交新篇章
D.經濟援助成為中國外交主要手段
答案 C
解析 據材料“推動126個國家……170多份合作協議”可知,“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開拓了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外交新篇章,故選C項;“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而不單純是中國與周邊鄰國合作交流,排除A項;“一帶一路”既加強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又加強發達國家的合作,排除B項;“一帶一路”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而不是經濟援助,排除D項。
8.(2023·衢州一模)下面為某同學整理的大事年表(部分),據此判斷(  )
1982年,中國首次按國際標準建造并交付了出口船舶。 1988年,上海滬嘉高速公路建成,是中國大陸第一條高速公路。 1989年,海南省航空公司成立并成為國內首家股份制航空公司。 2008年,京津城際鐵路正式通車運營,是中國首條高速鐵路。
A.中國立體交通體系得以建立
B.改革開放助推交通發展
C.中國國際競爭力躍居世界第二
D.現代交通便利全球化進程
答案 B
解析 據材料可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航運、高速公路、航空、高鐵發展迅速,即改革開放助推交通發展,故選B項;立體交通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材料不涉及國際競爭力的比較,排除C項;材料強調中國交通運輸的發展,與便利全球化進程無關,排除D項。
9.(2022·臨沂???2020年,我國再次完成珠峰測試,嫦娥五號探月,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十三五”圓滿收官,GDP總值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由2018年的16%上升到17%左右。這些成就說明我國(  )
A.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
B.綜合國力不斷提升
C.經濟競爭力不斷增強
D.創新能力領先世界
答案 B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2020年,我國在科技、民生、軍事、社會、經濟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表明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B項正確;材料列舉的成就不能說明我國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排除A項;國家經濟競爭力的核心主要是一國的企業和產業的競爭力,材料沒有體現,排除C項;材料不能得出“創新能力領先世界”的結論,排除D項。
10.(2022·長沙???據統計,1978-2000年,我國公派留學的人數占留學生總數的70%以上;但自2000年后,自費留學人數比例迅速上升,至2013年,這一比例已增長至93%。這一變化得益于(  )
A.出國留學選擇范圍的擴大
B.國家對高等教育投資的增加
C.我國居民收入的普遍提升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答案 C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2000年后,自費留學生增多,這是因為改革開放使人們的收入有所提升,故選C項;自費留學生增多與留學選擇范圍無關,排除A項;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投資與自費留學生增多無關,排除B項;自費留學生增多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無關,排除D項。
二、選擇題Ⅱ(每小題3分,共15分)
11.(2023·嘉興高三???1982年的《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提出:“嚴禁在承包土地上蓋房、葬墳、起土。社員承包的土地,不準買賣,不準出租,不準轉讓,不準荒廢,否則,集體有權收回;社員無力經營或轉營他業時應退還集體。”這一規定的主旨是(  )
A.實行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B.堅持土地的所有權性質不變
C.鼓勵各種形式的承包責任制
D.推廣農村承包地的三權分置
答案 B
解析 據材料“集體有權收回;社員無力經營或轉營他業時應退還集體”可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土地所有權歸集體所有,農民對土地有使用權但沒有所有權,故選B項;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即指農業合作化運動。在人民民主專政條件下,通過合作化道路,把小農經濟逐步改造成為社會主義集體經濟,1956年底就已完成,排除A項;承包責任制的形式有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等,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三權分置是指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經營權流轉的格局,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
1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行示范區的意見》中指出:深圳經濟特區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各項事業取得顯著成績,已成為一座充滿魅力、動力、活力、創新力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下列關于經濟特區的“特色”說法正確的是(  )
①建設上以吸收利用外資為主
②在國家宏觀經濟指導調控下,以市場調節為主
③擁有完全的經濟管理權限
④對外商投資給予優惠和方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經濟特區建設上以吸收利用外資為主,故①正確;經濟特區的經濟活動在國家宏觀經濟指導調控下,以市場調節為主,故②正確;經濟特區擁有較大的經濟管理權限,“完全”說法錯誤,故③錯誤;經濟特區對外商投資給予優惠和方便,故④正確;選擇D項符合題意。
13.1987年,沿海開放城市溫州個體戶葉文貴所辦的金鄉壓延薄膜廠,經人民銀行溫州市分行審核批準,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150萬元,用于擴建股份企業,成為中國最早發行股票的私企之一。這一事例反映了(  )
A.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在溫州率先拉開帷幕
B.沿海開放城市是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
C.改革開放時期溫州人敢為人先的創業精神
D.我國明確了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答案 C
解析 題干中事例發生在1987年,即改革開放后不久,其主要內容是該企業“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150萬元,用于擴建股份企業”,成為“中國最早發行股票的私企之一”,這反映出溫州人敢為人先的創業精神,故選C項。
14.(2023·舟山一模)鄧小平在20世紀80年代初指出:“一切取決于我們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們在國際事務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們自己經濟建設成就的大小?!F在我們在國際事務中起的作用并不小,但是,如果我們的物質基礎、物質力量強大起來,起的作用會更大?!逼湟庠趶娬{(  )
A.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
B.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
C.積極擴大中國在國際事務的作用
D.搞好現代化建設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答案 D
解析 據材料“如果我們的物質基礎、物質力量強大起來,起的作用會更大”并結合基礎知識可知,鄧小平認為國內經濟建設為外交提供物質基礎支撐,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著重需要搞好現代化建設,故選D項。
15.(2022·淄博月考)如表為1992-1996年我國個體經濟發展狀況表,該表數據變化主要反映出(  )
年份 戶數(萬戶) 從業人員(萬人) 注冊資本金額(億元)
1992 1 534 2 468 601
1993 1 767 2 939 855
1994 2 187 3 776 1 319
1995 2 526 4 614 1 813
1996 2 704 5 017 2 165
A.個體經濟成為國民經濟主體
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啟動
C.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成效顯著
D.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
答案 C
解析 根據材料數據可以看出,1992年以后,我國個體經濟快速發展,在戶數、從業人員以及注冊資本方面都快速增加,這說明1992年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之后,改革成效顯著,C項正確;公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主體,排除A項;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排除B項;材料涉及的是私有制,排除D項。
三、非選擇題(共30分)
16.(2023·浙江省A9協作體高三月考)(15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西漢王朝經略河西走廊概況
時間 史實
公元前139年 張騫從長安出發,西行進入河西走廊
公元前121年 衛青、霍去病大敗匈奴,昆邪王降漢后,在其故地設酒泉、武威、張掖、敦煌四郡
公元前119年 漢武帝下詔,河西四郡轄35縣,置軍屯、民屯共71 270戶
——據《史記》《漢書》
材料二 唐朝與新羅政治關系密切,海上通道便捷,除官方朝貢貿易外,兩地民間海上貿易也非?;钴S。但真正形成規模,產生較大影響還是在唐中后期,包括中日民間海上貿易也在那時達到高峰。中唐以后,隨著唐朝、新羅地方藩鎮勢力的崛起,中央政權對地方控制力減弱,藩鎮為增加財源,擴充勢力,把觸角伸向有著豐厚利潤的海上貿易,大批民間商團順勢而起。——劉鳳鳴《唐中后期東方海上絲綢之路繁榮原因探析》
材料三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先后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這一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承載著絲綢之路沿途各國發展繁榮的夢想,必將賦予古老絲綢之路以嶄新的時代內涵?!幾浴丁耙粠б宦贰睒嬒氲膽鹇砸饬x》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西漢王朝經略河西走廊的原因及重大舉措。(5分)
(2)閱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唐中后期東方海上絲綢之路繁榮的原因,并舉出唐朝主動對外友好交往的兩個事例。我國四大名著中的哪一部取材來源于其中的一個事例?(4分)
(3)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進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閱讀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請從以下兩個問題選擇一個進行闡述:①概括絲綢之路的歷史地位,并指出“‘一帶一路’倡議”蘊含的中國理念。②中共十八大以來,在實踐中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路,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分別指出中國如何推動與周邊國家、非洲國家的外交關系。(6分)
答案 (1)原因:聯絡大月氏人,共同夾擊匈奴。
舉措:設置河西四郡;張騫開通絲綢之路;大敗匈奴,設郡縣管理;移民實邊開發、屯田。
(2)原因:豐厚利潤的刺激;民間商團的興起;海上通道便捷;受割據、戰亂等因素影響;東西方海路聯系活躍。
事例:鑒真東渡;玄奘西游。
名著:《西游記》。
(3)選擇①:地位:絲綢之路是東西方經貿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為中國與西方之間的物質、技術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是溝通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主要橋梁,是經由中國西北和中亞連通古代東西方的重要商路。
理念:共商、共建、共享。
選擇②:“與周邊國家: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外交方針,推出多種合作新機制和新舉措,深化同日本、韓國、東盟各國等周邊國家的關系。
與非洲國家:提出“真實親誠”理念,加強與非洲國家的團結合作。
17.(1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出口商品結構統計表
年份 1978 1985 1986 2007
初級產品 53.5% 50.5% 36.4% 5.1%
工業制成品 46.5% 49.5% 63.6% 94.9%
材料二 
中國出口工業制成品結構
——材料一、二均出自國家統計局、商務部網站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我國對外貿易中商品結構的變化。(8分)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造成這種變化的影響因素。(7分)
答案  (1)初級產品的出口比重逐漸下降;工業制成品的出口比重逐漸上升;機電產品的出口比重上升且躍居首位;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比重穩步上升。
(2)改革開放;經濟全球化趨勢;現代信息技術革命(或第三次科技革命);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第26講 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時空重點
主題概覽
(1)政治: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得到恢復和發展;“一國兩制”促進了祖國統一大業的發展,港澳回歸,海峽兩岸關系新發展。逐步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2)經濟
①對內改革: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城市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增強企業活力。中共十四大確立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②對外開放: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
(3)思想科技
①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指明了方向。重視法治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形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②科技:銀河 Ⅰ巨型計算機研制成功、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中國計算機和航天事業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③教育:義務教育、高等教育發展;提出三個面向、科教興國。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與發展
1.偉大的歷史轉折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 工作著重點 作出把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________的歷史性決策
恢復路線 重新確立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恢復了黨的________的優良傳統
撥亂反正 審查解決了歷史上遺留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
平反冤假錯案 黨和國家按照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原則加快平反冤假錯案的步伐
總結歷史 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審議和通過了《________》
修訂憲法 1982年底,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增加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規定
2.改革開放進程
(1)歷史探索
階段 經濟體制改革 對外開放
農村 城市
探索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各地逐步推廣開來 按照逐步擴大國有企業經營自主權、實行________原則,進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綜合試點 ①1980 年5月,中央決定在________、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 ②1984 年,中央進一步決定開放14 個沿海港口城市
深化 ①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________。 ②按照建立________的總體思路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大力推進財政、稅收、外貿等方面的體制改革 ①建立起一批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保稅區,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②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開放戰略
(2)理論突破
1982年,中共十二大 鄧小平在開幕詞中提出了“________”重大命題
1987年,中共十三大 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
1992年,中共十四大 鄧小平發表________,為其召開作了思想理論準備;會議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新時代方針目標:進入21世紀,改革開放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穩步推進,國民經濟邁上新臺階。
材料
過去購物要憑票搶購
今日商品任意挑選
材料中兩幅圖片分別反映了怎樣的經濟體制?它們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
“一國兩制” 提出 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
實踐 ________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1999年12月20日,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兩岸關系 《告臺灣同胞書》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
“九二共識” 1992年11月,海協會與?;鶗_成 “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
汪辜會談 1993年4月,________標志著兩岸關系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
《反分裂國家法》 2005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
歷史性一頁 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習近平和馬英九會面
4.制度的完善(選必1,第3課子目3)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恢復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逐漸恢復
完善 1982年憲法(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 (1)特點:增加了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規定。 (2)內容:改進選舉制度,把直接選舉人大代表的范圍擴大到縣一級,實行差額選舉;擴大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職權,固定任期,每屆五年;賦予省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權力。 (3)意義:是社會主義民主和法治建設的重要成果,是一部具有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的社會主義憲法,集中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為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成為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標志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進入新的階段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形成 理論 中共中央進一步明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政治制度的一個特點和優點,并提出了一整套關于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理論與政策,堅持和完善這一制度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
制度化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被寫入憲法
二、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與發展
(1)鄧小平理論
①主要內容: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
②地位確立:中共________大上被寫入黨章,并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①主要內容: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
②中共十六大上被寫入黨章,并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3)科學發展觀
①主要內容: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
②地位確立:中共十七大上被寫入黨章;中共________大上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4)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①主要內容: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②地位確立:2018年3月,將其載入國家根本法。
2.綜合國力不斷提升
國民經濟 保持快速增長,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
基礎設施建設 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總里程數位居世界第一;港口建設成就突出
高科技領域 自主研發和制造的實力提升;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等呈現跨越式快速發展
思想文化領域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文化產業持續發力;推動文明互鑒
國防和軍隊建設 人民軍隊組織架構和力量體系實現革命性重塑;中國人民解放軍整體實力躍升;武器裝備加速發展;解放軍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3.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
(1)新時期外交理念: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遵循和平發展理念,全方位開展對外交往,積極參與國際事務。
(2)表現
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公正、________的新型國際關系 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會點
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
按照“親、誠、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
形成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
同歐洲、拉美之間也相互增進了解,加強合作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積極促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與完善,推動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生效
倡議設立________,是對既有國際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
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國提出的共建“________”倡議的核心理念
(3)影響
影響作用力 中國正從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參與者變成更具有影響力和作用力的推動者
和平發展 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________________
社會制度 國家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充分說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三、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要改革(選必1,第4課子目3)
1.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改革
內容 影響
社會主義革命 恢復國民經濟,鞏固新生政權,在短時間內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民主改革
社會主義改造
社會主義建設 中共八大總路線 初步建立起進行現代化建設所必需的物質技術基礎,培養了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積累了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
“左”傾錯誤
圖解歷史 20世紀50-60年代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與啟示
2.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1)決策
時間 會議 決策
1978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做法,作出把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2012年 中共十八大 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
2013年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 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________________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將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列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并載入黨章
2019年 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 ①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 ②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③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
(2)成就
對內改革 農村 從實行________、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取消農業稅到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城市 經濟結構:從搞好國營大中小企業、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到深化________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所有制結構:從單一公有制到公有制為主體、________經濟共同發展和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資源配置:從計劃經濟體制到________再到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對外開放 從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沿海沿邊沿江沿線和內陸中心城市對外開放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共建“________”、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成功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3)意義
①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
②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________________”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1.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成為我國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起點。
2.經濟特區就是經濟建設過程中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不同于內地經濟管理體制的地區,經濟特區不是政治特區,仍然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這與特別行政區不同。
3.中國全方位外交布局彰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輝煌,使中國成為更具影響力和作用力的經濟全球化的推動者。
4.“一國兩制”并不是說“兩制”都是主體?!耙粐鴥芍啤钡那疤岷突A是一個國家,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種制度并存,國家的主體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綜合認識
(1)歷史轉折: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2)一個目標:中共十四大指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兩個領域:對內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展國有企業改革)和對外開放。
(4)五個轉變: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單一公有制經濟發展轉變為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優先發展重工業到國民經濟平衡協調地穩步發展;從學習蘇聯模式到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比較
角度 解決的問題 思想精髓 重大作用
毛澤東思想 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及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 實事求是 使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鄧小平理論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使中國人民富起來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 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引領中國邁向全面小康社會
科學發展觀 如何促進中國社會的全面和諧發展 實事求是以人為本 促使中國社會經濟進一步邁入良性、健康發展的軌道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以人民為中心的新發展理念 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
3.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的背景及其時代價值
(1)背景
①當今世界處于大發展、大變革與大調整的時期。
②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世界各國相互聯系與依存日益加深。
③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與不確定性因素非常突出,當今人類面臨著許多共同的挑戰。
(2)時代價值
①繼承和發展了新中國不同時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張。
②反映了中外優秀文化和全人類的共同價值追求。
③適應了新時代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歷史性變化。
④指明了世界發展和人類未來的前進方向。
1.(2020·1月浙江選考)鄧小平同志曾說:“‘鳳陽花鼓’中唱的那個鳳陽縣,絕大多數生產隊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變面貌?!毕铝许椫?,與此相吻合的是(  )
①根本上改變農村經濟形勢和社會面貌 ②馬克思主義農業合作化理論的新發展
③大包干是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芗w優越性與個人積極性同時發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022·6月浙江選考)新華社北京某日訊:“一九七七年全國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到今天為止已經勝利結束。廣大人民贊揚這次高校招生考試……(是)向‘四個現代化’進軍,廣開才路的盛舉。”這場冬季里的春闈,在當時引起了強烈反響?;謴透呖贾贫仁青囆∑酵咀鞒龅囊豁椫匾獩Q策,在當時是(  )
A.撥亂反正的一個重要標志
B.“科教興國”戰略的理論基礎
C.新時期教育事業發展指導方針
D.改革開放步入新階段的標志
3.(2020·7月浙江選考)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1984年,在對外開放推進的關鍵時刻,鄧小平同志視察特區,在回到北京后談到:“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辈⑿廊粨]筆:“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编囆∑酵究隙ǖ奶貐^經驗是(  )
A.深圳發展經驗
B.北海發展經驗
C.海南國際旅游島發展經驗
D.上海浦東發展經驗
4.(2022·1月浙江選考)20世紀80年代的上海浦東還是“阡陌縱橫、雞犬相聞”,民間戲言“到上海要擺渡,到農村跨一步”。1990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做出開發開放上海浦東地區的決策。隨后,金融街、科技園區等相繼在這片土地上出現。下列項中,關于浦東開發開放的意義,表述正確的是(  )
A.標志著改革的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
B.成為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重要標志
C.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
D.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5.(2022·6月浙江選考)深圳經濟特區在中國對外開放的歷程中舉足輕重。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講話,指出:“深圳是改革開放后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被仨鴼v史,愈加凸顯出深圳經濟特區的不一般,這個不一般就在于它是(  )
A.多邊貿易體制主導下的成果
B.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的產物
C.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要成就
D.對外開放的窗口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
6.(2022·山東卷)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除向非洲國家提供大量經援貸款外,還與非洲國家開展了廣泛的經濟技術合作。1974-1980年,中國先后與45個非洲國家簽訂了100多項經濟技術合作協定。這表明我國致力于與非洲人民一起(  )
A.建立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
B.改善非洲的經濟治理機制
C.促進發展中國家的均衡發展
D.推動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赣榆县| 泾源县| 布拖县| 伽师县| 邓州市| 宽城| 微博| 五寨县| 龙岩市| 沈阳市| 靖远县| 中江县| 太仓市| 北碚区| 辽宁省| 博湖县| 佛坪县| 扬州市| 武穴市| 民丰县| 南昌市| 许昌市| 平安县| 康保县| 盐津县| 新丰县| 海原县| 宁明县| 新丰县| 巴林左旗| 尚义县| 若尔盖县| 晋江市| 广宗县| 桑植县| 隆尧县| 闸北区| 桐庐县| 邵阳市| 淄博市| 莆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