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9講 近代中國的稅收、社會保障與醫療衛生 學案(含解析)2024屆高考一輪復習歷史(新教材浙江專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9講 近代中國的稅收、社會保障與醫療衛生 學案(含解析)2024屆高考一輪復習歷史(新教材浙江專用)

資源簡介

第29講 近代中國的稅收、社會保障與醫療衛生
主題概覽
1.近代經歷了關稅自主權喪失和收回的曲折歷程;新中國實行了有利于國家發展的關稅制度和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開放后,為適應新時期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政策的需要,中國關稅制度的法制化建設得以強化和完善,對國民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
2.1951年2月,政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是新中國制定的第一部社會保險法規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也日趨成熟,在滿足人民的醫療、教育、就業、養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保障水平穩步提高。
3.隨著中國國力的強大,醫療衛生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們在世界醫療衛生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關稅與個人所得稅制度的起源與演變
1.關稅制度
時期 內容
古代 (1)中國的關稅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 (2)存在國內關稅和與國境關稅并立的現象
近代 (1)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海關大權也長期把持在外國人手中。 (2)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宣告關稅自主,并公布國定《進口稅暫行條例》。 (3)1928年,國民政府發表“改訂新約”的對外宣言,關稅自主為其主要內容之一
現代 (1)新中國成立后不久,政務院就頒布了第一部獨立的專門的海關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及其實施條例,統一了全國關稅制度。 (2)1985年,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強化了關稅制度的法制化建設。 (3)1987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重新修訂發布關稅條例,進一步完善了關稅的基本制度
知識拓展 近代關稅和傳統關稅相比的特點
(1)貨物在進出國境時一次性征收,在同一國境內不再重征。
(2)國境關稅一律以貨幣形式征收,而封建社會是以實物形式征收。
2.個人所得稅制度
(1)含義:以納稅人個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為征收對象的稅種。
(2)演變
時間 表現
1914年 北洋政府制定了一個包括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條例,個人所得稅制度起步
1936年 國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稅暫行條例,隨之開始征收個人所得稅
新中國成立后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沒有征收個人所得稅
1980年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正式確立
(3)作用:對調節個人收入和實現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中國特色社會保障制度
1.1951年2月政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是新中國制定的第一部社會保險法規。
2.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也日趨成熟,取得了重要進展,保障水平穩步提高。
3.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減輕了人們的后顧之憂,促進了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
思維點撥 社會保障制度的多方面功能
(1)政治功能:促進社會公平、實現社會和諧。
(2)經濟功能:調節收入差距、促進經濟發展。
(3)道德功能:體現合理責任、提升社會道德。
材料 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有關負責人介紹,50多年來,我國財政收入結構發生重大變化,農業稅所占比例已大幅下降。1950年,農業稅占當時財政收入的39%,是財政的重要支柱。1979年,這一比例降至5.5%。2004年,農業稅占各項稅收的比例進一步降至1%。自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廢止《農業稅條例》。
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農業稅所占財政收入比例不斷下降的原因。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國家政策的調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經濟結構的改善。
三、醫療衛生
1.中國醫療衛生體系
內容 成就
基本醫療衛生體系 ①國家搭建起覆蓋全國的醫療網絡。 ②推行計劃免疫,積極防治傳染病,把食品、飲用水、藥品的安全監督視為重要的工作
醫療機構的服務職能 ①逐步把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處理等內容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 ②藥品供應體系也不斷完善,國家規范藥品收費標準,加大醫療扶貧力度
醫療保障體系 ①20世紀60年代,國家已經把城鎮工作人員納入公費醫療系統。 ②改革開放后,建立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
       醫療保險制度
醫療保險制度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按照保險原則為解決居民防病治病問題而籌集、分配和使用醫療保險基金的制度。它是居民醫療保健事業的有效籌資機制,是構成社會保險制度的一種比較進步的制度,也是目前世界上應用相當普遍的一種衛生費用管理模式。
2.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與社會生活
(1)促進了人民健康狀況的改善
①醫療技術發展迅速,在斷肢再植手術、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領域取得世界領先的成就。
②人民健康狀況明顯改觀,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2)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①注重公共衛生建設,培養個人衛生習慣。
②黨和政府發動群眾,開展形式多樣的愛國衛生運動。
(3)強化了全民的衛生意識
①公共衛生觀念日益深化,傳染病的預防、食品藥品與公共衛生的監管,以及衛生知識的宣傳取得巨大進步。
②注重精神衛生,重視心理健康。
材料 新中國成立初期,公共衛生體系十分薄弱。從1953年起,在國家的統一領導和部署下,通過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紀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縣四級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中國衛生工作采用了以預防為主的低投入高產出的公共衛生模式,面向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衛生保障,這種“中國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通過60年的不懈努力,中國傳染病大規模的暴發、流行減少。進入21世紀,我國新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經基本形成了醫療保障體系的全覆蓋。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新中國公共衛生建設的特點,并說明其意義。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特點:國家主導的疾病防控體系逐步完善;預防為主,普惠群眾;確立了公共衛生的“中國模式”;新的醫療保障體系基本形成。
意義:改變了舊中國衛生事業落后的局面;保障了廣大人民的身體健康,提高了國民的身體素質;有利于社會穩定和經濟持續發展。
1.協定關稅是一個國家與另一個國家之間通過協商相互給予對方以優惠待遇的關稅制度。
2.合作醫療是隨著新中國成立后農業互助合作化運動的興起而逐步發展起來的。
3.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主題是“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核心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1.認識近代以來中國關稅體系的變化及意義
(1)變化
①從傳統關稅體系向近代關稅體系轉變。
②從受列強控制到逐漸關稅自主。
③從海關、常關并存走向統一的海關。
(2)意義
①實現了關稅體系的近代化。
②維護了國家主權,增加了財政收入。
③保護了國內市場,促進了民族工業發展。
2.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四大社會作用
(1)保障權利公平:社會保障把保障每個人的生存權、發展權放在首位。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意味著公民基本生活得到了保證,從而在一個公平的起點上參與社會競爭。
(2)保障機會公平:機會公平是指任何社會成員只要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都應被覆蓋在社會保障范圍內,均等地獲得社會保障的機會。
(3)維護規則公平:規則公平指一視同仁,既不能對弱勢群體歧視,又不能對特權階層傾斜。通過社會保障機制,重點保護社會上的極端貧困人口。
(4)調節分配公平:社會保障通過收入再分配進行調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貧富差距,緩解社會矛盾,有利于社會穩定。
3.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1)促進了人民健康狀況的改善。新的醫療技術的廣泛使用,使得很多疫病得到控制或治療,人們的平均壽命大幅度延長。
(2)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城市公共衛生建設普遍開展,并影響到鄉村,使公共衛生條件和個人衛生習慣有很大改觀。
(3)強化了全民的衛生意識。公共衛生觀念日益深化,講衛生成了現代公民的基本素質,精神衛生和心靈健康也得到了注重。
(4)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和科技事業的進步。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需要一定的物力、人力和財力支持,有利于推動效益的整合和利益的擴大化,進而會推動經濟和相關學科的科技發展。
(5)對人類社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如果缺乏社會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的相關約束,醫療衛生事業可能出現很多的負面問題。
1.(2023·1月浙江選考)盡管全球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推廣瘧疾消滅計劃,但它依然在制造令人難以想象的苦難。1967年,為治療瘧疾,中國啟動專項計劃。經過艱苦努力,終于取得了“一種挽救全球數百萬生命的醫學進步,特別是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這種“醫學進步”是指創制出(  )
A.人痘接種法 B.青霉素
C.牛痘接種法 D.青蒿素
答案 D
解析 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1967年,為治療瘧疾,中國啟動專項計劃,20世紀70年代發現了青蒿素,D項正確;A、B、C項與材料不符,排除。
2.(2021·山東卷)1913—1921年,中國海關稅征收額受國際局勢影響出現了一定變化。下列各項反映這一時期變化狀況的是(  )
答案 A
解析 1913—1921年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出現了短暫的春天。歐洲列強忙于一戰,無暇東顧,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掠奪,因此對華商品輸入減少,中國的海關征收額一路走低。一戰結束后列強卷土重來,大量商品涌入中國,使得中國的海關稅收急速增長。由此可知,A項符合題意;根據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情況可知,一戰前后中國的海關稅收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B、C、D都與這一趨勢不符,排除。
3.南京國民政府在1943年和1946年幾次重新修訂了“所得稅法”和“所得稅法實施細則”,特別是1946年對個人所得稅的修訂中,進一步擴大了征稅范圍,新增了綜合所得稅,并調整了稅率與級距,提高了免征額等。這表明(  )
A.政府稅收更注重實效性
B.具有調節收入分配的特點
C.個人征稅內容更加廣泛
D.調節征稅標準增加了收入
答案 B
解析 根據材料“進一步擴大了征稅范圍,新增了綜合所得稅,并調整了稅率與級距,提高了免征額等”可知,政府的個人所得稅開始顯現出調節收入分配功能的端倪,開始運用免征稅和累進稅率調節收入分配,B項正確。
4.下表是南京國民政府關稅自主談判后,中國關稅收入和關稅收入在中央財政總收入中的比重有了較大變化。這表明關稅自主(  )
年份 關稅收入 占財政總收入比重
1913年 1 697萬元 21%
1928年 17 914萬元 41%
1929年 27 554萬元 51%
A.有助于南京國民政府穩定財政
B.是中國人民捍衛經濟主權的終結
C.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D.擺脫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
答案 A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關稅收入由1913年的1 697萬元猛增到1929年的27 554萬元,占財政總收入比重由21%猛增到51%,中國關稅收入和關稅收入在中央財政總收入中的比重迅速增加,有助于南京國民政府穩定財政,故選A項。
5.《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共7章34條,其內容包括:總則、勞動保險金的征集與保管、各項勞動保險待遇的規定、享受優異勞動保險待遇的規定等內容。這部條例的頒布意在(  )
A.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B.推動社會主義改造
C.保護勞動者的利益 D.建立市場經濟體制
答案 C
解析 該條例對勞動者繳納勞動保險與享受保險待遇做出規范,從法律形式上保障了勞動者的權益,故選C項;1951年,政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而當時尚未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故排除A、B兩項;當時要建立的是計劃經濟體制,故排除D項。
課時精練
一、選擇題Ⅰ(每小題2分,共20分)
1.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關稅則》規定,進出口貨物按值百抽五交納關稅;1950年,政務院明確規定:海關稅率須根據國家經濟狀況和國內需要予以調整,“使其較能適合于發展國內生產,保護國內工業的要求”。稅率規定的變化旨在(  )
A.長期穩定我國海關關稅的稅率
B.維護國家關稅主權、保護民族經濟
C.限制中外貿易、保護國內市場
D.扭轉中外貿易逆差、開辟海外市場
答案 B
解析 鴉片戰爭后國門被打開,協定關稅使中國喪失關稅自主權;新中國成立后,關稅稅率靈活、完全自主、根據國家需要進行調整,其目的在于維護國家關稅主權、保護民族經濟,故選B。
2.(2022·濟寧模擬)1913年,北洋政府的工商總長張謇提出:“宜分別輸出入物品之性質以為差別;不宜如舊條約以值百抽五或值百抽七五概括之稅率”,如果能夠“出口稅輕重由我,則國際市場上庶有我國商人容足之地”。由此可見他主張(  )
A.謀求關稅自主以推動實業發展
B.廢除列強經濟特權以維護經濟獨立
C.提高稅率以保護中國民族經濟
D.參與制定國際規則以融入世界市場
答案 A
解析 據材料“不宜如舊條約以值百抽五或值百抽七五概括之稅率”“出口稅輕重由我,則國際市場上庶有我國商人容足之地”并結合所學中國近代喪失關稅主權的知識可知,張謇主張謀求關稅自主以推動實業發展,故選A項。材料只提及了廢除列強關稅特權,經濟特權涵蓋內容更廣,排除B項;提高稅率與“宜分別輸出入物品之性質以為差別”不符,排除C項;謀求關稅自主是國家的內政,并不是參與制定國際規則,排除D項。
3.(2022·大連模擬)中國自2002年起逐年調低進口關稅,關稅總水平由15.3%調整至2009年的9.8%,農產品平均稅率由18.8%調整至15.2%,工業品平均稅率由14.7%調整至8.9%,基本上取消了配額管理。這是由于(  )
A.我國急需擴大進口增加內需
B.我國已形成了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
C.我國經濟與世界開始接軌
D.加入世貿組織后履行的責任和義務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2002年起逐年調低進口關稅”并結合相關史實可知,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積極配合相關要求進行關稅的調整,故選D項。
4.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兩次融入世界市場,下列諸要素中與史實相悖的是(  )
時間 第一次:鴉片戰爭后 第二次:2001年
A 方式 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經歷艱苦談判,主動加入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B 社會性質 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國家
C 經濟形態 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 影響 弊多利少。喪失主權完整,客觀上推動了中國近代化 利大于弊。有利于中國現代化,但也面臨挑戰
答案 A
解析 世界貿易組織于1995年1月1日成立,取代了關貿總協定,因此“主動加入了關稅及貿易總協定”錯誤,故A項錯誤,符合題意。
5.1992年前,我國進出口平均關稅稅率高達47.2%,之后則逐年降低關稅水平,到2002年關稅總水平已降至12%,2011年將關稅總水平降至9.8%。這一時期關稅稅率的調整(  )
A.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建立
B.反映了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完成
C.是履行加入WTO承諾義務的需要
D.是落實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了1992年之后我國進出口平均關稅呈現大幅度下降的趨勢。結合所學,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經濟體制改革目標,關稅稅率降低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故選D項。
6.(2022·北京東城區模擬)1978—1985年,中國扶貧工作進入了新階段,政府通過調整農村土地制度、疏通農產品流通機制等方式,激發了農民脫貧致富的內動力。這一階段扶貧工作的特點是(  )
A.以合作化的集體力量來對抗貧困
B.國內扶貧與國際組織援助相結合
C.體制改革推動扶貧工作
D.以政府救濟為主要手段
答案 C
解析 據材料“政府通過調整農村土地制度、疏通農產品流通機制等方式”可知,這一階段農村以經濟體制改革推動扶貧工作,故選C項。1978年以后農村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而不是合作化,排除A項;材料并未涉及“國際組織援助”和“政府救濟”,排除B、D項。
7.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經過70年努力,我們建立了覆蓋省、市、縣、鄉的醫療預防保健網絡,使全體人民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健成為可能。這表明(  )
A.我國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職能凸顯
B.我國醫療機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C.我國的規劃免疫工作備受國民重視
D.我國有效控制了重大傳染病的傳播
答案 B
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可知,我國建立了覆蓋省、市、縣、鄉的醫療預防保健網絡,使全體人民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健成為可能,這充分表明我國的醫療機構建設取得重大的成就,因此B項符合題意。
8.(2022·大連模擬)互聯網大數據正催生醫療產業向移動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發展。在遠程醫療、可穿戴設備、在線問診預約等領域,通過信息共享,全程跟蹤病人的健康信息,可以讓患者享受連續的整合醫療服務。這有利于(  )
A.深化改革開放,提高綜合國力
B.降低醫療費用,減輕人民負擔
C.改善基礎設施,提高生活質量
D.完善醫療服務,利于民眾健康
答案 D
解析 據材料信息可知,互聯網大數據“可以讓患者享受連續的整合醫療服務”,說明互聯網大數據有助于完善醫療服務,利于民眾健康,故選D項;材料說明互聯網大數據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對民眾的積極影響,與改革開放、綜合國力提升無關,排除A項;材料的重點是互聯網大數據的應用對民眾就醫的意義,并未體現醫療費用降低,排除B項;材料說明互聯網大數據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并未涉及改善基礎設施,排除C項。
9.20世紀6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農村醫療衛生改革,1965年毛澤東提出“醫學教育要改革……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中去”,這就是著名的“六二六指示”。這一改革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上山下鄉運動
B.黨的工作重心轉移
C.國民經濟的調整和恢復
D.解決農村醫療短缺問題
答案 C
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造成三年嚴重困難,1961年黨和政府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對國民經濟實施調整,對農村實行的醫療衛生改革,也是調整的表現,因此C項正確。
10.下面為陜甘寧邊區防疫工作統計表(節選)。這些措施反映出當時(  )
時間 措施
1941年11月 《解放日報》開設“衛生專欄”,重點介紹傳染病的預防和一些衛生保健知識
1942年4月 邊區設立防疫總委員會,分區、縣先后成立衛生防疫委員會
1942年5月 通過《預防管理傳染病條例》,對傳染病進行分類,并規定相應的報告和防治制度
1944年7月 開辦了規模龐大的衛生展覽會,歷時八天,參觀者萬余人
A.陜甘寧邊區疫病的泛濫
B.探索建設近代醫療衛生體系
C.近代衛生體系更加成熟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逐步壯大
答案 B
解析 據材料中報紙介紹衛生保健知識,設立衛生防疫委員會,通過《預防管理傳染病條例》等措施可知,陜甘寧邊區對衛生防疫工作進行了探索和實踐,故選B項。
二、選擇題Ⅱ(每小題3分,共15分)
11.下表為《1842—1913年中國機械進口費用值(單位:海關兩)變化表》。該表數據的變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  )
時間 費用(單位:海關兩) 時間 費用(單位:海關兩)
1842年后 19萬(總計) 1895-1899年 200萬(年均)
1860年后 30萬(總計) 1909-1913年 700萬(年均)
1894年 112萬(總計) / /
A.列強對華商品輸出逐步擴大
B.甲午戰爭后民族工業得到較快發展
C.中國的關稅自主權有所恢復
D.傳統手工業基本被機器生產所取代
答案 B
解析 據材料可知,1842—1913年中國機械進口費用值不斷升高,這是因為甲午中日戰爭后清政府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并于1903年設立商部,獎勵工商,民族工業得到較快發展,故選B項;材料體現了中國機械進口費用值的變化,而不是列強商品輸出,排除A項;1842—1913年中國的關稅自主權沒有恢復,排除C項;“基本”說法錯誤,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
12.(2022·菏澤???1980年全國人大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為800元,此后我國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先后調整了五次。至2018年,個稅起征點已經調整為5 000元,并進行了包括子女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贍養老人等在內的專項附加扣除。這一變化表明(  )
A.國民收入再分配日益合理化
B.個稅征收制度日益完善
C.國民生產總值取得極大增長
D.國民貧富差距不斷拉大
答案 B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我國個人所得稅多次進行改革,通過這些改革個稅征收制度不斷完善,故選B項;材料無法得出收入再分配合理化,排除A項;材料與國民生產總值無關,排除C項;材料與貧富差距無關,排除D項。
13.新中國初期至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醫療史上出現了一個特殊產物——赤腳醫生,即鄉村中沒有納入國家編制的非正式醫生。他們掌握一些衛生知識,可以治療常見病,能為產婦接生,主要任務是降低嬰兒死亡率和根除傳染疾病。據此推知(  )
A.赤腳醫生為當時農村醫療解燃眉之急
B.醫療問題是當時農民最為關心的問題
C.我國赤腳醫生群體是“左”傾錯誤的產物
D.當時我國農村醫療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他們掌握一些衛生知識,可以治療常見病,能為產婦接生,主要任務是降低嬰兒死亡率和根除傳染疾病”可以得出,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醫療水平相對較低的情況下,赤腳醫生的出現對于解決農村醫療問題起到了重要作用,A項符合題意;當時農民最關心的是土地問題,B項錯誤;C項說法不正確;D項“圓滿解決”的說法錯誤。
14.(2022·佛山檢測)新冠感染發生以來,習近平主席先后同柬埔寨首相、蒙古國總統會談會見,同俄羅斯等外國領導人通電話,向韓國等國家的領導人致電慰問,分享防疫、抗疫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這主要說明當前我國(  )
A.疫病防控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B.注重發展與周邊國家的關系
C.醫療體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
D.積極應對重大衛生突發事件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中國與國際社會攜手抗疫,用實際行動支持國際抗疫,說明我國積極應對重大衛生突發事件,展現了我國的大國擔當,故選D項;材料并未提及中國的防疫措施,不能體現出中國的疫情防控水平,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中國與周邊國家共同應對疫情,而非發展外交關系,排除B項;材料無法體現出中國的醫療改革成就,排除C項。
15.(2022·北京西城區高三模擬)1918年,《中華醫學雜志》曾刊發題為《避疫面具之制法及用法》的文章,其中有以下圖文。對此文解讀正確的有(  )
①近代中國社會仍強調程朱理學的作用
②將防疫宣傳與提倡使用國貨結合起來
③反映了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的初步發展
④口罩普及標志著醫療保障體系的建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程朱理學指中國宋朝以后由程顥、程頤、朱熹等人發展出來的儒學流派,認為理是宇宙萬物的起源,強調格物致知,而材料中的“理學”是物理學的意思,故①錯誤;“《避疫面具之制法及用法》”“面具上不須用藥……化學的作用也”“此乃國貨……深望凡吾醫家及非醫家共同提倡之”說明《中華醫學雜志》將防疫宣傳與提倡使用國貨結合起來,故②正確;“《避疫面具之制法及用法》”反映了20世紀初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的初步發展,故③正確;單憑口罩的普及,不能標志著醫療保障體系的建立,故④錯誤;選擇C項符合題意。
三、非選擇題(共15分)
16.(15分)農民、土地與賦稅。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49年共產黨在中國取得政權后,其面臨的第一要務便是鞏固自身權力的合法性基礎。除了在城市全面推行“社會主義改造”運動之外,共產黨在農村地區則進行了大規模的土地改革運動,后者是其在根據地所推行的均田政策的繼續。土地改革政策的首要目標在于:通過對土地——這一農村社會核心資源的重新分配……贏得占農村人口絕大多數的貧農對新政權的支持?!诬婁h《從人身依附到個體理性的成熟》
材料二 攻擊領主宅邸、燒毀土地契約的案例不勝枚舉,迫使貴族領主聲明放棄土地權利。在奧恩河西部,塞格里侯爵被迫逃亡,他被告知,如要保住城堡,必須簽署放棄土地權利聲明書。另一位瓦西伯爵也遇襲逃亡,土地契約被銷毀,被迫宣稱放棄土地權利。在色瑞,哈考特公爵宅邸遭到襲擊。在奧蘭穆森,侯爵目睹自己的城堡被劫掠,全部土地文書在一個山谷里被付之一炬。其時,國民議會被不斷傳來的騷亂和暴力報告所淹沒,深感恐懼,國民議會代表巴雷爾在其回憶錄中寫道,他永遠不會忘記凡爾賽周圍火燒城堡的消息不絕于耳,還有其他可怕的報告。大革命爆發的1789年7月,被稱為夏季“大恐慌”。
——侯建新《大革命前后法國問題》
(1)指出唐、宋、清三代政府減輕對農民控制的賦役政策,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根據地所推行的均田政策的繼續”的重要意義。(6分)
(2)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深層問題,結合所學指出拿破侖解決這一深層問題的舉措,另舉兩例其他資產階級革命與改革中解決該問題的應對之策。(5分)
(3)財政部領導在重要會議上要做一篇《波瀾壯闊七十載,關稅祖國共命運》的主題報告,其中一個版塊需要回顧新中國關稅七十多年的發展歷程,請你整理一個簡單的發言提綱。(要求史實正確,邏輯清晰,語句通順,表述成文。)(4分)
答案 (1)唐代兩稅法;宋代募役法;清代攤丁入畝(或廢除人頭稅)。
意義:農民從封建土地制度束縛中解放出來,農村生產力得到大解放,為中國逐步實現工業化掃除了障礙,鞏固了新生人民政權。
(2)問題:農民土地問題。
措施:《法國民法典》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
例:俄國農奴制改革農民可以通過贖買獲得土地;美國內戰中頒布《宅地法》;1807年《普魯士改革敕令》。
(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真正收回關稅自主權,頒布專門的海關稅法統一全國關稅制度;改革開放后強化關稅制度的法制化建設,適應新時期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需要;2001 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主動削減關稅,更深層次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第29講 近代中國的稅收、社會保障與醫療衛生
主題概覽
1.近代經歷了關稅自主權喪失和收回的曲折歷程;新中國實行了有利于國家發展的關稅制度和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開放后,為適應新時期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政策的需要,中國關稅制度的法制化建設得以強化和完善,對國民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
2.1951年2月,政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是新中國制定的第一部社會保險法規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也日趨成熟,在滿足人民的醫療、教育、就業、養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保障水平穩步提高。
3.隨著中國國力的強大,醫療衛生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們在世界醫療衛生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關稅與個人所得稅制度的起源與演變
1.關稅制度
古代 (1)中國的關稅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 (2)存在國內關稅和與___________并立的現象
近代 (1)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海關大權也長期把持在外國人手中。 (2)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宣告關稅自主,并公布國定《進口稅暫行條例》。 (3)1928年,國民政府發表“________”的對外宣言,關稅自主為其主要內容之一
現代 (1)新中國成立后不久,政務院就頒布了第一部獨立的專門的海關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及其實施條例,統一了全國關稅制度。 (2)1985年,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強化了關稅制度的法制化建設。 (3)1987年,頒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新修訂發布關稅條例,進一步完善了關稅的基本制度
知識拓展 近代關稅和傳統關稅相比的特點
(1)貨物在進出國境時一次性征收,在同一國境內不再重征。
(2)國境關稅一律以貨幣形式征收,而封建社會是以實物形式征收。
2.個人所得稅制度
(1)含義:以納稅人個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為征收對象的稅種。
(2)演變
時間 表現
1914年 ________制定了一個包括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條例,個人所得稅制度起步
______年 國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稅暫行條例,隨之開始征收個人所得稅
新中國成立后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沒有征收個人所得稅
1980年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正式確立
(3)作用:對調節________________和實現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中國特色社會保障制度
1.1951年2月政務院發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新中國制定的第一部社會保險法規。
2.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也日趨成熟,取得了重要進展,保障水平穩步提高。
3.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減輕了人們的后顧之憂,促進了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
思維點撥 社會保障制度的多方面功能
(1)政治功能:促進社會公平、實現社會和諧。
(2)經濟功能:調節收入差距、促進經濟發展。
(3)道德功能:體現合理責任、提升社會道德。
材料 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有關負責人介紹,50多年來,我國財政收入結構發生重大變化,農業稅所占比例已大幅下降。1950年,農業稅占當時財政收入的39%,是財政的重要支柱。1979年,這一比例降至5.5%。2004年,農業稅占各項稅收的比例進一步降至1%。自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廢止《農業稅條例》。
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農業稅所占財政收入比例不斷下降的原因。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醫療衛生
1.中國醫療衛生體系
內容 成就
基本醫療衛生體系 ①國家搭建起覆蓋全國的醫療網絡。 ②推行__________,積極防治傳染病,把食品、飲用水、藥品的安全監督視為重要的工作
醫療機構的服務職能 ①逐步把城鄉居民__________、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處理等內容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 ②藥品供應體系也不斷完善,國家規范藥品收費標準,加大醫療扶貧力度
醫療保障體系 ①20世紀60年代,國家已經把城鎮工作人員納入公費醫療系統。 ②改革開放后,建立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
       醫療保險制度
醫療保險制度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按照保險原則為解決居民防病治病問題而籌集、分配和使用醫療保險基金的制度。它是居民醫療保健事業的有效籌資機制,是構成社會保險制度的一種比較進步的制度,也是目前世界上應用相當普遍的一種衛生費用管理模式。
2.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與社會生活
(1)促進了人民健康狀況的改善
①醫療技術發展迅速,在斷肢再植手術、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領域取得世界領先的成就。
②人民健康狀況明顯改觀,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2)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①注重________________建設,培養個人衛生習慣。
②黨和政府發動群眾,開展形式多樣的愛國衛生運動。
(3)強化了全民的衛生意識
①公共衛生觀念日益深化,傳染病的預防、食品藥品與公共衛生的監管,以及衛生知識的宣傳取得巨大進步。
②注重精神衛生,重視心理健康。
材料 新中國成立初期,公共衛生體系十分薄弱。從1953年起,在國家的統一領導和部署下,通過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紀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縣四級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中國衛生工作采用了以預防為主的低投入高產出的公共衛生模式,面向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衛生保障,這種“中國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通過60年的不懈努力,中國傳染病大規模的暴發、流行減少。進入21世紀,我國新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經基本形成了醫療保障體系的全覆蓋。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新中國公共衛生建設的特點,并說明其意義。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協定關稅是一個國家與另一個國家之間通過協商相互給予對方以優惠待遇的關稅制度。
2.合作醫療是隨著新中國成立后農業互助合作化運動的興起而逐步發展起來的。
3.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主題是“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核心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1.認識近代以來中國關稅體系的變化及意義
(1)變化
①從傳統關稅體系向近代關稅體系轉變。
②從受列強控制到逐漸關稅自主。
③從海關、常關并存走向統一的海關。
(2)意義
①實現了關稅體系的近代化。
②維護了國家主權,增加了財政收入。
③保護了國內市場,促進了民族工業發展。
2.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四大社會作用
(1)保障權利公平:社會保障把保障每個人的生存權、發展權放在首位。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意味著公民基本生活得到了保證,從而在一個公平的起點上參與社會競爭。
(2)保障機會公平:機會公平是指任何社會成員只要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都應被覆蓋在社會保障范圍內,均等地獲得社會保障的機會。
(3)維護規則公平:規則公平指一視同仁,既不能對弱勢群體歧視,又不能對特權階層傾斜。通過社會保障機制,重點保護社會上的極端貧困人口。
(4)調節分配公平:社會保障通過收入再分配進行調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貧富差距,緩解社會矛盾,有利于社會穩定。
3.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1)促進了人民健康狀況的改善。新的醫療技術的廣泛使用,使得很多疫病得到控制或治療,人們的平均壽命大幅度延長。
(2)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城市公共衛生建設普遍開展,并影響到鄉村,使公共衛生條件和個人衛生習慣有很大改觀。
(3)強化了全民的衛生意識。公共衛生觀念日益深化,講衛生成了現代公民的基本素質,精神衛生和心靈健康也得到了注重。
(4)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和科技事業的進步。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需要一定的物力、人力和財力支持,有利于推動效益的整合和利益的擴大化,進而會推動經濟和相關學科的科技發展。
(5)對人類社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如果缺乏社會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的相關約束,醫療衛生事業可能出現很多的負面問題。
1.(2023·1月浙江選考)盡管全球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推廣瘧疾消滅計劃,但它依然在制造令人難以想象的苦難。1967年,為治療瘧疾,中國啟動專項計劃。經過艱苦努力,終于取得了“一種挽救全球數百萬生命的醫學進步,特別是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這種“醫學進步”是指創制出(  )
A.人痘接種法 B.青霉素
C.牛痘接種法 D.青蒿素
2.(2021·山東卷)1913—1921年,中國海關稅征收額受國際局勢影響出現了一定變化。下列各項反映這一時期變化狀況的是(  )
3.南京國民政府在1943年和1946年幾次重新修訂了“所得稅法”和“所得稅法實施細則”,特別是1946年對個人所得稅的修訂中,進一步擴大了征稅范圍,新增了綜合所得稅,并調整了稅率與級距,提高了免征額等。這表明(  )
A.政府稅收更注重實效性
B.具有調節收入分配的特點
C.個人征稅內容更加廣泛
D.調節征稅標準增加了收入
4.下表是南京國民政府關稅自主談判后,中國關稅收入和關稅收入在中央財政總收入中的比重有了較大變化。這表明關稅自主(  )
年份 關稅收入 占財政總收入比重
1913年 1 697萬元 21%
1928年 17 914萬元 41%
1929年 27 554萬元 51%
A.有助于南京國民政府穩定財政
B.是中國人民捍衛經濟主權的終結
C.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D.擺脫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
5.《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共7章34條,其內容包括:總則、勞動保險金的征集與保管、各項勞動保險待遇的規定、享受優異勞動保險待遇的規定等內容。這部條例的頒布意在(  )
A.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B.推動社會主義改造
C.保護勞動者的利益 D.建立市場經濟體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山市| 张家口市| 崇文区| 汪清县| 金门县| 若尔盖县| 宝鸡市| 汉源县| 金沙县| 龙川县| 安溪县| 邻水| 明溪县| 武山县| 湖南省| 阿克陶县| 惠东县| 连州市| 灵山县| 沅江市| 神农架林区| 新和县| 无极县| 东丽区| 大埔区| 宣恩县| 上栗县| 伊春市| 荔波县| 广宁县| 浦江县| 威信县| 远安县| 阿合奇县| 宣恩县| 临高县| 通江县| 师宗县| 康定县| 社旗县| 荆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