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部分近代中國 綜合提升(二) 學案(含解析)2024屆高考一輪復習歷史(新教材浙江專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部分近代中國 綜合提升(二) 學案(含解析)2024屆高考一輪復習歷史(新教材浙江專用)

資源簡介

綜合提升(二)
一、近代中華民族的覺醒
1.鴉片戰爭——民族意識的萌發
鴉片戰爭的慘敗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們的思想意識也開始發生改變,人們從天朝上國的美夢中驚醒,反對外來侵略、保家衛國的民族意識開始覺醒。
2.甲午中日戰爭——民族意識逐漸強化
甲午中日戰爭中國的戰敗、列強掀起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機空前強化,首先是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緊接著是農民階級發動義和團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民族意識逐漸強化。
3.五四運動——民族意識的升華
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工人、農民、資產階級空前團結,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表現出極大的愛國熱情,使民族意識進一步升華。
4.抗日戰爭——民族意識的高漲
隨著日本侵華的不斷加劇,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進一步強化,形成高潮,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民族復興意識也達到了空前的覺醒。
針對訓練1 在鴉片泛濫問題極為嚴重時,道光帝命林則徐“馳驛前往廣東查辦海口事件”。禁煙問題一觸即發,林則徐明白此行“乃蹈湯火”“身蹈危機”,但已“置禍福榮辱于度外”,決心完成禁煙使命。這反映了林則徐(  )
A.致力于解決銀荒兵弱的危機
B.決心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斗爭中
C.封建士大夫憂國憂民的情懷
D.具有勇于抵抗侵略的冒險精神
答案 C
解析 據材料可知,林則徐明知禁煙運動危機重重,但依然決心完成,體現了其舍己為國的高尚情操,故選C項;材料主旨是林則徐禁煙的決心,沒有提及禁煙的原因,排除A項;據所學可知,林則徐是封建士大夫,代表封建地主階級利益,不可能投入反封建斗爭,排除B項;據所學可知,“勇于抵抗侵略”是一種愛國精神,并非“冒險”,排除D項。
針對訓練2 (2022·肇慶二模)五四運動時期,上海裕昌祥毛巾打出廣告:救國不尚空談,請大家喝的、吃的、穿的、用的都要用國貨。中國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生產的香煙名為“新愛國香煙”,得到了廣大民眾的積極響應。這些做法(  )
A.意在推動反帝愛國運動進入高潮
B.彰顯了實業家義利并舉的精神
C.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D.獲得了國內外各界的廣泛支持
答案 B
解析 題干提及五四運動時期,上海裕昌祥毛巾、中國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的廣告將愛國、救國與國貨相聯系,體現了民族企業重視逐利與救國,故選B項;推動五四運動進入高潮的是上海工人罷工和商人罷市,排除A項;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出現在甲午中日戰爭后,排除C項;“國內外各界”不符合史實,歐美日列強反對中國民族企業家的做法,排除D項。
二、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的特點
1.兩個階級
(1)地主階級——抵抗派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主張;洋務派主張“中體西用”,開展洋務運動。
(2)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革命派主張實行民主共和制度;激進派提倡民主和科學,十月革命后開始傳播馬克思主義。
2.三個層面:器物技術層面→政治制度層面→思想文化層面。
3.三大特征
(1)向西方學習的層次不斷深入,逐漸突破封建思想束縛,不斷促進中國人思想的解放。
(2)內容上,近代前期中國思想文化的主流是向西方學習,特別是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其實質是追求民主和科學。
(3)救亡圖存是主題。中國的思想界顯示出面對危局不斷探索救亡圖存道路的特點。
針對訓練3 (2022·韶關一模)19世紀60年代曾國藩在給李鴻章的信中指出:“凡附強不附弱,人與萬物之情一也,中國與外夷之情一也。以自立為體,以推誠為用,華爾當可漸為我用。”該觀點(  )
A.體現了近代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社會現實
B.說明了近代中國地主階級擺脫了天朝上國觀念
C.反映了曾國藩的外交思想由傳統向近代的嬗變
D.表明了曾國藩熟諳近代的國際法以及外交原則
答案 C
解析 材料意思是說,歸順強者而不歸附弱者,人與世間萬物的情況相同,中國與外國的情況也相同,據所學可知,這時期曾國藩逐漸轉變“天朝上國”的外交觀念,向近代外交觀念轉變,故選C項;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是在甲午中日戰爭以后,排除A項;當時的地主階級并沒有完全擺脫天朝上國觀念,排除B項;材料反映曾國藩的外交觀念向近代外交轉變,曾國藩作為洋務派的代表人物,只學習西方器物不學制度,對西方的了解有限,排除D項。
針對訓練4 (2023·鄭州一模)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寫道:“(時務學堂)所言皆當時一派之民權論,又多言清代故實,臚舉失政,盛倡革命。其論學術,則自荀卿以下漢、唐、宋、明、清學者,掊擊無完膚……全湘大嘩。”這體現了(  )
A.梁啟超的主張日益傾向于革命派
B.維新派在學術上的革命徹底性
C.維新派力圖在理論上撼動守舊派
D.維新派宣傳思想講求一定策略
答案 C
解析 據材料可知,維新派倡導興民權,嚴厲抨擊清朝政治及傳統儒學思想,力圖在理論上撼動守舊派,故選C項;梁啟超在時務學堂宣傳民權思想,其主張還是改良派,排除A項;維新派在學術上抨擊傳統思想的目的是宣傳維新思想,并且借用儒家思想,托古改制,“徹底性”說法錯誤,排除B項;“掊擊無完膚……全湘大嘩”說明維新派宣傳思想過于激進,排除D項。
三、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促進因素
列強侵略 瓦解著中國的自然經濟,客觀上為民族工業的興起和發展提供了條件
政府鼓勵 由于時代潮流的沖擊和鞏固統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國歷屆政府都鼓勵興辦實業
“實業救國”思潮 中國人民反帝愛國熱情不斷高漲,使“實業救國”思潮具有日益廣泛的社會基礎,特別是抵制洋貨、提倡國貨運動不斷興起,有力地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
民族精神 實業家們自強不息的愛國精神是支撐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動力
與時俱進 一些民族工業自身技術的不斷革新、合理的經營策略也是其頑強發展的因素
針對訓練5 (2022·茂名一模)據清末中國民族工業廠礦數及資本統計表的數據可知,1872—1895年間,官辦或官商合辦企業的資本額占總資本64.56%,商辦企業占33.01%,中外合辦企業占2.43%。但到1896—1911年,商辦占57.88%,官辦或官商合辦只占21.44%,中外合辦則增為20.68%。這一變化(  )
A.說明洋務運動徹底失敗
B.源于列強放松對華經濟侵略
C.導致官僚資本急劇膨脹
D.擴大了民主革命的階級基礎
答案 D
解析 據材料可知,商辦企業發展迅猛,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無產階級隊伍壯大,故選D項;1895年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破產,排除A項;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1918年),西方列強放松對華經濟侵略,排除B項;官僚資本出現在1927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
針對訓練6 民國時期,國家鼓勵發展民族企業。武漢裕大華創立于1919年,前身是武昌裕華紗廠,作為讓武漢驕傲的百年民族企業,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入侵。從曾經的以紡織業為主,到進軍服裝終端制品行業,裕大華集團一直在不斷探索前行。材料表明裕大華(  )
A.曾經為民族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B.由輕工業轉為重工業
C.曾經是中國最大的紡織企業
D.屬于官辦性質的民用工業
答案 A
解析 據材料可知,武昌裕華紗廠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產品的入侵,表明其為民族經濟發展作出貢獻,故選A項;從材料中看,裕華紗廠一直從事紡織業,紡織業屬于輕工業,排除B項;材料僅反映了裕華紗廠的發展歷程,沒有和中國當時其他紡織企業進行對比,排除C項;裕華紗廠是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屬于民辦企業,排除D項。
四、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歷程及特點
1.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歷程
(1)革命綱領:1921年中共一大綱領脫離中國國情,1922年中共二大依據中國國情(社會性質、革命對象、革命力量),制定最低綱領即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反對軍閥。
(2)革命力量:從工人運動高潮的失敗中,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必須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團結廣大農民、民族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等,1924年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進行國民革命;1927年后,聯合工農群眾進行革命。
(3)革命領導權: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必須掌握革命和武裝的領導權,獨立領導革命。南昌起義標志著共產黨獨立領導軍隊進行革命的開始。
(4)革命道路:1927年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失敗,中國共產黨認識到照搬俄國革命“城市中心論”的局限,毛澤東把馬列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創立了中國特色的“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
(5)糾正錯誤:1935年遵義會議糾正“左”傾錯誤,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獨立自主地解決了內部矛盾。
(6)對主要矛盾的認識: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協調國內階級矛盾,抓住主要矛盾一致對外,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治上不斷走向成熟。
2.特點
(1)符合國情: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明確了中國革命的道路。
(2)總結經驗教訓:中國共產黨經過長期革命斗爭實踐,總結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認識到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正確性。
(3)獨立自主:中國共產黨排除了共產國際的干擾,獨立自主地解決了黨內存在的問題。
針對訓練7 (2022·蚌埠二模)建黨初期,從事工人運動的共產黨員站在“革命大義”的高度論理。第一次國共合作后,共產黨在宣傳中突出“民族解放”的主張,盡量不使用“階級斗爭”“社會革命”“無產階級專政”等口號。這種變化表明(  )
A.工人運動的水平有待提高
B.共產黨對國情認識的深入
C.馬克思主義宣傳力度有限
D.國民革命的群眾基礎薄弱
答案 B
解析 據材料可知,中國共產黨隨著革命形勢的變化,在宣傳中也不斷調整,這是由于在革命實踐中對中國國情認識不斷深入,故選B項;第一次國共合作后共產黨宣傳內容的變化主要是為了鞏固革命統一戰線,與工人運動水平關系不大,排除A項;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排除C項;國民革命得到工人、農民、資產階級的支持,排除D項。
針對訓練8 (2022·韶關一模)1928年6月召開的中共六大指出:“在革命形勢和黨的任務問題上,明確了革命處于低潮,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黨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計地組織暴動,而是做艱苦的群眾工作,積蓄力量。”這一觀點有助于(  )
A.組織工人運動壯大力量
B.開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C.克服“左”傾冒進情緒
D.成立政權與國民黨對峙
答案 C
解析 根據材料“黨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計地組織暴動,而是做艱苦的群眾工作,積蓄力量”并結合所學可知,這次會議強調黨內不要急于暴動,要動手發動群眾,積蓄力量,故選C項;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已經開辟,屬于土地革命時期,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的主要活動不是在城市組織工人運動,排除A、B項;早在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地區,開展游擊戰爭,進行土地革命,恢復和建立共產黨的組織,建立革命政權,材料的時間是1928年6月,排除D項。
五、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
1.土地革命時期
(1)目的:進行根據地建設,推動革命斗爭。
(2)內容: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開展土地革命。
(3)影響:為保衛勝利果實,農民積極參軍參戰,努力發展生產。
2.抗日戰爭時期
(1)目的:鞏固抗日根據地和爭取抗戰勝利。
(2)內容: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3)影響:提高了農民抗日和生產的積極性,也有利于聯合地主階級一致抗日。
3.解放戰爭時期
(1)目的:獲得人民支持,保證解放戰爭的最后勝利。
(2)內容: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影響:農民踴躍參軍,積極支援前線。
針對訓練9 (2022·茂名一模)下表為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時期的部分土地政策。
時間 文件或會議 土地政策
1927年11月 《中國共產黨土地問題黨綱草案》 一切私有土地歸勞動平民所公有
1928年底 《井岡山土地法》 沒收一切土地歸蘇維埃政府所有
1929年 《興國土地法》 沒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
1930年 中國共產黨六屆三中全會 不禁止農民買賣土地
1927-1930年間,中國共產黨這些土地政策的調整(  )
A.源于民族矛盾的激化
B.旨在調動農民革命積極性
C.打擊農民的生產熱情
D.糾正土地政策的右傾錯誤
答案 B
解析 據材料可知,1927—1930年土地革命時期將土地分配給農民,旨在調動農民革命積極性,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故選B項;1935年,華北事變標志著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排除A項;把土地分給農民,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熱情,排除C項;1927年八七會議清算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排除D項。
針對訓練10 (2022·泰安模考)按照戰爭常識,人民負擔戰爭的人力一般不能超過總人口的12%,但在淮海戰役中解放區的人民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承受能力,動員民工高達總人口的16%,某些地區幾乎是全民動員。人民提出的口號是“傾家蕩產,支援前線,忍受一切艱難,克服一切困苦,爭取戰役的勝利”。解放區的戰爭動員能力主要基于(  )
A.國民黨的內戰政策喪失民心
B.解放區“耕者有其田”基本實現
C.解放區各級地方政權的鞏固
D.華東、中原戰場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
答案 B
解析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解放區土地改革使“耕者有其田”基本實現,調動了農民支援革命的積極性,故B項正確;國民黨的內戰政策喪失民心,不屬于主要原因,故A項錯誤;解放區各級地方政權的鞏固,其原因也在于土地改革獲得了農民的支持,故C項錯誤;其他戰場解放戰爭勝利也不是主要原因,故D項錯誤。
簡述綜述概述類
內涵闡釋
(1)簡述:意思是用簡要的語言陳述、描述或總結。
(2)綜述:綜合敘述。①歸納性綜述:將獲取到的有效信息和關聯知識進行整理歸納,具有條理性、系統性和邏輯性的表述或總結。②普通性綜述:在獲取到有效信息和關聯知識的基礎上,能表達出具有一定的觀點或傾向性。③評論性綜述:在獲取到有效信息和關聯知識的基礎上,對史實闡釋具有邏輯性強,有較多見解和評論。
(3)概述:概括敘述的意思,對已有信息進行簡明歸納。
 (2022·廣東卷)有同學研究明代白銀貨幣化問題,收集了如下材料,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財政收入
年份 米麥(萬石) 布(萬匹) 絹(萬匹) 寶鈔(萬錠) 銀(萬兩)
1430 3 979 20.5 94.1 7 388.9 32.9
1552 2 659 13.3 32.0 2 414.4 243.3
1621 2 780 12.9 20.6 8.1 755.2
——摘自《明實錄》
材料二 《醒世姻緣傳》、“三言”“二拍”等小說中有關白銀的描述不可勝數,大到如捐官、行賄、購房、買賣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費和社交饋贈,處處可見。銅錢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頻繁。——據《醒世姻緣傳》等
材料三 吾以為非廢金銀不可。廢金銀,其利有七:粟帛之屬,小民力能自致,則家易足,一也。鑄錢以通有無,鑄者不息,貨無匱竭,二也。不藏金銀,無甚貧甚富之家,三也。……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
(1)分別闡述每則材料對研究明代白銀貨幣化的價值。
(2)綜合上述材料,簡述明代白銀貨幣化的影響。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銀貨幣化還可補充哪些類型的史料,請至少列出兩種。
第(2)問:要求“簡述明代白銀貨幣化的影響”。解題首先提取材料信息,然后據信息合理推斷“影響”。
(1)材料一:“明代財政收入”→財政收入中銀(萬兩)占比上升,白銀逐漸成為主流貨幣→白銀貨幣化有利于政府稅收規范化、制度化,有利于推行“一條鞭法”進行賦稅改革。
(2)材料二:“《醒世姻緣傳》、‘三言’‘二拍’等小說中有關白銀的描述不可勝數”→白銀貨幣化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繁榮,區域性商幫群體出現→促進了市民文化的發展,影響了社會風氣。
(3)材料三:“吾以為非廢金銀不可”→白銀貨幣化加重了人民負擔,擴大了貧富差距。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材料一是明代國家財政收入的官方統計數據,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銀貨幣化的原因、表現等問題;材料二是小說對當時普遍使用白銀的社會場景的描述,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銀使用的廣泛性及其社會影響;材料三是黃宗羲廢金銀的主張,可用于研究時人對白銀貨幣化問題的認識。
(2)促進了國家財政的貨幣化,有利于賦稅制度改革;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區域性商幫群體出現;促進了市民文化的發展;影響了社會風氣;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3)方志、筆記、外國文獻、考古資料等。
簡述 側重于圍繞某一史實,從背景(原因)、措施(內容)、結果(影響)等方面扼要表述史實(史識)
綜述 縱向明時段特征(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橫向辨彼此異同(相同點、不同點),側重于全面說明
概述 從有關史實的表述或論述中,抽取“主謂賓”,舍去“定狀補”,側重于扼要表達語意綜合提升(二)
一、近代中華民族的覺醒
1.鴉片戰爭——民族意識的萌發
鴉片戰爭的慘敗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們的思想意識也開始發生改變,人們從天朝上國的美夢中驚醒,反對外來侵略、保家衛國的民族意識開始覺醒。
2.甲午中日戰爭——民族意識逐漸強化
甲午中日戰爭中國的戰敗、列強掀起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機空前強化,首先是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緊接著是農民階級發動義和團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民族意識逐漸強化。
3.五四運動——民族意識的升華
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工人、農民、資產階級空前團結,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表現出極大的愛國熱情,使民族意識進一步升華。
4.抗日戰爭——民族意識的高漲
隨著日本侵華的不斷加劇,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進一步強化,形成高潮,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民族復興意識也達到了空前的覺醒。
針對訓練1 在鴉片泛濫問題極為嚴重時,道光帝命林則徐“馳驛前往廣東查辦海口事件”。禁煙問題一觸即發,林則徐明白此行“乃蹈湯火”“身蹈危機”,但已“置禍福榮辱于度外”,決心完成禁煙使命。這反映了林則徐(  )
A.致力于解決銀荒兵弱的危機
B.決心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斗爭中
C.封建士大夫憂國憂民的情懷
D.具有勇于抵抗侵略的冒險精神
針對訓練2 (2022·肇慶二模)五四運動時期,上海裕昌祥毛巾打出廣告:救國不尚空談,請大家喝的、吃的、穿的、用的都要用國貨。中國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生產的香煙名為“新愛國香煙”,得到了廣大民眾的積極響應。這些做法(  )
A.意在推動反帝愛國運動進入高潮
B.彰顯了實業家義利并舉的精神
C.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D.獲得了國內外各界的廣泛支持
二、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的特點
1.兩個階級
(1)地主階級——抵抗派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主張;洋務派主張“中體西用”,開展洋務運動。
(2)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革命派主張實行民主共和制度;激進派提倡民主和科學,十月革命后開始傳播馬克思主義。
2.三個層面:器物技術層面→政治制度層面→思想文化層面。
3.三大特征
(1)向西方學習的層次不斷深入,逐漸突破封建思想束縛,不斷促進中國人思想的解放。
(2)內容上,近代前期中國思想文化的主流是向西方學習,特別是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其實質是追求民主和科學。
(3)救亡圖存是主題。中國的思想界顯示出面對危局不斷探索救亡圖存道路的特點。
針對訓練3 (2022·韶關一模)19世紀60年代曾國藩在給李鴻章的信中指出:“凡附強不附弱,人與萬物之情一也,中國與外夷之情一也。以自立為體,以推誠為用,華爾當可漸為我用。”該觀點(  )
A.體現了近代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社會現實
B.說明了近代中國地主階級擺脫了天朝上國觀念
C.反映了曾國藩的外交思想由傳統向近代的嬗變
D.表明了曾國藩熟諳近代的國際法以及外交原則
針對訓練4 (2023·鄭州一模)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寫道:“(時務學堂)所言皆當時一派之民權論,又多言清代故實,臚舉失政,盛倡革命。其論學術,則自荀卿以下漢、唐、宋、明、清學者,掊擊無完膚……全湘大嘩。”這體現了(  )
A.梁啟超的主張日益傾向于革命派
B.維新派在學術上的革命徹底性
C.維新派力圖在理論上撼動守舊派
D.維新派宣傳思想講求一定策略
三、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促進因素
列強侵略 瓦解著中國的自然經濟,客觀上為民族工業的興起和發展提供了條件
政府鼓勵 由于時代潮流的沖擊和鞏固統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國歷屆政府都鼓勵興辦實業
“實業救國”思潮 中國人民反帝愛國熱情不斷高漲,使“實業救國”思潮具有日益廣泛的社會基礎,特別是抵制洋貨、提倡國貨運動不斷興起,有力地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
民族精神 實業家們自強不息的愛國精神是支撐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動力
與時俱進 一些民族工業自身技術的不斷革新、合理的經營策略也是其頑強發展的因素
針對訓練5 (2022·茂名一模)據清末中國民族工業廠礦數及資本統計表的數據可知,1872—1895年間,官辦或官商合辦企業的資本額占總資本64.56%,商辦企業占33.01%,中外合辦企業占2.43%。但到1896—1911年,商辦占57.88%,官辦或官商合辦只占21.44%,中外合辦則增為20.68%。這一變化(  )
A.說明洋務運動徹底失敗
B.源于列強放松對華經濟侵略
C.導致官僚資本急劇膨脹
D.擴大了民主革命的階級基礎
針對訓練6 民國時期,國家鼓勵發展民族企業。武漢裕大華創立于1919年,前身是武昌裕華紗廠,作為讓武漢驕傲的百年民族企業,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入侵。從曾經的以紡織業為主,到進軍服裝終端制品行業,裕大華集團一直在不斷探索前行。材料表明裕大華(  )
A.曾經為民族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B.由輕工業轉為重工業
C.曾經是中國最大的紡織企業
D.屬于官辦性質的民用工業
四、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歷程及特點
1.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歷程
(1)革命綱領:1921年中共一大綱領脫離中國國情,1922年中共二大依據中國國情(社會性質、革命對象、革命力量),制定最低綱領即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反對軍閥。
(2)革命力量:從工人運動高潮的失敗中,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必須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團結廣大農民、民族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等,1924年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進行國民革命;1927年后,聯合工農群眾進行革命。
(3)革命領導權: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必須掌握革命和武裝的領導權,獨立領導革命。南昌起義標志著共產黨獨立領導軍隊進行革命的開始。
(4)革命道路:1927年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失敗,中國共產黨認識到照搬俄國革命“城市中心論”的局限,毛澤東把馬列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創立了中國特色的“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
(5)糾正錯誤:1935年遵義會議糾正“左”傾錯誤,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獨立自主地解決了內部矛盾。
(6)對主要矛盾的認識: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協調國內階級矛盾,抓住主要矛盾一致對外,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治上不斷走向成熟。
2.特點
(1)符合國情: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明確了中國革命的道路。
(2)總結經驗教訓:中國共產黨經過長期革命斗爭實踐,總結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認識到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正確性。
(3)獨立自主:中國共產黨排除了共產國際的干擾,獨立自主地解決了黨內存在的問題。
針對訓練7 (2022·蚌埠二模)建黨初期,從事工人運動的共產黨員站在“革命大義”的高度論理。第一次國共合作后,共產黨在宣傳中突出“民族解放”的主張,盡量不使用“階級斗爭”“社會革命”“無產階級專政”等口號。這種變化表明(  )
A.工人運動的水平有待提高
B.共產黨對國情認識的深入
C.馬克思主義宣傳力度有限
D.國民革命的群眾基礎薄弱
針對訓練8 (2022·韶關一模)1928年6月召開的中共六大指出:“在革命形勢和黨的任務問題上,明確了革命處于低潮,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黨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計地組織暴動,而是做艱苦的群眾工作,積蓄力量。”這一觀點有助于(  )
A.組織工人運動壯大力量
B.開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C.克服“左”傾冒進情緒
D.成立政權與國民黨對峙
五、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
1.土地革命時期
(1)目的:進行根據地建設,推動革命斗爭。
(2)內容: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開展土地革命。
(3)影響:為保衛勝利果實,農民積極參軍參戰,努力發展生產。
2.抗日戰爭時期
(1)目的:鞏固抗日根據地和爭取抗戰勝利。
(2)內容: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3)影響:提高了農民抗日和生產的積極性,也有利于聯合地主階級一致抗日。
3.解放戰爭時期
(1)目的:獲得人民支持,保證解放戰爭的最后勝利。
(2)內容: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影響:農民踴躍參軍,積極支援前線。
針對訓練9 (2022·茂名一模)下表為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時期的部分土地政策。
時間 文件或會議 土地政策
1927年11月 《中國共產黨土地問題黨綱草案》 一切私有土地歸勞動平民所公有
1928年底 《井岡山土地法》 沒收一切土地歸蘇維埃政府所有
1929年 《興國土地法》 沒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
1930年 中國共產黨六屆三中全會 不禁止農民買賣土地
1927-1930年間,中國共產黨這些土地政策的調整(  )
A.源于民族矛盾的激化
B.旨在調動農民革命積極性
C.打擊農民的生產熱情
D.糾正土地政策的右傾錯誤
針對訓練10 (2022·泰安模考)按照戰爭常識,人民負擔戰爭的人力一般不能超過總人口的12%,但在淮海戰役中解放區的人民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承受能力,動員民工高達總人口的16%,某些地區幾乎是全民動員。人民提出的口號是“傾家蕩產,支援前線,忍受一切艱難,克服一切困苦,爭取戰役的勝利”。解放區的戰爭動員能力主要基于(  )
A.國民黨的內戰政策喪失民心
B.解放區“耕者有其田”基本實現
C.解放區各級地方政權的鞏固
D.華東、中原戰場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
簡述綜述概述類
內涵闡釋
(1)簡述:意思是用簡要的語言陳述、描述或總結。
(2)綜述:綜合敘述。①歸納性綜述:將獲取到的有效信息和關聯知識進行整理歸納,具有條理性、系統性和邏輯性的表述或總結。②普通性綜述:在獲取到有效信息和關聯知識的基礎上,能表達出具有一定的觀點或傾向性。③評論性綜述:在獲取到有效信息和關聯知識的基礎上,對史實闡釋具有邏輯性強,有較多見解和評論。
(3)概述:概括敘述的意思,對已有信息進行簡明歸納。
 (2022·廣東卷)有同學研究明代白銀貨幣化問題,收集了如下材料,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財政收入
年份 米麥(萬石) 布(萬匹) 絹(萬匹) 寶鈔(萬錠) 銀(萬兩)
1430 3 979 20.5 94.1 7 388.9 32.9
1552 2 659 13.3 32.0 2 414.4 243.3
1621 2 780 12.9 20.6 8.1 755.2
——摘自《明實錄》
材料二 《醒世姻緣傳》、“三言”“二拍”等小說中有關白銀的描述不可勝數,大到如捐官、行賄、購房、買賣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費和社交饋贈,處處可見。銅錢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頻繁。——據《醒世姻緣傳》等
材料三 吾以為非廢金銀不可。廢金銀,其利有七:粟帛之屬,小民力能自致,則家易足,一也。鑄錢以通有無,鑄者不息,貨無匱竭,二也。不藏金銀,無甚貧甚富之家,三也。……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
(1)分別闡述每則材料對研究明代白銀貨幣化的價值。
(2)綜合上述材料,簡述明代白銀貨幣化的影響。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銀貨幣化還可補充哪些類型的史料,請至少列出兩種。
第(2)問:要求“簡述明代白銀貨幣化的影響”。解題首先提取材料信息,然后據信息合理推斷“影響”。
(1)材料一:“明代財政收入”→財政收入中銀(萬兩)占比上升,白銀逐漸成為主流貨幣→白銀貨幣化有利于政府稅收規范化、制度化,有利于推行“一條鞭法”進行賦稅改革。
(2)材料二:“《醒世姻緣傳》、‘三言’‘二拍’等小說中有關白銀的描述不可勝數”→白銀貨幣化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繁榮,區域性商幫群體出現→促進了市民文化的發展,影響了社會風氣。
(3)材料三:“吾以為非廢金銀不可”→白銀貨幣化加重了人民負擔,擴大了貧富差距。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簡述 側重于圍繞某一史實,從背景(原因)、措施(內容)、結果(影響)等方面扼要表述史實(史識)
綜述 縱向明時段特征(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橫向辨彼此異同(相同點、不同點),側重于全面說明
概述 從有關史實的表述或論述中,抽取“主謂賓”,舍去“定狀補”,側重于扼要表達語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宁市| 南岸区| 嘉兴市| 咸宁市| 赣榆县| 铁岭县| 武胜县| 高雄县| 崇明县| 惠安县| 上林县| 安泽县| 巴林左旗| 苏尼特左旗| 丰原市| 尚义县| 清远市| 平原县| 东方市| 佛教| 大厂| 琼结县| 西乌珠穆沁旗| 安康市| 凤阳县| 尉氏县| 白城市| 米林县| 色达县| 舒兰市| 乌拉特中旗| 万荣县| 金山区| 城步| 普兰店市| 恩平市| 蛟河市| 芮城县| 寻甸| 锦屏县| 清苑县|